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机时滞系统的动态博弈。 (英语) Zbl 1286.93206号

摘要:本文讨论了一类由Itós随机微分方程控制的线性随机时滞系统的动态博弈。Pareto和Nash策略是通过求解交叉耦合矩阵不等式得到的。为了获得这些策略集,在构成必要条件的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CroSs耦合代数方程(CSAE)。值得注意的是,状态反馈策略可以通过递归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得到。最后,通过一个数值例子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获得的成本边界。

MSC公司:

93E20型 最优随机控制
49号70 差异化游戏和控制
49千克35 极小极大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93B52号 反馈控制
60 H10型 随机常微分方程(随机分析方面)
49公里45 随机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Starr,A.W.和Y.C.Ho,“非零和微分对策”,J.Optim。理论应用。,第3卷,第3期,第184-206页(1969年)·Zbl 0169.12301号
[2] Limebeer、D.J.N.、B.D.O.Anderson和B.Hendel,“混合H_2/H_∞控制的纳什博弈方法”,IEEE Trans。自动。对照,第39卷,第1期,第69-82页(1994年)·Zbl 0796.93027号
[3] Aliyu,M.D.S,“状态时滞线性系统的混合H_2/H_∞控制和求解耦合ARE的LMI方法”,J.Dyn。系统。,测量。控制变速器。ASME,第125卷,第2期,第249-253页(2003年)。
[4] Gu,K.,V.L.Kharitonov和J.Chen,《时滞系统的稳定性》,Birkhauser,Boston(2003)·Zbl 1039.34067号
[5] 阿法纳斯·埃夫、V.N.、V.B.科尔马诺夫斯基和V.R.诺索夫,《控制系统设计的数学理论》,克鲁沃学院,多德雷赫特(1996)·Zbl 0845.93001号
[6] Chen,B.S.和W.Zhang,“含状态相关噪声的随机H_2/H_∞控制”,IEEE Trans。自动。对照,第49卷,第1期,第45-57页(2004年)·Zbl 1365.93539号
[7] Jungers,M.、E.B.Castelan、E.R.De Pieri和H.Abou‐Kandil,“不确定线性系统的有界Nash型控制”,《自动化》,第44卷,第7期,第1874-1879页(2008年)·Zbl 1149.93323号
[8] Mukaidani,H.,“弱耦合大系统Nash策略的数值分析”,IEEE Trans。自动。《控制》,第51卷,第8期,第1371-1377页(2006年)·Zbl 1366.91023号
[9] Mukaidani,H.,“弱耦合大系统的软约束随机Nash博弈”,《自动化》,第45卷,第5期,第1272-1279页(2009年)·Zbl 1162.93310号
[10] Mukaidani,H.,“具有多个决策者的不确定随机系统的鲁棒保成本控制”,《自动化》,第45卷,第7期,第1758-1764页(2009年)·Zbl 1184.93116号
[11] Mukaidani,H.、M.Unno、H.Xu和V.Dragan,“大规模随机延迟系统的Nash策略”,Proc。IFAC世界大会。,米兰,第5890-5895页(2011年)。
[12] Mukaidani,H.,Y.Yamamoto和H.Xu,“随机延迟系统的纳什策略”,Proc。阿默尔。旧金山控制会议,第2062-2064页(2011年)。
[13] Boyd,S.和L.Vandenberghe,《凸优化》,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2004)·Zbl 1058.90049号
[14] Ortega,J.M.,《数值分析》,第二门课程,SIAM,费城(1990)·Zbl 0701.65002号
[15] Ross,D.W.,“基于二次准则的时滞系统控制器设计”,IEEE Trans。自动。《控制》,第16卷,第6期,第664-672页(1971年)。
[16] Xua,L.和X.Xu,“具有时变时滞的脉冲控制随机系统的均方指数稳定性”,Phys。莱特。A、 第373卷,第3期,第328-333页(2009年)·Zbl 1227.34082号
[17] Shen,B.,Z.Wang,H.Shu和G.Wei,“具有随机变化传感器延迟的非线性离散时间随机系统的H_∞滤波”,Automatica,第45卷,第4期,第1032-1037页(2009年)·Zbl 1162.93039号
[18] Dong,H.,Z.Wang和H.Gao,“具有多个随机通信延迟和数据包丢失的一类非线性网络系统的鲁棒H_∞滤波”,IEEE Trans。信号处理。,第58卷,第4期,第1957-1966页(2010年)·Zbl 1392.94183号
[19] Wang,Z.,Y.Wang和Y.Liu,“具有随机非线性和混合时延的离散时间随机复杂网络的全局同步”,IEEE Trans。神经网络。,第21卷,第1期,第11-25页(2010年)。
[20] Hu,J.,Z.Wang,H.Gao和L.K.Stergioulas,“具有混合时滞、随机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随机发生的非线性的离散随机系统的鲁棒滑模控制”,IEEE Trans。Ind.Electron公司。,第59卷,第7期,第3008-3015页(2012年)。
[21] Engwerda,J.,LQ动态优化和差分博弈,John Wiley and Sons Inc,Chichester(2005)。
[22] Song,Y.和J.Wang,“关于滞后系统的时滞依赖稳定性——基于积分不等式的方法”,《亚洲控制杂志》,第13卷,第6期,第1092-1098页(2011年)·Zbl 1263.93186号
[23] Moheimani,S.O.R.和I.R.Petersen,“一类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最优二次保成本控制”,IEE Proc。控制理论应用。,第144卷,第2期,第183-188页(1997年)·Zbl 0873.49024号
[24] Esfahani、S.H.、S.O.R.Moheimani和I.R.Petersen,“不确定时滞系统次优保证成本控制的LMI方法”,IEE Proc。控制理论应用。,第145卷,第6期,第491-498页(1998年)。
[25] Esfahani,S.H.和I.R.Petersen,“不确定时滞系统输出反馈保证成本控制的LMI方法”,《国际鲁棒非线性控制》,第10卷,第3期,第157-174页(2000年)·Zbl 0951.93032号
[26] Yu,L.和J.Chu,“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保成本控制的LMI方法”,《自动机》,第35卷,第6期,第1155-1159页(1999)·Zbl 1041.93530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