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单元格。作者手稿;2018年2月9日PMC提供。
以最终编辑形式发布为: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编号:5308465
NIHMSID公司:NIHMS832139号
PMID:28187288

代谢的新兴生物学原理

摘要

转移占癌症相关死亡的绝大多数,然而这个复杂的过程仍然是癌症生物学中最不被了解的方面。随着有关转移的研究不断快速增长,癌细胞扩散和转移生长的生物学程序开始出现。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与转移有关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重点是已知最多的癌症,并强调了已开始出现的转移的一般原理。

简介

人类癌症的多样性超过了200种不同的疾病实体,反映了正常组织细胞的差异,获得性体细胞突变,可变的转录网络,以及局部组织微环境的影响。人们试图将这种复杂性提炼成一套统一的组织原则,称为癌症特征(哈纳汉和温伯格,2000年,2011). 尽管在癌症的研究、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绝大多数晚期转移性疾病患者都面临着一种绝症,除了极少数例外,这种绝症是目前治疗方案无法治愈的。换言之,绝大多数癌症相关死亡(约90%)是由转移性疾病而非原发性肿瘤引起的。

癌细胞从原发性肿瘤扩散并随后在远处组织中植入新的肿瘤集落涉及一个称为侵袭-转移级联的多步骤过程(菲德勒,2003;Gupta和Massague,2006年;塔尔马奇和菲德勒,2010年). 这一系列事件包括原发肿瘤细胞局部侵入周围组织;将这些细胞注射到循环系统中,并在血液运输过程中存活;阻止并通过血管壁渗出到远处组织的薄壁组织;在薄壁组织中形成微转移集落;随后显微镜下的菌落增殖为明显的、临床上可检测到的转移病灶,这最后一个过程被称为定植。

与揭示了导致原发性肿瘤形成的详细发病机制的大量研究结果相比,转移性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尚不清楚。此外,很少有原则能够统一我们对不同类型的转移瘤如何产生以及每种转移瘤与相应原发肿瘤的行为之间的相似或不同的理解。尽管如此,在过去15年中,在阐明转移计划的各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对于癌症,癌症总计约占癌症病例的80%,因此占癌症死亡的大多数。

在此,我们总结了一些重要进展,这些进展揭示了癌细胞扩散和转移生长的一些机制。从这一日益庞大和复杂的工作中,我们认为转移级联的某些方面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关键的生物学原理,而对于级联的其他步骤,统一的概念框架仍然难以捉摸。

癌细胞的传播

传播过程包含了侵袭-转移级联的初始步骤,使恶性肿瘤细胞获得特征,使其具备离开原发部位并转移到远处组织的能力(图1A). 与本综述中的几乎所有讨论一样,我们在深入研究癌症的背景下描述了这些过程。实现这些步骤的一个中心重要过程是被称为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细胞生物学程序,EMT是一种发育程序,通常在胚胎发生和成人上皮组织愈合过程中使用,并被癌细胞劫持,赋予他们多种恶性特征,这些特征与上皮细胞特性的丧失以及取而代之的某些间充质特征有关(蒂里,2002).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nihms832139f1.jpg
癌细胞的播散

(A) 癌细胞播散通过两种机制发生——通过EMT(灰色箭头)的单细胞播散或肿瘤簇的集体播散(黑色箭头)。最近的证据表明,肿瘤簇的先导细胞也经历了与EMT相关的某些表型变化。

(B) 上皮状态可以被描述为默认的居住状态;当细胞经历EMT时,它们进入一系列的表观遗传状态,这里描述为自由能井,每个状态都向间充质状态移动,代表更高的能量状态。

(C) 然而,状态之间的屏障,这里再次描述为自由能阱,可能相对较低,导致它们之间的大量自发相互转化,这表现为表型可塑性。

上皮-间充质转化

EMT项目赋予上皮细胞,包括正常和肿瘤细胞,对侵袭和转移传播至关重要的特性,特别是增加运动性、侵袭性和降解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能力(Kalluri和Weinberg,2009年;Nieto等人,2016年;蒂里,2002). 事实上,EMT实际上是一组细胞生物学程序,它们有共同的特征,但在某些关键细节上有所不同,这取决于组织部位、恶性程度和单个肿瘤细胞所经历的背景信号。这些复杂的程序是由一系列主要的EMT-诱导转录因子(EMT-TF)精心安排和协调的,尤其是蜗牛、Slug、Twist和Zeb1,这些因子已经过了详细的实验研究(De Craene和Berx,2013年;Lamouille等人,2014年). 然而,也描述了其他能够诱导EMT程序成分的TF(例如,Zeb2、Foxc2、Prrx1等),但它们在癌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没有很好的记录。尽管传统的肿瘤发生模型认为转移是多步骤肿瘤进展过程中的晚期事件,但一些研究表明,EMT相关特征的获得和扩散过程实际上可以相对早期发生,即使在某些癌前病变中也很明显(Husemann等人,2008年;Rhim等人,2012年).

另外一个相关的事实是,已经发现几种类型的癌细胞在EMT程序诱导后获得肿瘤启动能力。这些包括乳房(Mani等人,2008年;Morel等人,2008年),结肠直肠(Brabletz等人,2005年;Fan等人,2012年;Pang等人,2010年),卵巢(Long等人,2015年),胰腺(Rasheed等人,2010年),前列腺(Kong等人,2010年)和肾脏(周等,2016)以及其他类型的癌症。肿瘤诱导能力通常被描述为癌症干细胞(CSC)的定义特征,通常通过在适当的小鼠宿主中植入肿瘤细胞群体来衡量。这些测试表明,CSC几乎总是以相对较小的肿瘤细胞亚群的形式存在于缺乏肿瘤引发能力的较大肿瘤细胞群体中的单个肿瘤中。传播性癌细胞在CSC状态下的驻留似乎对通过侵袭-转移级联进行进展至关重要,因为传播性肿瘤细胞必须被赋予启动肿瘤的能力,才能成为新转移集落的创建者。此外,研究发现,在EMT项目的推动下,获得更多的间充质性状可以提高癌细胞对各种细胞毒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抵抗力(Gupta等人,2009年;Kurrey等人,2009年),提供了一种常见现象的解释,即CSC往往比非CSC患者更具抗药性(Singh和Settleman,2010年).

虽然EMT程序可能被描述为像二元开关一样运行,其中癌细胞要么位于上皮状态,要么位于间充质状态,但事实更为复杂,因为在癌细胞中激活的EMT程序通常会驱动某些间充质性状的获得,同时允许保留一些上皮性状,从而使癌细胞具有混合的上皮/间充质表型(图1B和1C).

EMT程序似乎几乎总是由癌细胞从附近肿瘤相关基质接收到的异型信号触发。因此,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由多种成纤维细胞、肌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髓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的基质越来越呈现出基质的外观,这种基质通常是在各种损伤上皮组织的愈合过程中形成的。这种“反应性”基质释放各种信号,包括TGF-βs、Wnts和某些白细胞介素,这些信号会影响附近的癌细胞,诱导后者激活以前沉默的EMT程序。这种激活通常是可逆的,事实上,已经激活EMT程序的癌细胞可以通过间充质-上皮转化(MET)恢复到其祖先在EMT程序诱导之前所处的表型状态。

虽然EMT程序似乎对大多数和可能所有癌症类型的侵袭和传播至关重要(见下文),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制定规则来预测其各种成分在不同组织环境中的表达。尚未解决的基本问题包括:(i)聚集在癌细胞上的异型信号的性质,并协同激活这些细胞中以前沉默的EMT程序;(ii)这些程序在癌症进展的不同阶段被激活的程度;(iii)原生质正常细胞的分化程序对EMT程序各组成部分的表达的影响程度;(iv)上述各种EMT TF在编排各种类型的EMT节目中相互合作的各自作用;(v) 原发性肿瘤形成期间持续的体细胞突变对EMT程序激活和表达的影响;和(vi)细胞内和细胞外信号通路在维持已激活EMT程序表达中的作用。

集体移民的入侵

虽然EMT被广泛认为是癌细胞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其在原发性肿瘤行为中的确切作用仍未得到解决。例如,原发性肿瘤细胞的侵袭通常涉及大量有凝聚力的细胞群向邻近组织的集体迁移,而不是单个癌细胞的扩散(Friedl等人,2012年). 这些队列的组织似乎与通过EMT的细胞的行为相冲突,这些细胞失去了内聚性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尤其是由粘附连接介导的细胞。因此,这些队列引发了一个问题,即EMT程序是否真的如上文所述,对最终的癌细胞播散起着核心作用,或者仅仅代表了能够发生播散的几种替代性细胞生物学程序中的一种。

浸润性癌边界常见的涉及细胞群的集体迁移,最好记录在乳腺癌和肺癌的病例中(Friedl等人,2012年); 类似的侵袭性队列无疑也参与了其他类型癌细胞的侵袭(Chung等人,2016年;Veracini等人,2015年). 位于这些侵袭性细胞方阵内的细胞继续表达关键的上皮标记物,如E-cadherin,这有助于维持这些队列中单个上皮细胞之间的凝聚力。此外,某些乳腺癌转移集落的多克隆性增加了它们起源于遗传异质性播散细胞簇而非克隆性单个播散细胞的可能性(Cheung等人,2016年).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集体迁移是否代表了EMT的替代方案,以及这两个细胞生物学项目是否本质上是相互排斥的。

事实上,侵袭性队列的详细组织病理学分析往往表明EMT确实参与了集体迁移(Ye等人,2015年). 因此,这些队列本身就具有内部复杂性,前缘的入侵细胞为大量的追随者铺平了道路,他们通过细胞-细胞连接仍然依附于这些追随者(Cheung等人,2013年). 在某些情况下,仔细检查发现,在集体迁移过程中,入侵前沿的主导细胞表现出某些间充质特征(Revenu和Gilmour,2009年;Westcott等人,2015年;Ye等人,2015年). 这些入侵的领导者可能会释放各种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否则会阻碍整个队列的向前发展。此外,这些领导细胞还可能具有与EMT相关的运动能力,以使队列整体向前运动。因此,侵袭边缘的细胞可以一起为构成侵袭性细胞指骨主体的追随者铺平道路。

该模型的一个关键实验测试尚未解决:如果完全阻止EMT程序的激活,是否会发生集体入侵?然而,其他研究报告称,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而不是经历EMT的癌细胞,是癌浸润边缘的先导细胞(Gaggioli等人,2007年). 因此,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据来更准确地阐明发生在癌浸润边缘的事件以及涉及的正常和肿瘤细胞类型的性质。

EMT程序在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最近进行的两项研究驳斥了EMT程序在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Fischer等人,2015;Zheng等人,2015年). 在这两种情况下,所提供的证据都不支持EMT在转移过程中没有发生的证据,留下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EMT是否确实对所有类型的癌细胞的转移能力至关重要。此外,正如上文所述,这些调查结果的报告与EMT的定义正在重新评估的时间相吻合。因此,EMT程序越来越被视为位于上皮和间充质两极之间的多种中间状态的生成细胞(图1B和1C),如前所述(Bednarz-Knoll等人,2012年;Grosse-Wilde等人,2015年;李和康,2016;Nieto等人,2016年).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转移癌可能表现出明显的间充质特性,有助于转移扩散(Bonnomet等人,2012年;Trimboli等人,2008年)而在其他情况下,它们可能不需要相同的EMT相关性状(Celia-Terrassa等人,2012年).

事实上,大量报告强调了“部分EMT”状态的存在及其促进肿瘤进展和转移的倾向(Bednarz-Knoll等人,2012年;Grosse-Wilde等人,2015年;Hong等人,2015年;Jordan等人,2011年;Lundgren等人,2009年;Sampson等人,2014年;Schliekelman等人,2015年). 相反,通过引入的高表达EMT-TF的作用和整个EMT程序的完成,在实验中诱导完全间充质状态,会产生失去肿瘤启动能力的细胞,从而失去发现转移集落的能力(Ocana等人,2012年;Tsai等人,2012年). 换言之,与位于上皮-间充质光谱中间的癌细胞相关的表型可塑性似乎对转移集落的形成及其随后的强劲生长至关重要。本次讨论未涉及卵巢癌的行为,卵巢癌通过腹膜空间扩散的原理与大多数实体瘤的特征截然不同。

循环肿瘤细胞

单个浸润性癌细胞和原发性肿瘤引起的浸润性队列,迟早会侵入邻近正常组织的血管系统或肿瘤内部聚集的新生血管系统。由此产生的血管内注射为循环肿瘤细胞(CTC)提供了一条途径,使其能够前往遥远的地方,在那里可能会产生新的转移性集落(Kang和Pantel,2013年). 这些游走者可能会以单个细胞或多细胞团的形式移动,并在循环中持续存在,直到遇到远处组织的小孔微血管(管腔直径通常小至~8微米)。由此产生的物理陷阱似乎可以确保绝大多数经静脉注射的CTC在首次进入血管系统后仅在一般循环中停留数秒或数分钟。虽然绝大多数的CTC可能会被迅速清除,但一些人最近报告说,即使是成群的CTC也能够通过毛细血管操纵,因为这样的话,单个细胞链仍然通过粘附作用保持在一起(Au等人,2016年). 实验性地将CTC簇引入静脉循环中,比单个癌细胞移植转移集落的效率更高(Aceto等人,2014年)表面上,这是因为它们可以抵御各种类型的攻击,例如自然杀伤细胞(NK)在循环中发动的攻击;此外,这些簇可能在物理上位于血管腔中具有优势,并且在外渗后增殖方面具有某些鲜为人知的优势,这可能有助于提高它们的转移效率。

尽管如此,近年来,由于从癌症患者血液中分离单细胞CTC的技术进步,人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Aceto等人,2015年). 这些调查隐含着这样一个概念,即这些细胞是原发性肿瘤和最终形成转移性集落之间的中介。然而,根据以上讨论的考虑因素,尚不清楚哪种类型的CTC(单细胞与簇)实际上负责大部分转移形成。事实上,单个CTC成功建立转移性菌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Baccelli等人,2013年). 与这些考虑因素无关的是,原发性肿瘤释放的单细胞和簇状CTC通常以一定的比例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单个CTC可能作为细胞簇的替代标记物,而这些细胞簇可能确实对绝大多数转移集落的形成负责。

另外一个相关的事实是,无论是单个细胞还是成簇的CTC,往往表现出上皮和间充质特征的组合,从而加强了EMT程序在灌注和癌细胞扩散过程中的作用(Yu等人,2013年). 此外,在对单个患者的纵向研究中,发现间充质CTC的比例随着获得性抗药性和疾病进展而逐渐增加。这里的一个担忧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依赖CTC显示细胞表面上皮标记物的CTC富集方法可能会错过捕获大量CTC,CTC中与临床相关的部分负责播散远处转移,但由于EMT程序的广泛进展,其大部分上皮细胞表面标记物脱落。

所有这些限制条件都不会减损CTC技术的某些已经证明的用途。单细胞CTC可能确实对某些类型的诊断有用,因为CTC在常见的癌症中反复出现,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结肠癌(Aceto等人,2015年). 特别是,通过“液体活检”对CTC浓度进行纵向监测可以提供关于患者肿瘤对各种治疗反应的非常有用的信息。另一个明显有用的应用是测量原发肿瘤切除后患者的CTC,以确定残留的隐匿转移沉积物是否持续存在并继续将癌细胞排空至循环中。

此外,隔离,体外活CTC的扩增和分析可用于分析原发性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和药物敏感性(Yu等人,2014年). 这可以预测患者对各种治疗的反应,特别是当正在治疗的病变不容易进行活检时,例如大脑中的病变。事实上,一份已经发表的报告表明,从前列腺癌患者中分离出的CTC可能是最终获得性耐药的先兆,例如那些携带分子变化的CTC,可以导致雄激素受体拮抗剂耐药(宫本茂等人,2015年). 理想的情况是,在临床上可检测到的转移瘤出现之前,早期检测CTC并确定其特征,可用于在危及生命的转移瘤爆发之前启动或切换治疗。然而,目前这似乎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即使是生长活跃、侵袭性肿瘤也会向循环中释放相对较少数量的可检测CTC。

转运中的相互作用:血管内癌细胞的命运

事实上,成功侵入原发性肿瘤周围基质环境的癌细胞可以注入血管或淋巴管。癌细胞向引流淋巴结的扩散是一个重要的临床参数,与疾病的组织病理学分期有关,因此与特定的预后相关(de Boer等人,2010年). 而癌细胞可能通过淋巴管生成过程促进淋巴管的生长(Karaman和Detmar,2014年)–与疾病进展相关的过程(Skobe等人,2001年)-缺乏证据表明,引流淋巴结是暂时的分期区域,使大量癌细胞在进入血流之前暂停,然后再进入体内的远处。因此,这些微小的转移性沉积物可能代表癌细胞的死胡同,并主要作为替代标记物发挥作用,以揭示从原发肿瘤向全身循环平行、伴随传播的程度。因此,下面的讨论重点是癌细胞的血行运输,因为这可能是转移癌细胞在进入和定植远处组织之前的主要途径。

静脉注射的癌细胞安全通过远处的解剖部位几乎无法保证。虽然癌细胞通过血流的传输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但CTC在到达远处组织的实质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障碍。这里最重要的是与循环中的生命相关的物理挑战,包括失去对基底的附着、水动力流动和剪切应力(Headley等人,2016年). 此外,循环中的癌细胞很容易受到免疫攻击,尤其是NK细胞,这些细胞以其为靶点进行快速清除。然而,循环中的癌细胞与循环中的其他细胞类型之间的某些相互作用实际上可以促进癌细胞在远处的通过和外渗,尤其是那些涉及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细胞(图2).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nihms832139f2.jpg
运输中的相互作用

从原发肿瘤逃逸出来的癌细胞可以作为单个循环肿瘤细胞(CTC)或多细胞CTC簇进入循环。血流对CTC来说是一个不利的环境,使其受到自然杀伤细胞(NK)的快速清除,或者由于在循环过程中遇到的物理压力而破碎。癌细胞通过血小板的作用获得物理和免疫保护,血小板在静脉注射后很快覆盖CTC。中性粒细胞也可以保护NK细胞免受攻击,同时也有助于CTC的物理滞留和外渗。活化的血小板和癌细胞一旦滞留在毛细血管中,就会分泌许多生物活性因子,这些因子可以作用于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癌细胞本身。这些相互作用的共同作用促进了癌细胞的跨内皮细胞迁移(TEM),这可以通过靶组织中的转移相关巨噬细胞(MAM)来辅助。代替TEM,阻滞的癌细胞也可能在腔内增殖(未显示)或诱导内皮细胞坏死。

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

一旦进入循环,CTC就会迅速与血小板结合,这种相互作用是由癌细胞表面显示的组织因子触发的(Labele和Hynes,2012年). 根据CTC进入循环的速率,这可能导致凝血的正常稳态控制失衡,从而导致癌症患者出现某些凝血症状,特别是微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甚至大的肺栓塞(盖伊和费尔丁-哈伯曼,2011年).

同时,血小板促进肿瘤转移。事实上,血小板对转移过程的贡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得到了重视,当时的研究表明实验性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可以发挥抗转移作用(Gasic等人,1968年)多年来,血小板计数高与不同类型癌症的临床预后不良有关(盖伊和费尔丁-哈伯曼,2011年). 血小板含有过多的生物活性分子,这些分子可能会影响癌症的进展,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血小板改变癌细胞在运输过程中命运的一些机制(Franco等人,2015年;盖伊和费尔丁-哈伯曼,2011年).

与此相关的是血小板可以保护CTC不被免疫系统的细胞臂清除。更具体地说,粘附的血小板可以阻止NK细胞识别和溶解肿瘤细胞(Kopp等人,2009年;Nieswandt等人,1999年;Palumbo等人,2005年). 这种作用可以由血小板衍生的可溶性因子介导,包括抑制NK细胞活性的TGF-β和PDGF(Labele和Hynes,2012年)很可能,通过在CTC周围形成保护性斗篷和在癌细胞上沉积纤维蛋白原,物理屏蔽癌细胞与NK细胞(Palumbo等人,2007年;Palumbo等人,2005年). 这种对NK细胞介导的攻击的特异性保护可能是血小板赋予血管内癌细胞的最重要的益处,因为在缺乏NK细胞的小鼠中,血小板的促转移作用不再明显(Palumbo等人,2005年).

除了保护循环肿瘤细胞免受外界损伤外,血小板还可以改变癌细胞内的细胞内信号通路,最终影响癌细胞建立转移性生长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脱颗粒血小板分泌的TGF-β可以与激活癌细胞NF-κB通路的接触依赖信号协同作用,从而诱导或维持CTC中EMT程序的表达(Labelle等人,2011年). 血小板和癌细胞之间的这种直接信号传导可能会取代基质衍生信号的缺失,而基质衍生信号先前在原发性肿瘤的情况下导致EMT的诱导。在缺乏这种异型相互作用的情况下,CTC可能通过MET恢复到原发肿瘤中其祖先的上皮状态,从而失去侵袭性特征和肿瘤启动能力,而这似乎是随后成功外渗和建立转移集落的关键。

一旦被癌细胞激活,血小板也可以向附近的内皮细胞发出信号。肿瘤细胞从活化的血小板中诱导ATP分泌,通过作用于内皮细胞表达的P2Y2受体,使血管系统更加通透性(舒马赫等人,2013年). 此外,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例如由选择素介导的相互作用,被认为对血小板癌细胞簇与血管壁的粘附很重要(科勒等人,2010年).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种粘附相互作用是否对肿瘤细胞最终进入各种组织的实质至关重要。

与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

中性粒细胞可以以不同的、动态变化的表型状态存在,这些表型状态可以由原发肿瘤和其他宿主细胞形成(Coffelt等人,2016年;Fridlender等人,2009年;Sagiv等人,2015年). 我们在这里关注的是它们在循环中的作用,证据开始阐明它们在转移级联的这个阶段中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被发现可以抑制转移。例如,原发性肿瘤可以通过CCL2分泌培养中性粒细胞,从而产生肿瘤携带的中性粒细胞(TEN)(Granot等人,2011年). 这些细胞似乎在转移进展之前就在荷瘤小鼠的循环和肺部积聚,并被发现可以防止癌细胞植入肺部。G-CSF治疗动员的中性粒细胞缺乏这种能力(Granot等人,2011年)强调了中性粒细胞可以被激发以适应不同的功能状态这一事实。

然而,在很大程度上,中性粒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生理学似乎表明,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转移种子。例如,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是由释放的DNA分子形成的,其目的是在对感染作出反应时缠住病原体,但也可以由中性粒细胞部署以捕获循环中的肿瘤细胞(Cools-Lartigue等人,2013年). 这种缠结的CTC可能更容易在腔内存活,粘附在内皮细胞上,并渗出。中性粒细胞可以直接与血管中的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延长静脉注射后肿瘤细胞在肺部的滞留时间(Huh等人,2010年). 以类似的方式,中性粒细胞可以促进肝窦内的粘附性相互作用,从而充当CTC在渗出前停靠的物理平台(Spicer等人,2012年). 此外,中性粒细胞主要通过分泌各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促进肿瘤细胞在停搏后的外渗(Spiegel等人,2016年).

中性粒细胞也被证明具有免疫抑制功能。中性粒细胞通常通过原发性肿瘤的系统信号激活,可以抑制细胞毒性CD8+T细胞反应(Coffelt等人,2015年)NK细胞对癌细胞的腔内清除(Spiegel等人,2016年). 这种对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武器攻击的保护,为运输中的肿瘤细胞提供了明显的优势。最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一些作用可能是对先前提到的血小板和肿瘤细胞聚集的反应。因此,血小板衍生的趋化因子的释放可以招募中性粒细胞,如本文所述,中性粒细胞可以促进癌细胞在循环中的播散和转移生长(Labelle等人,2014年).

外渗

上述许多血管内相互作用影响CTC的渗出能力,从而进入远处组织的薄壁组织。外渗需要癌细胞通过一个称为跨内皮细胞迁移(TEM)的过程穿过内皮细胞壁(Reymond等人,2013年). 早些时候,我们引用了活化血小板释放ATP的能力,使毛细血管壁更具渗透性;更详细地说,这是通过使内皮细胞相互收缩来实现的。此外,在原发性肿瘤中以TGF-β启动的乳腺癌细胞能够产生血管生成素样4(angiopoietin-like 4,ANGPTL4),从而增强肺血管的通透性,促进癌细胞的TEM,并导致转移性生长能力增加(Padua等人,2008年). 据报道,癌细胞产生的其他几种蛋白质也能破坏血管完整性,包括VEGF、MMPs和ADAM12;这些分泌的分子似乎增强了血管内和血管外渗(Gupta等人,2007年;Reymond等人,2013年)这表明,在原发性肿瘤侵袭早期具有优势的某些性状在侵袭-转移级联的后期也可能被证明是有用的。

单核细胞的募集也被证明在肿瘤细胞外渗中起着功能性作用。特别是CCR2的招募+炎症性单核细胞对癌细胞或宿主细胞分泌CCL2的反应可促进肺实质的外渗和随后的转移生长(Qian等人,2011年;Wolf等人,2012年). 这些炎性单核细胞可能会分化为转移相关的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同样可以促进癌细胞在肺部的播散,但在血管外的位置也会如此(Qian等人,2009年;钱等人,2011年). CCL2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增强血管通透性(Wolf等人,2012年). 虽然抑制CCL2-CCR2轴似乎是一种理想的抗转移治疗,但阻断抗CCL2治疗实际上会导致肿瘤和肺部的单核细胞浸润增强,并相应加速疾病进展(Bonapace等人,2014年)强调了针对这种微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和不可预测性。

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转移的实验模型都将肺作为播散性肿瘤细胞的目的地。然而,成功外渗的要求以及促进这一过程的相关相互作用在不同的组织部位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骨髓和肝脏的开窗窦更有可能允许CTC被动进入,从而避免了上述许多复杂的相互作用和机制。就大脑而言,癌细胞的扩散似乎需要通过血脑屏障,这实际上可能需要组织特异性渗出程序的作用,这与体内其他部位的转移播散程序截然不同。事实上,被选择优先转移到大脑的乳腺癌细胞高水平表达许多已知有助于通过血脑屏障的基因(Bos等人,2009年;Sevenich等人,2014年).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根本不需要TEM迁移,因为发现滞留的癌细胞在血管腔内增殖,导致管腔内大的肿瘤集落生长,最终在内皮细胞壁附近破裂,从而可以直接进入组织实质(Al-Mehdi等人,2000年). 最后,最近描述了一种新的机制,即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诱导内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坏死)而渗出并产生肺转移(Strilic等人,2016年).

变质殖民

显性转移集落的生长是肿瘤恶性进展的最后阶段,也是最致命的阶段。然而,绝大多数循环中的癌细胞似乎还没有做好在遥远器官环境中生长的准备;一些实验证据估计静脉注射肿瘤细胞后的转移效率低至0.01%(钱伯斯等人,2002年). 即使是成功渗出的癌细胞,似乎也注定要从组织薄壁组织中清除或进入休眠状态(Luzzi等人,1998年)在这种状态下,它们以单个播散性肿瘤细胞(DTC)或微小微转移簇的形式持续处于惰性状态,有时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由于远离原发肿瘤,DTC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新的组织微环境中,没有熟悉的基质细胞、生长因子和ECM成分,而这些成分以前在原发部位维持了其前身的生命。因此,它们无法继续增殖,从而进入长时间生长停滞状态,这通常是由于这些细胞在外渗后首次到达时,对微环境的适应较差。当以这种方式描述时,转移休眠反映了DTC无法适应和定植给定组织。重要的是,外来组织薄壁组织中最近到达的细胞遇到的某些抗增殖信号也会主动施加休眠状态。我们首先考虑在休眠DTC中运行的程序,然后转向那些支持定植的程序。

休眠程序

转移的潜在的、临床上不明显的阶段很可能是除了这里提到的那些使癌细胞无法增殖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的结果,例如不能诱导血管生成或免疫系统的主动抑制(Aguirre-Ghiso,2007年). 这两种特殊机制被认为允许低水平的增殖,而这种增殖被持续的消除所抵消,导致微转移簇的大小没有净增加。

从临床角度来看,成功治疗原发性肿瘤但潜在潜伏转移细胞的患者被认为患有无症状的微小残留病(MRD)(图3A). 对于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肾癌,这种休眠期可能会持续多年,甚至在初步治疗表面上取得成功后的几十年。虽然很难正式证明转移性集落是由先前存在的休眠DTC直接形成的,但DTC在骨髓中的存在显然与最终临床复发的风险增加相关(Braun等人,2005年). 这揭示了为什么了解休眠的生物学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如果仅仅是因为休眠期代表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在此期间针对DTC的治疗干预措施,无论是针对其消除还是抑制其扩散,都可能成功地预防威胁生命的转移性疾病的最终爆发。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nihms832139f3.jpg
休眠程序和壁龛

(A) 在手术切除原发肿瘤之前已经扩散的癌细胞可能作为休眠的扩散肿瘤细胞(DTC)存在于遥远的组织环境中。携带这种隐匿癌细胞库的患者被认为具有最小的残留疾病,并且最终转移复发的风险增加。虽然DTC最常在骨骼中检测,但其他器官转移的延迟生长表明它们也可能潜伏DTC。

(B) 隐匿型DTC依赖于维持其生存的独特生化信号通路,并强加静止程序。来自微环境的信号,如CXCL12,可以激活SRC和AKT,以促进DTC存活。整合素介导的有丝分裂信号减少,再加上某些休眠诱导细胞因子的作用,在DTC中产生与ERK相关的静止程序低的/第38页高的信号状态。

(C) DTC可能存在于休眠的生态位中,如造血干细胞生态位(未显示)或此处所示的血管周围生态位。血栓反应蛋白-1(TSP1)存在于成熟血管周围的基底膜中,促进休眠。休眠细胞可以通过抑制NK活化配体来逃避NK细胞的检测,并可能受到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监视,而适应性免疫系统可能通过IFNγ的作用使癌细胞保持休眠状态。

休眠程序(图3B)可以从对新组织微环境中遇到的信号的积极响应或从癌细胞在原发肿瘤中的起源位置之前依赖的上下文线索的缺失开始(Giancotti,2013年;Sosa等人,2014年). 例如,对微环境中存在的生存信号作出响应的DTC可以避免破坏,并在组织实质内持续较长时间。在一个研究充分的病例中,存在骨髓中的乳腺癌细胞具有高SRC活性和CXCR4表达,能够激活促生存途径,以响应骨源性CXCL12(Zhang等人,2009年). 能够感知和响应这些生存线索的DTC能够对抗TRAIL诱导的凋亡,这是一种保守的组织防御机制,可以以相反的方向消除DTC。DTC的存活也可能与它们抵抗失巢凋亡的能力有关,例如通过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的表达(Douma等人,2004年)或通过WNT2介导的非规范WNT信号(Yu等人,2012年).

即使DTC在新的组织环境中受益于这种生存信号,在缺乏额外的促有丝分裂线索,包括与细胞外基质(ECM)的相互作用的情况下,这些细胞可能会处于休眠状态。因此,当播散性癌细胞不能参与整合素β1以及黏着斑激酶(FAK)的下游激活(Aguirre Ghiso等人,1999年;Barkan等人,2008年;Shibue和Weinberg,2009年). DTC与基质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能力,至少在肺的情况下,似乎取决于被整合素β包裹的类纤维蛋白突起(FLP)的形成1(Shibue等人,2012年;Shibue等人,2013年). 无法感知或响应此类粘附信号的DTC无法激活主要由FAK、SRC和ERK信号驱动的增殖程序(Barkan等人,2010年;Shibue等人,2012年). 因此,SRC和ERK通路的联合抑制阻止了DTC从休眠状态中逃逸,从而阻止了它们随后在转移定植中的成功(El Touny等人,2014年).

在某些靶组织的微环境中也发现了一些诱导休眠的信号。例如,TGFβ2以高浓度存在于骨髓中,并通过刺激DTC显示的TGF-β-RI和TGF-β-RII发挥作用,可使头颈部鳞状细胞处于休眠状态(Bragado等人,2013年). 相关BMP配体家族的成员也与转移性休眠有关。BMP7可由骨基质细胞产生,可诱导前列腺癌细胞休眠(小林等,2011年). 在肺部,也表达了一些替代性BMP配体,包括BMP4,这些配体被认为是维持播散性乳腺癌细胞休眠状态的因素(Gao等人,2012年). 许多这些休眠诱导细胞因子导致p38 MAPK通路激活;再加上缺乏促有丝分裂信号,这具有促进ERK的净作用低的/第38页高的DTC中的状态,这反过来导致G中的停止0/G公司1细胞周期的阶段和相关的静止(Sosa等人,2011年).

休眠壁龛

隐匿的DTC可能存在于特定的细分市场(图3C)支持其生存,抑制其增殖,很可能对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Ghajar,2015年). 这里特别有趣的是,休眠DTC可以协同一个利基,而这个利基原本是为组织-受体干细胞群体保留的。前列腺癌细胞转移到骨骼的案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现象,发现这些癌细胞与造血干细胞(HSC)竞争骨内生态位的位置;这通过CXCL12-CXCR4信号轴发生,该轴通常用于HSC的生理调节(Shiozawa等人,2011年). DTC可以专门针对干细胞生态位这一事实表明,它们可能会对HSC微环境中存在的静止和存活信号作出响应。

在包括肺、骨和脑在内的多个器官中,发现DTC存在于血管系统周围的微环境中,该区域被称为血管周围生态位(Ghajar,2015年). 这是否代表了它们在这个生态位中的活跃保留,或者仅仅表明在最初的外渗后无法远离血管系统,目前尚不清楚。另一种机制是发现血管周围生态位中存在的因子已被证明能积极促进休眠。因此,由成熟内皮细胞产生并沉积在微血管基底膜中的血小板反应蛋白-1能够将DTC限制在静止状态(Ghajar等人,2013年). 此外,在一项使用实时成像检查脑转移过程的研究中,罕见的长期休眠的孤立性DTC总是局限于血管周围区域(Kienast等人,2010年)这表明该生态位在维持大脑中休眠DTC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

当单个细胞远离免疫抑制的原发肿瘤微环境时,DTC必须保护自己免受免疫攻击。乳腺癌和肺癌细胞因其在远处器官部位接种后能够持续处于潜伏状态而被选中,通过抑制各种NK细胞激活配体,成功地避开了NK细胞的清除,这一程序似乎与进入静止状态密切相关(Malladi等人,2016年). 事实上,当注射到缺乏NK细胞的小鼠体内时,观察到这些潜伏活性细胞会生长出来,这表明先天免疫系统是休眠生态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迫使许多癌细胞进入静止状态。抗原呈递的树突状细胞可以防止转移,这一观察表明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Headley等人,2016年)这意味着适应性免疫系统在控制转移性沉积物生长方面发挥作用。两个CD4+和CD8+T细胞通过分泌IFNγ参与控制休眠的原发性肿瘤细胞(Koebel等人,2007年;缪勒-赫尔梅林克等人,2008年)有证据表明CD8+T细胞可以将播散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保持在休眠状态(Eyles等人,2010年). 然而,目前对这种免疫介导的休眠机制在癌源性DTC的背景下知之甚少。

癌症干细胞计划与转移性定殖的启动

如上所述,EMT程序的激活能够将癌细胞物理传播到遥远的解剖部位,也可以赋予这些细胞重要的干细胞特征(Mani等人,2008年;Morel等人,2008年)这似乎与转移性定植高度相关。因此,成功形成转移性集落的一个明显的先决条件是肿瘤起始的性质,这体现在CSCs中。至少在原则上,只有那些居住在CSC州的DTC才有资格成为转移殖民地的创建者。

积累的证据,主要来自动物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这一观点。在MMTV-PyMT乳腺肿瘤模型中,一种罕见的CSC人群被证明与肺转移生长的起始有关,因此,这些肿瘤的转移能力依赖于通过增强Wnt信号维持这种干细胞群(Malanchi等人,2012年). 在人类乳腺癌细胞中,关键干细胞通路的激活,如Wnt和Notch信号,对于支持其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的定植也很重要(Oskarsson等人,2011年). 肺腺癌小鼠模型显示,转移进展与去分化程序有关,由Nkx2-1表达缺失介导,类似于干样状态下的程序(Li等人,2015年;Winslow等人,2011年). 因此,癌症的转移潜能似乎与它派遣CSC的能力密切相关,CSC可以在到达远处的位置后重新启动肿瘤生长(Oskarsson等人,2014年). 这个概念意味着细胞状态是成功转移的关键决定因素,更具体地说,是与CSC相关的表观遗传状态(见下文)。

正如上面广泛讨论的那样,在传播后立即进行转移性生长的另一种选择是DTC进入惰性状态,在其后代最终爆发为易于检测的宏观转移之前,它们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获得干细胞特性可能有利于这种持久性。因此,在乳腺癌患者骨髓中检测到的DTC表现出CSC的特征(Balic等人,2006年). 与此一致,在远处组织中保持潜伏状态的细胞也显示CSC属性,包括SOX2和SOX9转录因子的表达(Malladi等人,2016年). 此外,单细胞表达分析已应用于从乳腺癌患者衍生异种移植(PDX)模型器官中分离的DTC;由于存在少量表面上处于休眠状态的癌细胞,一些器官存在低负担转移性疾病(Lawson等人,2015年). 这些细胞与晚期转移病灶的癌细胞相比,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其特征是EMT、干细胞和存活/休眠基因的表达。最有趣的是,当从这种低负担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肿瘤细胞被植入新的受体动物体内时,它们保留了其致瘤潜力,并很容易产生分化程度更高的癌(Lawson等人,2015年). 这些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干细胞样癌细胞往往是转移性集落的创建者这一观点,即使这种集落只是在很大程度上延迟出现。

该方案涉及EMT和stem-细胞程序是成功建立转移集落的关键先决条件,必须与普遍观察到的事实相一致,即癌转移往往会重演相应原发肿瘤的关键组织病理学特征。除其他特征外,这通常包括显著的上皮特征(Brabletz,2012年). 从表面上看,这一概念似乎与EMT通过将间充质细胞和干细胞属性传递给传播细胞的能力在启动癌转移中发挥中心作用的主张不一致。事实上,许多研究解决了这一悖论,其中一些顺便引用,这些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播散子代在播散后的某个时刻似乎经历了EMT程序的逆转,即它们通过MET。这种上皮状态的恢复应该可以恢复在通过EMT之前的传代中丢失的许多细胞特征(Brabletz,2012年)并能够重建与最初原发肿瘤中存在的细胞组织相似的层级细胞组织。事实上,早期转移生长中许多细胞向上皮状态的逆转实际上可能对转移定植至关重要(Del Pozo Martin等人,2015年;Korpal等人,2011年;Ocana等人,2012年;Tsai等人,2012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高度间充质性CSC在缺少由这种MET生成的上皮后代的情况下不能生成强劲生长的转移性集落。

殖民机制

转移定植似乎,至少如目前所知,严重依赖于播散癌细胞的两个先决条件:如前所述,它们必须具有致瘤能力,他们必须以某种方式设计出适应性程序,使他们能够在远处组织的薄壁组织中的微环境中茁壮成长。佩吉特于19世纪末提出的“种子与土壤”假说第个世纪,提出了一个补充的概念,即某些类型的癌细胞在某些外来组织微环境中比其他细胞更容易产生转移(菲德勒,2003). 佩吉特没有说明的是,即使在这样受欢迎的转移部位,DTC也必须经历某种形式的表型适应,才能在这些部位强劲增殖。因此,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骨转移倾向似乎意味着相应的DTC具有某种预先存在的能力,能够更容易地组装适合该组织的自适应程序,而其他不太受欢迎的组织部位可能需要更精细、更不容易组装的自适应程序。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转移细胞的器官特异性取向会受到循环系统设计的影响。结直肠癌(CRC)转移到肝脏受到强烈支持,因为引流肠道的门静脉直接流入肝脏(Gupta和Massague,2006年). 因此,即使播散性CRC细胞在本质上对肝脏定植适应性较差,但这些细胞在通过门静脉后滞留在肝脏中的数量之多,可能会自行在该部位产生预定的转移。

重要的是,循环系统的布局只解释了肿瘤学诊所常见的一小部分器官特异性转移。在这方面经常引用的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细胞的倾向,如上文所述,定植骨髓,通常称为嗜骨性转移。我们将重点介绍以下具体示例,这些示例说明了适应程序的性质,这些程序似乎对成功的转移性生长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注意到,这些程序中的一些程序可能通过在一些不同的靶器官中赋予生存优势而起作用。例如,研究表明,癌细胞在循环和远处组织的薄壁组织中都经历了较高水平的氧化应激(Piskounova等人,2015年). 因此,代谢适应,包括抗氧化剂的合成,可能会促进不同部位的生存和最终转移生长。替代原发肿瘤中遇到的粘附相互作用,例如在传播CTC簇的情况下的同种细胞-细胞相互作用(Aceto等人,2014年)或单个DTC情况下的FLP-ECM交互(Shibue等人,2012年),可能能够以独立于特定靶器官的方式激活关键的生存途径,因此有资格成为促进定植的更广泛适应。

这些通用的适应性程序可能只不过是设计更狭义的、针对特定组织的适应性这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的前奏。事实上,已经报道并详细研究了多种调节骨、肺、肝和脑定植的器官特异性转移程序(Nguyen等人,2009年;Oberauf和Massague,2015年;Sethi和Kang,2011年). 例如,在大脑中,癌细胞遇到产生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导致产生诱导癌细胞死亡的纤溶酶(Valiente等人,2014年). 癌细胞在这种恶劣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取决于丝氨酸蛋白酶的表达,丝氨酸蛋白酶通常由神经元产生,可防止纤溶酶原激活剂介导的细胞死亡。在肺中,表达VCAM-1的癌细胞能够通过与整合素α的物理结合激活自身的AKT信号4肺微环境中特别丰富的巨噬细胞(Chen等人,2011年). 肝脏中癌细胞的存活与利用细胞外微环境中存在的肌酸和ATP生成和导入磷酸肌酸的能力有关,这可能会使受代谢应激的DTC具有显著的存活优势(Loo等人,2015年). 这些生存机制的多样性清楚地反映了不同靶器官内成功定殖的不同细胞和分子决定因素。

更广泛地说,允许和/或促进不同远处组织微环境中各种类型癌细胞增殖的机制仍不清楚。可以说,迄今为止最为人所知的例子是骨的转移定植,这在乳腺癌形成的溶骨性转移病例中已有记录(Nguyen等人,2009年;Oberauf和Massague,2015年;Weilbaecher等人,2011年). 乳腺癌细胞产生许多分子,包括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IL-1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这些分子有助于RANKL刺激破骨细胞活性,这反过来又从骨基质中释放生长因子,从而反过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并分泌更多因子来增强破骨细胞活性。由此产生的自我强化正反馈回路被称为溶骨性转移的“恶性循环”(蒙迪,2002年). 相反,前列腺癌细胞倾向于产生主要是成骨细胞转移,这种转移是诱导成骨细胞分化的结果(Weilbaecher等人,2011年). 据推测,其他靶器官宏观转移的出现同样依赖于癌细胞破坏这些器官内正常细胞类型的能力,但这些异型相互作用的细节仍有待确定。在最近的一个例子中,研究人员发现,定植于大脑的乳腺癌细胞通过癌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组装而与星形胶质细胞通信,从而受益匪浅(Chen等人,2016).

当休眠的DTC从惰性状态中唤醒时,转移性集落也可能随之生长。例如,以前休眠的微转移的唤醒可能取决于功能性适应性程序的成功组装,而每代细胞可能很少实现这一点,这解释了转移形成效率极低的原因。因此,我们注意到骨中以某种方式获得VCAM-1表达的休眠微转移可以通过表达整合素α4β1是VCAM-1的受体,可促进骨吸收并启动上述“恶性循环”(Lu等人,2011年). 肺中的癌细胞能够通过产生可可(一种促进定植的BMP信号分泌抑制剂)来逃避休眠(Gao等人,2012年). 这里未说明的是实际获取此类自适应程序的机制。因此,似乎连续,单个微转移沉积物中细胞的低水平增殖(这种现象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于DTC在高效基因表达程序和适应性行为的试验和错误中蹒跚而行,使其能够在组织微环境中茁壮成长至关重要碰巧降落了。

也可能存在赋予多器官定植潜力的项目。有趣的是,已经描述过的这些程序的少数几个示例集中于DTC和ECM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选择的癌细胞体内因为它们在随后的异种移植注射中重新激活肿瘤生长的能力,也非常有能力在多个不同器官中建立转移性生长(Ross等人,2015年). 在这种情况下,多器官定植的能力可追溯到基质蛋白层粘连蛋白-a4(LAMA4)的产生,这似乎对DTC的初始增殖至关重要。类似地,胶原受体DDR1与TM4SF1衔接蛋白协作,最近被确定为调节CSC的信号轴,从而使其他形式的癌细胞在多个器官部位生长(Gao等人,2016年). 这些程序的激活可以解释不同器官转移的明显同步出现——转移阵雨——这在患者中偶尔会观察到。

元静态微环境

上述讨论未能详细说明在各种类型的正常组织中产生转移性集落的驻留细胞的性质。至少在癌症病例中,这些居民基本上是各种类型的更多间充质细胞,它们与这些细胞形成的ECM一起构成组织相关基质。首先,正如原发性肿瘤高度依赖于其招募的基质微环境一样,转移性生长似乎同样依赖于基质支持(Hanahan和Coussens,2012年;鹌鹑和乔伊斯,2013;Wan等人,2013年). 事实上,癌细胞从休眠状态过渡到强劲生长可能是由其局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例如,在新生血管化过程中,上述血管周围生态位明显的休眠诱导作用似乎被逆转,因为新生内皮尖端细胞分泌TGF-β1和骨膜抑素(POSTN),可以打破休眠并促进肿瘤细胞增殖(Ghajar等人,2013年). 与这个想法一致,大脑中休眠DTC的生长似乎也依赖于血管生成(Kienast等人,2010年). 另一份最近的报告描述了DTC在肺部的生长是由该组织中诱导的炎症(由促炎细胞介导)引起的(De Cock等人,2016年).

其他研究结果表明,转移定植需要,或者至少可以通过支持性ECM来辅助。这种想法得到了特定ECM组件的识别支持,例如tenascin C(TNC)(Oskarsson等人,2011年)和POSTN(Malanchi等人,2012年)促使乳腺癌细胞在肺部定植。肿瘤细胞本身可能会产生这些ECM成分,或者,它们可能会通过常驻的基质成纤维细胞激发其分泌。此外,独立但互补的证据表明纤维化和转移之间存在联系(Barkan等人,2010年;考克斯和埃勒,2014年)表明局部成纤维细胞和ECM成分可以影响癌细胞定植器官的能力。ECM刚度(Levental等人,2009年;Mouw等人,2014年)可由胶原蛋白交联酶赖氨酸氧化酶(LOX)调节的,也可能对创造前介导微环境很重要(Erler等人,2009年;Erler等人,2006年). 确实,低氧对转移的明确贡献可能与低氧诱导因子(HIF)驱动的转录下游LOX的产生密切相关(Rankin和Giaccia,2016年).

转移定植也可能受到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细胞的影响(Kitamura等人,2015年;鹌鹑和乔伊斯,2013). 因此,NK细胞和CD8+T细胞与抑制转移有关(Bidwell等人,2012年;Malladi等人,2016). 相反,在肺部,T细胞感受氧气,在生理上抑制炎症并诱导耐受,但在癌症的情况下,为转移定植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Clever等人,2016年). 髓样细胞也被认为是形成有利转移微环境的重要因素(Kitamura等人,2015年),其中一个独特的转移相关巨噬细胞群体可能不仅负责激发,而且负责维持转移生长,可能是通过刺激血管生成(Qian等人,2009年). 最后,已经发现急性炎症反应会触发先前存在的癌细胞的生长,这种效应可能主要由中性粒细胞驱动(De Cock等人,2016年).

支持性转移环境的建立可能发生在任何癌细胞到达之前,通过形成所谓的转移前生态位。这种生态位的形成可能涉及VEGFR的作用+骨髓祖细胞(Kaplan等人,2005年)、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Psaila和Lyden,2009年)或中性粒细胞(Wculek和Malanchi,2015年). 一些人还报告说,肿瘤衍生的外泌体(包含DNA、mRNAs、microRNAs和蛋白质的小肿瘤衍生囊泡)可以重塑转移前的环境,为癌细胞的到来做准备(Costa-Silva等人,2015年;Peinado等人,2012年). 因此,转移前生态位的形成可能是原发性肿瘤诱导的远期全身效应的一个结果。更一般地说,原发性肿瘤的作用可以导致产生大量系统性信号因子,这些信号因子通过作用于远处组织,可以引发反应,从而影响原发性癌的生长、转移前的生态位以及先前潜在的微转移的生长(麦卡利斯特和温伯格,2014年).

定居的遗传和表观驱动因素

多步骤肿瘤发生的经典描述表明,遗传和/或表观遗传改变的连续积累推动了原发性肿瘤的进展(Fearon和Vogelstein,1990年). 这一概念的逻辑延伸表明,转移性集落的生长取决于另一种体细胞突变或一组突变的获得,这些突变使癌细胞能够在远处器官扩散并随后增殖。然而,在结直肠癌多步骤进展的开创性工作25年后(Fearon和Vogelstein,1990年),尚未发现与转移性疾病进展相关的基因突变。事实上,即使是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工作,也尚未发现能够充分解释转移性生长爆发的复发性基因突变(Garraway和Lander,2013年;Vogelstein等人,2013年). 这表明,转移的发生并不取决于原发性肿瘤形成过程中选择的那些以外的体细胞驱动突变的积累。

特别是,这些发现将注意力集中在促成殖民化的非遗传机制上。根据一种观点,定植可能取决于转移细胞中先前在原发性肿瘤细胞中激活的致癌信号通路的扩增(Vanharanta和Massague,2013年)例如,通过MAP激酶途径增加现有克隆的信号转导(Campbell等人,2010年;Jacob等人,2015年). 转移癌细胞可能还需要回避转移抑制基因的作用,这些基因被提议专门阻断侵袭-转移级联反应的后期阶段(Steeg,2003年). 另一种替代机制可能涉及驱动定植的表观遗传改变,如异常的DNA甲基化模式(Ozturk等人,2016年).

除了单个基因的作用外,最近的数据表明,转移癌细胞的染色质结构经常会发生全局变化。因此,在小细胞肺癌发病机制的小鼠模型中,能够转移的癌细胞在远端调控区显示出明显的开放染色质构型,这些调控区由转录因子Nfib建立并结合;染色质结构的这种改变反过来促进了向前介导性神经元基因表达程序的表达转变(Denny等人,2016年). 这种表观遗传状态的改变可能会缓解DTC对外来微环境的适应。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转移样本的获取和分析所涉及的困难导致了有关形成人类转移瘤的肿瘤细胞内发现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景观的信息持续缺乏。

总之,尽管有上述发现,转移定植仍然是恶性进展中最令人困惑的阶段,也是实验建模最具挑战性的阶段。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向远处组织实质的物理传播,至少在许多癌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个单一的细胞生物学程序——EMT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理解。这与入侵-扩散级联的最后一步-殖民化的明显异常复杂性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复杂性,通过播散性癌细胞群与它们在远处组织中新发现的家园之间明显的无数异型相互作用而凸显出来,使得人们试图推导出广泛适用的定植机制原理变得复杂。然而,我们认为,目前的证据表明,转移性定植要取得成功,必须满足三个主要先决条件(图4):(i)培育和维持肿瘤干细胞群体的能力;(ii)设计适应性的、通常是针对特定组织的殖民化计划的能力;以及(iii)支持性微环境生态位的后续发展。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nihms832139f4.jpg
转移殖民的前提条件

癌细胞作为致命转移而生长的能力似乎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

(A) 能够播种并维持一批肿瘤干细胞,这些干细胞能够重新激发肿瘤生长,这似乎是转移生长的初始先决条件。隐匿型DTC也表现出关键的癌症干细胞属性,这可能有助于其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并最终产生转移性集落。

(B) 尽管癌症干细胞具有重新激活肿瘤生长的潜力,但其向明显转移集落的增殖扩张取决于设计特定组织定植程序的能力,该程序可使这些细胞在外来组织微环境中茁壮成长。文献中描述了一系列器官特异性转移程序,但也有证据表明存在赋予多器官转移潜能的定植程序。

(C) 在转移性生长的许多阶段,癌细胞依赖于与其微环境生态位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各种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细胞。ECM也是生态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支持转移定植的方式进行修改。在某些情况下,转移生态位的形成实际上可能先于癌细胞的到来,即所谓的转移前生态位。本文中讨论的选定利基互动在这里进行了描述。

转移进化动力学

多步骤肿瘤进展的过程和随后转移的播散,至少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条从原发肿瘤开始到宏观转移集落结束的线性路径。然而,事实上,正如上面所讨论的,每一个干预步骤都会被多个因素所混淆。同样,在过去几十年中,转移性集落形成后发生的过程及其演变机制一直是研究和讨论的主题。肿瘤进展是根据达尔文进化生长模型进行的,这一观点在我们对转移进展的思考中已被广泛接受并产生影响(凯恩斯,1975年;诺威尔,1976年). 最近的基因组研究经常揭示了各种癌症类型的原发性肿瘤和转移之间的密切遗传关系,这意味着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形成转移集落的细胞来源于原发肿瘤内的一个显性克隆亚群,该亚群成功完成了原发肿瘤形成和随后的多步骤侵袭-转移级联所需的所有步骤(Naxerova和Jain,2015年). 这一描述再次暗示了这样一个概念,即完成侵袭-代谢级联所需的基因改变已经存在于传播肿瘤细胞的基因组中,并且该级联的完成仅取决于非基因改变,特别是对先前获得的基因突变进行补充的表观遗传学组织程序。

这种方案无法回答的是使肿瘤细胞特别适合在原发性肿瘤中生长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的性质,以及这种改变如何影响原发性肿瘤细胞的扩散倾向。因此,可能是在原发性肿瘤形成的背景下选择性有利的表型变化(遗传和表观遗传起源)也可能通过偶然事件使原发性癌细胞更容易扩散。如果是这样的话,由此产生的转移可能是原发性肿瘤进展的附带副产物。或者,在原发性肿瘤形成过程中选择的许多性状可能与转移形成的成功无关。

这种逻辑迫使我们考虑原发性肿瘤中有利于转移扩散过程的遗传和非遗传因素。迄今为止,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很少。作为一个具体的机制示例:表观遗传程序和体细胞突变的什么组合使原发癌细胞对EMT诱导的异型信号特别敏感,从而使其进入高度恶性状态?在重要的非遗传因素中,可能包括正常原生质细胞的性质及其遗传给肿瘤后代的分化程序。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关于原代细胞中存在的分化程序以适合细胞的方式传递给肿瘤细胞克隆创建者的远传后代的保真度的信息相对较少。这些程序可以很好地代表转移扩散的主要决定因素,并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些人类癌症亚型以可预测的频率向转移集落形成的特定部位传播。(Gupta等人,2005年;Ince等人,2007年;Lim等人,2009年;Molyneux等人,2010年;Proia等人,2011年). 所有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回答,这是另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转移能力是在多步骤原发性肿瘤进化过程中选择的一个特征吗?还是仅仅是原发性癌症发展的一个未选择的附带结果?。

肿瘤进展和转移的动力学

传统上,转移的发生被认为是多步骤肿瘤进展中相对较晚的事件。然而,最近的报告表明,在肿瘤转化过程的早期,甚至在离体细胞完全转化之前,常常会发生播散(Husemann等人,2008年;Podsypanina等人,2008年;Rhim等人,2012年). 至少在某些情况下,这被归因于位于炎症微环境中的癌前细胞的存在,这些炎症微环境能够通过异型信号激活EMT程序,导致侵袭性表型的表达(Rhim等人,2012年). 这种想法中包含的概念是,EMT在完全正常的上皮细胞和肿瘤上皮细胞中都起作用,这表明EMT也可能在定义原发性肿瘤多步骤进展的所有中间细胞状态中起作用。

此外,在某些小鼠乳腺癌模型中,转移形成的动力学符合这样的观点,即扩散和转移是肿瘤进展的早期事件(Weng等人,2012年). 然而,其他研究表明,远处转移的实际形成是一个晚期事件,发生在最初的肿瘤转化后多年或几十年(Yachida等人,2010年). 虽然物理传播本身可能是一个早期事件,但它可能与导致大转移灶生成的级联反应的其余步骤没有什么关系。换言之,尚不清楚早期播散的癌细胞是否能够在遥远的解剖部位进化为高度恶性状态并产生转移集落,这种情况代表了转移形成的“平行进展”模式。

实际上,已经提出了两种转移性播散的一般模型:平行进展模型和线性进展模型。根据后者,能够产生转移的克隆出现在肿瘤发生的后期,在实际产生转移的原发肿瘤中的细胞与转移本身中的细胞之间存在少量遗传差异(Turajlic和Swanton,2016年). 然而,考虑到原发性肿瘤中可能出现的克隆多样性(Gerlinger等人,2012),以及原发性癌症中可能存在大小迥异的不同克隆亚群这一事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遗传差异可能很难衡量。考虑到原发肿瘤中的一个小亚群可能是转移的来源(哈夫纳等人,2013年),人们怎么能确定,对原发性肿瘤细胞的基因组进行采样,就能检测和测量负责转移及其体细胞突变的少数群体的基因组?

在评估转移的线性进展时,另一个混淆因素是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的切除和取样之间的时间差异。事实上,大多数研究都对同步切除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转移性)组织进行了比较,而其他研究则对相应原发性肿瘤切除后17年内采集的转移性组织进行了对比;两者都发现了这两种组织的遗传相似性(Campbell等人,2010年;丁等人,2010;哈夫纳等人,2013年;Liu等人,2009年). 这些研究支持线性进展模型,而不是平行进展模型,该模型假设转移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在此之后,原发肿瘤和播散的集落在远离彼此的位置独立进化(Klein,2009年).

就并行进展模型而言,它本身也有其复杂性。它假设从原发肿瘤早期扩散的细胞能够充分增殖,以获得额外的突变,使其完全转化,从而能够形成显著的肿瘤肿块。考虑到转移定植是一个非常低效的过程,并且考虑到基本适应程序的复杂性,扩散的癌前细胞在到达远处组织微环境后实际上不太可能持续增殖;在没有持续增殖的情况下,这种细胞通过随机发生的突变获得持续生长和克隆扩展所需的复杂的突变等位基因库似乎是不可信的。据报道,转移瘤是由表面上来源于集群CTC的多克隆人群引起的,这一事实可能使这些转移进展模型之间的解决变得更加复杂(Cheung等人,2016年)通过观察,转移克隆可能在同一患者的不同转移病灶之间转移(Gundem等人,2015年).

治疗和抵抗

转移癌通常是一种晚期疾病,患者最终会死于疾病或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这表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Steeg,2016年). 此外,目前尚不清楚转移瘤内的细胞是否在本质上对治疗更具抵抗力,或者它们对治疗的反应速度是否与相应原发肿瘤中的细胞相当。可比较的转移反应率肯定与原发性肿瘤及其衍生转移之间已知的遗传相似性相一致。任何抵抗力增强的原因可能是转移源于原发性肿瘤中特别具有侵袭性的细胞亚群,或者是在向远处扩散后进一步演变为更高级别的恶性肿瘤。

原发性肿瘤和转移生长的治疗

目前消除转移瘤的治疗策略基本上与针对相应原发肿瘤的治疗策略相同,但手术除外,手术很少用于清除转移瘤沉积物。虽然成功定植远端组织微环境的细胞经常而且可能总是进化出适应性程序,使其能够在这些次级位置进行强劲增殖,但尚不清楚这种额外的进化(其中大部分是通过表观遗传重编程实现的)是否会提高治疗抵抗力。另一种选择是,远距离的成功定植取决于获得最终对治疗耐药性没有直接影响的适应性性状。

转移病灶代表原发肿瘤中肿瘤细胞少数亚群的后代(Ding等人,2010年;Yachida等人,2010年;Yates等人,2015年)表明转移性集落在克隆结构和生物学方面可能与原发性肿瘤有很大不同。虽然许多研究已经检测了构成原发性肿瘤的肿瘤细胞的遗传和表型多样性(Marusyk等人,2012年)遗传和表观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可塑性水平在转移性生长中的作用仍存在疑问。

治疗初次化疗或放疗后可能残留的最小残留疾病(MRD)的一个巨大障碍是,休眠的癌细胞似乎会使这种疾病长期存在,并形成最终转移复发的前兆。不幸的是,目前使用的几乎所有细胞毒疗法都优先杀死增殖细胞,而不是那些已经退出活跃细胞周期的细胞,这使得休眠细胞对几乎所有现有疗法都具有更强的内在抵抗力(Ghajar,2015年;戈斯和钱伯斯,2010年). 这些休眠DTC和原发肿瘤的活跃循环细胞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最终可能证明在确定治疗消除敏感性方面比区分MRD与相应原发肿瘤之间的任何遗传或表观遗传差异更为关键。针对休眠转移沉积物的新型药物的开发进一步复杂化的是,对于各种类型的癌症,只有在极长的随访期后才能判断真正的疗效,此时可能会出现令人担忧的复发(Steeg,2016年). 然而,针对潜伏性DTC的预防性辅助治疗及其产生临床复发的能力可以说是预防这些结果的最佳机会。

治疗耐药性

转移性生长获得的治疗性耐药机制可能与相应肿瘤内的治疗性耐药性机制密切相关。在靶向辅助治疗的背景下,耐药克隆可能出现在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病灶中,如在ER中观察到的那样+接受激素治疗的乳腺癌患者(Alluri等人,2014年)以及使用靶向激酶抑制剂治疗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加兹达尔,2009年). 本次讨论特别关注的是传播场所特有的抵抗机制。一种可能性是转移性微环境有利于诱导产生耐药性的生物程序。例如,据报道,CXCL1/2通过髓系细胞募集积极支持转移的建立,也可以介导化疗耐药(Acharyya等人,2012年),支持转移性传播中的某些特征也可能导致治疗耐药性的观点。

更一般地说,化疗对原发性或转移性生长的影响可能会引起周围基质细胞分泌各种旁分泌介质,从而促进耐药性,包括CXCL1/2(Acharyya等人,2012年)、IL-6和Timp1(Gilbert和Hemann,2010年),WNT16B型(Sun等人,2012年)和HGF(Straussman等人,2012年). 肿瘤细胞暴露于药物后产生的一系列分泌因子也可导致对靶向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性(Lee等人,2014年;Oberauf等人,2015年). 虽然这些效应确实可能促进原发性肿瘤中耐药细胞克隆的出现,但它们在转移部位的作用可能更为强烈。

根据另一种观点,形成转移瘤的细胞本质上对治疗的抵抗力并不比原发性肿瘤的细胞强或弱。因此,如果药物-原始肿瘤中存在耐药转移克隆,那么这些细胞将使该肿瘤及其衍生转移对治疗同样具有耐药性。按照这种想法,通过手术消除原发性肿瘤的一个主要好处是减少了肿瘤细胞的数量和多样性,从而增加了从患者体内去除任何耐药变异克隆的机会。在转移性疾病的背景下,这似乎通常是不可能的。

结论:原则与展望

正如前面的讨论所表明的,过去十年来,在阐明导致癌症转移的细胞和分子程序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虽然我们对转移的理解仍然相当不完整,但我们看到一些常见的生物学原理开始出现。因此,我们建议人们可以评估目前掌握的信息,并得出结论:

  1. 转移主要通过一个连续的、多步骤的过程发生,这个过程可以被概念化为侵袭-转移级联。
  2. 在癌症病例中,EMT程序使原代肿瘤细胞能够完成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肿瘤细胞物理传播到远处的步骤。
  3. 扩散的癌细胞的命运受到它们在循环系统中经历的相互作用的强烈影响。
  4. 播散的癌细胞必须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并破坏休眠状态的细胞程序。
  5. 主动转移定植的过程取决于能够重新启动肿瘤生长的癌症干细胞的扩散;其后代组装适应性、特定组织定植程序的能力;建立有利于转移的微环境。

使癌细胞从原发肿瘤物理移位到远处组织实质的过程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数量相对较少;相比之下,允许来自不同原发性肿瘤的癌细胞在各种组织微环境中生长的适应性程序可能数量众多,并且不容易还原为一组共同的基本机制原理。

虽然这些原则阐明了一般概念,但与这些想法相关的一些关键机械细节仍有待确定。例如,我们开始意识到EMT程序能够产生具有各种间充质特征互补物的广泛的癌细胞,但关于这些不同表型状态在转移过程中的功能作用的信息很少。然而,有关转移的其他关键问题超出了上述要点的范围。首先,目前尚不清楚哪些特定因素决定了临床转移性疾病的疗效,以及为什么一些患者出现转移性癌,而其他患者可能在疾病发展到这个阶段之前多年就消失了。文献中有一些可以解释这种变异性的挑衅性提示,例如不同的原生质细胞,其分化程序强烈倾向于侵袭性恶性肿瘤或可能更容易建立转移性集落的CTC簇的传播(图5). 此外,许多患者经历了多器官转移,这一事实表明存在更普遍的多器官转移计划,但这些计划的运作程度尚不清楚,其生物学细节刚刚开始描述。最后,各种免疫疗法的临床和生物影响,尤其是检查点抑制剂(Sharma和Allison,2015年)转移瘤肯定是一个持续的积极研究领域,甚至为寻找和消除转移瘤提供了希望。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nihms832139f5.jpg
元静态演化动力学

转移性疾病的进展和演变是高度可变的,其表现方式必须影响转移定植的动力学。这里给出了四种假设的替代结果:

(A) CTC簇向远处传播可能产生潜伏期相对较短的显性转移,因为此类簇在产生转移生长方面效率很高。它们形成转移的效率可能来自于在循环中转运的优势,或者因为它们受益于外来组织环境中的同种细胞-细胞相互作用。

(B) 擅长招募和建立支持性转移生态位,或能够自身生成微环境生态位的孤立播散性癌细胞,可能能够更好地存活并启动增殖程序。

(C) 虽然肿瘤起始癌干细胞的传播可能是转移的先决条件,但能够很好地适应局部微环境的后代的产生和进化可能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时间。

(D) 在转移进展的后期,其他动力学也起作用,例如同一患者不同转移病灶之间转移细胞克隆的交换。然而,这种转移的生物学和临床影响仍有待确定。

也许最紧迫的是更好地了解原发性肿瘤及其转移后代之间的生物学相似性和差异,尤其是在异质性、可塑性和耐药性方面。我们认为,为了开发专门用于预防或治疗转移性疾病的新方法和治疗方法,准确比较控制原发性肿瘤生长的原则和控制转移性肿瘤扩散和生长的原则至关重要。

致谢

我们要感谢温伯格实验室的所有成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特别是Tsukasa Shibue对手稿的批判性审查。我们还要感谢梅雷迪思·莱夫勒(Meredith Leffler)准备的数据。A.W.L.由美国癌症学会-新英格兰分部-埃里森基金会博士后奖学金(PF-15-131-01-CSM)资助。D.R.P得到了澳大利亚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委员会(NHMRC APP1071853)的C.J.Martin海外生物医学奖学金的支持,目前还获得了K99/R00独立之路奖(NIH/NCI 1K99CA201574-01A1)的支持。温伯格实验室的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R01-CA078461)、乳腺癌研究基金会、高级医学研究基金会和路德维希分子肿瘤学中心的资助。R.A.W.是美国癌症协会研究教授和Daniel K.Ludwig癌症研究教授。

脚注

出版商免责声明:这是一份未经编辑的手稿的PDF文件,已被接受出版。作为对客户的服务,我们正在提供这份早期版本的手稿。手稿在以最终可引用的形式出版之前,将经过编辑、排版和校对结果证明。请注意,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可能影响内容的错误,适用于该期刊的所有法律免责声明均适用。

工具书类

  • Aceto N、Bardia A、Miyamoto DT、Donaldson MC、Wittner BS、Spencer JA、Yu M、Pely A、Engstrom A、Zhu H、Brannigan BW、Kapur R、Stott SL、Shioda T、Ramaswamy S、Ting DT、Lin CP、Toner M、Haber DA、Maheswaran S。循环肿瘤细胞簇是乳腺癌转移的寡克隆前体。单元格。2014;158:1110–112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ceto N,Toner M,Maheswaran S,Haber DA。转移途径:循环肿瘤细胞簇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癌症趋势。2015;1:44–5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charyya S、Oskarsson T、Vanharanta S、Malladi S、Kim J、Morris PG、Manova-Todorova K、Leversha M、Hogg N、Seshan VE、Norton L、Brogi E、Massague J。CXCL1旁分泌网络与癌症化疗耐药性和转移相关。单元格。2012;150:165–17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guirre Ghiso JA,Kovalski K,Ossowski L.尿激酶受体下调诱导的肿瘤休眠涉及整合素和MAPK信号传导。细胞生物学杂志。1999;147:89–10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guirre-Gisho JA公司。癌症休眠的模型、机制和临床证据。《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07;7:834–84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l-Mehdi AB,Tozawa K,Fisher AB,Shientag L,Lee A,Muschel RJ。内皮附着肿瘤细胞增殖引起的血管内转移:一种新的转移模型。自然医学。2000;6:100–1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lluri PG,Speers C,Chinnaiyan AM。雌激素受体突变及其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乳腺癌研究:BCR。2014;16:49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u SH、Storey BD、Moore JC、Tang Q、Chen YL、Javaid S、Sarioglu AF、Sullivan R、Madden MW、O'Keefe R、Haber DA、Maheswaran S、Langenau DM、Stott SL、Toner M.循环肿瘤细胞簇穿过毛细血管。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16;113:4947–495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ccelli I、Schneeweiss A、Riethdorf S、Stenzinger A、Schillert A、Vogel V、Klein C、Saini M、Bauerle T、Wallwiener M、Holland-Letz T、Hofner T、Sprick M、Scharpff M、Marme F、Sinn HP、Pantel K、Weichert W、Trumpp A。异种移植试验中乳腺癌患者血液循环肿瘤细胞群引发转移的鉴定。国家生物技术。2013;31:539–54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lic M,Lin H,Young L,Hawes D,Giuliano A,McNamara G,Datar RH,Cote RJ。在乳腺癌患者骨髓中检测到的大多数早期播散癌细胞具有假定的乳腺癌干细胞表型。临床癌症研究。2006;12:5615–56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rkan D、El Touny LH、Michalowski AM、Smith JA、Chu I、Davis AS、Webster JD、Hoover S、Simpson RM、Gauldie J、Green JE。由富含col-I的纤维化环境诱导休眠细胞的转移生长。癌症研究。2010;70:5706–571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rkan D、Kleinman H、Simmons JL、Asmussen H、Kamaraju AK、Hoenorhoff MJ、Liu ZY、Costes SV、Cho EH、Lockett S、Khanna C、Chambers AF、Green JE。通过靶向细胞骨架抑制单个休眠肿瘤细胞的转移性生长。癌症研究。2008;68:6241–625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dnarz-Knoll N,Alix-Panabieres C,Pantel K。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中扩散癌细胞的可塑性。癌症转移综述。2012;31:673–6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dwell BN、Slaney CY、Withana NP、Forster S、Cao Y、Loi S、Andrews D、Mikeska T、Mangan NE、Samarajiwa SA、de Weerd NA、Gould J、Argani P、Moller A、Smyth MJ、Anderson RL、Hertzog PJ、Parker BS。乳腺癌细胞中Irf7通路的沉默通过免疫逃逸促进骨转移。自然医学。2012;18:1224–12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napace L、Coissieux MM、Wyckoff J、Mertz KD、Varga Z、Junt T、Bentires-Alj M。CCL2抑制的停止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加速乳腺癌转移。自然。2014;515:130–13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nnomet A、Syne L、Brysse A、Feyereisen E、Thompson EW、Noel A、Foidart JM、Birembaut P、Polette M、Gilles C。循环肿瘤细胞中上皮-间充质转变和乳腺癌转移的动态体内模型。致癌物。2012;31:3741–37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s PD、Zhang XH、Nadal C、Shu W、Gomis RR、Nguyen DX、Minn AJ、van de Vijver MJ、Gerald WL、Foekens JA、Massague J.介导乳腺癌脑转移的基因。自然。2009;459:1005–100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abletz T.分化与否——转移途径。《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12;12:425–4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abletz T,Jung A,Spaderna S,Hlubek F,Kirchner T。意见:迁移癌干细胞-恶性肿瘤进展的综合概念。《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05年;5:744–74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agado P、Estrada Y、Parikh F、Krause S、Capobianco C、Farina HG、Schewe DM、Aguirre-Gisho JA。TGF-β2通过TGF-α-RIII和p38α/β信号控制靶器官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命运。自然细胞生物学。2013;15:1351–136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aun S、Vogl FD、Naume B、Janni W、Osborne MP、Coombes RC、Schlimk G、Diel IJ、Gerber B、Gebauer G、Pierga JY、Marth C、Oruzio D、Wiedswang G、Solomayer EF、Kundt G、Strobl B、Fehm T、Wong GY、Bliss J、Vincent-Salomon A、Pantel K。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汇总分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5年;353:793–8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凯恩斯J.突变选择与癌症的自然史。自然。1975;255:197–2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mpbell PJ、Yachida S、Mudie LJ、Stephens PJ、Pleasance ED、Stebbings LA、Morsberger LA、Latimer C、McLaren S、Lin ML、McBride DJ、Varela I、Nik-Zainal SA、Leroy C、Jia M、Menzies A、Butler AP、Teague JW、Griffin CA、Burton J、Swerdlow H、Quail MA、Stratton MR、Iacobuzio-Donahue C、Futreal PA。转移性胰腺癌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模式和动力学。自然。2010;467:1109–111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elia-Terrassa T、Meca-Cortes O、Mateo F、Martinez de Paz A、Rubio N、Arnal-Estape A、Ell BJ、Bermudo R、Diaz A、Guerra-Rebollo M、Lozano JJ、Estaras C、Ulloa C、Alvarez-Simon D、Mila J、Villela R、Paciucci R、Martinoz-Balbas M、de Herreros AG、Gomis RR、Kang Y、Blanco J、Fernandez PL、Thomson TM。上皮-间充质转化可以抑制人类上皮性肿瘤起始细胞的主要属性。临床研究杂志。2012;122:1849–186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ambers AF、Groom AC、MacDonald IC。转移部位癌细胞的扩散和生长。《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02;2:563–5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n Q,Boire A,Jin X,Valiente M,Er EE,Lopez-Soto A,Jacob LS,Patwa R,Shah H,Xu K,Cross JR,Massague J.癌-滋养细胞缝隙连接通过cGAMP转移促进脑转移。自然。2016;533:493–49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n Q,Zhang XH,Massague J.与受体VCAM-1结合的巨噬细胞在侵袭肺部的乳腺癌细胞中传递生存信号。癌细胞。2011;20:538–54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ung KJ、Gabrielson E、Werb Z、Ewald AJ。乳腺癌的集体浸润需要保守的基底上皮程序。单元格。2013;155:1639–165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ung KJ、Padmanaban V、Silvestri V、Schipper K、Cohen JD、Fairchild AN、Gorin MA、Verdone JE、Pienta KJ、Bader JS、Ewald AJ。多克隆乳腺癌转移源于表达角蛋白14的肿瘤细胞簇的集体扩散。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16;113:E854–86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ung YC,Wei WC,Hung CN,Kuo JF,Hsu CP,Chang KJ,Chao WT.Rab11与E-cadherin合作促进细胞集体迁移,表明结直肠癌预后不良。欧洲临床研究杂志20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lever D、Roychoudhuri R、Constantinides MG、Askenase MH、Sukumar M、Klebanoff CA、Eil RL、Hickman HD、Yu Z、Pan JH、Palmer DC、Phan AT、Goulding J、Gattinoni L、Goldrath AW、Belkaid Y、Restifo NP。T细胞的氧感应建立免疫耐受性转移生态位。单元格。2016;166:1117–1131 e111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ffelt SB、Kersten K、Doornebal CW、Weiden J、Vrijland K、Hau CS、Verstegen NJ、Ciampricotti M、Hawinkels LJ、Jonkers J、de Visser KE。产生IL-17的γ-δ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共同促进乳腺癌转移。自然。2015;522:345–34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ffelt SB,Wellenstein MD,de Visser KE。癌症中的中性粒细胞:不再呈中性。《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16;16:431–44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ols-Lartigue J、Spicer J、McDonald B、Gowing S、Chow S、Giannias B、Bourdeau F、Kubes P、Ferri L.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可隔离循环肿瘤细胞并促进转移。临床研究杂志201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sta Silva B、Aiello NM、Ocean AJ、Singh S、Zhang H、Thakur BK、Becker A、Hoshino A、Mark MT、Molina H、Xiang J、Zhang T、Theilen TM、Garcia Santos G、Williams C、Ararso Y、Huang Y、Rodrigues G、Shen TL、Labori KJ、Lothe IM、Kure EH、Hernandez J、Doussot A、Ebbesen SH、Grandgenett PM、Hollingsworth MA、Jain M、Mallya K、Batra SK、Jarnagin WR,Schwartz RE、Matei I、Peinado H、Stanger BZ、Bromberg J、Lyden D.胰腺癌外泌体在肝脏中启动转移前生态位的形成。自然细胞生物学。2015;17:816–82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x TR,Erler JT。分子途径:连接纤维化和实体肿瘤转移。临床癌症研究。2014;20:3637–364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 Boer M,van Dijck JA,Bult P,Borm GF,Tjan-Heijnen VC。乳腺癌预后和隐匿淋巴结转移,孤立肿瘤细胞和微转移。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2010;102:410–4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 Cock JM、Shibue T、Dongre A、Keckesova Z、Reinhardt F、Weinberg RA。炎症触发Zeb1依赖性逃避肿瘤潜伏期。癌症研究201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 Craene B,Berx G.癌症发生和进展期间定义EMT的监管网络。《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13;13:97–1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l Pozo Martin Y、Park D、Ramachandran A、Ombrato L、Calvo F、Chakravarty P、Spencer-Dene B、Derzsi S、Hill CS、Sahai E、Malanchi I.间充质癌细胞-基质串扰促进生态位激活、上皮逆转和转移定植。单元格代表。2015;13:2456–246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nny SK、Yang D、Chuang CH、Brady JJ、Lim JS、Gruner BM、Chiou SH、Schep AN、Baral J、Hamard C、Antoine M、Wislez M、Kong CS、Connolly AJ、Park KS、Sage J、Greenleaf WJ、Winslow MM。Nfib通过广泛增加染色质可及性促进转移。单元格。2016;166:328–34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ing L、Ellis MJ、Li S、Larson DE、Chen K、Wallis JW、Harris CC、McLellan MD、Fulton RS、Fulton-LL、Abbott RM、Hoog J、Dooling DJ、Kobolt DC、Schmidt H、Kalicki J、Zhang Q、Chen L、Lin L、Wendl MC、McMichael JF、Magrini VJ、Cook L、McGrath SD、Vickery TL、Appelbaum E、Deschryver K、Davies S、Guintoli T、Lin、Crowder R、Tao Y、Snider JE、,Smith SM、Dukes AF、Sanderson GE、Pohl CS、Delehaunty KD、Fronick CC、Pape KA、Reed JS、Robinson JS、Hodges JS、Schierding W、Dees ND、Shen D、Locke DP、Wiechart ME、Eldred JM、Peck JB、Oberkfell BJ、Lolofie JT、Du F、Hawkins AE、O'Laughlin MD、Bernard KE、Cunningham M、Elliott G、Mason MD、Thompson DM、Jr、Ivanovich JL、Goodfellow PJ、Perou CM、,Weinstock GM、Aft R、Watson M、Ley TJ、Wilson RK、Mardis ER。基底样乳腺癌转移和异种移植中的基因组重塑。自然。2010;464:999–100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ouma S、van Laar T、Zevenhoven J、Meuwissen R、van Garderen E、Peeper DS。神经营养受体TrkB抑制失巢凋亡和诱导转移。自然。2004;430:1034–10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l Touny LH、Vieira A、Mendoza A、Khanna C、Hoenerhoff MJ、Green JE。SFK/MEK联合抑制可防止休眠肿瘤细胞的转移生长。临床研究杂志。2014;124:156–16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rler JT、Bennewith KL、Cox TR、Lang G、Bird D、Koong A、Le QT、Giaccia AJ。低氧诱导的赖氨酰氧化酶是骨髓细胞募集形成转移前生态位的关键介质。癌细胞。2009;15:35–4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rler JT、Bennewith KL、Nicolau M、Dornhofer N、Kong C、Le QT、Chi JT、Jeffrey SS、Giaccia AJ。赖氨酸氧化酶对低氧诱导的转移至关重要。自然。2006;440:1222–12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yles J、Puaux A-L、Wang X、Toh B、Prakash C、Hong M、Tan TG、Zheng L、Ong LC、Jin Y、Kato M、Prévost-Blondel A、Chow P、Yang H、Abastado J-P。在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肿瘤细胞早期扩散,但免疫监视限制了转移性生长。临床研究杂志。2010;120:2030–203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an F、Samuel S、Evans KW、Lu J、Xia L、Zhou Y、Sceusi E、Tozzi F、Ye XC、Mani SA、Ellis LM。蜗牛的过度表达诱导人结直肠癌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样表型。癌症医学。2012;1:5–1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earon ER,Vogelstein B.大肠肿瘤发生的遗传模型。单元格。1990年;61:759–7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菲德勒IJ。癌症转移的发病机制:重新审视“种子与土壤”假说。《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03;:453–45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ischer KR、Durrans A、Lee S、Sheng J、Li F、Wong ST、Choi H、El Rayes T、Ryu S、Troeger J、Schwabe RF、Vahdat LT、Altorki NK、Mittal V、Gao D。肺转移不需要上皮-间质转化,但有助于化疗耐药。自然。2015;527:472–47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anco AT、Corken A、Ware J.血栓形成、炎症和癌症界面的血小板。鲜血。2015;126:582–58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idlender ZG,Sun J,Kim S,Kapoor V,Cheng G,Ling L,Worthen GS,Albelda SM。TGF-β对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表型的极化:“N1”与“N2”TAN。癌细胞。2009;16:183–19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iedl P,Locker J,Sahai E,Segall JE。分类集体癌细胞侵袭。自然细胞生物学。2012;14:777–78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ggioli C、Hooper S、Hidalgo-Carcedo C、Grosse R、Marshall JF、Harrington K、Sahai E.成纤维细胞领导的癌细胞集体侵袭,RhoGTPases在主导细胞和后续细胞中的作用不同。自然细胞生物学。2007;9:1392–14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o H、Chakraborty G、Lee-Lim AP、Mo Q、Decker M、Vonica A、Shen R、Brogi E、Brivanlou AH、Giancotti FG。骨形态发生蛋白抑制剂Coco在肺转移部位重新激活乳腺癌细胞。单元格。2012;150:764–77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o H,Chakraborty G,Zhang Z,Akalay I,Gadiya M,Gao Y,Sinha S,Hu J,Jiang C,Akram M,Brogi E,Leitinger B,Giancotti FG.非规范性Discodin域受体1信号介导的多器官部位转移激活。单元格。2016;166:47–6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rraway LA,Lander ES。癌症基因组的教训。单元格。2013;153:17–3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sic GJ,Gasic TB,Stewart CC。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的抗转移作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68;61:46–5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y LJ,Felding-Habermann B.血小板对肿瘤转移的贡献。《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11;11:123–13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zdar AF.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的激活和耐药突变: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临床反应中的作用。致癌物。2009;28(增刊1):S24-3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hajar CM。针对休眠生态位进行转移预防。《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15;15:238–24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hajar CM、Peinado H、Mori H、Matei IR、Evason KJ、Brazier H、Almeida D、Koller A、Hajjar KA、Stainier DY、Chen EI、Lyden D、Bissell MJ。血管周围生态位调节乳腺肿瘤休眠。自然细胞生物学。2013;15:807–81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iancotti FG。控制转移性休眠和再激活的机制。单元格。2013;155:750–76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ilbert LA,Hemann MT。DNA损伤介导的耐药生态位诱导。单元格。2010;143:355–36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ss PE,Chambers AF。肿瘤休眠是否提供治疗靶点?《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10;10:871–8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anot Z、Henke E、Comen EA、King TA、Norton L、Benezra R。携带肿瘤的中性粒细胞抑制在转移前肺中的接种。癌细胞。2011;20:300–31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osse-Wilde A、Fouquier d'Herouel A、McIntosh E、Ertaylan G、Skupin A、Kuestner RE、del Sol A、Walters KA、Huang S.乳腺癌上皮/间充质混合状态Stemness及其与生存率低下的关系。请给我一个。2015;10:e012652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undem G、Van Loo P、Kremeyer B、Alexandrov LB、Tubio JM、Papaemmanuil E、Brewer DS、Kallio HM、Hognas G、Annala M、Kivinummi K、Goody V、Latimer C、O'Meara S、Dawson KJ、Isaacs W、Emmert-Buck MR、Nykter M、Foster C、Kote-Jarai Z、Easton D、Whitaker HC、Group IPU、Neal DE、Cooper CS、Eeles RA、Visakorpi T、Campbell PJ、McDermott U、Wedge DC、,Bova GS。致命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进化史。自然。2015;520:353–3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upta GP,Massague J.癌症转移:构建框架。单元格。2006;127:679–69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upta GP、Nguyen DX、Chiang AC、Bos PD、Kim JY、Nadal C、Gomis RR、Manova-Todorova K、Massague J.血管重塑介体与肺转移的顺序步骤相关。自然。2007;446:765–77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upta PB、Kuperwasser C、Brunet JP、Ramaswamy S、Kuo WL、Gray JW、Naber SP、Weinberg RA。黑素细胞分化程序在肿瘤转化后容易发生转移。自然遗传学。2005年;37:1047–105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upta PB,Onder TT,Jiang G,Tao K,Kuperwasser C,Weinberg RA,Lander ES。通过高通量筛选鉴定肿瘤干细胞的选择性抑制剂。单元格。2009;138:645–65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ffner MC、Mosbruger T、Esopi DM、Fedor H、Heaphy CM、Walker DA、Adejola N、Gurel M、Hicks J、Meeker AK、Halushka MK、Simons JW、Isaacs WB、De Marzo AM、Nelson WG、Yegnasubramanian S.追踪致命前列腺癌的克隆起源。临床研究杂志。2013;123:4918–492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nahan D,Coussens LM。犯罪的附属品:肿瘤微环境中细胞的功能。癌细胞。2012;21:309–32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nahan D,温伯格RA。癌症的特征。单元格。2000;100:57–7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nahan D,温伯格RA。癌症的标志:下一代。单元格。2011;144:646–6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adley MB、Bins A、Nip A、Roberts EW、Looney MR、Gerard A、Krummel MF。肺部先驱转移细胞即时免疫反应的可视化。自然。2016;531:513–51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ng T,Watanabe K,Ta CH,Villarreal-Ponce A,Nie Q,Dai X.卵子2-Zeb1相互抑制电路控制上皮和间充质状态之间的双向和多步骤过渡。公共科学图书馆计算生物学。2015;11:e100456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uh SJ,Liang S,Sharma A,Dong C,Robertson GP。暂时滞留的循环肿瘤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肺转移的发展。癌症研究。2010;70:6071–608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usemann Y、Geigl JB、Schubert F、Musiani P、Meyer M、Burghart E、Forni G、Eils R、Fehm T、Riethmuller G、Klein CA。全身扩散是乳腺癌的早期步骤。癌细胞。2008;13:58–6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Ince TA、Richardson AL、Bell GW、Saitoh M、Godar S、Karnoub AE、Iglehart JD、Weinberg RA。不同人类乳腺上皮细胞类型的转化导致不同的肿瘤表型。癌细胞。2007;12:160–17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acob LS、Vanharanta S、Oberauf AC、Pirun M、Viale A、Socci ND、Massague J.转移能力可通过选择先前存在的致癌等位基因而产生,无需新突变。癌症研究。2015;75:3713–37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ordan NV,Johnson GL,Abell AN。追踪上皮干细胞和癌症中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中间阶段。细胞周期。2011;10:2865–287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lluri R,Weinberg RA。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基础。临床研究杂志。2009;119:1420–142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ng Y,Pantel K。肿瘤细胞传播:来自动物模型和癌症患者的新兴生物学见解。癌细胞。2013;23:573–58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plan RN、Riba RD、Zacharoulis S、Bramley AH、Vincent L、Costa C、MacDonald DD、Jin DK、Shido K、Kerns SA、Zhu Z、Hicklin D、Wu Y、Port JL、Altorki N、Port ER、Ruggero D、Shmelkov SV、Jensen KK、Rafii S、Lyden D.VEGFR1阳性骨髓祖细胞启动转移前生态位。自然。2005年;438:820–82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raman S,Detmar M.淋巴转移的机制。临床研究杂志。2014;124:922–92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ienast Y、von Baumgarten L、Fuhrmann M、Klinkert WE、Goldbrunner R、Herms J、Winkler F。实时成像揭示了脑转移形成的单个步骤。自然医学。2010;16:116–12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itamura T、Qian BZ、Pollard JW。免疫细胞促进转移。Nat Rev免疫学。2015;15:73–8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lein CA。原发性肿瘤和转移的平行进展。《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09;9:302–3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bayashi A、Okuda H、Xing F、Pandey PR、Watabe M、Hirota S、Pai SK、Liu W、Fukuda K、Chambers C、Wilber A、WatabeK。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前列腺癌干细胞休眠和转移中的作用。《实验医学杂志》。2011;208:2641–265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ebel CM、Vermi W、Swann JB、Zerafa N、Rodig SJ、Old LJ、Smyth MJ、Schreiber RD。适应性免疫使隐匿性癌症保持在平衡状态。自然。2007;450:903–9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hler S、Ullrich S、Richter U、Schumacher U。E-/P-选择素与结肠癌转移:首次证明其在肺自发转移形成的临床相关模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体内证据。英国癌症杂志。2010;102:602–60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孔D、班纳吉S、艾哈迈德A、李Y、王Z、塞提S、萨卡FH。前列腺癌细胞中的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化与干细胞特征有着机械联系。请给我一个。2010;5:e1244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pp HG、Placke T、Salih HR。血小板衍生转化生长因子β下调NKG2D,从而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癌症研究。2009;69:7775–778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rpal M、Ell BJ、Buffa FM、Ibrahim T、Blanco MA、Celia-Terrassa T、Mercatali L、Khan Z、Goodarzi H、Hua Y、Wei Y、Hu G、Garcia BA、Ragoussis J、Amadori D、Harris AL、Kang Y。miR-200s直接靶向Sec23a会影响癌细胞分泌并促进转移定植。自然医学。2011;17:1101–110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urrey NK、Jalgankar SP、Joglekar AV、Ghanate AD、Chaskar PD、Doiphode RY、Bapat SA。蜗牛和蛞蝓通过拮抗p53介导的凋亡和获得卵巢癌细胞中的干样表型来介导放射和化疗耐药。干细胞。2009;27:2059–206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标记物M、Begum S、Hynes RO。血小板和癌细胞之间的直接信号传导诱导上皮-间充质样转变并促进转移。癌细胞。2011;20:576–59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标记物M、Begum S、Hynes RO。血小板引导早期转移小生境的形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14;111:E3053–306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belle M,Hynes RO.转移的初始时间:血行播散过程中宿主-肿瘤细胞协同作用的重要性。癌症发现。2012;2:1091–109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mouille S,Xu J,Derynck R.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分子机制。《自然》杂志评论分子细胞生物学。2014;15:178–19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wson DA、Bhakta NR、Kessenbrock K、Prummel KD、Yu Y、Takai K、Zhou A、Eyob H、Balakrishnan S、Wang CY、Yaswen P、Goga A、Werb Z。单细胞分析揭示了人类转移性乳腺癌细胞中的干细胞程序。自然。2015;526:131–13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e HJ,Zhung G,Cao Y,Du P,Kim HJ,Settleman J.肿瘤成瘾癌细胞中Stat3反馈激活的耐药性。癌细胞。2014;26:207–2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vental KR、Yu H、Kass L、Lakins JN、Egeblad M、Erler JT、Fong SF、Csiszar K、Giaccia A、Weninger W、Yamauchi M、Gasser DL、Weaver VM。基质交联通过增强整合素信号传导促进肿瘤进展。单元格。2009;139:891–9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 CM、Gocheva V、Oudin MJ、Bhutkar A、Wang SY、Date SR、Ng SR、Whittaker CA、Bronson RT、Snyder EL、Gertler FB、Jacks T.Foxa2和Cdx2与Nkx2-1合作抑制肺腺癌转移。基因发育。2015;29:1850–186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李伟,康毅。探讨EMT在转移中的五十种阴影。癌症趋势。2016;2:65–6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m E、Vaillant F、Wu D、Forrest NC、Pal B、Hart AH、Asselin-Labat ML、Gyorki DE、Ward T、Partanen A、Feleppa F、Huschtscha LI、Thorne HJ、kConFab、Fox SB、Yan M、French JD、Brown MA、Smyth GK、Visvader JE、Lindeman GJ。异常管腔祖细胞作为BRCA1突变携带者基底部肿瘤发生的候选靶人群。自然医学。2009;15:907–9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u W、Laitine S、Khan S、Vihinen M、Kowalski J、Yu G、Chen L、Ewing CM、Eisenberger MA、Carducci MA、Nelson WG、Yegnasubramanian S、Luo J、Wang Y、Xu J、Isaacs WB、Visakorpi T、Bova GS。拷贝数分析表明致命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单克隆起源。自然医学。2009;15:559–56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ong H,Xiang T,Qi W,Huang J,Chen J,He L,Liang Z,Guo B,Li Y,Xie R,Zhu B.CD133+卵巢癌干细胞通过CCL5诱导的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非肿瘤细胞转移。Oncotarget公司。2015;6:5846–585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oo JM、Scherl A、Nguyen A、Man FY、Weinberg E、Zeng Z、Saltz L、Paty PB、Tavazoie SF。细胞外代谢能量学可以促进癌症进展。单元格。2015;160:393–4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u X、Mu E、Wei Y、Riethdorf S、Yang Q、Yuan M、Yan J、Hua Y、Tiede BJ、Lu X,Haffty BG、Pantel K、Massague J、Kang Y.VCAM-1通过参与α4beta1阳性破骨细胞祖细胞促进乳腺癌惰性骨微转移的溶骨性扩张。癌细胞。2011;20:701–71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undgren K,Nordenskjold B,Landberg G。乳腺癌中的缺氧、蜗牛和不完全上皮-间质转化。英国癌症杂志。2009;101:1769–178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uzzi KJ、MacDonald IC、Schmidt EE、Kerkvliet N、Morris VL、Chambers AF、Groom AC。转移性低效的多步骤性质:成功外渗后孤立细胞的休眠和早期微转移的有限存活。《美国病理学杂志》。1998;153:865–87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lanchi I、Santamaria-Martinez A、Susanto E、Peng H、Lehr HA、Delaloye JF、Huelsken J.癌症干细胞及其生态位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着转移定植。自然。2012;481:85–8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lladi S、Macalinao DG、Jin X、He L、Basnet H、Zou Y、de Stanchina E、Massague J.通过WNT的自分泌抑制实现转移潜伏期和免疫逃避。单元格。2016;165:45–6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ni SA、Guo W、Liao MJ、Eaton EN、Ayyanan A、Zhou AY、Brooks M、Reinhard F、Zhang CC、Shipitsin M、Campbell LL、Polyak K、Brisken C、Yang J、Weinberg RA。上皮-间充质转化产生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单元格。2008;133:704–71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rusyk A、Almendro V、Polyak K。肿瘤内异质性:癌症的一面镜子?《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12;12:323–3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cAllister SS,Weinberg RA。肿瘤诱导的系统环境是癌症进展和转移的关键调节器。自然细胞生物学。2014;16:717–72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iyamoto DT、Zheng Y、Wittner BS、Lee RJ、Zhu H、Broderick KT、Desai R、Fox DB、Brannigan BW、Trautwin J、Arora KS、Desai N、Dahl DM、Sequist LV、Smith MR、Kapur R、Wu CL、Shioda T、Ramaswamy S、Ting DT、Toner M、Maheswaran S、Haber DA。单个前列腺CTC的RNA序列与抗雄激素抵抗中的非经典Wnt信号有关。科学。2015;349:1351–135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lyneux G、Geyer FC、Magnay FA、McCarthy A、Kendrick H、Natrajan R、Mackay A、Grigoriadis A、Tutt A、Ashworth A、Reis-Filho JS、Smalley MJ。BRCA1基底样乳腺癌起源于管腔上皮祖细胞,而不是基底干细胞。细胞干细胞。2010;7:403–4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rel AP、Lievre M、Thomas C、Hinkal G、Ansieau S、Puisieux A.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生成乳腺癌干细胞。请给我一个。2008;:e288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uw JK、Yui Y、Damiano L、Bainer RO、Lakins JN、Acerbi I、Ou G、Wijekoon AC、Levental KR、Gilbert PM、Hwang ES、Chen YY、Weaver VM。组织力学调节微RNA依赖的PTEN表达以调节恶性进展。自然医学。2014;20:360–36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üller-Hermelink N、Braumüller H、Pichler B、Wieder T、Mailhammer R、Schaak K、Ghoreschi K、Yazdi A、Haubner R、Sander CA、Mocikat R、Schwaiger M、Förster I、Huss R、Weber WA、Kneilling M、Röcken M.TNFR1信号和IFN-γ信号确定T细胞是否诱导肿瘤休眠或促进多阶段致癌。癌细胞。2008;13:507–5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undy GR.骨转移:原因、后果和治疗机会。《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02;2:584–5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xerova K,Jain RK。利用肿瘤系统发育学确定人类转移的根源。Nature评论临床肿瘤学。2015;12:258–2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guyen DX、Bos PD、Massague J.转移:从传播到特定组织定植。《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09;9:274–2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ieswandt B、Hafner M、Echtenacher B、Mannel DN。血小板阻碍了小鼠体内自然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溶解。癌症研究。1999;59:1295–13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ieto MA、Huang Ruby Y-J、Jackson Rebecca A、Thiery Jean P.EMT:2016年。单元格。2016;166:21–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owell PC。肿瘤细胞群体的克隆进化。科学。1976;194:23–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berauf AC,Massague J.《远距离生存:器官特异性转移》。癌症趋势。2015;1:76–9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berauf AC、Zou Y、Ji AL、Vanharanta S、Shu W、Shi H、Kong X、Bosenberg MC、Wiesner T、Rosen N、Lo RS、Massague J.治疗诱导的肿瘤分泌体促进耐药性和肿瘤进展。自然。2015;520:368–37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cana OH、Corcoles R、Fabra A、Moreno-Bueno G、Acloque H、Vega S、Barrallo-Gimeno A、Cano A、Nieto MA。转移定植需要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诱导剂Prrx1。癌细胞。2012;22:709–72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skarsson T、Achariya S、Zhang XH、Vanharanta S、Tavazoie SF、Morris PG、Downey RJ、Manova Todorova K、Brogi E、Massague J.乳腺癌细胞产生tenascin C作为转移性小生境成分定植于肺部。自然医学。2011;17:867–87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skarsson T、Batlle E、Massague J.转移干细胞:来源、生态位和生命途径。细胞干细胞。2014;14:306–32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zturk S、Papageorgis P、Wong CK、Lambert AW、Abdolmaleky HM、Thiaglingam A、Cohen HT、Thaiglingam S.SDPR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在乳腺癌中发挥转移抑制物的作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16;113:638–64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dua D,Zhang XH,Wang Q,Nadal C,Gerald WL,Gomis RR,Massague J.TGFbeta通过类血管生成素4启动乳腺肿瘤的肺转移。单元格。2008;133:66–7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lumbo JS、Talmage KE、Massari JV、La Jeunesse CM、Flick MJ、Kombrinck KW、Hu Z、Barney KA、Degen JL。肿瘤细胞相关组织因子和循环止血因子通过自然杀伤细胞依赖性和诱导依赖性机制合作增加转移潜能。鲜血。2007;110:133–1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lumbo JS、Talmage KE、Massari JV、La Jeunesse CM、Flick MJ、Kombrinck KW、Jiruskova M、Degen JL。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通过阻碍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清除而增加转移潜能。鲜血。2005年;105:178–1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ng R、Law WL、Chu AC、Poon JT、Lam CS、Chow AK、Ng L、Cheung LW、Lan XR、Lan HY、Tan VP、Yau TC、Poon RT、Wong BC。人类结直肠癌中具有转移能力的CD26+癌干细胞亚群。细胞干细胞。2010;6:603–6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einado H、Aleckovic M、Lavotshkin S、Matei I、Costa-Silva B、Moreno-Bueno G、Hergueta-Redondo M、Williams C、Garcia-Santos G、Ghajar C、Nitadori-Hoshino A、Hoffman C、Badal K、Garcia BA、Callahan MK、Yuan J、Martins VR、Skog J、Kaplan RN、Brady MS、Wolchok JD、Chapman PB、Kang Y、Bromberg J、Lyden D。黑色素瘤外泌体通过MET将骨髓祖细胞培养为促转移表型。自然医学。2012;18:883–89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iskounova E、Agathocleous M、Murphy MM、Hu Z、Huddlestun SE、Zhao Z、Leitch AM、Johnson TM、DeBerardinis RJ、Morrison SJ。氧化应激抑制人类黑色素瘤细胞的远处转移。自然。2015;527:186–19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odsypanina K,Du YC,Jechlinger M,Beverly LJ,Hambardzumyan D,Varmus H。未转化小鼠乳腺细胞在肺部的播种和繁殖。科学。2008;321:1841–184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roia TA、Keller PJ、Gupta PB、Klebba I、Jones AD、Sedic M、Gilmore H、Tung N、Naber SP、Schnitt S、Lander ES、Kuperwasser C。遗传易感性通过决定祖细胞命运来指导乳腺癌表型。细胞干细胞。2011;8:149–16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saila B,Lyden D.转移生态位:适应外来土壤。《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09;9:285–29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钱B,邓Y,我是JH,马舍尔RJ,邹Y,李J,朗RA,波拉德JW。独特的巨噬细胞群介导转移性乳腺癌细胞外渗、建立和生长。请给我一个。2009;4:e656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钱BZ、李J、张H、北村T、张J、坎皮恩LR、凯撒EA、斯奈德LA、波拉德JW。CCL2招募炎性单核细胞促进乳腺癌转移。自然。2011;475:222–22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鹌鹑DF,Joyce JA。肿瘤进展和转移的微环境调控。自然医学。2013;19:1423–143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nkin EB,Giachia AJ。转移的低氧控制。科学。2016;352:175–18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sheed ZA、Yang J、Wang Q、Kowalski J、Freed I、Murter C、Hong SM、Koorstra JB、Rajeshkumar NV、He X、Goggins M、Iacobuzio Donahue C、Berman DM、Laheru D、Jimeno A、Hidalgo M、Maitra A、Matsui W。具有间充质特征的致瘤细胞在胰腺癌中的预后意义。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2010;102:340–35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evenu C,Gilmour D.EMT 2.0:通过集体迁移形成上皮细胞。遗传学与发展的当前观点。2009;19:338–34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eymond N、d’Agua BB、Ridley AJ。转移时跨越内皮屏障。《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13;13:858–87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him AD、Mirek ET、Aiello NM、Maitra A、Bailey JM、McAllister F、Reichert M、Beatty GL、Rustgi AK、Vonderheide RH、Leach SD、Stanger BZ。胰腺肿瘤形成前的EMT和传播。单元格。2012;148:349–36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ss JB、Huh D、Noble LB、Tavazoie SF。乳腺癌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复发的分子决定因素的鉴定。自然细胞生物学。2015;17:651–66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giv JY、Michaeli J、Assi S、Mishalian I、Kisos H、Levy L、Damti P、Lumbroso D、Polyansky L、Sionov RV、Ariel A、Hovav AH、Henke E、Fridlender ZG、Granot Z。癌症中循环中性粒细胞亚群的表型多样性和可塑性。单元格代表。2015;10:562–57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mpson VB、David JM、Puig I、Patil PU、de Herreros AG、Thomas GV、Rajasekaran AK。肾透明细胞癌中Wilms肿瘤蛋白诱导上皮-间充质混合分化状态。请给我一个。2014;9:e1020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liekelman MJ、Taguchi A、Zhu J、Dai X、Rodriguez J、Celiktas M、Zhang Q、Chin A、Wong CH、Wang H、McFerrin L、Selamat SA、Yang C、Kroh EM、Garg KS、Behrens C、Gazdar AF、Laird-Offringa IA、Tewari M、Wistuba II、Thiery JP、Hanash SM,肺腺癌中的杂交状态及其与生存的相关性。癌症研究。2015;75:1789–180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umacher D,Strilic B,Sivaraj KK,Wettschureck N,Offermanns S.血小板衍生核苷酸通过P2Y2受体促进肿瘤细胞跨内皮细胞迁移和转移。癌细胞。2013;24:130–13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ethi N,Kang Y.解开转移的复杂性-分子理解和靶向治疗。《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11;11:735–74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evenich L、Bowman RL、Mason SD、Quail DF、Rapaport F、Elie BT、Brogi E、Brastianos PK、Hahn WC、Holsinger LJ、Massague J、Leslie CS、Joyce JA。对肿瘤和基质供应的蛋白水解酶网络的分析揭示组织蛋白酶S在脑转移中的作用。自然细胞生物学。2014;16:876–88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arma P,Allison JP。癌症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靶向:走向具有治疗潜力的组合策略。单元格。2015;161:205–21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ibue T、Brooks MW、Inan MF、Reinhardt F、Weinberg RA。微转移的生长是由丝状突起的形成所促成的。癌症发现。2012;2:706–72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ibue T,Brooks MW,Weinberg RA。一种与整合素相关的细胞骨架调节机制,可使实验性肿瘤发生和转移定植。癌细胞。2013;24:481–49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ibue T,Weinberg RA。整合素β-focal粘附激酶信号传导可引导肺部转移癌细胞的增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9;106:10290–1029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iozawa Y、Pedersen EA、Havens AM、Jung Y、Mishra A、Joseph J、Kim JK、Patel LR、Ying C、Ziegler AM、Pienta MJ、Song J、Wang J、Loberg RD、Krebsbach PH、Pienta-KJ、Taichman RS。人类前列腺癌转移以造血干细胞生态位为靶点,在小鼠骨髓中建立立足点。临床研究杂志。2011;121:1298–13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ingh A,Settleman J.EMT,癌症干细胞和耐药性:抗癌战争中新兴的邪恶轴心。致癌物。2010;29:4741–475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kobe M、Hawighorst T、Jackson DG、Prevo R、Janes L、Velasco P、Riccardi L、Alitalo K、Claffey K、Detmar M。VEGF-C诱导肿瘤淋巴管生成促进乳腺癌转移。自然医学。2001年;7:192–19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osa MS、Avivar-Valderas A、Bragado P、Wen HC、Aguirre-Gisho JA。肿瘤细胞静止中的ERK1/2和p38α/β信号:控制休眠残留疾病的机会。临床癌症研究。2011;17:5850–585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osa理学硕士、Bragado P、Aguirre-Gisho JA。弥散性癌细胞休眠机制:觉醒领域。《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14;14:611–62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picer JD、McDonald B、Cools-Lartigue JJ、Chow SC、Giannias B、Kubes P、Ferri LE。中性粒细胞通过Mac-1介导的与循环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肝转移。癌症研究。2012;72:3919–392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piegel A、Brooks MW、Houshyar S、Reinhardt F、Ardolino M、Fessler E、Chen MB、Krall JA、DeCock J、Zervantonakis IK、Iannello A、Iwamoto Y、Cortez-Retamozo V、Kamm RD、Pittet MJ、Raulet DH、Weinberg RA。中性粒细胞抑制腔内NK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清除并增强播散性癌细胞的外渗。癌症发现。2016;6:630–64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转移抑制剂改变癌细胞的信号转导。《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03;:55–6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eeg PS。靶向转移。《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16;16:201–21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raussman R、Morikawa T、Shee K、Barzily-Rokni M、Qian ZR、Du J、Davis A、Mongare MM、Gould J、Frederick DT、Cooper ZA、Chapman PB、Solit DB、Ribas A、Lo RS、Flaherty KT、Ogino S、Wargo JA、Golub TR。肿瘤微环境通过HGF分泌诱导对RAF抑制剂的先天抵抗。自然。2012;487:500–50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rilic B,Yang L,Albarran-Juarez J,Wachsmuth L,Han K,Muller UC,Pasparakis M,Offermanns S.肿瘤细胞通过死亡受体6诱导内皮细胞坏死促进转移。自然。2016;536:215–2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un Y、Campisi J、Higano C、Beer TM、Porter P、Coleman I、True L、Nelson PS。治疗对肿瘤微环境的损伤通过WNT16B促进前列腺癌治疗抵抗。自然医学。2012;18:1359–136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lmadge JE,Fidler IJ。AACR百年系列:癌症转移生物学:历史视角。癌症研究。2010;70:5649–566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hiery JP。肿瘤进展中的上皮-间充质转变。《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02;2:442–4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rimboli AJ、Fukino K、de Bruin A、Wei G、Shen L、Tanner SM、Creasap N、Rosol TJ、Robinson ML、Eng C、Ostrowski MC、Leone G。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直接证据。癌症研究。2008;68:937–9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sai JH,Donaher JL,Murphy DA,Chau S,Yang J.上皮-间质转化的时空调控对鳞癌转移至关重要。癌细胞。2012;22:725–73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urajlic S,Swanton C.作为进化过程的转移。科学。2016;352:169–17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liente M、Oberauf AC、Jin X、Chen Q、Zhang XH、Lee DJ、Chaft JE、Kris MG、Huse JT、Brogi E、Massague J.Serpins在脑转移中促进癌细胞存活和血管合作。单元格。2014;156:1002–101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nharanta S,Massague J.转移特征的起源。癌细胞。2013;24:410–42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eracini L、Grall D、Schaub S、Beghelli de la Forest Divonne S、Etienne Grimaldi MC、Milano G、Bozec A、Babin E、Sudaka A、Thariat J、Van Obberghen-Schilling E。Src家族激酶活性升高可稳定基于E-钙粘蛋白的连接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集体运动。Oncotarget公司。2015;6:7570–758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ogelstein B,Papadopoulos N,Velculescu VE,Zhou S,Diaz LA,Jr,Kinzler KW.癌症基因组景观。科学。2013;339:1546–155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n L,Pantel K,Kang Y.肿瘤转移:将新的生物学观点引入临床。自然医学。2013;19:1450–146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culek SK,Malanchi I.中性粒细胞支持转移诱导乳腺癌细胞的肺部定植。自然。2015;528:413–41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eilbaecher KN,Guise TA,McCauley LK。癌症对骨骼:致命的吸引力。《自然》杂志评论《癌症》。2011;11:411–42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eng D、Penzner JH、Song B、Koido S、Calderwood SK、Gong J。转移是小鼠乳腺癌的早期事件,与携带干细胞标记物的细胞相关。乳腺癌研究:BCR。2012;14:R1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estcott JM、Prechtl AM、Maine EA、Dang TT、Esparza MA、Sun H、Zhou Y、Xie Y、Pearson GW。表观遗传学上不同的乳腺癌细胞亚群促进集体侵袭。临床研究杂志。2015;125:1927–194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nslow MM、Dayton TL、Verhaak RG、Kim-Kiselak C、Snyder EL、Feldser DM、Hubbard DD、DuPage MJ、Whittaker CA、Hoersch S、Yoon S、Crowley D、Bronson RT、Chiang DY、Meyerson M、Jacks T。通过Nkx2-1抑制肺腺癌进展。自然。2011;473:101–10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olf MJ、Hoos A、Bauer J、Boettcher S、Knust M、Weber A、Simonavicius N、Schneider C、Lang M、Sturzl M、Croner RS、Konrad A、Manz MG、Moch H、Aguzzi A、van Loo G、Pasparakis M、Prinz M、Borsig L、Heikenwalder M。结肠癌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CCR2信号通过JAK2-Stat5和p38MAPK途径实现外渗。癌细胞。2012;22:91–10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achida S、Jones S、Bozic I、Antal T、Leary R、Fu B、Kamiyama M、Hruban RH、Eshleman JR、Nowak MA、Velculescu VE、Kinzler KW、Vogelstein B、Iacobuzio Donahue CA。胰腺癌遗传进化过程中晚期发生远处转移。自然。2010;467:1114–111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ates LR、Gerstung M、Knappskog S、Desmedt C、Gundem G、Van Loo P、Aas T、Alexandrov LB、Larsimont D、Davies H、Li Y、Ju YS、Ramakrishna M、Haugland HK、Lilleng PK、Nik-Zainal S、McLaren S、Butler A、Martin S、Glodzik D、Menzies A、Raine K、Hinton J、Jones D、Mudie LJ、Jiang B、Vincent D、Greene-Colozzi A、Adnet PY、Fatima A、Maetens M、,Ignatiadis M、Stratton MR、Sotiriou C、Richardson AL、Lonning PE、Wedge DC、Campbell PJ。多区域测序显示原发性乳腺癌的亚克隆多样性。自然医学。2015;21:751–75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e X、Tam WL、Shibue T、Kaygusuz Y、Reinhardt F、Ng Eaton E、Weinberg RA。不同的EMT程序控制正常的乳腺干细胞和致瘤细胞。自然。2015;525:256–26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u M、Bardia A、Aceto N、Bersani F、Madden MW、Donaldson MC、Desai R、Zhu H、Comails V、Zheng Z、Wittner BS、Stojanov P、Brachtel E、Sgroi D、Kapur R、Shioda T、Ting DT、Ramaswamy S、Getz G、Iafrate AJ、Benes C、Toner M、Maheswaran S、Haber DA。癌症治疗。循环乳腺肿瘤细胞体外培养用于药物敏感性个体化测试。科学。2014;345:216–22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u M、Bardia A、Wittner BS、Stott SL、Smas ME、Ting DT、Isakoff SJ、Ciciliano JC、Wells MN、Shah AM、Concannon KF、Donaldson MC、Sequist LV、Brachtel E、Sgroi D、Baselga J、Ramaswamy S、Toner M、Haber DA、Maheswaran S。循环乳腺癌细胞呈现上皮和间叶成分的动态变化。科学。2013;339:580–58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u M、Ting DT、Stott SL、Wittner BS、Ozsolak F、Paul S、Ciciliano JC、Smas ME、Winokur D、Gilman AJ、Ulman MJ、Xega K、Contino G、Alagesan B、Brannigan BW、Milos PM、Ryan DP、Sequist LV、Bardeesy N、Ramaswamy S、Toner M、Maheswaran S、Haber DA。胰腺循环肿瘤细胞的RNA测序表明WNT信号传导与转移有关。自然。2012;487:510–51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hang XH,Wang Q,Gerald W,Hudis CA,Norton L,Smid M,Foekens JA,Massague J.与Src依赖生存信号相关的乳腺癌潜在骨转移。癌细胞。2009;16:67–7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heng X,Carstens JL,Kim J,Scheible M,Kaye J,Sugimoto H,Wu CC,LeBleu VS,Kalluri R.上皮-间质转化对胰腺癌的转移是不必要的,但会诱导化疗耐药。自然。2015;527:525–53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周D,坎纳潘V,陈X,李J,冷X,张J,宣S。RBP2通过促进EMT诱导干细胞样癌细胞,是肾癌的预后标志物。实验与分子医学。2016;48:e23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