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记忆电阻的时变时滞递归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同步。 (英语) Zbl 1305.34129号

摘要:基于模糊理论和Lyapunov方法,研究了一类基于记忆电阻的时变时滞递归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同步问题。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忆阻器的递归神经网络。然后,考虑到忆阻器的状态相关特性,采用并行分布式补偿(PDC)的新模糊模型为分析只有两个子系统的复杂忆阻神经网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将本文的结果与以前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它们表明,本文的结果改进并推广了先前文献中的结果。最后给出了一个例子来说明结果的有效性。

MSC公司:

34K25码 泛函微分方程的渐近理论
34D06型 常微分方程解的同步
92B20型 用于/用于生物研究、人工生命和相关主题的神经网络
34K60美元 泛函微分方程模型的定性研究与仿真
94C05(二氧化碳) 解析电路理论
34K36号 模糊泛函微分方程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2] Arik,S.,离散时滞神经网络的全局鲁棒稳定性分析,混沌、孤子和分形,261407-1414(2005)·Zbl 1122.93397号
[3] Balasubramaniam,P。;Kalpana,K。;Rakkiyappan,R.,混合时滞模糊细胞神经网络同步控制的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中国物理B,21,048402(2012)
[4] 鲍,G。;Wen,S。;Zeng,Z.,广义型分段常数变元区间模糊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的鲁棒稳定性分析,神经网络,33,32-41(2012)·Zbl 1267.34137号
[5] 曹,J。;陈,G。;Li,P.,具有混合耦合的延迟神经网络阵列中的全局同步,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汇刊,B部分,38,488-498(2008)
[6] 曹,J。;黄,D。;Qu,Y.,延迟递归神经网络的全局鲁棒稳定性,混沌、孤立子和分形,23222-229(2005)·Zbl 1075.68070号
[7] 曹,J。;Wang,J.,时滞递归神经网络的全局渐近和鲁棒稳定性,IEEE电路与系统学报I,52,417-426(2005)·Zbl 1374.93285号
[8] 曹,J。;袁,K。;Li,H.,具有多个离散时滞和分布时滞的递归神经网络的全局渐近稳定性,IEEE神经网络汇刊,17,1646-1651(2006)
[9] 陈,A。;曹,J。;Huang,L.,时滞Hopfield神经网络全局渐近稳定性的时滞上界估计,IEEE电路与系统汇刊I,491028-1032(2002)·兹比尔1368.93462
[10] Chiu,C。;Chiang,T.,具有多个时变状态和输入延迟的T-S模糊系统的鲁棒输出调节,IEEE模糊系统汇刊,17962-975(2009)
[11] Choi,T。;Shi,B。;Boahen,K.,一种开关定向选择地址事件表示图像收发器芯片,IEEE电路与系统学报I,51,342-353(2004)
[12] Chua,L.O.,忆阻器——缺失的电路元件,IEEE电路理论汇刊,18,507-519(1971)
[13] Dong,J。;Wang,Y。;Yang,G.,具有局部非线性模型的连续时间T-S模糊系统的控制综合,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汇刊第B部分:控制论,39,1245-1258(2009)
[14] 恩萨里,T。;Arik,S.,离散时滞动态神经网络鲁棒稳定性的新结果,应用专家系统,375925-5930(2010)
[15] O.费达西科克。;Arik,S.,区间矩阵范数的新上界及其在时滞神经网络鲁棒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神经网络,44,64-71(2013)·Zbl 1296.92085号
[16] Forti,M。;Nistri,P.,具有不连续神经元激活的神经网络的全局收敛,IEEE电路与系统汇刊I,501421-1435(2003)·Zbl 1368.34024号
[17] Gergel-Hackett,N。;哈马达尼,B。;Suehle,J。;里希特,C。;Hacker,C。;Gundlach,D.,《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加工记忆电阻器》,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30706-708(2009)
[18] 胡,S。;Wang,J.,连续时间递归神经网络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和全局指数稳定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47802-807(2002)·Zbl 1364.93680号
[19] 黄,H。;曹,J.,关于时变时滞递归神经网络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应用数学与计算,142143-154(2003)·Zbl 1035.34081号
[20] Indiveri,G.,用于实现二维选择性注意系统的神经形态VLSI器件,IEEE神经网络汇刊,121455-1463(2001)
[21] 乔·S。;Chang,T。;伊邦,I。;Bhadviya,B。;Mazumder,P。;Lu,W.,神经形态系统中作为突触的纳米记忆电阻器件,《纳米技术快报》,2010年第10期,第1297-1301页
[22] 李,S。;Ge,Z.,通过新型模糊模型对两个完全不同的混沌系统进行模糊建模和同步,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汇刊B部分:控制论,41,1015-1026(2011)
[23] 李·T。;费,S。;朱强,分布时滞神经网络指数状态估计的设计,非线性分析:现实应用,101229-1242(2009)·Zbl 1167.93318号
[24] 刘,S。;Douglas,R.,《集成核神经元硅网络中的时间编码》,IEEE神经网络汇刊,151305-1314(2004)
[25] 刘,X。;Zhong,S.,T-S基于模糊模型的指数衰减混沌系统脉冲控制,《物理快报》A,370,260-264(2007)·Zbl 1209.93085号
[26] 奥兹坎,北。;Arik,S.,多时滞神经网络的全局鲁棒稳定性分析,IEEE电路与系统学报I,153166-176(2006)·Zbl 1374.93288号
[27] 帕克,C。;Cho,Y.,基于T-S模型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使用在线参数估计),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汇刊B部分:控制论,34,2293-2302(2004)·Zbl 1058.81586号
[28] 帕克,M。;Kwon,O。;帕克,J。;Lee,S。;Cha,E.,具有区间时变时滞和泄漏时滞的耦合神经网络的同步准则,应用数学与计算,2186762-6775(2012)·Zbl 1401.93021号
[29] Rakkiyappan,R。;Balasubramaniam,P。;Cao,J.,中立型脉冲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稳定性结果,非线性分析:实际应用,1122-130(2010)·Zbl 1186.34101号
[30] 谢里菲,M。;Banadaki,Y.,《记忆电阻器的通用spice模型及其在基于记忆电阻器的突触和记忆细胞电路模拟中的应用》,《电路、系统和计算机杂志》,第19期,第407-424页(2010年)
[31] 沈毅。;Wang,J.,时变时滞递归神经网络全局指数稳定性的改进代数判据,IEEE神经网络汇刊,19528-531(2008)
[32] Smith,L.,《自然创新计算手册:将经典模型与新兴技术相结合》,433-475(2006),Springer:Springer New York
[33] 斯特鲁科夫,D。;斯奈德,G。;Stewart,D。;Williams,R.,《发现丢失的忆阻器》,《自然》,453,80-83(2008)
[34] Takagi,T。;Sugeno,M.,系统的模糊识别及其在建模和控制中的应用,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汇刊,SMC-151116-132(1985)·Zbl 0576.93021号
[35] Wen,S。;Zeng,Z.,一类基于忆阻器的递归网络在强外部刺激下的时变延迟动力学分析,《神经处理快报》,35,47-59(2012)
[36] Wen,S。;曾,Z。;Huang,T.,基于忆阻器的蔡氏电路的自适应同步,《物理快报》A,3762775-2780(2012)·Zbl 1396.34032号
[37] 温,S。;曾,Z。;Huang,T.,基于记忆电阻的延迟递归网络的动力学行为,神经计算与应用(2012)
[38] Wu,W。;Cui,B.,延迟神经网络的全局鲁棒指数稳定性,混沌、孤子和分形,35747-754(2008)·Zbl 1138.93332号
[39] 邢,Z。;Peng,J.,时变时滞模糊细胞神经网络的指数滞后同步,富兰克林研究所学报,349,1074-1086(2012)·兹比尔1273.93013
[40] 曾,Z。;Wang,J.,强外部刺激下时变时滞递归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稳定性,神经网络,19528-1537(2006)·Zbl 1178.68479号
[41] 曾,Z。;Wang,J。;Liao,X.,无界时变时滞神经网络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和全局指数稳定性,IEEE电路与系统学报II,52,168-173(2005)
[42] 张,G。;Wang,T。;李·T。;Fei,S.,具有非线性混合耦合的延迟混沌神经网络的指数同步,神经计算,85,53-61(2012)
[43] 赵伟。;Tan,Y.,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全局指数稳定性的Harmless延迟,模拟中的数学和计算机,74,47-57(2007)·兹伯利1119.34055
[44] 赵伟。;Zhu,Q.,时滞神经网络全局鲁棒指数稳定性的新结果,非线性分析:实际应用,11190-1197(2010)·Zbl 1196.34098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