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eb最近关于无限维李群的调查中公开问题的解决方案。 (英语) Zbl 1146.22018年

作者解决了以下三个公开问题[K.-H.内布,Jpn。数学杂志。1291-468(2006年;Zbl 1161.22012年)]. 更详细地说,作者做了以下工作:
(1) 他描述了无限维李群的一个子群,它不是初始李子群。
(2) 他证明了有限维李群直接极限的每个子群都是一个初始李子群。
(3) 最后,作者证明了有限维李群的每个直接极限都是一个具有李代数的拓扑群(在[K·H·霍夫曼S.A.莫里斯,连通pro-Lie群的Lie理论。苏黎世:欧洲数学学会(EMS)(2007;Zbl 1153.22006年)]).

MSC公司:

第22页,共65页 无穷维李群及其李代数的一般性质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Bertram W.,Glöckner H.,Neeb K.-H.:一般基域和环上的微分学。博览会。数学。22, 213–282 (2004) ·邮编1099.58006
[2] Bourbaki,N.:李群和李代数,第1-3章。Springer-Verlag(1989)·Zbl 0672.22001
[3] Dahmen,R.,Glöckner,H.:无限维李群直接极限的Milnor意义上的正则性(准备中)
[4] Glöckner,H.:无完备性限制的无限维李群。在:Strasburger A.等人(编辑)《有限维和无限维李群的几何与分析》,第55卷,第43–59页。巴纳赫中心出版物。(2002) ·Zbl 1020.58009号
[5] Glöckner H.:直接极限李群和流形。数学杂志。京都大学43,1-26(2003)·Zbl 1056.22013年
[6] Glöckner H.:Diff({(mathbb{R}^n)})作为Milnor-Lie群。数学。纳克里斯。278, 1025–1032 (2005) ·Zbl 1073.58011号 ·doi:10.1002/mana.200310288
[7] Glöckner H.:直接极限李理论基础。作曲。数学。141, 1551–1577 (2005) ·Zbl 1082.22012年 ·doi:10.1112/S0010437X05001491
[8] Glöckner H.:与相关范畴中的直接极限相比,无限维李群的直接极限。J.功能。分析。245, 19–61 (2007) ·Zbl 1119.22012号 ·doi:10.1016/j.jfa.2006.12.018
[9] Glöckner,H.:修补局部凸空间,几乎局部映射和非紧流形的微分同胚群,手稿(2002)
[10] Glöckner,H.:非离散拓扑场上的李群。预打印,arXiv:math/0408008v1
[11] Glöckner,H.,Lovas,L.R.:无穷维流形上各种类型分布的Frobenius和Stefan-Sussmann定理。手稿(编制中)
[12] Glöckner,H.,Neeb,K.-H.:无限维李群,第一卷,准备中的书
[13] Hiltunen,S.:局部凸全局分析的Frobenius定理。莫纳什。数学。129, 109–117 (2000) ·Zbl 0954.46041号 ·doi:10.1007/s006050050010
[14] Hirai T.,Shimomura H.,Tatsuuma N.,Hirai E.:拓扑的归纳极限,它们的直积,以及与代数结构相关的问题。数学杂志。京都大学41,475–505(2001)·Zbl 1006.54051号
[15] Hirsch,M.W.:微分拓扑。Springer-Verlag(1976)·Zbl 0356.57001号
[16] 霍夫曼,K.H.,莫里斯,S.A.:互联Pro-Lie群的结构。EMS数学专题。2、EMS发布。苏黎世众议院(2007)·Zbl 1153.22006年
[17] Kriegl,A.,Michor,P.W.:全球分析的便利设置。《数学调查与专著》第53卷,《美国数学》。Soc.Providence(1997)·Zbl 0889.58001号
[18] Michor P.W.:可微映射流形。Shiva Publishing,Nantwich(1980)·Zbl 0433.58001号
[19] Milnor,J.:关于无穷维李群的评论。收录于:《相对论、群与拓扑》,第二卷(Les Houches,1983年),第1007-1057页。荷兰北部,阿姆斯特丹(1984年)
[20] Natarajan L.、Rodríguez-Carrington E.、Wolf J.A.:直接极限群的可微结构。数学中的字母。物理学。23, 99–109 (1991) ·Zbl 0762.22017号 ·doi:10.1007/BF00703721
[21] Neeb K.-H.:走向局部凸群的李理论。日本。数学杂志。1, 291–468 (2006) ·Zbl 1161.22012年 ·doi:10.1007/s11537-006-0606-y
[22] Pisanelli D.:一个无限李群的例子。程序。美国数学。Soc.62,156-160(1977年)·Zbl 0353.22013号 ·doi:10.1090/S002-9939-197-0436234-7
[23] Robart T.,Kamran N.:Sur la théorie locale des pseudo groupes de transformations continus infinis I.数学。Ann.308,593–613(1997)·Zbl 0874.22019号 ·doi:10.1007/s002080050092
[24] Stroppel,M.:局部紧群。EMS出版物。苏黎世众议院(2006)·Zbl 1102.22005年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