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感染免疫。1983年6月;40(3): 1155–1162.
doi(操作界面):10.1128/iai.40.3.1155-1162.1983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348171型
采购管理信息:6852916

持续感染贝氏柯克斯体小鼠巨噬细胞样细胞系的溶酶体反应。

摘要

研究了小鼠巨噬细胞样肿瘤细胞系(J774)在持续感染贝氏柯克斯体期间的溶酶体反应。用酸性磷酸酶作为溶酶体标记物,表明持续感染贝氏梭菌的J774细胞发生了吞噬体-溶酶体融合。这一观察结果是用二氧化钍证实的,二氧化钍是一种电子密度高的化合物,被隔离在次级溶酶体中。吞噬体中含有可复制的立克次体。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持续感染细胞的吞噬体pH为酸性。为了将立克次体的存活与溶酶体功能联系起来,在感染和未感染的细胞中检测了几种溶酶体酶的活性。感染期间,酸性磷酸酶和β-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变化。然而,感染细胞的细胞内溶菌酶、β-葡萄糖醛酸酶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似乎稍高。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文章(2.1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的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本文中的图像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Armstrong JA,Hart PD。培养巨噬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反应,以及溶酶体与吞噬体融合的观察。《实验医学杂志》。1971年9月1日;134(第3部分第1部分):713–74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rmstrong JA,Hart PD。感染有毒结核杆菌的培养巨噬细胞中的噬菌体-溶酶体相互作用。逆转通常的非融合模式并观察细菌存活率。《实验医学杂志》。1975年7月1日;142(1):1–1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xline SG,Cohn ZA。通过吞噬作用体外诱导溶酶体酶。《实验医学杂志》。1970年6月1日;131(6):1239–126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ca OG、Akporiaye ET、Aragon AS、Martinez IL、Robles MV、Warner NL。几种巨噬细胞样肿瘤细胞系中Ⅰ期和Ⅱ期贝氏柯克西氏菌的命运。感染免疫。1981年7月;33(1):258–26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ck C,Tappel AL.鼠溶酶体β-葡萄糖苷酶:一种膜酶。Biochim生物物理学报。1968年1月8日;151(1):159–16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adford MM。一种利用蛋白质-染料结合原理快速、灵敏地定量微克蛋白质的方法。分析生物化学。1976年5月7日;72:248–2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urton PR,KordováN,Paretsky D.本氏立克次体的电子显微镜研究:进入、溶酶体反应和L细胞中立克次体DNA的命运。Can J微生物。1971年2月;17(2):143–15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urton PR、Stueckemann J、Welsh RM、Paretsky D。贝氏立克次体持续感染小鼠L细胞和绿猴肾(Vero)细胞的一些超微结构影响。感染免疫。1978年8月;21(2):556–56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nonico PG,Bird JW公司。骨骼肌组织中的溶酶体。多细胞来源的分区离心证据。细胞生物学杂志。1970年5月;45(2) :321–3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rrol ME、Jackett PS、Aber VR、Lowrie DB。吞噬体形成、环腺苷3':5'-单磷酸和鼠伤寒沙门菌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的命运。微生物杂志。1979年2月;110(2):421–42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ummings NP、Pabst MJ、Johnston RB.、。,Jr激活巨噬细胞,通过注射胞壁酰二肽增强超氧阴离子的释放并更好地杀死白色念珠菌。《实验医学杂志》。1980年12月1日;152(6):1659–166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nsen P,Mandell GL。吞噬细胞策略与微生物策略。Rev感染性疾病。1980年9月至今;2(5):817–83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ISHMAN WH,SPRINGER B,BRUNETTEI R.改进的葡萄糖醛酸酶测定方法在人类血液β-葡萄糖醛酸苷酶研究中的应用。生物化学杂志。1948年4月;173(2):449–4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吉梅内兹DF。在YOLK-SAC文化中着色Ricketsiae。染色技术。1964年5月;39:135–14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哈克斯塔特T,威廉姆斯JC。贝氏柯克斯体专性寄生真核细胞的生化策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1年5月;78(5):3240–324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rt PD。巨噬细胞抗菌活性:溶酶体参与正常常驻巨噬细胞杀死酿酒酵母的证据。感染免疫。1981年2月;31(2):828–83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rt PD,Armstrong JA,Brown CA,Draper P.巨噬细胞对寄生分枝杆菌行为的超微结构研究。感染免疫。1972年5月;5(5):803–80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ones TC、Hirsch JG。弓形虫与哺乳动物细胞的相互作用。二、。溶酶体没有与含有活寄生虫的吞噬细胞液泡融合。《实验医学杂志》。1972年11月1日;136(5):1173–119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rnovsky ML,Lazdins JK。活化巨噬细胞的生化标准。免疫学杂志。1978年9月;121(3) :809–8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ielian MC,Cohn ZA。噬菌体-溶酶体融合。小鼠巨噬细胞内细胞膜融合的特征。细胞生物学杂志。1980年6月;85(3):754–76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ishimoto RA、Veltri BJ、Canonico PG、Shirey FG、Walker JS。正常豚鼠腹腔巨噬细胞与贝氏柯克斯体相互作用的电镜研究。感染免疫。1976年10月;14(4):1087–109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lebanoff SJ。中性粒细胞多形核白细胞的抗菌机制。Semin血液学。1975年4月;12(2):117–14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ilder R,Kloetzel J.克氏锥虫在体外巨噬细胞中的发育。与溶酶体的相互作用和宿主细胞命运。寄生虫学。1980年2月;80(1):139–1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ogueira N,Cohn Z.克氏锥虫:进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机制和细胞内命运。《实验医学杂志》。1976年6月1日;143(6):1402–142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hkuma S,Poole B.活细胞溶酶体内pH值的荧光探针测量以及各种试剂对pH值的扰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78年7月;75(7):3327–333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eijngoud DJ,Tager JM。溶酶体膜的渗透性。Biochim生物物理学报。1977年11月14日;472(3-4):419–44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ikihisa Y,Ito S.恙虫病立克次体进入多形核白细胞过程中电子密度示踪剂的定位。感染免疫。1980年10月;30(1):231–24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ilberman R,Fiset P.纯化悬浮液中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计数方法。细菌杂志。1968年1月;95(1):259–26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naka Y,Kiyotaki C,Tanowitz H,Bloom BR。利用H2O2生成系统重建氧代谢缺陷的变异巨噬细胞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2年4月;79(8):2584–258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lson CB、Tsai V、Remington JS。正常巨噬细胞未能触发氧化代谢爆发:细胞内病原体存活的可能机制。《实验医学杂志》。1980年2月1日;151(2):328–34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感染与免疫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微生物学会(A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