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旗

美国政府的官方网站

NCBI书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医学图书馆的一项服务。

StatPearls[互联网]。金银岛(佛罗里达州):StatPearls出版社;2024年1月-日。

StatPearls封面

StatPearls[互联网]。

显示详细信息

利钠肽B型试验

;

作者信息和附属机构

上次更新时间:2023年4月23日

介绍

利钠肽(NP)是改善和调节循环的关键蛋白质。它们是作用于血管的必需蛋白质,使血管变宽或扩张。[1]这些肽主要由心房壁和心室壁的混合分泌型心肌细胞表达。除了调节血压外,NP还抑制心肌肥厚和重塑。[2]在因容量过载而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治疗引起的楔压下降通常伴随着NP水平的快速下降。因此,NP水平的测量可能有助于血流动力学评估和随后的治疗滴定。[3]肾脏中也可以发现NP,可以使这个重要器官排出更多的水和盐。[4] 

1988年首次在猪脑组织中发现了b型利钠肽(BNP),之前称为“脑利钠肽”。后来,研究人员确定其释放的主要部位是心室细胞,尤其是对心室扩张的反应。[5]在这一发现之后,大量文献表明,利用BNP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来衡量心力衰竭的存在和严重程度。[6]

B型利钠肽(BNP)是利钠肽家族的一员,包括心房利钠肽、C型利钠素、D型利钠肽和尿扩张素。[7]Pro-BNP是一种存在于心脏心室和心房的BNP的108氨基酸前体蛋白。人类ANP和BNP由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8]在容量过载和心肌拉伸的情况下,proBNP在基因组水平上调。[9]

在心肌细胞的细胞质颗粒中发现少量BNP。在刺激产生和释放后,proBNP被核心裂解为等摩尔量的生物活性BNP激素和生物非活性氨基末端proBNP(NT-proBNP),后者也作为未经处理的前体蛋白释放到循环中。[8]当评估该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心脏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影响时,该肽似乎没有任何生物活性。[10]

C型利钠肽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合成。它也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能在血管张力的局部调节中发挥作用。[11]与ANP和BNP不同,编码CNP的人类基因NPPC公司,不位于第1染色体上,而是位于第2染色体上。在正常人类受试者中,CNP的平均浓度非常低(1 fmol/mL)。[12]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CNP-22的清除速度非常快,计算半衰期为2.6分钟。[13]

利钠肽系统由3个受体组成:利钠肽受体A(NPR-A)、利钠肽接收器B(NPR-B)和利钠肽感受器C(NPR-C)。[14]人类NPR-A基因位于1q21–22号染色体上,由22个外显子和21个内含子组成,位于16千碱基范围内。人类NPR-B基因位于第9p12-21号染色体上,而小鼠版本第2批,位于4号染色体上。人类NPR-C基因位于5p13-14号染色体上,包含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跨度超过65千碱基。[15]利钠肽受体NPR-A和NPR-B催化合成经典的细胞内第二信使,即环磷酸鸟苷或cGMP。cGMP与蛋白质结合,例如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cGMP结合磷酸二酯酶和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16]NPR-C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化和降解来控制NPs的浓度。NPR-A与NPR-C的比值在调节利钠肽(NP)的生物活性中起着作用。[17]

病理生理学

BNP是一种32氨基酸肽激素,分子量为3472道尔顿。[6]该分子由9个氨基酸的N端尾、6个氨基酸的C端尾和两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由二硫键封闭的17元环组成。在环中发现的11种氨基酸在钠尿肽家族中保守。[18]BNP与利钠肽受体A和C结合,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损失、血管舒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RAAS)抑制。[19]BNP通过中性内肽酶从循环中清除。BNP释放到循环中后,N末端序列的前两个氨基酸(丝氨酸和脯氨酸)很快被二肽基肽酶IV去除。[7]

在全身分泌后,钠尿肽激活表面内皮细胞上的跨膜鸟苷酸环化酶,从而增加细胞内环状鸟苷单磷酸(cGMP)的水平,导致血管舒张。其他全身影响包括利尿和尿钠,导致血压降低。[20]这些肽还显示出对抗心力衰竭时过度激活的不利途径的能力,例如具有抗利尿作用的RAAS和增加心脏重塑和纤维化的转化生长因子-β途径。[21]

BNP基因的表达是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的一个特征。在正常心脏中,BNP的主要表达部位是心房区域。心室BNP基因表达在影响心室的心脏病中急剧增加,如心力衰竭(HF)。[22]观察心室BNP基因在心室疾病中的表达可能导致了一个共同的说法,即BNP主要是一种心室激素。然而,心房和心室肌细胞在内分泌表型方面有很大差异,可以合理地预期肽储存和分泌模式会有显著差异。[23]心房颗粒含有完整的前体和生物合成最终产物,即具有生物活性的ANP-28和BNP-32。相比之下,正常心室肌细胞似乎不表达这种颗粒,正常心室心肌细胞不包含促BNP肽衍生肽。[24]

BNP的估计半衰期约为20分钟,而NT-proBNP的半衰期为120分钟;这种差异解释了为什么NT-proBNP血清水平大约是BNP水平的六倍,尽管这两种分子以等摩尔比例释放。[25]与BNP一样,NT-proBNP浓度随年龄变化;50岁以下人群的正常阈值为450pg/mL,50岁以上人群的正常阈限为900pg/mL。[26]测量一种肽比另一种肽的临床重要性尚未得到证实。

炎症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中的BNP生成,当存在成纤维细胞时,这种作用显著增强;炎症细胞因子直接刺激心脏内BNP的产生,而不依赖于血流动力学。[27]ANP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在临床实践中,心肌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将高于仅从血流动力学角度预计的水平。[28]

试样要求和程序

b型利钠肽(BNP)不稳定,必须收集到含有EDTA的试管中,并在收集后4小时内进行理想测试。不能使用血清样本和柠檬酸或肝素化血浆。BNP可在2^oC至8^oC的温度下储存24小时,用于某些分析。[29]BNP通过血液凝固系统的接触活化而降解,并且可以通过在冷冻条件下储存或添加激肽释放酶蛋白酶抑制剂来稳定BNP。[30]相反,NT-proBNP比BNP更稳定,可以在冷藏温度下保存三天。可以在肝素或EDTA中收集的血清和血浆中检测NT-proBNP。当使用EDTA血浆时,NT-proBNP的浓度比血清或肝素锂的浓度低约10%。[31] 

测试程序

BNP和NT-proBNP水平都可以通过标准抽血进行检测。还有一些定点BNP分析,大约需要15分钟才能得出结果,在紧急情况下通常很有帮助。[32]BNP和NT-proBNP是通过使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不同表位的抗体进行几种不同的免疫测定来确定的。[33]

在引入临床实践之前,BNP和NT-proBNP分析必须针对以下分析前和分析问题进行表征:[34]

预分析

a.储存时间和温度的影响b。不同抗凝药物的影响。凝胶分离器管的影响。BNP需要塑料采血管;对于NT-proBNP,玻璃或塑料均可接受

分析

a.两种抗体识别表位的鉴定。与相关利钠肽(包括NT-pro-ANP、ANP、CNP、BNP以及糖基化和非糖基化NT-pro-BNP和pro-BNPc)的交叉反应特性。鉴定嗜异性抗体、类风湿因子和人类抗鼠抗体的干扰。所用校准材料的说明、材料的定义方式以及指定的浓度值。稀释反应的澄清

干扰因素

BNP和NT-proBNP水平可能受特定的共病影响,如慢性肾功能衰竭、2型糖尿病、肥胖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3]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和ACS患者的血药浓度较高,肥胖患者的血药浓度较低。[7]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下降可能是BNP/NT-proBNP增加的部分原因。在没有心力衰竭的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患者BNP/NT-proBNP浓度增加。[35]看起来健康的老年受试者也可能存在目前非侵入性技术无法检测到的心功能下降。[36]

体重指数(BMI)是影响BNP和NT-proBNP参考间隔的另一个变量。BMI在肥胖范围内的患者比BMI正常或体重不足的患者的BNP和NT-proBNP浓度更低。关于这些观察的机制已有多种理论。[37]脂肪组织中高浓度的利钠肽受体表明BNP被降解。然而,这并不能解释NT-proBNP的肥胖症效应,NT-proBNP不会被这些受体降解。[38]因此,与追踪单个患者的肽轨迹相比,患者间水平的比较没有什么意义。[39]

所有BNP和NT-proBNP的免疫分析都是异质的,使用结合抗体和游离抗体之间的分离步骤;光度干扰物如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血脂没有问题。[40]BNP和NT-proBNP检测对proBNP的交叉反应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现在已知proBNP也在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中循环。[41]由于proBNP是BNP和NT-proBNP的前体蛋白,用于为后两种肽产生抗体的表位也存在于proBNP肽结构中。[42] 

proBNP也以O-连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中。分子中心有七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来自非BNP氨基酸序列)。[43]已有研究测试了proBNP对商业BNP和NT-proBNP分析的交叉反应性。对于BNP,糖基化proBNP的交叉反应性为17%至38%,非糖基化的proBNP为5%至14%。[44]对于NT-proBNP,非糖基化proBNP的交叉反应性为29%至249%,但对糖基化proBNP无交叉反应。[45]

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存在的各种BNP、NT-proBNP、proBNP和糖基化形式的血液相对成分尚不清楚。[46]因此,比较不同标记和同一标记的不同分析的结果将是困难的。[8]在BNP和NT-proBNP检测中,HAMA和嗜异性抗体的临床意义减弱;轻度假阳性结果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47]

结果、报告和关键发现

心脏病患者的BNP和NT-proBNP水平因心肌压力和容量过载而升高。[42]BNP升高超过100 pg/mL的患者应进一步评估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48]虽然BNP传统上用于诊断左室收缩功能,但它也可以通过其他过程升高;例如,右心室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6] 

利钠肽升高的其他情况包括任何增加血容量从而导致壁压力的疾病,如败血症、贫血、肾功能不全、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和肝硬化。[49]在健康个体中,BNP水平因年龄和遗传性别而异;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的平均水平高于男性。[34]

急性心肌梗死后循环钠尿肽水平升高;增加的程度与梗死面积有关。[50]较小梗死患者的血浆BNP往往呈单相增加,在症状出现后20小时达到峰值;另一方面,那些梗死面积较大、射血分数较低、有心力衰竭临床症状的患者可能在入院后五天出现进一步的峰值。[51]

BNP小于100 pg/mL,NT-proBNP小于300 pg/mL使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诊断心力衰竭的可能性降低。[52]利钠肽水平升高与长期预后不良相关,并对心力衰竭和各种其他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和心房颤动)患者的长期死亡率产生不利影响。[53]

临床意义

心脏衰竭

在紧急情况下,BNP测量的最强指示是区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原因。呼吸困难是几乎所有心衰加重病例的症状。然而,它不是HF特有的,可能由其他病理过程引起。[54]BNP在HF中的敏感性约为97%。因此,正常BNP水平(低于100微微克/毫升)实际上排除了心力衰竭,并应提示寻找呼吸困难的非心脏原因。水平升高可能表明存在心脏病,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查,如超声心动图,以确定患者症状的病因。[32]此外,HF住院患者的短期升高与更长的住院时间相关。

BNP也可以作为已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用预后指标;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评分较高的患者体内水平升高,并与死亡率、发病率和复发入院率相关。[20][55]此外,在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BNP的短期升高可以预测住院时间的增加。[56]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重塑引起的左室功能障碍是心肌梗死(MI)后死亡的重要原因。BNP监测有助于评估心肌梗死后的预后,因为在射血分数低于40%的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中,BNP升高。[57]

限制

虽然BNP是评估心脏病患者预后的有用工具,但与症状引导疗法相比,BNP引导疗法的疗效改善尚不明确。[54]因此,对BNP水平的了解可以预测结果,但尚不能决定心力衰竭慢性治疗的治疗。因此,在指导心脏病治疗时,不应将BNP作为独立的测试。此外,虽然BNP水平升高对心力衰竭高度敏感,但它们并不特定于其原因;如前所述,BNP升高可见于各种心脏病和非心脏病。因此,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心脏测试来评估异常的BNP水平。[57]在解释多重共病患者(如肾衰竭患者)的BNP升高时,需要特别小心,以确定升高的原因。[19]

相关性

心力衰竭是美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重要且日益增长的原因;它是65岁及以上人群住院的主要原因,占所有医疗支出的10%。[56]心力衰竭恶化的许多症状并不是疾病过程特有的;因此,确定一种有助于诊断过程的生物标记物至关重要。BNP测量是一种高灵敏度、低成本、快速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医院协助诊断心力衰竭。[58]

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安全

对于非豁免试验,实验室规定要求至少每24小时分析一次两级控制材料。如有必要,实验室可以更频繁地分析QC样品,以确保结果准确。应在校准或维护分析仪后对质量控制样品进行分析,以验证正确的方法性能。[59]在进行制造商建议低于监管机构要求的测试(例如每月一次)时,为了尽量减少QC,实验室可以制定个性化质量控制计划(IQCP)这包括在测试的所有阶段对潜在错误源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质量控制计划,以降低出错的可能性。[60]

Westgard多规则用于评估质量控制运行。如果宣布运行失控,则调查系统(仪器、标准、控制装置等)以确定问题的原因。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前,不要执行任何分析。[61]

将所有样本、控制材料和校准材料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采取处理所有实验室试剂所需的常规预防措施。所有废料的处理应符合当地指南。处理人体血液样本时,请戴上手套、实验室工作服和安全眼镜。将所有与血液接触的塑料头、样品杯和手套放在生物危害品废物容器中。[62]将所有一次性玻璃器皿丢弃到锋利的废物容器中。每周或每次发生血液污染时,用一次性吸水工作台面纸保护所有工作表面,并丢弃到生物危害品废物容器中。每周擦拭所有工作表面。[63]

提高医疗团队成果

从临床医生到护理人员、药剂师和其他辅助人员,所有医疗从业者都应该了解与其在提供患者护理中的功能相称的BNP值。对于那些在紧急情况下可能遇到需要对心脏相关事件和条件进行及时干预的患者来说,情况尤其如此。

复习问题

工具书类

1
丹尼尔斯LB,梅塞尔AS。利钠肽。美国心脏病杂志。2007年12月18日;50(25):2357-68.[公共医学: 18154959]
2
Maisel A.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循环利钠肽水平。心血管医学评论。2007;8补充5:S13-21。[公共医学: 18192949]
三。
Forfia公关、Watkins SP、Rame JE、Stewart KJ、Shapiro EP。重症监护病房中B型利钠肽与肺毛细血管楔压的关系。美国心脏病杂志。2005年5月17日;45(10) :1667-71。[公共医学:15893185]
4
Santos-Araújo C,Leite-Moreira A,Pestana M。利钠肽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内弗罗基亚。2015;35(3):227-33.[公共医学: 26299165]
5
Koratala A,Kazory A.利钠肽作为充血状态的生物标志物:心肾分流。Dis标记。2017;2017:1454986.[PMC免费文章:PMC5494089][公共医学: 28701807]
6
Doust J、Lehman R、Glassiou P。BNP检测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我是家庭医生。2006年12月1日;74(11):1893-8.[公共医学: 17168346]
7
Nakagawa Y、Nishikimi T、Kuwahara K。心房和脑利钠肽:心脏分泌的激素。肽。2019年1月;111:18-25.[公共医学: 29859763]
8
霍尔C.(NT-pro)BNP的基本生物化学和生理学。Eur J心脏衰竭。2004年3月15日;6(3):257-60.[公共医学: 14987573]
9
霍尔C.NT-ProBNP:标记背后的机制。J卡故障。2005年6月;11(5增补):S81-3。[公共医学: 15948107]
10
Alibay Y、Beauchet A、El Mahmoud R、Schmitt C、Brun-Ney D、Benoit MO、Dubourg O、Boileau C、Jondeau G、Puy H.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和脑钠肽在评估急性呼吸困难中的作用。生物药物治疗。2005年1月至4月;59(1-2):20-4.[公共医学: 15740931]
11
Nakagawa Y,Nishikimi T.CNP,第三种利钠肽:生物学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意义。生物学(巴塞尔)。2022年6月29日;11(7)[PMC免费文章:PMC9312265][公共医学: 36101368]
12
Lumsden NG、Khambata RS、Hobbs AJ。C型利钠肽(CNP):作为治疗靶点的心血管作用和潜力。当前药物设计。2010;16(37):4080-8.[PMC免费文章:PMC3605774][公共医学:21247399]
13
Yasoda A,Nakao K。骨骼发育不良C型利钠肽(CNP)-鸟苷酰环化酶-B通路激活的翻译研究。收件人:Nakao K、Minato N、Uemoto S,编辑。创新医学:基础研究与开发[互联网]。施普林格;东京:2015年。第177-186页。[公共医学: 29787172]
14
Potter LR、Yoder AR、Flora DR、Antos LK、Dickey DM。利钠肽:其结构、受体、生理功能和治疗应用。Handb实验药理学。2009;(191):341-66.[PMC免费文章:PMC4855512][公共医学: 19089336]
15
Schulz S,Waldman SA。钠尿肽受体的鸟苷酸环化酶家族。维塔姆·霍姆。1999;57:123-51.[公共医学: 10232048]
16
Goetze JP、Bruneau BG、Ramos HR、Ogawa T、de Bold MK和de Bold AJ。心钠肽。Nat Rev Cardiol公司。2020年11月;17(11):698-717.[公共医学: 32444692]
17
Kuwahara K,Nakao K。心房和脑钠肽作为心脏激素的调节和意义。恩多克J。2010;57(7):555-65.[公共医学: 20571250]
18
Kuwahara K,Nakagawa Y,Nishikimi T.脑钠肽(BNP)研究的前沿——BNP免疫反应的多样性及其临床相关性。圆形J。2018年9月25日;82(10):2455-2461.[公共医学: 30135320]
19
Omland T.重症监护室充血性心力衰竭管理进展:B型利钠肽在评估急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关键护理医学。2008年1月;36(1补充):S17-27。[公共医学: 18158473]
20
Abuzaanona A,Lanfear D.心衰中利钠肽系统的药物基因组学。当前心脏衰竭报告。2017年12月;14(6):536-542.[PMC免费文章:PMC5681877][公共医学: 29075957]
21
Dobaczewski M,Chen W,Frangogiannis NG。心脏重塑中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转导。分子细胞心血管杂志。2011年10月;51(4):600-6.[PMC免费文章:PMC3072437][公共医学:21059352]
22
Ellmers LJ、Knowles JW、Kim HS、Smithies O、Maeda N、Cameron VA。Npr1(-/-)心肌肥大和纤维化小鼠的利钠肽心室表达。美国生理学杂志心脏循环生理学。2002年8月;283(2) :H707-14。[PMC免费文章:PMC4321891][公共医学: 12124219]
23
Maries L,Manitiu I.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片段脑钠肽(NT-pro-BNP)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美国心血管杂志。2013年8月;24(7):286-9.[PMC免费文章:PMC3807675][公共医学: 24217307]
24
Christoffersen C、Goetze JP、Bartels ED、Larsen MO、Ribel U、Rehfeld JF、Rolin B、Nielsen LB.Chamber-正常和糖尿病猪心脏脑钠肽及其mRNA的依赖性表达。高血压。2002年7月;40(1) :54-60。[公共医学: 12105138]
25
Pfister R、Scholz M、Wielckens K、Erdmann E、Schneider CA。NT-proBNP在常规测试中的使用以及与BNP的比较。Eur J心脏衰竭。2004年3月15日;6(3):289-93.[公共医学: 14987578]
26
Buchner S、Rieger G、Luchner A.【心脏标志物BNP和NT-proBNP的临床应用】。澳大利亚医学学报。2004;31(4):144-51.[公共医学: 15732251]
27
Fish-Trotter H、Ferguson JF、Patel N、Arora P、Allen NB、Bachmann KN、Daniels LB、Reilly MP、Lima JAC、Wang TJ、Gupta DK。炎症和循环钠肽水平。圆形心脏衰竭。2020年7月;13(7) :e006570。[PMC免费文章:PMC7375923][公共医学: 32507024]
28
小川T,de Bold AJ。[内分泌心脏和炎症]。Medicina(B Aires)。2013;73(6):562-6.[公共医学: 24356270]
29
Zylberman M.【利钠肽系统及其生物标志物】。Medicina(B Aires)。2014;74(3):265-6.[公共医学: 24918687]
30
Wu AH、Packer M、Smith A、Bijou R、Fink D、Mair J、Wallentin L、Johnston N、Feldcamp CS、Haverstick DM、Ahnadi CE、Grant A、Despres N、Bluestein B、Ghani F.对心衰患者使用拜耳ADVIA半自动B型利钠肽检测的分析和临床评估:一项多站点研究。临床化学。2004年5月;50(5) :867-73。[公共医学:15010423]
31
Lippi G、Salvagno GL、Montagnana M、Guidi GC。血清、K2-EDTA和肝素血浆中Elecsys NT-proBNP的测定。临床生物化学。2007年6月;40(9-10):747-8.[公共医学: 17408609]
32
Mayo DD、Colletti JE、Kuo DC。急诊室脑钠肽(BNP)检测。急诊医学杂志。2006年8月;31(2):201-10.[公共医学:17044584]
33
Clerico A、Franzini M、Masotti S、Prontera C、Passino C。B型利钠肽免疫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临床实验室科学评论。2015;52(2):56-69.[公共医学: 25547534]
34
Cemin R,Daves M.心血管生物标志物测试的预分析变异性。胸部疾病杂志。2015年10月;7(10) :E395-401。[PMC免费文章:PMC4635305][公共医学: 26623116]
35
Okamoto R、Ali Y、Hashizume R、Suzuki N、Ito M.BNP是心肾连接的主要参与者。国际分子科学杂志。2019年7月22日;20(14)[PMC免费文章:PMC6678680][公共医学: 31336656]
36
Keyzer JM、Hoffmann JJ、Ringoir L、Nabbe KC、Widdershoen JW、Pop VJ。初级保健中特定年龄和性别的脑钠肽(BNP)参考范围。临床化学实验室医学。2014年9月;52(9):1341-6.[公共医学: 24781675]
37
Madamanchi C、Alhosaini H、Sumida A、Runge MS。肥胖和利钠肽、BNP和NT-proBNP:心力衰竭的机制和诊断意义。国际心脏病杂志。2014年10月20日;176(3):611-7.[PMC免费文章:PMC4201035][公共医学: 25156856]
38
Krauser DG、Lloyd-Jones DM、Chae CU、Cameron R、Anwaruddin S、Baggish AL、Chen A、Tung R、Januzzi JL。体重指数对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急诊部呼吸困难ProBNP调查(PRIDE)子研究。美国心脏杂志。2005年4月;149(4):744-50.[公共医学: 15990762]
39
Bayes Genis A、Lloyd Jones DM、van Kimmenade RR、Lainchbury JG、Richards AM、Ordoñez Llanos J、SantalóM、Pinto YM、Januzzi JL。体重指数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原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的影响。内科实习生档案。2007年2月26日;167(4):400-7.[公共医学: 17325303]
40
Semenov AG,Feygina EE。鉴于循环BNP相关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BNP和NT-proBNP免疫测定的标准化。高级临床化学。2018;85:1-30.[公共医学: 29655458]
41
Tamm NN、Seferian KR、Semenov AG、Mukharyamova KS、Koshkina EV、Krasnoselsky MI、Postnikov AB、Serebryanaya DV、Apple FS、Murakami MM、Katrukha AG。新型免疫分析法,用于量化人类血液中的脑钠肽及其前体。临床化学。2008年9月;54(9):1511-8.[公共医学: 18606632]
42
Cao Z,Jia Y,Zhu B.BNP和NT-proBNP作为临床和法医学中的心脏功能障碍诊断生物标志物。国际分子科学杂志。2019年4月12日;20(8)[PMC免费文章:下午615513][公共医学: 31013779]
43
Weber M,Hamm C.B型利钠肽(BNP)和NT-proBNP在临床常规中的作用。心。2006年6月;92(6):843-9.[PMC免费文章:PMC1860679][公共医学: 16698841]
44
Luckenbill KN、Christenson RH、Jaffe AS、Mair J、Ordonnez-Llanos J、Pagani F、Tate J、Wu AH、Ler R、Apple FS。BNP、NT-proBNP和proBNP在商业BNP和NT-proBNP分析中的交叉反应性:来自IFCC心脏损害标记物标准化委员会的初步观察。临床化学。2008年3月;54(3):619-21.[公共医学: 18310156]
45
Clerico A、Fontana M、Zyw L、Passino C、Emdin M。脑钠肽(BNP)和BNP免疫分析前肽N末端部分对慢性和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准确性的比较:一项系统综述。临床化学。2007年5月;53(5):813-22.[公共医学: 17384013]
46
Zhang ZL,Li R,Yang FY,Xi L.钠尿肽家族作为诊断/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模式在成人和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应用:遗留问题和挑战。老年医学心脏病学杂志。2018年8月;15(8):540-546.[PMC免费文章:PMC6188938][公共医学: 30344534]
47
Saenger AK、Rodriguez-Fraga O、Ler R、Ordonez-Llanos J、Jaffe AS、Goetze JP、Apple FS。B型钠尿肽检测的特异性:与不同BNP、NT-proBNP和proBNP肽的交叉反应。临床化学。2017年1月;63(1):351-358.[公共医学: 28062628]
48
Christ M,Mueller C.利钠肽测定在呼吸困难中的应用。Dtsch Arztebl国际。2008年2月;105(6):95-100.[PMC免费文章:PMC2696716][公共医学:19633758]
49
Pfister R,Schneider CA。利钠肽BNP和NT-pro-BNP:在临床实践中建立的实验室标志物还是仅仅从角度来看?临床化学学报。2004年11月;349(1-2):25-38.[公共医学: 15469852]
50
Horio T、Shimada K、Kohno M、Yoshimura T、Kawarabayashi T、Yasunai K、Murakawa K、Yokokawa K、Ikeda M、Fukui T。早期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房和脑钠肽的系列变化。美国心脏杂志。1993年8月;126(2):293-9.[公共医学: 8337997]
51
荒川N,中村M,青木H,Hiramori K。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心脏病学。1994;85(5):334-40.[公共医学: 7850823]
52
Ozturk TC、Unluer E、Denizbasi A、Guneysel O、Onur O。NT-proBNP能否作为急诊室心力衰竭住院的标准?研究医学科学杂志。2011年12月;16(12) :1564-71。[PMC免费文章:PMC3434897][公共医学: 22973364]
53
Wang K、Ojama K、Samuels A、Gilani N、Zhang K、An S、ZhangY、Tang YD、Askari B、Gerdes AM。BNP作为心脏甲状腺激素功能的新生物标记物。前生理学。2020;11:729.[PMC免费文章:PMC7363952][公共医学: 32733267]
54
Francis GS、Felker总经理、Tang WH。背景测试:心衰患者利钠肽测试的批判性评估。美国心脏病杂志。2016年1月26日;67(3):330-7.[PMC免费文章:PMC4928678][公共医学: 26796399]
55
Seino Y、Ogawa A、Yamashita T、Fukushima M、Ogata K、Fukumoto H、Takano T。NT-proBNP和BNP测量在心脏护理中的应用:检测和评估心力衰竭的更具辨别力的标记。Eur J心脏衰竭。2004年3月15日;6(3):295-300.[公共医学: 14987579]
56
Savarese G、Musella F、D'Amore C、Vassallo E、Losco T、Gambardella F、Cecere M、Petraglia L、Pagano G、Fimiani L、Rengo G、Leosco D、Trimarco B、Perrone-Filardi P。利钠肽的变化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入院情况:一项荟萃分析。JACC心脏衰竭。2014年4月;2(2):148-58.[公共医学: 24720923]
57
Kelly R,Struthers AD。利钠肽作为心力衰竭标志物在临床上有用吗?Ann Clin生物化学。2001年9月;38(第5部分):575-83。[公共医学: 11587142]
58
Nishikimi T,Nakagawa Y。解释心力衰竭实践中血浆BNP水平时的潜在陷阱。心血管杂志。2021年10月;78(4):269-274.[公共医学:34088563]
59
Badrick T.质量控制系统。临床生物化学评论。2008年8月;29补遗1(补充1):S67-70。[PMC免费文章:PMC2556587][公共医学: 18852861]
60
Bruno LC.IQCP:实施指南和有用工具。实验室医学。2016年11月;47(4) :e42-e46。[公共医学: 27708173]
61
Westgard JO,Westgart SA。建立基于证据的统计质量控制实践。美国临床病理学杂志。2019年3月1日;151(4) :364-370。[公共医学: 30517600]
62
Cornish NE、Anderson NL、Arambula DG、Arduino MJ、Bryan A、Burton NC、Chen B、Dickson BA、Giri JG、Griffith NK、Pentella MA、Salerno RM、Sandhu P、Snyder JW、Tormey CA、Wagar EA、Weirich EG、Campbell S.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差距:从过去爆发中吸取的教训揭示了通往更安全未来的道路。临床微生物学评论。2021年6月16日;34(3) :e0012618。[PMC免费文章:PMC8262806][公共医学: 34105993]
63
Pentella MA,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和新发感染更新。临床实验室医学。2020年12月;40(4):473-482.[公共医学: 33121616]

披露:Madeline Novack声明与不合格公司没有相关财务关系。

披露:穆罕默德·祖拜尔(Muhammad Zubair)声明与不符合条件的公司没有任何相关的财务关系。

版权©2024,StatPearls Publishing LLC。

本书根据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非衍生产品4.0国际(CC BY-NC-ND 4.0)的条款分发(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允许其他人分发作品,前提是文章没有被修改或商业化使用。只要你信任作者和期刊,你就不需要获得发行这篇文章的许可。

书架编号:NBK556136PMID:32310596

意见

PubMed中的类似文章

查看评论。。。查看全部。。。

最近的活动

您的浏览活动为空。

活动录制已关闭。

重新打开录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