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3年4月28日;161(2):267–280。
数字对象标识:10.1083/jcb.200208091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2172902型
PMID:12719470

Aurora B通过将BubR1、Mad2和Cenp-E靶向动粒,将染色体比对与后期配对

关联数据

补充资料

摘要

蛋白激酶Aurora/Ipl1家族在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中起着多重作用。在这里,我们描述了ZM447439,一种新型选择性极光激酶抑制剂。经ZM447439处理的细胞通过间期进行,正常进入有丝分裂,并组装双极纺锤体。然而,染色体排列、分离和胞质分裂都失败了。尽管存在取向错误的染色体,但ZM4447439处理的细胞以正常的动力学退出有丝分裂,表明纺锤体检查点受到损害。事实上,ZM447439可以防止接触紫杉醇后的有丝分裂阻滞。RNA干扰实验表明,这些表型是由于Aurora B的抑制,而不是Aurora A或其他一些激酶的抑制。在没有极光B功能的情况下,纺锤检查点组件BubR1、Mad2和Cenp-E的动粒定位减弱。此外,抑制Aurora B激酶活性可防止在着丝粒张力降低后BubR1重新结合到中期动粒。Aurora B激酶活性也是进入有丝分裂时BubR1磷酸化所必需的。最后,我们证明了BubR1不仅是纺锤体检查点功能所必需的,而且也是染色体对齐所必需的。总之,这些结果表明,通过将检查点蛋白靶向动粒,Aurora B将染色体对齐与后期发病配对。

关键词:有丝分裂;主轴检查点;化学生物学;非整倍体;ZM447439号

介绍

有丝分裂中的精确染色体分离需要姐妹动粒附着在从相反纺锤极发出的微管上。因为动粒附着是一个随机过程,所以很容易出错,并可能导致染色体定位错误(尼克拉斯,1997年;Rieder和Salmon,1998年). 虽然已经建立了一种监测机制,即纺锤形检查站,可以延迟后期,直到所有染色体都正确双向(有关综述,请参阅穆萨乔和哈德威克,2002年),对检测和解决定向误差的机制了解甚少。

Ipl1/Aurora蛋白激酶家族在有丝分裂中起着多重作用(比肖夫和犁手,1999年;Giet和Prigent,1999年;Adams等人,2001a;尼格,2001年). 在芽殖酵母中,Ipl1通过解析联合体定向,可能通过监测着丝粒张力和破坏不适当结合的微管,确保染色体的准确分离(Tanaka等人,2002年). Ipl1在体外磷酸化动粒组分Ndc10,表明它可能直接调节动粒-微管的相互作用(Biggins等人,1999年). 然而,芽殖酵母是非典型的,因为着丝粒连接到G1中未折叠的纺锤极体(SPB)。由于着丝粒在SPB复制之前复制,芽殖酵母细胞随后进入有丝分裂,两个着丝粒都附着在旧的SPB上(Tanaka等人,2002年). 在高等真核生物中,有丝分裂期间很少有联合体定向(尼克拉斯,1997年)因此,目前尚不清楚Ipl1显示的动粒-SPB分解活性是否是Aurora激酶家族的普遍特征。进一步的证据表明,Ipl1可以监测着丝粒的张力,这是通过分析芽殖酵母突变体获得的,这些突变体缺乏姐妹染色单体凝聚力,或者在进入有丝分裂时没有复制DNA。在这种突变体中,后期以依赖Ipl1的方式被阻止(Biggins和Murray,2001年). 由于这些细胞中的动粒缺乏姐妹,尽管微管附着,但它们仍无法承受张力,认为Ipl1是纺锤体检查点激活所必需的,以应对着丝粒张力的丧失。然而,出芽酵母的动粒只附着一个微管。因此,如果Ipl1的主要作用是破坏结合微管的稳定性,那么Ipl1在检查点激活中的明显作用可能只是暴露微管结合位点的次要结果(Tanaka等人,2002年). 此外,虽然对复制和内聚突变体的分析表明Ipl1监测着着丝粒的张力,但裂变酵母Aurora激酶Ark1的着丝粒定位需要姐妹染色单体内聚,这一事实使这些解释变得复杂(Morishita等人,2001年). 因此,显然需要在复制和内聚正常的条件下分析Aurora激酶的功能。

高等真核生物表达两种或更多极光激酶。极光A和C定位于纺锤极,极光A是各种系统中双极纺锤形成所必需的(比肖夫和犁手,1999年;Giet和Prigent,1999年;Adams等人,2001a;尼格,2001年). 抑制Aurora B(一种内着丝粒蛋白)会影响多种有丝分裂事件,包括组蛋白H3磷酸化、染色体分离和胞质分裂(比肖夫和犁手,1999年;Giet和Prigent,1999年;Adams等人,2001a;尼格,2001年). Aurora B激酶活性的作用已通过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外源性表达突变体得到解决。然而,这些研究产生了相互矛盾的结果。在两个病例中,表达Aurora B K109R的细胞完成了有丝分裂,但没有经历胞质分裂,这表明染色体分离不需要Aurora B活性(Tatsuka等人,1998年;Terada等人,1998年). 然而,另一份报告表明,由于动粒-微管相互作用的失败,Aurora B K109R阻止了染色体对齐(Murata-Hori和Wang,2002年). 由于野生型极光B的表达本身可以影响细胞分裂,这些实验变得复杂(Tatsuka等人,1998年)因此,尚不清楚这些表型是由于Aurora B激酶活性降低还是Aurora B蛋白复合物的破坏。爪蟾注射抗Aurora B抗体的细胞过早地退出有丝分裂,这与Aurora B在纺锤体检查点中的作用一致(Kallio等人,2002年). 然而,与Ipl1缺陷菌株相比,当微管聚合受到抑制时,也会出现有丝分裂退出,这表明Aurora B监测微管附着,而不仅仅是张力。因此,尽管许多角色被归因于极光B,但新出现的画面令人困惑,目前缺乏对这些表型的分子解释。

Aurora A和B在人类肿瘤中过度表达,培养细胞中的异位过度表达导致转化、中心体异常和非整倍体(Bischoff等人,1998年;Tatsuka等人,1998年;Zhou等人,1998年;Adams等人,2001b;Meraldi等人,2002年). 此外,过度表达Aurora A而非激酶突变的细胞很容易在裸鼠体内形成肿瘤(Bischoff等人,1998年). 因此,Aurora激酶活性升高可能通过提供生长优势或促进遗传不稳定性来促进肿瘤进化。为了开发新型抗癌药物,我们已经产生了具有极光激酶活性的小分子抑制剂。在这里,我们描述了ZM447439,它选择性地抑制Aurora A和B的激酶活性。使用ZM447739作为研究工具,我们直接讨论了Aurora激酶活性在人类细胞中的作用。我们表明,抑制极光激酶活性并不能阻止间期、有丝分裂进入、双极纺锤体形成或动粒-微管相互作用的进展。相反,Aurora激酶活性是正确的染色体排列和纺锤体检查点功能所必需的。使用RNA干扰(RNAi;* Elbashir等人,2001年),我们证明这些表型是由于极光B的抑制,而不是极光A的抑制。

结果

新型极光a和极光B抑制剂ZM447439

为了鉴定新型Aurora抑制剂,筛选了约250000种化合物,以抑制重组人Aurora A对人工肽底物的激酶活性。一种经鉴定的抑制剂被进一步改性,以生成ZM447439(4-(4-(N个-苯甲酰氨基)苯胺)-6-甲氧基-7-(3-(1-吗啉基)丙氧基)喹唑啉;图1A) ●●●●。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进行体外激酶检测,ZM447439用IC抑制Aurora A和B50分别为110和130 nM(图1B) ●●●●。相比之下,ZM447439不抑制其他大多数蛋白激酶。基于模型系统的数据,我们预测极光抑制剂应阻止细胞分裂并抑制组蛋白H3在丝氨酸10上的磷酸化。为了确定ZM447439是否抑制细胞分裂,将一组人类细胞系用2μM ZM447739处理96小时(图1C) 。18小时后,所有细胞系中绝大多数细胞都含有4N DNA含量。所有分析过的株系都进行了内复制,积累了DNA含量大于4N的细胞,表明ZM447439完全抑制了细胞分裂。为了确定ZM447439是否抑制丝氨酸10上组蛋白H3的磷酸化,未经处理和ZM447739处理的细胞用抗磷酸组蛋白H4抗体染色(Hsu等人,2000年). 在未经处理的细胞中,磷酸组蛋白H3染色阳性的染色体(图1D) ●●●●。然而,短暂接触ZM447439后,磷酸组蛋白H3未被检测到,这表明ZM447739确实抑制组蛋白H4的有丝分裂磷酸化。与之前的观察结果一致(Adams等人,2001c),组蛋白H3磷酸化的缺乏似乎不会影响染色体的浓缩。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200208091f1.jpg

ZM447439抑制极光A和极光B。(A) ZM447439的化学结构。(B) IC显示表50针对一组蛋白激酶的ZM447439值(μM)。(C) 用ZM447439处理HeLa、A549和HME细胞数小时后的DNA含量直方图。(D) 有丝分裂DLD-1细胞磷酸组蛋白H3(绿色)和DNA(红色)染色。

ZM447439诱导的内复制在p53功能缺失时增强

虽然在ZM447439的存在下,A549和HME细胞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复制,但在48小时后,几乎所有细胞都被4N或8N DNA内容物阻止(图1C) 。相反,缺乏功能性p53反应的HeLa细胞会继续DNA合成,并迅速丧失生存能力。这增加了一种可能性,即A549和HME细胞表现出的4N/8N阻滞不是直接由ZM4447439引起的,而是由异常有丝分裂和/或胞质分裂后发生的p53依赖性有丝分裂后检查点的激活引起的(Andreassen等人,2001年). 一贯地,在ZM447439的存在下,表达显性阴性p53突变的U2OS细胞内复制有效,以至于到48小时时,78%的细胞有8N DNA含量(图2A) ●●●●。相比之下,只有38%的p53高产亲本U2OS细胞含有8N DNA,这表明p53确实抑制了ZM447439诱导的分裂失败后的细胞周期进展。为了测试在ZM447439存在下细胞周期的进展是否可以解释HeLa细胞失去活性的原因,我们分析了暴露于ZM447739 72小时后细胞的集落形成潜能。选择MCF7细胞进行本实验,因为它们可以通过抗雌激素治疗在G0中滞留。暴露于ZM447439期间生长受阻的细胞产生的菌落比那些增殖的细胞更多(图2B) ●●●●。一贯地,在1.25和2.5μM ZM447439时,增殖细胞的克隆效率降低到40%以下,而生长抑制细胞的克隆率基本上不受影响(图2C) 。尽管ZM447439存在下细胞周期的持续进展会导致活性丧失,但p53缺陷的U2OS细胞似乎没有HeLa细胞那样迅速丧失活性。其原因尚不清楚,但这表明p53诱导的依赖机制也可能影响ZM447439诱导四倍体后的细胞命运。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200208091f2.jpg

p53在ZM447439存在下抑制核内复制。(A) 具有(p53+)或不具有(p53−)功能性p53应答的U20S细胞的DNA含量直方图,用ZM447439处理,时间以小时为单位。(B) 生长停滞或增殖的MCF-7细胞暴露于ZM447439 72 h,然后分析在没有ZM447739的情况下形成集落的能力。(C) 柱状图量化了用一系列ZM447439浓度处理的MCF-7细胞的克隆效率。每个值代表三个独立实验的平均值和SD。

ZM447439处理的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但不能分裂

ZM447439处理的细胞可以在不分裂的情况下进入额外的S期,这一观察结果提出了两种可能性:要么细胞在不进入有丝分裂状态的情况下重新复制基因组,要么细胞在进入和退出有丝分裂时不分裂,然后进入第二个S期。为了区分这两种可能性,我们分析了HeLa细胞从G1/S区释放到新鲜培养基或添加ZM447439或诺卡唑(一种阻止微管聚合的纺锤体毒素)的培养基中后的情况(图3)在G1/S后的不同时间,收集细胞以测定DNA含量、有丝分裂指数和细胞周期蛋白B1水平。DNA含量直方图显示,绝大多数对照细胞分裂12小时后进入第二个S期,到18小时,大多数细胞的DNA含量大于2N(图3A) ●●●●。有丝分裂指数在10小时达到峰值,细胞周期蛋白B1水平随着细胞完成有丝分裂而降低(图3、B和C). 诺可达唑处理的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然后在实验的剩余时间内,细胞周期蛋白B1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释放到ZM447439中的细胞经过S期,分裂失败,细胞周期蛋白B1正常降解,然后进入第二个S期(图3,A和C). 值得注意的是,有丝分裂指数增加和减少的动力学与对照培养物非常相似(图3B) ●●●●。因此,在ZM447439存在下,HeLa细胞正常进入和退出有丝分裂,但不能分裂。A549和HME细胞表现出类似的反应(未公布的数据)。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200208091f3.jpg

ZM447439处理的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但不能分裂。HeLa细胞从G1/S释放到不同的药物组合中,在指定的时间(小时)收获,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分析。所示数据代表了三个独立的实验。A和B中的数据来自同一个实验,其中有丝分裂指数在G1/S释放后10小时达到峰值。C中的数据来源于一个独立的实验,其中,有丝分裂指标在G1/S.释放后12小时达到峰值,(A)DNA含量直方图显示ZM447439处理的细胞无法分裂,但以与对照细胞相似的动力学重新复制它们的基因组。(B) 由MPM-2反应性测定的有丝分裂指数随时间的曲线图显示,经ZM447439处理的细胞以与对照相似的动力学进入和退出有丝分裂。(C) 免疫印迹显示,在ZM447439处理的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B1水平上升和下降,其动力学与对照组相似。Tubulin用作加载控件。

ZM447439抑制染色体对齐

观察到ZM447439处理的细胞进入和退出有丝分裂但没有分裂,提出了两种可能性:要么染色体分离正常但胞质分裂失败,要么染色体分离失败,阻止胞质分裂。为了确定ZM447439是否阻止染色体分离,我们分析了ZM447739处理的培养物中的纺锤体形态。在对照组中,前中期玫瑰花结、中期和后期纺锤波很明显(图4,A和B)在ZM447439处理的培养物中,观察到双极纺锤波,前期细胞比例正常。然而,中期和后期纺锤体的比例显著降低,表明ZM447439抑制染色体分离(图4B) ●●●●。尽管缺乏后期反应,但单用ZM447439处理的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没有积累(图4C) 。然而,经ZM447439和诺卡唑处理的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确实积累,证实了经ZM47439处理的细胞无需进行染色体分离即可进入和退出有丝分裂。在ZM447439存在的情况下,染色体排列也出现异常。特别是,染色体要么在整个细胞中展开,要么沿着纺锤体的长度排列,而不是在纺锤体赤道对齐(图4A) ●●●●。在后一种情况下,动粒朝向纺锤体,表明动粒-微管相互作用正在发生。事实上,在电子显微镜分析的薄片中观察到动粒和动粒纤维(图4D) ●●●●。在19个对照细胞中,12例患者观察到含有多个微管的纤维。其中八个可以追溯到动粒。在20个经ZM447439处理的细胞中,15例观察到含有多个微管的纤维,6例追踪到动粒。虽然我们不能排除ZM447439影响动粒结构和/或微管结合能力的可能性,但ZM447739显然不能阻止动粒-微管相互作用或双极纺锤体的形成。然而,ZM447439确实抑制染色体对齐和分离。为了确定ZM447439是否阻止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我们让细胞在ZM447739存在下通过有丝分裂,然后分析接下来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扩散。从未观察到双染色体(未发表的数据),这表明ZM447439不能阻止姐妹染色单体内聚力的丧失。目前尚不清楚ZM447439是否直接抑制胞质分裂,或者胞质分裂是否作为染色体分离阻滞的次要后果而被阻止。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200208091f4.jpg

ZM447439防止染色体对齐和分离。(A) 有丝分裂DLD-1细胞微管蛋白、动粒/着丝粒(ACA,绿色)和DNA(红色)染色。底部面板显示了用ZM447439处理1小时后经常观察到的异常前中期的示例(B)量化DLD-1细胞暴露于ZM447739 1小时后的前期(P)、前中期(PM)、中期(M)和后期(A)细胞数量的图表,表明染色体对齐和分离受到抑制。(C) 显示在用单独的ZM4447439(红色菱形)、诺可达唑(黄色正方形)或ZM4447439加上诺可达唑(蓝色三角形)处理后所指示的时间DLD-1培养物的有丝分裂指数的图。B和C中的值表示来自三个独立实验的平均值和SEM,其中至少计数了1000个细胞。(D) ZM447439处理的HeLa细胞的电子显微照片,显示动粒(箭头)和动粒纤维。

ZM447439破坏了主轴检查点功能

上述观察结果提出了一个悖论:染色体排列缺陷应激活纺锤体检查点,从而导致有丝分裂阻滞。然而,ZM447439处理的细胞以正常的动力学退出有丝分裂(图3B) ,表明ZM447439可能会损害检查点功能。为了测试这种可能性,我们分析了诺康唑释放后ZM447439对细胞的影响。通过选择性分离分离诺卡唑抑制的有丝分裂细胞,清洗以去除诺卡唑,然后在各种药物组合中重新种植(图5,A–C)。在不同时间采集细胞,以测定DNA含量、有丝分裂指数和细胞周期蛋白B1水平。释放后2h,大多数对照细胞已完成染色体分离和分裂(图5A) ●●●●。相反,ZM4447439、诺科达唑和ZM4447439加上诺科达唑处理的细胞未能分裂(未发表的数据)。对照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最初很高,但释放后2小时下降到15%。相比之下,在持续使用诺康唑的情况下,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仍然处于停滞状态(图5B) ●●●●。持续地,在对照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B1水平在2小时后下降,但在诺康唑的存在下仍保持较高水平(图5C) 。令人惊讶的是,ZM447439处理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急剧下降:1小时后,只有4%的ZM447739处理细胞仍处于有丝分裂状态,而对照组只有67%(图5B) ●●●●。一直以来,细胞周期蛋白B1在1小时后检测不到。因此,ZM447439处理的细胞迅速退出有丝分裂,这与ZM447739覆盖纺锤体检查点的概念一致。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200208091f5.jpg

ZM447439损害了主轴检查点功能。(A–C)有丝分裂HeLa细胞在诺卡唑阻滞12小时后通过选择性分离分离,在不同药物组合中重新种植,然后在指定的时间采集并分析。(A) DNA含量直方图显示对照细胞在1小时后分裂。(B)绘制由MPM-2反应性测定的有丝分裂指数的图表,显示ZM447439加速了有丝分裂的退出。(C) 免疫印迹显示,在ZM447439处理的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B1和磷酸组蛋白H3水平迅速下降。用药物组合处理(D和E)DLD-1细胞,然后固定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分析。(D) 绘制6小时后有丝分裂指数的柱状图显示,ZM447439可以降低紫杉醇诱导的有丝分裂阻滞,但不能降低诺卡唑诱导的有核分裂阻滞。(E) 绘制8小时后有丝分裂指数的折线图,显示ZM447439解决了诺卡唑和紫杉醇对纺锤检查点功能的影响。D和E中的值表示三个独立实验得出的平均值和SEM,其中至少有1000个细胞被计数。所使用的药物组合是单独使用诺可唑(Noc,黄色方块);紫杉醇单独用药(税务);仅ZM447439(ZM,红色钻石);诺卡唑加ZM447439(新西兰,蓝色三角形);紫杉醇加ZM447439(TZ,绿色方块);无药物(对照组,绿色圆圈)。(F) 诺克唑阻滞2小时或12小时后收获的有丝分裂HeLa细胞被替换为诺克唑(黑条)或诺克唑加ZM447439(白条),有丝分裂指数是通过测量4小时后MPM-2的反应性来确定的。柱状图显示,ZM447739在长时间有丝分裂阻滞后,可以破坏诺克唑诱导的检查点激活。

然而,用ZM447439和诺卡唑处理的异步培养细胞在有丝分裂中积累细胞(图4C) ,表示ZM447439在所有情况下都不会覆盖检查点。为了解释这一点,我们推断,当微管聚合时,ZM447439可能只会破坏检查点。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分析了ZM447439对紫杉醇引起的有丝分裂细胞聚集的影响,紫杉醇是一种纺锤体毒素,通过稳定微管激活检查点。在紫杉醇、诺科达唑或诺科达唑加ZM4447439存在的情况下,6小时后有丝分裂指数达到~25%(图5D) ●●●●。相比之下,ZM4447439处理的培养物的有丝分裂指数仍较低,约为7%。值得注意的是,紫杉醇加ZM447439处理的培养物的有丝分裂指数仅达到12%。为了证实这种差异效应,我们测定了诺卡唑和紫杉醇处理的培养物在ZM447439浓度范围内的有丝分裂指数。图5E清楚地表明,ZM447439解决了诺卡唑和紫杉醇对检查点功能的药理作用。因此,这些观察结果证实,当微管聚合时,ZM447439可以有效地覆盖纺锤检查点。

虽然用ZM447439和诺卡唑处理的异步培养物积累有丝分裂细胞的方式与诺卡唑单独处理的培养物相似(图4C) 在诺康唑阻滞12小时后,释放到诺康唑和ZM447439中的有丝分裂细胞比释放到诺康唑中的细胞更快地退出有丝分裂(图5B) ●●●●。这表明,也许在长时间有丝分裂阻滞后,ZM447439还可以破坏微管解聚诱导的检查点。为了验证这一点,在诺卡唑阻滞2小时或12小时后采集有丝分裂HeLa细胞,然后在诺卡唑单用或诺卡唑加ZM447439中重新放置4小时。尽管在ZM447439和诺卡唑的存在下,2h阻滞后收获的细胞中约80%仍被阻滞,但在12h阻滞后分离的细胞中只有约20%仍被阻滞。因此,在长时间有丝分裂阻滞后,ZM447439可以缓解微管解聚诱导的检查点阻滞。然而,从这一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短期内,ZM4447439处理的细胞在微管解聚时确实会发生有丝分裂停滞,但在微管稳定时不会停滞(图5E) ●●●●。

ZM447439抑制BubR1、Mad2和Cenp-E的动粒定位

为了深入了解ZM447439是如何破坏染色体对齐和检查点功能的,我们分析了它对极光A、极光B、生存素、纺锤体检查点成分BubR1和Mad2以及与运动蛋白相关的运动蛋白Cenp-E定位的影响或者Aurora B和Survivin定位于着丝粒(图6A) ●●●●。然而,ZM447439确实降低了与动粒结合的BubR1、Cenp-E和Mad2(图7A和图S1,可在http://www.jcb.org/cgi/content/full/jcb.200208091/DC1). 像素强度的定量显示,在存在和不存在微管毒素的情况下,ZM447439将动粒相关的BubR1降低至~10%(图7B、 图S1和表SI)。ZM447439分别将前中期细胞中与动粒结合的Mad2降低至<10%,并在诺卡唑和紫杉醇的存在下降低至30%和43%(图S1 C)。在ZM447439和ZM447739加紫杉醇处理的细胞中,动粒结合的Cenp-E分别减少到28%和23%。然而,在诺卡唑和ZM447439的存在下,Cenp-E仅降至59%。有趣的是,荧光强度直方图的检查(图S2)表明,尽管ZM447439在大多数动粒中降低了动粒结合的Cenp-E,大量Cenp-E水平保持正常(30%的Cenp-E/ACA比率大于仅用诺卡唑处理的细胞中动粒的平均值)。相反,在ZM447439和诺卡唑存在的情况下,没有动粒具有正常的BubR1水平(0%的BubR1/ACA比率大于仅诺卡唑的平均值)。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200208091f6.jpg

ZM447439不能阻止极光B定位到着丝粒。在(A)暴露于ZM447439 1 h或(B)转染Aurora B siRNA双链后,对前中期DLD-1细胞的免疫荧光图像进行染色,以检测Aurora A(绿色)、Survivin(红色)和DNA(蓝色)。(C) 瞬时转染HeLa细胞,表达Myc-tagged Aurora B或Myc-tag Aurora BK106R,染色检测Aurora B(绿色)、Myc-tagned蛋白质(红色)和DNA(蓝色)。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200208091f7.jpg

ZM447439抑制BubR1的动粒定位和磷酸化。(A) 去卷积图像堆栈的投影显示有丝分裂DLD-1细胞用指定药物处理1小时,然后染色以检测动粒/着丝粒(ACA)、BubR1和DNA。(B) 绘制了各种条件下BubR1与ACA信号的荧光比率的条形图,表明ZM447439将BubR1信号降低了约10倍。数值表示至少在三个不同细胞中分析的至少26个不同的着丝粒/着丝粒对的平均值和SEM。(C) 未经处理的细胞(绿色圆圈)或暴露于ZM447439(红色钻石)或紫杉醇(蓝色方块)40分钟的细胞中期动粒的BubR1信号强度与动粒间距离的曲线图。使用ACA病灶确定动粒位置。椭圆至少包含75%的数据点。(D) 通过免疫印迹分析从G1/S释放到所指示的药物中后通过选择性分离收集的有丝分裂HeLa细胞。在ZM447439存在下,BubR1的磷酸化形式无法检测到。(E) BubR1从诺卡唑阻滞的有丝分裂HeLa细胞中亲和纯化,并在ZM447439存在下检测激酶活性。每个值代表三个独立实验得出的平均值和SEM。

尽管动粒结合的BubR1在染色体对齐后减少(Chan等人,1999年;Taylor等人,2001年),在低水平长春碱引起张力丧失后,它被招募回中期动粒(Skoufias等人,2001年). 为了确定ZM447439是否在张力丧失后抑制BubR1与排列的动粒的再结合,我们在用ZM447739或紫杉醇治疗40分钟后测量了中期动粒的Bub R1信号强度和动粒间距离(图7C和表SII)。紫杉醇治疗后,平均动粒间距从0.89±0.20μm减少到0.58±0.15μm(P<0.001),平均BubR1/ACA荧光比从2.23±1.21增加到3.86±2.41(P<0.001)。相反,尽管暴露于ZM447439后,平均动粒间距降低到0.55±0.14μm,但BubR1/ACA荧光比率降低到1.11±0 0.88μm,这与紫杉醇处理和对照细胞有统计学差异(P<0.001)。

BubR1被磷酸化以应对纺锤体损伤(Chan等人,1999年;Taylor等人,2001年). 为了确定ZM447439是否阻止BubR1磷酸化,在G1/S阻滞释放到各种药物组合中后约9.5小时收集有丝分裂细胞。在存在ZM447439的情况下,无论是否存在诺康唑,都无法检测到BubR1的磷酸化形式(图7D) ●●●●。为了排除ZM447439直接抑制BubR1的可能性,在存在和不存在ZM447739的情况下,对Bub R1免疫沉淀物的激酶活性进行了分析。尽管ZM447439抑制了极光A,但它并没有抑制BubR1(图7E) ●●●●。

抑制极光B抑制BubR1、Cenp-E和Mad2的动粒定位

ZM447439数据表明,Aurora激酶活性是染色体对齐和纺锤体检查点功能所必需的。为了确定这些功能需要哪种Aurora,并排除ZM447439表型可能是由于另一种激酶的抑制所致的可能性,我们通过RNAi抑制Aurora A和B(图8A) ●●●●。尽管对照组和Aurora A RNAi培养物具有强大的纺锤体检查点,但抑制Aurora B可减少纺锤体损伤后有丝分裂细胞的积累(图8B) ●●●●。抑制极光B(而非极光A)抑制BubR1、Cenp-E和Mad2的动粒定位(图8C和图S3)。因此,这些观察结果表明,上述ZM447439诱导的表型是由于Aurora B的抑制,而不是Aurora A或其他一些激酶的抑制。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200208091f8.jpg

极光B的抑制阻止了BubR1的动粒定位。用siRNA双工体转染HeLa和DLD-1细胞以抑制Aurora A或B。数值表示三个独立实验的平均值和SEM,其中至少计算了1000个细胞。(C) 靶向Aurora A(顶部)和Aurora B(底部)的siRNAs转染后,诺卡唑处理的有丝分裂DLD-1细胞的投影去卷积图像堆栈。(D) 对照组和Aurora B RNAi培养中纺锤体形态的例子。(E) 对照细胞和极光B抑制细胞的动粒间距图。

Aurora B K106R的过度表达导致内源性蛋白定位错误

极光B RNAi表型似乎比ZM447439诱导的更严重。特别是,Aurora B RNAi对诺卡唑和紫杉醇的检查点逮捕作出了妥协(图8B) ●●●●。此外,染色体经常与纺锤体相邻(图8D) ,表明缺乏动粒-微管相互作用。因此,平均粒间距离显著缩短(图8E) ●●●●。对这些差异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除了其催化作用外,极光B也可能在着丝粒处发挥结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Aurora B、INCENP和Survivin形成了一个复合物,这是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的多个方面所必需的(Adams等人,2001a). 破坏这种复合物可能会产生更广泛的后果,而不仅仅是抑制Aurora B激酶的活性。尽管ZM447439治疗后Survivin定位于着丝粒(图6A) ,它不是在极光B RNAi之后(图6B) ●●●●。如果上述论点有效,Aurora B激酶突变体的异位表达应产生类似于ZM447439的表型。然而,Aurora B K109R的过度表达消除了动粒-微管相互作用(Murata-Hori和Wang,2002年),导致表型与我们的RNAi数据更加一致。因此,我们测试了Aurora B激酶突变体过度表达后Aurora B是否定位于着丝粒。瞬时转染HeLa细胞后,外源性野生型极光B定位于前中期的着丝粒(图6C) 和细胞分裂后的中体(未发表的数据)。此外,在低表达水平下,Aurora B K106R突变体也定位于着丝粒(请注意,人类Aurora B K106R突变相当于前面描述的大鼠K109R突变Murata-Hori和Wang[2002]). 然而,在表达中到高水平K106R突变体的前中期细胞中,着丝粒处的极光B不明显(图6C) 。因此,与Aurora激酶抑制剂的治疗相反,Aurora B激酶突变体的过度表达阻止内源性蛋白定位到着丝粒。

染色体比对需要BubR1

我们的观察结果与Aurora B激酶活性通过将BubR1靶向动粒来调节纺锤体检查点的概念一致,至少部分是这样。因为BubR1结合Cenp-E(Chan等人,1999年;Yao等人,2000年)我们推断,Aurora B在促进正确染色体对齐方面的需求也可能通过其对BubR1的影响而被介导,至少部分是这样。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使用RNAi来确定BubR1的阻遏是否抑制染色体对齐。与抗体注射实验一致(Chan等人,1999年),抑制BubR1损害主轴检查点功能。特别是,在异步培养中,中期的数量减少,后期经常显示滞后染色体(图S4)。此外,BubR1 RNAi培养物在暴露于纺锤体毒素时没有积累有丝分裂细胞(未公开数据)。引人注目的是,BubR1 RNAi培养物中的前中期细胞经常出现异常,染色体沿着纺锤体长度而不是中期板排列(图9A) ●●●●。虽然这些染色体似乎附着在纺锤体上,但与对照细胞相比,平均着丝粒间距减小了(图9B) ,与拉力减少一致。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200208091f9.jpg

抑制BubR1可阻止染色体对齐。用siRNA双工体转染DLD-1细胞以抑制BubR1,然后进行染色以检测Bub1(绿色)、微管蛋白(红色)和DNA(蓝色)。(A) 染色体沿着纺锤体长度而不是沿着中期板排列的异常前中期细胞的例子。条形图显示,约40%的前丝分裂出现异常,染色体沿纺锤体长度排列。(B) 使用Bub1焦点测量的动粒间距离图,以确定动粒位置。(C) 暴露于MG132 1小时后,有丝分裂细胞表现出前中期或中期染色体对齐的比例。数值代表三个独立实验得出的平均值和SEM,其中至少计算了100个有丝分裂细胞。

为了排除这种排列缺陷仅仅是由于细胞过早进入后期的可能性,我们用蛋白体抑制剂MG132处理对照和BubR1 RNAi培养物,以防止后期发病。在3小时的时间过程中,在对照组和BubR1 RNAi培养中,前期和后期的数量几乎为零(图S4)。在对照培养物中,前中期的比例大致保持在~25%,中期的比例上升到~66%(图9C) ,与MG132一致,防止中期-后期过渡。然而,在BubR1表达的培养物中,前中期的比例从~32%上升到~49%,中期的数量仅达到~44%(图9B) ●●●●。因此,当纺锤体检查点激活下游的中期-后期转换被阻断时,BubR1的阻遏会减少中期细胞的积累,这表明染色体对齐确实需要BubR1。

讨论

ZM447439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极光激酶抑制剂

蛋白激酶抑制剂作为治疗剂和实验研究工具的有用性取决于抑制剂的选择性。ZM447439用IC体外抑制极光A和B50100 nM范围内的值。相反,当对14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其他蛋白激酶进行测试时,11种,包括有丝分裂激酶CDK1和PLK1,都被IC抑制50值>10μM。虽然MEK1和SRC在1μM范围内被抑制,但此处描述的表型不太可能是由于这些酶的抑制,因为与ZM447439相比,选择性SRC和MEK1抑制剂延迟G2/M进展(Moasser等人,1999年;Wright等人,1999年). 对ZM447439选择性机制的深入了解来自Aurora A与相关抑制剂复合的晶体结构(Andrew Pannifer和Richard Pauptt,阿斯利康制药,个人通信)。这表明该抑制剂占据了ATP结合囊和邻近的缝隙,而其他激酶中没有该缝隙。极光激酶的序列同源性(比肖夫和犁手,1999年)表明ZM447439可能以类似的方式抑制极光B,也可能抑制极光C。虽然我们不能排除ZM447439抑制其他未经测试的蛋白激酶的可能性,但RNAi数据(图8)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这里描述的表型是由于极光B的抑制,而不是极光A或任何其他蛋白激酶的抑制。极光A是双极纺锤形成所必需的果蝇属胚胎和爪蟾鸡蛋提取物与中心体成熟秀丽线虫胚胎(Hannak等人,2001年). 虽然我们还没有测试ZM447439对中心体成熟的影响,但双极纺锤是在ZM447739存在下形成的。然而,当极光A被RNAi(未公开的数据)抑制时,也会形成双极纺锤波,这表明也许极光A对人体体细胞中的纺锤波双极性不是必需的。

极光B激酶活性调节染色体排列和纺锤体检查点

与以前的报告一致(Adams等人,2001c;Kallio等人,2002年;Murata-Hori和Wang,2002年),我们的观察结果表明,Aurora B是人类细胞中纺锤体检查点功能和中期染色体排列所必需的。通过使用一种新的选择性蛋白激酶抑制剂,我们首次能够直接解决这些过程中对Aurora B激酶活性的要求。由于来自蛋白质阻遏和过度表达的表型似乎比ZM447439诱导的表型更广泛,我们的数据证明了小分子抑制剂在剖析复杂细胞过程中的有用性。事实上,动粒纤维是在ZM447439存在下形成的,这表明动粒-微管相互作用并不需要Aurora B激酶活性,而是调节这些相互作用以促进正确的染色体排列。Aurora B的这种作用与Ipl1在芽殖酵母中的作用完全一致:Ipl1不是染色体附着到纺锤体所必需的,而是解决了不适当的动粒-微管相互作用,以确保正确的双向定向(Tanaka等人,2002年).

Ipl1也与主轴检查点功能有关(Biggins和Murray,2001年)以及染色体比对。因为极光B也促进染色体对齐,它在检查点激活中的作用是否可能是产生独立的动粒的次要结果,正如Ipl1所论证的那样(Tanaka等人,2002年)?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预测,在缺乏Aurora B激酶活性的情况下,BubR1和Mad2应该定位于缺乏结合微管的动粒。然而,在诺卡唑和ZM447439的存在下,BubR1和Mad2在动粒中的定位都严重降低。因此,至少在人类细胞中,极光B激酶活性似乎是检查点功能直接需要的。

本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观察结果是ZM447439对诺卡唑和紫杉醇诱导的有丝分裂阻滞的差异作用。下面,我们考虑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定性的,另一种是定量的。“定性”解释是,检查点必须由多条通路组成,其中一条不需要Aurora B激酶活性。如果是这样,那么Aurora B激酶活性对于因动粒-微管相互作用和/或纺锤体破坏而丧失的检查点激活来说并不是必需的,但在动粒能够捕获微管,但不能在纺锤体上正确对齐的情况下是必需的。这表明,就像芽殖酵母中的Ipl1一样(Biggins和Murray,2001年),Aurora B不直接监测动粒-微管的相互作用,而是激活检查点,以应对着丝粒张力的丧失。

另一种“定量”解释是,极光B只是将BubR1和Mad2对准动粒,而不考虑张力。尽管ZM447439明显降低了与动粒相关的BubR1和Mad2(分别降低了~90和~70%),但在缺乏动粒-微管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残留的结合蛋白可能足以维持有丝分裂阻滞。如果微管的占用足以使剩余的结合蛋白失活,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细胞在ZM447439和紫杉醇的存在下不能停止生长。有趣的是,与ZM447439加紫杉醇处理的细胞相比,用ZM447739和诺卡唑处理的细胞中的动粒结合Cenp-E几乎高出两倍。因为Cenp-E被认为通过BubR1激活检查点(Chan等人,1999年;Yao等人,2000年),也许Cenp-E的升高水平足以激活剩余的BubR1,从而在诺克唑存在下维持有丝分裂阻滞。

目前,很难想象人们如何区分这两种可能性。事实上,主轴检查点是否监测张力、微管附着或两者都没有解决(穆萨乔和哈德威克,2002年). 虽然来自芽殖酵母的证据表明,Ipl1确实激活了检查点,以应对紧张情绪的缺乏(Biggins和Murray,2001年),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哺乳动物体细胞中的检查点仅监测微管附着(Rieder等人,1995年). 然而哺乳动物的动粒对张力的变化很敏感(Waters等人,1998年),特别是BubR1,但不是Mad2,在张力损失后被募集到排列的动粒中(Skoufias等人,2001年;Shannon等人,2002年). 然而,就检查点功能而言,紧张和依恋可能是不可分离的事件。事实上,许多年前就有研究表明张力可以稳定微管的附着(尼克拉斯和科赫,1969年). 此外,我们的观察表明,BubR1在聚集和检查点功能中发挥双重作用,这表明调控和监测染色体排列的机制在分子水平上交织在一起。

极光抑制剂作为潜在治疗剂

Auroras代表一个新的具有致癌潜能的蛋白激酶家族(Bischoff等人,1998年;Tatsuka等人,1998年;Zhou等人,1998年;Adams等人,2001a). 我们的观察表明,使用小分子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抑制细胞中的极光激酶活性。此外,我们已经表明,相对于具有功能性p53反应的细胞,p53缺陷细胞更有可能在ZM447439的存在下继续细胞周期进展。此外,在ZM447439存在下,循环细胞迅速失去活力,而非分裂细胞保持活力。总之,这些观察结果表明,极光激酶抑制剂可能对增殖的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毒性,因此为开发新型抗癌药物开辟了新的机会。

材料和方法

体外激酶分析

重组Aurora A和B表达为NH2-终端His6-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FastBac™;GIBCO BRL)标记融合蛋白。Aurora A用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Aurora B用CM Sepharose Fast Flow(Amersham Biosciences)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将1 ng纯化的重组酶添加到含有25 mM Tris-HCl、pH 7.5、12.5 mM KCl、2.5 mM NaF、0.6 mM DTT、6.25 mM MnCl的反应混合物中2,10μM肽底物(Biotinyl-Ahx-tetra(LRRWSLG));Bachem),10μM用于极光A或5μM ATP用于极光B,0.2μCiγ[33P] ATP(比活性≥2500 Ci/mmol;Amersham Biosciences),然后在RT下孵育60分钟。通过添加20%磷酸停止反应,并将产物捕获在P30硝化纤维过滤器(Whatman)上,并分析其并入33P带Betaplate™计数器(Wallac)。采用无酶和无复合对照值测定ZM447439的浓度,该浓度对酶活性有50%的抑制作用。更多详细信息可向Nicholas Keen(英国柴郡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索取。

细胞培养

A549、MCF-7和DLD-1细胞(美国型培养物收集)、TA-HeLa细胞(Taylor和McKeon,1997年)、稳定转染pCMVp53 143A的U2OS细胞和亲代U2OS电池(均来自英国格拉斯哥Beatson癌症研究所的Karen Vousden)均按上述方法培养(Taylor等人,2001年). 表达hTERT的未转化人类乳腺上皮细胞(克隆技术公司)在MEGM中培养。如前所述使用诺卡唑、紫杉醇和胸苷(Taylor等人,2001年). 将MG132(钙生物化学)溶解在二甲基亚砜中,并以20μM的最终浓度使用。将ZM4447439溶于10mM的二甲基亚砜中,并在−20°C下单独储存9个月,以避免冻融循环,然后在培养基中新鲜稀释。IC50Aurora A和B的值(~100 nM)是在ATP的Km处确定的(见上文)。然而,由于细胞ATP浓度高出约200倍,并且ZM447439是ATP的竞争对手,我们在所有细胞分析中使用浓度为2μM的ZM447739,除非另有说明。将二甲基亚砜添加到无药培养物中以解释溶剂。

细胞周期分析和克隆分析

如前所述,使用双胸腺嘧啶核苷阻滞法测量DNA含量和有丝分裂指数,并同步化G1/S处的TA-HeLa细胞(Taylor和McKeon,1997年). 为了确定克隆效率,将MCF7细胞置于无酚红二甲醚加5%剥离血清(HyClone)中,然后在1μM下用或不用抗雌激素ICI 182780处理48小时,然后在指定浓度下加入ZM447439处理72小时,在不含ZM447439的完整培养基中,在6孔板的每个孔中电镀~400个细胞。10天后,固定菌落,用结晶紫染色并计数。克隆效率表示与DMSO处理的对照组相比,ZM447439处理的平板上的菌落数量。

抗体技术

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都是如前所述进行的(Taylor等人,2001年)使用以下抗体:磷酸组蛋白H3(Upstate Biotechnology);细胞周期蛋白B1(Upstate Biotechnology);微管蛋白(TAT1);着丝粒/动粒(人类ACA);丁苯橡胶R1(SBR1.1);Bub1(4B12);极光A(RAA.1);和Myc-tag(9E10)。Aurora B是使用抗AIM-1小鼠单克隆抗体(Transduction Laboratories)或绵羊抗人Aurora BpAb(未公布数据)检测到的。为了定位Mad2和Survivin,我们使用稳定表达Myc-tagged hMad2或hSurvivin-ORF的DLD-1细胞系(未公开数据)。对于IP激酶分析,在激酶缓冲液(10 mM Tris、pH7.5、5 mM KCl、1 mM NaF、0.24 mM DTT和2.5 mM MnCl)中平衡小球,然后在RT下在补充有2.5μM ATP、5μM Ciγ[32P] ATP和3μM生物素-Ahx-四肽(LRRWSLG)底物。用20%磷酸停止反应,然后在P30过滤器(沃特曼)上发现反应。在0.5%磷酸中洗涤五次后,通过闪烁计数对结合放射性标记进行定量。如前所述,执行反卷积显微镜和像素强度定量(Taylor等人,2001年). 简而言之,动粒荧光值是使用softWoRx成像软件(Applied Precision)测定的。减去背景读数,然后根据ACA信号对数值进行标准化,以说明染色或图像采集中的任何变化。如图所示,SoftWoRx使用ACA或Bub1焦点测量动粒间距离,以确定动粒位置。

电子显微镜

室温下用2.5%戊二醛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固定细胞2小时,然后造粒并在室温下用1%四氧化锇后固定1小时。洗涤后,样品在4%醋酸铀酰中整块染色16小时,用丙酮脱水,然后包埋在Spurr树脂中。切下70nm的切片,用醋酸铀酰和柠檬酸铅染色,然后在电子显微镜上检查(Tecnai 12 BioTWIN;FEI公司)。

RNA干扰

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寡效胺™(Invitrogen)转染设计用于抑制极光A(5′-AAGCAAAAGCUUGUCCA-3′)、极光B(5′-AACGGCACUUCACAAAUUGA-3′)和BubR1(5′-aACGGCAUUGAUAUGAA-3′)的siRNA双链体(Dharmacon Research)。简言之,105在转染前24小时将细胞接种在24孔板的孔中。将siRNA双链体和OligofectAMINE™在培养基中稀释、混合并孵育20分钟。然后将siRNA/脂质复合物加入细胞4小时,然后加入完整的培养基。24h后进行细胞移植,转染48-72h后进行分析。

瞬时转染

人类极光B ORF(Bischoff等人,1998年)经PCR扩增,克隆到pcDNA-3 Myc(Taylor和McKeon,1997年),突变以产生K106R,并测序,所有这些都遵循标准程序。然后使用ProFection将质粒DNA转染到盖玻片上的TA-HeLa细胞中®磷酸钙试剂盒(Promega)。转染24小时后,用1%甲醛在PBS中固定细胞,并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免疫荧光处理。

在线补充材料

补充图和表显示(1)ZM4447439和Aurora B RNAi对Cenp-E和Mad2定位的影响;(2) BubR1 RNAi对纺锤体检查点的影响;以及(3)量化实验数据,检验ZM447439对动粒间距和BubR1结合的影响。在线补充材料,请访问http://www.jcb.org/cgi/content/full/jcb.200208091/DC1

补充材料

【补充材料索引】

致谢

我们感谢Karen Vousden提供的p53+/-U2OS细胞;Sam Newby获得电子显微镜协助;泰勒实验室的成员,包括戈登·特纳、莎拉·霍尔特和克莱尔·布洛克,负责试剂;伊恩·哈根(Iain Hagan)和雷内·梅德马(Rene Medema)对手稿发表评论;以及阿斯利康的所有同事,尤其是斯蒂芬·格林,如果没有他,这项工作就不可能完成。

C.Ditchfield由阿斯利康资助,V.L.Johnson由英国癌症研究所和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委员会(BBSRC)资助。S.S.Taylor是BBSRC David Phillips研究员。

笔记

本文的在线版本包括补充材料。

脚注

*本文中使用的缩写:RNAi,RNA干扰。

工具书类

  • R.R.亚当斯、M.卡梅纳和W.C.恩肖。2001.a.染色体乘客和有丝分裂的(极光)ABC。趋势细胞生物学。 11:49–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dams,R.R.、D.M.Eckley、P.Vagnarelli、S.P.Wheatley、D.L.Gerloff、A.M.Mackay、P.A.Svingen、S.H.Kaufmann和W.C.Earnshaw。2001.b.人类INCENP与Aurora-b/AIRK2激酶在染色体上共定位,并在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染色体。 110:65–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dams,R.R.,H.Maiato,W.C.Earnshaw和M.Carmena。2001.c.的基本作用果蝇属组蛋白H3磷酸化、中期染色体排列、动粒分离和染色体分离中的内着丝粒蛋白(INCENP)和极光B。《细胞生物学杂志》。 153:865–880.[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ndreassen,P.R.、O.D.Lohez、F.B.Lacroix和R.L.Margolis。2001.四倍体状态诱导G1中非转化哺乳动物细胞的p53依赖性阻滞。分子生物学。单元格。 12:1315–132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ggins,S.和A.W.Murray。2001。出芽酵母蛋白激酶Ipl1/Aurora允许在没有张力的情况下激活纺锤体检查点。基因发育。 15:3118–3129。[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ggins,S.、F.F.Severin、N.Bhalla、I.Sasson、A.A.Hyman和A.W.Murray。1999.保守蛋白激酶Ipl1调节着微管与芽殖酵母中动粒的结合。基因发育。 13:532–54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schoff,J.R.和G.D.Plowman。Aurora/Ipl1p激酶家族:染色体分离和胞质分裂的调节器。趋势细胞生物学。 9:454–4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schoff,J.R.,L.Anderson,Y.Zhu,K.Mossie,L.Ng,B.Souza,B.Schryver,P.Flanagan,F.Clairvoyant,C.Ginther等人,1998年。同系物果蝇属aurora激酶在人类结直肠癌中致癌并扩增。EMBO J。 17:3052–3065.[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an、G.K.、S.A.Jablonski、V.Sudakin、J.C.Hittle和T.J.Yen。1999.人BUBR1是一种有丝分裂检查点激酶,其在动粒上监测CENP-E功能并结合环体/APC。《细胞生物学杂志》。 146:941–95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lbashir,S.M.、J.Harborth、W.Lendeckel、A.Yalcin、K.Weber和T.Tuschl。2001.21-核苷酸RNA的双重体在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中介导RNA干扰。自然。 411:494–49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iet,R.和C.Prigent。Aurora/Ipl1p相关激酶,一个新的有丝分裂丝氨酸-三氢嘌呤激酶致癌家族。细胞科学杂志。 112:3591–360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nnak,E.、M.Kirkham、A.A.Hyman和K.Oegema。2001.中心体成熟需要Aurora-A激酶秀丽隐杆线虫.《细胞生物学杂志》。 155:1109–111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su,J.Y.,Z.W.Sun,X.Li,M.Reuben,K.Tatchell,D.K.Bishop,J.M.Grushcow,C.J.Brame,J.A.Caldwell,D.F.Hunt等人,2000年。组蛋白H3的有丝分裂磷酸化由萌发酵母和线虫中的Ipl1/aurora激酶和Glc7/PP1磷酸酶控制。单元格。 102:279–29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卡利奥、M.J.、M.L.麦克莱兰、P.T.斯塔肯伯格和G.J.戈尔布斯基。极光B激酶的抑制阻止染色体分离,覆盖纺锤体检查点,并扰乱有丝分裂中的微管动力学。货币。生物。 12:900–90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eraldi,P.、R.Honda和E.A.Nigg。Aurora-A的过度表达表明,四倍体化是p53−/−细胞中心体扩增的主要途径。EMBO J。 21:483–492.[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asser、M.M.、M.Srethapakdi、K.S.Sachar、A.J.Kraker和N.Rosen。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Src激酶的抑制导致有丝分裂阻滞。癌症研究。 59:6145–615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rishita,J.、T.Matsusaka、G.Goshima、T.Nakamura、H.Tatebe和M.Yanagida。2001.Bir1/Cut17在内聚力丧失时从染色体移动到纺锤体,需要进行凝聚、纺锤体伸长和修复。基因细胞。 6:743–76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urata Hori,M.和Y.Wang。2002。Aurora B的激酶活性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微管相互作用所必需的。货币。生物。 12:894–8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usacchio,A.和K.G.Hardwick。2002.主轴检查点:动态信号的结构见解。自然修订版分子细胞生物学。 :731–7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icklas,R.B.1997年。细胞如何获得正确的染色体。科学。 275:632–63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icklas、R.B.和C.A.Koch。染色体显微操作。3.纺锤纤维张力和定向不良染色体的重新定向。《细胞生物学杂志》。 43:40–50.[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尼格,E.A.,2001年。有丝分裂激酶作为细胞分裂的调节器及其检查点。自然修订版分子细胞生物学。 2:21–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里德、C.L.和E.D.鲑鱼。脊椎动物细胞动粒及其在有丝分裂中的作用。趋势细胞生物学。 8:310–31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ieder、C.L.、R.W.Cole、A.Khodjakov和G.Sluder。1995年,检查点延迟染色体单取向反应的后期是由独立的动粒产生的抑制信号介导的。《细胞生物学杂志》。 130:941–94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annon、K.B.、J.C.Canman和E.D.Salmon。2002.Mad2和BubR1在一个单一的检查点通路中发挥作用,对紧张状态的丧失作出反应。分子生物学。单元格。 13:3706–3719.[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koufias,D.A.、P.R.Andreassen、F.B.Lacroix、L.Wilson和R.L.Margolis。2001.哺乳动物mad2和bub1/bubR1识别不同的纺锤体附着和动粒张力检查点。程序。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 98:4492–4497.[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naka、T.U.、N.Rachidi、C.Janke、G.Pereira、M.Galova、E.Schiebel、M.J.Stark和K.Nasmysy。Ipl1-Sli15(Aurora激酶-INCENP)复合体通过改变动粒-纺锤体极连接促进染色体双向定向的证据。单元格。 108:317–32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tsuka,M.、H.Katayama、T.Ota、T.Tanaka、S.Odashima、F.Suzuki和Y.Terada。人类癌细胞中极光和Ipl1-样中体相关蛋白有丝分裂激酶过度表达导致的多核性和倍性增加。癌症研究。 58:4811–48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ylor,S.S.和F.McKeon。小鼠Bub1的动粒定位是正常有丝分裂时间和对纺锤体损伤的检查点反应所必需的。单元格。 89:727–7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ylor,S.S.、D.Hussein、Y.Wang、S.Elderkin和C.J.Morrow。有丝分裂检查点组分Bub1和BubR1的动粒定位和磷酸化受人类细胞中纺锤体事件的差异调节。细胞科学杂志。 114:4385–439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erada,Y.、M.Tatsuka、F.Suzuki、Y.Yasuda、S.Fujita和M.Otsu。AIM-1:胞质分裂所需的哺乳动物中体相关蛋白。EMBO J。 17:667–67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ters、J.C.、R.H.Chen、A.W.Murray和E.D.Salmon。Mad2定位于动粒取决于微管附着,而不是张力。《细胞生物学杂志》。 141:1181–1191.[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right,J.H.、E.Munar、D.R.Jameson、P.R.Andreassen、R.L.Margolis、R.Seger和E.G.Krebs。哺乳动物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的G(2)/M转变需要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活性。程序。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 96:11335–11340.[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ao,X.、A.Abrieu、Y.Zheng、K.F.Sullivan和D.W.Cleveland。CENP-E在纺锤体微管附着于动粒和有丝分裂检查点之间形成联系。自然细胞生物学。 2:484–49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hou,H.,J.Kuang,L.Zhong,W.L.Kuo,J.W.Gray,A.Sahin,B.R.Brinkley和S.Sen.1998年。肿瘤扩增激酶STK15/BTAK诱导中心体扩增、非整倍体和转化。自然遗传学。 20:189–1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细胞生物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洛克菲勒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