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生物化学杂志。1999年2月1日;337(第3部分):513–521。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1220004项目
PMID:9895296

蛋白激酶Calpha C2结构域钙结合位点的测定对其向质膜的转运至关重要。

摘要

C2结构域是存在于各种信号转导蛋白中的保守蛋白模块。为了研究蛋白激酶Calpha(PKCalpha)C2结构域的功能,我们从大鼠PKCalphaPKC-C2中生成了一个重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C2结构域。我们发现PKC-C2与含负电荷磷脂酰丝氨酸的脂质囊泡具有高亲和力(0.6μM时的半最大结合)。当表达到COS和HeLa细胞中时,大多数PKC-C2出现在质膜上,而当细胞通过与EGTA和离子载体孵育耗尽Ca2+时,C2结构域优先定位在细胞液中。体内进行Ca2+滴定,临界Ca2+浓度范围为0.1至0.32μM。我们还通过定点诱变鉴定了对Ca2+相互作用至关重要的三个天冬氨酸残基,即Asp-187、Asp-246和Asp-248。将这些残基突变为天冬酰胺以消除其负电荷,导致一个结构域表达为与野生型蛋白质相同的延伸,该结构域在体外既不能与Ca2+也不能与磷脂酰丝氨酸相互作用。免疫荧光染色和亚细胞分离表明,这些突变体在COS和HeLa细胞中的过度表达也表明它们不能定位在质膜上。这些结果表明,Ca2+结合位点可能参与促进体内PKCalpha C2结构域与质膜的相互作用。

全文

本文全文可作为PDF格式(252K)。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Coussens L、Parker PJ、Rhee L、Yang Feng TL、Chen E、Waterfield MD、Francke U、Ullrich A。多种不同形式的牛和人蛋白激酶C表明细胞信号途径存在多样性。科学。1986年8月22日;233(4766):859-86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nopf JL,Lee MH,Sultzman LA,Kriz RW,Loomis CR,Hewick RM,Bell RM。多重蛋白激酶C cDNA的克隆和表达。单元格。1986年8月15日;46(4):491–5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no Y、Kurokawa T、Fujii T、Kawahara K、Igarashi K、Kikkawa U、Ogita K、Nishizuka Y。大鼠脑蛋白激酶C的两种互补DNA。通过选择性剪接确定的异质性。FEBS信函。1986年10月6日;206(2):347–35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no Y、Kurokawa T、Kawahara K、Nishimura O、Marumoto R、Igarashi K、Sugino Y、Kikkawa U、Ogita K、Nishizuka Y。大鼠脑蛋白激酶C互补DNA的克隆。FEBS信函。1986年7月28日;203(2):111–1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ker PJ,Coussens L,Totty N,Rhee L,Young S,Chen E,Stabel S,Waterfield MD,Ullrich A.蛋白激酶C的完整一级结构——主要的佛波酯受体。科学。1986年8月22日;233(4766):853–8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lefski EA,Falke JJ。C2域钙结合基序:结构和功能多样性。蛋白质科学。1996年12月;5(12):2375–239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vletov BA,Südhof TC。突触结合蛋白I的单个C2结构域足以实现高亲和力钙/磷脂结合。生物化学杂志。1993年12月15日;268(35):26386–2639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apman ER,Jahn R.突触素细胞质区与膜的钙依赖性相互作用。单个C2-homologous域的自治功能。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2月25日;269(8):5735–57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 C,Ullrich B,Zhang JZ,Anderson RG,Brose N,Südhof TC。神经和非神经突触蛋白的钙依赖性和独立性活动。自然。1995年6月15日;375(6532):594–5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ssen LO、Perisic O、Cheung R、Katan M、Williams RL。哺乳动物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δ的晶体结构。自然。1996年4月18日;380(6575):595–6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kker LV,Parker PJ公司。调节蛋白激酶C底物GAP-43与蛋白激酶C-delta的V0/C2区域的结合。生物化学杂志。1997年5月9日;272(19):12747–127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ao X,Li C,Fernandez I,Zhang X,Südhof TC,Rizo J.突触体结合蛋白相互作用:C2域作为钙依赖性静电开关。神经元。1997年1月;18(1) :133–14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utton RB,Davletov BA,Berghuis AM,Südhof TC,Sprang SR.突触蛋白I第一个C2结构域的结构:一种新的Ca2+/磷脂结合折叠。单元格。1995年3月24日;80(6):929–93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ao X,Davletov BA,Sutton RB,Südhof TC,Rizo J.突触球蛋白和蛋白激酶C C2结构域中的二分Ca2+结合基序。科学。1996年7月12日;273(5272):248–2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erisic O,Fong S,Lynch DE,Bycroft M,Williams RL。细胞溶质磷脂酶A2钙磷脂结合域的晶体结构。生物化学杂志。1998年1月16日;273(3):1596–16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ishizuka Y.蛋白激酶C和脂质信号传导用于持续的细胞反应。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J。1995年4月;9(7):484–49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dwards AS,Newton AC。蛋白质激酶CβII的C2结构域调控。生物化学。1997年12月16日;36(50):15615–1562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uan KL,Dixon JE。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真核蛋白:一种改进的凝血酶裂解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的纯化程序。分析生物化学。1991年2月1日;192(2):262–2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iki RK、Gelfand DH、Stoffel S、Scharf SJ、Higuchi R、Horn GT、Mullis KB、Erlich HA。用耐热DNA聚合酶对DNA进行引物定向酶扩增。科学。1988年1月29日;239(4839):487–49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naka M,Herr W.Oct-1和Oct-2的差异转录激活:相互依赖的激活域诱导Oct-2磷酸化。单元格。1990年2月9日;60(3):375–38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劳里·OH,新泽西州罗斯堡,法尔·阿尔,兰德尔·RJ。用福林酚试剂测量蛋白质。生物化学杂志。1951年11月;193(1):265–27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abiato A.计算含有多种金属和配体的水溶液中规定游离或游离总离子浓度的总量的计算机程序。方法酶制剂。1988;157:378–4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hadevan D、Thanki N、Singh J、McPhie P、Zangrili D、Wang LM、Guerrero C、LeVine H、3rd、Humblet C、Saldanha J等。Db1、Sos1、IRS-1和beta ARK1的PH结构域及其与Gβ-γ亚基的差异结合的结构研究。生物化学。1995年7月18日;34(28):9111–91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gler M,Silverstein S,Lee LS,Pellicer A,Cheng Y c,Axel R.将纯化的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转移到培养的小鼠细胞。单元格。1977年5月;11(1):223–2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emmli UK。T4噬菌体头部组装过程中结构蛋白的裂解。自然。1970年8月15日;227(5259):680–6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nnun YA,Loomis CR,Bell RM。混合胶束中的蛋白激酶C活化。磷脂、二酰甘油和钙相互依赖性的机械含义。生物化学杂志。1986年6月5日;261(16):7184–719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ewton AC,Koshland DE.,Jr蛋白激酶C-脂质相互作用中的高度合作性、特异性和多样性。生物化学杂志。1989年9月5日;264(25):14909–149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idovetzki R,Lester DS。蛋白激酶C激活机制:生物物理观点。Biochim生物物理学报。1992年4月7日;1134(3):261–2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ewton AC。蛋白质与脂类头基的相互作用:来自蛋白激酶C的教训。生物物理生物分子结构年鉴。1993;22:1–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oneson T,White MA,Wigler MH,Bar-Sagi D.RAS不同效应器对膜皱褶和MAP激酶激活的刺激。科学。1996年2月9日;271(5250):810–8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th M,Penner R.细胞内钙储存的耗尽激活肥大细胞中的钙电流。自然。1992年1月23日;355(6358):353–3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ndriamampita C,Tsien RY。清除细胞内Ca2+储存释放一种新的小信使,刺激Ca2+内流。自然。1993年8月26日;364(6440):809–8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zzi MD,Nelsestuen GL。蛋白激酶C与钙的相互作用:磷脂依赖性过程。生物化学。1990年8月21日;29(33):7624–76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sior M,Ep和RM。调节蛋白激酶C与磷脂双层结合的钙结合位点的表征。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5月13日;269(19):13798–1380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lefski EA、Slazas MM、Falke JJ。膜对接C2结构域的Ca2+信号循环。生物化学。1997年10月7日;36(40):12011–120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wairjo MA、Concha NO、Kaetzel MA、Dedman JR、Seaton BA.膜结合蛋白膜联蛋白V中的Ca(2+)桥接机制和磷脂头部群识别。自然结构生物。1995年11月;2(11):968–9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生物化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生物化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