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覆盖近似空间的熵和余熵。 (英语) Zbl 1246.68237号

摘要:当Pawlak基于分块的粗糙集理论扩展到覆盖粗糙集时,与分块相关的熵和共熵的概念被推广到覆盖粗糙集中。不幸的是,熵和余熵相对于划分的标准偏序的单调性在这种推广中表现得并不好。考虑到覆盖以及覆盖的上下近似运算,本文引入了一种新的熵以及相应的余熵。新熵和余熵表现出预期的单调性,为覆盖下近似和上近似操作对的精细度提供了度量,并导出了覆盖上的拟阶关系。我们通过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覆盖下近似和上近似操作来说明理论发展。

MSC公司:

68层37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不确定性推理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Beaubouef,T。;Petry,F.E。;Arora,G.,《粗糙集和粗糙关系数据库的不确定性信息论度量》,Information。科学。,109, 185-195 (1998)
[2] Bianucci博士。;Cattaneo,G.,《覆盖层的非点熵:与反单调性的关系》,(Wang,G.;Li,T.;Grzymala-Busse,J.W.;Miao,D.;Skowron,A.;Yao,Y.Y.,RSKT.RSKT,计算机科学讲义,第5009卷(2008),Springer),387-394
[3] 比安努奇(D.Bianucci)。;Cattaneo,G.,《分区和覆盖的信息熵和粒化共熵:摘要》,(Peters,J.;Skowron,A.;Wolski,M.;Chakraborty,M.),Wu,W.-Z.,《粗糙集X上的交易》,《计算机科学讲义》,第5656卷(2009年),施普林格:施普林格-柏林/海德堡),15-66·Zbl 1248.94038号
[4] 比安努奇(D.Bianucci)。;Cattaneo,G。;Ciucci,D.,《覆盖物的熵和共熵及其在不完备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基金会。通知。,75, 77-105 (2007) ·Zbl 1108.68112号
[5] Birkhoff,G.,《格理论》,学术讨论会出版物,第25卷(1995年),美国数学学会:美国数学学会普罗维登斯,R.I·Zbl 0126.03801号
[6] 博尼科夫斯基,Z。;Bryniarski,E。;Wybraniec-Skardowska,U.,《粗糙集理论中的扩展和意图》,Inform。科学。,107, 149-167 (1998) ·Zbl 0934.03069号
[7] Bryniarski,E.,一阶粗糙集的微积分,布尔。波兰。阿卡德。科学。,36, 16, 71-77 (1989) ·Zbl 0756.04002号
[8] 杜恩施,I。;Gediga,G.,粗糙集预测的不确定性度量,Artif。智力。,106, 1, 109-137 (1998) ·兹比尔0909.68040
[9] 江,F。;Sui,Y.F。;Cao,C.G.,基于信息熵的粗集离群值检测方法,专家系统。申请。,37, 9, 6338-6344 (2010)
[10] 李,T.-J。;梁,Y。;张,W.-X.,基于模糊覆盖的广义模糊粗糙近似算子,《国际近似推理》。,48, 3, 836-856 (2008) ·Zbl 1186.68464号
[11] 梁,J。;施,Z。;李,D。;Wierman,M.J.,不完全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熵、粗糙熵和知识粒化,Int.J.Gen.Syst。,35, 6, 641-654 (2006) ·Zbl 1115.68130号
[12] Liang,J.Y。;钱永华,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粒和熵理论,科学。中国Ser。F: 通知。科学。,51, 10, 1427-1444 (2008) ·Zbl 1151.68725号
[13] Liang,J.Y。;石振中,粗糙集理论中的信息熵、粗糙熵和知识粒化,国际期刊。模糊。知道。系统。,12, 1, 37-46 (2004) ·Zbl 1074.68072号
[14] Liang,J.Y。;Wang,J.H。;Qian,Y.H.,基于粗糙集知识粒化的不确定性新度量,Inform。科学。,179, 458-470 (2009) ·Zbl 1162.68666号
[15] Liang,J.Y。;Xu,Z.B.,不完备信息系统中知识和粗糙集随机性的不确定性度量,智能。合同。自动。,4, 2526-2529 (2000)
[16] Miao,D.Q。;Wang,J.,关于粗糙集理论中信息熵与知识粗糙度之间的关系,模式识别。Artif公司。智力。,11,1,34-40(1998),(中文)
[17] Pawlak,Z.,《粗糙集》,《国际计算杂志》。通知。科学。,11, 5, 341-356 (1982) ·Zbl 0501.68053号
[18] Pawlak,Z.,《粗糙集:关于数据推理的理论方面》(Rough Sets:Theory Aspects of Reasoning about Data)·Zbl 0758.68054号
[19] Pawlak,Z.,《粗糙集:模糊性的新方法》,(Zadeh,L.a.;Kacprzyc,J.,《不确定性管理的模糊逻辑》(1992),John Wiley&Sons公司:John Willey&Sons,Inc.纽约),105-118
[20] 裴,Z。;Pei,D.W。;Zheng,L.,拓扑与广义粗糙集,Int.J.近似推理。,52, 2, 231-239 (2011) ·Zbl 1232.03044号
[21] Pomykala,J.A.,近似空间中的近似运算,布尔。波兰。阿卡德。科学。,35, 9-10, 653-662 (1987) ·Zbl 0642.54002号
[22] 钱,J。;Miao,D.Q。;张振华。;李伟,基于不可分辨和可分辨关系的属性约简混合方法,国际期刊近似推理。,52212-230(2011年)·Zbl 1214.68297号
[23] Qian,Y.H。;Liang,J.Y。;Dang,C.Y.,《知识结构、知识粒化和知识库中的知识距离》,《国际近似推理》。,50, 1, 174-188 (2009) ·兹比尔1191.68660
[24] Qian,Y.H。;Liang,J.Y。;Wu,W.Z。;Dang,C.Y.,模糊二进制grc模型中的信息粒度,IEEE Trans。模糊系统。,19, 2, 253-264 (2011)
[25] 秦坤,高彦,裴振中,《论覆盖粗糙集》,载《第二届国际会议粗糙集知识》。《技术》,加拿大多伦多,2007年5月14日至16日,《人工智能讲师笔记》第4481卷,2006年,第34-41页。;秦坤,高彦,裴振中,《论覆盖粗糙集》,载《第二届国际会议粗糙集知识》。《技术》,加拿大多伦多,2007年5月14日至16日,《人工智能讲师笔记》第4481卷,2006年,第34-41页。
[26] 森·D。;Pal,S.K.,《广义粗糙集、熵和图像模糊度度量》,IEEE Trans。系统。,天啊,赛博。B、 赛博。,39, 1, 117-128 (2009)
[27] Shannon,C.E.,《通信数学理论》,I,II,贝尔系统。《技术期刊》,27,379-423(1948),623-656·Zbl 1154.94303号
[28] Shen,Y.H。;王凤霞,模糊近似空间中模糊集的粗糙近似,国际近似推理。,52, 2, 281-296 (2011) ·Zbl 1232.03045号
[29] 蔡英文。;Cheng,C.H。;Chang,J.R.,提取分类规则的基于熵的模糊粗糙分类方法,专家系统。申请。,31, 2, 436-443 (2006)
[30] E.C.C.Tsang,D.Chen,J.W.T.Lee,D.S.Yeung,《关于覆盖广义粗糙集的上近似》,载《2004年机器学习与控制论国际会议论文集》,第7卷,2004年,第4200-4203页。;E.C.C.Tsang,D.Chen,J.W.T.Lee,D.S.Yeung,《关于覆盖广义粗糙集的上近似》,载《2004年机器学习与控制论国际会议论文集》,第7卷,2004年,第4200-4203页。
[31] Wang,C.Z。;Chen,D.G。;吴,C。;胡庆华,覆盖信息系统中的同态数据压缩,国际期刊近似推理。,52, 4, 519-525 (2011) ·Zbl 1217.68240号
[32] Wierman,M.,《粗糙集理论中的测量不确定性》,国际期刊《遗传学系统》。,28, 283-297 (1999) ·Zbl 0938.93034号
[33] 徐伯伟。;周永明。;Lu,H.M.,粗糙集的一种改进的精度测度,J.Comput。系统。科学。,71, 163-173 (2005) ·Zbl 1076.68078号
[34] Xu,W.H。;张伟新,覆盖诱导广义粗糙集粗糙度的度量,模糊集系统。,158, 22, 2443-2455 (2007) ·兹比尔1127.68106
[35] Xu,W.H。;张,X.Y。;张伟新,有序信息系统中的知识粒化、知识熵和知识不确定性测度,应用。软计算。,9, 4, 1244-1251 (2009)
[36] Yang,T。;李清,关于覆盖广义粗糙集近似空间的约简,国际J近似推理。,51, 3, 335-345 (2010) ·Zbl 1205.68433号
[37] 姚义勇,有限宇宙中粗糙集理论的两种观点,国际近似理性杂志。,15, 4, 291-317 (1996) ·Zbl 0935.03063号
[38] Yao,Y.Y.,《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的信息论度量》,(Karmeshu,熵度量,最大熵和新兴应用(2003),Springer:Springer Berlin),115-136·Zbl 1089.68550号
[39] Yao,Y.Y.,粗糙集的概率方法,专家系统。,20, 5, 287-297 (2003)
[40] 姚义勇,《关于粗糙集近似及其相关测度的注记》,浙江海洋大学(自然科学),29,399-410(2010)
[41] Zakowski,W.,空间中的近似(u,π),Demonstr。数学。,16, 761-769 (1983) ·Zbl 0553.04002号
[42] Zhu,P.,粗糙集粗糙度测度的公理化方法,基金。通知。,109, 4, 463-480 (2011) ·Zbl 1267.68239号
[43] Zhu,P.,《基于邻域的覆盖粗糙集:一种不使用邻域的方法》,《国际期刊近似推理》。,52, 3, 461-472 (2011) ·Zbl 1229.03047号
[44] P.Zhu,Q.Y.Wen,与粗糙集近似相关的信息论度量,2011,Arxiv预印本<Arxiv:1102.0079>;P.Zhu,Q.Y.Wen,与粗糙集近似相关的信息论度量,2011,Arxiv预印本<Arxiv:1102.0079>
[45] 朱伟,关于覆盖广义粗糙集,硕士论文,亚利桑那大学,图森,亚利桑那州,美国,2002。;朱伟,关于覆盖广义粗糙集,硕士论文,亚利桑那大学,亚利桑那州图森,美国,2002。
[46] Zhu,W.,覆盖粗糙集的拓扑方法,Inform。科学。,177, 6, 1499-1508 (2007) ·Zbl 1109.68121号
[47] Zhu,W.,覆盖粗糙集中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Inform。科学。,179, 2478-2486 (2009) ·Zbl 1178.68579号
[48] 朱,W。;Wang,F.Y.,覆盖广义粗糙集的约简与公理化,Inform。科学。,152, 217-230 (2003) ·Zbl 1069.68613号
[49] 朱文华,王凤英,三类覆盖粗糙集之间的关系,收录于:IEEE粒度计算国际会议,2006,第43-48页。;W.Zhu,F.Y.Wang,三种覆盖粗糙集之间的关系,载于:IEEE国际粒度计算会议,2006年,第43-48页。
[50] 朱伟。;Wang,F.Y.,关于三种覆盖粗糙集,IEEE Trans。知道。数据工程,19,8,1131-1144(200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