结晶界

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

约翰·德伊森霍夫(Johann Deisenhofer)、罗伯特·休伯(Robert Huber)和哈特穆特·米歇尔(Hartmut Michel)

测定光合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

[J.Deisenhofer]

约翰·戴森霍费尔
1943年9月30日出生于巴伐利亚州的Zusamaltheim

1965年秋,在德国联邦国防军服役18个月后,迪森霍夫开始在慕尼黑理工大学学习物理。在TUM期间,他的兴趣慢慢转移到固态物理。他和几个同事在克劳斯·德兰斯菲尔德的实验室里开始了这一领域的文凭课程。他在卡尔·弗里德里希·伦克(Karl-Friedrich Renk)的监督下在德兰斯菲尔德(Dransfeld)的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工作非常成功,并于年发表了一篇论文物理审查信函1971年。克劳斯·德兰斯菲尔德向许多学生传递了他对生物物理问题的兴趣。这对戴森霍夫的职业生涯产生了直接影响,导致他与罗伯特·胡贝尔一起攻读博士学位,胡贝尔曾在德国埃维斯大学Max-Planck-Institut für Eiweiss-und Lederfschung成立了一个新团队。1972年,该研究所从慕尼黑迁至马丁斯里德几公里处,成为“Max-Planck-Institut für生化研究所”。他与Huber的另一名博士生Wolfgang Steigemann就牛胰蛋白酶抑制剂结构的晶体学精细化所做的工作导致了晶体学报1975年。

Deisenhofer留在Huber的实验室进行博士后工作,并于1976年担任永久职位。他与当时在Huber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的Peter M.Colman和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的Walter Palm一起研究人类骨髓瘤蛋白Kol。在解决了这个有趣的结构后,他与Robert Huber一起继续彼得·科尔曼关于人类Fc片段及其与来自蛋白质A的Fc结合片段的复合物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结构的改进于1980年完成。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在Robert Huber的实验室从事了几个项目:人类C3a、柠檬酸合成酶和α-1-蛋白酶抑制剂。

1982年,哈特穆特·米歇尔(Hartmut Michel)在胡贝尔的一次小组研讨会上报告了他在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结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绿色红假单胞菌Deisenhofer加入了反应中心项目,以确定这种分子的三维结构。其他合作者是Kunio Miki和Otto Epp。制定出完整的结构仍然需要将近三年的时间,而将模型细化到2.3º分辨率则需要两年多的时间。

1988年,戴森霍夫(Deisenhofer)调到位于达拉斯的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成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的生物化学教授和研究员。Deisenhofer还是摄政教授和生物化学教授,在达拉斯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担任弗吉尼亚和爱德华·林希库姆生物分子科学特聘主席。他与哈特穆特·米歇尔(Hartmut Michel)共同获得了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和奥托·拜耳物理学奖(Otto-Bayer-Preis)的生物物理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科学促进会、德国自然科学院利奥波迪纳分校、欧洲研究院和美国晶体学协会的成员。

此页面上的信息基于上的内容Nobelprize.org网站©诺贝尔基金会。


搜索Deisenhofer,J.的论文晶体学期刊在线|谷歌学者|Pubmed公司|学术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