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EMBO J。1992年5月;11(5): 1991–1999.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556659
PMID:1582426

福氏志贺氏菌的IpaB可进入上皮细胞并从吞噬泡中逃逸。

摘要

通过在福氏志贺氏菌ipaB基因中产生突变,我们证明了上皮细胞的侵袭是一个三步过程,包括细胞表面的粘附、吞噬细胞空泡的进入和溶解,从而允许随后进入细胞质。SC403是一种插入突变体,缺乏IpaB的表达,但仍表达下游基因,已被特别研究。它是非侵入性的,不引发肌动蛋白聚合,但与HeLa细胞结合,表明在进入过程之前立即发生粘附步骤。使用巨噬细胞系J774研究了ipaB失活对福氏链球菌细胞内行为的影响。SC403不能溶解吞噬泡;此外,该菌株没有表现出志贺氏菌的接触介导溶血活性特征。除了作为入侵复合物的主要成分外,IpaB还作为溶膜毒素逃逸到细胞质室。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文章(2.8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Andrews GP、Hromockyj AE、Coker C、Maurelli AT。福氏2a志贺氏菌中两个新的毒力位点mxiA和mxiB促进了入侵质粒抗原的排泄。感染免疫。1991年6月;59(6):1997–200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udry B、Maurelli AT、Clerc P、Sadoff JC、Sansonetti PJ。福氏志贺氏菌进入HeLa细胞所必需的质粒位点的定位,以及编码四种免疫原性多肽的一个位点的特征。《微生物学杂志》。1987年12月;133(12):3403–34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udry B、Kaczorek M、Sansonetti PJ。福氏志贺氏菌入侵质粒抗原B和C基因(ipaB和ipaC)的核苷酸序列。微生物致病。1988年5月;4(5):345–3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rnardini ML、Mounier J、d'Hauteville H、Coquis-Rondon M、Sansonetti PJ。icsA是福氏志贺氏菌的一个质粒位点,通过与F-actin的相互作用控制细菌的细胞内和细胞间传播。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9年5月;86(10):3867–387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rnboim HC,Doly J.筛选重组质粒DNA的快速碱性提取程序。核酸研究。1979年11月24日;7(6):1513–152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urridge K,Fath K。焦点接触: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骨架之间的跨膜联系。生物论文。1989年4月;10(4):104–10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uysse JM、Stover CK、Oaks EV、Venkatesan M、Kopecko DJ。福氏志贺氏菌入侵质粒抗原(ipa)基因的分子克隆:ipa基因产物分析和遗传作图。细菌杂志。1987年6月;169(6):2561–256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lerc P,Sansonetti PJ公司。福氏志贺氏菌进入HeLa细胞:直接吞噬作用涉及肌动蛋白聚合和肌球蛋白积累的证据。感染免疫。1987年11月;55(11):2681–268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lerc P、Baudry B、Sansonetti PJ。志贺氏菌属中质粒介导的接触性溶血活性:与HeLa细胞渗透性的相关性。巴斯德微生物研究所。1986年5月至6月;137A型(3):267–27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lerc PL、Ryter A、Mounier J、Sansonetti PJ。通过J774巨噬细胞感染研究福氏志贺氏菌对真核细胞的质粒介导早期杀伤。感染免疫。1987年3月;55(3):521–52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alkow S.细菌进入真核细胞。单元格。1991年6月28日;65(7):1099–11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illard JL、Berche P、Mounier J、Richard S、Sansonetti P。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在人肠细胞样细胞系Caco-2中渗透和细胞内生长的体外模型。感染免疫。1987年11月;55(11):2822–282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illard JL、Berche P、Frehel C、Gouin E、Cossart P。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入细胞是由内质素介导的,内质素是一种重复蛋白,类似于革兰氏阳性球菌的表面抗原。单元格。1991年6月28日;65(7):1127–11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le TL,Oaks EV,Formal SB。志贺氏菌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毒力相关质粒编码蛋白的鉴定和抗原表征。感染免疫。1985年12月;50(3):620–62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Isberg RR,Leong JM。多个β1链整合素是侵袭素的受体,侵袭素是一种促进细菌渗入哺乳动物细胞的蛋白质。单元格。1990年3月9日;60(5):861–8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do CI,Liu ST。大质粒和小质粒的快速检测和分离程序。细菌杂志。1981年3月;145(3):1365–137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brec EH,Schneider H,Magnani TJ,Formal SB。上皮细胞穿透是细菌性痢疾发病的重要步骤。细菌杂志。1964年11月;88(5):1503–151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emmli UK。T4噬菌体头部组装过程中结构蛋白的裂解。自然。1970年8月15日;227(5259):680–6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rsh M.包膜病毒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生物化学杂志。1984年2月15日;218(1):1–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urelli AT、Blackmon B、Curtiss R.,第三版志贺氏菌毒力基因的温度依赖性表达。感染免疫。1984年1月;43(1):195–20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urelli AT、Baudry B、d'Hauteville H、Hale TL、Sansonetti PJ。福氏志贺氏菌入侵HeLa细胞相关质粒DNA序列的克隆。感染免疫。1985年7月;49(1):164–17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iller VL,Mekalanos JJ。一种新型自杀载体及其在构建插入突变中的应用:霍乱弧菌外膜蛋白和毒力决定簇的渗透调节需要毒素受体。细菌杂志。1988年6月;170(6):2575–258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ills JA、Buysse JM、Oaks EV。福氏志贺氏菌入侵质粒抗原B和C:单克隆抗体的表位定位和表征。感染免疫。1988年11月;56(11):2933–29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模具JW。细胞内寄生的比较生物学。微生物评论。1985年9月;49(3):298–33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unier J、Ryter A、Coquis-Rondon M、Sansonetti PJ。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细胞内和细胞间传播涉及与肠细胞样细胞系Caco-2中F-actin的相互作用。感染免疫。1990年4月;58(4):1048–105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ál T,Hale TL.在HeLa细胞模型中福氏志贺氏菌的质粒相关粘附。感染免疫。1989年8月;57(8):2580–258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ortnoy DA,Jacks PS,Hinrichs DJ。溶血素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细胞内生长的作用。《实验医学杂志》。1988年4月1日;167(4):1459–147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rentki P,Krisch HM。用选择性DNA片段进行体外插入诱变。基因。1984年9月;29(3):303–3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西林瓶PA、Robins-Browne R、Lior H、Prado V、Kaper JB、Nataro JP、Maneval D、Elsayed A、Levine MM。肠粘连性大肠杆菌的特征,一种可能的腹泻病原体。传染病杂志。1988年7月;158(1):70–7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sakawa C、Kamata K、Sakai T、Murayama SY、Makino S、Yoshikawa M。与福氏志贺氏菌毒力丧失和刚果红结合活性相关的140-megadalton质粒的分子改变。感染免疫。1986年2月;51(2):470–47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sakawa C、Kamata K、Sakai T、Makino S、Yamada M、Okada N、Yoshikawa M。由福氏志贺氏菌2a中的230千碱基质粒的31千碱基组成的毒力相关遗传区域。细菌杂志。1988年6月;170(6):2480–248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sakawa C、Adler B、Tobe T、Okada N、Nagai S、Komatsu K、Yoshikawa M。福氏志贺菌2a大毒力质粒上毒力区2的功能组织和核苷酸序列。摩尔微生物。1989年9月;(9):1191–120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nsonetti PJ,Kopecko DJ,Formal SB。质粒参与福氏志贺氏菌侵袭能力。感染免疫。1982年3月;35(3):852–86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nsonetti PJ,Hale TL,Dammin GJ,Kapfer C,Collins HH,Jr,Formal SB.转移福氏志贺氏菌质粒和染色体基因后大肠杆菌K-12致病性的变化。感染免疫。1983年3月;39(3):1392–140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nsonetti PJ,Ryter A,Clerc P,Maurelli AT,Mounier J.福氏志贺氏菌在HeLa细胞内的增殖:吞噬空泡的溶解和质粒介导的接触性溶血。感染免疫。1986年2月;51(2):461–46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斯塔克·MJ。携带lac阻遏物基因的多拷贝表达载体,用于在大肠杆菌中调节基因的高水平表达。基因。1987;51(2-3):255–2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endahl OI、Hartwig JH、Brotschi EA、Stossel TP。在扩散和吞噬过程中巨噬细胞中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分布。细胞生物学杂志。1980年2月;84(2):215–22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ilney LG,Portnoy DA。肌动蛋白丝与细胞内细菌寄生虫李斯特菌的生长、运动和传播。细胞生物学杂志。1989年10月;109(第4部分第1节):1597–160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owbin H,Staehelin T,Gordon J.蛋白质从聚丙烯酰胺凝胶到硝化纤维素片的电泳转移:程序和一些应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79年9月;76(9):4350–435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sselon T、Mounier J、Prevost MC、Hellio R、Sansonetti PJ。应对福氏志贺氏菌在细胞内基于纤维的运动。感染免疫。1991年5月;59(5):1723–173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韦尔奇RA。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造孔溶细胞素。摩尔微生物。1991年3月;5(3):521–5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由以下人员提供自然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