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对数尺度分布族的左截断和区间删失数据的统计推断。 (英语) Zbl 1489.62316号

小结:在这里,通过假设潜在寿命分布属于对数尺度族,对左截断和区间删失数据进行了分析。特别地,考虑了对数正态和威布尔模型。提出了随机期望最大化算法的步骤,用于模型参数的估计。利用牛顿-拉夫森方法也得到了最大似然估计。利用缺失信息原理和参数自举方法构造了参数的渐近置信区间。通过仿真研究,评估了所提推理方法的性能。在此设置下,推荐了点估计的St-EM算法和构造置信区间的参数自举方法。为了便于说明,对两个数据集进行了分析。还讨论了一个预测问题。

理学硕士:

62号05 可靠性和寿命测试
62号02 生存分析和删失数据中的估计
10层62层 点估计
62N01号 审查数据模型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Balakrishnan,N。;Mitra,D.,带插图的左截断和右删失对数正态数据的似然推断,《统计规划与推断杂志》,141,11,3536-53(2011)·Zbl 1221.62038号 ·doi:10.1016/j.jspi.2011.05.007
[2] Balakrishnan,N。;Mitra,D.,《左截断和右删失威布尔数据和带插图的似然推断》,计算统计与数据分析,56,12,4011-25(2012)·Zbl 1255.62309号 ·doi:10.1016/j.csda.2012.05.004
[3] Balakrishnan,N。;Mitra,D.,基于左截断和右删失数据和相关模型判别的某些寿命分布基于EM的似然推断,南非统计杂志,48,125-204(2014)·Zbl 1397.62365号
[4] Boardman,T.J.,《复合指数失效模型的估计——当数据分组时》,《技术计量学》,第12期,第271-7页(1973年)·Zbl 0259.62081号 ·doi:10.2307/1266987
[5] Böhning,D。;施拉特曼,P。;Dietz,E.,《区间删失数据:关于分布函数非参数最大似然估计的注记》,Biometrika,83,462-6(1996)·Zbl 0865.62017年
[6] Bordes,L。;Chauveau,D.,评论:基于左截断和右删失数据的某些寿命分布基于EM的似然推断及相关模型判别,南非统计杂志,48,197-200(2014)·Zbl 1397.62367号
[7] Burridge,J.,《利用分组数据对回归模型进行最大似然估计的注释》,《皇家统计学会杂志》,B辑,43,41-5(1981)·doi:10.1111/j.2517-6161.1981.tb01146.x
[8] Celeux,G。;Diebolt,J.,SEM算法:从混合问题的EM算法导出的概率教师算法,《计算统计季刊》,273-82(1985)
[9] Celeux,G。;乔沃,D。;Diebolt,J.,《EM算法的随机版本:混合情况下的实验研究》,《统计计算与模拟杂志》,55,4,287-314(1996)·Zbl 0907.62024号 ·doi:10.1080/00949659608811772
[10] Chauveau,D.,《含删失数据混合物的随机EM算法》,《统计规划与推断杂志》,46,1,1-25(1995)·Zbl 0821.62013号 ·doi:10.1016/0378-3758(94)00097-F
[11] Cohen,A.C.,截断和审查样本(1991年),纽约:Marcel Dekker,纽约·Zbl 0742.62027号
[12] 德格鲁托拉,V。;Lagakos,S.W.,双重审查生存数据的分析,及其在艾滋病中的应用,生物计量学,45,1,1-12(1989)·Zbl 0715.62223号
[13] Dempster,A.P。;莱尔德,新墨西哥州。;Rubin,D.B.,《通过EM算法从不完整数据中获取最大似然》,《皇家统计学会杂志》,B辑,39,1-38(1977)·Zbl 0364.62022号 ·doi:10.1111/j.2517-6161.1977.tb01600.x
[14] Diebolt,J。;Celeux,G.,估计混合比例的随机EM算法的渐近性质,统计学中的通信:随机模型,9,599-613(1993)·Zbl 0783.62021号 ·doi:10.1080/1532634930807283
[15] Frydman,H.,关于从区间相关和截断观测值中对分布函数进行非参数估计的注释,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杂志,B辑,56,71-4(1994)·Zbl 0800.62223号 ·doi:10.1111/j.2517-6161.1994.tb01960.x
[16] Gómez,G。;Calle,M.L。;Oller,R.,《间隔感知数据的频繁性和贝叶斯方法》,《统计论文》,45,2,139-73(2004)·Zbl 1052.62096号 ·doi:10.1007/BF02777221
[17] 郭刚,《左翼数据的事件历史分析》,《社会学方法论》,23,217-43(1993)
[18] Y.Hong。;米克尔,W.Q。;McCalley,J.D.,基于左截断和右删失寿命数据的电力变压器剩余寿命预测,应用统计年鉴,3,2,857-79(2009)·Zbl 1166.62074号 ·doi:10.1214/00-AOAS231
[19] 约翰逊,N.L。;科茨,S。;Balakrishnan,N.,《连续单变量分布》。第1卷(1994),纽约:John Wiley&Sons,纽约·Zbl 0811.62001号
[20] 约翰逊,N.L。;科茨,S。;Balakrishnan,N.,《连续单变量分布》。第2卷(1995),纽约:John Wiley&Sons,纽约·Zbl 0821.62001号
[21] Kalbfleisch,J.D。;Lawless,J.F.,截断数据的一些有用统计方法,质量技术杂志,24,3,145-52(1992)·doi:10.1080/00224065.1992.11979385
[22] Kalbfleisch,J.D。;Prentice,R.L.,《失效时间数据的统计分析》(2011),纽约:John Wiley&Sons出版社,纽约·兹比尔0504.62096
[23] Klein,J.P。;Moeschberger,M.L.,《生存分析:删失和截断数据的技术》(2003),纽约:Springer-Verlag出版社,纽约·Zbl 1011.62106号
[24] Lindsey,J.K.,参数回归模型中的区间删失研究,寿命数据分析,4,4,329-54(1998)·Zbl 0917.62085号
[25] 林赛,J.C。;Ryan,L.M.,《间隔相关数据的生物统计学方法教程》,《医学统计学》,17,2,219-38(1998)
[26] Louis,T.A.,《使用EM算法时发现观测到的信息矩阵》,《皇家统计学会期刊》,B辑,44,226-33(1982)·兹比尔0488.62018 ·doi:10.1111/j.2517-6161.1982.tb01203.x
[27] 麦克拉克伦,G。;Krishnan,T.,《EM算法和扩展》(2008),纽约:John Wiley&Sons出版社,纽约·兹比尔1165.62019
[28] Ng,H.K.T。;Chan,P.S。;Balakrishnan,N.,使用EM算法从逐次审查数据中估计参数,计算统计和数据分析,39,4,371-86(2002)·Zbl 0993.62085号 ·doi:10.1016/S0167-9473(01)00091-3
[29] Ng,H.K.T。;Ye,Z.,评论:基于左截断和右删失数据的某些寿命分布基于EM的似然推断及相关模型判别,南非统计杂志,48,177-180(2014)·Zbl 1397.62373号
[30] Nielsen,S.F.,《随机EM算法:估计和渐近结果》,Bernoulli,6,3,457-89(2000)·Zbl 0981.62022号 ·doi:10.2307/3318671
[31] 奥德尔,P.M。;安德森,K.M。;D’Agostino,R.B.,使用基于Weibull的加速失效时间模型对间隔感知数据进行最大似然估计,生物统计学,48,3,951-9(1992)·doi:10.2307/2532360
[32] Sun,J.,《间隔相关失效时间数据的统计分析》(2006),纽约:Springer-Verlag出版社,纽约·Zbl 1127.62090号
[33] Tregouet,D.A。;埃斯科拉诺,S。;蒂雷特,L。;Mallet,A。;Golmard,J.L.,基于单倍型关联分析的新算法:随机EM算法,人类遗传学年鉴,68,2,165-77(2004)·网址:10.1046/j.1529-8817.2003.00085.x
[34] 维韦罗斯,R。;Balakrishnan,N.,从逐步删失数据中估算生命参数的区间,技术计量学,36,1,84-91(1994)·Zbl 0800.62623号 ·doi:10.1080/00401706.1994.10485403
[35] Ye,Z。;Ng,H.K.T.,关于不完整现场失效数据的分析,《应用统计学年鉴》,8,3,1713-27(2014)·Zbl 1304.62150号 ·doi:10.1214/14-AOAS752
[36] 张,Z。;Sun,J.,区间审查,医学研究中的统计方法,19,53-70(2010)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