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该基因型相关的表型
基因型
MGI:3618910
等位基因
组成
1号tm1磅/1号tm1磅
遗传的
背景
涉及:129S4/SvJae
查找鼠标 使用国际鼠种资源(IMSR公司)
鼠标线携带:
1号tm1磅突变(3个可用);任何Nos1突变(82个可用)
女性中观察到的表型
男性中观察到的表型
N个 正常表型
死亡率/老龄化
•10个月大时约80%的存活率
•约20%在10个月龄前死亡

体内平衡/代谢
•与对照组相比,全缺血30分钟后心肌梗死面积增加
•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结扎后新生内膜形成程度增加,管腔狭窄加重
•与同样治疗的对照组相比,丙二酸诱导的纹状体损伤的大小显著减小
•外周组织中的胰岛素抵抗
•与同样处理的野生型小鼠相比,抽吸性眼球切除术后24小时,梨状皮质中凋亡细胞的数量减少
•大脑中动脉闭塞后,梗死面积减小

神经系统
N个
•尽管NOS抑制剂有降低长期增强的能力,但在破伤风后1小时,长期增强没有显著降低(期刊:37956)
•与脑血流不同,口周刺激诱导的神经激活强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期刊:84255)
•抽吸球切除术后24小时,梨状皮质中凋亡细胞的数量与类似处理的野生型小鼠相比减少
•与同样治疗的对照组相比,丙二酸诱导的纹状体损伤的大小显著减小
•大脑中动脉闭塞后梗死面积减小
•与对照组相比,在刺激后的前3分钟内,在弱强度增强EPSP的情况下遵循θ突发协议
•然而,当使用更强烈的刺激时,没有检测到显著差异
•用50毫秒的突触后去极化刺激平行纤维不能诱导Purkinje细胞长期抑制
•与野生型小鼠不同,在刺激方案中添加非鞘化NO或光释放cGMP也无法诱导Purkinje细胞的长期抑制
•NMDA刺激后大脑皮层的谷氨酸释放显著减弱,纹状体部分减少,但海马未受影响

行为/神经
N个
•与早期报告不同,男性没有表现出攻击性增加的迹象(人口:42548)
•在车轮运转试验中,无论是在夹带还是自由运转条件下,均未检测到昼夜节律缺陷(期刊:56005)
•与野生型对照相比,小鼠在黑暗期从柱子或木板上跌落的潜伏期没有改善,这与野生型对照不同,导致在黑暗期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平衡不足

消化/消化系统
•食管下括约肌无法显示电场刺激(60 V,5 Hz)引起的舒张或反跳收缩(期刊:56948)
•静息时食管下括约肌平均压力显著升高(J:70182)
•吞咽引起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明显减弱(电话:70182)
•小鼠对咽部刺激表现出一系列反应,包括食管下括约肌无松弛、部分松弛和零星的近完全松弛(J:70182)
•传出迷走神经刺激引起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明显减弱(J:70182)

免疫系统
•基线白细胞粘附性显著增加
•用抗P-选择素抗体治疗可显著降低突变小鼠的粘附反应,但在野生型小鼠中没有
•基线滚动增加
•抗P-选择素抗体治疗可显著降低突变小鼠的滚动反应,但在野生型小鼠中无此作用
•低剂量凝血酶治疗显著增加突变小鼠的滚动,但在野生型小鼠中没有
•注射巯基乙酸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中性粒细胞在腹膜的积聚显著增强

肌肉
•与野生型细胞相比,空肠平滑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去极化约5 mV
•在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条件下,空肠肌条对电场刺激的超极化和抑制性连接电位的诱导显著降低
•食管下括约肌无法显示电场刺激(60 V,5 Hz)引起的舒张或反跳收缩(期刊:56948)
•静息时食管下括约肌平均压力显著升高(J:70182)
•吞咽引起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明显减弱(J:70182)
•小鼠对咽部刺激表现出一系列反应,包括食管下括约肌无松弛、部分松弛和零星的近完全松弛(J:70182)
•传出迷走神经刺激引起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明显减弱(J:70182)
•食管下括约肌无法显示电场刺激(60 V,5 Hz)引起的舒张或反跳收缩(J:56948)
•空肠肌条对电场刺激的肌肉收缩明显减少(期刊:89581)

心血管系统
N个
•与Nos3阴性小鼠不同,在低氧性肺血管收缩、缓激肽引起的血管舒张或右心室收缩压方面未检测到明显异常
•谷氨酸、口周刺激或骆驼蓬碱引起的脑血流量增加显著减弱
•在隔离的灌注心脏中
•然而,每搏冠脉流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全缺血30分钟后心肌梗死面积增加
•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结扎后新生内膜形成程度增加,管腔狭窄加重

视力/眼睛
N个
•视力无缺陷

生殖系统
N个
•与Nos3缺失小鼠不同,罂粟碱诱导的最大阴茎腔内压的增加与野生型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生长/大小/身体

蜂窝式的
•与同样治疗的对照组相比,丙二酸诱导的纹状体损伤的大小显著减小
•基线白细胞粘附性显著增加
•用抗P-选择素抗体治疗显著降低突变小鼠的粘附反应,但不降低野生型小鼠的粘附反应
•基线滚动增加
•抗P-选择素抗体治疗可显著降低突变小鼠的滚动反应,但在野生型小鼠中无此作用
•低剂量凝血酶治疗显著增加突变小鼠的滚动,但在野生型小鼠中没有

造血系统
•基线白细胞粘附性显著增加
•用抗P-选择素抗体治疗可显著降低突变小鼠的粘附反应,但在野生型小鼠中没有
•基线滚动增加
•抗P-选择素抗体治疗可显著降低突变小鼠的滚动反应,但在野生型小鼠中无此作用
•低剂量凝血酶治疗显著增加突变小鼠的滚动,但在野生型小鼠中没有
•注射巯基乙酸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中性粒细胞在腹膜的积聚显著增强

人类疾病小鼠模型
DO标识 OMIM ID 参考号
贲门失弛缓症 出生日期:9164 OMIM:200400年
J: 70182个


贡献项目:
小鼠基因组数据库(MGD)、基因表达数据库(GXD)、人类癌症小鼠模型数据库(MMHCdb)(前身为小鼠肿瘤生物学(MTB))、基因本体(GO)
引用这些资源
资金筹措信息
保修免责声明、隐私声明、许可和版权
向发送问题和评论用户支持.
上次数据库更新
06/12/2024
镁6.13
杰克逊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