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细胞生物学杂志。1995年8月2日;130(4): 781–796.
数字对象标识:10.1083/jcb.130.4.781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2199950型
PMID:7642697

磷脂酰肌醇3-激酶在哺乳动物细胞新合成溶酶体酶的分类和转运中的作用

摘要

先前对酿酒酵母的研究表明,VPS34基因产物磷脂酰肌醇特异性PI 3-激酶在将新合成的蛋白质靶向液泡中的作用,液泡是一种功能相当于哺乳动物溶酶体的细胞器(Schu,P.V.,K.Takegawa,M.J.Fry,J.H.Stack,M.D。Waterfield和S.D.Emr。1993.科学[华盛顿特区]。260:88-91). 真菌代谢产物PI 3-激酶抑制剂沃特曼和槲皮素类似物LY294002显著降低了Vps34p激酶的活性(Stack,J.H.和S.D.Emr.1994)。生物学杂志。化学。269:31552-31562). 我们在此表明,在抑制VPS34编码的PI 3-激酶活性的浓度下,沃特曼也抑制了新合成组织蛋白酶D的加工和向哺乳动物细胞溶酶体的递送,在100 nM沃特曼时,递送受到一半最大的抑制。由于沃特曼作用,新合成的未经处理的组织蛋白酶D被分泌到培养基中。此外,在20℃下在反式高尔基体网络(TGN)中积累后,在添加沃特曼并转移到37℃后,组织蛋白酶D迅速错误地传递到分泌途径。在抑制溶酶体酶传递的浓度下,沃特曼和LY294002均引起富含甘露糖6-磷酸受体(M6PR)的前溶酶体小泡的高度特异性扩张,在治疗后15分钟内膨胀到约1微米。随着时间的增加,抑制剂引起了M6PR分布的显著但可逆的变化。治疗3小时后,肿胀的PLC液泡基本上耗尽了受体,此外,细胞表面的受体损失了四倍。然而,TGN中仍有大量M6PR。这些结果与PI 3-激酶通过干扰TGN中M6PR依赖性分选事件来调节溶酶体酶的转运的解释最为一致。此外,他们提供了证据表明,向哺乳动物溶酶体和酵母液泡运输可溶性水解酶依赖于类似的调节机制。

全文

本文全文可作为PDF格式(500万)。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Arcaro A,Wymann MP。Wortmann是一种有效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磷脂酰肌糖醇3,4,5-三磷酸在中性粒细胞反应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杂志。1993年12月1日;296(第2部分):297–30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aulke T,Gartung C,Hasilik A,von Figura K.甘露糖6-磷酸特异性受体的运动是由溶酶体酶的结合触发的吗?细胞生物学杂志。1987年6月;104(6) :1735–174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own WJ,Farquhar MG。顺式(重)和反式(轻)高尔基亚组分中215千道尔顿甘露糖6-磷酸受体的分布因细胞类型而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7年12月;84(24):9001–900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own WJ,Farquhar MG。电子显微镜下培养细胞和组织切片中抗原定位的免疫过氧化物酶方法。方法细胞生物学。1989年;31:553–56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own WJ,Constantinescu E,Farquhar MG.由衣霉素和氯喹诱导的甘露糖-6-磷酸受体的再分布。细胞生物学杂志。1984年7月;99(第1部分):320–32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own WJ、Goodhouse J、Farquhar MG。溶酶体酶的甘露糖-6-磷酸受体在高尔基复合体和内体之间循环。细胞生物学杂志。1986年10月;103(4) :1235–124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ntley LC、Auger KR、Carpenter C、Duckworth B、Graziani A、Kapeller R、Soltoff S.癌基因和信号转导。单元格。1991年1月25日;64(2):281–3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rlberg K,Tapley P,Haystead C,Rohrschneider L。激酶活性和激酶插入区域在配体诱导的C-fms蛋白内化和降解中的作用。EMBO J。1991年4月;10(4):877–88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rpenter CL、Duckworth BC、Auger KR、Cohen B、Schaffhausen BS、Cantley LC。大鼠肝脏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纯化和表征。生物化学杂志。1990年11月15日;265(32):19704–1971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rpenter CL、Auger KR、Duckworth BC、Hou WM、Schaffhausen B、Cantley LC。紧密相关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性。分子细胞生物学。1993年3月;13(3):1657–166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atham B、Vlahos CJ、Cheathams L、Wang L、Blenis J、Kahn CR。磷脂酰肌醇3-激酶激活是胰岛素刺激pp70 S6激酶、DNA合成和葡萄糖转运蛋白易位所必需的。分子细胞生物学。1994年7月;14(7):4902–491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larke JF、Young PW、Yonezawa K、Kasuga M、Holman GD。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沃特曼对3T3-L1细胞中GLUT1和GLUT4易位的抑制作用。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6月15日;300(第3部分):631-63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戴维森硬件。Wortmann导致胃蛋白酶D定位错误。磷脂酰肌醇3-激酶参与小泡运输至溶酶体的证据。细胞生物学杂志。1995年8月;130(4):797–80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vidson HW、Balch WE。使用两阶段培养确定内质网到高尔基体转运的顺序中间产物。方法酶制剂。1992;219:261–2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vidson HW、Balch WE。内质网和跨高尔基体网络之间多个囊泡转运步骤的差异抑制。生物化学杂志。1993年2月25日;268(6):4216–42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vidson HW、McGowan CH、Balch WE。蛋白质磷酸化对胞外转运调节的证据。细胞生物学杂志。1992年3月;116(6):1343–135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hand R、Hara K、Hiles I、Bax B、Gout I、Panayotou G、Fry MJ、Yonezawa K、Kasuga M、Waterfield MD PI 3-激酶:亚单位间相互作用的结构和功能分析。EMBO J。1994年2月1日;13(3):511–52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uncan JR,Kornfeld S.两种甘露糖6-磷酸受体的细胞内运动:返回高尔基体。细胞生物学杂志。1988年3月;106(3) :617–62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scobedo JA、Navankasattusas S、Kavanaugh WM、Milfay D、Fried VA、Williams LT.克隆具有SH2结构域并调节PI3-激酶与PDGFβ受体结合的新型85 kd蛋白质的cDNA。单元格。1991年4月5日;65(1):75–8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euze HJ、Slot JW、Strous GJ、Hasilik A、von Figura K。溶酶体酶传递的可能途径。细胞生物学杂志。1985年12月;101(6):2253–226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euze HJ,Stoorvogel W,Strous GJ,Slot JW,Bleekemolen JE,Mellman I.内吞囊泡中甘露糖6-磷酸受体和溶酶体膜蛋白的分类。细胞生物学杂志。1988年12月;107(第6部分第2部分):2491–250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da Y,Pfeffer SR.体外甘露糖6-磷酸/IGF-II受体对反式高尔基网络的选择性再循环。单元格。1988年10月21日;55(2):309–32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nzalez-Noriega A,Grubb JH,Talkad V,Sly WS。氯喹通过破坏受体循环来抑制溶酶体酶胞饮作用,并增强溶酶体酶的分泌。细胞生物学杂志。1980年6月;85(3):839–85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aham TR,Emr SD。酵母sec18(NSF)突变体中定义的高尔基特异性蛋白修饰和空泡蛋白分选事件的间隔组织。细胞生物学杂志。1991年7月;114(2):207–21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iffiths G,Simons K。跨高尔基网络:高尔基复合体出口位置的分类。科学。1986年10月24日;234(4775):438–44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iffiths G、Hoflack B、Simons K、Mellman I、Kornfeld S。甘露糖6-磷酸受体和溶酶体的生物发生。单元格。1988年2月12日;52(3):329–3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ra K、Yonezawa K、Sakaue H、Ando A、Kotani K、Kitamura T、Kitamora Y、Ueda H、Stephens L、Jackson TR等。1-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性是胰岛素刺激葡萄糖转运所必需的,但不是CHO细胞中RAS激活所必需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4年8月2日;91(16):7415–74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哈西利克A,Neufeld EF。成纤维细胞溶酶体酶的生物合成。合成为高分子量的前体。生物化学杂志。1980年5月25日;255(10):4937–49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rman PK,Emr SD。酿酒酵母液泡蛋白分选和液泡分离所需基因VPS34的特征。分子细胞生物学。1990年12月;10(12):6742–675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rman PK,Stack JH,DeModena JA,Emr SD。一种新型蛋白激酶同系物,对酵母溶酶体样液泡的蛋白质分选至关重要。单元格。1991年1月25日;64(2):425–43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iles ID、Otsu M、Volinia S、Fry MJ、Gout I、Dhand R、Panayotou G、Ruiz-Larrea F、Thompson A、Totty NF等。磷脂酰肌醇3-激酶:110 kd催化亚单位的结构和表达。单元格。1992年8月7日;70(3):419–42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in M,Sahagian GG,Jr,Snider MD.培养的人类细胞中表面甘露糖6-磷酸受体向高尔基复合体的转运。生物化学杂志。1989年5月5日;264(13) :7675–768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oly M,Kazlauskas A,Fay FS,Corvera S.通过PI-3激酶结合位点突变破坏PDGF受体运输。科学。1994年2月4日;263(5147):684–6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linsky DJ、Herman PK、Emr SD。真菌液泡:组成、功能和生物发生。微生物评论。1990年9月;54(3):266–29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rnfeld S.甘露糖6-磷酸/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化学年度收益。1992;61:307–3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rnfeld S,Mellman I.溶酶体的生物发生。细胞生物学年度收益。1989年;5:483–5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tani K、Yonezawa K、Hara K、Ueda H、Kitamura Y、Sakaue H、Ando A、Chavanieu A、Calas B、Grigorescu F等。磷脂酰肌醇3-激酶参与胰岛素或IGF-1诱导的膜皱褶。EMBO J。1994年5月15日;13(10):2313–232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emmli UK。T4噬菌体头部组装过程中结构蛋白的裂解。自然。1970年8月15日;227(5259):680–6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水疱性口炎病毒的Lafay F.包膜蛋白:互补组III和V中温度敏感性突变的影响。《维罗尔杂志》。1974年11月;14(5):1220–122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rcusson EG、Horazdovsky BF、Cereghino JL、Gharakhanian E、Emr SD。酵母液泡羧肽酶Y的分选受体由VPS10基因编码。单元格。1994年5月20日;77(4):579–58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rgan SJ、Smith AD、Parker PJ。牛脑I型磷脂酰肌醇激酶的纯化与表征。欧洲生物化学杂志。1990年8月17日;191(3):761–7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ullock BM、Perez JH、Kuwana T、Gray SR、Luzio JP。溶酶体可以在大鼠肝脏的无细胞系统中与晚期内体室融合。细胞生物学杂志。1994年9月;126(5):1173–118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kanishi S、Kakita S、Takahashi I、Kawahara K、Tsukuda E、Sano T、Yamada K、Yoshida M、Kase H、Matsuda Y等。沃特曼,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微生物产物抑制剂。生物化学杂志。1992年2月5日;267(4):2157–216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kada T,Sakuma L,Fukui Y,Hazeki O,Ui M.通过选择性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阻断沃特曼对趋化肽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刺激。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2月4日;269(5):3563–35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kada T,Kawano Y,Sakakibara T,Hazeki O,Ui M.磷脂酰肌醇3-激酶在胰岛素诱导的大鼠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和抗脂肪分解中的重要作用。选择性抑制剂沃特曼的研究。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2月4日;269(5):3568–357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k JE、Draper RK、Brown WJ。End3互补组细胞内溶酶体酶的生物合成在胞内酸化中有条件缺陷。体细胞分子遗传学。1991年3月;17(2):137–15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k JE、Lopez JM、Cluett EB、Brown WJ。主要在溶酶体前内体区室发现的膜糖蛋白的鉴定。细胞生物学杂志。1991年1月;112(2):245–25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lutner H、Davidson HW、Saraste J、Balch WE。洋地黄素渗透细胞中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膜的蛋白质转运的形态学分析:含有P58的隔室的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1992年12月;119(5):1097–111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ymond CK、Roberts CJ、Moore KE、Howald I、Stevens TH。酿酒酵母中液泡的生物发生。Int Rev细胞。1992;139:59–12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ijnboutt S、Stoorvogel W、Geuze HJ、Strous GJ。组织蛋白酶D生物合成过程中亚细胞成分的鉴定。生物化学杂志。1992年8月5日;267(22):15665–156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罗德勒·M、巴里·JR、威尔逊·RB、墨菲·RF。在缺乏致密溶酶体的情况下,内切体可以经历ATP依赖性密度增加。欧洲细胞生物学杂志。1990年4月;51(2):229–2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senfeld MG、Kreibich G、Popov D、Kato K、Sabatini DD。溶酶体水解酶的生物合成:它们在结合多聚体中的合成以及共翻译和翻译后处理在决定其亚细胞分布中的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1982年4月;93(1):135–14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u PV,Takegawa K,Fry MJ,Stack JH,Waterfield MD,Emr SD。蛋白质分选所必需的酵母VPS34基因编码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科学。1993年4月2日;260(5104):88–9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eeger M,Payne GS.氯氰菊酯在酵母高尔基复合体空泡蛋白分类中的作用。EMBO J。1992年8月;11(8):2811–281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eetz议员,Singer SJ。双层夫妇的生物膜。药物与红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74年11月;71(11):4457–446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urtleff SA、Downing JR、Rock CO、Hawkins SA、Roussel MF、Sherr CJ。影响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关联的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的结构特征。EMBO J。1990年8月;9(8):2415–242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ack JH,Emr SD。酵母液泡蛋白分选所需的Vps34p是一种多特异性激酶,具有蛋白激酶和磷脂酰肌醇特异性PI 3-激酶活性。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12月16日;269(50):31552–315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ack JH,Herman PK,Schu PV,Emr SD。含有Vps15蛋白激酶和Vps34 PI 3-激酶的膜相关复合物对于蛋白质分选到酵母溶酶体样空泡至关重要。EMBO J。1993年5月;12(5):2195–220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ephens L、Smrcka A、Cooke FT、Jackson TR、Sternweis PC、Hawkins PT。髓源性细胞中一种新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性由G蛋白β-γ亚基激活。单元格。1994年4月8日;77(1) :83–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ephens L,Cooke FT,Walters R,Jackson T,Volinia S,Gout I,Waterfield MD,Hawkins PT。哺乳动物细胞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酸肌醇3-激酶的表征。当前生物量。1994年3月1日;4(3):203–2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helen M,Wymann MP,Langen H.Wortmann特异性结合1-磷脂酰肌醇3-激酶,同时抑制中性粒细胞中的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偶联受体信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4年5月24日;91(11):4960–496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homason PA、James SR、Casey PJ、Downes CP.人类血小板胞浆中的G蛋白β-γ-亚单位反应性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性。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6月17日;269(24):16525–165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ooze J,Hollinshead M.在AtT20和HeLa细胞中,brefeldin A诱导管状内体融合,并改变其分布和一些内吞特性。细胞生物学杂志。1992年8月;118(4):813–83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ida TA,Huyer G,Emr SD。酵母液泡原酶在晚期高尔基复合体中分类,并通过液泡前内体样区室运输到液泡。细胞生物学杂志。1993年6月;121(6):1245–125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lahos CJ、Matter WF、Hui KY、Brown RF。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2-(4-吗啉基)-8-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LY294002)。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2月18日;269(7):5241–52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tson SP,McNally J,Shipman LJ,Godfrey PP。蛋白激酶C抑制剂staurosporine对人类血小板的作用。关于蛋白激酶C在凝血酶形成三磷酸肌醇中调节作用的证据。生物化学杂志。1988年1月15日;249(2):345–35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ennström S、Hawkins P、Cooke F、Hara K、Yonezawa K、Kasuga m、Jackson T、Claesson Welsh L、Stephens L。PDGF刺激的膜皱褶需要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激活。当前生物量。1994年5月1日;4(5):385–3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hitman M,Cantley L.磷酰肌醇代谢和细胞增殖控制。Biochim生物物理学报。1989年2月;948(3):327–34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ood SA,Brown WJ公司。布雷费尔丁A改变了内体和溶酶体的形态,但没有改变其功能。细胞生物学杂志。1992年10月;119(2):273–28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ood SA、Park JE、Brown WJ。布雷费尔丁A导致微管介导的转高尔基网络和早期内体融合。单元格。1991年11月1日;67(3):591–6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ano H、Nakanishi S、Kimura K、Hanai N、Saitoh Y、Fukui Y、Nonomura Y、Matsuda Y。通过阻断RBL-2H3细胞中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沃特曼抑制组胺分泌。生物化学杂志。1993年12月5日;268(34):25846–258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细胞生物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洛克菲勒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