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S主页打印自https://ideas.repec.org/p/bis/biswps/641.html
  我的参考书目  保存此纸张

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演变:从通货膨胀调节到反通货膨胀政策

作者

上市的:
  • 埃里克·吉拉丁
  • 桑德琳·伦文
  • 马国南

摘要

本文旨在加深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解,重点关注通货膨胀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中国人民银行(PBoC)遵循的规则,同时考虑了中国的结构性经济转型及其不断演变的货币政策框架,从2002年起,政策风格发生了变化,朝着更平稳但更紧缩的方向发展。对动态离散选择模型a la Monokroussos(2011)的估计表明,从这一点开始,货币政策的实施以隐性通货膨胀目标制为特征。虽然中国央行截至2001年的行为让人联想到1979年前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G3经济体的通胀调节行为,但自2002年以来,中国央行的政策规则与G3 1979年后的反通胀(前瞻性)政策类似。对2002年以来货币政策规则的准确估计需要将中国视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和金融迅速自由化。因此,美国利率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

建议引用

  • 埃里克·吉拉尔丁(Eric Girardin)、桑德琳·伦文(Sandrine Lunven)和马国南(Guonan Ma),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演变:从通货膨胀调节到反通货膨胀政策,"国际清算银行工作文件641,国际清算银行。
  • 手柄:RePEc:bis:biswps:641
    作为

    从出版商下载全文

    文件URL: http://www.bis.org/publ/work641.pdf
    文件功能:完整PDF文档
    下载限制:

    文件URL: http://www.bis.org/publ/work641.htm
    下载限制:
    ---><---

    IDEAS上列出的参考文献

    作为
    1. Svensson,Lars E.O.,1997年。"通货膨胀预测目标:实施和监测通货膨胀目标,"《欧洲经济评论》爱思唯尔,第41卷(6),第1111-1146页,6月。
    2. 郑廷国、王霞、郭慧明,2012。"中国货币政策前瞻性规则的估计:一个区域转换视角,"中国经济评论爱思唯尔,第23卷(1),第47-59页。
    3. 克里斯托弗·亚当(Christopher Adam)、大卫·科巴姆(David Cobham)和埃里克·吉拉丁(Eric Girardin),2005年。"货币框架和制度约束:英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1985-2003,"牛津经济统计公报牛津大学经济系,第67卷(4),第497-516页,8月。
    4. Chang-jin Kim和N.Kundan Kishor和Charles R Nelson,2006年。"基于实时数据的前瞻性货币政策规则的时变参数模型,"工作文件UWEC-2007-32,华盛顿大学经济系。
    5. 陈彦斌、霍振华,2009。"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推测:来自调查数据、马尔可夫机制转换和漂移系数的证据,"经济金融年刊AEF协会,第10卷(1),第111-153页,5月。
    6. Alicia Garcia-Herrero和Eric Girardin,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沟通:货币市场不仅倾听,而且理解,"工作文件022013,香港金融研究所。
    7. 乔治·莫诺克鲁索斯(George Monokroussos),2011年。"动态有限相关变量模型与美国货币政策,"货币、信贷与银行杂志,布莱克威尔出版社,第43卷,第519-534页,3月。
    8. Dong He和Laurent L.Pauwels,2008年。"是什么促使中国人民银行改变其货币政策立场?离散选择模型的证据,"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16卷(6),第1-21页,11月。
    9. Bernd Hayo和Boris Hofmann,2006年。"比较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欧洲央行与德国央行,"实证经济学施普林格,第31卷(3),第645-662页,9月。
    10. Dong He和Robert N McCauley,2013年。"向东亚传递全球流动性:政策利率、债券收益率、货币和美元信贷,"工作文件2013年15月15日,香港货币研究所。
    11. 熊,微博,2012。"衡量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立场:有序概率分析,"中国经济评论爱思唯尔,第23卷(3),第512-533页。
    12. Clarida,Richard&Gali,Jordi&Gertler,Mark,1998年。"货币政策规则在实践中的一些国际证据,"《欧洲经济评论》,爱思唯尔,第42卷(6),第1033-1067页,6月。
    13. Jean Boivin,2006年。"美国货币政策改变了吗?漂移系数和实时数据的证据,"货币、信贷与银行杂志,布莱克威尔出版社,第38卷(5),第1149-1173页,8月。
    14. Joshua Aizenman,2004年。"金融开放与发展:证据与政策争议,"美国经济评论,美国经济协会,第94卷(2),第65-70页,5月。
    15. 马国南(Guonan Ma)和罗伯特·麦考利(Robert N.McCauley),2014年。"中国和印度的金融开放——对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影响,"工作文件827,布鲁格尔。
    16. Muneesh Kapur和Michael Debabrata Patra,2012年。"印度的替代货币政策规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文件2012/11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7. Richard H.Clarida和Jordi Gali以及Mark Gertler,1998年。"实践中的货币政策规则,"诉讼,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3月。
    18. Stefan Gerlach,2007年。"欧洲央行制定利率,1999-2006年:言行,"国际中央银行杂志《国际中央银行杂志》,第3卷(3),第1-46页,9月。
    19. 马国南(Guonan Ma)和冯本(Ben S.C.Fung),2002年。"中国资产管理公司,"国际清算银行工作文件115,国际清算银行。
    完整参考文献 (包括与IDEAS上的项目不匹配的项目)

    引文

    引文由CitEc项目,订阅其RSS源用于此项目。
    作为


    引用人:

    1. Andrew Tsang,2021年。"揭示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影响,"MPRA纸110703,德国慕尼黑大学图书馆。
    2. Michael Funke和Andrew Tsang,2021年。"中国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强度:一种动态因素模型方法,"经济记录澳大利亚经济学会,第97卷(316),第100-122页,3月。
    3. repec:zbw:bofitp:2019_008未在IDEAS上列出
    4. 阿历克斯,多尼,2021年。"大型新兴经济体通胀预期的锚定,"《经济不对称杂志》爱思唯尔,第23卷(C)。
    5. Funke,Michael&Tsang,Andrew,2019年。"中国货币政策行为的方向和强度:一种动态因素建模方法,"BOFIT讨论文件2019年8月,芬兰银行新兴经济体研究所(BOFIT)。
    6. Lodge,David&Soudan,Michel,2019年。"中国的信贷、金融状况和商业周期,"工作文件系列2244,欧洲中央银行。
    7. Gießler,Stefan,2020年。"拉丁美洲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演变:不同可信度下对通货膨胀的反应,"IWH讨论文件2020年9月,哈雷经济研究所(IWH)。
    8. Jan J.J.Groen和Michael Nattinger,2020年。"基于稀疏PLS回归的中国经济活动替代指标,"经济政策审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第26卷(4),第39-68页,10月。
    9. 布拉德利·琼斯和乔尔·鲍曼,2019年。"国际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演变,"澳大利亚皇家银行研究讨论文件rdp2019-11,澳大利亚储备银行。
    10. Jeannine Bailliu&Xinfen Han&Barbara Sadaba&Mark Kruger,2021年。"中国货币政策与文本分析:言行一致,"员工工作文件21-3,加拿大银行。
    11. Laurent Pauwels,2019年。"用预测组合预测中国货币政策,"工作文件BAWP-2019-07,悉尼大学商学院,商业分析学科。
    12. Funke,Michael&Tsang,Andrew,2019年。"中国货币政策行为的方向和强度:一种动态因素建模方法,"BOFIT讨论文件2019年8月,芬兰银行新兴经济体研究所(BOFIT)。
    13. Funke,Michael&Tsang,Andrew,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应对冠状病毒疫情的定量评估,"经济建模爱思唯尔,第93卷(C),第465-473页。

    最相关的项目

    这些是最常引用与本书相同作品的项目,也被与本书同样的作品引用。
    1. 埃里克·吉拉尔丁(Eric Girardin)、桑德琳·伦文(Sandrine Lunven)和马国南(Guonan Ma),2014年。"通货膨胀与中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2002-2003,"国际清算银行文件章节,在:国际清算银行(编辑),亚太地区的全球化、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第77卷,第159-170页,国际清算银行。
    2. Hyeongwoo Kim和Wen Shi,2014年。"中国基准利率的决定因素:离散选择模型方法,"奥本经济工作文件系列auwp2014-12,奥本大学经济系。
    3. Kim,Hyengwoo和Shi,Wen,2018年。"中国基准利率的决定因素,"政策建模杂志爱思唯尔,第40卷(2),第395-417页。
    4. 朱利亚·里沃尔塔,2018年。"具有时变参数的潜在ECB反应函数:评估,"实证经济学《施普林格》,第55卷(4),第1425-1473页,12月。
    5. 威兰德、沃尔克和沃尔特斯,梅克,2013年。"预测和政策制定,"经济预测手册,收录于:G.Elliott&C.Granger&A.Timmermann(编辑),经济预测手册,第1版,第2卷,第0章,第239-325页,爱思唯尔。
    6. Klingelhöfer,Jan&Sun,Rongrong,2018年。"中国的货币政策转轨,"经济建模,爱思唯尔,第68卷(C),第32-40页。
    7. 张成思、党超,2018。"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前瞻性吗?,"国际经济与金融评论爱思唯尔,第57卷(C),第4-14页。
    8. Baxa,Jaromír&Horváth,Roman&Vašíckek,Bořek,2013年。"时变货币政策规则与金融压力:金融不稳定对货币政策有影响吗?,"金融稳定杂志,爱思唯尔,第9卷(1),第117-138页。
    9. Fang‐Shuo Chang&Shiu‐Sheng Chen&Po‐Yuan Wang,2020年。"政治与英国货币政策,"苏格兰政治经济学杂志苏格兰经济学会,第67卷(5),第486-522页,11月。
    10. Andreas Beyer和Vitor Gaspar、Christina Gerberding和Otmar Issing,2013年。"选择退出大通货膨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德国货币政策,"NBER章节,单位:大通货膨胀:现代中央银行的重生,第301-346页,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11. Byrne、Joseph P.和Korobilis、Dimitris和Ribeiro、Pinho J.,2016年。"变化世界中的汇率可预测性,"国际货币与金融杂志爱思唯尔,第62卷(C),第1-24页。
    12. Kishor,N.Kundan,2012年。"前瞻性货币政策规则的时间变化:来自欧洲国家的证据,"宏观经济动态剑桥大学出版社,第16卷(S3),第422-437页,11月。
    13. Baxa,Jaromír&Horváth,Roman&Vašíckek,Bořek,2014年。"货币政策如何变化?通货膨胀目标国的证据,"宏观经济动态剑桥大学出版社,第18卷(3),第593-630页,4月。
    14. Vipul Bhatt&Amr Hosny&N.Kundan Kishor,2017年。"“通货膨胀目标导向型”经济体隐性通货膨胀目标的动态行为,"经济记录《澳大利亚经济学会》,第93卷(300),第67-88页,3月。
    15. Gruener Hans Peter&Hayo Bernd&Hefeker Carsten,2009年。"工会、工资设定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英国经济学院宏观经济学杂志De Gruyter,第9卷(1),第1-25页,10月。
    16. Bennani,Hamza,2018年。"媒体报道与欧洲央行决策:来自扩展泰勒规则的证据,"宏观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57卷(C),第26-38页。
    17. Minoru Tachibana,2008年。"通货膨胀区目标与美联储,"日本和国际经济杂志爱思唯尔,第22卷(1),第68-84页,3月。
    18. 大泽直人,2006年。"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反应:来自东亚三个通货膨胀目标国的经验证据,"日本银行工作文件系列06-E-14,日本银行。
    19. Andrew Tsang,2021年。"揭示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影响,"MPRA纸110703,德国慕尼黑大学图书馆。
    20. Federico M.Giesenow和Jakob de Haan,2019年。"政府意识形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基于动态异质面板的新跨国证据,"经济与政治Wiley Blackwell,第31卷(2),第216-239页,7月。

    有关此项目的更多信息

    关键词

    中国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泰勒规则;通货膨胀目标制;离散选择模型;开放经济模式;
    所有这些关键字.

    JEL公司分类:

    • E52型-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和信贷——货币政策
    • E58型-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和信贷供应——中央银行及其政策
    • 第11页-经济发展、创新、技术变革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分析
    • O52号机组-经济发展、创新、技术变革与增长——全经济国家研究——欧洲

    NEP字段

    本文已在以下内容中公布NEP报告:

    统计

    访问和下载统计

    更正

    本网站上的所有材料均由各自的出版商和作者提供。您可以帮助纠正错误和遗漏。请求更正时,请提及此项目的句柄:RePEc:bis:biswps:641。请参阅一般信息关于如何更正RePEc中的材料。

    如果您编写了此项目,但尚未在RePEc注册,我们鼓励您这样做在这里。这允许将您的个人资料链接到此项目。它还允许您接受我们不确定的该项目的潜在引用。

    如果CitEc公司识别了书目参考,但没有将RePEc中的项目链接到它,您可以帮助这个表格.

    如果你知道引用这一条的缺失条目,你可以通过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为每个引用条目添加相关引用来帮助我们创建这些链接。如果您是此项目的注册作者,您可能还需要检查您的RePEc作者服务个人资料,因为可能有一些引文等待确认。

    有关此项目的技术问题,或更正其作者、标题、摘要、书目或下载信息,请联系:Martin Fessler(以下电子邮件可用)。供应商的一般联系方式:https://edirc.repec.org/data/bisssch.html.

    请注意,更正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才能筛选出来各种RePEc服务。

    想法是一个经济学研究论文服务。RePEc使用各出版商提供的书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