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临床心脏病学。2024年5月;47(5):e24265。
2024年4月29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002/clc.24265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11057052
PMID:38682726

通过降低非瓣膜射血分数改善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心力衰竭教育干预的临床研究

田雪丽,毫米,1 李晓增,毫米,2 张庆庆, 香岭桥, 李欣,毫米,通讯作者Zijian Zhang(张子建)4

关联数据

数据可用性声明

摘要

目标

目前的研究探讨了心力衰竭教育干预对改善非瓣膜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

方法

共有60名符合入选要求的非瓣膜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入选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心力衰竭教育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对治疗效果、生理指标、心功能指标、凝血功能、自我管理量表评分的变化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进行了仔细评估。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第页 < .05). 治疗后,观察组的几个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hs-CRP、IL-6、LVEDV值、LVESV值、PT值、APTT值和TT值均明显降低。此外,观察组的心脏指数、LVEF值和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第页 < .05). 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仅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第页 < .05).

结论

心力衰竭教育干预在改善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非瓣膜射血分数方面显示出了有效性。此外,它还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鉴于这些积极的结果,强烈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实施HF教育干预。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教育、非瓣膜射血分数降低、治疗效果

非瓣膜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教育干预组和对照干预组。教育干预组患者的有效率、体征、心脏功能、凝血功能和自我管理量表分数均有提高,不良心血管事件也有所减少。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CLC-47-e24265-g001.jpg

缩写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
高频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SV公司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1.简介

心力衰竭(HF)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征,影响着相当一部分成年人。这种情况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资源利用率上升和过早死亡的常见原因。1,2尽管医疗技术和医疗保健取得了进步,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但许多人最终发展为HF,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上升。目前,心力衰竭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了许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往往导致频繁住院,消耗大量医疗资源,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开发敏感、准确的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评估技术至关重要。在心衰患者的管理中,护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主要关注点是缓解临床症状和减少再次入院的频率。4对于患有心衰和非瓣膜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心衰教育干预被证明是非常有益的。在理论的科学指导下,这种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和治疗依从性。有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了HF教育干预对改善这一特定患者群体的治疗结果的影响。

2.患者和方法

2.1. 患者

这项研究涉及从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名心衰和非瓣膜射血分数降低患者。该队列由38名男性和22名女性组成,平均年龄为(65.13±4.57)岁。纳入标准:受试者在过去12个月内被诊断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排除标准:有中风或外周动脉栓塞史、肝、肾并发症或凝血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以及因各种原因停止参与研究的参与者。

2.2. 研究小组

60名合格的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一个观察组(n个 = 30)和对照组(n个 = 30). 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此外,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HF教育干预,而对照组在不进行特定教育的情况下接受常规干预。

2.3。常规药物治疗

根据2014年中国HF诊断和治疗指南,旨在改善HF症状的药物治疗包括心脏强化、利尿(静脉注射速尿40 mg/d)和血管扩张等策略。此外,建议逐步引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器、螺内酯和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以改善患者预后。在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处方西药,如托拉塞米布片(天竺葵素)和洋地黄片,持续监测心脏功能和潜在的药物副作用,允许根据需要调整剂量。

2.4. HF教育干预

(1) HF教育干预包括成立HF教育小组,由护士长领导团队成员之间的任务协调。该小组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具体需求制定了干预计划和健康教育手册。提供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能力的逐步改变和提高。HF教育内容强调了以下要点:①保持情绪稳定:鼓励患者避免焦虑、抑郁、紧张和过度兴奋,以防止HF的诱发。②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采用低盐、低脂肪的饮食,食用易消化的食物,选择较小的、,多吃一顿,避免全餐基于心脏功能的活动建议:根据心脏功能等级定制活动水平-心脏功能为I级的患者可能不需要限制日常活动,但应避免过度体力劳动;II级患者不应限制日常活动,而应增加休息;III级患者应限制日常活动,以卧床休息为主,而IV级患者应卧床休息,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为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具体建议,强调根据心悸和呼吸短促的消失、充足的夜间睡眠和白天小睡的习惯进行活动。④药物指南:硝普钠以其强大和快速的血管扩张作用而闻名,可能会引起恶心、不安、头痛和低血压等副作用。在给药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至关重要。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不要单独调整输液速度。服用洋地黄制剂时,不得随意调整剂量。如果脉搏降至60次/分以下,患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寻求医疗建议。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视力变化(黄色或绿色)等毒性反应应及时发现并立即治疗。对于使用利尿剂的人,建议在饮食中加入富含钾的食物,如枣、桔子和香蕉。此外,应立即报告任何表明钾水平低的症状,以便及时评估和管理。

(2) 除了药物指导外,还为患者提供了一份针对其病情的健康教育手册。根据手册内容给出了详细的一对一解释,涵盖了心衰原因、产后空腹和风险因素的信息。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分析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并为HF的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HF的管理包括各种方法,包括一般护理、药物干预、外科手术、,等等。对于患者来说,寻求医疗建议以正确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从而防止病情恶化一般治疗:心衰患者应优先考虑充分休息,同时进行适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的态度至关重要,可以避开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送功能。可以使用速尿片和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来减轻心脏负荷和缓解患者不适。可能建议使用β受体阻滞剂,包括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盐酸普萘洛尔片,以减缓心率和降低心肌收缩力。此外,可建议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以防止血栓形成外科治疗:如果心力衰竭进展迅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及时进行医院干预。医疗专业人员可能会推荐心脏移植手术或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手术选项,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④其他治疗:补充措施包括氧气治疗,以缓解心衰症状。患者应调节饮水量,以避免增加心脏负荷,并可按照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建议进行有益的锻炼,如步行和太极,以提高整体身体阻力。

(3) 定期与患者及其家人进行访谈,以评估他们对心衰的理解。日常饮食指导强调了保持低盐、低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的重要性,并辅以适当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建议患者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采取少吃多吃的策略。强调了休息和适当体育锻炼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家属在锻炼过程中陪伴患者。如果患者心脏出现任何不适,他们会被指示立即停止锻炼。(4) 在干预团队的支持下,患者及其家人被激励加入微信群,与医务人员一起持续交流。这有助于及时进行讨论,并解决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5,6干预或采访每周进行一次,每天通过微信进行交流,代表着移动终端类型的平台。

2.5. 观察指标

2.5.1. 治疗效果

两组的治疗效果分类如下:(1)显著效果:患者LVEF、hs-CRP、血清IL-6、心脏指数和24小时尿量正常。他们的心功能提高到2级或以上,疾病症状消失。(2) 改善:患者的上述指标改善了50%或更多,心功能恢复到1级。(3) 无效:患者在上述指标中的改善率低于50%。

有效比例计算如下:有效比例=(显效+改善)/总患者数×100%。7

2.5.2. 标志和指标的变化

体征和指标包括LVEF、hs-CRP、血清IL-6和心脏指数。早上空腹从患者身上采集静脉血,通过离心获得上清液。使用试剂盒测定hs-CRP和血清IL-6的水平。

2.5.3. 心功能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

2.5.4. 凝血功能

取5 mL血样并离心,以获得上清液。使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量PT、APTT和TT。

2.5.5. HF自我管理量表得分

HF自我管理量表(CSMHFI)由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的史晓庆及其同事于2012年编制。该清单是衡量心衰患者自我管理过程中健康行为的工具。使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和干预后6个月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估HF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共20个项目,即健康知识、自我管理概念、自我管理责任和自我管理技能。该评分系统由5个等级组成,分数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强。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14,信度为0.973。8

2.5.6. 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室性心动过速、复发性心衰和严重心律失常。根据发生次数与患者总数的关系计算发病率。

2.6. 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连续变量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偏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事后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用于正态分布数据,而独立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用于进一步分析异常分布数据。χ2测试用于分类变量。显著水平的第页 < .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6.67%(第页 < .05). (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个(%)].

患者人数显著有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30191096.67
对照组30111276.67
χ2价值20.976
P值 .001

3.2. 两组患者体征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第页 > .05). 然而,治疗后,观察组的体征变化优于对照组。具体而言,观察组的hs-CRP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心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第页 < .05). (表2).

表2

两组患者体征变化的比较(x个¯±s)。

治疗时间hs-CRP(mg/L)白细胞介素-6(pg/mL)心脏指数[l/(min m2)]
观察组干预前15.65 ± 1.19129.088 ± 25.662.11 ± 0.39
干预后5.35 ± 0.9867.87 ± 5.542.87 ± 0.65
T型价值12.25715.54816.609
p值 .001.001.001
对照组干预前15.87 ± 3.43130.42 ± 21.982.19 ± 0.43
干预后11.08 ± 2.41102.56 ± 24.542.41 ± 0.29
T型价值7.8796.7086.786
p值 2017年.029.017

3.3、。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VEF、LVEDV和LVSV无显著差异(第页 > .05). 干预后,LVEF值增加,观察组患者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第页 < .05). 然而,LVEDV值和LVESV值下降,观察组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第页 < .05). (表).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x个¯±s)。

索引时间点观察组(n个 = 30)对照组(n个 = 30) T型价值 p值
LVEF(%)干预前39.98 ± 2.3439.33 ± 1.020.754.551
干预后67.57 ± 3.4250.56 ± 1.4516.790.001
LVEDV(毫米)干预前61.19 ± 3.8761.64 ± 3.330.483.149
干预后37.89 ± 4.0145.89 ± 2.3217.324.001
LVESV(毫米)干预前54.89 ± 5.6254.92 ± 4.900.656.331
干预后29.14 ± 3.2543.45±2.0811.869.001

3.4.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PT、APTT和TT没有显著差异(第页 > .05). 干预后,两组的PT、APTT和TT值均下降,观察组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第页 < .05). (表4).

表4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x个¯±s)。

索引时间观察组(n个 = 30)对照组(n个 = 30) T型价值 p值
PT(s)干预前25.20 ± 2.5624.53 ± 0.120.896.276
干预后12.23 ± 1.4316.16 ± 1.0215.489.001
APTT(s)干预前27.86±3.4226.99±3.410.337.590
干预后12.16 ± 1.0221.65 ± 3.0215.362.001
TT(秒)干预前23.43±2.9824.57 ± 1.580.909.443
干预后15.22 ± 2.0118.92 ± 2.0318.451.001

3.5. 两组HF自我管理量表得分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健康知识、自我管理概念、自我管理责任和自我管理技能得分上无显著差异(第页 > .05). 然而,在干预后,两组的自我管理量表得分都有所提高,观察组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第页 < .05). (表5).

表5

两组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得分的比较(x个¯±s)。

索引时间点观察组(n个 = 30)对照组(n个 = 30) T型价值 p值
健康知识干预前19.08 ± 3.4318.54 ± 2.160.129.342
干预后63.72 ± 5.0947.09±3.7910.923.001
自我管理概念干预前23.26 ± 2.9026.64 ± 4.320.509.225
干预后50.64 ± 2.0943.21±2.3615.568.001
自我管理责任干预前10.98 ± 1.6612.18 ± 1.660.407.358
干预后44.38 ± 4.5829.56 ± 4.5810.327.001
自我管理技能干预前30.67 ± 3.1035.33 ± 3.090.614.378
干预后74.38 ± 3.1454.31 ± 4.4512.312.001

3.6.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0.00%。值得注意的是,观察组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页 < .05)。(表6).

表6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分析[n个(%)].

心源性死亡室性心动过速心力衰竭复发严重心律失常总发病率(%)
观察组(n个 = 30)002(6.67)
对照组(n个 = 30)226 (20.00)
χ2值0.768
p值 .554

4.讨论

HF是一个重大的健康挑战,影响着500多万美国人,在老年患者中尤其普遍。其发病原因是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输出量不足,无法满足身体的代谢需求,导致肺部循环障碍等不良症状。9,10对于非瓣膜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因为未能及时控制病情可能会导致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11虽然治疗心衰的非瓣膜射血分数降低的药物可以暂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长期治疗结果并不总是最佳的,这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整体生活质量。12,13,14

经过HF教育干预,HF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出显著改善,与先前研究的结果一致。15,16本研究发现接受HF教育干预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未接受此类干预的患者。Siennicka等人对心衰教育干预不稳定心衰患者的长期效果进行了研究,观察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性运动能力有了显著改善。17研究人员得出结论,HF教育干预是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结果的有效方法。同样,Kosiborod等人报告称,对心衰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教育干预,可显著改善非瓣膜射血分数和自我管理水平。18此外,运动训练等因素明显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水肿和其他不适症状,从而改善治疗效果。19,20此外,注意饮食也可能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发挥作用。21此外,通过即时消息服务提供咨询可以实现早期症状监测、及时识别和即时情感支持,从而潜在地改善治疗结果。22

我们的研究表明,干预后心衰患者的LVEF、LVEDV和LVSV作为心功能指标有显著改善。这些结果与以前的研究一致。心肌细胞转化和心脏腔扩大是心力衰竭进展的关键因素。临床试验表明,当心脏腔扩大时,LVEF是预测H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3,24Leclercq等人对非瓣膜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进行了心衰教育干预和标准门诊干预的对比研究,两种干预方法都显著改善了治疗结果。25然而,与标准干预组相比,接受HF教育干预的患者表现出更好的依从性和显著改善的自我管理能力。此外,我们的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HF干预后,患者在健康知识、自我管理概念、自我管理责任和自我管理技能方面的得分更高。

在凝血能力方面,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能力。APPT是评估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的主要指标,在纤维蛋白原水平低和异常的患者中很常见。我们的研究表明,干预后非瓣膜射血分数降低的HF患者的PT、APTT和TT水平显著降低。因此,HF干预有效地改善了凝血指标,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临床预后,提高了治疗效果。

总之,HF教育干预是提高非瓣膜射血分数降低的HF患者治疗效果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此外,它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成为值得临床应用的策略。

作者贡献

田雪丽(Xueli Tian)对研究的构思和设计做出了贡献。李晓增进行了实验,收集并分析了数据。新力写了手稿。田雪莉和李小增修订了手稿。所有作者审查并批准了手稿的最终版本。

利益冲突声明

作者声明,他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致谢

我们感谢所有专业人员和参与者。这项研究没有收到任何资金。

笔记

田X,李X,张Q,乔X,李X,张Z。通过降低非瓣膜射血分数改善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心力衰竭教育干预的临床研究.临床心脏病学. 2024;47:e24265.10.1002/clc.24265[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田雪丽、李晓增和张庆庆对本研究的贡献是同等的。

数据可用性声明

由于个人隐私的原因,本研究期间分析的数据集无法公开,但可根据合理要求从相应作者处获得。

参考文献

1Reddy YNV、Borlaug BA、Gersh BJ。射血分数保持和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的治疗.循环. 2022;146(4):339‐3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Peikert A、Martinez FA、Vaduganathan M等人。达格列酮治疗射血分数随年龄轻度降低或保持不变的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DELIVER试验.圆形心脏衰竭. 2022;15(10):e01008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三。Adamson C、Docherty KF、Heerspink HJL等。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患者开始服用达帕氟嗪后肾小球滤过率的初步下降(Dip):来自DAPA-HF的见解.循环. 2022;146(6):438‐449.[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Inzucchi SE、Claggett BL、Vaduganathan M等人。根据基线血糖状态(DELIVER),达帕氟嗪治疗射血分数轻度降低或保持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来自一项国际、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的亚组分析.柳叶刀糖尿病内分泌. 2022;10(12):869‐881.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Filippatos G、Anker SD、Butler J等人。依年龄而异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中恩培氟嗪对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影响:EMPEROR‐reduced的二次分析.欧洲心衰杂志. 2022;24(12):2297‐230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Monda VM、Gentile S、Porcellati F等。射血分数保持的心力衰竭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SGLT2抑制剂对2型或非2型受试者额外心血管益处的新范式.高级Ther. 2022;39(11):4837‐484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Abudureyimu M、Luo X、Wang X等。2型糖尿病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研究[J].分子细胞生物学杂志. 2022;14(5):mjac02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Butler J、Usman MS、Anstrom KJ等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器.欧洲心衰杂志. 2022;24(11):2029‐20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Cohen LP、Isaza N、Hernandez I等人。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射血分数保持的心力衰竭的成本效益.JAMA Cardiol公司. 2023;8(5):419‐42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Guazzi M、Wilhelm M、Halle M等人。射血分数保持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试验:通过诊断、病理生理学和治疗进行的评估——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衰协会和欧洲预防心脏病学协会的临床共识声明.欧洲心衰杂志. 2022;24(8):1327‐1345。[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Martens P、Dauw J、Verbrugge FH等。乙酰唑胺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谱的解充血作用:来自ADVOR试验的预先指定分析.循环. 2023;147():201‐21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Ledwidge M、Dodd JD、Ryan F等。舒必利/缬沙坦与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保持的心力衰竭前期患者左心房容积的影响:PARABLE随机临床试验.JAMA心脏病学. 2023;8(4):366‐375.[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Cvijic M、Rib Y、Danojevic S、Radulescu CI、Nazghaidze N、Vardas P。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从诊断到治疗。当前临床实践中的差距和困境.心脏衰竭恢复. 2023;28(4):767‐78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Kosiborod MN、Bhatt AS、Claggett BL等。达格列酮对射血分数保持或轻度降低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2023;81(5):460‐47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林毅,蔡姿,袁杰,等。药物治疗对射血分数保持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的最新系统评价和网络荟萃分析.心血管糖尿病. 2022;21(1):237.[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6Díez-Villanueva P、Jimenez-Mendez C、Pérezá等。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的老年患者是否受益于预防心律失常事件的药物策略? 心脏病学. 2023;148():195‐20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7Siennicka A、Biegus J、Gajewski P等人。失代偿后第一天进行的心力衰竭标准化住院教育的初步研究.Crit Pathw Cardiol公司. 2023;22(1):13‐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8Kosiborod MN、Angermann CE、Collins SP等。恩培氟嗪对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症状、身体限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EMPULSE试验结果.循环. 2022;146(4):279‐28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9Nagatomi Y、Ide T、Higuchi T等人。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为虚弱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家庭心脏康复.ESC心力衰竭. 2022;9(4):2407‐241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0Oliver B、Travis A、Hughes E等。实施高级心血管教育(ACE)学院后,改善了30天的心力衰竭再入院率.J Nurs护理质量. 2022;37(4):300‐30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1蔡伟、徐世平、邱永林等。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和肾脏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英国医学杂志. 2022;12(10):e060655。[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2Clements L、Frazier SK、Lennie TA、Chung ML、Moser DK。通过护理者教育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和再入院: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西J Nurs Res. 2023;45(5):402‐4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3刘Q,蒋C,徐X,等。基于微信的MUST教育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Ann无创心电. 2022;27(6):e1300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4Baldewijns K、Boyne J、Rohde C等人。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什么样的患者教育和自我护理支持,由谁提供?欧洲三个地区执行ESC心力衰竭指南.心肺. 2023;57:25‐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5Leclercq C、Witt H、Hindricks G等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血管圆桌会议论文集.EP欧洲. 2022;24(9):1372‐138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临床心脏病学由以下人员提供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