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C类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页上的所有数据均指人类蛋白质。为人类(Hs)、小鼠(Mm)和大鼠(Rn)提供基因信息。

概述

单击此处获取帮助

«隐藏 更详细的介绍go图标以跟踪链接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和GnRH2受体(附带命名法[13]也分别称为I型和II型GnRH受体[30])已从许多物种中克隆,其中大多数表达两种或三种类型的GnRH受体[29-30,37].GnRH I型(GNRH1型,P01148号)(p-Glu-His-Trp-Ser-Tyr-Gly-Leu-Arg-Pro-Gly-NH2)是一种下丘脑十肽,也称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性腺激素、催乳素、性腺素或简称GnRH。它是许多物种中发现的类似肽家族的成员[29-30,37]包括GnRH II型(GNRH2号机组,O43555号)(pGlu-His-Trp-Ser-His-Gly-Trp-Tyr-Pro-Gly-NH2(也称为鸡GnRH-II)。一些物种中存在三种形式GnRH的受体,但在哺乳动物中只发现了GnRHI和GnRHII及其同源受体[29-30,37].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受体由垂体促性腺激素表达,它们在垂体中调节GnRH对促性腺素激素合成和分泌的影响,从而支持哺乳动物生殖的中央控制。GnRH类似物用于辅助生殖和治疗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疾病[18]. 值得注意的是,激动剂会导致GnRH刺激的促性腺激素分泌脱敏,从而减少循环性类固醇的使用,以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激素依赖性癌症[18].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受体被GnRH I选择性激活,并且都缺乏其他GPCR中发现的COOH末端尾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受体确实有COOH末端尾部,并且(在测试的地方)对GnRH II比GnRHI有选择性2一些灵长类动物表达受体,但人类不表达[31]. 系统发育分类将GnRH受体分为三类[30]或五组[41]并重点介绍了进化过程中基因丢失的例子,人类只保留了一个古老的基因。GnRH的结构1受体与弹性纤维已被阐明[42].

受体

单击此处获取帮助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受体C类 显示摘要» 更详细的页面go图标以跟踪链接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受体C类 显示摘要» 更详细的页面go图标以跟踪链接

评论

单击此处获取帮助

显示»

进一步阅读

单击此处获取帮助

显示»

工具书类

单击此处获取帮助

显示»

NC-IUPHAR小组委员会和家庭捐助者

显示»

如何引用此主页

数据库页面引用(选择格式):

药理学引文简明指南:

Alexander SPH、Christopoulos A、Davenport AP、Kelly E、Mathie AA、Peters JA、Veale EL、Armstrong JF、Faccenda E、Harding SD、Davies JA等人(2023年)《药理学简明指南2023/24:G蛋白偶联受体》。 英国药理学杂志。 180补充2:S23-S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