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1997年6月;60(6): 1495–1501.
数字对象标识:10.1086/515453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1716104
PMID:9199572

人类卵母细胞mtDNA nt8993(T->G)突变的偏斜分离。

摘要

世代之间线粒体DNA变异的快速变化导致了瓶颈理论,该理论提出了早期卵子发生期间线粒体DNA数量的急剧减少。我们研究了一名mtDNA nt 8993(T->G)突变异源表达女性的卵母细胞。在分析的七个卵母细胞中,一个没有发现突变迹象,其余六个的突变负荷>95%。卵母细胞突变的这种偏斜表达和传统的瓶颈理论不相容。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发育中卵母细胞的线粒体DNA扩增过程中,一个线粒体的线粒体DNA优先扩增。因此,随后成熟的卵母细胞可能主要包含野生型或突变线粒体基因组。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文章(1.5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本文中的图像

单击图像以查看更大的版本。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Anderson S、Bankier AT、Barrell BG、de Bruijn MH、Coulson AR、Drouin J、Eperon IC、Nierlich DP、Roe BA、Sanger F等。人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序列和组织。自然。1981年4月9日;290(5806):457–46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shley MV、Laipis PJ、Hauswirth WW。异质牛线粒体的快速分离。核酸研究。1989年9月25日;17(18):7325–733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lok RB、Thorburn DR、Danks DM、Dahl HH。线粒体细胞病患者线粒体DNA缺失,但无粗糙的红色纤维。生物化学分子医学。1995年10月;56(1):26–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lok RB,Thorburn DR,Thompson GN,Dahl HH。拓扑异构酶II切割位点与一种新的线粒体DNA缺失有关。人类遗传学。1995年1月;95(1):75–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lhuis PA、Bleeker Wagemakers EM、Ponne NJ、Van Schoneveld MJ、Westerveld A、Van den Bogert C、Tabak HF。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族中人类线粒体DNA基因型的快速变化。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90年8月16日;170(3):994–99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n X、Prosser R、Simonetti S、Sadlock J、Jagiello G、Schon EA。人类卵母细胞中存在重新排列的线粒体基因组。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1995年8月;57(2):239–24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omyn A、Martinuzzi A、Yoneda M、Daga A、Hurko O、Johns D、Lai ST、Nonaka I、Angelini C、Attardi G.转录终止因子mtDNA结合位点的MELAS突变导致蛋白质合成和呼吸缺陷,但上游和下游成熟转录物水平没有变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2年5月15日;89(10):4221–422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lemens PR、Fenwick RG、Chamberlain JS、Gibbs RA、de Andrade M、Chakraborty R、Caskey CT。利用二核苷酸重复多态性对Duchenne和Becker肌营养不良症家族进行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1991年11月;49(5):951–96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 Coo IF,Smeets HJ,Gabreöls FJ,Arts N,van Oost BA。线粒体T8993G突变所致精神发育迟滞和共济失调的孤立病例。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1996年3月;58(3):636–63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ok DA、Osborn SM、Bourne H、Johnston WI。人卵母细胞冷冻后的受精;核型正常,无游离染色体。哼哼重复。1994年4月;9(4):684–69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ok DA、Osborn SM、Johnston WI。使用1,2-丙二醇和减数分裂纺锤体结构冷冻小鼠和人类卵母细胞。哼哼重复。1993年7月;8(7):1101–110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uswirth WW,Laipis PJ公司。荷斯坦奶牛母系线粒体DNA多态性。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2年8月;79(15):4686–469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lt IJ、Harding AE、Cooper JM、Schapira AH、Toscano A、Clark JB、Morgan-Hughes JA。线粒体肌病:30例肌肉线粒体DNA主要缺失患者的临床和生化特征。Ann Neurol公司。1989年12月;26(6):699–70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well N、Halvorson S、Kubacka I、McCullough DA、Bindoff LA、Turnbull DM。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分离:瓶颈总是狭窄的吗?人类遗传学。1992年9月至今;90(1-2):117–12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enuth JP、Peterson AC、Fu K、Shoubridge EA。雌性生殖系中的随机遗传漂变解释了哺乳动物线粒体DNA的快速分离。自然遗传学。1996年10月;14(2):146–1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ing MP、Koga Y、Davidson M、Schon EA。线粒体蛋白质合成和呼吸链活性的缺陷与与线粒体肌病、脑病、乳酸性酸中毒和中风发作相关的tRNA(Leu(UUR))突变分离。分子细胞生物学。1992年2月;12(2):480–49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ehler CM、Lindberg GL、Brown DR、Beitz DC、Freeman AE、Mayfield JE、Myers AM。用一代内的序列变体替换牛线粒体DNA。遗传学。1991年9月;129(1):247–25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ipis PJ、Van de Walle MJ、Hauswirth WW。兄弟姐妹间牛线粒体基因型分配不均。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8年11月;85(21):8107–81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rsson NG,Tulinius MH,Holme E,Oldfors A,Andersen O,Wahlström J,Aasly J.肌阵挛性癫痫和棘红色纤维综合征(MERRF)mtDNA tRNA(Lys)A->G(8344)突变的分离和表现。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1992年12月;51(6):1201–12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ott MT、Voljavec AS、Wallace DC。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可变基因型。美国眼科杂志。1990年6月15日;109(6):625–6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rten KJ、Cooper JM、Brown GK、Lake BD、Pike D、Poulton J.与线粒体脑肌病相关的新点突变。人类分子遗传学。1993年12月;2(12):2081–20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ünscher C,Müller-Höcker J,Kadenbach B.人类衰老与线粒体DNA tRNA基因的各种点突变有关。生物化学霍普·塞勒。1993年12月;374(12):1099–11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纽曼新泽西州,洛特MT,华莱士特区。11778突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的临床特征。美国眼科杂志。1991年6月15日;111(6):750–7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enisson-Besnier I、Degoul F、Desnuelle C、Dubas F、Josi K、Emile J、Lestienne P。MERRF双受精双胞胎线粒体DNA突变分布不均匀。神经科学杂志。1992年7月;110(1-2):144–1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大通集团首席执行官PikóL。线粒体基因组在小鼠早期发育中的作用。溴化乙锭和氯霉素的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1973年8月;58(2):357–37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oulton J,Morten K。根据血液DNA对MELAS综合征进行非侵入性诊断。Ann Neurol公司。1993年7月;34(1):116–1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hman S、Blok RB、Dahl HH、Danks DM、Kirby DM、Chow CW、Christodoulou J、Thorburn DR.Leigh综合征:临床特征、生化和DNA异常。Ann Neurol公司。1996年3月;39(3):343–3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ntorelli FM、Shanske S、Macaya A、DeVivo DC、DiMauro S。线粒体DNA nt8993突变是Leigh综合征的常见原因。Ann Neurol公司。1993年12月;34(6):827–8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mitt K、Lazzeroni LC、Foote S、Vollrath D、Fisher EM、Goradia TM、Lange K、Page DC、Arnheim N。基于单精子分型的人类假常染色体区域的多点连锁图:男性减数分裂期间会发生双交叉吗?Am J Hum基因。1994年9月;55(3):423–43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offner JM、Fernhoff PM、Krawiecki NS、Caplan DB、Holt PJ、Koontz DA、Takei Y、Newman NJ、Ortiz RG、Polak M等。亚急性坏死性脑病:氧化磷酸化缺陷和ATP酶6点突变。神经病学。1992年11月;42(11):2168–21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onking M、Hedgeock D、Higuchi RG、Vigilant L、Erlich HA。酶扩增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检测人类mtDNA控制区序列的群体变异。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1991年2月;48(2):370–38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uomalainen A,Majander A,Pihko H,Peltonen L,Syvänen AC。MELAS患者线粒体DNA tRNA3243(Leu)点突变的量化及其对线粒体转录的影响。人类分子遗传学。1993年5月;2(5):525–5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tuch Y、Christodoulou J、Feigenbaum A、Clarke JT、Wherret J、Smith C、Rudd N、Petrova-Benedict R、Robinson BH。当mtDNA异常率较高时,8993的异质性mtDNA突变(T---G)可导致Leigh病。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1992年4月;50(4):852–85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rounce I,Byrne E,Marzuki S.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下降:衰老的可能因素。柳叶刀。1989年3月25日;1(8639):637–6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特朗斯一世,尼尔·S,华莱士特区。与Leigh综合征相关的mtDNA nt 8993 T-->G(ATP6)点突变的细胞质转移到无mtDNA-less细胞中显示出共分离,状态III呼吸和ADP/O比率降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4年8月30日;91(18):8334–833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ulinius MH、Houshmand M、Larsson NG、Holme E、Oldfors A、Holmberg E、WahlströM J.线粒体ATP合酶亚基6基因(T8993G)的新突变,快速分离导致后代出现Leigh综合征。人类遗传学。1995年9月;96(3):290–29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illant F,Nagley P.线粒体DNA拷贝数(rho d)极低的人类细胞突变体。人类分子遗传学。1995年5月;4(5):903–9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人类遗传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