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旗

美国政府的官方网站

格式
每页的项目数

发送至:

选择目的地

搜索结果

项目:第1至20项,共43项

1

免疫球蛋白G

正常人血清中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同型类。IgG有几个同型亚类,例如IgG1、IgG2A和IgG2B。

引入年份:2002(1971)

2

免疫球蛋白G(285-292)[补充概念]

人类的一部分免疫球蛋白G; 6个不同的序列,285位氨基酸不同;RN指Trp(285);第一来源中给出的氨基酸序列

引入日期:1994年10月27日

三。

高IgM免疫缺陷综合征

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特征是血清免疫球蛋白M水平正常或升高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E。它导致对细菌感染的高度敏感性和对机会感染的敏感性增加。根据基因突变的位置,存在几种亚型的高IgM免疫缺陷综合征。

引入年份:2007

4

受体,IgG

各种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与免疫球蛋白G结合的特定分子位点。存在三个亚类:Fc-γRI(CD64抗原,低亲和力受体)、Fc-伽玛RII(CD32抗原,高亲和力受体。

引入年份:1993年

5

免疫球蛋白γ链

重型链条免疫球蛋白G分子量约为51 kDa。它们包含约450个排列在四个结构域中的氨基酸残基和一个与Fc片段恒定区共价结合的寡糖成分。γ重链亚类(例如,γ1、γ2a和γ2b)免疫球蛋白G同型亚类(IgG1、IgG2A和IgG2B)与其他免疫球蛋白同工酶的重链相比,彼此之间的相似性更高。

引入年份:2006(1976)

6

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药物组合[补充概念]

波兰产品;免疫球蛋白A、G和M的组合

引入日期:1992年11月20日

7

线性IgA大疱性皮肤病

以表皮下水疱和自身抗体在表皮-表皮交界处线性沉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积的自身抗体是免疫球蛋白A,偶尔免疫球蛋白G对抗表皮基底膜蛋白类。皮肤病有时与恶性肿瘤和某些药物的使用有关(例如,万古霉素)。

引入年份:2013年

8

受体样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类

包含多个细胞外蛋白的受体样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一个亚类免疫球蛋白G-类结构域和纤维连接蛋白III型结构域。在这个亚类的一些成员上发现了额外的memprin-A5-mu结构域。

引入年份:2008年(2000年)

9

抗体,阻断

抑制抗原与其他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之间反应的抗体(例如免疫球蛋白G与IGE抗体竞争抗原,从而阻断过敏反应)。阻断抗体结合肿瘤并防止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破坏肿瘤细胞也被称为增强抗体。(Rosen等人,《免疫学词典》,1989年)

引入年份:1996年

10

抗体依赖增强

非中和抗体引起的病毒感染性增强。至少有两种机制可以解释这一点:Fc受体(受体,Fc)或补体受体(受体、补体)的介导。要么病毒与抗病毒药物复合免疫球蛋白G并与Fc受体结合,或病毒被抗病毒免疫球蛋白M包被并与补体受体结合。

引入年份:1996年

11

Rho(D)免疫球蛋白

含有免疫剂免疫球蛋白G抗Rho(D)用于防止Rh阴性个体接触Rh阳性红细胞后接种Rh。

引入年份:1994(1973)

12

IgG缺乏

一种以缺乏免疫球蛋白G.

引入年份:1993年

13

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静脉输液用免疫球蛋白制剂,主要含有免疫球蛋白G用于治疗各种与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或异常相关的疾病,包括儿童艾滋病;原发性高γ-球蛋白血症;SCID;移植受者中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川崎综合征、新生儿感染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引入年份:1992年

14

紫癜,血小板减少,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症在没有接触有毒物质或血小板减少相关疾病的情况下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由免疫机制介导的免疫球蛋白G粘附在血小板上并随后被巨噬细胞破坏的自身抗体。该病以急性(影响儿童)和慢性(成人)形式出现。

引入年份:1992年

15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特征是外伤引起的表皮下起泡,无家族病史。直接免疫荧光显示免疫球蛋白G沉积在皮肤-表皮交界处。

引入年份:1991年

16

补体C1q

补体C1的一个亚组分,由三条多肽链(A、B和C)的六个拷贝组成,每个拷贝由一个单独的基因(C1QA、C1QB、C1QC)编码。该复合物排列在九个亚单位中(六个A和B的二硫键二聚体,以及三个C的二硫链同型二聚体)。C1q具有抗体的结合位点(免疫球蛋白G或免疫球蛋白M)。C1q和免疫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激活了补体C1R和补体C1S这两种酶原,从而通过经典的补体途径启动补体激活的级联反应。

引入年份:2006(1990)

17

葡萄球菌蛋白A

一种存在于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细胞壁中的蛋白质。该蛋白选择性结合人类正常和骨髓瘤来源的Fc区免疫球蛋白G.引起抗体活性,并可能因组胺释放而引起过敏反应;也被用作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物和B淋巴细胞功能的临床评估。

引入年份:1978年

18

Rh等免疫

胎儿Rh+红细胞进入Rh-母亲循环的过程,使她产生免疫球蛋白G抗体,可穿过胎盘并破坏Rh+胎儿的红细胞。Rh等免疫也可由输血不匹配的血液引起。

引入年份:1985年

19

长效甲状腺刺激仪

免疫球蛋白G通常在甲亢患者的血液中发现。它刺激甲状腺的持续时间比甲状腺素长,并可能因胎盘传播而导致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

引入年份:1968(1965)

20

免疫球蛋白多链

在免疫球蛋白M中发现的一类重链。它们的分子量约为72 kDa,含有约57个氨基酸残基,排列在五个结构域中,并且与蛋白质的重链相比,它们具有更多的低聚糖分支和更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免疫球蛋白G.

引入年份:2006(1976)

格式
每页的项目数

发送至:

选择目的地

补充内容

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