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11年12月20日;108(51): 20538-20543.
2011年12月5日在线发布。 doi(操作界面):10.1073/pnas.1106946108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3251124型
PMID:22143770

利用PRMT5研究蛋白质精氨酸对称二甲基化的结构

李涛太阳,a、,b、,1 王明珠,a、,1 吕宗阳,a、,b条 Na Yang(纳扬), 刘迎芳, 石莱堡,c(c) 龚伟民,a、,2徐瑞明a、,2

关联数据

补充资料

摘要

精氨酸的对称和不对称二甲基化是具有不同生物效应的同分异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组蛋白H4(H4R3)精氨酸3的甲基化证明了这一点:H4R4的对称二甲基化导致基因表达的抑制,而H4R3的不对称二甲基化与基因激活有关。催化这些修饰的酶具有可识别的序列相似性,但其催化机制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在这里,我们分析了原型对称精氨酸二甲基酶PRMT5的结构,发现活性位点中的保守苯丙氨酸对于确定甲基的对称加成至关重要。将其改为蛋氨酸可以显著提高总的甲基化酶活性,但也可以将PRMT5转化为催化精氨酸对称和不对称二甲基化的酶。我们的结果证明了对称和不对称精氨酸二甲基酶固有的共同催化机制,并表明活性位点的空间位阻在决定精氨酸甲基酶的产物特异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一发现还暗示了精氨酸二甲基化的潜在可调控结果,可能提供真核基因表达的多功能控制。

关键词:组蛋白甲基化,跨区调控,RNA剪接,晶体结构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催化两个甲基均匀地添加到这两个甲基上ω-精氨酸的胍氮原子,导致ω-N个G公司,N个G公司靶蛋白精氨酸的对称二甲基化(sDMA)(1——5). PRMT5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起作用,其底物包括组蛋白、剪接体蛋白、转录因子和参与piRNA生物发生的蛋白质(6). 这些蛋白质的对称二甲基化深刻影响了许多生物过程;例如,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控制(7),拼接调节(2,,8,9),昼夜节律(9,10),DNA损伤反应(11,12)生殖细胞发育和多能性(13——16). 有趣的是,PRMT5和一组不对称(I型)精氨酸二甲基化酶(在同一ω-胍基氮原子(aDMA)上添加两个甲基)具有共同的识别序列,并且目标精氨酸通常可以对称或不对称地二甲基化。然而,这些异构体修饰具有明显的生物效应。一个这样的例子发生在组蛋白H4(H4R3)的精氨酸-3处。H4R3的对称二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抑制有关(17——19)而H4R3的不对称二甲基化与基因激活有关(20,21). sDMA和aDMA修饰的生物效应存在惊人的差异,这就需要理解区分这两种化学异构但功能拮抗的翻译后修饰的酶机制。

结果

总体结构。

我们从以下方面确定了全长PRMT5的晶体结构秀丽隐杆线虫单独或与S-腺苷复合-L(左)-同型半胱氨酸(SAH)。线虫酶与人类线虫酶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重组蛋白在体外表现出强健且特异的对称性精氨酸二甲基化酶活性(图1). 结构显示,PRMT5由四个明确定义的结构域组成,一个先前未知的位于N末端的TIM相关性结构域、一个中间的Rossmann-fold结构域、C末端的β-桶结构域和一个插入β-桶区域的β1和β2之间的~60残基二聚结构域(图2A类). 前三个结构域以三角形方式排列,序列结构域之间直接接触,齐聚结构域桥接TIM-barrel和β-barrel结构域。SAH结合的PRMT5的结构与游离蛋白的结构不同,SAH结合结构中有N末端环(L0)和螺旋(αa)。除非明确说明,否则我们将使用SAH结合结构进行分析。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pnas.1106946108fig1.jpg

PRMT5的结构和功能保护。(A类)域结构的示意图秀丽线虫和人类PRMT5,以及大鼠的代表性I型精氨酸甲基化酶PRMT1。盒子的长度与蛋白质的长度大致成比例绘制,并标记域边界处的残数。以棕色、青色、绿色和黄色填充的区域分别表示TIM-barrel、Rossmann-fold、β-barrel和齐聚结构域。氨基酸同一性水平和各结构域之间的相似性秀丽线虫图中显示了人类PRMT5s,以及人类PRMT5和大鼠PRMT1之间的PRMT5。(B类)序列对齐。全长序列秀丽线虫和人类PRMT5,以及大鼠PRMT1和小鼠CARM1的已解决结构的区域对齐。所有四种蛋白质中保守的残基以紫色背景上的白色字母表示,类似残基以红色字母表示。PRMT5蛋白和I型精氨酸甲基化酶中保守的残基分别突出显示为棕色和黄色。蓝色的星星标志着总工程师PRMT5残留物受到诱变。序列顶部是总工程师显示PRMT5。每十个残留物用“·”号表示(C类)酶活性测定。顶盒、考马斯染色酶凝胶和所用底物(组蛋白H4)。GST标记的大鼠PRMT1和poly(His)标记秀丽线虫PRMT5表达于大肠杆菌,并从HEK293细胞中纯化出带有鞭毛标记的人PRMT5。试验中分别使用了约5μg的酶和组蛋白H4。顶部第二个盒子,使用0.25 mCi含氚甲基的SAM生成的放射自显影。顶部第三框,不对称二甲基化组蛋白H4R3的Western blot检测。底部框,对称二甲基化组蛋白H4R3的Western blot检测。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pnas.1106946108fig2.jpg

PRMT5的总体结构。(A类)PRMT5单体的带状表示。域的颜色如所示图1A类对于TIM相关域,螺旋和股分别标记为TA到TH和T1到T8;Rossmann-fold结构域分别为αA到αF和β1到β5;和OA-OB和O1-O2分别用于齐聚结构域。β-桶结构域中的股被标记b条1至b条L0表示Rossmann-fold结构域的N末端环,SAH分子显示为棒状模型。(B类)PRMT5二聚体显示为叠加在表面表示上的带状模型。一个单体的表面为浅绿色,另一个为浅蓝色。红线大致追踪二聚体界面。

通过分析超速离心测定,PRMT5以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晶体结构和溶液中(图2B类,图S1). 二聚体界面的总成对表面积为23052,二聚结构域之间以及TIM-barrel和β-barrel结构域之间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人类PRMT5具有较短的寡聚结构域,但对参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氨基酸的广泛保护意味着它也会形成二聚体,这与人类PRMT4的二聚体和更高寡聚体形式的报告一致(5). 事实上,所有具有已知结构的精氨酸甲基化酶都通过同源二聚结构域(也称为二聚“臂”)二聚(图3A类), (22——26). 因此,蛋白质二聚化似乎是精氨酸甲基化酶的进化保守特性,尽管其功能意义仍不清楚。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pnas.1106946108fig3.jpg

PRMT5活动场地的结构特征。(A类)与I型精氨酸甲基化酶PRMT1(Pdb id:1OR8;品红色)和CARM1(Pdb id:2V74;浅蓝色)的结构比较。为了视觉清晰度,PRMT5的结构上只叠加了三个主要差异区域,这些区域用红色圆圈括起来,并标有I、II和III。(B类)活动站点的向上关闭视图。PRMT5的关键残基(碳:黄色;氧:红色;氮:蓝色)和SAH分子(碳:橙色;硫:金色)显示在一个与PRMT5带状表示重叠的棒状模型中。图中还显示了PRMT1的双E环(带状)、其上的Glu153和结合底物精氨酸(棒状;碳:白色)。(C类)Phe379突变体的甲基化酶活性。顶盒:所用酶和底物的考马斯染色凝胶。底部框:放射自显影检测。()PRMT5野生型和Phe379突变体的圆二色光谱。

精氨酸不对称二甲基化酶的比较。

Rossmann-fold和β-barrel结构域的整体折叠和空间定位与以PRMT1和CARM1为代表的I型酶相似(图3A类) (24——26). 比较Rossmann-fold和β-barrel结构域时,PRMT5和PRMT1之间Cα位置的根平方偏差约为2.1Å,而仅Rossmann fold结构域的根平方偏移为1.4𔮮。特别是,包含N端环(L0)和后续螺旋(αa)(a.a.359–380)的片段在SAH结合时被排序。螺旋αA的位置与I型酶的位置相似,可保护SAH不暴露于溶剂中,并形成隐蔽的催化活性位点。然而,负责SAH/SAM结合后无序到有序构象转变的关键残基在PRMT5家族成员中分别保守(图1B类). 其中,αA上的Tyr376和Phe379分别通过氢键和范德华接触与核糖和同型半胱氨酸部分相互作用。Loop L0含有几种在不同物种中PRMT5中唯一保守的氨基酸。PRMT1的相应区域是无序的,CARM1的对应区域是螺旋构象。这个PRMT5回路有两个明显的功能()通过PRMT5蛋白(Pro366、Leu367和Leu371)中保守的残基与SAH/SAM分子接触,形成溶剂不可进入的催化区域;(ii(ii))L0的N末端进行U形转弯并接触二聚化结构域,从而使环在具有影响底物结合能力的构象中稳定(图3 A类B类). 因此,高度保守的PRMT5环对于SAH/SAM结合以及调节底物结合都很重要。

活动站点。

PRMT5的活性位点由SAH的硫原子位置和一对在所有精氨酸甲基化酶中发现的不变谷氨酸残基Glu499和Glu508确定(图3B类). 这两个残基位于连接β4和αF的发夹环上,也称为“双E”环(24)和是酶活性所必需的(图S2). 对活性位点的检测表明,PRMT5蛋白中有四个残基分别保守。这四个残基是Phe379、Lys385、Ser503和Ser669(图1B类). I型精氨酸甲基化酶中相应的残基分别是Met、Arg、Tyr和His,它们在I型酶中也保持不变。我们推断,其中一些差异可能对PRMT5的催化活性很重要,并通过诱变对这些残留物进行了分析。有趣的是,将Phe379改为甲硫氨酸(F379M)会产生更活性的酶,而F279Y突变体则没有活性,而丙氨酸或甘氨酸的突变会显著降低酶的活性(图3C类). 圆二色光谱表明,观察到的酶活性差异并不是由于突变引起的总结构改变所致(图3).

活性位点附近其他保守残基的突变,如将Ser503改变为酪氨酸(S503Y)或将Val668和Ser669双重替换为苏氨酸和组氨酸(V668T/S669H),大大降低了酶的活性(图S2). 这些残基不太可能直接参与催化,因为它们与SAH分子的距离表明了这一点。Val668和Ser669位于链之间的β-桶结构域环上b条5和b条6与Rossmann-fold域的关键元素相互作用:αA-αB结和双E环。这个环的构象与I型精氨酸甲基化酶的构象有很大不同(图3A类,区域II)。Ser503位于双E环的顶端,与β-桶结构域环的Phe671的羰基和酰胺基团形成氢键。因此,Ser503和Val88/Ser669的突变数据表明b条5–b条6环对于准确定位催化关键残留物至关重要。

精氨酸对称二甲基化的决定因素。

对F379M突变体的酶性质的深入评估表明,在广泛的酶浓度范围内,它比野生型酶更具活性(图4A类). 酶动力学测量表明,Km值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突变酶酶活性升高的原因(图4C类).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F379M突变体是否只进行精氨酸的对称二甲基化。令人惊讶的是,检测到H4R3的对称和不对称二甲基化(图4B类). 这种现象似乎与蛋氨酸的变化有关,因为F379A和F379G突变体没有检测到这种活性(图S3). 这些观察表明:()精氨酸的对称和不对称二甲基化具有共同的催化机理,因为涉及相同的活性中心;(ii(ii))Phe379在PRMT5的sDMA产品特异性方面占据关键地位。上述观察结果适用于所有II型PRMT,因为苯丙氨酸在它们之间是绝对保守的。人类PRMT5的相应突变(F327M)也导致不对称精氨酸二甲基酶活性的获得(图4).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pnas.1106946108fig4.jpg

F379M突变体的酶学特性。(A类)顶盒:考马斯染色凝胶,显示不同数量的宽型和F379M突变的PRMT5,以及用于酶分析的恒定数量的组蛋白H4(5.0μg)。“C”表示未添加酶。底部框:0.25 mCi的放射自显影检测[H] -每个反应中使用的SAM。(B类)组蛋白H4R3不对称(中盒)和对称(底盒)二甲基化的Western blot检测。顶盒是考马斯蓝染色凝胶,显示活性分析中使用的蛋白质。请注意,对于Werstern杂交信号的可比水平,F379M蛋白的量调整为野生型蛋白的~1/10,PRMT1的量甚至更小。(C类)PRMT5野生型和F379突变体的双倒易图分析。导出的动力学参数已制成表格。()人类和线虫PRMT5s的Phe-to-Met突变体的保守性。前两个框:野生型和突变酶的考马斯染色以及所用的底物。右箭头表示人类PRMT5蛋白的位置;星号表示大鼠PRMT1的位置;左箭头表示秀丽线虫第三框:标记有鞭毛的野生型和突变型人类PRMT5的Western blot检测。第四框:不对称二甲基化H4R3的Western blot检测。底部框:对称二甲基化H4R3的Western blot检测。

讨论

本研究的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是Phe379在确定PRMT5的sDMA特异性方面的作用。Phe379的构象在结构中紧密固定,其与SAH硫原子的最近距离为~4结构表明,Phe379将与SAM的甲基和底物精氨酸并列,从而作为限制反应产物进入sDMA的空间位阻因子。从PRMT1和CARM1的结构可以看出,该位置的甲硫氨酸具有更大的构象灵活性,这可能允许产生sDMA和aDMA。我们还将PRMT1中相应的蛋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以查看相反情况是否属实,但由于突变株的整体酶活性水平低得多,因此结果不确定。应该注意的是,将PRMT5的Phe379改为蛋氨酸似乎可以放松PRMT5对sDMA的限制,而不是完全切换到aDMA。可以想象,需要其他因素与Phe379一起实现完全切换。例如,Lys385和Tyr386位于Phe379和SAH附近,并且它们在PRMT5蛋白中完全保守(图3B类). 这两种氨基酸与SAH的羧酸基和催化Glu499形成氢键。在I型酶中,保守的精氨酸发挥PRMT5中残基对的功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以全面描述对称与不对称精氨酸二甲基化的要求。另一个有趣的点是,Phe379位于αA上,αA在SAH结合后发生了巨大的构象变化。可以想象,αA的构象可能会受到调节,例如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αA构象动力学可能会影响精氨酸二甲基化酶的酶活性和产物专一性。

对称精氨酸二甲基化酶的第一个结构还表明,PRMT5的N末端结构域具有TIM相关折叠,该结构域对同二聚体化很重要。如前所述,人类PRMT5缺乏包含TIM-相关结构域的N末端区域,仍然能够在高蛋白浓度下形成二聚体,但催化活性严重受损(27). 该观察结果表明,TIM-相关结构域除了对PRMT5二聚体起重要作用外,还具有其他基本功能。人PRMT5被纯化为一种大蛋白复合物,称为甲基体,含有pICLn和MEP50(2,,28). pICLn与PRMT5区域相互作用,该区域具有TIM相关结构,并刺激PRTM5对Sm蛋白的活性(27). 另一种蛋白质RioK1与pICLn竞争结合PRMT5,并将PRMT5的活性导向RNA-结合蛋白核仁蛋白(29). 因此,PRMT5的TIM-相关结构域也可作为衔接蛋白(如pICLn和RioK1)结合的支架。因此,该结构域对PRMT5复合物的组装及其底物选择性非常重要。

总之,本文所揭示的PRMT5的结构和生化特性将为理解所有II型精氨酸甲基化酶的生化机制提供指导,并促进对广泛生物过程中对称精氨酸二甲基化的理解。

材料和方法

PRMT5的表达、纯化和结晶。

细菌表达质粒秀丽线虫通过将全长cDNA克隆到pET21a载体(Novagen)中构建PRMT5。poly(His)标记的重组蛋白在BL21(DE3)菌株中产生大肠杆菌当细胞密度达到OD时,用0.4 mM IPTG诱导蛋白质表达600=0.8,之后将温度移至16°C,持续30 h。首先使用Ni-IDA树脂纯化聚(His)标记的PRMT5,然后进行阴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柱色谱。将高纯度组分合并并浓缩至~8–10 mg/mL进行结晶。在100 mM Tris(pH 7.0)、9%PEG-5000MME和5%Tacsimate的条件下,在16°C的悬挂液滴中通过蒸汽扩散生长PRMT5晶体。

使用添加25 mg/L SeMet的规定培养基表达硒基甲硫氨酸(SeMet)取代的PRMT5。SeMet PRMT5以与野生型蛋白相同的方式进行纯化和结晶。

通过PCR产生PRMT5的单点或多点突变,并通过DNA测序进行验证。突变蛋白的表达和纯化遵循与野生型蛋白相同的方案。

数据收集和结构解决方案。

在液氮低温下,使用低温保护剂和添加30%甘油的井液收集X射线衍射数据。使用Mar CCD-225探测器(Mar Research)在上海同步辐射装置(SSRF)的束线BL17U处收集了波长为0.9792的3.0Å单波长异常色散(SAD)数据集。衍射数据用HKL2000软件处理(30). 晶体属于P(P)212121空间基团,并且每个不对称单元有两个PRMT5分子。SHELXD发现了硒位点(31)和PHENIX(32)用于阶段化和生成初始模型。使用COOT进行模型构建和细化的迭代循环(33)和PHENIX。使用UCLA各向异性服务器对用于细化的数据进行各向异性缩放。应用非晶体学对称性抑制、二级结构抑制和TLS细化(四个TLS基团:A46-330、A359-734、B46-330、B359-734)来改善电子密度图。改进模型的坐标已保存在PDB中,加入代码为3UA3和3UA4。数据收集和细化的详细统计数据如所示表S1.

分析超速离心。

凝胶过滤后制备的蛋白质样品稀释至OD280=0.8,在20 mM Tris-HCl(pH 7.4)和150 mM NaCl的缓冲液中。沉降速度实验是由蛋白质组实验室XL-I(Beckman Coulter)进行的。实验在20°C下以4800 rpm的转速进行5小时。在280nm的连续扫描模式下收集速度数据,并使用Sedfit程序计算沉降系数(34).

圆二色性(CD)测量。

使用应用光物理Pi-Star 180分光光度计在20°C下记录CD光谱,蛋白质样品在PBS缓冲液中的浓度为0.1 mg/mL。在0.1 cm路径长度的氮气下进行测量。以200至260nm的1nm波长间隔收集数据。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平均残余摩尔椭圆度[θ] = θ × 10/(c(c) ×  × N个),其中c(c)是平均蛋白质浓度,单位为毫摩尔,θ是以毫米为单位的椭圆度(mdeg),是路径长度,单位为毫米,以及N个是氨基酸的数量。

体外甲基化试验。

His-tagged的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秀丽线虫PRMT5和GST标记的大鼠PRMT1在大肠杆菌并使用标准方案进行纯化。用携带野生型或突变cDNA的pCMV2b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制备标记人PRMT5(hPRMT5)或其F327M突变体,并用与抗Flag抗体结合的树脂纯化重组酶。将在直径为60 mm的培养皿中生长至约70%汇合并转染2μg质粒DNA的细胞的hPRMT5样本FLAG-拉下,分成两等份进行酶反应。约5μg大肠杆菌用5μg组蛋白H4和0.25 mCi腺苷-L-[甲基]分别孵育表达的蛋白质或小份hPRMT5-H] 蛋氨酸(Amersham Biosciences,Inc.)在30°C下2小时,最终体积为20μL。反应后,在SDS样品缓冲液中煮沸混合物,并用SDS-PAGE分离。这些凝胶用考马斯蓝染色并去污,然后用Amplify(Amersham Biosciences,Inc.)处理、干燥并暴露于薄膜中。

酶动力学测量。

使用甲基转移酶比色测定试剂盒(Cayman,700140)测定酶动力学参数。将His-tagged PRMT5和PRMT5-F379M蛋白(0.5μM)与饱和SAM(≥100μM)和不同浓度的组蛋白H4在37°C的200μL反应混合物中培养45分钟。在孵育过程中,使用Thermo Scientific Varioskan Flash(Thermo)在515 nm处评估颜色形成。初始速度数据作为底物浓度的函数进行测量,并使用Michaelis-Menten方程进行分析,V(V) = V(V)最大值[S公司]/([S公司] + K(K));K(K) = V(V)最大值/[E类],其中[E类]是总酶浓度。所有测量均一式三份。

Western Blot分析。

用组蛋白H4抗体和对称二甲基精氨酸3(ab5823/97454,Abcam)、H4不对称二甲基精胺酸3(39705,Active Motif)和抗FLAG抗体(F1804,Sigma)进行Western blot分析。

补充材料

支持信息:

致谢。

我们感谢SSRF光束线科学家在数据采集期间提供的技术支持。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部(2009CB825501和2010CB944903)、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90919029和3098801)、中国科学院(CAS)和Novo Nordisk-CAS基金会的资助。

脚注

作者声明没有利益冲突。

*这篇直接提交的文章有一个预先安排的编辑。

数据存储:原子坐标已存储在蛋白质数据库中,网址:www.pdb.org(PDB ID代码3UA3和3UA4)。

本文包含在线支持信息,网址为www.pnas.org/lookup/supl/doi:10.1073/pnas.1106946108/-/DC补充.

工具书类

1Branscombe TL等人PRMT5(Janus激酶结合蛋白1)催化蛋白质中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残基的形成。生物化学杂志。2001;276:32971–3297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Friesen WJ等。甲基体,一种含有JBP1和pICln的20S复合物,产生二甲基精氨酸修饰的Sm蛋白。分子细胞生物学。2001;21:8289–830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三。Meister G等。含有PRMT5和假定的U snRNP组装因子pICln的复合物对Sm蛋白的甲基化。当前生物量。2001;11:1990–199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Pollack BP等人。酵母蛋白Skb1和Hsl7p的人类同源物与Jak激酶相互作用,并含有蛋白质甲基转移酶活性。生物化学杂志。1999;274:31531–3154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Rho J等人。Prmt5是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家族的成员,它形成不同的同聚体。生物化学杂志。2001;276:11393–1140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Bedford MT,Clarke SG。哺乳动物中的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谁,什么,为什么。分子细胞。2009;33:1–1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Wysocka J、Allis CD、Coonrod S.组蛋白精氨酸甲基化及其动态调控。Front Biosci公司。2006;11:344–35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Deng X等。由拟南芥PRMT5同源物介导的精氨酸甲基化对正确的前mRNA剪接至关重要。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10;107:19114–191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Sanchez SE等人。甲基转移酶将生物钟与选择性剪接的调控联系起来。自然。2010;468:112–1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Hong S等。II型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是拟南芥昼夜节律测定所必需的。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10;107:21211–2121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Jansson M等人。精氨酸甲基化调节p53反应。自然细胞生物学。2008;10:1431–14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Yang M等人。秀丽隐杆线虫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5负调节DNA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2009;5:e100051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Anne J,Ollo R,Ephrussi A,Mechler BM。精氨酸甲基转移酶胶囊对果蝇剪接体Sm蛋白的甲基化和生殖细胞的形成至关重要。发展。2007;134:137–14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Nishida KM等。Tudor和dPRMT5在果蝇种系piRNA加工途径中的功能参与。EMBO J。2009;28:3820–383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Tee WW等。Prmt5对小鼠早期发育至关重要,并在细胞质中发挥作用,维持ES细胞的多能性。基因发育。2010;24:2772–277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6Gonsalvez GB、Rajendra TK、Tian L、Matera AG。Sm-蛋白甲基转移酶dart5对细菌细胞的规范和维护至关重要。当前生物量。2006;16:1077–108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7Pal S、Vishwanath SN、Erdjument-Bromage H、Tempst P、Sif S。人类SWI/SNF-相关PRMT5甲基化组蛋白H3精氨酸8,并负调控ST7和NM23抑癌基因的表达。分子细胞生物学。2004;24:9630–964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8Wang X,等。SKB1介导组蛋白H4R3的对称二甲基化控制拟南芥的开花时间。EMBO J。2007;26:1934–19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9Zhao Q,等。组蛋白H4R3的PRMT5介导甲基化招募DNMT3A,在基因沉默中偶联组蛋白和DNA甲基化。自然结构分子生物学。2009;16:304–31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0Wang H,等。组蛋白H4在精氨酸3处的甲基化促进核激素受体的转录激活。科学。2001;293:853–8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1Strahl BD等。组蛋白H4在精氨酸3处的甲基化在体内发生,并由核受体辅活化子PRMT1介导。当前生物量。2001;11:996–10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2张X,周L,程X。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3蛋白保守核心的晶体结构。EMBO J。2000;19:3509–35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3Weiss VH等。酵母精氨酸甲基转移酶Hmt1的结构和低聚化。自然结构生物。2000;7:1165–11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4Zhang X,Cheng X.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1主要蛋白的结构及其与底物肽的结合分析。结构。2003;11:509–52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5Yue WW、Hassler M、Roe SM、Thompson Vale V、Pearl LH。从CARM1甲基转移酶的结构和生物化学研究中了解组蛋白代码语法。EMBO J。2007;26:4402–44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6Troffer-Charlier N,Cura V,Hassenboehler P,Moras D,Cavarelli J.从辅活化物相关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结构域的功能见解。EMBO J。2007;26:4391–440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7Pesiridis GS,Diamond E,Van Duyne GD。pICLn在通过PRMT5实现Sm蛋白甲基化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杂志。2009;284:21347–2135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8Friesen WJ等。一种新的甲基体WD重复蛋白组分结合Sm蛋白。生物化学杂志。2002;277:8243–824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9Guderian G等。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的新相互作用物RioK1与pICln竞争结合并调节PRMT5复合物组成和底物特异性。生物化学杂志。2011;286:1976–198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0Otwinowski Z,Minor W.处理振荡模式下收集的X射线衍射数据。方法酶制剂。1997;276:307–3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1Sheldrick总经理。SHELX的简短历史。结晶学报A。2008;64:112–12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2Adams PD,et al.PHENIX:基于Python的大分子结构溶液综合系统。晶体学报D。2010;66:213–22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3Emsley P,Cowtan K.COOT:分子图形的建模工具。晶体学报D。2004;60:2126–21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4Schuck P.通过沉降速度超速离心和lamm方程建模对大分子的粒度分布进行分析。生物物理学杂志。2000;78:1606–16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国家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