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同伦摄动法求解辐射翅片的温度分布。 (英语) 邮编:1181.80006

摘要:辐射扩展表面广泛用于增强主表面与环境之间的传热。本文应用同伦摄动得到热翅辐射温度分布的解析近似,并与Adomian分解法(ADM)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对该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表明,同伦摄动法(HPM)更有效且易于使用。

MSC公司:

80A20型 传热传质、热流(MSC2010)
80平方米 其他数值方法(热力学)(MSC2010)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欧洲DML

参考文献:

[1] E.M.Abulwafa、M.A.Abdou和A.A.Mahmoud,“具有质量损失的非线性混凝问题的解决方案”,《混沌、孤子与分形》,第29卷,第2期,第313-330页,2006年·Zbl 1101.82018年 ·doi:10.1016/j.chaos.2005.08.044
[2] A.Aziz和T.Y.Na,《传热中的微扰方法》,《力学和热科学中的计算方法系列》,半球,华盛顿特区,美国,1984年。
[3] J.-H.He,“强非线性方程的一些渐近方法”,《国际现代物理杂志B》,第20卷,第10期,第1141-1199页,2006年·Zbl 1102.34039号 ·doi:10.1142/S0217979206033796
[4] M.M.Rahman和T.Siikonen,“并置网格上的改进简单方法”,《数值传热》第B部分,第38卷,第2期,第177-201页,2000年·doi:10.1080/104077900750034661
[5] A.V.Kuznetsov和K.Vafai,“富铝铸件孔隙度形成分析的两相和三相模型的比较”,《数值传热》第A部分,第29卷,第8期,第859-867页,1996年·doi:10.1080/10407789608913824
[6] J.-H.He,“同伦摄动方法在非线性波动方程中的应用”,《混沌、孤子与分形》,第26卷,第3期,第695-700页,2005年·Zbl 1072.35502号 ·doi:10.1016/j.chaos.2005.03.006
[7] J.-H.He,“非线性问题分岔的同伦摄动方法”,《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国际期刊》,第6卷,第2期,第207-208页,2005年·Zbl 1401.65085号
[8] J.-H.He,“同伦微扰技术”,《应用力学与工程中的计算机方法》,第178卷,第3-4期,第257-262页,1999年·Zbl 0956.70017号 ·doi:10.1016/S0045-7825(99)00018-3
[9] J.-H.H,“自治常微分系统的变分迭代方法”,《应用数学与计算》,第114卷,第2-3期,第115-1232000页·Zbl 1027.34009号 ·doi:10.1016/S0096-3003(99)00104-6
[10] J.-H.He,“非线性问题的同伦技术和摄动技术的耦合方法”,《非线性力学国际期刊》,第35卷,第1期,第37-43页,2000年·Zbl 1068.74618号 ·doi:10.1016/S0020-7462(98)00085-7
[11] J.-H.He,“同伦摄动法:一种新的非线性分析技术”,《应用数学与计算》,第135卷,第1期,第73-79页,2003年·Zbl 1030.34013号 ·doi:10.1016/S0096-3003(01)00312-5
[12] J.-H.He,“具有不连续性的非线性振子的同伦摄动方法”,《应用数学与计算》,第151卷,第1期,第287-292页,2004年·Zbl 1039.65052号 ·doi:10.1016/S0096-3003(03)00341-2
[13] G.Adomian,“应用数学中分解方法的回顾”,《数学分析与应用杂志》,第135卷,第2期,第501-544页,1988年·Zbl 0671.34053号 ·doi:10.1016/0022-247X(88)90170-9
[14] G.Adomian,《解决物理学前沿问题:分解方法》,《物理学基础理论》第60卷,Kluwer学术出版社,荷兰多德雷赫特,1994年·兹比尔0802.65122
[15] J.G.Bartas和W.H.Sellers,“散热片有效性”,《传热杂志》,第82C卷,第73-75页,1960年。
[16] J.E.Wilkins,Jr.,“最小化薄散热片的质量”,《航空航天科学杂志》,第27卷,第145-146页,1960年。
[17] B.V.Karlekar和B.T.Chao,“底部-圆柱体相互作用可忽略不计的辐射梯形翅片的质量最小化”,《国际传热传质杂志》,第6卷,第1期,第33-48页,1963年·doi:10.1016/0017-9310(63)90027-9
[18] R.D.Cockfield,“空间散热器的结构优化”,《航天器火箭杂志》,第5卷,第10期,第1240-12411968页·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2514/3.29463
[19] H.Keil,“中央翅片空间散热器的优化”,《航天器火箭杂志》,第5卷,第4期,第463-465页,1968年·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2514/3.29279
[20] B.T.F.Chung和B.X.Zhang,“辐射翅片阵列的优化,包括散热器元件之间的相互辐射”,《传热杂志》,第113卷,第4期,第814-822页,1991年·doi:10.115/1.2911208
[21] C.K.Krishnaprakas和K.B.Narayana,“相互辐照翅片的传热分析”,《国际传热与传质杂志》,第46卷,第5期,第761-769页,2003年·Zbl 1024.80501号 ·doi:10.1016/S0017-9310(02)00356-3
[22] R.J.Naumann,“优化空间散热器的设计”,《国际热物理杂志》,第25卷,第6期,第1929-1941页,2004年·doi:10.1007/s10765-004-7747-0
[23] C.H.Chiu和C.K.Chen,“求解变导热系数对流纵向翅片的分解方法”,《国际传热传质杂志》,第45卷,第10期,第2067-2075页,2002年·Zbl 1011.80011号 ·doi:10.1016/S0017-9310(01)00286-1
[24] C.H.Chiu和C.K.Chen,“Adomian/s分解程序在对流-辐射翅片分析中的应用”,《传热杂志》,第125卷,第2期,第312-316页,2003年·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5/1.1532012
[25] D.Lesnic和P.J.Heggs,“幂律翅片型问题的分解方法”,《国际传热传质通讯》,第31卷,第5期,第673-682页,2004年·doi:10.1016/S0735-1933(04)00054-5
[26] C.Arslanturk,“具有温度依赖热导率的空间散热器的优化设计”,《应用热工》,第26卷,第11-12期,第1149-1157页,2006年·doi:10.1016/j.appltermaleng.2005.10.038文件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