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这是2024年10月PMC网站的改进预览。了解更多信息

返回当前站点
蛋白质科学标志:蛋白质学会出版物 Link to view articles on publisher site
1996年12月;5(12):2375–2390. 数字对象标识:10.1002/pro.5560051201

C2域钙结合基序:结构和功能多样性。

E A纳列夫斯基 1,J J福克 1
PMCID:PMC2143302 PMID:8976547

摘要

C2结构域是一个Ca(2+)结合基序,其长度约为130个残基,最初在蛋白激酶C的钙依赖亚型中鉴定。在越来越多的真核信号蛋白中发现了C2结构域的单拷贝和多拷贝,这些真核信号蛋白质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并介导广泛的关键细胞内过程,包括膜运输、脂质第二信使的产生、GTPase的激活、,以及蛋白质磷酸化的控制。作为一个群体,C2结构域显示出结合多种不同配体和底物的显著特性,包括Ca2+、磷脂、肌醇多磷酸盐和细胞内蛋白质。扩大这种功能多样性的事实是,并非所有包含C2结构域的蛋白质都受Ca2+调节,这表明一些C2结构域可能发挥纯粹的结构作用,或者可能已经失去结合Ca2+的能力。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关于C2域结构和功能的可用信息,并提供了65个C2域一级结构的新序列比对。这种排列预测C2结构域形成两个不同的拓扑折叠,分别来自突触结合蛋白1和磷酸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delta 1的C2结构域的最新晶体结构说明了这一点。该比对突出了可能对C2结构域折叠至关重要或Ca2+结合和调节所需的残基。

全文

本文全文可作为PDF格式(8.4 MB)。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1. Bajjalieh S.M.、Scheller R.H.神经递质分泌的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2月3日;270(5):1971–1974. doi:10.1074/jbc.270.5.1971。[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 Bazzi M.D.、Nelsestuen G.L.《蛋白激酶C与磷脂小泡的关联》。生物化学。1987年1月13日;26(1):115–122. doi:10.1021/bi00375a017。[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 Bazzi M.D.,Nelsestuen G.L.蛋白激酶C与钙的相互作用:磷脂依赖性过程。生物化学。1990年8月21日;29(33):7624–7630. doi:10.1021/bi00485a012。[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4. Bennett M.K.、Calakos N.、Scheller R.H.Syntaxin:一种与突触前活动区突触小泡对接有关的突触蛋白。科学。1992年7月10日;257(5067):255–259. doi:10.1126/science.1321498。[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5. Berridge M.J.肌醇三磷酸和钙信号。自然。1993年1月28日;361(6410):315–325. doi:10.1038/361315a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6. Berridge M.J.、Irvine R.F.肌醇磷酸盐和细胞信号。自然。1989年9月21日;341(6239):197–205. doi:10.1038/341197a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7. Boguski M.S.、Hardison R.C.、Schwartz S.、Miller W.使用新的软件工具进行多重比对和可视化,分析细胞调节蛋白和位点控制区域中的保守域和序列模体。新生物学。1992年3月;4(3):247–260.[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8. Boguski M.S.,McCormick F.调节Ras及其亲属的蛋白质。自然。1993年12月16日;366(6456):643–654. doi:10.1038/366643a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9. Brock T.G.,Paine R.,3rd,Peters-Golden M.5-脂氧合酶在未刺激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核中的定位。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9月2日;269(35):22059–22066.[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0. Brose N.、Hofmann K.、Hata Y.、Südhof T.C.秀丽隐杆线虫unc-13基因的哺乳动物同源物定义了C2结构域蛋白的新家族。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10月20日;270(42):25273–25280。doi:10.1074/jbc.270.42.25273。[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1. Brose N.,Petrenko A.G.,Südhof T.C.,Jahn R.Synaptotagmin:突触小泡表面的钙传感器。科学。1992年5月15日;256(5059):1021–1025. doi:10.1126/science.1589771。[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2. Camps M.、Carozzi A.、Schnabel P.、Scheer A.、Parker P.J.、Gierschik P.同工酶-G蛋白β-γ亚基对磷脂酶C-β2的选择性刺激。自然。1992年12月17日;360(6405):684–686. doi:10.1038/360684a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3. Carozzi A.、Camps M.、Gierschik P.、Parker P.J.通过G蛋白β-γ亚基激活磷脂酰肌醇脂质特异性磷脂酶C-β3。FEBS信函。1993年1月11日;315(3):340–342. doi:10.1016/0014-5793(93)81190-b。[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4. Chapman E.R.,An S.,Edwardson J.M.,Jahn R.突触蛋白第二个C2域的新功能。Ca2+触发二聚反应。生物化学杂志。1996年3月8日;271(10):5844–5849. doi:10.1074/jbc.271.10.5844。[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5. Chapman E.R.、Hanson P.I.、An S.、Jahn R.Ca2+调节突触结合蛋白和联蛋白1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10月6日;270(40):23667–23671. doi:10.1074/jbc.270.40.23667。[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6. Chapman E.R.、Jahn R.突触蛋白细胞质区与膜的钙依赖性相互作用。单个C2-homologous域的自治功能。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2月25日;269(8):5735–5741.[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7. Chazin W.J.释放钙触发因子。自然结构生物。1995年9月;2(9):707–710. doi:10.1038/nsb0995-707。[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8. Chung S.H.、Takai Y.、Holz R.W.关于Rab3a-结合蛋白rabphilin3a增强调节分泌的证据。肾上腺嗜铬细胞的研究。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7月14日;270(28):16714–16718. doi:10.1074/jbc.270.28.16714。[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9. Clark J.D.、Lin L.L.、Kriz R.W.、Ramesha C.S.、Sultzman L.A.、Lin A.Y.、Milona N.、Knopf J.L.一种新型花生四烯酸选择性细胞溶质PLA2包含一个与PKC和GAP同源的钙依赖性易位域。单元格。1991年6月14日;65(6):1043–1051. doi:10.1016/0092-8674(91)90556-e。[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0. Clark J.D.、Schievella A.R.、Nalefski E.A.、Lin L.L.细胞质磷脂酶A2。J脂质介导细胞信号。1995年10月;12(2-3):83–117. doi:10.1016/0929-7855(95)00012-f。[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1. Concha N.O.、Head J.F.、Kaetzel M.A.、Dedman J.R.、Seaton B.A.大鼠膜联蛋白V晶体结构:Ca(2+)诱导的构象变化。科学。1993年9月3日;261(5126):1321–1324. doi:10.1126/science.8362244。[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2. Coussens L.、Parker P.J.、Rhee L.、Yang Feng T.L.、Chen E.、Waterfield M.D.、Francke U.、Ullrich A.多种不同形式的牛和人蛋白激酶C表明细胞信号通路的多样性。科学。1986年8月22日;233(4766):859–866. doi:10.1126/science.3755548。[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3. Cullen P.J.、Hsuan J.、Truong O.、Letcher A.J.、Jackson T.R.、Dawson A.P.、Irvine R.F.作为GAP1家族成员的特定Ins(1,3,4,5)P4-结合蛋白的鉴定。自然。1995年8月10日;376(6540):527–530. doi:10.1038/376527a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4. Daley G.Q.,Ben-Neriah Y.表明bcr/abl基因在费城染色体阳性人类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991年癌症研究进展;57:151–184. doi:10.1016/s0065-230x(08)60998-7。[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5. Davletov B.A.,Südhof T.C.来自synaptotagmin I的单个C2结构域足以实现高亲和力Ca2+/磷脂结合。生物化学杂志。1993年12月15日;268(35):26386–26390.[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6. Davletov B.A.,Südhof T.C.Ca(2+)依赖的突触结合蛋白构象变化I.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11月18日;269(46):28547–28550.[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7. Dekker L.V.,Parker P.J.蛋白激酶C——特异性问题。生物化学科学趋势。1994年2月;19(2):73–77. doi:10.1016/0968-0004(94)90038-8。[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8. DiAntonio A.、Parfitt K.D.、Schwarz T.L.果蝇突触蛋白突变体中持续存在突触传递。单元格。1993年7月2日;73(7):1281–1290. doi:10.1016/0092-8674(93)90356-u。[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29. Diekmann D.、Brill S.、Garrett M.D.、Totty N.、Hsuan J.、Monfries C.、Hall C.、Lim L.、Hall A.Bcr编码p21rac的GTPase激活蛋白。自然。1991年5月30日;351(6325):400–402. doi:10.1038/351400a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0. Eisenmann D.M.、Arndt K.M.、Ricupero S.L.、Rooney J.W.、Winston F.SPT3与TFIID相互作用,允许酿酒酵母正常转录。基因开发,1992年7月;6(7):1319–1331. doi:10.1101/gad.6.7.1319。[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1. Ellis M.V.、Carne A.和Katan M.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δ1对酶活性的结构要求。欧洲生物化学杂志。1993年4月1日;213(1):339–347。doi:10.1111/j.1432-1033.1993.tb17767.x。[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2. Essen L.O.、Perisic O.、Cheung R.、Katan M.、Williams R.L.哺乳动物磷脂特异性磷脂酶Cδ的晶体结构。自然。1996年4月18日;380(6575):595–602. doi:10.1038/380595a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3. Ferguson K.M.、Lemmon M.A.、Schlessinger J.、Sigler P.B.三磷酸肌醇高亲和力复合物与磷脂酶C倍体同源结构域的结构。单元格。1995年12月15日;83(6):1037–1046. doi:10.1016/0092-8674(95)90219-8。[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4. Fischer von Mollard G.,Stahl B.,Li C.,Südhof T.C.,Jahn R.Rab蛋白在调节的胞吐作用中。生物化学科学趋势。1994年4月;19(4):164–168。doi:10.1016/0968-0004(94)90278-x。[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5. Fukuda M.、Aruga J.、Niinobe M.、Aimoto S.、Mikoshiba K.肌醇-1,3,4,5-四磷酸结合到IP4BP/synaptotagmin II的C2B结构域。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11月18日;269(46):29206–29211.[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6. Fukuda M.、Kojima T.、Aruga J.、Niinobe M.、Mikoshiba K.突触蛋白家族C2域的功能多样性。肌醇高聚磷酸结合域的突变分析。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11月3日;270(44):26523–26527. doi:10.1074/jbc.270.44.26523。[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7. Garty H.上皮、氨氯可阻断Na+通道的分子特性。FASEB J.1994年5月;8(8):522–528. doi:10.1096/fasebj.8.818167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8. Gaul U.,Mardon G.,Rubin G.M.一种推测的Ras GTPase激活蛋白作为七肽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的负调节器。单元格。1992年3月20日;68(6):1007–1019. doi:10.1016/0092-8674(92)90073-l。[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39. Gawler D.J.,Zhang L.J.,Moran M.F.p120 GAP(p21 ras的GTPase激活蛋白)内Ca(2+)依赖性磷脂结合(CaLB)域的突变缺失分析。《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4月15日;307(第2部分):487–491。doi:10.1042/bj3070487。[内政部] [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40. Ghomashchi F.,Schüttel S.,Jain M.K.,Gelb M.H.大鼠肾脏中高分子量磷脂酶A2的动力学分析:含产物囊泡上酶的二价金属依赖性捕获。生物化学。1992年4月21日;31(15):3814–3824. doi:10.1021/bi00130a012。[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41. Glover S.、de Carvalho M.S.、Bayburt T.、Jonas M.、Chi E.、Leslie C.、Gelb M.H.用钙离子载体或IgE/抗原刺激的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中85-kDa磷脂酶A2从胞浆到核膜的转运。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6月23日;270(25):15359–15367. doi:10.1074/jbc.270.25.15359。[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42. Grobler J.A.、Essen L.O.、Williams R.L.、Hurley J.H.磷脂酶C-delta 1的C2结构域构象变化。自然结构生物。1996年9月;3(9):788–795. doi:10.1038/nsb0996-788。[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43. Hammond S.M.、Altshuller Y.M.、Sung T.C.、Rudge S.A.、Rose K.、Engebrecht J.、Morris A.J.、Frohman M.A.人类ADP-核糖基化因子激活的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D定义了一个新的高度保守的基因家族。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12月15日;270(50):29640–29643. doi:10.1074/jbc.270.50.2964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44. Hiles I.D.、Otsu M.、Volinia S.、Fry M.J.、Gout I.、Dhand R.、Panayotou G.、Ruiz-Larrea F.、Thompson A.、Totty N.F.磷脂酰肌醇3-激酶:110 kd催化亚基的结构和表达。单元格。1992年8月7日;70(3):419–429. doi:10.1016/0092-8674(92)90166-a。[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45. Hofmann K.,Bucher P.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共享rsp5结构域。FEBS信函。1995年1月23日;358(2):153–157. doi:10.1016/0014-5793(94)01415-w。[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46. Hu P.,Mondino A.,Skolnik E.Y.,Schlessinger J.克隆一种新的普遍表达的人磷脂酰肌醇3-激酶并鉴定其在p85上的结合位点。分子细胞生物学。1993年12月;13(12):7677–7688. doi:10.1128/mcb.13.12.7677。[内政部] [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47. Huibregtse J.M.,Scheffner M.,Beaudenon S.,Howley P.M.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与E6-AP泛素蛋白连接酶相关的蛋白质家族。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5年3月28日;92(7):2563–2567. doi:10.1073/pnas.92.7.2563。[内政部] [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48. Igarashi K.,Kaneda M.,Yamaji A.,Saido T.C.,Kikkawa U.,Ono Y.,Inoue K.,Umeda M.一种由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定义的新型磷脂酰丝氨酸结合肽基序。蛋白激酶C和磷脂酰丝氨酸脱羧酶上磷脂酰丝蛋白特异性结合位点的定位。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12月8日;270(49):29075–29078. doi:10.1074/jbc.270.49.29075。[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49. Ikura M.EF-hand蛋白中的钙结合和构象反应。生物化学科学趋势。1996年1月;21(1):14–17.[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50. Jahn R.、Südhof T.C.突触小泡和胞吐。《神经科学年鉴》。1994;17:219–246. doi:10.1146/annurev.ne.17.030194.001251。[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51. Kawasaki H.、Kretsinger R.H.钙结合蛋白1:EF-hands。蛋白质概况。1995;2(4):297–490.[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52. Kee Y.,Scheller R.H.突触结合蛋白结合域在突触蛋白上的定位。神经科学杂志。1996年3月15日;16(6):1975–1981. doi:10.1523/JNEUROSCI.16-06-01975.1996。[内政部] [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53. Kelly R.B.神经传递。突触结合蛋白只是一种钙传感器。当前生物量。1995年3月1日;5(3):257–259. doi:10.1016/s0960-9822(95)00054-6。[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54. Knopf J.L.、Lee M.H.、Sultzman L.A.、Kriz R.W.、Loomis C.R.、Hewick R.M.、Bell R.M..多蛋白激酶C cDNA的克隆和表达。单元格。1986年8月15日;46(4):491–502. doi:10.1016/0092-8674(86)90874-3。[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55. Kriz R.、Lin L.L.、Sultzman L.、Ellis C.、Heldin C.H.、Pawson T.、Knopf J.磷脂酶C同工酶:结构和功能相似性。汽巴发现交响乐团。1990;150:112–127. doi:10.1002/9780470513927.ch8。[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56. Kumar S.,Tomooka Y.,Noda M.鉴定小鼠大脑中一组具有发育下调表达的基因。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92年6月30日;185(3):1155–1161. doi:10.1016/0006-291x(92)91747-e。[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57. Lemmon M.A.、Ferguson K.M.、Schlessinger J.PH结构域:具有共同折叠的不同序列将信号分子招募到细胞表面。单元格。1996年5月31日;85(5):621–624. doi:10.1016/s0092-8674(00)81022-3。[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58. Levin D.E.、Fields F.O.、Kunisawa R.、Bishop J.M.、Thorner J.酿酒酵母细胞周期需要一个候选蛋白激酶C基因PKC1。单元格。1990年7月27日;62(2):213–224。doi:10.1016/0092-8674(90)90360-q。[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59. Lichtenheld M.G.、Olsen K.J.、Lu P.、Lowrey D.M.、Hameed A.、Hengartner H.、Podack E.R.《人类穿孔素的结构和功能》,《自然》。1988年9月29日;335(6189):448–451. doi:10.1038/335448a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60. Linse S.、Forsén S.管理高亲和力钙结合的决定因素。Adv Second Messenger磷蛋白研究1995;30:89–151. doi:10.1016/s1040-7952(05)80005-9。[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61. MacDougall L.K.,Domin J.,Waterfield M.D.果蝇中的磷酸肌醇3-激酶家族确定了一种新的信号转导介质。当前生物量。1995年12月1日;5(12):1404–1415. doi:10.1016/s0960-9822(95)00278-8。[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62. Maekawa M.,Li S.,Iwamatsu A.,Morishita T.,Yokota K.,Imai Y.,Kohsaka S.,Nakamura S.,Hattori S.一种新型哺乳动物Ras GTPase激活蛋白,具有磷脂结合和Btk同源区域。分子细胞生物学。1994年10月;14(10):6879–6885. doi:10.1128/mcb.14.10.6879。[内政部] [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63. Maruyama I.N.,Brenner S.秀丽隐杆线虫unc-13基因编码的佛波酯/二酰甘油结合蛋白。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1年7月1日;88(13):5729–5733. doi:10.1073/pnas.88.13.5729。[内政部] [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64. Meldrum E.、Kriz R.W.、Totty N.、Parker P.J.肌醇磷脂特异性磷脂酶Cδ亚类的第二个基因产物。欧洲生物化学杂志。1991年2月26日;196(1):159–165. doi:10.1111/j.1432-1033.1991.tb15799.x。[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65. Mochly-Rosen D.通过锚定蛋白质定位蛋白激酶:信号转导的主题。科学。1995年4月14日;268(5208):247–251. doi:10.1126/science.7716516。[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66. Mochly-Rosen D.、Miller K.G.、Scheller R.H.、Khaner H.、Lopez J.、Smith B.L.p65片段,与蛋白激酶C的C2区域同源,结合到蛋白激酶C生物化学的细胞内受体。1992年9月8日;31(35):8120–8124. doi:10.1021/bi00150a003。[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67. Mukai H.,Ono Y.一种具有亮氨酸拉链序列的新型蛋白激酶:其催化域与蛋白激酶C的催化域高度同源。1994年3月15日;199(2):897–904. doi:10.1006/bbrc.1994.1313。[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68. Nalefski E.A.、Sultzman L.A.、Martin D.M.、Kriz R.W.、Towler P.S.、Knopf J.L.、Clark J.D.细胞溶质磷脂酶A2两个功能不同的结构域的描述,一个钙依赖性脂质结合结构域和一个钙非依赖性催化结构域。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7月8日;269(27):18239–18249.[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69. 牛顿A.C.蛋白激酶C.看到两个结构域。当前生物量。1995年9月1日;5(9):973–976. doi:10.1016/s0960-9822(95)00191-6。[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70. 牛顿A.C.蛋白激酶C:结构、功能和调节。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12月1日;270(48):28495–28498. doi:10.1074/jbc.270.48.28495。[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71. Niinobe M.,Yamaguchi Y.,Fukuda M.,Mikoshiba K.Synaptotagmin是一种肌醇多磷酸结合蛋白:分离并鉴定为Ins 1,3,4,5,P4结合蛋白。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94年12月15日;205(2):1036–1042. doi:10.1006/bbrc.1994.277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72. Nishizuka Y.磷脂水解和蛋白激酶C活化的细胞内信号传导。科学。1992年10月23日;258(5082):607–614. doi:10.1126/science.1411571。[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73. Nishizuka Y.蛋白激酶C和持续细胞反应的脂质信号。FASEB J.1995年4月;9(7):484–496.[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74. Nishizuka Y.蛋白激酶C的分子异质性及其对细胞调节的影响。自然。1988年8月25日;334(6184):661–665. doi:10.1038/334661a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75. Nonaka H.、Tanaka K.、Hirano H.、Fujiwara T.、Kohno H.,Umikawa M.、Mino A.、Takai Y.RHO1小GTP结合蛋白的下游靶点是PKC1,它是蛋白激酶C的同源物,导致酿酒酵母中MAP激酶级联的激活。EMBO J.1995年12月1日;14(23):5931–5938. doi:10.1002/j.1460-2075.1995.tb00281.x。[内政部] [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76. Nonet M.L.、Grundahl K.、Meyer B.J.、Rand J.B.缺少突触凝集素的秀丽线虫突变体突触功能受损但未消除。单元格。1993年7月2日;73(7):1291–1305. doi:10.1016/0092-8674(93)90357-v。[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77. Ono Y.、Kurokawa T.、Fujii T.、Kawahara K.、Igarashi K.、Kikkawa U.、Ogita K.、Nishizuka Y.大鼠脑蛋白激酶C的两种互补DNA。通过选择性剪接确定的异质性。FEBS信函。1986年10月6日;206(2):347–352. doi:10.1016/0014-5793(86)81010-9。[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78. Ono Y.、Kurokawa T.、Kawahara K.、Nishimura O.、Marumoto R.、Igarashi K.、Sugino Y.,Kikkawa U.、Ogita K.和Nishizuka Y.大鼠脑蛋白激酶C互补DNA的克隆。FEBS信函。1986年7月28日;203(2):111–115. doi:10.1016/0014-5793(86)80724-4。[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79. Orita S.、Sasaki T.、Naito A.、Komuro R.、Ohtsuka T.、Maeda M.、Suzuki H.、Igarashi H.、Takai Y.Doc2:一种具有两个重复C2-like结构域的新型脑蛋白。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95年1月17日;206(2):439–448. doi:10.1006/bbrc.1995.1062。[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80. Palmer R.H.,Parker P.J.普遍存在的蛋白激酶C相关激酶1的表达、纯化和表征。《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7月1日;309(第1部分):315–320。doi:10.1042/bj3090315。[内政部] [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81. Palmer R.H.、Ridden J.、Parker P.J.一种新型蛋白激酶C相关激酶家族两个成员的克隆和表达模式。欧洲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1月15日;227(1-2):344–351. doi:10.1111/j.1432-1033.1995.tb20395.x。[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82. Park D.、Jhon D.Y.、Kriz R.、Knopf J.、Rhee S.G.磷脂酶C-β2的克隆、测序、表达和Gq依赖性激活。生物化学杂志。1992年8月15日;267(23):16048–16055.[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83. Parker P.J.、Coussens L.、Totty N.、Rhee L.、Young S.、Chen E.、Stabel S.、Waterfield M.D.、Ullrich A.蛋白激酶C的完整一级结构——主要的佛波酯受体。科学。1986年8月22日;233(4766):853–859。doi:10.1126/science.3755547。[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84. Parker P.J.细胞内信号。PI 3-激酶将GTP放在Rac上。当前生物量。1995年6月1日;5(6):577–579. doi:10.1016/s0960-9822(95)00113-8。[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85. Pawson T.、Gish G.D.SH2和SH3结构域:从结构到功能。单元格。1992年10月30日;71(3):359–362. doi:10.1016/0092-8674(92)90504-6。[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86. Perin M.S.、Fried V.A.、Mignery G.A.、Jahn R.、Südhof T.C.通过与蛋白激酶C调节区同源的突触囊泡蛋白结合磷脂。自然。1990年5月17日;345(6272):260–263. doi:10.1038/345260a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87. Peters-Golden M.、McNish R.W.巨噬细胞激活后5-脂氧合酶和胞浆磷脂酶A2在核组分中的再分布。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93年10月15日;196(1):147–153. doi:10.1006/bbrc.1993.2227。[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88. Rhee S.G.,Choi K.D.肌醇磷脂特异性磷脂酶C同工酶的调节。生物化学杂志。1992年6月25日;267(18):12393–12396.[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89. Rhee S.G.,Suh P.G.、Ryu S.H.和Lee S.Y.《肌醇磷脂特异性磷脂酶C的研究科学》。1989年5月5日;244(4904):546–550. doi:10.1126/science.2541501。[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90. Ron D.,Mochly-Rosen D.蛋白激酶C中的一个自动调节区:假锚定位点。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5年1月17日;92(2):492–496. doi:10.1073/pnas.92.2.492。[内政部] [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91. Schievella A.R.、Regier M.K.、Smith W.L.、Lin L.。钙介导的胞浆磷脂酶A2向核膜和内质网的移位。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12月22日;270(51):30749–30754. doi:10.1074/jbc.270.51.30749。[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92. Schnabel P.、Camps M.、Carozzi A.、Parker P.J.、Gierschik P.磷脂酶C-β2的突变分析。通过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β-γ亚单位识别膜结合和刺激所需的区域。欧洲生物化学杂志。1993年11月1日;217(3):1109–1115. doi:10.1111/j.1432-1033.1993.tb18343.x。[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93. Scott D.L.,White S.P.,Otwinowski Z.,Yuan W.,Gelb M.H.,Sigler P.B.界面催化:磷脂酶A2的机制。科学。1990年12月14日;250(4987):1541–1546. doi:10.1126/science.2274785。[内政部] [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94. Shao X.、Davletov B.A.、Sutton R.B.、Südhof T.C.、Rizo J.突触结合蛋白和蛋白激酶C的C2结构域中的二部分Ca2+结合基序。科学。1996年7月12日;273(5272):248–251. doi:10.1126/science.273.5272.248。[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95. Shirataki H.、Kaibuchi K.、Sakoda T.、Kishida S.、Yamaguchi T.、Wada K.、Miyazaki M.、Takai Y.Raphilin-3A,一种与突触素相关的smg p25A/rab3A p25小GTP-结合蛋白的假定靶蛋白。分子细胞生物学。1993年4月;13(4):2061–2068. doi:10.1128/mcb.13.4.2061。[内政部] [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96. Shirataki H.、Yamamoto T.、Hagi S.、Miura H.、Oishi H.,Jin-no Y.、Senbonmatsu T.、Takai Y.Raphilin-3A通过囊泡蛋白以独立于Rab3A的方式与突触囊泡相关。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12月30日;269(52):32717–32720。[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97. Sossin W.S.,Schwartz J.H.Ca(2+)非依赖性蛋白激酶Cs含有类似于C2共有序列的氨基末端结构域。生物化学科学趋势。1993年6月;18(6):207–208. doi:10.1016/0968-0004(93)90189-t。[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98. Stahl B.、Chou J.H.、Li C.、Südhof T.C.、Jahn R.Rab3通过一种类似于ras招募raf的机制可逆地招募raphilin到突触囊泡。EMBO J.1996年4月15日;15(8):1799–1809.[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99. Staub O.,Dho S.,Henry P.,Correa J.,Ishikawa T.,McGlade J.,Nedd4的Rotin D.WW结构域与利德尔综合征中缺失的上皮Na+通道中富含脯氨酸的PY基序结合。EMBO J.1996年5月15日;15(10):2371–2380.[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00. Stoyanov B.、Volinia S.、Hanck T.、Rubio I.、Loubtchenkov M.、Malek D.、Stoyanova S.,Vanhaesebroeck B.、Dhand R.、Nürnberg B.一种G蛋白激活的人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克隆和表征。科学。1995年8月4日;269(5224):690–693. doi:10.1126/science.7624799。[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01. Sugita S.,Hata Y.,Südhof T.C.突触蛋白第一和第二C2-域的不同Ca(2+)依赖性。生物化学杂志。1996年1月19日;271(3):1262–1265. doi:10.1074/jbc.271.3.1262。[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02. Sutton R.B.,Davletov B.A.,Berghuis A.M.,Südhof T.C.,Sprang S.R.突触蛋白I第一个C2结构域的结构:一种新的Ca2+/磷脂结合折叠。单元格。1995年3月24日;80(6):929–938. doi:10.1016/0092-8674(95)90296-1。[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03. Swairjo M.A.、Concha N.O.、Kaetzel M.A.、Dedman J.R.、Seaton B.A.Ca(2+)桥接机制和膜结合蛋白膜联蛋白V.Nat Struct-Biol中磷脂头部组的识别。1995年11月;2(11):968–974. doi:10.1038/nsb1195-968。[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04. Südhof T.C.突触囊泡循环: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级联。自然。1995年6月22日;375(6533):645–653. doi:10.1038/375645a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05. Tan E.C.,Leung T.,Manser E.,Lim L.人类活动断点簇区域相关基因编码与鸟嘌呤核苷酸交换蛋白和GTPase激活蛋白同源的脑蛋白。生物化学杂志。1993年12月25日;268(36):27291–27298.[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06. Tanaka T.、Ames J.B.、Harvey T.S.、Stryer L.、Ikura M.在无钙状态下对膜靶向性肉豆蔻酰回收蛋白基团的分离。自然。1995年8月3日;376(6539):444–447. doi:10.1038/376444a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07. Thunnissen M.M.、Ab E.、Kalk K.H.、Drenth J.、Dijkstra B.W.、Kuipers O.P.、Dijikman R.、de Haas G.H.、Verheij H.M.磷脂酶A2与底物衍生抑制剂络合的X射线结构。自然。1990年10月18日;347(6294):689–691. doi:10.1038/347689a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08. Toda T.、Cameron S.、Sass P.、Wigler M.SCH9,一种酿酒酵母基因,编码与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不同但在功能和结构上相关的蛋白质。Genes Dev.1988年5月;2(5):517–527. doi:10.1101/gad.2.5.517。[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09. Toda T.、Shimanuki M.和Yanagida M.裂变酵母的两个新蛋白激酶C相关基因对细胞活力至关重要,并与细胞形状控制有关。EMBO J.1993年5月;12(5):1987年至1995年。doi:10.1002/j.1460-2075.1993.tb05488.x。[内政部] [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10. Trahey M.、Wong G.、Halenbeck R.、Rubinfeld B.、Martin G.A.、Ladner M.、Long C.M.、Crosier W.J.、Watt K.、Koths K.从人类胎盘中克隆两种类型的GAP互补DNA。科学。1988年12月23日;242(4886):1697–1700. doi:10.1126/science.3201259。[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11. Trotter P.J.、Pedretti J.、Yates R.、Voelker D.R.酿酒酵母磷脂酰丝氨酸脱羧酶2。基因的克隆和定位、异源表达和零等位基因的创建。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3月17日;270(11):6071–6080. doi:10.1074/jbc.270.11.6071。[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12. Tschopp J.、Schäfer S.、Masson D.、Peitsch M.C.、Heusser C.磷酰胆碱作为淋巴细胞穿孔素的钙依赖性受体分子。《自然》。1989年1月19日;337(6204):272–274. doi:10.1038/337272a0。[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13. Ullrich B.,Li C.,Zhang J.Z.,McMahon H.,Anderson R.G.,Geppert M.,Südhof T.C.大脑中多突触蛋白的功能特性。神经元。1994年12月;13(6):1281–1291. doi:10.1016/0896-6273(94)90415-4。[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14. Volinia S.、Dhand R.、Vanhaesebroeck B.、MacDougall L.K.、Stein R.、Zvelebil M.J.、Domin J.、Panaretou C.、Waterfield M.D.与酵母Vps34p-Vps15p蛋白分选系统相关的人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复合物。EMBO J.1995年7月17日;14(14):3339–3348. doi:10.1002/j.1460-2075.1995.tb07340.x。[内政部] [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15. 王欣,徐磊,郑磊。蓖麻磷脂酰胆碱水解磷脂酶D的克隆与表达。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8月12日;269(32):20312–20317.[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16. Welters P.、Takegawa K.、Emr S.D.、Chrispeles M.J.AtVPS34是拟南芥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是一种与钙依赖性脂质结合域同源的基本蛋白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4年11月22日;91(24):11398–11402. doi:10.1073/pnas.91.24.11398。[内政部] [PMC免费文章]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17. Wijkander J.,Sundler R.巨噬细胞花生四烯酸移动磷脂酶A2:Ca2+在膜结合中的作用,但不在催化活性中。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92年4月15日;184(1):118–124. doi:10.1016/0006-291x(92)91166-n。[内政部] [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18. Wu D.,Jiang H.,Katz A.,Simon M.I.鉴定G蛋白激活磷脂酶C-β1所需的关键区域。生物化学杂志。1993年2月15日;268(5):3704–3709.[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119. Yagisawa H.、Hirata M.、Kanematsu T.、Watanabe Y.、Ozaki S.、Sakuma K.、Tanaka H.、Yabuta N.、Kamata H.和Hirata H.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delta 1的肌醇1,4,5-三磷酸结合域的表达和表征。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8月5日;269(31):20179–20188.[公共医学] [谷歌学者]

《蛋白质科学:蛋白质学会出版物》的文章由蛋白质学会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