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神经科学杂志。2015年2月25日;35(8):3330–3345。
数字对象标识:10.1523/JNEUROSCI.1574-14.2015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4339349
PMID:25716834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导致自发性癫痫发作

摘要

癫痫是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但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对靶向神经元或神经回路的抗惊厥药物没有反应。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通常存在于假定的癫痫病灶中,并被假设为疾病的促发因素,因为它们失去了基本的稳态能力。然而,由于大脑病理学会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发生反应,所以很难区分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是癫痫发生的原因还是后果。我们现在提出了一种β1整合素(Itgβ1)条件性缺失后遗传诱导的广泛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小鼠模型。在这些小鼠中,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在没有其他病理学的情况下发生,并且没有BBB破裂或显著炎症。脑电图和同步视频记录显示,这些小鼠在出生后的前六周出现自发癫痫发作,脑切片显示神经元过度兴奋。在神经靶向β1整合素缺失的小鼠中没有观察到这种情况,这支持了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足以诱发癫痫发作的假设。星形胶质细胞的全细胞斑贴灯记录进一步表明,兴奋性增强与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受损有关。此外,阳离子氯共转运体(CCC)NKCC1(Slc12a2)和KCC2(Slc12-a5)的相对表达,它们负责建立神经元氯离子控制GABA能抑制的梯度发生改变,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消除了一组小鼠的癫痫发作。这些数据表明,神经元NKCC1和KCC2相对表达的改变,类似于发育过程中在未成熟神经元中观察到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星形胶质细胞病相关癫痫发作。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布美他尼、脑电图、癫痫、癫痫发作

介绍

癫痫是最常见的慢性脑部疾病(瑟曼等人,2011年)以反复、自发发作为特征。癫痫是起源于大脑局限部位的超同步神经元活动的临床表现。从这些致痫灶,这种活动可以扩散到大脑皮层的大部分,导致神经网络超兴奋,这是由突触兴奋和抑制之间的不平衡引起的(杰弗里斯,1990年Pinto等人,2005年Trevelyan等人,2006年Carmignoto和Haydon,2012年). 几乎所有可用的治疗性抗惊厥药要么作用于突触机制以恢复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要么作用于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以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然而,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患有难治性癫痫(Wahab等人,2010年). 突触机制的紊乱和/或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是其他可能更严重的功能障碍的副现象,这似乎是一个合理的假设。因此,更好地理解导致癫痫发作的潜在机制至关重要。

现在广泛承认,大多数神经病理学都涉及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功能障碍。星形胶质细胞在健康大脑中起着关键作用,包括维持离子和神经递质的体内平衡(Volterra和Meldolesi,2005年).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生物化学和生理学变化统称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Sofroniew和Vinters,2010年).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也被认为是导致癫痫疾病现象的原因(Olsen和Sontheimer,2008年Wetherington等人,2008年Seifert等人,2010年). 在动物模型中,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经历了广泛的生理变化,改变了离子和神经递质的稳态,以及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水分含量,这可能导致神经元的超兴奋性(Bordey and Sontheimer,1998年Bordey等人,2001年Seifert和Steinhauser,2011年).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是先于神经元网络超兴奋性吗?还是星形胶质细胞增多症是由癫痫发作导致的,然后加剧了超兴奋性?Ortinski等人(2010)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在腺病毒感染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后高兴奋性发展中的作用。这导致星形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下调,该酶将谷氨酸转化为谷氨酰胺。这种酶的缺失会破坏海马体内网络活动的兴奋/抑制平衡,导致急性切片中的神经元过度兴奋。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调查了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是否会导致癫痫发作体内为此,我们有条件地删除了放射状胶质细胞中的β1-整合素(Itgβ1(Robel等人,2009年). 我们发现这些动物会出现神经元过度兴奋和自发的反复发作。这可能部分归因于氯离子转运体KCC2的表达减少,该转运体可抵消NKCC1的神经元氯离子输入。NKCC1和KCC2的平衡表达对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布美他尼对NKCC1的抑制挽救了部分小鼠的癫痫表型。急性脑切片中的斑贴灯记录显示,星形细胞Kir电流减少,谷氨酸稳态受损,这两者共同提供了增强的兴奋性驱动。重要的是,在神经元特异性β1整合素缺失的小鼠中未观察到神经元超兴奋性。因此,基因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足以引发神经元变化,从而产生超兴奋性和癫痫发作,尽管星形胶质细胞增多导致这些神经元变化的机制尚不清楚。

材料和方法

动物。

FVB-N//129/Sv-β1-整合素小鼠携带Itgβ1等位基因,两侧为loxP位点β1-整合素飞行/飞行(Potocnik等人,2000年)与在hGFAP启动子(hGFAP-Cre)下表达Cre重组酶的小鼠交配+)(FVB-Tg(GFAP-cre)25 Mes/J;杰克逊实验室,菌株004600)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重组(Zhuo等人,2001年)或仅在Nex启动子(Nex::Cre)下表达的神经元中+/−Goebbels等人,2006年). 基因标记星形胶质细胞,FVB-N//瑞士Webster-Aldh1l-eGFP小鼠(Cahoy等人,2008年)与β1-整合素//hGFAP-Cre小鼠系交配。在三代回交β1-整合素//hGFAP-Cre小鼠到FVB/NJ小鼠(Jackson实验室;菌株#001800)后使用后代。分析中包括了两种性别的小鼠。所有动物程序都是根据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动物护理和使用委员会的指导方针以及神经科学学会修订和批准的《神经科学研究中使用动物和人类的政策》批准和执行的。

EEG采集。

颅内记录电极(Plastics One)通过颅骨插入每个半球,参考电极放置在左侧。不锈钢螺钉(小零件)固定在颅骨中,为牙科丙烯酸树脂提供稳定性,用于覆盖电极和螺钉。然后用皮肤胶封闭头皮切口。记录脑电图前,允许动物恢复5天。对于有线脑电图记录,动物被单独安置在八个专门建造的笼子中,每个笼子都装有放大器(BIOPAC系统)和变焦红外数码相机(Digimerge技术)。EEG数据的采集频率为500 Hz。使用AcqKnowledge 4.1软件(BIOPAC Systems)离线采集、数字化和分析数据。脑电图数据分析,包括异常脑电图事件的持续时间、振幅和频率,由一名对基因型和治疗组不知情的研究人员进行。这些分析都不是自动化的。从所有抽样数据中收集了缉获量数据。对于发作间期峰值频率较高的动物,例如>6个月龄组,从整个记录中随机选择几个1小时的时间框架。对发作间期棘波的分析排除了经常使脑电图信号发生噪声畸变的时间帧。相应的视频记录(L20WD800系列;Lorex技术)与EEG采集时间一致,用于评估动物在异常EEG活动期间的行为。

全套补丁灯录音。

动物被斩首,大脑被取出并浸入含有以下物质(单位:m)的冷冻切割溶液中): 135N个-甲基--葡萄糖酸盐,1.5 KCl,1.5 KH2人事军官4,23碳酸氢胆碱,25-葡萄糖,0.5 CaCl2和3.5 MgSO4.在含有以下物质(单位:m)的正常记录溶液中恢复1 h的冠状切片(300μm)):125氯化钠、3氯化钾、1.25氢氧化钠2人事军官4,25氯化钠,2氯化钙2、1.3或2 MgSO4、和25-记录前,葡萄糖在28°C和室温下1小时。使用由以下成分组成的细胞内溶液(单位:m):134 K-葡萄糖酸盐、1 KCl、10 HEPES、2 Mg-ATP、0.2 Na-GTP和0.5 EGTA,pH 7.4,285–290 mOsm。如前所述,使用贴片电极(KG-33玻璃;加纳玻璃)建立紧密密封,锥体神经元的开放吸管电阻为3–8 MΩ,星形胶质细胞为−80 mV(Olsen等人,2006年). 使用蔡司Axio Scope显微镜、40倍水浸物镜和红外或附加的荧光照射(Aldh1l1-eGFP小鼠中的GF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对II/III层锥体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可视化。向记录溶液中添加药物(50μ -AP5500牛顿TTX,0.1米氯化镉2(西格玛),0.1米氯化钡2(西格玛),20μ甲碘化荷包牡丹碱,0.3米 -苏氨酸-β-苄氧基天冬氨酸(TBOA),0.4 m二氢海康酸(DHK)。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药物均购自Tocris Bioscience。使用Clampex 10软件和19 Digidata 1440A接口(分子器件)采集数据,在5 kHz下过滤,在10–20 kHz下数字化,并使用Clampfit 10.0软件(分子器件(Molecular Devices))进行分析。静息膜电位(RMP;in=0模式),直接从放大器测量全细胞电容和串联电阻,获得全细胞接入后约1分钟。串联电阻补偿调整为85%,以减少电压误差。切片在32°C下连续灌注ACSF。

在2 psi的注射压力下,使用皮克-升注射器PLI-10(华纳仪器)对钾或谷氨酸进行50 ms(K+摄取)或500 ms(谷氨酸摄取)。每个细胞和条件的摄取量记录三次。分析前对痕迹进行平均。

来自β1-整合素的新皮质层II/III锥体神经元飞行/飞行,Nex::Cre+/−和β1-整合素液体/重量,Nex::Cre+/−使用开关电流和电压灯放大器(SEC 10 L;npi)记录小鼠。在~42 kHz的开关频率(占空比25%)下,使用电流灯模式或开关电压灯模式进行记录。最初,在电流灯模式下评估神经元的膜电位和电流-电压关系。在电压灯模式下以−70 mV的保持电位进行进一步记录。在基线记录10分钟后,用Mg替代正常记录溶液2+-自由溶液。在某些情况下-AP5(10μ)或蛋氨酸荷包牡丹碱(10μ)添加到Mg中2+-免费沐浴液。偶尔,在镁离子注入后,以电流灯模式记录神经元2+撤回。以10kHz(电流箝位模式)或5kHz(电压箝位模式)对记录的信号进行滤波。对于离线分析,使用配备模拟/数字转换器(PCI-6024E;National Instruments)的计算机以5–10 kHz的速率对信号进行采样。使用CellWorks(npi)程序控制采样和数据存储。使用IGOR Pro软件(WaveMetrics)分析数据。

组织学程序。

用氯胺酮/甲苯噻嗪对成年动物进行深度麻醉,并用PBS经心灌注,然后用4%PFA(Santa Cruz Biotechnology;50 ml/只)。将大脑在4°C的相同固定液中固定12小时,在PBS中清洗,并嵌入4%琼脂糖中,用于切割50–100μm的振动切片。为了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将切片在4°C下在含有第一抗体、0.5%Triton X-100(TX)和10%NGS的PBS中培养过夜,然后在PBS中清洗并在室温下培养1小时(RT)在0.5%的TX和10%的NGS中,所述NGS含有针对在山羊中产生的小鼠IgG或兔产生的并与Alexa 488、Alexa 550或Alexa 647偶联的第二抗体(Jackson ImmunoResearch)。所用的主要抗体包括小鼠抗GFAP(Millipore;1:1000)、兔抗GFAP的(Dako,#Z0334;1:1000,兔抗Glt-1(抗B12,大鼠Glt-1残留12-26;批号“ab#360”0.2 mg/ml;1:1000;Holmseth等人,2005年). 在PBS中清洗后,将节段安装在玻璃载玻片上,嵌入Aqua-Poly/Mount中,并用玻璃盖玻片覆盖。

使用斐济/ImageJ对来自三个不同切片的皮层灰质内六个不同感兴趣区域的共聚焦图像进行量化,这三个不同的切片代表了前脑前后轴上的不同平面,横跨所有六个皮层层。折叠叠层后,制作二值图像,并测量GFAP免疫组化所占面积。

蛋白质印迹。

麻醉动物被斩首,皮质灰质在含10m冰镇HBSS中解剖HEPES公司。将组织快速冷冻在干冰上,并在−80°C下储存,直到进行组织溶解。RIPA缓冲器(含50 m三氯化碳,pH 7.5,150 mNaCl、1%NP-40、0.5%脱氧胆酸钠和1%十二烷基硫酸钠)补充蛋白酶(Sigma)和磷酸酶抑制剂(Sigma-)。将该裂解缓冲液添加到组织样品中,并使用Dounce组织研磨机(Wheaton)使组织均匀化。超声处理后,匀浆在12000×温度为4°C。使用Lowry蛋白质检测试剂盒(Bio-Rad)或BCA蛋白质检测试剂箱(Thermo Scientific)对上清液进行蛋白质定量。Laemmli-SDS样品缓冲液,含600 m将β-巯基乙醇添加到蛋白质样品中,然后在60°C下培养15分钟或在95°C下培育10分钟。将15至25微克蛋白质加载到4–15%梯度预制丙烯酰胺SDS-PAGE凝胶(Bio-Rad)的每条通道中。在100–200 V的电压下分离样品。将蛋白质转移到0.45μm PVDF转移膜(Thermo Scientific;#88518)上,放置在100 V的微型转斑点电泳转移细胞(Bio-Rad)中,持续1 h。在室温下或在4°C下,将膜在含有10%脱脂奶粉的TBST(TBS中0.1%吐温20)中封闭30 min。在一级抗体溶液(TBST、10%山羊血清和抗体)中在室温或4°C下培养斑点2小时过夜。在TBST 3×中洗涤印迹10 min,并在室温下在次级抗兔、抗鼠或抗羊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抗体1:1500(圣克鲁斯生物技术)中培养1 h。膜在TBST 3×中清洗10分钟,并使用Luminol(Santa Cruz Biotechnology)或Femto(Thermo Scientific)化学发光试剂盒进行显影,化学发光使用4000 MM柯达成像站和柯达分子成像软件v.4.0.4进行检测。主要抗体包括小鼠抗GAPDH(Abcam,#ab9483;1:5000)、绵羊抗GLAST(抗A1,大鼠GLAST残基1-25,批次号ab286;1.2 mg/ml;1:6000;Li等人,2012年),兔抗Glt-1(抗B12,大鼠Glt-1残留12-26,批号ab360;0.2 mg/ml;1:3500;Holmseth等人,2005年)、兔抗Kir4.1(Alomone Labs,#APC-035;1:2500)和兔抗GFAP(Dako,#Z00334;1:10000)。

统计分析。

使用GraphPad Prism 5或6(GraphPad-Software)计算、生成并绘制统计数据。显著性水平设置为第页< 0.05. 使用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相应地选择了统计检验,并在结果中进行了规定。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数值均为平均值±SEMn个是取样的动物或细胞的数量,详见结果。方框和胡须图显示最小值到最大值,平均值显示为“+”。使用Origin 8(MicroCal)或IGOR Pro 6(WaveMetrics)绘制生物物理记录。统计显著性*第页< 0.05, **第页<0.01,以及***第页< 0.001.

结果

β1-整合素的条件性缺失导致进行性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

出生后第一周,放射状胶质细胞子代中β1-整合素的丢失导致成年小鼠广泛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而不会导致皮质分层异常、细胞死亡或血脑屏障开放(Robel等人,2009年).

我们之前显示,在Cre介导的重组~E13后,β1-整合素的周转相对较慢。蛋白质水平首次在P0时下降,出生后1周进一步下降(Robel等人,2009年). 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专门讨论了成年小鼠β1-整合素丢失的后果。在这里,我们着手确定表型发病。我们从β1中收集皮质灰质组织−/−并对不同年龄段的对照小鼠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析。虽然GFAP在健康小鼠胚胎发育后期由放射状胶质细胞表达,但在出生后的前2周,大多数皮质灰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这种中间丝下调(Cahoy等人,2008年). 因此,对照组(β1-整合素宽/宽,hGFAP-核心+; β1整合素飞行/飞行,hGFAP-核心-;β1整合素液体/重量,hGFAP-核心)和β1-整合素飞行/飞行,hGFAP-核心+(β1−/−)大脑中GFAP的数量也很低+2周龄星形胶质细胞(图1). 然而,在4周时,GFAP在β1中上调−/−大脑与室友对照组相比。GFAP+星形胶质细胞在4周时主要出现在I/II层和V/VI层,而在6周时,几乎所有皮质灰质星形胶质细胞都显示GFAP表达增加(图1Robel等人,2009年). 皮层灰质组织的Western blot分析证实对照组和β1组之间GFAP蛋白水平显著升高−/−4周和6周时,以及6个月以上动物组织中的皮层灰质(图1b条). 注意GFAP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图1)表示GFAP占用的面积+细胞而非蛋白质表达水平(图1b条).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zns9991568870001.jpg

β1整合素(β1)缺失小鼠−/−)出现广泛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轻度继发性微胶质细胞增生。β1整合素缺乏小鼠和对照小鼠在2、4、6周龄和3.5个月龄时皮层灰质中中间丝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2周龄时GFAP水平相对较低,但β1逐渐增加−/−4周龄、6周龄和3.5个月龄的小鼠。β1中的细胞体和主要突起明显肥大−/−6周龄及以上的小鼠(高倍放大)。在对照组中,GFAP阳性的非肥大星形胶质细胞靠近脑膜和周围大血管(高倍镜)。GFAP占用面积的量化+细胞显示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n个=23)和β1−/−6周龄以上的小鼠(4周龄,n个= 3; 6周龄,n个= 9; 8周龄,n个= 10; >6个月大,n个= 6; 单向方差分析,然后进行Tukey的多重比较测试)。b条4周龄、6周龄和>6个月龄时,Western blot分析和GFAP定量。c(c),β1中小胶质细胞受体Cd11b的免疫组织化学−/−并在2周、4周和6周龄时对小鼠进行对照。β1中的着色强度增加−/−6周龄小鼠显示小胶质细胞激活。误差条参考SEM。统计显著性*第页< 0.05, **第页<0.01,以及***第页< 0.001.

星形细胞肥大与GFAP水平相关(图1,高功率图像)。此外,我们之前显示,未成熟星形胶质细胞样干细胞的特征性抗体标记物,如波形蛋白和tenascin-C,上调。然而,在这些动物中,星形胶质细胞不进行增殖体内在体外星形胶质细胞密度不变(Robel等人,2009年).

我们之前在成年小鼠中观察到轻微的小胶质细胞活化,但与小胶质细胞数量或增殖的显著增加无关(Robel等人,2009年). β1免疫组织化学−/−年龄较小的小鼠表现出轻微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包括Cd11b表达增加和从≥6周龄开始的异常表型(图1c(c)). 有趣的是,在4周龄时未观察到Cd11b免疫组化的形态学变化或差异。因此Cd11b+反应性小胶质细胞的出现晚于GFAP+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这表明小胶质细胞是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结果(另见(Robel等人,2009年).

总的来说,β1−/−小鼠表现为进行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出生后发病较晚,继发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轻度微胶质增生症。

患有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的小鼠出现自发癫痫

已知癫痫灶含有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达安布罗西奥,2004Wetherington等人,2008年Carmignoto和Haydon,2012年库尔特和开斋节,2012年)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它们是神经元功能障碍的结果还是积极的贡献者(Verkhratsky等人,2012年). 自从腺病毒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后观察到海马神经元超兴奋性(Ortinski等人,2010年),我们试图调查β1中广泛存在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小鼠出现自发癫痫发作。

为了评估大脑皮层的总体活动,我们记录了β1不同年龄组的颅下皮层脑电图−/−小鼠和对照组。记录脑电图(22–258小时连续记录),同时对每只动物进行录像(参见表1所有β1的列表−/−动物和各自的记录时间)。

表1。

脑电图记录β1的时间跨度、发作次数和发作频率已列出−/−老鼠

动物标签记录时间(h)#癫痫发作次数癫痫发作频率
4周大
    168953.5800
    169653.5800
    16982200
    170053.5810.019
    312516300
    无ET 116300
    无ET 216320.012
    3165257.93240.093
    3166257.93110.043
6周大
    71465.7870.106
    70465.7890.137
    70565.7870.106
    70765.7870.106
    185169.5500
    185269.5500
    185469.5500
    185739.9500
    186469.5520.029
    21527840.051
    21597850.064
    21757820.026
    21767810.013
    21717810.013
2-3个月大
    161452.2130.249
    161552.250.096
    162352.200
    163052.200
    22306720.030
    22086700
    22106700
    18877.4620.026
    20188.3620.023
    23667.8600
    23969.600
    57899.4410.010
    57999.4410.010
    58199.4440.040
    58299.440.030
>6个月大
    25652120.231
    2655200
    2685200
    81869.550.072
    86669.510.014
    90969.500
    91169.50.043
    91769.500
    92369.550.072

记录每个年龄组相应数量的对照动物的脑电图。

我们观察到β1的脑电图活动高度异常−/−小鼠与对照鼠的比较(图2). 这种活动包括强直阵挛性发作,伴有明显的抽搐表型(图2b条,)以及频繁的发作间期穿刺(图2c(c),e(电子)). 58%的β1出现强直阵挛性发作−/−动物(29/50只),而对照组同窝小鼠(0/48只)从未观察到癫痫发作。我们记录了四个不同年龄组(4周和5-6周、2-3个月和6个月以上)的脑电图,发现5-6周龄动物的癫痫发病率最高(图2(f)). 然而,不同年龄组的癫痫发作频率没有显著差异(ROUT异常值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第页=0.297,邓恩多重比较检验;图2). 考虑到癫痫发作平均每1-2天只发生一次,记录周期可能并不总是足够长,无法计算准确的癫痫发作频率(表1). 因此,我们可能高估了没有癫痫发作的动物数量。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zns9991568870002.jpg

患有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的小鼠出现自发性癫痫发作和发作间期发作。,脑电图记录显示β1的脑电图活动异常−/−与对照组小鼠进行比较。b条,β1活性异常−/−小鼠表现为自发性强直-阵挛发作或发作间期发作(c(c)).,癫痫发作开始的高时间分辨率。在癫痫发作结束时,通常会观察到脑电图信号抑制。e(电子),发作间期峰值的高时间分辨率。(f),捕获动物的百分比在4周龄时最低,而在年龄较大的动物中增加。, β1−/−小鼠在48小时内平均经历一到两次癫痫发作。不同年龄组的癫痫发作频率没有显著差异。小时,发作间期峰值出现在所有年龄组中的频率都很高,β1显著增加−/−6个月以上的小鼠。误差条参考SEM。统计显著性*第页< 0.05, **第页<0.01,以及***第页< 0.001.

相反,我们在几乎所有β1中观察到年龄依赖性发作间期峰值−/−在年龄较大的小鼠中显著增加的小鼠(ROUT异常值测试,单向方差分析,第页≤0.0001,Tukey多重比较试验;图2小时). 只有14%的β1−/−小鼠没有或很少出现发作间期峰值,而其余86%的小鼠的峰值要高得多(n个=43)与室友对照组相比(n个= 20). β1的一半−/−很少或没有发作间期放电的小鼠(3/6)为4周龄,该年龄组表现为较轻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这表明,至少在发作间期峰值和GFAP表达方面,表型的外显率较高(免疫组化分析的7%的小鼠显示GFAP表达与对照组相当,而所有其他动物的皮层灰质中GFAP水平升高,n个=28)。

为了评估GFAP免疫组化和癫痫发作频率之间的相关性,计算了这两个变量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系数ρ=0.37(第页=0.006)表明GFAP水平和癫痫发作频率往往同时增加。

我们无法对小于4周的小鼠进行连续脑电图记录,因为在颅骨电极植入后,动物被单独饲养,因此它们必须处于断奶年龄才能进行手术。此外,我们在植入后等待了约5天才进行记录。我们观察到β1−/−经过几天的记录,小白鼠经常虚弱,体重减轻。这些动物被从进一步的记录中删除。

如果不将EEG电极插入大脑或损伤脑膜,就很难将其放置在大脑表面,这可能会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在对照和β1的子集中−/−在动物身上,我们发现植入电极会造成组织损伤(图3). 评估急性损伤如何影响对照组和β1的癫痫发作−/−我们根据GFAP和Cd11b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了遭受额外损伤的动物组。我们将动物分为三组:无损伤动物、轻度损伤动物或严重损伤动物。在没有组织损伤的动物中,我们没有观察到通过Cd11b水平评估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图3). 注意,电极损伤引起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和伴随的Cd11b免疫反应性增加远远超过了我们通常在β1中观察到的轻度小胶质细胞活化−/−动物(Robel等人,2009年). 尽管β1中GFAP水平很高,但这使我们能够识别出脑中受电极损伤的区域−/−老鼠(图3b条). 在轻度损伤的小鼠中,电极未穿透脑组织,但与邻近脑区相比,Cd11b(和对照组中的GFAP)上调。在严重受损的动物中,电极已经穿透了脑组织。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zns9991568870003.jpg

电极植入引起的组织损伤不影响癫痫发作表型。反应性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11b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β1中的GFAP−/−和接受电极植入和脑电图记录的对照小鼠(b条).c(c)无组织损伤或轻度和重度组织损伤的动物的量化。β1−/−根据是否检测到组织损伤,将小鼠分为两组。计算了癫痫发作和发作间期发作频率,并没有显著差异(癫痫发作:有损伤,n个=8;没有损坏,n个= 22; 曼·惠特尼,第页= 0.86; 间歇尖刺:有伤害,n个= 5; 没有损坏,n个= 11; 曼·惠特尼,第页= 0.48; >6个月的动物被排除在分析之外,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发作间期棘波的频率明显更高)。方框和胡须图显示最小值到最大值,平均值显示为+。

然后,我们比较了有和没有额外急性组织损伤的动物的发作频率和发作间期峰值频率。我们从未在对照动物中观察到癫痫发作。更具体地说,10只控制急性损伤的动物(图3c(c)共记录769小时,其中6只小鼠在4-6周后再次记录,共记录331小时。对照小鼠没有癫痫发作表明,至少在电极植入后长达8周的观察期内,这种急性局部局限性损伤诱导的炎症不足以引发癫痫发生。

确保β1的急性损伤和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小鼠对癫痫发作和发作频率没有协同作用,我们比较了β1−/−有无电极损坏。这些组之间的发作间期发作频率或发作频率没有显著差异(图3c(c)).

这些数据表明β1的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大多数小鼠的脑电图活动异常,表现为发作间期发作和自发发作,而局部急性损伤引起的局灶性胶质增生不会引起癫痫。

β1具有神经超兴奋性特征−/−老鼠

癫痫发作是由神经元兴奋性的异常变化引起的(Goldberg和Coulter,2013年). 检查β1中是否存在这种情况−/−我们对4-6周龄和6-8周龄小鼠急性脑切片中的第II/III层皮层锥体神经元进行了全细胞斑贴记录。我们发现神经元RMP在β1中显著地去极化−/−神经元(4-6周:RMP=−63.28±1.77 mV,n个= 32; 6-8周:RMP=−68.87±1.38 mV,n个=30)比对照组(4-6周:RMP=−71.83±0.8 mV,n个=35,双尾非配对t吨测试,第页< 0.0001; 6-8周:RMP=−73.03±0.77,n个=32,双尾非配对t吨测试,第页= 0.0002;图4)而4-6周龄β1的输入电阻较高−/−小鼠(对照R(右)=102.6±8.28 MΩ,β1−/− R(右)=137.9.36 MΩ,双尾Mann-Whitney检验,第页= 0.0014;图4b条)但在6-8周龄时,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对照组R(右)=78.38±7.97 MΩ,β1−/− R(右)=84.86±5.55 MΩ,双尾Mann-Whitney检验,第页= 0.1016;图4b条).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zns9991568870004.jpg

在患有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的小鼠中,第II/III层锥体神经元过度兴奋。β1急性切片中第II/III层锥体神经元的RMP显著去极化−/−小鼠与对照组进行比较。b条,4周龄时输入电阻不同,但β1不变−/−神经元与对照组比较。盒须图中的晶须显示最小值到最大值。中线绘制在中间位置。c(c),锥体神经元在去除镁之前(ACSF)和之后的全细胞膜片钳记录2+(镁2+-游离),然后是AP-5,在β1的急性切片中,发作事件的发作速度更快,持续时间更长(持续时间>2s)−/−小鼠在6-8周龄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量化去除镁后发作事件(定义为长度>2 s的事件)发生的潜伏期2+β1中−/−小鼠和室友对照组,以及β1−/−Nex::Cre小鼠及其窝友对照。e(电子),量化去除镁后发作间期开始的潜伏期(定义为500 ms至2 s长度的事件)2+.(f),应用荷包牡丹碱后发作间期和发作期事件发生的潜伏期的量化。,β1中全细胞、电流钳制的锥体肿瘤周围神经元对振幅从−100到+240 pA(20 pA步进)增加的电流注入的电压响应示例−/−和控件。小时,绘制了响应−20至240 pA电流脉冲获得的平均动作电位数,作为外加电流的函数,得出了所示的输入-输出曲线。,图形显示由皮质浅层II/III锥体细胞的全细胞斑贴灯记录的突触后电位的输入/输出曲线,以及作为b1刺激强度函数的响应面积−/−并控制皮层切片。j个,AMPA受体GluR2/3亚单位的Western blot。误差条参考SEM。方框和胡须图显示最小值到最大值,平均值显示为+。统计显著性*第页< 0.05, **第页<0.01,以及***第页< 0.001.

检查β1−/−锥体神经元是超兴奋的,我们选择了四种不同的方法。首先,我们测定了镁去除后发作(定义为2秒以上的事件)和间歇(定义为持续时间在500毫秒到2秒之间的事件)活动的发展潜伏期2+从镀液中除去镁2+如前所述阻断NMDA受体(白金汉等人,2011年). 在对照组小鼠中,4-6周时第一次发作间期事件的潜伏期为23.69±3.25分钟(n个=12)和15.49±2.29分钟(n个=14)在6-8周龄时(图4c–e类). 发作性放电开始时间为58.24±8.69 min(n个=9)和37.93±2.53分钟(n个=9)在6-8周龄时(图4c–e类). 一些神经元在60-90分钟的记录期内没有发作放电反应。由于我们无法确定发作时间,因此将无反应神经元排除在分析之外。对照脑片中的无反应神经元比β1脑片中多−/−这表明对照组动物发病的平均值可能被低估了。β1中的金字塔神经元−/−脑切片显示发作间期开始的潜伏期显著缩短(4-6周:12.04±2.82min,n个=12,双尾非配对Mann-Whitney检验,第页= 0.0015; 6-8周:8.64±0.91分钟,n个=10,双尾非配对t吨测试,第页=0.0243)和发作期(4-6周:21.43±4.94分钟,n个=10,双尾非配对Mann-Whitney检验,第页= 0.0095; 6-8周:15.27±1.78分钟,n个=10,双尾非配对t吨测试,第页≤0.0001)两个年龄组的活动(图4c–e类).

同样,我们测定了应用荷包牡丹碱(一种GABA)后发作和发作间期活动发展的潜伏期A类促进兴奋性同步化的受体拮抗剂(Gutnick等人,1982年). 而对照组和β1组发作间期事件的发生没有变化−/−4-6周龄时(图4(f),控制;8.33±1.54分钟,n个= 10; β1−/−; 6.1±0.59分钟,n个=14,双尾非配对Mann-Whitney检验,第页=0.54),β1的发作事件明显更快−/−锥体细胞(对照组:17.21±3.25 min,n个=8;β1−/−:10.27±1.58分钟,n个=15,双尾非配对t吨测试,第页= 0.041).

此外,我们量化了电流注入引起的动作电位数量。我们发现β1中的这一数字明显更高−/−与对照神经元相比,锥体细胞对180、200、220和240 pA电流的反应(图4,小时),表明β1的兴奋性阈值降低−/−两个年龄组的神经元。

最后,我们记录了对照组和β1的输入/输出曲线−/−皮质切片。使用刺激电极向皮层深层IV层递送递增的刺激,并在皮层浅层(II/III)记录突触后电流。输入/输出曲线由响应面积和振幅构成,作为刺激强度的函数(图4). 来自β1的记录−/−锥体细胞明显大于对照组。增加刺激导致β1的兴奋反应区增大−/−切片与控件比较(图4; 双向方差分析,然后进行Sidak的多重比较测试,n个=每个基因型5个)。

与癫痫相关的快速突触兴奋主要由AMPA受体介导,AMPA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动物模型和人类癫痫的癫痫样活动(罗加夫斯基,2013). 探讨β1中AMPA受体表达是否发生变化−/−我们对GluR2/3亚单位进行了Western blot分析。在4周龄和6周龄时,对照组和β1组之间的蛋白质水平没有显著变化−/−老鼠。在老年动物中,Glu2/3水平略有降低(图4j个). 这排除了GluR2/3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对β1癫痫发作的影响−/−老鼠。

β1-整合素的神经元缺失不会诱导神经元过度兴奋

为了排除β1整合素缺失选择性影响神经元而非星形胶质细胞的可能性,我们在β1整合素缺失具有神经元特异性的小鼠中进行了相同的实验。调节漂浮的β1整合素基因β1的重组飞行/飞行将小鼠培育成Nex::Cre+/−在转录因子Nex的调节序列控制下表达Cre的小鼠(Goebbels等人,2006年). 这导致了~E11.5端脑背侧中间祖细胞和神经元的基因缺失(Goebbels等人,2006年). 我们之前报道,尽管β1整合素蛋白早期下调,但这些小鼠中没有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Robel等人,2009年). 然而,在急性脑切片中从β1-整合素进行的第II/III层锥体神经元全细胞斑贴记录飞行/飞行,Nex::Cre+/−小鼠及其对照窝鼠(β1-整合素液体/重量,Nex::Cre+/−; β1整合素飞行/飞行,Nex::Cre−/−; β1整合素液体/重量,Nex::Cre−/−)结果表明,在所有基因型中,去除镁后,癫痫样事件发生的潜伏期相似(超过2秒)2+(图4; 对照组,34.21±10.51分钟,n个= 6; β1整合素飞行/飞行,Nex::Cre+/−40.0±4.52分钟,n个=7,双尾非配对t吨测试,第页= 0.6035).

由于神经元特异性β1整合素缺失不会诱导超兴奋性,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导致β1−/−锥体细胞变得去极化和超兴奋。

β1中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小鼠K受损+平衡?

阐明β1神经元超兴奋性和癫痫发作的可能机制−/−小鼠,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建立良好的星形细胞稳态功能。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钾和谷氨酸稳态的损害可能导致神经元超兴奋性和癫痫发作(Seifert等人,2010年). 因此,我们结合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电生理记录来评估β1对钾和谷氨酸的摄取是否完整−/−星形胶质细胞。

在从β1获得的急性脑切片上进行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膜片钳记录−/−或在6-8周龄时对小鼠进行对照。为了鉴定星形胶质细胞,这些动物在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Aldh1l1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eGFP(Cahoy等人,2008年图5). 平均输入电阻(控制R(右)=18.45±1.44兆欧,n个= 57; β1−/− R(右)=22.01±2.84兆欧,n个= 39; 双尾Mann-Whitney检验,第页= 0.9985;图5b条)和平均RMP(控制RMP=−78.08±0.47 mV,n个= 32; β1−/−RMP=−78.19±0.50毫伏,n个= 30; 双尾t吨测试,第页= 0.8713;图5c(c)),在β1之间具有可比性−/−并控制星形胶质细胞。然而,与细胞大小相关的细胞电容在β1中显著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对照C=10.54±0.91 pF,n个= 45; β1−/−C=12.98±0.87 pF,n个= 42; 双尾Mann-Whitney检验,第页= 0.0158;图5)与他们的肥大表型一致。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zns9991568870005.jpg

患有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的小鼠体内钾稳态中度受损。,在全细胞斑贴灯记录中,通过β1急性切片中的eGFP鉴定星形胶质细胞−/−和对照组小鼠(6-8周龄)在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Aldh1l1启动子下携带表达eGFP的等位基因。指示记录吸管和吹吸管的位置。b条、输入电阻(R(右))和休息RMP(c(c))皮质灰质中的实质性星形胶质细胞在β1之间没有变化−/−和对照小鼠。,β1中电池电容增加−/−星形胶质细胞。e(电子)为了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中Kir4.1介导的钾电流,在ACSF中使用了电压步方案,并在浴后应用Kir4.1抑制剂BaCl2。记录道表示隔离Ba的相应电流记录道的逐点减法2+-全细胞电流的敏感成分。Kir电流的量化(基尔以pA/pF为单位)作为Ba2+-归一化为全细胞电容的−140 mV灵敏电导显示β1中Kir4.1电流显著降低−/−星形胶质细胞。(f),β1的钾吸收相似−/−并在施加125m压力后控制星形胶质细胞KCl持续50 ms。盒状晶须图中的晶须显示最小值至最大值。方框中间的线绘制在中间位置,+表示平均值。,大多数星形胶质细胞仅在精细过程中以较低水平表达Kir4.1。很少有星形胶质细胞在细胞体和过程中表达较高的Kir4.1水平。小时Western blot分析检测Kir4.1蛋白显示,β1皮质灰质中的蛋白表达和分布水平相似−/−并在6周龄时对小鼠进行对照,但在年龄较大的小鼠中含量增加。条形图中的误差条参考SEM*第页< 0.05, **第页<0.01,以及***第页< 0.001.

星形细胞钾(K+)电导和摄取被认为是由钡敏感钾通道Kir4.1介导的(Olsen和Sontheimer,2008年). 为了激活这些细胞中Kir4.1介导的电流,我们使用了前面描述的特定电压步进协议(Olsen等人,2007年),并使用100μ隔离这些电流2+在这个浓度下,它能特异性抑制Kir通道(《赎罪与索尼默》,1995年). 对相应的全细胞电流进行逐点减法,以分离Ba2+-敏感分量(Kir电流;图5e(电子)). 我们量化了Kir电流,基尔(以pA/pF表示),作为Ba2+-−140 mV的灵敏电导,根据这些记录归一化为全细胞电容(图5e(电子)).基尔β1显著降低−/−星形胶质细胞(基尔=−195.4±26.09 pA/pF,n个=26)与对照组(对照组基尔=−257.4±20.7 pA/pF,n个= 31; 双尾Mann-Whitney检验,第页= 0.0019;图5e(电子)).

评估Kir电流的减少是否会损害K+摄取,我们挑战β1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并用加压钾控制急性脑切片+(125米KCl),在电压灯条件下感应内向电流。穿过膜的离子数量可以通过电荷转移来确定,即Ba的面积2+-烟团感应的灵敏电流。令人惊讶的是,β1之间没有差异−/−并控制星形胶质细胞的K数量+穿过膜的离子(控制:1.08±0.24 fmol K+,n个= 13; β1−/−: 1.29 ± 0.23,n个=11,双尾非配对t吨测试,第页= 0.5438;图5(f)).

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分析来补充这些研究,以确定Kir电流减少是否是Kir4.1蛋白水平降低的结果。然而,Kir4.1蛋白表达(相对表达水平归一化为GAPDH)或β1−/−并在4周和6周时控制动物(图5,小时). 然而,对照组小鼠脑实质灰质星形胶质细胞中Kir4.1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大多数星形胶质细胞在精细突起内表现出较低的Kir4.1水平;然而,一些星形胶质细胞在细胞体和过程中表达较高的Kir4.1水平。在β1的脑切片中可以看到类似的模式−/−老鼠(图5). Kir电流降低似乎发生在功能水平,与Kir4.1蛋白水平降低无关。有趣的是,β1中Kir4.1蛋白水平增加−/−大于6个月大的动物(图5小时)可能反映β1的代偿性变化−/−晚期星形胶质细胞。

总之,β1中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尽管Kir4.1蛋白水平正常,但小鼠的Kir电流降低。然而,这并没有显著改变静息膜电位或K+吸收。后者可能是由于K较大且局部性较差+挑战。然而,精细过程中Kir通道密度的降低可能会显示局部K受损+体内平衡。

β1中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小鼠表现出谷氨酸稳态受损?

检查β1中谷氨酸摄取受损的可能性−/−我们首先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分析了两种星形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t-1(slc1a2)和GLAST(slc133)的表达。在4周龄和6周龄时,这两种蛋白质的水平相似(图6a–c). β1中−/−6个月以上的动物,Glt-1水平略有下降(图6b条)而GLAST蛋白水平在对照组和β1之间保持可比性−/−这个年龄的老鼠(图6b条). 6周龄对照组和β1组之间的Glt-1分布没有明显差异−/−老鼠(图6Lehre等人,1995年)Glt-1和GLAST的差异表达)。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zns9991568870006.jpg

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小鼠的谷氨酸摄取受损。谷氨酸转运体Glt-1的免疫组化和Glt-1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b条)β1皮质灰质中的GLAST−/−(c(c))并对不同年龄(4周、6周和>6个月)的小鼠进行对照。,在抽吸施用200μ在应用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TBOA和DHK前后,谷氨酸维持500ms。ACSF含有抑制剂(inh)TTX、AP-5、荷包牡丹碱和CdCl2β1中TBOA/DHK敏感的谷氨酸摄取减少−/−与室友对照组相比,星形胶质细胞。盒须图中的晶须显示最小值到最大值。方框中间的线绘制在中间位置,+表示平均值。e(电子)β1皮质灰质中星形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蛋白表达水平没有变化−/−4周龄和6周龄的对照小鼠,但6个月龄以上的小鼠的两种基因型均减少。条形图中的误差条参考SEM*第页< 0.05, **第页<0.01,以及***第页< 0.001.

为了评估谷氨酸转运是否发生了变化,eGFP的全细胞补丁灯记录+在β1急性脑切片中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或控制小鼠。高谷氨酸浓度(200μ)用吸管吸出,吸收电流记录在β1中−/−阻断K时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对照+BaCl吸收2和TTX的神经元活性,-AP5、荷包牡丹碱和氯化镉2在用抑制剂TBOA和DHK阻断谷氨酸转运体后重复记录(图6,记录道)。谷氨酸摄入量计算为TBOA/DHK敏感电荷转移(曲线下面积),在β1中显著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图6; 控制0.0857±0.0123 fmol谷氨酸,n个= 6; β1−/−0.0204±0.0120,n个=5,双尾非配对t吨测试,第页= 0.0045).

尽管以前有报道称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中的星形胶质细胞酶谷氨酰胺合成酶下调(Ortinski等人,2010年),我们在β1的皮层灰质中发现了该蛋白的类似水平−/−并控制大脑。我们发现两种基因型的老年小鼠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蛋白水平都显著降低(图6e(电子)).

这些数据表明,受损的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可能导致细胞外谷氨酸浓度增加,这可能有助于增强神经元的兴奋性。

慢性胶质增生症与神经元氯化物转运体的不成熟表达谱有关

最近的研究表明,抑制作用减弱,可能是由于GABA合成减少所致(Ortinski等人,2010年)或者GABA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而不是抑制性神经递素,会导致神经元的超兴奋性(Lee等人,2011年Ben-Ari等人,2012年Rangroo Thrane等人,2013年). GABA对神经元的作用取决于神经元细胞内氯化物的浓度。成熟神经元细胞内氯离子含量通常较低]导致GABA超极化反应的浓度(Kahle等人,2008年). 神经元[Cl]阳离子-氯共转运蛋白(CCC)NKCC1和KCC2的平衡表达维持了浓度。未成熟神经元表现出NKCC1的高表达,而KCC2的低表达维持了高[Cl]啮齿动物在出生后第二周出现发育表达水平转换。KCC2水平增加,NKCC1水平降低,导致低[Cl]和GABA与GABAA受体结合后的超极化反应(Kahle等人,2008年).

为了确定CCC在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小鼠中的表达是否发生变化,我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KCC2和NKCC1(图7)β1中−/−控制皮层灰质(n个=每个基因型和年龄组4个)。我们发现KCC2和NKCC1蛋白的水平以及KCC2和NKCC1之间的比率在4周时没有变化(图7a–d). 6周时,KCC2水平保持不变,而NKCC1表达显著增加。在6个月及以上的小鼠中,KCC2蛋白显著降低。在患有慢性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的小鼠中,6周后KCC2与NKCC1的比值降低(图7a–d).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zns9991568870007.jpg

布美他奈治疗挽救了一组患有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的小鼠的癫痫表型。氯化钾共转运体(KCC2)和氯化钠共转运者(NKCC1)的Western blot分析。b条,KCC2量化。c(c),NKCC1表达水平在正常化到负载控制GAPDH后。, β1−/−在6周龄和6个月龄以上的小鼠中,氯离子转运蛋白KCC2和NKCC1的比例失调。NKCC的免疫组织化学(e(电子))和KCC2((f))β1中−/−3个月龄时控制皮层灰质。白色箭头指向NKCC1或KCC2表达模式改变的神经元。蓝色箭头指向神经元细胞体周围KCC2的正常环状表达。误差条参考SEM。统计显著性*第页< 0.05, **第页<0.01,以及***第页< 0.001.

NKCC1也在星形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表达(Pedersen等人,2006年Macaulay和Zeuthen,2012年). 因此,我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个月大的动物中的NKCC1。在对照组中,NKCC1在皮层灰质中均匀表达,仅保留神经元核。我们尝试使用Glt-1将NKCC1与精细的星形细胞过程共定位(图6)作为共焦图像中的标记。然而,通过光学显微镜获得的分辨率不足以明确证明NKCC1和Glt-1之间存在重叠。然而,在β1中−/−在小鼠中,我们发现在NeuN标记神经元的细胞体中增加了环状NKCC1标记(图7e(电子)). 我们没有观察到GFAP标记后星形胶质细胞胞体或主要突起中NKCC1水平增加(图7e(电子)).

神经元特异性KCC2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如前所述,该转运体在体周和突起内表达(Campbell等人,2015年). β1中−/−动物KCC2的表达模式发生了变化,不仅在外围而且在神经元胞体内显示出更为弥散的标记(图7(f)).

总之,这些数据表明神经元NKCC1和KCC2蛋白在β1中的分布和水平发生了变化−/−小鼠及其神经元具有不成熟表型。

布美他奈治疗能逆转癫痫表型吗?

研究神经元中NKCC1相对于KCC2的表达增加是否是癫痫活动的原因(Kahle等人,2008年),我们阻止了NKCC1体内β1中含有利尿药布美他尼−/−和对照小鼠(图8,b条). 我们记录了6-8周龄小鼠的脑电图,从48–72小时基线开始,然后用极低剂量的布美他尼进行治疗(Rangroo Thrane等人,2013年; 5mg/kg,腹腔注射,每日两次)。我们发现β1亚群的癫痫发作被消除−/−动物(5/9),但其余动物没有反应(4/9;图8). 在完成EEG记录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的GFAP水平在治疗组和未治疗组之间没有差异(未治疗的β1−/−: 219,416 ± 51,461n个= 9; 布美他尼治疗:152292±66867,n个=7,双尾Mann–Whitney,第页= 0.46). 我们从未在布美他尼治疗前后观察到对照组小鼠出现癫痫发作。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zns9991568870008.jpg

布美他尼治疗逆转了一组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小鼠的癫痫表型。,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逆转了β1亚群的癫痫表型−/−小鼠,而另一组β1−/−老鼠没有反应。b条治疗前和布美他尼治疗后2小时内,小鼠(#1615)在不同时间分辨率下的脑电图描记。

讨论

一种新的自发性复发性癫痫动物模型

在急性和慢性动物模型以及人类癫痫脑组织中,癫痫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达安布罗西奥,2004Wetherington等人,2008年Carmignoto和Haydon,2012年库尔特和开斋节,2012年). 然而,如果没有诸如血脑屏障损伤、炎症和明显的细胞死亡等混杂因素,很难在癫痫发生中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Ortinski等人(2010)报道了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诱导后海马回路的兴奋性增高,并注意到抑制性而非兴奋性突触电流的减少。他们发现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失败,导致星形细胞酶GS下调,GABA生成不足。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和由此引起的过度兴奋是否会导致反复发作体内.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报告说,基因诱导的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足以诱发自发、反复、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体内我们观察到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和功能变化被认为有助于癫痫发作的发展,例如Kir4.1功能受损和这些小鼠急性切片中谷氨酸摄取减少。此外,我们还发现了间接变化,例如轻度小胶质细胞活化,以及皮层锥体神经元中氯化阳离子协同转运蛋白NKCC1和KCC2的表达模式发生变化。

在没有血脑屏障缺陷的情况下发生癫痫

据报道,癫痫动物模型和癫痫患者的血脑屏障破裂(Heinemann等人,2012年2012年1月). 血脑屏障破裂后,血清因子沉积在脑实质中,仅此一点就可能引发炎症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并引发癫痫发作(Seiffert等人,2004年Adams等人,2007年Schachtrup等人,2010年Heinemann等人,2012年2012年1月). 白蛋白沉积的一个作用是星形胶质细胞TGFRII激活,然后通过TGF-β介导的机制导致Kir4.1和Glt-1的下调(Frigerio等人,2012年). 很难解释这些血清因子是否直接或间接影响神经元兴奋性。

在我们的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发生在没有血脑屏障损伤的情况下(Robel等人,2009年)Kir4.1和Glt-1蛋白的稳定水平以及癫痫发作期间轻微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反映了这一点。这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本身足以诱发癫痫。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直接变化有助于癫痫的发生

星形胶质细胞对正常的脑内稳态至关重要。它们在细胞外空间内维持低浓度的钾和谷氨酸,并为神经元提供谷氨酰胺,谷氨酰胺是谷氨酸和GABA合成的必要前体。然而,在人类癫痫海马中,谷氨酸水平被发现是正常海马的五倍(库尔特和开斋节,2012年).

β1中−/−患有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的小鼠,我们发现Kir4.1钾通道和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受损,但在癫痫发作期间其蛋白水平没有变化。谷氨酸转运蛋白的运输是谷氨酸正常摄取所必需的,关键依赖于细胞骨架(Sullivan等人,2007年Sheean等人,2013年). 在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中,细胞骨架显著改变(Robel等人,2011年). 因此,尽管总蛋白水平正常,但由于转运蛋白定位不当,谷氨酸摄取可能会受到干扰。

在发育过程中,未成熟、增殖的星形胶质细胞尚未表达Kir4.1,因此其去极化RMP约为−50 mV(《赎罪与索尼默》,1995年Bordey and Sontheimer,1997年). 随着大脑的成熟和星形细胞Kir4.1表达水平的增加(Nwaobi等人,2014年)星形胶质细胞的RMP约为−85 mV,非常阴性(Olsen和Sontheimer,2008年). 同时,原生质皮层灰质星形胶质细胞下调以去分化、未成熟状态表达的典型蛋白质,如GFAP(小鼠)、nestin、vimentin或tenascin-C和473HD,并退出细胞周期。然而,成年脑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重新采用未成熟表型,并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与Kir4.1的缺失和细胞膜去极化同时发生(麦克法兰和Sontheimer,2000年东岛和Sontheimer,2007年). 患有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的小鼠表现出这些标记物的上调,但不会重新进入细胞周期(Robel等人,2009年). 因此,我们没有观察到Kir4.1蛋白丢失或膜去极化。尽管如此,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小鼠对钡敏感的Kir4.1介导的钾电流降低。由于Kir4.1条件性敲除小鼠表现出应激诱导癫痫发作,这一点可能有助于癫痫的发生(Djukic等人,2007年).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对微环境的间接影响

神经氯稳态

在成人中枢神经系统中,GABA是与GABA A受体结合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这种氯化物通道在配体结合后打开,根据平衡电位促进氯离子被动流入或流出细胞(Kahle等人,2008年).

在发育过程中,GABA因其胞内氯离子浓度高而对未成熟神经元起刺激作用。GABA与受体结合,通道打开,氯离子从未成熟细胞流出,刺激膜去极化。在出生后的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细胞内氯离子浓度随着CCC转运体、NKCC1和KCC2的表达开关而降低。NKCC1是氯化钠-氯化钾协同转运蛋白,将氯化物导入细胞,而KCC2是氯化钾转运蛋白,可将氯化物排出细胞。在未成熟神经元中,KCC2与NKCC1的比率较低,导致细胞内氯离子含量较高,而在成熟神经元中NKCC1水平较低,KCC2表达较高,导致细胞内氯离子含量较低。一旦GABA结合并打开受体,氯化物就会流入细胞并使膜超极化(Kahle等人,2008年). 虽然已经证明通过蛋白磷酸化调节KCC2和NKCC1转运体(Kaila等人,2014年),控制这种发育转换的信号机制,以及GABA从兴奋性递质转换为抑制性递质的信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难以捉摸。

然而,先前在颞叶癫痫患者的脑切片中观察到由神经元氯离子转运受到干扰引起的兴奋性GABA能信号(Cohen等人,2002年). 由于NKCC1也参与细胞容积调节,因此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定期诱导这种转运体(Cohen等人,2002年). 例如,据报道,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后NKCC1活性或表达增加(Kahle等人,2008年)、创伤性脑损伤(Lu等人,2008)和匹罗卡品诱发的癫痫持续状态(Brandt等人,2010年). 癫痫发作期间,谷氨酸受体激活和高细胞外钾通过丝氨酸-三氢嘌呤磷酸化激活NKCC1,可能使成熟神经元内异常高的细胞内氯水平持续存在(Kahle等人,2008年). 同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KCC2可通过小胶质细胞介导的BDNF释放下调或功能受损(Ferrini等人,2013年)或增强细胞外谷氨酸(Lee等人,2011年Kahle等人,2013年),进一步改变KCC2和NKCC1的比率。这一比率在4周龄的β1中似乎没有改变−/−但在老年动物中有所改变,表明KCC2蛋白下调和NKCC1蛋白上调继发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胶质增生如何诱导这些转运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发生变化尚待阐明。因此,如前所述,NKCC1:KCC2比率的变化可能是癫痫发作的结果(Brandt等人,2010年)进一步保持表型。在一组小鼠中,NKCC1抑制剂药物布美他奈的治疗减轻了癫痫发作。

NKCC1主要是一种神经元转运体,尽管它也在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这里有人建议为K做出贡献+吸收和吸水,这可能会影响细胞外空间的大小。在星形胶质细胞中,NKCC1激活与细胞外钾浓度升高有关,这可能与水的共同转运导致的细胞肿胀有关(Macaulay和Zeuthen,2012年).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生理条件下刺激海马脑片神经元活动后,NKCC1对钾清除或细胞外空间收缩没有贡献(Larsen等人,2014年). 在病理条件下,NKCC1可能导致星形细胞肥大和水肿(Rose和Karus,2013年). 因此,抑制星形胶质细胞中的NKCC1可能具有有益作用,但到目前为止,抑制NKCC1的积极作用主要归因于水肿形成的减少(陈和孙,2005Kahle等人,2009年Rose和Karus,2013年).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没有观察到β1中水肿的形成−/−动物。虽然布美他尼也可能影响星形细胞NKCC1,但此处观察到的抗癫痫效应很可能是由于抑制神经元Cl积累。

小胶质细胞活化-堆积和炎症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可能导致其细胞生物学、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Sofroniew,2009年Sofroniew和Vinters,2010年Devinsky等人,2013年). 细胞因子的释放也会激活小胶质细胞,从而刺激这些细胞释放更多的细胞因子,可能会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之间形成反馈回路(Liu等人,2011年). 事实上,我们观察到6周龄β1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继发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程度较低−/−老鼠。这种激活非常轻微,与急性损伤相比,Cd11b几乎没有上调、形态改变或显著增殖(Robel等人,2009年). 然而,在β1中−/−小鼠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能会向星形胶质细胞发出信号,并加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这种来回的信号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微胶质细胞增生会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严重。我们没有观察到β1的癫痫发作频率随年龄增加−/−小鼠,但在6个月以上的小鼠中,发作间期尖峰显著增加。考虑到记录期内癫痫发作次数相对较低,计算出的癫痫发作频率可能不够准确,无法检测出癫痫发作频率的年龄依赖性差异。一般来说,参与维持平衡兴奋和抑制的星形细胞和神经元因子在老年小鼠中发生了变化。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这些后期炎症加重,这可能会使颞叶内侧癫痫和癫痫脑病的发作表型永久化(Avanzini等人,2013年).

总之,我们提出了一种慢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小鼠模型,在该模型中,动物发生了自发的强直-阵挛发作体内由神经元超兴奋性产生。我们确定了两种可能导致发作间期发作和癫痫发作的机制。首先,受损的星形细胞谷氨酸摄取可能通过导致细胞外谷氨酸的增加来驱动过度兴奋性。其次,神经元氯离子转运体KCC2和NKCC1的比例颠倒可能会破坏这些小鼠兴奋和抑制的微妙平衡。

这些数据支持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足以诱发癫痫发作的假设。

脚注

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拨款2RO1NS036692、5RO1NS01234、5R01NS052634、1F31NS074597和1R01NS082851的支持。S.R.获得了德国研究基金会、癫痫基金会和美国脑瘤协会的资助。S.C.B.领导由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EEG核心项目,Eunice Kennedy Shriver智力和发育障碍#5P30HD038985。我们感谢Briana D.Miller和Miki Jinno对鼠群的帮助和技术支持。我们感谢Leda Dimou提供β1-整合素、Nex::Cre小鼠。

作者声明没有竞争性的经济利益。

工具书类

  • Adams RA、Schachtrup C、Davalos D、Tsigelny I、Akassoglou K。纤维蛋白原信号转导作为炎症介质和治疗靶点:多发性硬化的教训。当前医学化学。2007;14:2925–2936. doi:10.2174/09298670778236001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Avanzini G,Depaulis A,Tassinari A,de Curtis M。癫痫发作和癫痫活动会加重癫痫并恶化认知功能吗?癫痫。2013;54(补充8):14–21。doi:10.1111/epi.1241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en-Ari Y,Khalilov I,Kahle KT,Cherubini E.GABA在大脑成熟和神经疾病中的兴奋/抑制转变。神经科学家。2012;18:467–486. doi:10.1177/107385841243869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ordey A,Sontheimer H。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原位离子电流的出生后发育。神经生理学杂志。1997;78:461–4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rdey A,Sontheimer H。与癫痫发作灶相关的人类胶质细胞特性。癫痫研究。1998;32:286–303. doi:10.1016/S0920-1211(98)00059-X。[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ordey A,Lyons SA,Hablitz JJ,Sontheimer H。实验性皮质发育不良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电生理特征。神经生理学杂志。2001;85:1719–17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andt C,Nozadze M,Heuchert N,Rattka M,Löscher W.苯巴比妥和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在匹罗卡品颞叶癫痫模型中的疾病修饰作用。神经科学杂志。2010;30:8602–8612. doi:10.1523/JNEUROSCI.0633-10.20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白金汉宫SC、坎贝尔SL、哈斯BR、蒙大拿五世、罗伯S、奥根林T、索尼玛H.原发性脑肿瘤释放的谷氨酸可诱发癫痫活动。自然医学。2011;17:1269–1274. doi:10.1038/nm.245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ahoy JD、Emery B、Kaushal A、Foo LC、Zamanian JL、Christopherson KS、Xing Y、Lubischer JL、Krieg PA、Krupenko SA、Thompson WJ、Barres BA。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转录组数据库:了解大脑发育和功能的新资源。神经科学杂志。2008;28:264–278. doi:10.1523/JNEUROSCI.4178-07.200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ampbell SL、Robel S、Cuddapah VA、Robert S、Buckingham SC、Kahle KT、Sontheimer H.GABA能量去抑制和KCC2协同转运活性受损是肿瘤相关癫痫的基础。格利亚。2015;63:23–36. doi:10.1002/glia.2273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armignoto G,Haydon PG.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与癫痫。格利亚。2012;60:1227–1233. doi:10.1002/glia.2231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hen H,Sun D.Na-K-Cl共转运蛋白在脑缺血中的作用。神经学研究。2005年;27:280–286. doi:10.1179/016164105X2524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ohen I,Navarro V,Clemenceau S,Baulac M,Miles R.关于体外人类颞叶癫痫发作间期活动的起源。科学。2002;298:1418–1421. doi:10.1126/science.107651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oulter DA,Eid T.癫痫患者谷氨酸稳态的星形胶质细胞调节。格利亚。2012;60:1215–1226. doi:10.1002/glia.223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Ambrosio R.胶质膜离子通道在癫痫发作和癫痫发生中的作用。药物治疗学。2004;103:95–108. doi:10.1016/j.pharmthera.2004.05.00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evinsky O,Vezzani A,Najjar S,De Lanerolle NC,Rogawski MA。脑胶质瘤和癫痫:兴奋性和炎症。《神经科学趋势》。2013;36:174–184. doi:10.1016/j.tins.2012.11.00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jukic B、Casper KB、Philpot BD、Chin LS、McCarthy KD。Kir4.1的条件性敲除导致胶质细胞膜去极化,抑制钾和谷氨酸的摄取,增强短期突触增强。神经科学杂志。2007;27:11354–11365. doi:10.1523/JNEUROSCI.0723-07.200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Ferrini F、Trang T、Mattioli TA、Laffray S、Del’Guidice T、Lorenzo LE、Castonguay A、Doyon N、Zhang W、Godin AG、Mohr D、Beggs S、Vandal K、Beaulieu JM、Cahill CM、Salter MW、De Konink Y.吗啡过敏通过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元Cl(-)稳态的破坏来控制。自然神经科学。2013;16:183–192. doi:10.1038/nn.329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Frigerio F、Frasca A、Weissberg I、Parrella S、Friedman A、Vezzani A、NoéFM。大鼠脑暴露于血清白蛋白(无伴随病理学)体内诱导的长期促癌效应。癫痫。2012;53:1887–1897. doi:10.1111/j.1528-1167.2012.03666.x。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oebbels S、Bormuth I、Bode U、Hermanson O、Schwab MH、Nave KA。NEX-Cre小鼠新皮质和海马主要神经元的基因靶向性。起源。2006;44:611–621. doi:10.1002/dvg.2025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oldberg EM,Coulter DA。癫痫发生的机制:神经回路功能障碍的收敛。Nat Rev神经科学。2013;14:337–349。doi:10.1038/nrn348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utnick MJ,Connors BW,Prince DA。体外新皮质癫痫发生机制。神经生理学杂志。1982;48:1321–13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inemann U、Kaufer D、Friedman A.癫痫患者的血脑屏障功能障碍、TGF-β信号转导和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格利亚。2012;60:1251–1257. doi:10.1002/glia.2231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igashimori H,Sontheimer H.Kir4.1通道在神经胶质生长控制中的作用。格利亚。2007;55:1668–1679. doi:10.1002/glia.2057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olmseth S、Dehnes Y、Björnsen LP、Boulland JL、Furness DN、Bergles D、Danbolt NC。抗体特异性:针对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3(EAAT3)的抗体的意外交叉反应神经科学。2005年;136:649–660. doi:10.1016/j.neuroscience.2005.07.02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Janigro D.你在家还是在外面?白细胞、离子和神经递质通过癫痫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癫痫。2012;53(补充1):26–34。doi:10.1111/j.1528-1167.2012.03472.x。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杰弗里斯JG。局灶性癫痫的基本机制。实验生理学。1990;75:127–162. doi:10.1113/expphysical.1990.sp00339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ahle KT、Staley KJ、Nahed BV、Gamba G、Hebert SC、Lifton RP、Mount DB。氯离子协同转运蛋白在神经疾病中的作用。国家临床实践神经学。2008;4:490–503. doi:10.1038/ncpneuro088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ahle KT,Simard JM,Staley KJ,Nahed BV,Jones PS,Sun D.缺血性脑水肿的分子机制:电中性离子转运的作用。生理学。2009;24:257–265. doi:10.1152/physical.00015.200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ahle KT、Deeb TZ、Puskarjov M、Silayeva L、Liang B、Kaila K、Moss SJ。通过K-Cl共转运体KCC2的磷酸化调节神经元活性。《神经科学趋势》。2013;36:726–737. doi:10.1016/j.tins.2013.08.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aila K、Price TJ、Payne JA、Puskarjov M、Voipio J.神经发育、可塑性和疾病中的阳离子-氯协同转运蛋白。Nat Rev神经科学。2014年;15:637–654. doi:10.1038/nrn38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arsen BR、Assentoft M、Cotrina ML、Hua SZ、Nedergaard M、Kaila K、Voipio J、MacAulay N.Na(+)/K(+)-ATPase、NKCC1和Kir4.1对海马K(+。格利亚。2014年;62:608–622. doi:10.1002/glia.2262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ee HH、Deeb TZ、Walker JA、Davies PA、Moss SJ。NMDA受体活性下调KCC2,导致GABAA受体介导的去极化电流。自然神经科学。2011;14:736–743. doi:10.1038/nn.28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ehre KP,Levy LM,Ottersen OP,Storm-Mathisen J,Danbolt NC。大鼠脑中两种胶质谷氨酸转运体的差异表达:定量和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神经科学杂志。1995;15:1835–185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 Y,Zhou Y,Danbolt NC。谷氨酸转运体死后蛋白水解的速率在细胞之间和转运体亚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60:811–821。doi:10.1369/002215541245858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刘伟,唐毅,冯杰。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状态下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之间的相互对话。生命科学。2011;89:141–146. doi:10.1016/j.lfs.2011.05.01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陆克廷、程恩华、吴CY、杨义伦。NKCC1通过Raf/MEK/MAPK级联介导创伤性脑损伤诱导的脑水肿和神经元死亡。关键护理医学。2008;36:917–922. doi:10.1097/CCM.0B013E31816590C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acaulay N,Zeuthen T.Glial K(+)清除和细胞肿胀:协同转运器和泵的关键作用。神经化学研究。2012;37:2299–2309. doi:10.1007/s11064-012-0731-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acFarlane SN,Sontheimer H.离子通道表达的变化伴随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周期进展。格利亚。2000年;30:39–48. doi:10.1002/(SICI)1098-1136(200003)30:1<39::AID-GLIA5>3.0.CO%3B2-S。[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Nwaobi SE,Lin E,Peramsetty SR,Olsen ML。DNA甲基化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期间作为Kir4.1表达的关键调节器发挥作用。格利亚。2014年;62:411–427. doi:10.1002/glia.2261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Olsen ML,Sontheimer H.神经胶质生物学中Kir4.1通道的功能意义:从K+缓冲到细胞分化。神经化学杂志。2008;107:589–601. doi:10.1111/j.1471-4159.2008.05615.x。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Olsen ML,Higashimori H,Campbell SL,Hablitz JJ,Sontheimer H.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Kir4.1通道的功能性表达。格利亚。2006;53:516–528. doi:10.1002/glia.203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Olsen ML,Campbell SL,Sontheimer H.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Kir4.1的差异分布表明K+稳态存在区域差异。神经生理学杂志。2007;98:786–793. doi:10.1152/jn.00340.200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Ortinski PI、Dong J、Mungenast A、Yue C、Takano H、Watson DJ、Haydon PG、Coulter DA。选择性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会导致神经元抑制缺陷。自然神经科学。2010;13:584–591. doi:10.1038/nn.253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edersen SF,O'Donnell ME,Anderson SE,Cala PM。Na+/H+交换和Na+-K+-2Cl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心脏、大脑和血液的协同转运。美国生理学杂志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06;291:R1–R25。doi:10.1152/ajpregu.00782.200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into DJ、Patrick SL、Huang WC、Connors BW。体外啮齿动物新皮层癫痫样活动的启动、传播和终止涉及不同的机制。神经科学杂志。2005年;25:8131–8140. doi:10.1523/JNEUROSCI.2278-05.200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otocnik AJ、Brakebusch C、Fässler R。胎儿和成人造血干细胞需要β1整合素功能来定植胎儿肝脏、脾脏和骨髓。免疫。2000年;12:653–663. doi:10.1016/S1074-7613(00)80216-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angroo Thrane V、Thrane AS、Wang F、Cotrina ML、Smith NA、Chen M、Xu Q、Kang N、Fujita T、Nagelhus EA、Nedergaard M。氨通过损害星形胶质细胞钾缓冲来触发神经元去抑制和癫痫发作。自然医学。2013;19:1643–1648. doi:10.1038/nm.340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ansom CB,Sontheimer H。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的生物物理学和药理学特征。神经生理学杂志。1995;73:333–34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bel S、Mori T、Zoubaa S、Schlegel J、Sirko S、Faissner A、Goebbels S、Dimou L、Götz M。星形胶质细胞中β1-整合素的条件性缺失会导致部分反应性胶质增生。格利亚。2009;57:1630–1647. doi:10.1002/glia.2087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obel S、Bardehle S、Lepier A、Brakebusch C、Götz M。cdc42的基因缺失揭示了体内外星形胶质细胞向损伤部位募集的关键作用。神经科学杂志。2011;31:12471–12482. doi:10.1523/JNEUROSCI.2696-11.201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ogawski MA.AMPA受体作为癫痫治疗的分子靶点。神经病学学报。2013:9–18. doi:10.1111/ane.1209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ose CR,Karus C.同一硬币的两面:生理和病理生理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中的钠稳态和信号传导。格利亚。2013;61:1191–1205. doi:10.1002/glia.2249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chachtrup C、Ryu JK、Helmrick MJ、Vagena E、Galanakis DK、Degen JL、Margolis RU、Akassoglou K。纤维蛋白原通过促进血管损伤后活性TGF-β的可用性,触发星形胶质细胞瘢痕形成。神经科学杂志。2010;30:5843–5854. doi:10.1523/JNEUROSCI.0137-10.20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eifert G,Steinhäuser C.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信号与癫痫。实验神经学。2011;244:4-10.doi:10.1016/j.expneuro.2011.08.02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eifert G,Carmignoto G,Steinhäuser C.癫痫患者的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大脑研究评论。2010;63:212–221. doi:10.1016/j.brainesrev.2009.10.00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eiffert E、Dreier JP、Ivens S、Bechmann I、Tomkins O、Heinemann U、Friedman A。持续的血脑屏障破坏会在大鼠体感皮层引起癫痫灶。神经科学杂志。2004;24:7829–7836。doi:10.1523/JNEUROSCI.1751-04.200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heean RK,Lau CL,Shin YS,O'Shea RD,Beart PM。星形胶质细胞中l-谷氨酸转运体、Na(+)/K(+)-ATPase和细胞骨架之间的联系:罗氏菌素抑制后的证据。神经科学。2013;254:335–346. doi:10.1016/j.neuroscience.2013.09.04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ofroniew MV。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分子解剖。《神经科学趋势》。2009;32:638–647. doi:10.1016/j.tin.2009.08.00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ofroniew中压,Vinters高压。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神经病理学学报。2010;119:7–35.doi:10.1007/s00401-009-0619-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沙利文SM、Lee A、Björkman ST、Miller SM、沙利文RK、Poronnik P、Colditz PB、Pow DV。GLAST的细胞骨架锚定决定了脑损伤的易感性:GFAP的确定作用。生物化学杂志。2007;282:29414–29423. doi:10.1074/jbc。M70415220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hurman DJ、Beghi E、Begley CE、Berg AT、Buchhalter JR、Ding D、Hesdorffer DC、Hauser WA、Kazis L、Kobau R、Kroner B、Labiner D、Liow K、Logrosino G、Medina MT、Newton CR、Parko K、Paschal A、Preux PM、Sander JW等。癫痫流行病学研究和监测标准。癫痫。2011;52(补充7):2–26。doi:10.1111/j.1528-1167.2011.03121.x。[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revelyan AJ,Sussillo D,Watson BO,Yuste R.癫痫样活动的模块化传播:新皮质抑制性否决的证据。神经科学杂志。2006;26:12447–12455. doi:10.1523/JNEUROSCI.2787-06.20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erkhratsky A、Sofroniew MV、Messing A、de Lanerolle NC、Rempe D、Rodríguez JJ、Nedergaard M。作为原发性胶质病的神经疾病:对神经中心主义的重新评估。ASN神经。2012;4:e00082.doi:10.1042/AN201200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olterra A,Meldolesi J.星形胶质细胞,从脑胶到通讯元件:革命仍在继续。Nat Rev神经科学。2005年;6:626–640. doi:10.1038/nrn172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Wahab A、Albus K、Gabriel S、Heinemann U。寻找药物耐药癫痫模型。癫痫。2010;51(补充3):154–159。doi:10.1111/j.1528-1167.2010.02632.x。[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Wetherington J,Serrano G,Dingledine R.癫痫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2008;58:168–178. doi:10.1016/j.neuron.2008.04.00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Zhuo L,Theis M,Alvarez-Maya I,Brenner M,Willecke K,Messing A.hGFAP-cre转基因小鼠,用于操纵体内的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功能。起源。2001;31:85–94. doi:10.1002/基因.1000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神经科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神经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