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5的超连续结石:切割消除方法。 (英语) Zbl 1372.03037号

总结:第5章是最重要的模态逻辑之一,具有良好的句法、语义和代数特性。尽管如此第5章基于标准序列演算(SC)是有问题的,并导致了许多非标准、广义形式的SC的发明。最有趣的框架之一是超序列演算(HC),它经常被用于这个目的。本文是对HC的调查第5章由Pottinger、Avron、Restall、Poggiolesi、Lahav和Kurokawa提出。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是研究用于证明这些系统中割的可消除性/可容许性的不同方法,并提出我们自己的系统变体,该系统允许相对简单的割消除证明。

MSC公司:

03B45号 模态逻辑(包括规范逻辑)
05年3月 切割消除和正规形定理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vron,A.,“RM的构造性分析”,《符号逻辑杂志》,52,4(1987):939-951·Zbl 0639.03017号 ·doi:10.2307/2273828
[2] Avron,A.,“并发的超序列、逻辑结果和中间逻辑”,《数学和人工智能年鉴》,4,3-4(1991):225-248·Zbl 0865.03042号 ·doi:10.1007/BF01531058文件
[3] Avron,A.,“命题非经典逻辑证明理论中的超序列方法”,《逻辑:从基础到应用》第1-32页,1996年·Zbl 0861.03043号
[4] Avron,A.,“命题哥德尔逻辑完备性和删减的简单证明”,《逻辑与计算杂志》,21(2011):813-821·Zbl 1258.03026号
[5] 北卡罗来纳州贝尔纳普,“显示逻辑”,《哲学逻辑杂志》,11,4(1982):375-417·Zbl 0509.03008号 ·doi:10.1007/BF00284976
[6] Braüner,T.,“模态逻辑S5的无裁剪Gentzen公式”,IGPL逻辑杂志,8,5(2000):629-643·Zbl 0965.03023号 ·doi:10.1093/jigpal/8.5.629
[7] Baaz,M.和A.Ciabattoni,“一阶哥德尔逻辑的Schütte-Tait风格的删减证明”,《使用Tableaux和相关方法的自动推理》(Tableaux'02)第24-38页,LNAI第2381卷,2002年·Zbl 1015.03052号
[8] Baaz,M.、A.Ciabattoni和C.G.Fermüller,“哥德尔逻辑的超序贯计算——一项调查”,《逻辑与计算杂志》,13(2003):1-27
[9] Ciabattoni,A.、G.Metcalfe和F.Montagna,“MTL及其扩展的真值压力因子的代数和证明论特征”,模糊集与系统,161,3(2010):369-389·Zbl 1190.03026号 ·doi:10.1016/j.fss.2009.09.001
[10] Ciabattoni,A.、R.Ramanayake和H.Wansing,“超序列和显示计算——统一的视角”,Studia Logica,102,6(2014):1245-1294·Zbl 1344.03043号 ·doi:10.1007/s11225-014-9566-z
[11] Curry,H.B.,《数理逻辑基础》,McGraw-Hill:纽约,1963年·Zbl 0163.24209号
[12] Fitting,M.,模态逻辑和直觉逻辑的证明方法,Reidel:Dordrecht,1983·Zbl 0523.03013号
[13] Girard,J.Y.,《证明理论与逻辑复杂性》,《图书馆:那不勒斯》,1987年·Zbl 0635.03052号
[14] Indrzejczak,A.,“S5的无割双序列演算”,IGPL逻辑杂志,6,3(1998):505-516·Zbl 0910.03013号 ·doi:10.1093/jigpal/6.3.505
[15] Indrzejczak,A.,“S4.3的无割超序列微积分”,逻辑部分公报,41,1/2(2012):89-104·Zbl 1287.03046号
[16] Indrzejczak,A.,“线性框架某些模态逻辑的超连续计算切入的可消除性”,《信息处理快报》,115,2(2015):75-81·Zbl 1352.03064号 ·doi:10.1016/j.ipl.2014.07.002
[17] Kanger,S.,“逻辑的可证明性”,《斯德哥尔摩哲学研究》,47页,系列《斯德哥尔大学学报》,Almqvist和Wiskell:斯德哥尔默,1957年
[18] Kurokawa,H.,“模态逻辑扩展S4的超序列计算”,《人工智能新前沿》第51-68页,“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系列,2013年·doi:10.1007/978-3-319-10061-64
[19] Lahav,O.,“从框架属性到模态逻辑中的超连续规则”,第28届ACM/IEEE计算机科学逻辑年会,2013年,第408-417页·Zbl 1366.03188号 ·doi:10.109/LICS.2013.47
[20] Metcalfe,G.、N.Olivetti和D.Gabbay,《模糊逻辑的证明理论》,施普林格出版社,2008年·Zbl 1168.03002号
[21] Mints,G.,“S5型无切削计算”,《构造数学和数学逻辑研究》第79-82页,第2部分,1970年·doi:10.1007/9781-4899-5327-816
[22] Negri,S.,“模态逻辑中的证明分析”,《哲学逻辑杂志》,34,5-6(2005):507-544·Zbl 1086.03045号 ·doi:10.1007/s10992-005-2267-3
[23] Negri,S.和J.von Plato,《证据分析对希尔伯特最后一个问题的贡献》,剑桥,2011年·Zbl 1247.03001号
[24] Ohnishi,M.和K.Matsumoto,“模态计算中的Gentzen方法I”,大阪数学杂志,9(1957):113-130·Zbl 0080.00701号
[25] Ohnishi,M.和K.Matsumoto,“模态计算中的Gentzen方法II”,大阪数学杂志,11(1959):115-120·Zbl 0089.00602号
[26] Poggiolesi,F.,“模态逻辑S5的无割简单序列演算”,《符号逻辑评论》,1,1(2008):3-15·Zbl 1204.03024号 ·网址:10.1017/S1755020308080040
[27] Poggiolesi,F.,《模态命题逻辑的Gentzen演算》,施普林格出版社,2011年·Zbl 1232.03007号 ·doi:10.1007/978-90-481-9670-8
[28] Pottinger,G.,“T,S4和S5的统一无切割公式(摘要)”,《符号逻辑杂志》,48(1983):900·doi:10.2307/2273495
[29] Restall,G.,“S5的证明:模态逻辑的序列和电路”,2005年逻辑学术讨论会第151-172页,“逻辑讲义”系列,第28期,剑桥大学出版社,2007年·Zbl 1146.03038号 ·doi:10.1017/CBO97805115464.012
[30] Sato,M.,“用Gentzen的序贯方法研究某些模态逻辑的Kripke型模型”,京都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出版物,13(1977):381-468·Zbl 0405.03013号
[31] Stouppa,P.,“模态证明理论的设计:S5的案例”,硕士论文,德累斯顿,2004年
[32] Stouppa,P.,“模态逻辑S5的深度推理系统”,Studia Logica,85,2(2007):199-214·Zbl 1162.03011号 ·doi:10.1007/s11225-007-9028-y
[33] Takano,M.,“在模态命题逻辑中用子公式属性代替删减”,《日本数学》,37,6(1992):1129-1145·Zbl 0821.03010号
[34] Wansing,H.,《显示模态逻辑》,Kluwer学术出版社:Dordrecht,1999年·Zbl 0964.03020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07/978-94-017-1280-4
[35] Zeman,J.J.,《模态逻辑》,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1973年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