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度梯度导致粘弹性微流中溶质分散的大量增加。 (英语) Zbl 1460.76029号

小结:增强电动流动中的溶质弥散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命题,因为在没有表面图案的情况下,流场具有固有的均匀性。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通过使用几种流体和几何调制来绕过这一限制。然而,溶质分散的相应改善往往无关紧要。在这里,我们揭示了通过利用外部施加的温度梯度、随后的电荷再分配和离子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流体的流变复杂性,在电解质溶液的压力驱动流中,可以实现高达一个数量级的溶质分散增强。我们的结果表明,热、电、水动力和流变参数之间在小尺度上的复杂耦合可以用于设计具有良好溶质分离和分散特性的新型热致动微流体和生物微流体器件。

MSC公司:

76A10号 粘弹性流体
76周05 磁流体力学和电流体力学

关键词:

微流体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Afonso,A.M.、Alves,M.A.和Pinho,F.T.2009微通道中粘弹性流体混合电渗/压力驱动流动的分析溶液。《非牛顿流体力学杂志》159(1-3),50-63·Zbl 1274.76085号
[2] Afonso,A.M.、Alves,M.A.和Pinho,F.T.2013粘弹性流体的双流体电渗流动的分析溶液。《胶体界面科学杂志》395(1),277-286。
[3] Ajdari,A.1995非均匀带电表面上的电渗流。物理学。修订稿75(4),755。
[4] Ajdari,A.1996电场产生横向流体电流和力:电荷调制和起伏表面上的电渗。物理学。修订版E53(5),4996-5005。
[5] Ajdari,A.、Bontoux,N.和Stone,H.A.2006浅层微通道中的流体动力弥散:横截面形状的影响。分析。《化学》78(2),387-392。
[6] Anderson,P.D.、Galaktionov,O.S.、Peters,G.W.M.、Van De Vosse,F.N.和Meijer,H.E.H.2000非牛顿流体在时间周期空腔流中的混合。《非牛顿流体力学杂志》93(2-3),277-286·兹比尔0963.76007
[7] Arcos,J.C.,Méndez,F.,Bautista,E.G.&Bautista.,O.2018粘弹性流体通过壁面zeta电位缓慢变化的微通道的电渗流中的分散系数。《流体力学杂志》839、348-386·Zbl 1419.76192号
[8] Aris,R.1956关于流经管道的流体中溶质的分散。程序。R.Soc.伦敦。A235(1200),67-77。
[9] Aris,R.1959关于溶质通过扩散、对流和相间交换的分散。程序。R.Soc.伦敦。A252(1271),538-550·Zbl 0092.19404号
[10] Bandopadhyay,A.和Chakraborty,S.2011狭窄空间中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电位和能量传递效率因空间效应而发生变化。朗缪尔27(19),12243-12252。
[11] Bandopadhyay,A.和Chakraborty,S.2012使用粘弹性流体的纳米流体设备的电-水-动力能量转换效率的巨大提高。申请。物理学。信件101(4),043905。
[12] Bandopadhyay,A.、Mandal,S.、Kishore,N.K.和Chakraborty,S.2016沉积落差的均匀电场诱导横向迁移。《流体力学杂志》792,553-589·Zbl 1382.76257号
[13] Barragán,V.M.&Kjelstrup,S.2017膜系统中的热渗透:综述。J.非平衡。Thermodyn.42(3),217-236。
[14] Barton,N.G.1983《关于溶质分散的矩法》。《流体力学杂志》126、205-218·Zbl 0523.76084号
[15] Bautista,O.,Sánchez,S.,Arcos,J.C.&Méndez,F.2013狭缝微通道中电渗流动的润滑理论,采用Phan-Thien和Tanner模型。《流体力学杂志》722,496-532·Zbl 1287.76034号
[16] Becker,H.&Gärtner,C.2000微流体分析应用的聚合物微制造方法。电泳21(1),12-26。
[17] Berli,C.L.A.2010使用聚合物溶液在微通道中进行电动能量转换。《胶体界面科学杂志》349(1),446-448。
[18] Berli,C.L.A.和Olivares,M.L.2008微通道中非牛顿流体的电动流动。《胶体界面科学杂志》320(2),582-589。
[19] Bontoux,N.、Pepin,A.、Chen,Y.、Ajdari,A.和Stone,H.A.2006浅层微通道中流体动力弥散的实验表征。芯片实验室6(7),930-935。
[20] Brask,A.、Kutter,J.P.和Bruus,H.2005带离子交换膜的长期稳定电渗泵。芯片实验室5(7),730-738。
[21] Brust,M.,Schaefer,C.,Doerr,R.&Wagner,C.2013人类血浆流变学:粘弹性与牛顿行为。物理学。修订稿110(7),078305。
[22] Chakraborty,S.2006在电渗力和外加压力梯度的联合作用下,微管中热充分发展流动的努塞尔数分析解。《国际热质传递杂志》49(3-4),810-813·兹比尔1189.76777
[23] Chakraborty,S.2007微通道中压力驱动液体流动表面效应的一般表示。申请。物理学。信函90(3),034108。
[24] Chakraborty,N.和Chakraborty,S.2007铜镍异种对激光焊接中湍流熔池对流的建模。国际热质传递杂志50(9-10),1805-1822·Zbl 1124.80312号
[25] Chakraborty,S.&Durst,F.2007从可压缩理想气体流的放大分子输运考虑导出扩展的Navier-Stokes方程:走向扩展的本构形式。物理学。流体19(8),088104·Zbl 1182.76134号
[26] Chakraborty,S.&Padhy,S.2008纳米级胶体悬浮液的异常导电性。ACS Nano2(10),2029-2036年。
[27] Chakraborty,S.&Srivastava,A.K.2007具有重叠双电层的时间周期电渗流的广义模型。朗缪尔23(24),12421-12428。
[28] Chang,C.C.&Yang,R.J.2008利用周期性开关电渗再循环辊在微通道中进行混沌混合。物理学。修订版E77(5),056311。
[29] Chatwin,P.C.1970沿着直管流动的溶剂中溶质浓度分布的正态性方法。《流体力学杂志》43(2),321-352·兹比尔0216.53401
[30] Chatwin,P.C.1975关于管内振荡流中被动污染物的纵向扩散。《流体力学杂志》71(3),513-527·Zbl 0333.76050号
[31] Chatwin,P.C.和Sullivan,P.J.1982矩形通道中长宽比对纵向扩散率的影响。《流体力学杂志》120,347-358·Zbl 0502.76097号
[32] Chen,C.H.,Lin,H.,Lele,S.K.和Santiago,J.G.2005电导梯度的对流和绝对电动不稳定性。《流体力学杂志》524263-303·Zbl 1065.76545号
[33] Chu,H.C.W.,Garoff,S.,Przybycien,T.M.,Tilton,R.D.&Khair,A.S.2019通过平行板通道的稳态和时间振荡二维流中的色散。物理学。流体31(2),2007年2月。
[34] Coelho,P.M.、Alves,M.A.和Pinho,F.T.2012粘弹性流体电渗/Poiseuille微通道流动中的强制对流:充分发展的流动,外加壁面热流。微流体。纳米流体12(1-4),431-449。
[35] Das,S.&Chakraborty,S.2006非牛顿生物流体电渗微通道流中速度、温度和浓度分布的分析解决方案。分析。蜂鸣器。《学报》559(1),15-24。
[36] Das,S.&Chakraborty,S.2007用于改进微通道中DNA杂交的横向电极。AIChE J.53(5),1086-1099。
[37] Das,S.&Chakraborty,S.2010双电层内电导率变化对窄射流限制条件下流动电势估算的影响。朗缪尔26(13),11589-11596。
[38] Das,S.、Das,T.和Chakraborty,S.2006在存在压力驱动和电渗流的情况下,微通道中DNA杂交速率的分析溶液。传感器执行器B114(2),957-963。
[39] Das,S.P.,Chakraborty,S.&Dutta,P.2004 LH_2储存容器中热分层现象的研究。传热工程25(4),54-66。
[40] Das,S.S.、Kar,S.、Anwar,T.、Saha,P.和Chakraborty,S.2018纸条上的水力发电厂。芯片实验室18(11),1560-1568。
[41] Datta,S.和Ghosal,S.2008微流体分离系统中由于壁相互作用导致的分散。物理学。流体20(1),012103·Zbl 1182.76182号
[42] De Loubens,C.、Magnin,A.、Doyennette,M.、TréléA,I.C.和Souchon,I.2011吞咽的生物力学模型,用于了解唾液和食物丸粘度对味道释放的影响。J.西奥。生物学.280(1),180-188·Zbl 1397.92075号
[43] Del Giudice,F.、Davino,G.、Greco,F.,De Santo,I.、Netti,P.A.和Maffettone,P.L.2015芯片上的流变仪:通过微通道流动中的粒子迁移测量粘弹性液体的松弛时间。芯片实验室15(3),783-792。
[44] Del Giudice,F.、Haward,S.J.和Shen,A.Q.2017稀释聚合物溶液的松弛时间:微流体方法。《流变学杂志》61(2),327-337。
[45] Dey,R.,Chakraborty,D.&Chakraborty,S.2011在带有厚厚电双层的狭窄空间内,针对热充分发展的电渗和压力驱动组合流的分析解决方案。《传热杂志》133(2),024503。
[46] Dietzel,M.&Hardt,S.,2016密闭液体电解质中的热电性。物理学。修订稿116(22),225901。
[47] Dietzel,M.&Hardt,S.2017具有轴向温度梯度的通道中电解质的流动和流动电势。《流体力学杂志》8131060-1111·Zbl 1383.76542号
[48] Dua,R.&Chakraborty,S.2005A激光与经历多次相位变化的活生物组织之间光热相互作用的新型建模和模拟技术。计算。《生物医学》35(5),447-462。
[49] Dutta,D.2008带电样品通过具有较小zeta电位的矩形通道的电动传输。分析。《化学》80(12),4723-4730。
[50] Fam,H.、Bryant,J.T.和Kontopoulou,M.2007滑液的流变学特性。生物流变学44(2),59-74。
[51] Ferrás,L.L.、Afonso,A.M.、Alves,M.A.、Nóbrega,J.M.和Pinho,F.T.2016微通道中粘弹性流体的电化学和压力驱动流动:分析和半分析解决方案。物理学。流体28(9),93102。
[52] Gao,Y.,Wong,T.N.,Yang,C.&Ooi,K.T.2005微通道中的双流体电渗流动。《胶体界面科学杂志》284(1),306-314·Zbl 1188.76278号
[53] Garai,A.和Chakraborty,S.2009两个不互溶液体层中的微尺度热流体传输受到电渗和压力驱动传输的共同作用。《国际热质传递杂志》52(11-12),2660-2666·Zbl 1167.80327号
[54] Garcia,A.L.,Ista,L.K.,Petsev,D.N.&López,G.P.2005纳米流体通道中的电动分子分离。芯片实验室5(11),1271-1276。
[55] Gaš,B.,Štědr଑,M.&Kendler,E.1997毛细管区带电泳中的峰展宽。电泳18(12-13),2123-2133。
[56] Ghatak,A.和Chakraborty,S.2007工作流体的外部不可逆性和可变热特性对双内燃机循环热性能的影响。J.机械。能源58(1),1-12。
[57] Ghonge,T.、Chakraborty,J.、Dey,R.和Chakraborty,S.2013有限温度梯度下双电层内的电流体动力学。物理学。修订版E88(5),53020。
[58] Ghosal,S.2002慢变截面和壁电荷微流道中电渗流动的润滑理论。《流体力学杂志》459,103-128·Zbl 1010.76024号
[59] Ghosal,S.2004电渗流动的流体力学及其对毛细管电泳中谱带展宽的影响。电泳25(2),214-228。
[60] Ghosal,S.2006毛细管电泳中的电动流动和分散。每年。流体力学修订版38(1),309-338·Zbl 1098.76075号
[61] Ghosal,S.&Chen,Z.2012存在电渗流时毛细管中的电迁移分散。《流体力学杂志》697、436-454·Zbl 1250.76185号
[62] Ghosh,U.和Chakraborty,S.2012狭窄空间内电荷调制表面上由模式润湿性引起的电渗变化。物理学。版本E85(4),046304。
[63] Ghosh,U.和Chakraborty,S.2015窄范围内粘弹性流体在电荷调制表面上的电渗。物理学。流体27(6),62004。
[64] Ghosh,U.、Chaudhury,K.和Chakraborty,S.2016非均匀带电表面上的电渗:二阶流体的修正Smoluchowski滑移速度。《流体力学杂志》809、664-690·Zbl 1383.76028号
[65] Ghosh,U.、Mandal,S.和Chakraborty,S.2017具有有限电双层厚度的电荷调制表面上的电渗:渐近和数值研究。物理学。流体版本2(6),1-29。
[66] 格拉斯哥,I.、巴顿,J.和奥布里,N.2004微通道中的电渗混合。芯片实验室4(6),558-562。
[67] Goswami,P.、Chakraborty,J.、Bandopadhyay,A.和Chakraborty,S.2015幂律流体的电动调节蠕动传输。微血管。第103、41-54号决议。
[68] Haeberle,S.&Zengerle,R.2007用于芯片实验室应用的微流体平台。芯片实验室7(9),1094-1110。
[69] Hoshyargar,V.、Talebi,M.、Ashrafizadeh,S.N.和Sadeghi,A.2018狭缝微通道内粘弹性流体电渗流动的流体动力学分散。微流体。纳米流体22(1),4。
[70] Huang,K.-D.和Yang,R.-J.2006焦耳加热效应对电动流聚焦的数值模拟。电泳27(10),1957-1966。
[71] Huang,Y.,Chen,J.,Wong,T.&Liow,J.L.2016矩形微通道中非牛顿电渗驱动流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软床垫12(29),6206-6213。
[72] Hunter,R.J.1981胶体科学中的Zeta潜能。学术出版社。
[73] Jansons,K.M.2006关于振荡通道流中的泰勒色散。程序。R.Soc.伦敦。A462(2076),3501-3509·Zbl 1149.76623号
[74] Jokinen,M.、Manzanares,J.A.、Kontturi,K.和Murtomäki,L.2016离子交换膜的热势及其在热电发电中的应用。J.成员。科学499234-244。
[75] Karniadakis,G.、Beskok,A.和Aluru,N.2005微流和纳米流:基础和模拟。斯普林格·Zbl 1115.76003号
[76] Larson,R.G.2005柔性聚合物稀溶液的流变学:进展与问题。《流变学杂志》49(1),1-70。
[77] Levine,S.,Marriott,J.R.,Neale,G.&Epstein,N.1975高zeta电位下细圆柱形毛细血管中的电动流动理论。《胶体界面科学杂志》52(1),136-149。
[78] Li,H.,Wong,T.N.&Nguyen,N.T.2009流体动力聚焦中液流宽度和位置的电渗控制。微流体。纳米流体。7(4),489-497。
[79] Li,H.,Wong,T.N.和Nguyen,N.T.2011基于流体动力学和电渗综合效应的微流体开关。微流体。纳米流体10(5),965-976。
[80] Li,L.&Wang,Q.2018异质纳米流体通道中的热电性。Small14(21),1800369。
[81] Ling,B.,Oostrom,M.,Tartakovsky,A.M.和Battiato,I.2018微结构多孔壁薄通道中的流体动力弥散。物理学。流体30(7),076601。
[82] Mandal,S.、Ghosh,U.、Bandopadhyay,A.和Chakraborty,S.2015在狭窄空间内存在调制带电表面时叠加流体的电渗流。《流体力学杂志》776、390-429·Zbl 1382.76292号
[83] Mark,D.,Haeberle,S.,Roth,G.,Von Stetten,F.&Zengerle,R.2010微流体芯片实验室平台:要求、特性和应用。化学。Soc.修订版39(3),1153-1182。
[84] Masliyah,J.H.和Bhattacherjee,S.2006电动和胶体运输现象。威利-国际科学。
[85] Maynes,D.&Webb,B.W.2003在微通道中充分发展了电渗传热。《国际热质传递杂志》46(8),1359-1369·Zbl 1047.76598号
[86] Mazumder,B.S.&Das,S.K.1992边界反应对通过管道的脉动流中溶质弥散的影响。《流体力学杂志》239、523-549。
[87] Mogensen,K.B.、Gangloff,L.、Boggild,P.、Teo,K.B.K.、Milne,W.I.和Kutter,J.P.2009集成在电绝缘通道中的碳纳米管,用于芯片实验室应用。纳米技术20(9),95503。
[88] Morikawa,K.、Mawatari,K.、Kato,M.、Tsukahara,T.和Kitamotri,T.2010用于研究限制在扩展纳米空间中的液体的流式电势/电流测量系统。芯片实验室10(7),871-875。
[89] Moyers-Gonzalez,M.、Owens,R.G.和Fang,J.2008A人类血液的非均质本构模型。第1部分。模型推导和稳定流动。《流体力学杂志》617、327-354·Zbl 1155.76064号
[90] Mukherjee,S.,Dhar,J.,Dasgupta,S.&Chakraborty,S.2019图案表面电荷加上热梯度可能会在粘弹性流体的电渗中造成溶质分散的巨大增加。程序。R.Soc.伦敦。A475(2221),20180522·Zbl 1425.76306号
[91] Mukherjee,S.、Das,S.S.、Dhar,J.、Chakraborty,S.和Dasgupta,S.2017a粘弹性流体的电渗:壁耗尽层的作用。朗缪尔33(43),12046-12055。
[92] Mukherjee,S.、Goswami,P.、Dhar,J.、Dasgupta,S.和Chakraborty,S.2017b具有界面滑移的微流体通道中粘弹性流体的尺寸依赖性电渗。物理学。流体29(7),72002。
[93] Ng,C.-O.2006通过具有可逆和不可逆壁反应的管在稳定和振荡流动中的分散。程序。R.Soc.伦敦。A462(2066),481-515·Zbl 1149.76684号
[94] Ng,C.-O.&Yip,T.L.2001动力学吸附交换对明渠水流中溶质运移的影响。《流体力学杂志》446,321-345·兹比尔1041.76082
[95] Nguyen,T.,Xie,Y.,De Vreede,L.J.,Van Den Berg,A.&Eijkel,J.C.T.2013通过添加聚合物,从流动电流中高度增强能量转换。芯片实验室13(16),3210。
[96] Ohno,K.,Tachikawa,K.&Manz,A.2008微流体:在化学和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电泳29(22),4443-4453。
[97] Olivares,M.L.、Vera-Candioti,L.和Berli,C.L.A.2009聚合物溶液的EOF。电泳30(5),921-929。
[98] Owens,R.G.2006一种新的基于微观结构的人体血液本构模型。《非牛顿流体力学杂志》140(1-3),57-70·Zbl 1143.76344号
[99] Pan,S.,Nguyen,D.A.,Dünweg,B.,Sunthar,P.,Sridhar,T.&Ravi Prakash,J.2018聚苯乙烯和DNA稀溶液和半稀溶液中的剪切稀释。《流变学杂志》62(4),845-867。
[100] Probstein,R.F.1994《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导论》。威利。
[101] Raj,M.K.,Dasgupta,S.&Chakraborty,S.2017可变形微通道中的流体动力学。微流体。纳米流体21(4),70。
[102] Raj,P.M.、Sarkar,S.、Chakraborty,S.,Phanikumar,G.、Dutta,P.和Chattopadhyay,K.2002分布式物质源激光表面合金化传输现象建模。国际热流学杂志23(3),298-307。
[103] Rana,U.,Chakraborty,S.&Som,S.K.2014热循环微型燃烧器中预混燃烧的热力学。能源68,510-518。
[104] Reppert,P.M.2003温度依赖的流动电位:1。理论。《地球物理学杂志》。第108号决议(B11),第2546条。
[105] Revil,A.、Pezard,P.A.和Glover,P.W.J.2003多孔介质中的流化势:1。zeta电位理论。《地球物理学杂志》。第104(B9)号决议,20033-20048。
[106] Revil,A.、Schwaeger,H.、Cathles,L.M.和Manhardt,P.D.1999.多孔介质中的流化势:2。地热系统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学杂志》。决议104(B9),20021-20031。
[107] Sadeghi,A.、Yavari,H.、Saidi,M.H.和Chakraborty,S.2011具有温度依赖特性的电渗透和压力驱动混合流。《热力学杂志》。传热25(3),432-442。
[108] Sánchez,S.、Ascanio,G.、Méndez,F.和Bautista,O.2018具有图案化表面电荷的电渗流的非线性焦耳加热效应的理论分析。物理学。流体30(11),112002。
[109] Sandbakk,K.D.、Bentien,A.和Kjelstrup,S.2013离子导电膜中的热电效应和热电能转换前景。J.成员。科学434,10-17。
[110] Sarkar,S.、Raj,P.M.、Chakraborty,S.和Dutta,P.2002激光表面合金化过程中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三维计算模型。数字。传热A42(3),307-326。
[111] Silva,A.F.、Alves,M.A.和Oliveira,M.S.N.2017玻璃体的流变行为。Rheol公司。《学报》56(4),377-386。
[112] Sinton,D.、Escobedo-Canseco,C.、Ren,L.和Li,D.2002微通道中的直接和间接电渗流速测量。《胶体界面科学杂志》254(1),184-189。
[113] Smith,R.1982振荡流中的污染物扩散。《流体力学杂志》114、379-398·Zbl 0477.76077号
[114] Sounart,T.L.和Baygents,J.C.2007非均匀电解质中电渗流动的润滑理论。《流体力学杂志》576139-172·Zbl 1125.76018号
[115] Stone,H.A.、Strock,A.D.和Ajdari,A.2004小型设备中的工程流程:微流体走向芯片实验室。每年。《流体力学评论》36(1),381-411·Zbl 1076.76076号
[116] Strock,A.D.、Dertinger,S.K.W.、Ajdari,A.、Mezic,I.、Stone,H.A.和Whitesides,G.M.2002微通道混沌混频器。《科学》295(2002),647-651。
[117] Sugioka,H.2010使用有限Péclet数电渗的混沌混合器。物理学。修订版E81(3),036306。
[118] Tang,G.Y.,Yang,C.,Chai,C.J.&Gong,H.Q.2003电渗流动和毛细管电泳的焦耳加热效应建模:能斯特-普朗克方程与玻尔兹曼分布。朗缪尔19(26),10975-10984。
[119] Taylor,G.1953溶解物质在缓慢流经管的溶剂中的分散。程序。R.Soc.伦敦。A219(1137),186-203。
[120] Tirtaatmadja,V.,Mckinley,H.G.和Cooper White,J.J.2006低粘度弹性流体的液滴形成和破裂:分子量和浓度的影响。物理学。流体18(4),043101。
[121] Van Deemter,J.J.、Zuiderweg,F.J.和Klinkenberg,A.1956纵向扩散和质量传递阻力是色谱非理想性的原因。化学。《工程科学》5(6),271-289。
[122] Van Der Heyden,F.H.、Bonthuis,D.J.、Stein,D.、Meyer,C.和Dekker,C.2007纳米流体通道中离子压力驱动传输发电。Nano Lett.7(4),1022-1025。
[123] Van Der Heyden,F.H.J.,Stein,D.&Dekker,C.2005单个纳米流体通道中的流电流。物理学。修订稿95(11),116104。
[124] Venditti,R.,Xuan,X.&Li,D.2006 zeta电位温度依赖性的实验表征及其对微通道中电渗流速的影响。微流体。纳米流体。2(6),493-499。
[125] Watson,E.J.1983振荡管流中的扩散。《流体力学杂志》133、233-244·Zbl 0543.76120号
[126] Whitesides,G.M.2006微流体的起源和未来。《自然》442(7101),368-373。
[127] Würger,A.2008热电驱动带电胶体中的传输。物理学。修订版Lett.101(10),108302。
[128] Würger,A.2010胶体中的热非平衡传输。代表程序。《物理学》73(12),126601。
[129] Xuan,X.2008电动流中的焦耳加热。电泳29(1),33-43。
[130] Xuan,X.C.,Xu,B.,Sinton,D.&Li,D.Q.2004具有焦耳加热效应的电渗流。芯片实验室4(3),230-236。
[131] Zeng,S.、Chen,C.H.、Mikkelsen,J.C.和Santiago,J.G.2001电渗微泵的制造和表征。传感器执行器B79(2-3),107-114。
[132] Zhang,J.B.,He,G.W.和Liu,F.2006异质微通道中的电渗流和混合。物理学。修订版E73(5),056305。
[133] Zhang,W.,Wang,Q.,Zeng,M.和Zhao,C.2019带电纳米毛细管中电解质溶液的热电效应和温度-颗粒驱动电动流。国际热质传递杂志143,118569。
[134] Zhao,C.和Yang,C.2011非牛顿流体的电化学迁移率。生物微流体5(1),014110。
[135] Zhao,C.和Yang,C.2013非牛顿流体的电动力学:综述。高级胶体界面科学201-2002,94-108。
[136] Zhao,H.2011超疏水条带上压力驱动流产生的流电位。物理学。流体23(2),22003。
[137] Zholkovskij,E.K.和Masliyah,J.H.2004通过带有薄双层的微通道的压力驱动和电渗流组合引起的流体动力弥散。分析。《化学》76(10),2708-2718。
[138] Zhou,Y.,Xie,Y.,Yang,C.和Cheong Lam,Y.2015考虑热扩散的微通道电渗流的热效应。事务处理。ASME J.传热137(9),91023。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