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关节炎研究与治疗。2011; 13(5): 243.
2011年10月27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3433年10月186日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3308063
PMID:22078750

SLE患者B细胞自身免疫机制的研究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与多克隆B细胞高反应性相关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弥漫性B细胞过度反应的潜在原因尚不清楚,但潜在的候选因素包括:(a)固有的高反应性导致多克隆B细胞激活,激活阈值受到干扰,阴性选择无效;(b) 缺乏免疫调节功能;(c) 过度活跃的炎症环境的副作用,如过度活跃的生发中心和异位卵泡活动;和/或(d)干扰非B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这些机制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在SLE中可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运行。表型和分子研究以及最近的临床试验结果已经开始为解决这些可能性提供新的见解。重要的是,一方面,新的信息有助于区分中央检查站异常所起的作用,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免疫前储备中富含自身反应性B细胞,另一方面,T细胞依赖性B细胞反应期间的体细胞超突变和异常选择可能导致外周产生自身免疫。有一种有趣的可能性,即结合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表面的凋亡物质会积极地选择来自非自身反应性B细胞前体细胞的自身反应性的B细胞,这是体细胞过度突变的结果,从而促进外周出现自身免疫。

引言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不能排除SLE实际上是一种代表许多离散遗传和分子异常共同最终途径的综合征。大量基因异常可诱发小鼠狼疮样综合征[1]与SLE可能是反映多种不同分子异常的综合征的可能性一致。然而,大多数狼疮小鼠模型都与弥漫性B细胞过度活跃或凋亡物质清除缺陷有关,或两者兼而有之。因此,这些模型的可用数据表明,B细胞激活异常或各种凋亡物质的清除(或两者兼而有之)可能是人类SLE的定义分子途径。

患有SLE的小鼠和人类受试者都会产生许多针对核复合物的自身抗体,尽管这些抗体的分布在个体受试者和小鼠模型之间可能有很大差异。人类狼疮和各种动物模型的核心是产生针对DNA和核小体其他成分的抗体。传统上,血清学评估被用于描述SLE的免疫异常,但多年来人们也知道,患有SLE的小鼠和人类通常都表现出多克隆B细胞高反应性的证据。最近,大量使用流式细胞术的分析记录了狼疮患者B细胞成熟和分化的具体扰动,并产生了关于B细胞分化改变是否主要涉及免疫病理学的新信息,或者,可能继发于SLE的炎症环境(图(图1)。1). 对某些疗法对临床疾病活动的影响及其对SLE B细胞亚群异常的影响的分析得出了更多见解。根据小鼠狼疮研究的进展,所有这些关于人类狼疮的新数据都增强了我们对B细胞在SLE中致病作用的理解,也为确定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信息。此外,对B细胞在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中心作用的新认识为监测特定B细胞亚群作为疾病活动和临床治疗反应的生物标记物提供了机会。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ar3433-1.jpg

系统性红斑狼疮条件下T细胞依赖性B细胞激活的潜在畸变方案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都可能导致已知的B细胞过度活跃,这是由于生发中心反应增强,而选择缺陷所致。最终结果是,记忆增强的B细胞和浆细胞增多症可以解释,并且与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的异常情况相一致。

B细胞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靶点的原理

增加对B细胞在正常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其分化为抗体分泌血浆消融剂和浆细胞的能力,以及其作为抗原呈递细胞(APC)、分泌细胞因子和影响淋巴结构的能力,已将其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靶点而备受关注。此外,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确定了一些候选基因,例如银行1,黑色、IL-21R、CD40、Lyn、,PTPN22型、TNFAIP3、FcγRs和Blimp-1号与SLE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并可能导致B细胞反应性增加[2-4]. 最后,对基因操纵小鼠的研究表明,提高B细胞反应性的各种干预措施可导致产生自身抗体,并在适当的遗传株中产生狼疮样综合征[1]. 最近,也有研究表明,破坏广泛表达的基因可能导致B细胞超反应。在这方面,缺乏限制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家族成员激活核因子κB(NF-κB)的A20分子的小鼠tnfaip3型该基因的多态性与SLE相关,导致B细胞活性增强,生发中心(GC)活性增加,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在肾小球沉积[5]. 总之,这些发现使靶向B细胞被视为各种自身免疫疾病的潜在干预措施。

最初,B细胞消耗疗法被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因为人们相信它会减少类风湿因子的产生,从而改善疾病活动[6]甚至诱导缓解。虽然B细胞补充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的实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利妥昔单抗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这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随后,在SLE和ANCA进行了试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血管炎、舍格伦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硬化症、自身免疫性肌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7]. 尽管利妥昔单抗治疗SLE的试验[8]B细胞靶向治疗后的淋巴细胞监测未达到主要临床终点[9]有助于记录干预的生物学影响,以及与临床反应相关的B细胞再生特征。最近,B细胞生存因子BAFF/BLyS(B细胞激活因子/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单克隆抗体(TNFSF13b型)在非肾性狼疮的临床试验中显示有效,并于2011年在美国和欧洲获得批准。

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B细胞亚群

最近,我们回顾了SLE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某些外周血B细胞亚群的异常[10]. 与健康受试者的差异表明,控制B细胞生物学许多方面的机制,包括免疫前B细胞成熟、成熟检查点的阴性选择、受体编辑,以及抗原反应的许多方面,包括体细胞超突变和效应B细胞生成,SLE患者普遍异常。这是否反映了固有的B细胞缺陷或继发于炎症尚不清楚。SLE患者外周免疫前B细胞群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反映了B细胞成熟度的异常。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免疫前B细胞的异常频率,包括过渡期B细胞、早期B细胞和早期B细胞[11]. 这些人群表示发生在骨髓外的B细胞成熟的主要阶段。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移行性B细胞和幼稚前B细胞都大大扩张。这些群体可以由多种标记物定义,包括CD38、CD5、CD9、CD10、CD24和ABCB1转运体[11]. 这些结果表明,SLE免疫前B细胞室中的人群向更不成熟的B细胞转移,这种转移与疾病活动无关。

关于针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早期选择缺陷,一项综合研究[12]研究表明,即使患有非活动性SLE的患者也无法清除由原始B细胞表达的表达自我活性B细胞受体(BCR)的B细胞。与此相一致,早期研究表明,在B细胞发育早期,从未成熟(CD10+CD27型-免疫球蛋白M+B细胞)至成熟(CD10-CD27型-免疫球蛋白M+B细胞)幼稚的B细胞是SLE的特征[13]. 虽然很容易得出结论,SLE在解释致病性IgG自身抗体发展的“自身免疫检查点”方面存在缺陷,但不能排除的可能性是,这些“检查点”在SLE中活跃,以防止严重的自身免疫,但只是被慢性多克隆B细胞激活所淹没。或者,由于一些主要的IgM自身抗体可能具有保护性,因此在免疫前检查点的选择缺陷可能是为了提高非致病性保护性自身抗体的产生。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记忆B细胞的紊乱

成人SLE外周血B细胞表型的一个中心发现是CD27抗原的大量增加+免疫球蛋白D-切换后存储器B单元[14]对免疫抑制治疗不太敏感[10,14]. 重要的是,SLE患者的外周记忆BCR储备是由异常选择、过度的体细胞超突变和增加的受体编辑形成的[15,16]. 相反,免疫前BCR最初由VH(H)(D) J型H(H)重组似乎与健康受试者的重组相似[17]. 此外,SLE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提供了概念证明,即该疾病可以在移植后成功缓解,同时出现占主导地位的幼稚T细胞和B细胞[18]. 这与以下结论一致:在狼疮发病机制中,抗原刺激和记忆B细胞分化后Ig储备形成的异常,而不是产生免疫前B细胞初始BCR储备的分子障碍,可能更为重要。

目前尚不清楚IgD是否占优势-CD27型+转换后的记忆B细胞反映了外周耐受能力的丧失或异常选择过程,或者它们的出现是否仅仅是由于幼稚B细胞的激活和分化增强或记忆B细胞对免疫抑制药物缺乏敏感性所致。不考虑这些因素,记忆B细胞池的扩大会对自身免疫造成风险,因为这些细胞的激活阈值较低,FcγRIIb受体的调节可能会降低[19]这些细胞可以通过结合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以非抗原特异性的方式快速激活(TNFSF13A型)或BAFF(TNFSF13B公司)以及通过细胞因子如IL-21和BAFF的组合[20].

除了IgD的大亚群外,SLE患者的另一个记忆B细胞亚群特别增强-CD27型+后交换细胞也已被鉴定。这是一群不表达CD27的记忆B细胞[21-23]. CD27型-B细胞以前被认为是单纯的幼稚B细胞,并表达IgD[23]但在SLE中,IgD的数量增加-CD27型-可以检测到具有记忆B细胞特征的B细胞。正常供者IgG+CD27型-扁桃体和外周血中都发现了表达突变BCR的B细胞[24,25],CD27-免疫球蛋白D-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记忆B细胞增加,据报道,这种增加与疾病活动性增加和活动性肾病有关[22]. 这些IgD的频率-CD27型-据报道,记忆B细胞还与某些自身抗体(抗dsDNA(抗双链DNA)、抗Smith和抗核糖核蛋白)的存在以及B细胞表达由VH(H)4-34重链[22]经常编码抗DNA自身抗体[26]. 与过渡期B细胞和早期B细胞类似,也是记忆性B细胞的典型特征,这些CD27-免疫球蛋白D-B细胞缺乏ABCB1转运体的表达,因此无法挤出荧光染料罗丹明123。

随后,IgD的一个更同质的子集-CD27型-CD95型+在IgD中发现记忆B细胞-CD27型-B细胞[21]. 详细的表型和分子研究表明,这种记忆性B细胞亚群与活动性疾病有关。相反,CD27的整个子集-免疫球蛋白D-B细胞是异质性的,与狼疮活动无关。IgD-CD27型-B细胞,但不是IgD-CD27型-CD95型+记忆B细胞也在细菌感染患者中增加,这表明更大的人群对非特异性免疫激活有反应,而不是SLE特有的变化。IgD-CD27型-CD95型+B细胞亚群在较大的IgD中是一个更均匀的亚群-CD27型-表达各种激活标记物(CD86、HLA-DR和CD38)、趋化因子受体(CXCR3、CXCR4和CXCR5)、CD21(CR2)和CD44的细胞池。重要的是,IgD-CD27型-CD95型+B细胞表现出较高水平的CD86、CXCR3、HLA-DR和CD71表达,而较低水平的CXCR4表达。这些数据与IgD-CD27型-CD95型+记忆性B细胞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亚群,在SLE中出现的数量增加,代表了由于GC活性增强而最近激活的记忆性B淋巴细胞。这种记忆性B细胞亚群的CD95表达似乎是一个重要发现,因为它代表了SLE B细胞群体的一个独特特征,并意味着Fas/Fas-L相互作用对GC B细胞的截短可能在该疾病中有缺陷。

调节性B细胞

虽然尚未明确证明调节性B细胞在人类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但在小鼠中似乎是在抗原依赖性激活后诱导的,因此,也被认为是记忆子集的一部分。在小鼠中,调节性CD1d你好CD5(CD5)+CD19编号你好产生IL-10的B细胞亚群可控制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27]. 此外,抗CD20介导的B细胞耗竭对CD4的特异性影响+,但不在CD8上+,证明T细胞对外来和自身抗原有反应[28]这意味着产生IL-10的小鼠B细胞可能对病理性T细胞反应起重要调节作用。然而,它们在人类狼疮中的确切作用尚待确认。最近一份关于SLE受试者的报告发现调节性CD19的人群+/CD24型高的/CD38型高的B细胞[29],一种让人联想到免疫前B细胞的表型。据报道,该亚群分泌IL-10,因此能够在CD80/CD86和CD40/CD154结扎后抑制Th1和Th2功能。有趣的是,尽管这些细胞的数量与健康对照组相当,但在SLE患者中缺乏完整的功能。最近的分析[30]证明CD24中存在两个功能不同的子集高的CD27型+B细胞群:B10和B10pro,前者在人类外周血中的含量在0.6%至5%之间,能够在5小时内产生IL-10,从而调节单核细胞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未能确定自身免疫患者(包括SLE患者)和对照组之间B10细胞频率的实质性差异。此外,上述人类调节性B细胞与B10或B10pro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尽管如此,结果表明一些B细胞显然在控制T细胞和单核细胞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SLE中的类似活性可能有缺陷。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消融剂/浆细胞的干扰

成人和青少年SLE的一个标志是CD27的显著增加++在活动性疾病中表达血浆消融剂/血浆细胞。这些细胞是CD19低的CD20型-/CD38型+++,表面Ig低的,并表达细胞内Ig[14,31,32]. 最近的研究[33,34]证明IgA+/β7整合素+浆母细胞/浆细胞代表健康受试者外周血中循环的稳态Ig分泌细胞,与抗原和佐剂刺激的CD62L形成对比+/免疫球蛋白G+血浆消融剂/有目的接种疫苗后血液中出现的血浆细胞。稳态血浆消融剂/血浆细胞也与CD62L不同-/β7-骨髓中的浆细胞。目前可用的大部分数据表明,活动性SLE的特征是儿童和成人循环浆细胞数量增加,表明这些细胞的稳态失调[14,31,35]. 活动性SLE的循环浆细胞增多反映了GCs内持续产生浆细胞/血浆消融剂,因为当SLE患者使用抑制CD40-CD154相互作用的CD154单克隆抗体治疗时,其外观显著减少体内[36]阻止IL-6作为B细胞分化的重要因素[37]因此,GC反应。

与此一致,活动性SLE患者的循环浆细胞表达高度变异的IgVH(H)与GC模式一致的突变基因[38]. 值得注意的是,浆细胞是寡克隆的,包括积极分泌抗dsDNA抗体的细胞。狼疮性肾炎患者肾脏中的浆细胞也出现扩张[39]这些细胞靠近滤泡外结构。这支持了这样的结论,即通常在自身免疫中发现的这些结构可能有助于局部产生可能在该疾病中致病的自身抗体。

解释系统性红斑狼疮背景下观察到的B细胞异常的模型

很明显,人类狼疮与强烈的多克隆B细胞活化有关。免疫前B细胞群、GC后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中均可观察到异常。这些异常是如何导致狼疮发病的,以及它与自身抗体诱导的关系,这些问题尚未解决,但已经提出了一些可能性。

1.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阴性选择缺陷导致免疫前储备异常所致

一种机制与中央B细胞耐受检查点的作用有关,该检查点确保新兴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被反选[40,41]. 在这方面,携带预先重排的自反应性Ig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有助于揭示调节发育中的自反应B细胞的机制。然而,这些模型不允许估计V在人类中产生自我激活BCR的频率H(H)(D) J型H(H)具有几乎无限Ig基因库的重组。在人类中,对这些自我耐受检查点的潜在作用的理解是基于对单个纯化B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克隆的Ig基因的分析[12,13,42-44]. 这些分析的结果表明,自体抗原结合B细胞在B细胞个体发生的早期相当频繁,但这些自体反应性B细胞在随后的B细胞个体形成的不同阶段被淘汰。在狼疮患者中,这些检查点似乎有缺陷,导致出现比正常人更多的表达自身反应性BCR的B细胞。因此,自身抗原特异性激活或多克隆刺激更有可能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SLE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外周检查点也有缺陷,这增加了这种可能性。然而,外围检查点的这些缺陷是否有助于致病性自身免疫的出现,以及这些检查点异常是B细胞功能或细胞因子产生的严重异常的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尚未完全阐明。

许多观察结果对这一假设提出了质疑。分离某些预定义的B细胞亚群,然后重新表达其BCR,可能无法反映这些细胞的自然发育,这些细胞在进入记忆B细胞和血浆细胞池之前通常要经历几轮选择。此外,致病性自身抗体是否因中枢或外周检查点异常而出现尚不确定。致病性自身抗体主要由高度突变的Ig基因编码,部分由某些VH(H)基因。重要的是,当这些致病性自身抗体恢复到种系结构时,通常会失去自身抗原结合[44-47]这意味着它们不是由幼稚的自身反应B细胞的刺激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不仅致病性自身抗体发生了高度突变,而且通过单细胞分析,对人类SLE的BCR谱的研究表明,与健康受试者相比,体细胞过度突变的频率普遍增加[14-16,44].

目前尚不清楚种系编码的多反应性自身抗体是否是致病性自身抗体的前体。这些多反应性抗体被认为是由B1 B细胞和/或MZ B细胞产生的,这些细胞受到较不严格的T细胞控制,并且往往具有较长的CDR3,如HIV-1感染期间的抗体所示[48]而致病性自身抗体的CDR3要短得多。此外,多反应性自身抗体的Ig基因通常处于种系构型,而对高度突变的致病性自身抗体进行的研究表明,恢复到种系构型会消除所有的自身反应性,强烈认为致病性自身抗体不是由表达多反应性自身抗体的B细胞引起的。所有这些考虑因素使得致病性自身抗体不太可能因形成免疫前B细胞库的检查点缺陷而常规出现。

某些HLA等位基因与某些自身抗体特异性(即抗Ro/La与HLA-DR2/3)的关联[49]HLA-DQw2与抗Smith抗体相关性较差[50])提示APC对T细胞的激活可能对这些反应至关重要,并与表达有偏见的自身反应BCR谱的B1 B细胞或MZ B细胞的T细胞依赖性激活相反,这是产生这些自身抗体的重要机制。至少,对某些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是这样的,这些自身抗原可能是长寿浆细胞的产物,其定义是对抗增殖剂的耐药性[51]. 另一方面,尚未建立HLA与抗DNA抗体的关联,这表明,产生这些自身抗体的短期血浆消融剂可能较少依赖T细胞抗原识别,或者导致产生这些抗体的T细胞表位可能是如此混杂,以致HLA关联不明显。应该回顾的是,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HLA区域通常是与狼疮最强烈的遗传关联[52].

2.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是由于生发中心活性增强和自身抗原的选择性选择所致

另一种假设是,SLE中的致病性自身免疫是由于T细胞依赖的类GC活性增加而产生的,该类GC活性从BCR与种系结构中的自身抗原无内在反应性的B细胞中产生自身抗体。这一假设的本质是B细胞超反应或T细胞过度反应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概念,再加上增强的体细胞超突变和GC内凋亡物质的积累,从而能够积极选择自身反应的B细胞。在小鼠模型和人类狼疮中,无固有自身反应性的B细胞前体细胞的体细胞超突变可引起自身免疫,这一发现支持了这一假设。

狼疮患者外周血中GC后B细胞亚群扩增的发现强调了T细胞依赖性GC反应在SLE中的重要性[14,22,35,44,53]. 虽然SLE中GC后细胞扩张,但关于这是由经典或异位GC的活动引起的,以及这些GC可能位于何处的信息很少。在经典型和异位型GC中,均可诱导B细胞的克隆扩增、Ig基因重排的体细胞超突变和Ig重链类开关重组。由此产生的记忆B细胞可被位于滤泡树突状细胞(FDC)表面的免疫复合物阳性选择,而被可溶性自身抗原阴性选择。尽管数据很少,但异位GC中阴性选择的严格程度可能较低。GC形成和活性的三个不同阶段,包括(a)GC结构的建立,(b)产生b细胞效应器的这些位点的活性,以及(c)FDC对高亲和力效应器细胞的选择,在抗原刺激后随时间演变。

2a、。生发中心的产生

鉴于GC活性的增强和异位GC的形成增加导致抗原经验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的产生,有可能与GC结构建立有关的因素,包括T滤泡辅助因子(TFH公司)细胞、IL-21、IL-6、CXCL13、TNFβ和诱导性T细胞共同刺激物(ICOS)在SLE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这方面桑罗克语含有调节T细胞ICOS表达的突变的小鼠会发展成非常侵袭性的狼疮。在这种情况下,CD154/CD40和ICOS-L/ICOS[54]以及CD80/CD86[55]连接被认为是激活B细胞所必需的,但也是激活自身反应性T细胞所必不可少的[56]和调节性B细胞的诱导[29]. 关于SLE血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上表达的共刺激配体的重要参与,已有研究表明SLE血液中的T和B细胞自发表达CD154[36]这表明GC中激活的淋巴细胞可能异常释放,或者选择不足,导致记忆B细胞异常流出血液。类似地,CD4+和CD8+狼疮患者的T细胞被鉴定为ICOS表达增强,而记忆B细胞则显著下调ICOS-L,这可能是最近T细胞指令的结果[39].

I型细胞因子IL-21对共同刺激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至关重要[20]也被认为与SLE发病机制有关。IL-21R的数据支持这一假设-/-免疫应答中IgG1和IgG2b降低的小鼠和发生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的IL-21转基因小鼠[57]. 此外,在BXSB-Yaa中发现IL-21显著增强+桑罗克语SLE小鼠模型[57]. 此外,MRL狼疮小鼠成功地阻断了IL-21活性,与BXSB-Yaa的观察结果一致+与IL-21R杂交的小鼠-/-SLE所有表现消失的小鼠[20,58]. IL-21由CXCR5组成+T型FH公司细胞,一种位于B细胞滤泡中的T细胞亚群,专门为抗原激活的B细胞提供初始帮助[59]. 此外,TFH公司细胞生成需要ICOS刺激,其分化受转录阻遏物bcl-6调节[60]. 值得注意的是圣罗克构成性过度表达ICOS的小鼠含有大量TFH公司产生大量IL-21的细胞诱导狼疮表型。这些发现表明,ICOS和IL-21之间的联系是次级淋巴器官B细胞刺激所必需的,这进一步证明了GC诱导或维持或两者都参与的因素在人类SLE中至关重要。IL-21和IL-21R多态性与SLE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支持了GC在SLE中的作用[61]. 在这种情况下,干扰素α对B细胞直接作用的可能性较小,但I型干扰素[62]也可以通过髓系细胞诱导BAFF/BLyS,从而提高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存活率[63]. 总的来说,一组复杂的配体和细胞因子似乎对启动GC结构的功能和确定其解剖位置很重要。

参与SLE中GC建立的GC因子的可用性增强可能解释了所谓异位GC的形成,这些异位GC被认为参与了自身免疫条件下B细胞和浆细胞的分化。尽管关于异位GC是否对自身免疫具有特异性的确凿证据仍然缺乏,但关于其在病毒性鼻炎等传染病中发生的证据表明,异位GC并非自身免疫疾病所独有,但仍可能有一定作用。此外,目前尚不清楚狼疮异位GC在阴性选择中是否存在独特缺陷,因为即使是SLE患者扁桃体中的经典GC也被发现在对9G4表达的B细胞的选择中存在缺陷。

异位GC结构可能通过BCR与BAFF和APRIL激活受体(TACI,TNFRSF13B)的共同结合或细菌DNA连接TLR9或单链RNA连接TLR-7或TLR-8,从而通过NF-κB依赖机制激活B细胞,从而参与T细胞对记忆B细胞的依赖性激活。通过TLR发出信号,特别是dsDNA诱导的TLR9和单链DNA/RNA诱导的TLR 7,独特地刺激MyD88依赖性记忆B细胞[64]可能导致SLE患者浆细胞增多。

需要强调的是,其他细胞也可能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B细胞激活的启动。在这方面,最近的一项研究[65]对MRL.Fas上的DC使用条件敲除小鼠液化石油气背景发现血浆消融剂和自身抗体的诱导依赖于DC,可能与T细胞依赖性滤泡外反应有关。这些动物的总Ig水平保持稳定。有趣的是,这项研究强调,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DC和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与DC和B细胞之间的作用可能存在差异。

2b、。抗原呈递细胞功能

B细胞可以充当专业APC。这一结论是由动物模型的数据提出的[66]在这种情况下,当用缺乏分泌免疫球蛋白能力的B细胞重建自身免疫阳性小鼠时,尽管病情轻微,但仍会发展成狼疮样疾病,而在完全缺乏B细胞的情况下,则不会出现疾病。因此,记忆B细胞的一个重要功能可能是抗原提呈,这是由高亲和力BCR、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类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促进的,因此,记忆B细胞可能能够激活和扩展记忆T细胞。

2c、。T细胞依赖性激活记忆B细胞

除了具有APC的潜在作用外,SLE中丰富的记忆性B细胞亚群对各种刺激(如TLR配体、IL-21、BAFF、IL-10、BCR激活和共刺激配体-配体相互作用)具有超反应性,可能导致产生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增多,而无需像初生B细胞那样有严格的选择标准。记忆B细胞反应性的这种增加也可以反映SLE特有的细胞因子如IL-6、淋巴毒素β、IL-4、IL-10和IL-21的产生增加。在相当多的SLE患者中,由SLE患者血液中减少的组织旁浆细胞样DC产生的干扰素α可能通过诱导BAFF/BLyS(TNFSF13b)的产生而最终诱导B细胞过度活跃[67].

第二天。体细胞过度突变与自身免疫

许多研究证明,体细胞超突变是产生疾病相关抗核抗体(ANA)所必需的。最近的一项指导性研究[47]使用TdT-/-小鼠因此避免了连接多样性引入的CDR3自身反应结合,这表明自发自身免疫与体细胞超突变产生的非自身反应前体产生的高亲和力自身免疫B细胞密切相关。突变过程引入编码密码子,作为针对突变热点(AGC和AGT/丝氨酸密码子)的目标突变的结果。与早期表明精氨酸残基在抗核活性中重要性的研究一致,这一信息支持了以下结论:体细胞超突变在以T细胞依赖的方式诱导ANA特异性B细胞中起着重要作用。10个克隆中只有1个(J7.13使用J千1基因片段)在恢复到种系序列后保留了抗核抗体结合活性,这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逃过所有耐受检查点或受体编辑存在缺陷的可能性一致。数据表明,大多数自身反应性B细胞是由体细胞超突变产生的,尽管少数自身抗原结合B细胞可以逃避耐受,这与检查点异常可能导致某些自身免疫,从而在免疫前B细胞室中增加自身免疫储备的论点一致。如上所述,体细胞超突变在自身免疫发展中的重要性已被证明是来源于狼疮患者的自身反应性单克隆抗体,当反向突变到种系构型时,其失去了自身抗原结合[44,45]. 通过不同技术获得的这些独立数据表明,体细胞超突变几乎是SLE中建立自身反应性的普遍因素。

其他结果也集中于体细胞超突变在生成自身抗体中的作用。活动性SLE患者的浆细胞表现出广泛变异的VH(H)和VL(左)基因,突变模式与T细胞依赖性抗原刺激后观察到的模式相似[14-17,44-46,68](图(图2)。2). 这些浆细胞的Ig基因重排显示,与框架区(FRs)相比,互补性决定区(CDRs)1和2内的替换沉默(R/S)突变率增加,并显示出突变靶向RGYW/WRCY突变热点。现有数据均与GC型分子突变模式一致。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ar3433-2.jpg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抗体生成的潜在途径SHM,体细胞超突变。

V的分子特性比较H(H)健康受试者和SLE患者循环中抗原经历过的B细胞的基因重排(图(图3))结果表明,与健康志愿者相比,SLE患者CDR与FRs的R/S比值较高(图(图3b)3亿)正在接受破伤风加强针接种。近年来,特别针对RGYW/WRCY基序的Gs和Cs的突变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因为它们被认为是AIDCA脱氨基的直接后果[69]通常发生在普通人群中,因为这种模式在CD154缺陷个体中特别减少,实际上缺乏普通人群[70]. 值得注意的是,体细胞超突变的频率和CDR3的长度在健康受试者和SLE受试者之间具有可比性(图3a、c、d). 因此,SLE患者CDR中较高的R/S比率表明GC反应后的选择缺陷可能在SLE中起主要作用。GC中的阴性选择可能会被GC中大大增加的免疫活性所覆盖或耗尽,从而允许自身反应B细胞的出现。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ar3433-3.jpg

免疫对照组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原经历细胞的分子生发中心特征的比较分析.V型H(H)破伤风毒素特异性浆细胞(TT)重组C片段的单个细胞序列+PC)和TT特定内存B单元(TT+mBCs)在破伤风增强剂治疗后从三名健康献血者中收集[81]和一名SLE患者(SLE PC)的血浆细胞[14]. TT公司+PC和TT+mBC是由T细胞依赖性反应产生的效应细胞。(a)突变频率。每个点代表一个单独单元格的值。(b)互补性决定区(CDRs)1和2以及框架区(FRs)内替换(R)与沉默(S)突变的比率。(c)位于RGYW和WRCY两个基序内的突变频率(R=嘌呤,Y=嘧啶,W=腺嘌呤/胸腺嘧啶)。(d)单个B细胞的CDR3长度与每个序列的潜在突变总数相关。每个细胞类型的序列根据其V分为三类H(H)区域突变(即0到5个突变、6到10个突变和超过10个突变),并根据各自的CDR3长度绘制。条形表示中间带。

第二节。选择

人类和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各种结果与GC反应后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进行筛选时选择受到严重损害的可能性一致。一种可能的考虑是,选择异常可能与SLE的凋亡特征缺陷有关。在这方面,SLE中凋亡物质清除不足[41,71]似乎发挥了重要作用。Herrmann及其同事[72]证明在体外约50%的SLE患者的吞噬细胞显示自身凋亡物质的吞噬活性降低。关于GC在里面活泼地在一个SLE患者亚组中,可染体巨噬细胞的总数减少,这些巨噬细胞是吞噬凋亡细胞最有效的吞噬细胞,位于靠近FDC的位置。此外,这些可染体巨噬细胞很少含有凋亡物质,而是发现凋亡碎片在吞噬细胞外未被消化[73]. 因此,DC可能通过其表面的MHC分子呈现自我抗原[74]并可能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活化。此外,GC内FDC表面可见凋亡物质[75]这表明它们可能能够积极选择从GC中产生的自动反应记忆B细胞。有证据表明,这些“审查单位”明显异常,可能会积极选择自身反应性B细胞,这是来自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在SLE患者的扁桃体中可以检测到表达编码9G4独特型的抗DNA的B细胞,但在正常的GCs中没有发现[26]. 这些数据支持这样的观点,即凋亡物质清除障碍不仅可以诱导而且可以选择GC中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因此,从低效清除凋亡残留物中获得并由FDC呈现的自身抗原可能在选择自身抗体中具有核心重要性(图(图44).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ar3433-4.jpg

体细胞超突变特征及自身抗体的产生AID,激活诱导的胞苷脱氨酶;CDR,互补性决定区;免疫球蛋白;RGYW、嘌呤(R)、鸟氨酸(G)、嘧啶(Y)、腺嘌呤/胸腺嘧啶(W);S→R,静置至更换;SHM,体细胞超突变;WRCY、腺嘌呤/胸腺嘧啶(W)、嘌呤(R)、胞嘧啶(C)、嘧啶(Y)。

针对B细胞的治疗策略的临床方面

从一些最近的靶向B细胞治疗临床试验中获得了指导性数据。嵌合抗CD20抗体利妥昔单抗的免疫治疗[9],tocilizumab阻断IL-6效应[37],阻止CD154-CD40交互[36]和自体干细胞移植[18]严重SLE患者的研究表明,在成功干预后,扩大记忆的B细胞和浆细胞群可以正常化,并产生主要为幼稚的B细胞。相反,BAFF/BLyS中和抗体belimumab导致原始B细胞和浆细胞减少,但循环记忆B细胞增加[76]. 尽管B细胞表型发生了变化,但两项研究利妥昔单抗治疗SLE的试验均未达到临床终点[77]然而,两项belimumab试验显示出显著的临床疗效。这些试验的不同结果对这些试剂的药效学差异及其最相关的效果提出了疑问。虽然在研究阿巴曲普治疗SLE的试验中没有关于淋巴细胞亚群的数据[78]在早期研究中阻断CD154/CD40之间的共同刺激,在临床前研究中阻断ICOS/ICOS-L[39]与抑制某些GC过程是成功干预的主要候选者的观点一致。

有趣的是,据报道,用人源化单克隆belimumab阻断BAFF/BLys可优先减少过渡期原始B细胞和浆细胞[76]表明该细胞因子可能参与早期和晚期B细胞分化。另一种针对B细胞上表达的CD22的单克隆抗体epratuzumab被证明优先降低外周CD27-B细胞[79]. CD27上CD22高表达的最新观察-天真与CD27+记忆B细胞可以解释这种差异。此外,epratuzumab与幼稚B细胞的结合增强明显与CXCL12迁移增强有关在体外同时CD62L和β7整合素的表达减少[80]. 这两种可能性意味着B细胞参与SLE,尽管它们是否直接或间接干扰GC激活与FDC阳性选择仍有待证明。

结论

虽然SLE中B细胞过度反应的潜在原因尚待完全阐明,但数据表明,这种活性增加有助于自身免疫的出现。狼疮患者B细胞的两个主要异常是中央检查点缺陷,一方面导致部分自身反应性前免疫储备,另一方面增强了外周T细胞依赖性B细胞的活化,其自身免疫源于体细胞过度突变,并由FDC上显示的凋亡物质选择。虽然两者都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的出现,但大多数数据支持后者是致病性自身抗体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这一假设表明,自体免疫的很大一部分并非严格地由自身抗原刺激针对启动的自身抗原的特定反应而启动,而是由自身抗原选择通过体细胞超突变获得自身反应性的B细胞来生存。此外,研究结果表明,旨在降低GC中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过程中B细胞反应性的疗法可能对治疗SLE患者具有积极作用。

缩写

ANA:抗核抗体;APC:抗原提呈细胞;APRIL:一种增殖诱导配体;BAFF:B细胞激活因子;BCR:B细胞受体;BLyS: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CDR:互补性决定区;DC:树突状细胞;dsDNA:双链DNA;FDC:滤泡树突状细胞;FR:框架区域;GC:生发中心;ICOS:诱导性T细胞共刺激因子;Ig:免疫球蛋白;IL:白细胞介素;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NF-κB:核因子-kappa-B;R/S:替换为静音;SLE:系统性红斑狼疮;T型FH公司:T卵泡辅助器;TLR:Toll样受体;TNF:肿瘤坏死因子。

竞争性利益

作者声明,他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注释

风湿病的自身免疫基础

本文是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由David Pisetsky编辑,可在网上找到http://arthritis-research.com/series/luse

本系列是涵盖主要自身免疫性风湿疾病的特别综述集的一部分,可在以下网址获得:http://arthritis-research.com/series/abrd

工具书类

  • Townsend MJ,Monroe JG,Chan AC。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B细胞靶向治疗:最新观点。免疫学评论。2010;237:264–283. doi:10.1111/j.1600-065X.2010.00945.x。[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aylor KE、Chung SA、Graham RR、Ortmann WA、Lee AT、Langefeld CD、Jacob CO、Kamboh MI、Alarcón-Riquelme ME、Tsao BP、Moser KL、Gaffney PM、Harley JB、Petri M、Manzi S、Gregersen PK、Behrens TW、Criswell LA。大型病例对照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等位基因及其与临床亚表型的关系。Plos遗传学。2011;7:e1001311.doi:10.1371/journal.pgen.100131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ee HS,Bae SC。我们可以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研究中学到什么?SLE患者群体间遗传异质性的影响。狼疮。2010;19:1452–1459。doi:10.1177/0961203310337035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Ozaki K、Spolski R、Ettinger R、Kim HP、Wang G、Qi CF、Hwu P、Shaffer DJ、Akilesh S、Roopenian DC、Morse HC、Lipsky PE、Leonard WJ。IL-21(blimp-1和bcl-61的新诱导剂)对B细胞分化和浆细胞生成的调节。免疫学杂志。2004;173:5361–53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vares RM、Turer EE、Liu CL、Advincula R、Scapini P、Rhee L、Barrera J、Lowell CA、Utz PJ、Malynn BA、Ma A。泛素修饰酶A20限制B细胞存活并阻止自身免疫。免疫。2010;33:181–191. doi:10.1016/j.immuni.2010.07.01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Edwards JC,Cambridge G.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B细胞靶向。Nat Rev免疫学。2006;6:394–403. doi:10.1038/nri183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örner T、Isenberg D、Jayne D、Wiendl H、Zillikens D、Burmester G.关于B细胞作为干预治疗靶点的国际圆桌会议。类风湿关节炎以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B细胞缺失治疗的现状。自动immun版本。2009;9:82–89. doi:10.1016/j.autrev.2009.08.00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errill JT、Neuwelt CM、Wallace DJ、Shanahan JC、Latinis KM、Oates JC、Utset TO、Gordon C、Isenberg DA、Hsieh HJ、Zhang D、Brunetta PG。利妥昔单抗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利妥昔单抗试验的随机、双盲、II/III期系统性红肿狼疮评估。大黄性关节炎。2010;62:222–233. doi:10.1002/art.272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Anolik JH、Barnard J、Owen T、Zheng B、Kemshetti S、Looney RJ、Sanz I。B细胞耗竭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记忆B细胞恢复延迟。大黄性关节炎。2007;56:3044–3056. doi:10.1002/art.2281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orner T,Jacobi AM,Lipsky PE.B细胞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关节炎研究与治疗。2009;11:247.doi:10.1186/ar278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ee J,Kuchen S,Fischer R,Chang S,Lipsky PE。人类CD5(+)早期B细胞群的鉴定和特征。免疫学杂志。2009;182:4116–4126. doi:10.4049/jimmunol.080339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Yurasov S、Tiller T、Tsuiji M、Velinzon K、Pascual V、Wardemann H、Nussenzweig MC。缓解期SLE患者自身抗体的持续表达。《实验医学杂志》。2006;203:2255–2261. doi:10.1084/jem.2006144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Yurasov S、Wardemann H、Hammersen J、Tsuiji M、Meffre E、Pascual V、Nussenzweig MC。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缺陷B细胞耐受检查点。《实验医学杂志》。2005;201:703–711. doi:10.1084/jem.2004225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Odendahl M、Jacobi A、Hansen A、Feist E、Hiepe F、Burmester GR、Lipsky PE、Radbruch A、Dörner T。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稳态受到干扰。免疫学杂志。2000;165:5970–597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orner T、Foster SJ、Farner NL、Lipsky PE。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免疫球蛋白κ链受体编辑。临床投资杂志。1998;102:688–694. doi:10.1172/JCI311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orner T,Farner NL,Foster SJ,Lipsky PE。早期SLE中免疫球蛋白轻链的使用:Vκ和Vλ轻链受体编辑的适应症。大黄性关节炎。1999;42:S52。 [谷歌学者]
  • Dorner T,Lipsky PE。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域基因在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大黄性关节炎。2001;44:2715–2727. doi:10.1002/1529-0131(200112)44:12<2715::AID-ART458>3.0.CO;2-L。[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Alexander T、Thiel A、Rosen O、Massenkeil G、Sattler A、Kohler S、Mei H、Radtke H、Gromnica-Ihle E、Burmester GR、Arnold R、Radbruch A、Hiepe F。难治性SLE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自身反应性免疫记忆丧失,通过新生的耐受性免疫系统诱导长期缓解。鲜血。2009;113:214–223. doi:10.1182/bloud-2008-07-16828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Nimmerjahn F,Ravetch合资公司。Fc受体作为免疫调节器。高级免疫学。2007;96:179–2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ttinger R,Kuchen S,Lipsky PE。白细胞介素21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干预的靶点。大黄疾病年鉴。2008;67(补充3):iii83–iii8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acobi AM、Reiter K、Mackay M、Aranow C、Hiepe F、Radbruch A、Hansen A、Burmester GR、Diamond B、Lipsky PE、Dörner T。激活的记忆B细胞亚群通过CD27、IgD和CD95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相关。大黄性关节炎。2008;58:1762–1773. doi:10.1002/art.2349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Wei C、Anolik J、Cappione A、Zheng B、Pugh-Bernard A、Brooks J、Lee EH、Milner EC、Sanz I。缺乏CD27表达的新细胞群代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B细胞记忆室的显著组成部分。免疫学杂志。2007;178:6624–663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lein U,Rajewsky K,Kuppers R.表达CD27细胞表面抗原的人免疫球蛋白(Ig)M(+)IgD(+)外周血B细胞携带体突变可变区基因:CD27是体突变(记忆)B细胞的一般标记。《实验医学杂志》。1998;188:1679–1689. doi:10.1084/jem.188.9.167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Fecteau JF,Cote G,Neron S.外周血中一种新的记忆性CD27(-)IgG(+)B细胞群,表达具有低体细胞突变频率的V-H基因。免疫学杂志。2006;177:3728–37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 CS、Pittaluga S、Avery DT、Hare NJ、Maric I、Klion AD、Nichols KE、Tangye SG。选择性生成X连锁淋巴增生性疾病中功能性体细胞突变的IgM(+)CD27(+),但不是Ig同种型开关的记忆B细胞。临床投资杂志。2006;116:322–333. doi:10.1172/JCI2572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appione A、Anolik JH、Pugh-Bernard A、Barnard J、Dutcher P、Silverman G、Sanz I。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殖中心排斥自身反应性B细胞是有缺陷的。临床投资杂志。2005;115:3205–3216. doi:10.1172/JCI2417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Yanaba K、Bouaziz JD、Haas KM、Poe JC、Fujimoto M、Tedder TF。具有独特CD1d(hi)CD5(+)表型的调节性B细胞亚群控制T细胞依赖性炎症反应。免疫。2008;28:639–650。doi:10.1016/j.immuni.2008.03.01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ouaziz JD、Yanaba K、Venturi GM、Wang Y、Tisch RM、Poe JC、Tedder TF。治疗性B细胞耗竭损害小鼠的适应性和自身反应性CD4(+)T细胞激活。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7;104:20878–20883. doi:10.1073/pnas.070920510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lair PA、Noreña LY、Flores-Borja F、Rawlings DJ、Isenberg DA、Ehrenstein MR、Mauri C.CD19(+)CD24(hi)CD38(hi。免疫。2010;32:129–140。doi:10.1016/j.immuni.2009.11.00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岩手Y、松下T、Horikawa M、Dillillo DJ、Yanaba K、文丘里GM、Szabolcs PM、Bernstein SH、Magro CM、Williams AD、Hall RP、St Clair EW、Tedder TF。人类中与小鼠调节性B10细胞相似的罕见IL-10活性B细胞亚群的特征。鲜血。2011;117:530–541. doi:10.1182/bloud-2010-07-29424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Odendahl M,Keitzer R,Wahn U,Hiepe F,Radbruch A,Dörner T,Bunikowski R。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同质化的扰动。大黄疾病年鉴。2003;62:851–858. doi:10.1136/ard.62.9.85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edina F、Segundo C、Campos-Caro A、Gonzalez-Garcia I、Brieva JA。扁桃体、血液和骨髓中的人浆细胞显示出异质性,显示出成熟度增加的分级阶段,但黏附分子表达的局部特征。鲜血。2002;99:2154–2161. doi:10.1182/血液。V99.6.215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Odendahl M、Mei H、Hoyer BF、Jacobi AM、Hansen A、Muehlinghaus G、Berek C、Hiepe F、Manz R、Radbruch A、Dörner T。迁移性抗原特异性血浆母细胞的产生和二次免疫反应中常驻浆细胞的动员。鲜血。2005;105:1614–1621. doi:10.1182/bloud-2004-07-250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ei HE、Yoshida T、Sime W、Hiepe F、Thiele K、Manz RA、Radbruch A、Dörner T。稳定状态下的血源性人类血浆细胞来源于粘膜免疫反应。鲜血。2009;113:2461–2469. doi:10.1182/bloud-2008-04-15354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Arce E、Jackson DG、Gill MA、Bennett LB、Banchereau J、Pascual V.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血液中生发前中心B细胞和浆细胞前体的频率增加。免疫学杂志。2001;167:2361–236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ammer AC、Slota R、Fischer R、Gur H、Girschick H、Yarboro C、Illei GG、Lipsky PE。通过阻断CD154-CD40相互作用证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异常生发中心反应。临床投资杂志。2003;112:1506–152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Illei GG、Shirota Y、Yarboro CH、Daruwalla J、Tackey E、Takada K、Fleisher T、Balow JE、Lipsky PE。托奇利珠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来自开放标签I期剂量递增研究的安全性、初步疗效和对循环浆细胞影响的数据。大黄性关节炎。2010;62:542–552. doi:10.1002/art.2722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Jacobi AM、Odendahl M、Reiter K、Bruns A、Burmester GR、Radbruch A、Valet G、Lipsky PE、Dörner T。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循环CD27(高)浆细胞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大黄性关节炎。2003;48:1332–1342. doi:10.1002/art.1094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utloff A、Büchner K、Reiter K、Baelde HJ、Odendahl M、Jacobi A、Dörner T、Kroczek RA。诱导性共刺激因子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过度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生成。大黄性关节炎。2004;50:3211–3220. doi:10.1002/第20519条。[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oodnow CC、Sprent J、Fazekas de St Groth B、Vinuesa CG。自我耐受和自身免疫的细胞和遗传机制。自然。2005;435:590–597. doi:10.1038/nature0372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effre E,Wardemann H.健康和自身免疫中的B细胞耐受检查点。Curr Opin免疫学。2008;20:632–638。doi:10.1016/j.coi.2008.09.00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Wardemann H、Yurasov S、Schaefer A、Young JW、Meffre E、Nussenzweig MC。早期人类B细胞前体产生的主要自身抗体。科学。2003;301:1374–1377. doi:10.1126/science.108690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Yurasov SV、Wardemann H、Hammersen J、Pascual V、Meffre E、Nussenzweig MC。系统性自身免疫患者外周血中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和免疫耐受性改变。儿科研究。2004;55:292A。 [谷歌学者]
  • Mietzner B、Tsuiji M、Scheid J、Velinzon K、Tiller T、Abraham K、Gonzalez JB、Pascual V、Stichweh D、Wardemann H、Nussenzweig MC。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自身反应性IgG记忆抗体来源于非反应性和多反应性前体。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8;105:9727–9732. doi:10.1073/pnas.080364410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Winkler TH,Fehr H,Kalden JR。人类IgG抗DNA杂交瘤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分析。欧洲免疫学杂志。1992;22:1719–1728. doi:10.1002/eji.183022070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avidson A、Manheimerlory A、Aranow C、Peterson R、Hannigan N、Diamond B。携带两种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独特型的体突变抗DNA抗体的分子特征。临床投资杂志。1990;85:1401–1409. doi:10.1172/JCI11458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uo WZ、Smith D、Aviszus K、Detanico T、Heiser RA、Wysocki LJ。体细胞超突变是系统性自身免疫小鼠模型中抗核抗体的产生者。《实验医学杂志》。2010;207:2225–2237. doi:10.1084/jem.200927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reden F、Lepik C、Longo NS、Montero M、Lipsky PE、Scott JK。HIV-1感染、其他慢性和急性感染以及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产生的抗体库的比较。公共科学图书馆一号。2011;6:e16857.doi:10.1371/journal.pone.001685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arley JB、Moser KL、Gaffney PM、Behrens TW。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Curr Opin免疫学。1998;10:690–696. doi:10.1016/S0952-7915(98)80090-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意大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Lulli P、Sebastiani GD、Trabace S、Passiu G、Cappellacci S、Porzio F、Morellini M、Cutrupi F、Galeazzi M HLA抗原:DQw2与可提取核抗原的自身抗体反应相关的证据。临床实验风湿病。1991;9:475–47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dbruch A、Muehlinghaus G、Luger EO、Inamine A、Smith KG、Dörner T、Hiepe F.能力与竞争:成为长寿命浆细胞的挑战。Nat Rev免疫学。2006;6:741–750. doi:10.1038/nri188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国际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学联合会(SLEGEN)Harley JB、Alarcón-Riquelme ME、Criswell LA、Jacob CO、Kimberly RP、Moser KL、Tsao BP、Vyse TJ、Langefeld CD、Nath SK、Guthridge JM、Cobb BL、Mirel DB、Marion MC、Williams AH、Divers J、Wang W、Frank SG、Namjou B、Gabriel SB、Lee AT、Gregersen PK、Behrens TW、Taylor KE,Fernando M、Zidovetzki R、Gaffney PM、Edberg JC、Rioux JD、Ojwang JO、James JA、Merrill JT、Gilkeson GS、Seldin MF、Yin H、Baechler EC、Li QZ、Wakeland EK、Bruner GR、Kaufman KM、Kelly JA。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的全基因组关联扫描确定ITGAM、PXK、KIAA1542和其他基因座的易感性变异。自然遗传学。2008;40:204–210. doi:10.1038/ng.8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Jacobi AM、Mei H、Hoyer BF、Mumtaz IM、Thiele K、Radbruch A、Burmester GR、Hiepe F、Dörner T.HLA-DRhigh/CD27(high)血浆消融术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活动性疾病。大黄疾病年鉴。2010;69:305–308。doi:10.1136/ard.2008.09649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utloff A、Dittrich AM、Beier KC、Eljaschweitsch B、Kraft R、Anagostopoulos I、Kroczek RA。ICOS是一种在结构和功能上与CD28相关的诱导性T细胞共同刺激物。自然。1999;397:263–266. doi:10.1038/1671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okunaga M、Saito K、Kawabata D、Imura Y、Fujii T、Nakayamada S、Tsujimura S、Nawata M、Iwata S、Azuma T、Mimori T、Tanaka Y。利妥昔单抗(抗CD20)对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大黄疾病年鉴。2007;66:470–47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Neill SK,Cao YX,Hamel KM,Doodes PD,Hutas G,Finnegan A.B细胞上CD80/86的表达对于自身反应性T细胞激活和关节炎的发展至关重要。免疫学杂志。2007;179:5109–51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inuesa CG、Cook MC、Angelucci C、Athanasopoulos V、Rui L、Hill KM、Yu D、Domaschenz H、Whittle B、Lambe T、Roberts IS、Copley RR、Bell JI、Cornall RJ、Goodnow CC。抑制卵泡辅助性T细胞和自身免疫所需的RING型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自然。2005;435:452–458. doi:10.1038/nature0355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ubier JA、Sproule TJ、Foreman O、Spolski R、Shaffer DJ、Morse HC、Leonard WJ、Roopenian DC。IL-21受体信号在BXSB-Yaa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9;106:1518–1523. doi:10.1073/pnas.08073091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Avery DT、Deenick EK、Ma CS、Suryani S、Simpson N、Chew GY、Chan TD、Palendira U、Bustamante J、Boisson Dupuis S、Choo S、Bleasel KE、Peake J、King C、French Ma、Engelhard D、Al-Hajjar S、Al-Muhsen S、Magdorf K、Roesler J、Arkwright PD、Hissaria P、Riminton DS、Wong M、Brink R、Fulcher DA、Casanova JL、Cook MC、Tangye SG。通过IL-21受体和STAT3的B细胞内在信号是建立人类长期抗体应答所必需的。《实验医学杂志》。2010;207:155–171. doi:10.1084/jem.200917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Johnston RJ、Poholek AC、DiToro D、Yusuf I、Eto D、Barnett B、Dent AL、Craft J、Crotty S.Bcl6和Blimp-1是T滤泡辅助细胞分化的相互和拮抗调节因子。科学。2009;325:1006–1010. doi:10.1126/science.117587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Webb R、Wren JD、Jeffries M、Kelly JA、Kaufman KM、Tang Y、Frank MB、Merrill J、Kimberly RP、Edberg JC、Ramsey-Goldman R、Petri M、Reveille JD,Alarcon GS、ViláLM、Alarcon-Riquelme ME、James JA、Vyse TJ、Moser KL、Gaffney PM、Gilkeson GS、Harley JB、Sawalha AH。MECP2是一种关键转录调节因子,其变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狼疮易感性增加和基因表达差异有关。大黄性关节炎。2009;60:1076–1084. doi:10.1002/art.2436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ottenberg JE、Cagnard N、Lucchesi C、Letourneur F、Mistou S、Lazure T、Jacques S、Ba N、Ittah M、Lepajolec C、Labetoulle M、Ardizzone M、Sibilia J、Fournier C、Chiocchia G、Mariette X。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靶器官中IFN通路的激活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募集。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6;103:2770–2775. doi:10.1073/pnas.051083710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indh E、Lind SM、Lindmark E、Hässler S、Perheentupa J、Peltonen L、Winqvist O、Karlsson MC。AIRE通过BAFF调节T细胞依赖性B细胞反应。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8;105:18466–18471。doi:10.1073/pnas.080820510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ernasconi NL,Traggai E,Lanzavecchia A.通过多克隆激活人类记忆B细胞维持血清学记忆。科学。2002;298:2199–2202. doi:10.1126/science.107607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eichmann LL、Ols ML、Kashgarian M、Reizis B、Kaplan DH、Shlomchik MJ。狼疮中的树突状细胞不需要激活T细胞和B细胞,但会促进其扩张,导致组织损伤。免疫。2010;33:967–978. doi:10.1016/j.immuni.2010.11.02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han OT、Hannum LG、Haberman AM、Madaio议员、Shlomchik MJ。一种具有B细胞但缺乏血清抗体的新型小鼠揭示了B细胞在小鼠狼疮中的抗体依赖性作用。《实验医学杂志》。1999;189:1639–1647. doi:10.1084/jem.189.10.163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önnblom L,Alm GV公司。天然干扰素α产生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狼疮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实验医学杂志》。2001;194:F59–F63。doi:10.1084/jem.194.12.f5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fikakis PP、Karali V、Lilakos K、Georgiou G、Panayiotidis P。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B细胞克隆扩增:来自治疗性B细胞缺失前后研究的证据。临床免疫学。2009;132:19–31. doi:10.1016/j.clim.2009.02.01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etersen-Mahrt SK、Harris RS、Neuberger MS.AID突变大肠杆菌,表明抗体多样化的DNA脱氨基机制。自然。2002;418:99–10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ongo NS、Lugar PL、Yavuz S、Zhang W、Krijger PH、Russ DE、Jima DD、Dave SS、Grammer AC、Lipsky PE。X-连锁高IgM综合征的体细胞超突变分析显示突变靶向方面存在特定缺陷。鲜血。2009;113:3706–3715. doi:10.1182/bloud-2008-10-18363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uñoz LE、Janko C、Schulze C、Schorn C、Sarter K、Schett G、Herrmann M。自身免疫和慢性炎症——SLE发病机制中的两个明确相关步骤。自动immun版本。2010;10:38–42. doi:10.1016/j.autrev.2010.08.01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errmann M,Voll RE,Zoller OM,Hagenhofer M,Ponner BB,Kalden JR。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物质的吞噬作用受损。大黄性关节炎。1998;41:1241–1250. doi:10.1002/1529-0131(199807)41:7<1241::AID-ART15>3.0.CO;2-H型。[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aumann I、Kolowos W、Voll RE、Manger B、Gaipl U、Neuhuber WL、Kirchner T、Kalden JR、Herrmann M。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发中心凋亡细胞对可染体巨噬细胞的摄取受损。大黄性关节炎。2002;46:191–201. doi:10.1002/1529-0131(200201)46:1<191::AID-ART10027>3.0.CO;2-K型。[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overe P、Vallinoto C、Bondanza A、Crosti MC、Rescigno M、Ricciardi-Castagnoli P、Rugarli C、Manfredi AA。旁观者凋亡触发树突状细胞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免疫学杂志。1998;161:4467–44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ipl US、Munoz LE、Grossmayer G、Lauber K、Franz S、Sarter K、Voll RE、Winkler T、Kuhn A、Kalden J、Kern P、Herrmann M。清除缺陷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动免疫杂志。2007;28:114–121. doi:10.1016/j.jaut.2007.02.00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Jacobi AM、Huang W、Wang T、Freimuth W、Sanz I、Furie R、Mackay M、Aranow C、Diamond B、Davidson A。长期贝伐单抗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B细胞的影响:II期延长、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范围研究。大黄性关节炎。2010;62:201–210. doi:10.1002/art.2718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errill JT,Buyon JP。利妥昔单抗:要么被通缉,要么被通缉。大黄性关节炎。2010;62:2188–2191. doi:10.1002/art.2754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errill JT、Burgos-Vargas R、Westhovens R、Chalmers A、D’Cruz D、Wallace DJ、Bae SC、Sigal L、Becker JC、Kelly S、Raghupathi K、Li T、Peng Y、Kinaszczuk M、Nash P。阿巴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非致命症状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12个月的多中心探索性IIb期研究结果,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大黄性关节炎。2010;62:3077–3087. doi:10.1002/art.2760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Jacobi AM、Goldenberg DM、Hiepe F、Radbruch A、Burmester GR、Dorner 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pratuzumab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细胞的差异影响。大黄疾病年鉴。2008;67:450–4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ridon C、Blassfeld D、Reiter K、Mei HE、Giesecke C、Goldenberg DM、Hansen A、Hostmann A、Frölich D、Dörner T。靶向CD22的Epratuzumab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粘附分子的表达和B细胞的迁移。关节炎研究与治疗。2010;12:R204.doi:10.1186/ar317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Frölich D、Giesecke C、Mei HE、Reiter K、Daridon C、Lipsky PE、Dorner T。二次免疫产生克隆相关抗原特异性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免疫学杂志。2010;185:3103–3110. doi:10.4049/jimmunol.100091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关节炎研究与治疗由以下人员提供BMC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