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页内容
美国国旗

美国政府的官方网站

Dot政府

gov意味着它是官方的。
联邦政府网站通常以.gov或.mil结尾。之前分享敏感信息,确保你在联邦政府政府网站。

Https系统

该站点是安全的。
这个https(https)://确保您连接到官方网站,并且您提供的任何信息都是加密的并安全传输。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审查
2019年12月19日;9(1):17.
doi:10.3390/cells9010017。

线粒体基因表达与细胞生理学的新进展

附属公司
审查

线粒体基因表达与细胞生理学的新进展

安娜·V·科特里斯等。 细胞

摘要

线粒体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器,其正常功能依赖于线粒体和细胞核两个基因组之间的串扰。人类线粒体基因组(mtDNA)只编码13种蛋白质;然而,它的正确表达对细胞内稳态至关重要,因为mtDNA编码的蛋白质是线粒体呼吸复合物的组成部分。此外,线粒体DNA的表达导致RNA分子的产生,一旦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就会影响细胞生理。因此,线粒体DNA表达的异常可能导致人类的疾病。在这里,我们回顾了线粒体基因表达的机制,重点是该领域的最新发现。我们总结了线粒体转录物的复杂转换,并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转录物具有新的功能。我们讨论了线粒体基因在不同细胞环境中的调控,重点是应激条件。最后,我们强调线粒体基因调控的新兴方面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dsRNA;先天免疫;干扰素反应;线粒体;线粒体基因表达;线粒体DNA;mtDNA转录;线粒体RNA;转录后mtRNA处理。

PubMed免责声明

利益冲突声明

作者声明没有利益冲突。

数字

图1
图1
人类线粒体DNA和线粒体RNA代谢的基本步骤示意图。人类mtDNA是一种环状双链分子。标记为mtDNA的模板重链(H链)和轻链(L链)。标记的是编码复合物I(蓝色)、III(橙色)、IV(紫色)亚基和ATP合成酶亚基(粉红色)的基因。ND4/ND4L和ATP6/ATP8开放阅读框重叠,包含在双顺反子mRNA中。编码rRNA的基因为紫色。编码tRNA的基因以黄色圆点表示,带有描述其氨基酸的单字母代码。线粒体转录由位于非编码调控区(NCR)内的L链和H链启动子(分别为ITL和ITH)启动。转录由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POLRMT)及其共因子TFAM、TFB2M、TEFM和MTRES1驱动。线粒体转录导致三个多顺反子转录物的形成,并进行进一步处理。大多数线粒体mRNA和rRNA被tRNA打断,tRNA通过RNAse P和Z从新生RNA前体中切下。Arisen转录物可能经历各种后续过程,如成熟、稳定、降解和修饰。介绍了参与这些过程的选定因素。
图2
图2
线粒体衍生转录物的细胞功能。MtDNA可能是非编码RNA的来源和靶点。问号表示该过程或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核编码miRNAs(mitomiRs)被认为可以进入线粒体并调节线粒体DNA的表达,但其确切的导入途径目前尚不清楚。mtDNA的转录可能导致形成小的非编码RNA(mitosRNAs),这可能与mt-mRNAs的稳定性相互作用。线粒体小非编码RNA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长非编码RNA(mt-lncRNAs)可能由mtDNA转录产生,并可能调节mt-mRNAs的稳定性和转录,也可能作为线粒体RNA-结合蛋白(mtRBP)的诱饵。mtDNA的聚合转录可能导致双链RNA(mt-dsRNA)的形成。在正常情况下,L链衍生转录物会迅速降解,从而阻止mt-dsRNA的形成。PNPase功能失调导致mt-dsRNA积累并释放到细胞质中。一旦释放到细胞质中,mt-dsRNA可以通过激活MDA5受体诱导I型干扰素应答。

类似文章

引用人

工具书类

    1. Brown G.C.控制哺乳动物线粒体和细胞中的呼吸和ATP合成。生物化学。J.1992;284:1–13. doi:10.1042/bj2840001。-内政部-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公共医学
    1. Go Y.-M.,Jones D.P.真核细胞中的氧化还原分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学报》。2008;1780:1273–1290. doi:10.1016/j.bbagen.2008.01.11。-内政部-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公共医学
    1. Titov D.V.、Cracan V.、Goodman R.P.、Peng J.、Grabarek Z.、Mootha V.K.通过操纵NAD+/NADH比率来补充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科学。2016;352:231–235. doi:10.1126/science.aad4017。-内政部-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公共医学
    1. Galluzzi L.、Kepp O.、Trojel-Hansen C.、Kroemer G.线粒体对细胞生命、应激和死亡的控制。循环。2012年决议;111:1198–1207. doi:10.1161/CIRCRESAHA.112.268946。-内政部-公共医学
    1. Pizzo P.、Drago I.、Filadi R.、Pozzan T.线粒体Ca2+稳态:机制、作用和组织特异性。Pflugers架构。2012;464:3–17. doi:10.1007/s00424-012-1122-y。-内政部-公共医学

出版物类型

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