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界

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

Paul D.Boyer、John E.Walker和Jens C.Skou

阐明了三磷酸腺苷(ATP)合成的酶机制

[P.博伊尔]

保罗·博耶
美国公民。1918年出生于犹他州普罗沃

保罗·德洛斯·博伊尔于1939年获得杨百翰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并获得威斯康星校友研究基金会研究生奖学金。

1943年,他获得威斯康星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在斯坦福大学从事一项与战争有关的研究项目,致力于稳定输血用血清白蛋白。他在明尼苏达大学开始了他的独立研究生涯,并介绍了动力学、同位素和化学方法来研究酶机制。1955年,他获得古根海姆奖学金,并与雨果·诺尔教授合作研究乙醇脱氢酶的机制。1956年,他接受了希尔基金会的教授职位,搬到了明尼苏达大学的医学院。1959-60年,他担任美国化学学会生物化学部主席,1969-70年担任美国生物化学家学会主席。

自1963年以来,他一直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和生物化学系的教授。1965年,他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的创始主任,并带头建造该大楼和组织跨部门的博士项目。这种机构服务并没有削弱他的研究计划的创造性和独创性,这导致了ATP合成的结合机制的三个假设:即能量输入主要不是用于形成ATP,而是用于促进磷酸盐的结合,主要是促进紧密结合的ATP的释放;三个相同的催化位点经历了强制性的顺序结合变化;酶的外围环状排列的催化亚基的结合变化是由较小的内部亚基的旋转驱动的。

保罗·博伊尔(Paul Boyer)1963年至1989年担任《生物化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cology)的编辑或副主编。他是经典系列《酶》的编辑。1981年,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学院研究讲师。1989年获得美国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玫瑰奖;斯德哥尔摩大学(1974年)、明尼苏达大学(1996年)和威斯康星州大学(1998年)荣誉博士学位;以及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

此页面上的信息基于上的内容Nobelprize.org网站©诺贝尔基金会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Paul D.Boyer的页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照片学分


搜索Boyer的论文,P.in谷歌学者|Pubmed公司|学术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