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世界外科肿瘤杂志。2013; 11: 118.
2013年5月30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186/1477-7819-11-118
PMCID公司:项目经理3669621
PMID:23718886

一氧化氮与癌症:综述

摘要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水溶性自由基气体,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NO已成为致癌和肿瘤生长过程中一种有趣的分子。然而,在理解其在癌症生物学中的作用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和困惑。据说它既有杀瘤作用,也有促瘤作用,这取决于它的时间、位置和浓度。NO被认为可以调节不同的癌症相关事件,包括血管生成、凋亡、细胞周期、侵袭和转移。另一方面,它也正在成为一种潜在的抗癌药物。操纵策略体内目前正在研究这种分子的产生和外源性传递以获得治疗效果。然而,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实验/临床试验,以开发基于NO的癌症治疗和预防新策略。这篇综述通过使用相关搜索词进行在线MEDLINE搜索和文献综述,讨论了NO在癌症中的作用范围。NO在不同癌症(如乳腺癌、宫颈癌、胃癌、结直肠癌和头颈癌)中发挥作用的各种机制已被阐明。它还深入了解了NO的二分法性质,并讨论了其在癌症预防和治疗中的新的治疗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胃癌、肺癌、头颈癌、幽门螺杆菌、人乳头瘤病毒、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审查

介绍

一氧化氮(NO)是一种短命的内源性气体,在体内充当信号分子。1987年,Ignarro等人和Palmer等人同时将NO确定为内皮衍生舒张因子[1,2]. 由一氧化氮合酶(NOS)酶合成;它由哺乳动物细胞以适当的数量和速度产生,是各种生理过程中的关键信号分子。另一方面,过量和不受调节的NO合成被认为是包括癌症在内的病理生理条件的原因或促成因素。NOS在各种癌症中的表达,如宫颈癌、乳腺癌、中枢神经系统癌、喉癌和头颈癌[-7]. NO被建议调节不同的癌症相关事件[8]. 然而,几项研究表明,NO在癌症中可能具有双重作用。在许多不同类型的临床样本中可测量的浓度下,NO似乎促进肿瘤生长和增殖。与此相反,据说NO具有杀瘤作用;人们提出了多种直接和间接的抗肿瘤机制[9,10]尽管缺乏直接关于癌症患者的数据。然而,出于治疗目的,正在研究NO的杀瘤特性。NO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细胞毒性试剂联合使用。为了更好地了解NO的二分法性质,通过MEDLINE使用适当的搜索词进行了在线搜索,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本文综述了NO在癌症中的多种作用以及NO在癌症治疗和预防中的新应用。

NO的生物学和生理学方面

NO是一种短命的内源性气体,由一个复杂的NOS酶家族合成。哺乳动物细胞具有三个编码NOS不同亚型的基因,即NOS1、NOS2和NOS3,亚型与不同定位、调节、催化特性和抑制剂敏感性之间的同源性为51-57%。NOS1,也称为nNOS(首次从神经组织中纯化和克隆的亚型),NOS3或eNOS(最初在内皮细胞中发现的亚型构成的,构成的因为它们分别在神经元和内皮细胞中持续表达。它们还依赖于组织钙浓度的升高而产生低浓度的NO。相反,NOS2是一种可诱导的钙非依赖性亚型,也称为iNOS。与NOS1和NOS3不同,NOS2的诱导导致NO的持续生成[11]. 在几乎所有有核哺乳动物细胞中,它都可以通过免疫刺激诱导。一旦被诱导,这种酶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产生更高的NO浓度。NOS2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是肿瘤抑制基因p53,它感知细胞NO升高并通过负反馈回路抑制NOS2[12]. 这种关系对癌症有重要影响。

与传统的生物信号分子通过与特定受体分子结合而起作用相反,NO通过广泛的化学反应来表现其生物作用。精确的反应取决于NO的浓度以及细胞内外环境组成的细微变化[11].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细胞产生少量但显著的NO,有助于调节抗炎作用及其抗氧化性能[13,14]. 然而,在NO输出量高的组织中,iNOS上调并产生硝化作用(添加NO2)、亚硝化(添加NO+),氧化将占主导地位[13]. NO与O的相互作用2或O2-导致活性氮物种(RNS)的形成。RNS,三氧化二氮(N2O(运行))和过氧亚硝酸盐(ONOO),可诱导两种类型的化学应激,亚硝化和氧化[15]. N个2O(运行)是一种有效的亚硝化剂,已证明它能使N和S亚硝化多种生物靶点产生潜在致癌的亚硝胺和亚硝基硫醇衍生物。N-亚硝化在已知的慢性炎症和恶性转化之间的关系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15,16]. O(运行)2-NO可迅速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细胞毒性氧化剂过氧亚硝酸盐(ONOO-)及其共轭酸ONOOH。天然溶液中的过氧亚硝酸盐是一种强大的氧化剂,可氧化硫醇或硫醚,硝化酪氨酸残基,硝化和氧化鸟苷,降解碳水化合物,引发脂质过氧化和切割DNA,在癌症中具有重要意义[17,18].

NO在癌症中的多种作用

据报道,NO在癌症的多阶段模型中发挥二分法作用(表1和2)。2). 它调节不同的癌症相关事件,包括血管生成、凋亡、细胞周期、侵袭和转移[8](表1). 与促瘤作用相反,据报道NO也具有杀瘤作用(表2). 了解其在肿瘤生物学中的作用将有助于减少争议和困惑,并有助于开发新的基于NO的治疗方法,这将证明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各种人类癌症。

表1

NO在癌症中的多种作用:NO的促癌作用

促肿瘤作用
一氧化氮(NO)的作用NO作用的机制
基因毒性机制
有毒和诱变物种的形成
DNA的直接修饰——核酸的断裂、氧化和脱氨
抑制修复DNA损伤所需的系统
抗凋亡作用
p53中GC到AT突变-抑制活性丧失
半胱氨酸硫醇的s-亚硝化直接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
抑制细胞色素C释放
Bcl-2表达增加
抑制神经酰胺生成
环氧合酶的激活
诱导和促进血管生成(iNOSandeNOS)
eNOS扩张小动脉
VEGF释放和NO刺激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PGE2生成增加导致肿瘤血管通透性增加
 
激活COX-2刺激促血管生成因子和前列腺素的产生
限制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抑制白细胞增殖和浸润
低白细胞-内皮相互作用
促进转移可能通过VEGF-C的参与促进淋巴管生成并向淋巴结扩散
MMP-2和−9上调
TIMP-2和-3的下调

表2

NO在癌症中的多种作用:NO的抑瘤作用

抗肿瘤作用
NO的作用NO作用的机制
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抑制和/或细胞毒性作用NO抑制细胞呼吸,也改变铁代谢
抑制DNA合成
通过激活caspase家族蛋白酶、上调p53、改变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促进凋亡调节剂

NO在肿瘤生物学中的作用广泛,涉及细胞转化、肿瘤病变的形成以及转移级联的启动和调节。NO参与基因毒性事件[19,20]. 它可以通过形成有毒和诱变物种、直接修饰DNA或抑制DNA修复机制来介导DNA损伤[21]. RNS可以介导DNA链断裂,也可以在DNA中产生不同类型的突变[22,23]. 通过iNOS产生NO可直接诱导p53中GC到AT突变,这可能导致其阻遏活性的丧失。NO直接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为阻断细胞凋亡提供了有效手段。NO的其他抗凋亡作用依赖于NO/cGMP对细胞色素C释放的依赖性抑制,控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Bcl-2表达增加,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 32的诱导,神经酰胺生成的抑制[24]和环氧合酶-2的激活[24,25]. NO通过调节血管生成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内源性NO通过扩张小动脉血管促进肿瘤血流。减少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增加血管通透性[26]. 研究表明,VEGF作为一种纯化蛋白释放或由肿瘤细胞产生,需要终末室中的功能性NO/cGMP通路来促进新生血管生长。NO促进血管生成的另一个机制是通过激活COX-2来刺激促血管生成因子和前列腺素的产生。NO也具有侵袭刺激作用,这是通过上调MMP-2和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下调TIMP-2和TIMP-3(MMP的组织抑制剂)介导的[27]. 研究表明,NO限制白细胞增殖,这对宿主的抗肿瘤反应有不利影响[23]. 通过这种方式,NO可能参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图1).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是1477-7819-11-118-11.8pg

NO在肿瘤生长中的潜在作用。

各种人类癌症中的NO

一氧化氮似乎在各种人类癌症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7]. 从分子水平了解NO在这些癌症中的不同作用,有助于提供基于NO的诊断或预后标记物,也有助于制定预防和治疗这些癌症的潜在策略。

NO与乳腺癌

乳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妇女最常见的癌症[28]. NOS已被调查可能参与促进乳腺癌的发生。据报道,NOS在乳腺癌组织中有特异表达[29]以及在乳腺癌细胞系中[30]. 乳腺癌患者血液中NO含量增加[31]与良性或正常乳腺组织相比,侵袭性乳腺肿瘤中NOS活性更高[29]. 作者发现NOS在就地癌[29]. 此外,NOS活性在晚期乳腺癌中较高[31]. 所有这些发现表明,NO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能是致癌的早期事件。

据报道,NO在控制肿瘤方面有几个重要作用。Jadeskiet等人认为,人纤维囊性疾病的乳腺顶泌化生细胞中存在eNOS可能会促进化生上皮向癌的进展[32]. NO增加肿瘤血流量并促进血管生成,这可以解释NO生物合成与恶性程度之间的正相关性[31]. 一氧化氮的生物标志物硝基酪氨酸与乳腺癌中VEGF-C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一氧化氮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33]. Switzer等人表明,人类乳腺肿瘤中NOS2的表达在功能上与患者生存率低下有关[34].

乳腺癌中的NO和激素

与其他类型的癌症不同,乳腺肿瘤受类固醇激素的影响很大。最近的研究表明,NO途径参与了它们的一些作用。雌激素和孕激素调节NOS,反过来,产生的NO对肿瘤细胞内环境稳定有深远影响[30,35]. 已经发现雌激素刺激乳腺组织中eNOS的释放[36]它作为自由基发挥作用。在人类乳腺癌细胞系中,eNOS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密切相关,提示自由基可能是乳腺癌的病因[36]. 已发现孕酮可激活iNOS表达。研究表明,eNOS产生的低水平NO介导雌激素的增殖作用[37]. 另一方面,孕酮引起的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诱导iNOS表达产生高水平NO有关[37]. 因此,了解类固醇激素与NO途径的机制和相互作用,可能有助于开发有效治疗乳腺癌的新方法和策略。

NO与宫颈癌

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第二常见的癌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20万[38]. 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许多风险因素,包括吸烟、多胎、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慢性炎症和其他性传播感染(例如沙眼衣原体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39]. 有趣的是,这些辅助因子都增加了宫颈微环境中的NO水平[40-42].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宫颈癌患者的血清中NO水平显著升高[43,44]. 在患有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妇女的子宫颈中观察到NO水平升高和NO介导的突变标记物[45,46]. 所有这些发现表明NO在宫颈癌中具有潜在的诱变和致癌活性。

人乳头瘤病毒、一氧化氮与宫颈癌

感染15种人乳头瘤病毒(HPV)几乎会导致所有的宫颈癌和其他肛门生殖器癌病例[47]. 根据Wei等人的研究,NO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作为HPV感染的分子辅因子[48]. Wei等人发现HR-HPV的存在与人类子宫颈中NO释放增加有关[49]生理剂量的NO可以促进HPV感染细胞的恶性进展体内根据他们的研究,各种流行病学定义的宫颈癌辅助因子增加了宫颈微环境中的NO水平[48]. NO的增加导致宫颈中HPV感染细胞的早期mRNA表达、pRb和p53水平降低、p53活性降低和凋亡指数降低,导致突变细胞存活率增加,从而导致癌变[48].

NO与肺癌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50,51]. 它导致慢性气道炎症,导致白细胞积聚和活化,产生高水平的ROS和NO[52]. 已经证明肺癌患者的NO、亚硝酸盐和硝基酪氨酸增加[49]. Chen等人发现吸烟者肺癌组织中iNOS/NO的水平显著高于非吸烟者[53]. 在肺发育不良病变中观察到iNOS和eNOS的强烈免疫反应[54]. 某些六价铬[Cr(VI)]化合物被认为在肺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Forbes等人认为,重复暴露于颗粒铬酸盐会在肺部引发炎症环境,并伴有NO生成增加,这可能会促进肺癌的发生[55].

NO可能通过硝化蛋白质而促进肺癌的发生。NO及其代谢物与ROS相互作用,生成强大的硝化剂,导致蛋白质中形成3-硝基酪氨酸[56,57],这是在氧化/亚硝基应激过程中发生的几种化学修饰之一[57,58]. 在高水平下,NO使p53失活[59]鉴于90%以上的肺部肿瘤都有p53缺陷,硝化导致的p53失活也可能有助于致癌[52]. NO对血管生成、糖酵解、p53活性、肺中的抗氧化能力和细胞生长途径的改变有广泛的影响,它可能会创造一个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和/或促进肿瘤的异质性,从而导致转移[52]. 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检测方法,肺癌的预后仍然很差。呼气分析和呼出NO测量可为预测诊断和疾病进展提供有用的分析[60].

胃癌中的NO

尽管手术治疗和化疗取得了进展,胃癌仍是全球主要的健康负担;多种病因与该病有关。人们普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高盐摄入与这一肿瘤过程呈正相关。人们发现吸烟或饮酒习惯与有争议的联系[61]. 胃肠道中NO、nNOS、eNOS和iNOS的三种酶源已被确定[62]. 人结直肠癌中iNOS和eNOS的表达增强[63]. 结肠癌组织也被发现表达NOS mRNA[64].

胃癌的发生被认为是一个多阶段的渐进过程。胃癌易感性的早期指标是胃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如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异型增生(DYS)和肠化生(IM),它们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65,66]. 在Feng等人的研究中,当病变从正常发展到慢性浅表性胃炎(CSG)、CAG、IM、DYS,最后发展到GC时,发现p53、iNOS和VEGF的阳性免疫染色率显著增加[64]. 研究表明,iNOS免疫阳性率与GC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所有这些发现都表明NO在G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作用。NOS还可以使DNA脱氨基,导致抑癌基因和可能的其他致癌基因突变,如c-met,并引发胃细胞的遗传改变,导致胃恶性肿瘤[23].

幽门螺杆菌、一氧化氮与胃癌

GC可能被认为是宿主遗传特征和环境毒剂相互作用的结果[67]. 两者之间的联系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数据和实验动物模型已经证明感染和GC[68-71]. 通过诱导型iNOS过度产生NO被认为是幽门螺杆菌-诱发性胃炎[72]. 胃上皮细胞接触细菌会导致活性氧(ROS)和iNOS的产生,进而可能导致遗传改变,导致部分受试者发生GC[67].

随着胃粘膜从胃炎发展到IM、DYS和早期到晚期侵袭性GC,p53异常发生的频率增加[73]. NO诱导p53中的C-T突变[74,75]可能是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基于这些事实,可以说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过量产生NO导致GC,这是其机制之一。

脑肿瘤中的NO

NO影响多种重要功能,包括血管张力和神经传递。NO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毒性介质出现。nNOS的表达可能是脑肿瘤分化和恶性的一个潜在有用指标[75]. Cobbs等人检测了人脑肿瘤中三种NOS亚型和NADPH黄递酶,NADPH黄递酶是大脑中NOS活性的组织化学标记物。他们的研究数据表明,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表达出乎意料的高NOS水平,并表明NO的产生可能与这些肿瘤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有关[76].

头颈癌中的NO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第六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77]. 口腔癌和口腔癌前病变的高发病率与咀嚼烟草和吸烟习惯有关[78,79]. 可以合理地假设,烟草成分作为炎症反应的引发者,可能负责产生ROS/RNS,从而导致烟草使用者的脂质过氧化、NO产物增加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紊乱[80]. ROS/RNS升高对基因的损害可能是长期吸烟引起癌症的机制之一[80]. NO水平升高2和否在口腔癌前病变患者中发现[81,82]以及有吸烟习惯的健康人[80,81]. 这表明烟草使用者可能存在亚硝化损伤,因此,NO可能作为炎症的生物标记物,并在癌症前期患者或健康烟草使用者中评估癌症风险,具有临床相关性。

饮酒与口腔癌发病倾向增加有关[83]. 库珀和马格瓦尔认为,乙醇刺激NO生成可能在一些癌症的病因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头颈癌,头颈癌优先依赖NO信号[84]. 综上所述,这些事实暗示NO在口腔癌发展中的作用。很少有研究评估NO在口腔癌前病变中的作用。NO在口腔癌前病变中的浓度是否真的起到了肿瘤前制剂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评估。研究需要了解NO在口腔癌前病变中的确切作用,这将有助于干预癌症进程。

人乳头瘤病毒、一氧化氮与头颈癌

在过去四十年中,口咽癌发病率的稳步上升主要归因于口腔HPV感染,这已被公认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一个亚群的病因[85-88]. HPV阳性HNSCC具有独特的风险因素特征。这些肿瘤在年轻患者中更常见,以男性为主,通常分期较高,但有生存优势。这些患者不太可能过度吸烟和饮酒[89]. 慢性炎症(如HPV感染)与口腔癌之间的关系在生物学上是合理的。众所周知,慢性炎症可导致NO的产生,而NO又可介导DNA损伤。考虑到这些事实,NO在无习惯患者的HPV相关头颈癌中的作用需要评估。

肿瘤样的NO的促瘤作用

尽管如前所述,已有多篇报道讨论了NO的促肿瘤作用,但很少有报道证明NO在介导肿瘤消退中的对比作用[9,90,91]. 据报道,来自巨噬细胞、枯否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内皮细胞的NO参与多种肿瘤的杀瘤活性[90,92]. 这些研究表明NO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抑制和/或细胞毒性作用(表2,图1). 一些分子靶点,如乌头糖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与NO介导的细胞抑制/细胞毒性作用有关。NO被提议通过补救途径抑制DNA合成[93]. 长期过量的NO作为促凋亡调节剂发挥作用,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浆中激活caspase家族蛋白酶,上调p53表达,改变包括Bcl-2家族在内的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24]. 高NO水平被认为可以抑制转移[94]. Baritakiet等人已经证明,来自NO供体DETA-NONOate的高水平NO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并逆转人前列腺转移细胞的间充质表型和侵袭特性[95]. Bonavida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NO供体可能被证明是逆转耐药性、抑制EMT和转移的潜在治疗药物[96]. 虽然已经提出NO的这些杀肿瘤作用,但大多数实验已经完成在体外[11,97]在癌症患者中还没有报道过这样的发现。有人认为,在OSCC和其他实体肿瘤中发现的NO浓度不足以产生凋亡[98]以及其他杀肿瘤作用,并可能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传播[99]. 此外,NO对癌症过程的抑制或刺激作用最初取决于所获得的NO浓度,还取决于肿瘤床中暴露的细胞类型、氧化还原状态、最终细胞内浓度、暴露持续时间等其他因素。一旦癌症开始,NO似乎起着原癌作用,而不是抗肿瘤药物的作用,因为癌细胞无法达到引起肿瘤细胞毒性所需的浓度[100]. 然而,考虑到NO的细胞抑制和/或细胞毒性作用,正在制定策略来控制肿瘤环境中的NO水平,以获得治疗效果。

NO作为一种新型癌症治疗药物

NO可能会产生双相反应,因此当NO水平超过适合肿瘤生长和生存的临界浓度时,就会启动生长停滞和/或凋亡途径。NO的这些特性在临床前癌症模型中得到了治疗性利用,对减缓肿瘤生长和提高化疗和放疗的疗效产生了显著效果[101].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各种操纵策略体内该分子的产生和外源性传递,包括iNOS基因治疗、iNOS诱导和NO供体药物的给药[94]以获得治疗效果。

将NOS编码的cDNA序列转移到癌细胞中进行基因治疗被认为是NO传递的机制之一。然而,由于逆转录病毒和腺病毒载体都可能对宿主有害,因此基于细胞的方法可以克服与基因治疗相关的问题[102]正在寻找。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一进程的确切机制。

NO释放的替代机制是使用NO释放药物或NO供体。这些物质能够导致NO的持续释放,半衰期范围广,估计剂量可预测。它们可以同时发挥多种抗癌活性,包括增强凋亡刺激、抑制转移、抑制血管生成和抑制缺氧,这取决于NO供体浓度以及癌症类型和分期[103].

一些有希望的发现有力地支持了NO供体在癌症治疗中的治疗应用,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低毒剂量的细胞毒性药物联合使用。NO供体已被证明具有双重功能,既能使肿瘤细胞对化疗和免疫治疗敏感,又能调节和抑制转移[104]. 属于二氮二甲酸类的NO供体很有前途,因为它们被证明是有效的化学和放射增敏剂,以及其他吸引人的特性,例如长半衰期和靶向组织特异性递送。Yasuda等人证明了硝基甘油作为化学增敏剂的作用[105,106]承诺为治疗耐药或转移性肿瘤提供一种安全且价格合理的替代方案。据博纳维达和巴里塔基介绍[107]NO供体可能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潜在治疗药物,在治疗难治性癌症患者和通过EMT预防转移级联反应中具有双重作用。

然而,NO供体的治疗应用受到潜在的全身效应的限制体内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血管扩张导致明显低血压和氰化物等有毒代谢物的积聚[108]. 开发具有最大抗增殖性能和最小副作用的理想NO供体的需要导致了NO-杂环化合物的发明。氮杂环化合物在抗癌药物领域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将NO与现有药物结合,可以增加或增强NO对非甾体抗炎药或他汀类药物的疗效。NO-NSAID等非药物混合物显示出作为抗癌药物的前景,并且正在NCI赞助的第一阶段随机研究的临床试验中(即,NO-aspirin用于高危结直肠癌患者)[109].

合成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释放最佳量NO的分子对药物研究提出了巨大挑战。NO供体可以与生物聚合物结合或化学连接,模拟靶点内源性NO的生成[110,111]. 纳米材料目前正被用于负载大量NO;它们非常稳定,有时是光活性的,并且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它们的表面也可以进行化学改性,并针对特定的医疗应用进行优化。它们可以促进同步治疗和诊断应用系统的开发[112]. 这些纳米粒子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化学和机械方法制备[113]. 然而,颗粒的药物释放可能因所用聚合物或药物包裹而不同[114]. 纳米NO载体使药物更容易用于体循环,也可以增强NO靶点[112].

已经发表了少量关于使用聚合物系统局部输送NO的报告。Kanayama等人[115]据报道,聚乙二醇化聚合物胶束可能能够以光控方式向肿瘤细胞传递外源性NO,从而产生NO-介导的抗肿瘤作用,这表明该聚合物系统有望用于基于NO-的肿瘤治疗。Friedman等人报告说,通过使用玻璃基质和水凝胶的组合,可以控制和持续地实现NO的治疗水平[116]. 与其他释放氮的化合物相比,释放氮的水凝胶/玻璃杂化纳米颗粒更可取,因为它们仅取决于水合速率,而不取决于化学分解或酶催化[117]. [Ru(Terpy)(bdqi)NO](PF6)3是一种NO供体亚硝基钌络合物,已与脂质纳米载体结合用于局部给药。该系统通过可见光照射改善了皮肤的稳定性和NO的释放,在皮肤癌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118]. Stevens等人设计了NO释放SiNP,用于将NO输送至人类卵巢癌细胞,以抑制其生长[119]. 另一类可成功用作纳米载体的脂质体是热敏脂质体;它们可以用于以热介导的方式储存、输送和主动释放NO[120]. 这些含有NO的热敏脂质体可能在抗癌治疗中有应用,因为肿瘤组织中会产生热量[121].

荧光纳米晶,也称为量子点(QD),可以与NO-分子相连。这些可以通过光动力疗法特别有效地治疗大型肿瘤[116-122]. 在这种情况下,亚硝基化合物可以在光照下通过QD激发产生ROS和NOS,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117-124]. 初步在体外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实验表明,纳米给药与化疗相结合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125]. 目前基于纳米技术的系统非常有前途,但目前还没有可用于no输送的商用纳米或微载体。Giles等人最近报道了两种光敏NO-释放前药的开发,即叔丁基S-亚硝基硫醇和叔十二烷S-亚甲基硫醇。他们证实,这些药物通过辐射可显著提高A549肺癌细胞的细胞毒性。这些前药可以进一步开发,用于化学生物学研究和化疗[126]. 因此,NO似乎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癌症和预防转移级联反应的有希望的药物,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清楚了解NO的复杂和广泛作用,以促进其治疗应用。

结论

NO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由基气体,容易扩散到细胞和细胞膜中,与分子靶点发生反应。NO的精确反应取决于所达到的NO浓度以及细胞内外环境组成的细微变化。NO似乎在致癌作用从开始到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作用。NOS在各种人类癌症中的表达已经被检测到。在乳腺癌中,原发肿瘤的发展和转移过程似乎都受到NO的存在和数量的影响。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NO作为HPV感染的分子辅因子。呼气分析和呼出NO测量可为肺癌的诊断和疾病进展提供有用的分析。NO可引起胃细胞的遗传改变,导致胃恶性肿瘤。胃上皮细胞暴露于幽门螺杆菌细菌可能导致ROS和iNOS的产生,而这反过来又可能导致GC的遗传改变。各种研究表明NO在头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因此,NO似乎在各种癌症的发生、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据说它也有杀肿瘤的作用。NO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抑制和/或细胞毒性作用。然而,这取决于多种因素,一旦癌症开始,NO似乎起到促进肿瘤的作用,而不是抗肿瘤的作用。另一方面,NO的杀瘤特性正被用于癌症的治疗。NO可通过使肿瘤细胞对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增敏,成为难治性癌症患者潜在的新型治疗剂。然而,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实验/临床试验来制定基于NO的癌症预防和治疗策略。

缩写

CAG:慢性萎缩性胃炎;CSG:慢性浅表性胃炎;DYS:发育不良;GC:胃癌;HNSCC: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PV:人乳头瘤病毒;IM:肠化生;基质金属蛋白酶;NO:一氧化氮;NOS: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型NOS;iNOS:诱导型NOS;QD:量子点;RNS:活性氮物种;ROS:活性氧物种;TIMP: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剂;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竞争性利益

提交人声明,他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的贡献

SK(C)负责设计、撰写和起草手稿。MC、SB、ARG和VJ参与了手稿的设计并对其进行了审查。所有作者都已阅读并批准了最终手稿。

工具书类

  • Ignarro LJ、Buga GM、Wood KS、Byrns RE、Chaudhuri G.动脉和静脉产生和释放的内皮衍生舒张因子是一氧化氮。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1987;11:9265–926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lmer RMJ、Ferrige AG、Moncada S.一氧化氮释放是内皮衍生舒张因子的生物活性的原因。自然。1987;11:524–5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homson LL、Lawton FG、Knowles RG、Basley JE、Riversomoreno V、Moncada S.人类妇科癌症中NO合成酶的活性。癌症研究。1994;11:1352–13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ysi S、Uslu C、Akcay F、Sutbeyaz MY。晚期喉癌患者血浆中的MDA和一氧化氮。今天的苏格。2003;11(9):651–6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bs CS、Brenman JE、Aldape KD、Bredt DS、Isrnael MA。NOS在人类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癌症研究。1995;11:727–7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eveneau S、Arnould L、Jolimy G、Hilpert S、Lejeune P、Saint-Giorgio V、Belichard C、Jeannin JF。人类乳腺癌中的一氧化氮合酶与肿瘤分级、增殖率和孕酮受体的表达有关。实验室投资。1999;11:1215–12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razma J,Pertrusz P,Mims W,Ball SS,Weissler MC。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NOS活性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5;11:541–54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ing L、Hofseth LJ。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慢性炎症和癌症中的新作用。癌症研究。2007;11:1407–14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尚志杰,李JR,李志博。外源性一氧化氮对口腔鳞癌的影响:一项体外研究。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11(8):905–9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rada K、Supriatno、Kawaguchi S、Tomitaro O、Yoshida H、Sato M。iNOS基因的过度表达抑制口腔癌细胞的致瘤性和转移。在体内。2004;11(4):449–45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ncada S、Palmer RMJ、Higgs EA。一氧化氮: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药理学修订版。1991;11:109–14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mbs S、Merriam WG、Ogunfusika MO、Bennett WP、Ishibe N、Hussain SP、Tzeng EE、Geller DA、Billiar TR、Harris CC.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表达NOS2的人类癌细胞的肿瘤生长。自然医学。1998;11:1371–137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isham MB,Jourd’heuil D,Wink DA。一氧化氮:I.一氧化氮及其代谢物的生理化学:在炎症中的意义。胃肠道肝脏生理学1。1999;11:315–3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nner J,Harel S,Granit R.一氧化氮作为抗氧化剂。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Arch Biochem Biophys。1991;11(1):130–1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ubapriya R、Kumaraguruparan R、Ramachandran CR、Nagini S.口腔内不同部位口腔鳞癌患者的氧化-抗氧化状态。临床生物化学。2002;11:489–4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mir S,Tannenbaum SR.一氧化氮(NO)在致癌过程中的作用。Biochim生物物理学报。1996;11:31楼至36楼。[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温克·DA,米切尔·巴蒂斯特。一氧化氮的化学生物学研究一氧化氮的调节、保护和毒性机制。自由基生物医药。1998;11(4/5):434–4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tel RP、McAndrew J、Sellak H、White RC、Jo H、Freeman BA、Darley US VM。活性氮物种的生物学方面。Biochim生物物理学报。1999;11:385–4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 Rojas-Walker T,Tamir S,Ji H,Wishnok JS,Tannenbaum SR.一氧化氮除了在巨噬细胞DNA中脱氨基外,还诱导氧化损伤。化学研究毒物。1995;11:473–4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l A,Wogan GN。转基因SJL小鼠中与一氧化氮生成相关的突变。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1996;11:15102–1510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nk DA、Vodovotz Y、Laval J、Laval F、Dewhirst MW、Mitchell JB。一氧化氮在癌症中的多方面作用。致癌。1998;11(5):711–7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un Y.自由基、抗氧化酶和致癌。自由基生物医药。1990;11:583–5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nk DA、Kasprzak KS、Maragos CM、Elespuru RK、Misra M、Dunams TM、Cebula TA、Koch WH、Andrews AW、Allen JS。一氧化氮及其祖细胞的DNA脱氨酶能力和遗传毒性。科学。1992;11:1001–100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oi BM、Pae HO、Jang SI、Kim YM、Chung HT。一氧化氮作为促凋亡和抗凋亡调节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杂志。2002;11:116–1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on KA,Brune B.环氧合酶-2:一氧化氮介导细胞凋亡的重要调节因子。法新社。1997;11:887–89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iche M,Morbidelli L.一氧化氮与血管生成。神经瘤杂志。2000;11:139–1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la PK,Orucevic A.一氧化氮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实验肿瘤的教训。癌症转移评论。1998;11:91–10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10月乳腺癌宣传月(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 http://www.who.int/cancer/events/breast_cancer_month/en/
  • Loibl S、von Minckwitz G、Weber S、Sinn HP、Schini-Kerth VB、Lobysheva I、Nepveu F、Wolf G、Strebhardt K、Kaufmann M。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内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以及使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测量一氧化氮。癌症。2002;11(6):1191–119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lagol H、Erdem E、Sancak B、Turkmen G、Camlibel M、Bugdayci G。晚期乳腺癌中的一氧化氮生物合成和丙二醛水平。奥斯特N Z J外科。1999;11(9):647–65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homsen LL、Miles DW、Happerfield L、Bobrow LG、Knowles RG、Moncada S.人类乳腺癌中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Br J癌症。1995;11(1):41–4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adeski LC、Hum KO、Chakraborty C、Lala PK。一氧化氮通过刺激肿瘤细胞迁移、侵袭性和血管生成促进小鼠乳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国际癌症杂志。2000;11:30–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kamura Y、Yasuoka H、Tsujimoto M、Yoshidome K、Nakashara M、Nakao K、Naka mura M、Kakudo K、NO在乳腺癌中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诱导及其与转移和不良预后的相关性。临床癌症研究。2006;11(4):1201–12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witzer CH、Cheng RY-S、Ridnour LA、Glynn SA、Ambs S、Wink DA等-1是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致癌一氧化氮信号的转录介质。乳腺癌研究。2012;11:R12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schugguel W、Knogler W、Czerwenka K、Mildner M、Weninger W、Zeillinger R、Huber JC。乳腺顶泌上皮化生中内皮钙依赖性一氧化氮合酶的存在。Br J癌症。1996;11:1423–142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eillinger R、Tantscher E、Schneeberger C、Tschugguel W、Eder S、Sliutz G、Huber JC。一氧化氮合酶和雌激素受体在人乳腺癌细胞系中的同时表达。乳腺癌研究治疗。1996;11(2):205–2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nce A.一氧化氮激素与乳腺癌。一氧化氮和激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盟友还是敌人?未来Oncol。2006;11(2):275–28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kin DM、Bray F、Ferlay J、Pisani P.全球癌症统计。CA癌症临床杂志。2005;11:74–10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ur Hausen H.乳头瘤病毒与癌症: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Nat Rev癌症。2002;11:342–35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nencia F、Gamba G、Cavalieri H、Courreges MC、Benedetti R、Villamil SM、Massouh EJ。BALB/c小鼠的一氧化氮和HSV阴道感染。病毒学。2003;11:75–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rratelli CR、Rizzo A、Paolillo R、Catania MR、Catalanotti P、Rossano F。一氧化氮对衣原体肺炎生长的影响。Can J微生物。2005;11(11):941–94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ang K,Lubo Z.综述文章:类固醇激素与子宫血管对妊娠的适应。生殖科学。2008;11:336–34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idu MSK、Suryakar AN、Swami SC、Katkam RV、Kumbar KM。宫颈癌患者的氧化应激和抗氧化状态。印度临床生物化学杂志。2007;11(2):140–14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evi SS,Rasheed MH,Geetha A.宫颈鳞癌患者氧化和亚硝化应激的证据。临床化学学报。2007;11(1–2):119–12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iraku Y、Tabata T、Ma N、Murata M、Ding X、Kawanishi S.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硝化和氧化DNA损伤。癌症科学。2007;11:964–97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vares-Murta BM、de Resende AD、Cunha FQ、Murta EFC。细菌性阴道病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的局部分布。欧洲妇产科学杂志生殖生物学。2008;11:93–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lboomers JMM、Jacobs MV、Manos MM、Bosch FX、Kummer JA、Shah KV、Snijders PJ、Peto J、Meijer CJ、Muñoz N。人乳头瘤病毒是全球浸润性宫颈癌的必要病因。病理学杂志。1999;11:12–1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ei L,Gravitt PE,Song H,Maldonado AM,Ozbun MA。一氧化氮诱导早期病毒转录,同时增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细胞的DNA损伤和突变率。癌症研究。2009;11:4878–488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魏XM,王强,高淑萍,隋磊。宫颈微环境中一氧化氮与不同HPV类型的关系及其对宫颈癌细胞的影响。中华妇产科学研究院。2011;11(4):260–26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ulshine JL、Frank C、Melvyn S、De Luca LM。肺癌向侵袭前治疗的演变。临床胸科医学。2002;11(1):1–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lello KS、Murin S、Matthay RA。肺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预防。临床胸科医学。2002;11(1):1–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sri FA、Comhair SAA、Koeck T、Xu W、Janocha A、Ghosh S、Dweik RA、Golish J、Kinter M、Stuehr DJ、Erzurum SC、Aulak KS。肺癌中一氧化氮及其衍生物的异常。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美国急救医学杂志。2005;11:597–60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n GG、Lee TW、Xu H、Yip JH、Li M、Mok TS、Yim AP。吸烟者肺癌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增加。癌症。2008;11(2):372–3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uhakka AR、Harju TH、Paakko PK、Soini YM、Kinnula VL。一氧化氮合酶与支气管发育不良相关。肺癌。2006;11(3):275–28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orbes TA、Hopkins L、Schneider B、Lazarus L、Leitenberg D、Constant S、Schwartz A、Patierno S、Ceryak S。一氧化氮在铬诱导的肺癌发生中的潜在作用。癌症研究。2012;11(8补充):5456。摘要。[谷歌学者]
  • Beckman JS、Ischiropoulos H、Zhu L、van der Woerd M、Smith C、Chen J、Harrison J、Martin JC、Tsai M.过氧亚硝酸盐对酚类物质的超氧化物歧化和铁催化硝化动力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Arch Biochem Biophys。1992;11:438–4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ddad IY、Pataki G、Hu P、Galliani C、Beckman JS、Matalon S.急性肺损伤患者和动物肺切片中硝基酪氨酸水平的定量。临床投资杂志。1994;11:2407–241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洛杉矶麦克米兰-克罗公司、克劳JP公司、科尔比JD公司、贝克曼JS公司、日本汤普森公司。人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硝化和失活。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1996;11:11853–1185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bbs CS、Whisenhunt TR、Wesemann DR、Harkins LE、Erwin G、Van M、Minu S.通过活性氧和氮物种灭活恶性胶质瘤细胞中野生型p53蛋白功能。癌症研究。2003;11:8670–867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sri F.一氧化氮及其代谢物作为肺癌潜在标记物的作用。Ann Thorac医学。2010;11(3):123–12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rrea P,Piazuelo MB,Camargo MC。胃癌预防的未来。胃癌。2004;11(1):9–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latayud S、Barrachina D、Esplugues合资公司。一氧化氮:与胃粘膜完整性、损伤和愈合的关系。Microsc Res技术。2001;11(5):325–3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agihashi N、Kasajima H、Sugai S、Matsumoto K、Ebina Y、Morita T、Murakami T、Yagihashi S。一氧化氮合酶在人类结直肠癌中的原位表达增加。维丘建筑。2001;11(2):109–1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冯CW,王立德,焦LH,刘B,郑S,谢XJ。胃癌前病变和癌性病变中p5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BMC癌症。2002;11:8.1–7.[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rrea P.人类胃癌发生。这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的过程——美国癌症学会第一次举办癌症流行病学和预防讲座。癌症研究。1992;11:6735–674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ou WC、Blot WJ、Li JY、Chang YS、Jin ML、Kneller R、Zhang L、Han ZX、Zeng XR、Liu WD、Zhao L、Correa P、Fraumeni JF、Xu GW。胃癌高危人群的癌前病变。癌症研究。1993;11:1317–13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rdone G.综述文章:胃癌发生的分子基础。营养药物治疗。2003;11(补充2):75–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sonnet J、Friedman GD、Oremtreich N、Vogelman H。CagA阳性或CagA阴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胃癌风险。内脏。1997;11:297–30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野村证券A、Stemmermann GN、Chyou PH、Kato J、Perez-Perez GI、Blaser MJ。夏威夷日裔美国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N英格兰医学杂志。1991;11:1132–11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tanabe T、Tada M、Nagai H、Sasaki S、Nakao M。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蒙古沙鼠胃癌。胃肠病学。1998;11(3):642–6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nda S、Fujioka T、Tokieda M、Satoh R、Nishizono A、Nasu M。蒙古沙鼠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的发展。癌症研究。1998;11:4255–42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m KT、Oh SY、Ahn B、Kim YB、Jang DD、Yang KH、Hahm KB、Kim DY。在缺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小鼠中,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的发生率降低。内脏。2004;11(9):1250–125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enoglio-Preiser CM、Wang J、Stemmermann GN、Noffsinger A.TP53与胃癌:综述。人类突变体。2003;11:258–27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guyen T、Brunson D、Crespi CL、Penman BW、Wishnok JS、Tannebaum SR.体外暴露于一氧化氮的人类细胞DNA损伤和突变。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1992;11:3030–303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oholm H、Rubin I、Kruse A、Braendstrup O、Schmidt K、Skriver EB、Lauritzen M.人脑肿瘤中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和酶活性。临床神经病理学。2003;11(6):273–2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bbs CS,Brenman JE,Aldape KD,Bredt DS,Israel MA。一氧化氮合酶在人类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癌症研究。1995;11:727–7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gpal JK,Das BR。口腔癌:回顾目前对其分子机制的认识,并探索其有效治疗的未来方向。口腔癌。2003;11:213–2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tel BP、Rawal UM、Rawal-RM、Shukla SN、Patel PS。烟草、抗氧化酶、氧化应激和口腔癌的遗传易感性。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1(5):454–4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ir U,Bartsch H,Nair J.警惕因使用槟榔液替代品gutkha和pan masala而导致的口腔癌流行:病原体和致病机制综述。突变。2004;11(4):251–2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sheed MH,Beevi SS,Geetha A.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脂质过氧化和一氧化氮产物增强,抗氧化状态紊乱。口腔癌。2007;11:333–33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tel JB,Shah FD,Shukla SN,Shah-PM,Patel PS。一氧化氮和抗氧化酶在口腔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CRT公司。2009;11:247–2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rde SD、Basak A、Chaudhary M、Goyal M、Vagga A。口腔癌前病变和口腔鳞癌患者的硝化和氧化应激增强,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肿瘤学。2011;11(5–6):382–38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shibe M、Brennan P、Benhamou S、Castellsague X、Chen C、Curado MP、Dal Maso L、Daudt AW、Fabianova E、Fernandez L、Wünsch-Filho V、Franceschi S、Hayes RB、Herrero R、Koifman S、La Vecchia C、Lazarus P、Levi F、Mates D、Matos E、Menezes A、Muscat J、Eluf-Neto J、Olshan AF、Rudnai P、Schwartz SM、Smith E、Sturgis EM、Szeszesenia-Dabrowska N、,Talamini R.从不吸烟者饮酒、从不饮酒者吸烟和头颈癌风险:国际头颈癌流行病学联合会的汇总分析。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2007;11(10):777–78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oper RG、Magare T.尼古丁和酒精摄入期间一氧化氮介导的发病机制。印度生理药理学杂志。2008;11(1):11–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illison ML、Koch WM、Capone RB、Spafford M、Westra WH、Wu L、Zahurak ML、Daniel RW、Viglione M、Symer DE、Shah KV、Sidransky D。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头颈癌亚群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2000;11(9):709–72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intos J、Black MJ、Sadeghi N、Ghadirian P、Zeitouni AG、Viscidi RP、Herrero R、Coutlée F、Franco EL。蒙特利尔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口腔癌: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加拿大。口腔癌。2008;11(3):242–25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Souza G、Kreimer AR、Viscidi R、Pawlita M、Fakhry C、Koch WM、Westra WH、Gillison ML。人类乳头瘤病毒和口咽癌的病例对照研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7;11(19):1944–19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oura EA、Leodolter S、Hernandez-Avila M、Wheeler CM、Perez G、Koutsky LA、Garland SM、Harper DM、Tang GW、Ferris DG、Steben M、Jones RW、Bryan J、Taddeo FJ、Bautista OM、Esser MT、Sings HL、Nelson M、Boslego JW、Sattler C、Barr E、Paavonen J。四价预防性人类乳头瘤病毒(6、11、16和18型)的疗效针对重度外阴和阴道病变的L1病毒样颗粒疫苗:三项随机临床试验的联合分析。柳叶刀。2007;11(9574):1693–17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delstein DJ、Ridge JA、Gillison ML、Chaturvedi AK、D'Souza G、Gravitt PE、Westra W、Psyrri A、Kast WM、Koutsky LA、Giuliano A、Krosnick S、Trotti A、Schuller DE、Forastiere A、Ullmann CD。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和人类乳头瘤病毒:国家癌症研究所科学状况会议摘要,2008年11月9日至10日,华盛顿特区。头颈。2009;11(11):1393–142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 LM、Kibourn RG、Adams J、Filder IJ。NO在细胞因子激活的内皮细胞裂解肿瘤细胞中的作用。癌症研究。1991;11:2531–25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尚志杰,李俊杰。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血管生成和疾病进展的关系。口腔病理医学杂志。2005;11:134–1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chner M,Lirk P,Rieder J.肿瘤生物学中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同一硬币的两面。塞明癌症生物学。2005;11:277–28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poivre M,Flaman JM,Henry Y。产生一氧化氮的腺癌细胞的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中酪氨酸自由基的早期丢失。生物化学杂志。1992;11:22994–230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randa E、López-Pedrera C、De La Haba-Rodríguez JR、Rodrígues-Ariza A.一氧化氮与癌症:S亚硝化的新兴作用。当前分子医学。2012;11:50–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ritaki S、Huerta-Yepez S、Sahakyan A、Karagiannides I、Bakirtzi K、Jazirehi A、Bonavida B。肿瘤中一氧化氮介导的EMT抑制机制:抑制转移诱导蜗牛和诱导转移抑制剂RKIP。细胞周期。2010;11:4931–494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navida B.一氧化氮对肿瘤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抑制:NF-κB、YY1和蜗牛亚硝化的关键作用。免疫病理疾病治疗。2012;11(2):125–1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赵SF,童XY,朱FD。一氧化氮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p53积聚。口腔癌。2005;11(8):785–79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宾夕法尼亚州布伦南(Brennan PA)、帕拉西奥斯·卡伦德(Palacios-Callender M)、奥马尔·T(Umar T)、坦特·S(Tant S)、兰登·JD(Langdon JD)。2型一氧化氮合酶和p21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国际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11(2):200–20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llo O、Emanuela M、Lucia M、Franchi A、Fini-storchi I、Vergari WA、Ziche M。NO在头颈癌血管生成和肿瘤进展中的作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1998;11:587–59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rde(Choudhari)S,Sridharan G,Gadbail A,Poornima V.一氧化氮与口腔癌:综述。口腔癌。2012;11:475–48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辛格·S,古普塔·阿拉斯加州。简要回顾一氧化氮:在肿瘤生物学和基于iNOS/NO的抗癌治疗中的作用。癌症化疗药理学。2011;11(6):1211–122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基因治疗死亡后,Lehrman S.病毒治疗受到质疑。自然。1991;11:517–5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uerta S、Chilka S、Bonavida B。一氧化氮供体:新型癌症治疗(综述)国际癌症杂志。2008;11:909–92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navida B、Baritaki S、Huerta-Yepez S、Vega MI、Chatterjee D、Yeung K。一氧化氮供体在癌症中的新治疗应用:对细胞凋亡和抑制转移的化学和免疫敏感性作用。一氧化氮。2008;11(2):152–1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asuda H、Yamaya M、Nakayama K、Sasaki T、Ebihara S、Kanda A、Asada M、Inoue D、Suzuki T、Okazaki T、Takahashi H、Yoshida M、Kaneta T、Ishizawa K、Yamanda S、Tomita N、Yamasaki M、Kikuchi A、Kubo H、Sasaki H。在先前未治疗的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比较硝酸甘油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与长春瑞滨及顺铂单独治疗的随机II期试验。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688–69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asuda H、Nakayama K、Watanabe M、Suzuki S、Fuji H、Okinaga S、Kanda A、Zayasu K、Sasaki T、Asada M、Suzzki T、Yoshida M、Yamanda S、Inoue D、Kaneta T、Kondo T、Takai Y、SasakiH、Yanagihara K、Yamaya M。硝酸甘油治疗可提高肺腺癌患者对多西紫杉醇和卡铂的化疗敏感性。临床癌症研究。2006;11:6748–67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navida B,Baritaki S.NO供体在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和EMT中的双重作用:NF-jB/Snail/YY1/RKIP电路的下调。一氧化氮。2011;11(1):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e DH,Pfeifer GP。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在小鼠细胞中诱导的突变。突变。2007;11:63–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igas B.基于一氧化氮的新型癌症预防剂。生物化学Soc Trans。2007;11:136–13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ost MC、Reynolds MM、Meyerhoff ME。含有一氧化氮释放/生成物质的聚合物,用于改善血液控制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2005;11(14):1685–16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eabra AB,Duran N.生物医学应用中的一氧化氮释放载体。材料化学杂志。2010;11(9):1624–1637. [谷歌学者]
  • Saraiva J、Marotta-Oliveira SS、Cicillini SA、de Oliveila Eloy J、Marchett JM。一氧化氮输送纳米载体。药物递送杂志。2011;11:1–1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Quintanar-Guerrero D、Ganem-Quintanar A、Allemann E、Fessi H、Doelker E。稳定剂涂层对通过乳液扩散技术制备的聚(D,L乳酸)纳米粒子纯化和冷冻干燥的影响。J微囊。1998;11(1):107–11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ain R,Shah NH,Malick AW,Rhodes CT。可生物降解聚酯装置的药物控释:不同制备方法。药物开发与制药。1998;11(8):703–72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nayama N,Yamaguchi K,Nagasaki Y.聚乙二醇化聚合物胶束基一氧化氮(NO)光致变色剂,具有NO-介导的抗肿瘤活性。化学快报。2010;11(9):1008–1009. [谷歌学者]
  • Friedman AJ、Han G、Navati MS、Chacko M、Gunther L、Alfieri A、Friedman-JM。缓释一氧化氮释放纳米粒子:基于含亚硝酸盐水凝胶/玻璃复合物的新型递送平台的表征。一氧化氮。2008;11(1):12–2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brales P、Han G、Roch eC、Nacharaju P、Friedman AJ、Friedm an JM。长寿命循环纳米粒子的持续释放一氧化氮。自由基生物医学。2010;11(4):530–53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rquele-Oliveira F、Santana DC、Taveira SF、Vermeulen DM、de Oliveirea AR、da Silva RS、Lopez RF。用于局部给药的亚硝酰钌复合脂质载体的开发:通过可见光照射改善皮肤稳定性和一氧化氮释放。《药物生物识别分析杂志》。2010;11(4):843–8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evens EV,Carpenter AW,Shin JH,Liu J,Der CJ,Schoenfisch MH.一氧化氮释放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摩尔制药。2010;11(3):775–78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atvin MB,Weinstein JN,Dennis WH,Blumenthal R.通过热疗增强药物局部释放的脂质体设计。科学。1978;11(4374):1290–12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王J,滕Y,郝Y,Oh-Lee J,Mohanty DK.多胺的制备和性质:第二部分:亚硝化聚合物中一氧化氮(NO)的控制和持续释放。波利姆J。2009;11(9):715–725. [谷歌学者]
  • Medintz IL、Uyeda HT、Goldman ER、Mattoussi H.用于成像、标记和传感的量子点生物共轭体。Nat Mater公司。2005;11(6):435–44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icillini SA、Prazias ACL、Tedesco AC、Serra OA、da Silva RS。通过在与酞菁稀土络合物共轭的亚硝基钌的光疗窗口中进行光照射产生一氧化氮和单线态氧。多面体。2009;11(13):2766–2770. [谷歌学者]
  • Neuman D、Ostrowski AD、Absalonson RO、Strouse GF、Ford PC。水溶性纳米粒子组件的光敏NO释放。美国化学学会杂志。2007;11(14):4146–414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ien T、Duong T、Kamarudin ZM、Erlich RB、Li Y、Jones MW、Kavallaris M、Boyer C、Davis TP。稳定NO-聚合物纳米粒子载体的细胞内一氧化氮输送。化学通讯。2013;11:4190–419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iles NM、Kumari S、Gang BP、Yuen CW、Billaud EM、Giles GI。S-亚硝基硫醇作为控制一氧化氮释放的光动力剂的分子设计。化学生物药物设计。2012;11(3):471–47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世界外科肿瘤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BMC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