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散事件系统最近识别方法的比较分析。 (英语) Zbl 1205.93034号

摘要:与连续动力系统的辨识类似,离散事件系统的辨识包括确定数学模型,该模型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的演变来描述给定未知或最终未知系统的行为。首先,本文概述了文献中发现的DES识别方法,然后对三种最新的创新贡献进行了比较分析。

MSC公司:

93B30型 系统标识
93立方65 离散事件控制/观测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欧洲DML

参考文献:

[1] E.M.Gold,“限制中的语言识别”,《信息与控制》,第10卷,第5期,第447-474页,1967年·Zbl 0259.68032号 ·doi:10.1016/S0019-9958(67)91165-5
[2] M.E.Meda-Campaña,《离散事件系统的在线识别:Petri网模型综合的基础和算法》,博士论文,国家政治研究所研究中心,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大学,2002年11月。
[3] S.Klein、L.Litz和J.-J.Lesage,“使用识别方法对离散事件系统进行故障检测”,载于《第16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世界大会论文集》,第6页,捷克共和国普拉哈,2005年7月,CDROM,第02643号论文。
[4] S.Klein,《为故障检测目的识别离散事件系统》,博士论文,Cachan高等师范学院,法国巴黎,2005年10月。
[5] A.Giua和C.Seatzu,“通过整数编程识别自由标记Petri网”,载于第44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和欧洲控制会议(CDC-ECC’05),第7639-7644页,西班牙塞维利亚,2005年12月·doi:10.1109/CDC.2005.1583395
[6] M.P.Cabasino、A.Giua和C.Seatzu,“确定性Petri网的识别”,《第八届离散事件系统国际研讨会论文集》(WODES’06),第325-331页,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2006年7月·Zbl 1125.93332号
[7] M.Dotoli、M.P.Fanti和A.M.Mangini,“使用Petri网的离散事件系统的实时识别”,Automatica,第44卷,第5期,第1209-12192008页·Zbl 1283.93187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7.10.14
[8] L.G.Valiant,“可学习理论”,《ACM通信》,第27卷,第11期,第1134-1142页,1984年·Zbl 0587.68077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45/1968.1972
[9] D.Angluin,“查询和概念学习”,机器学习,第2卷,第4期,第319-3421988页·Zbl 0243.94039号 ·doi:10.1109/TC.1972.5009015
[10] T.L.Booth,《顺序机器和自动机理论》,John Wiley&Sons,美国纽约州纽约市,1967年·Zbl 0165.02303号
[11] J.Kella,“顺序机器识别”,IEEE计算机学报,第20卷,第3期,第332-338页,1971年·Zbl 0218.94022号 ·doi:10.1109/T-C.1971.223241
[12] A.W.Biermann和J.A.Feldman,“从行为样本合成有限状态机”,IEEE计算机学报,第21卷,第6期,第592-597页,1972年·Zbl 0243.94039号 ·doi:10.1109/TC.1972.5009015
[13] L.P.J.Veelenturf,“从样本计算推断顺序机器”,IEEE计算机学报,第27卷,第2期,第167-170页,1978年·Zbl 0368.94052号 ·doi:10.1109/TC.1978.1675053
[14] L.P.J.Veelenturf,“开发学习神经网络的自动化理论方法”,《控制论与系统》,第12卷,第1-2期,第179-202页,1981年·Zbl 0457.68048号 ·doi:10.1080/01969728108927670
[15] M.Richetin、M.Naranjo和P.Luneau,“通过顺序学习识别自动机”,《模式识别快报》,第2卷,第6期,第379-385页,1984年·Zbl 0556.68018号 ·doi:10.1016/0167-8655(84)90004-7
[16] L.S.Levy和A.K.Joshi,“骨骼结构描述”,《信息与控制》,第39卷,第2期,第192-211页,1978年·Zbl 0387.68067号 ·doi:10.1016/S0019-9958(78)90849-5
[17] H.Ishizaka,“简单确定性语言的多项式时间可学习性”,机器学习,第5卷,第2期,第151-164页,1990年·doi:10.1007/BF00116035
[18] Y.Takada,“基于控制集的偶数线性语言的语法推理”,《信息处理快报》,第28卷,第4期,第193-199页,1988年·Zbl 0658.68094号 ·doi:10.1016/0020-0190(88)90208-6
[19] K.Hiraishi,“通过呈现激发序列构建一类安全Petri网”,载于《第13届Petri网应用和理论国际会议论文集》,计算机科学讲义第616卷,第244-262页,英国谢菲尔德,1992年6月·doi:10.1007/3-540-55676-1_14
[20] M.E.Meda-Campaña,“使用解释Petri网识别DES”,《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353-357页,墨西哥萨尔蒂略,1998年12月。
[21] M.E.Meda Campaña、a.Ramírez Treviño和E.López Mellado,“离散事件系统的渐近识别”,《第39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第2266-2271页,澳大利亚悉尼,2000年12月。
[22] M.E.Meda-Campaña和E.López-Mellado,“离散事件系统在线识别的被动方法”,载于《第40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CDC’01),第4990-4995页,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2001年12月。
[23] M.E.Meda-Campaña和E.López-Mellado,“用于识别离散事件系统的Petri网模型的增量合成”,《第41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第805-810页,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2002年12月。
[24] M.E.Meda-Campaña和E.López-Mellado,“识别离散事件系统所需的事件序列”,载于《第42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CDC’03),第4卷,第3778-3783页,美国夏威夷毛伊岛,2003年12月·doi:10.1109/CDC.2003.1271737
[25] M.E.Meda-Campaña和E.López-Mellado,“使用Petri网识别并发离散事件系统”,载于《第17届IMACS计算与应用数学世界大会论文集》,第11-15页,法国巴黎,2005年7月。
[26] M.Roth、J.-J.Lesage和L.Litz,“用于故障检测的并发离散事件系统的分布式识别”,《欧洲控制会议论文集》(ECC’09),匈牙利布达佩斯,2009年8月。
[27] M.Roth、J.-J.Lesage和L.Litz,“具有并行子系统最优划分的离散事件系统的黑盒识别”,《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ACC’10),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2010年6月。
[28] M.Roth、J.-J.Lesage和L.Litz,“基于确定模型的制造系统FDI方法”,载于第13届IFAC制造业信息控制问题研讨会论文集(INCO’09),第1389-1394页,俄罗斯莫斯科,2009年6月。
[29] M.P.Cabasino、A.Giua和C.Seatzu,“Petri网识别过程的计算复杂性分析”,《非线性理论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NOLTA’08),意大利博洛尼亚,2006年9月·Zbl 1304.93053号
[30] M.P.Cabasino、A.Giua和C.Seatzu,“从覆盖图中识别无界Petri网”,载于第45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CDC’06),第434-440页,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2006年12月。
[31] M.Dotoli、M.P.Fanti和A.M.Mangini,“Petri网识别的优化方法”,《第八届离散事件系统国际研讨会论文集》(WODES’06),第332-337页,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2006年7月。
[32] M.Dotoli、M.P.Fanti和A.M.Mangini,“离散事件系统的在线识别:案例研究”,《IEEE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论文集》(case'07),第405-410页,中国上海,2006年10月·doi:10.1109/COASE.2006.326916
[33] M.Dotoli、M.P.Fanti和A.M.Mangini,“通过Petri网在线识别离散事件系统:监控规范的应用”,载于2007年9月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市第三届IEEE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年会论文集(CASE’07),第893-898页·doi:10.1109/COASE.2007.4341704
[34] M.P.Fanti和C.Seatzu,“使用Petri网对离散事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识别”,《第九届离散事件系统国际研讨会论文集》(WODES’08),第432-435页,瑞典哥德堡,2008年5月·doi:10.1109/WODES.2008.4605985
[35] T.Moor、J.Raisch和S.O'Young,“通过l-完全近似实现混合系统的监督控制”,摘自《IEEE第四届离散事件系统研讨会论文集》(WODES’98),第426-431页,意大利卡利亚里,1998年8月。
[36] A.P.Estrada Vargas、E.López Mellado和J.-J.Lesage,“表现出循环行为的并发离散事件系统的离线识别”,载于《IEEE国际系统、人与控制论会议论文集》,第181-186页,美国圣安东尼奥德克萨斯州,2009年10月·doi:10.1010/ICSMC.2009.53465299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