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非经典逻辑——介于语义和证明理论之间(关于Arnon Avron的工作)。 (英语) Zbl 07451996年

Arieli,Ofer(编辑)等人,Arnon Avron关于非经典逻辑的语义和证明理论。查姆:斯普林格。Outst公司。控制日志。21, 1-11 (2021).
小结:我们回顾了一些比较著名的非经典逻辑方法,重点介绍了阿诺·阿夫伦对该主题的贡献以及与本卷论文的关系。
关于整个系列,请参见[Zbl 1470.03007号].

MSC公司:

03年XX月 数学逻辑和基础
68倍 计算机科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Gabbay,D.(1986年)。什么是系统中的否定?在F.R.Drake和J.K.Truss(编辑),逻辑学术讨论会'86(第95-112页)。北荷兰:爱思唯尔科学出版社·Zbl 0639.03026号
[2] Dunn,J.M.和Restall,G.(2002)。相关性逻辑。D.Gabbay和F.Guenther(编辑),《哲学逻辑手册》(第二版,第6卷,第1-136页)。克鲁沃·Zbl 1065.03002号
[3] Béziau,J.Y.、Carnielli,W.和Gabbay,D.(编辑)。(2007). 准一致逻辑的新方向:第三届世界准一致逻辑大会论文集(第9卷)。逻辑研究。学院出版物·Zbl 1206.03030号
[4] Nelson,D.(1959年)。构造系统中概念的否定和分离。A.Heyting(编辑),《数学中的建构性》(第208-225页)。北荷兰·Zbl 0085.25004号
[5] Anderson,A.R.和Belnap,N.D.(1962年)。纯蕴涵演算。符号逻辑杂志,27,19-52·Zbl 0113.00403号 ·doi:10.2307/2963676
[6] Anderson,A.R.和Belnap,N.D.(1975年)。蕴涵:关联与必然的逻辑(第一卷)。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Zbl 0323.02030号
[7] Anderson,A.R.、Belnap,N.D.和Dunn,J.M.(1992)。蕴涵:关联与必然的逻辑(第二卷)。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Zbl 0921.03025号
[8] Arieli,O.和Avron,A.(1996年)。逻辑双参数推理。《逻辑、语言与信息杂志》,5(1),25-63·Zbl 0851.03017号 ·doi:10.1007/BF00215626
[9] Arieli,O.和Avron,A.(1998年)。四个值的值。人工智能,102(1),97-141·Zbl 0928.03025号 ·doi:10.1016/S0004-3702(98)00032-0
[10] Arieli,O.和Avron,A.(2000a)。双侧性和不一致性。D.Batens、C.Mortensen、G.Priest和J.Van Bendegem(编辑),《次协调逻辑的前沿》(第8卷,第11-27页)。逻辑与计算研究。研究出版社·兹比尔0994.03021
[11] Arieli,O.和Avron,A.(2000b)。非单调推理的一般模式:从基本蕴涵到似是而非的关系。IGPL逻辑期刊,8(2),119-148·Zbl 0966.03024号
[12] Avron,A.(1984年)。关于具有算术解释的模态系统。符号逻辑杂志,49935-942·Zbl 0587.03016号
[13] Avron,A.(1984年b)。相关蕴涵-语义和形式系统。符号逻辑杂志,49,334-342·Zbl 0586.03017号
[14] Avron,A.(1987)。《符号逻辑杂志》,52,939-951·Zbl 0639.03017号 ·doi:10.2307/2273828
[15] Avron,A.(1988年)。线性逻辑的语义和证明理论。理论计算机科学,57,161-184·Zbl 0652.03018号 ·doi:10.1016/0304-3975(88)90037-0
[16] Avron,A.(1990年A)。仅用指南针即可实现严格的强可施工性。《几何学杂志》,38,12-15·Zbl 0712.51014号
[17] Avron,A.(1990年b)。相关性和次一致性——一种新方法。符号逻辑杂志,55,707-732·Zbl 0705.03007号
[18] Avron,A.(1991)。并发的超序列、逻辑结果和中间逻辑。《数学与人工智能年鉴》,4225-248·Zbl 0865.03042号 ·doi:10.1007/BF01531058
[19] Avron,A.(1996年A)。命题非经典逻辑证明理论中的超序列方法。《逻辑:应用基础》(第1-32页)。牛津科学出版社·Zbl 0861.03043号
[20] Avron,A.(1996年b)。交错的双层晶格的结构。计算机科学数学结构杂志,6287-299·Zbl 0856.06005号
[21] Avron,A.(1997)。乘法连词作为扩展连词。IGPL逻辑杂志,5181-208·Zbl 0867.03019号 ·doi:10.1093/jigpal/5.2.181
[22] Avron,A.(1999)。论自然多值逻辑的证明理论。Collegium Logicum(库尔特·哥德尔学会年鉴),351-59。
[23] Avron,A.(2002)。关于否定、完整性和一致性。《哲学逻辑手册》(第9卷,第287-319页)。克鲁沃。
[24] Avron,A.(2003)。传递闭包和数学的机械化。《自动化数学三十五年》(第149-171页)。斯普林格。
[25] Avron,A.(2008a)。可构建性和可判定性与领域独立性和绝对性。理论计算机科学,394144-158·Zbl 1134.03025号
[26] Avron,A.(2008b)。基于静态集合项的形式化集合理论框架。A.Avron、N.Dershowitz和A.Rabinovich(编辑),《计算机科学支柱》(第4800卷,第87-106页)。LNCS公司。斯普林格·Zbl 1133.03342号
[27] Avron,A.(2010年)。谓词集理论的一种新方法。R.Schindler(编辑),《证明理论的方法》(第31-63页)。关于数理逻辑中的级数。在verlag上·Zbl 1244.03137号
[28] Avron,A.(2014年A)。相关性的经典约束。Logica Universalis,第8页,第1-15页·Zbl 1344.03027号
[29] Avron,A.(2014b)。什么是关联逻辑?《纯粹逻辑与应用逻辑年鉴》,165,26-48·兹比尔1325.03022
[30] Avron,A.(2015)。半简化:普适逻辑的一章。《通向普遍逻辑的道路》(第59-72页)。斯普林格·Zbl 1372.03024号
[31] Avron,A.(2016)。RM及其优良特性。在K.Bimbó(编辑),J.Michael Dunn《基于信息的逻辑》(第8卷,第15-43页)。对逻辑的杰出贡献。斯普林格·Zbl 1439.03047号
[32] Avron,A.、Arieli,O.和Zamansky,A.(2018年)。有效命题超协调逻辑理论(第75卷),逻辑研究。学院出版物·Zbl 1448.03001号
[33] Avron,A.和Cohen,L.(2016)。在定义框架中形式化科学应用数学。形式化推理杂志,9(1),53-70·Zbl 1451.68333号
[34] Avron,A.和Dershowitz,N.(2016年)。凯利公式:书中的一页。《美国数学月刊》,123(7),699-700·Zbl 1391.05134号 ·doi:10.4169/amer.math.monthly.123.7.699
[35] Avron,A.、Honsell,F.A.、Mason,I.A.和Pollack,R.(1992年)。使用类型化lambda演算在机器上实现形式化系统。自动推理杂志,9,309-354·Zbl 0784.68072号 ·doi:10.1007/BF00245294
[36] Avron,A.、Konikowska,B.和Zamansky,A.(2013)。具有广义有限值语义的C系统的无割序列计算。《逻辑与计算杂志》,23(3),517-540·兹比尔1267.03032 ·doi:10.1093/log.com/exs039
[37] Avron,A.、Konikowska,B.和Zamansky,A.(2015)。使用C系统对不一致信息进行有效推理。信息科学,296219-236·Zbl 1360.68827号 ·doi:10.1016/j.ins.2041.11.003
[38] Avron,A.和Lahav,O.(2018年)。一个相当于S5的次协调逻辑的简单无割系统。《模态逻辑进展》(第12卷,第29-42页)。学院出版物·Zbl 1418.03126号
[39] Avron,A.和Lev,I.(2005年)。非确定性多值结构。《逻辑与计算杂志》,第15期,第241-261页·Zbl 1070.03010号 ·doi:10.1093/log.com/exi001
[40] Avron,A.和Zamansky,A.(2016)。关于B和S5的不一致观点。《模态逻辑进展》(第11卷,第21-37页)。学院出版物·Zbl 1400.03055号
[41] Avron,A.和Zohar,Y.(2019年)。不确定矩阵的重展开及其在非经典逻辑中的应用。《符号逻辑评论》,12(1),173-200·Zbl 1532.03035号 ·doi:10.1017/S1755020318000321
[42] Batens,D.、Mortensen,C.、Priest,G.和Van Bendegem,J.(编辑)。(2000). 《次协调逻辑前沿》,第一届次次协调世界大会论文集(第8卷)。逻辑与计算研究。研究出版社·Zbl 0978.00027号
[43] Bell,J.、DeVidi,D.和Solomon,G.(2001)。逻辑选项:经典和替代逻辑导论。Broadview出版社。
[44] 北卡罗来纳州贝尔纳普(1977a)。计算机应该如何思考。G.Ryle(编辑),《当代哲学》(第30-56页)。Oriel出版社。
[45] 北卡罗来纳州贝尔纳普(1977b)。有用的四值逻辑。J.M.Dunn和G.Epstein(编辑),《多值逻辑的现代应用》(第7-37页)。雷德尔出版公司·Zbl 0417.03009号
[46] Béziau,J.Y.、Chakraborty,M.和Dutta,S.(编辑)。(2015). 次协调逻辑的新方向:第五届次协调逻辑世界大会论文集(第152卷)。数学和统计学课堂讲稿。斯普林格·兹比尔1338.03003
[47] Bimbó,K.(2006年)。相关性逻辑。D.Jacquette(编辑),《逻辑哲学》(第723-789页)。爱思唯尔。
[48] Bull,R.A.和Segerberg,K.(2001年)。基本模态逻辑。D.Gabbay和F.Guenther(编辑),《哲学逻辑手册》(第二版,第3卷,第1-81页)。克鲁沃·Zbl 1003.03517号
[49] Carnielli,W.A.和Coniglio,M.E.(2016年)。次一致逻辑:一致性、矛盾性和否定性。逻辑、认识论和科学统一第40位。斯普林格·Zbl 1355.03001号
[50] Carnielli,W.A.、Coniglio,M.E.和D’Ottaviano,I.(编辑)(2001年)。超一致性:通往不一致的逻辑之路——第二届超一致性世界大会论文集。纯数学和应用数学课堂讲稿中的第228位。马塞尔·德克尔。
[51] Carnielli,W.A.、Coniglio,M.E.和Marcos,J.(2007)。形式不一致的逻辑。D.M.Gabbay和F.Guenthner(编辑),《哲学逻辑手册》(第二版,第14卷,第1-95页)。斯普林格·Zbl 1266.03006号
[52] Chellas,B.F.(1980)。模态逻辑-简介。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431.03009号
[53] Cornelis,C.、Arieli,O.、Deschrijver,G.和Kerre,E.(2007年)。基于双参数的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不确定性建模。IEEE模糊系统汇刊,15(2),161-175·Zbl 1122.03310号 ·doi:10.1109/TFUZZ.2006.881444
[54] 达科斯塔,北卡罗来纳州(1974年)。关于不一致形式系统理论。《圣母院形式逻辑杂志》,第15期,第497-510页·Zbl 0236.02022号
[55] Fitting,M.(1991)。双边性和逻辑编程的语义。逻辑编程杂志,11(2),91-116·Zbl 0757.68028号 ·doi:10.1016/0743-1066(91)90014-G
[56] Fitting,M.(1993年)。稳定模型系列。逻辑编程杂志,17,197-225·Zbl 0798.68096号 ·doi:10.1016/0743-1066(93)90031-B
[57] Fitting,M.(2002)。调查逻辑编程的定点语义。理论计算机科学,278(1-2),25-51·Zbl 1002.68023号 ·doi:10.1016/S0304-3975(00)00330-3
[58] Fitting,M.(2006)。双缝是很好的东西。在T.Bolander、V.Hendricks&S.A.Pedersen(编辑)的《自我参考》(第178卷,第53-77页)中。CSLI课堂讲稿。CLSI出版物·Zbl 1157.03308号
[59] Gabbay,D.和Wansing,H.(编辑)。(1999). 什么是否定?应用逻辑系列(第13卷)。斯普林格·Zbl 0957.00012号
[60] Ginsberg,M.(1988)。《多值逻辑:人工智能中推理的统一方法》,《计算机智能》,4256-316。
[61] Ja sh kowski,S.(1999)。命题演算或不一致演绎系统。逻辑、语言和哲学,735-56。《Studia Societatis Scientiarun Torunesis》原文翻译,第A节,I(5),57-77(1948)。
[62] Lukasiewicz,J.和Wedin,V.(1971)。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矛盾原则。《形而上学评论》,第485-509页。
[63] Mares,E.D.(2004)。相关逻辑。剑桥大学出版社·兹比尔1271.03033
[64] Metcalfe,G.、Olivetti,N.和Gabbay,D.(2009年)。模糊逻辑的证明理论。斯普林格·Zbl 1168.03002号
[65] 牧师G.(2012)。非经典逻辑导论。剑桥大学出版社·兹伯利0981.03002
[66] Read,S.(1988年)。相关逻辑。巴兹尔·布莱克威尔。
[67] Schechter,E.(2005)。经典与非经典逻辑:命题数学导论。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Zbl 1088.03004号
[68] van Benthem,J.、Heinzmann,M.、Rebuschi,G.和Visser,H.(2009)。《另类逻辑的时代》(第二版)。斯普林格·Zbl 1176.03002号
[69] Wansing,H.(2014)。连接逻辑。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logic-connexive网站/
[70] Vasilev,N.A.(1993年)。想象(非亚里士多德)逻辑。《公理学》,4(3),353-355。
[71] Dunn,J.M.(1966)。内涵逻辑代数。匹兹堡大学安娜堡分校(UMI)博士论文。
[72] Arieli,O.、Avron,A.和Zamansky,A.(2011年)。理想的次协调逻辑。《逻辑研究》,99(1-3),31-60·Zbl 1248.03046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