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路优化。 (英语) Zbl 0423.90085号


MSC公司:

90 C90 数学规划的应用
90立方 非线性规划
90立方厘米 涉及图形或网络的编程
94C05(二氧化碳) 解析电路理论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H.L.Abdel Malek,“产量分析、最坏情况设计和产量优化的统一处理”,博士论文,麦克马斯特大学(加拿大汉密尔顿,1977年)。
[2] H.L.Abdel-Malek和J.W.Bandler,“假设任意统计分布的有效设计中心的屈服估计”,《国际电路理论与应用杂志》6(1978)289-303·Zbl 0386.94016号 ·数字标识代码:10.1002/cta.4490060306
[3] H.L.Abdel-Malek和J.W.Bandler,“任意统计分布的产量优化,第一部分:理论,第二部分:实施”,Proc。IEEE国际标准。电路与系统(纽约,1978年),第664-674页。
[4] T.Adielson,“通过迭代次优化确定最优潮流”,Proc。第四届PSCC(法国格勒诺布尔,1972年)论文2.1/9。
[5] O.Alsac和B.Scott,“稳态安全的最佳负荷流”,IEEE电力设备和系统学报PAS-93(1974)745-751·doi:10.1109/TPAS.1974.293972
[6] E.Avenhaus,“关于有限字长系数数字滤波器的设计”,IEEE音频电声学报AU-20(1972)206-212·doi:10.1109/TAU.1972.1162376
[7] E.Avenhaus和W.Schuessler,“有限字长数字滤波器设计中的近似问题”,Archiv Der Elektrischen Uebertragung 24(1970)571-572。
[8] J.W.Bandler,“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优化方法”,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MTT-17(1969)533-552·doi:10.1109/TMTT.1969.1127005
[9] J.W.Bandler,“最小最大最优的条件”,IEEE电路理论汇刊CT-18(1971)476–479·doi:10.1109/TCT.1971.1083301
[10] J.W.Bandler,“使用非线性规划优化设计公差”,《优化理论与应用杂志》14(1974)99–114·Zbl 0263.65077号 ·doi:10.1007/BF00933176
[11] J.W.Bandler,“工程设计的非线性优化,强调集中、公差和调谐”,载于:A.Wexler,ed.,大型工程系统(Pergamon,牛津,1977)·Zbl 0371.90082号
[12] J.W.Bandler、H.L.Abdel-Malek、P.B.Johns和M.R.M.Rizk,“通过建模和近似进行优化设计”,Proc。IEEE国际标准。电路与系统(慕尼黑,1976),第767–770页。
[13] J.W.Bandler和H.L.Abdel-Malek,“微波设计统计评估和优化的建模和近似”,Proc。第七届欧洲微波会议(哥本哈根,1977),第153-157页。
[14] J.W.Bandler和H.L.Abdel-Malek,“通过更新近似值和切割确定最佳定心、公差和成品率”,IEEE电路和系统汇刊CAS-25(1978)853-871·doi:10.1109/TCS.1978.1084392
[15] J.W.Bandler和H.L.Abdel-Malek,“设计定心、公差和调整的数学规划方法的进展”,Proc。联合自动控制会议(宾夕法尼亚州费城,1978年),第329–344页。
[16] J.W.Bandler、H.L.Abdel-Malek、P.Dalsgaard、Z.S.El-Razaz和M.R.M.Rizk,“有源和非线性电路的优化和设计中心,包括元件公差和模型不确定性”,Proc。国际交响乐团。大型工程系统(加拿大滑铁卢,1978)第127-132页。
[17] J.W.Bandler和B.L.Bardakjian,“递归数字滤波器的最小pth优化”,IEEE音频电声学报AU-21(1973)460-470·doi:10.1109/TAU.1973.1162512
[18] J.W.Bandler、B.L.Bardakjian和J.H.K.Chen,“具有优化字长系数的递归数字滤波器的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7(1975)151-156·doi:10.1016/0010-4485(75)90003-2
[19] J.W.Bandler和C.Charalambous,“具有极大p值的实用最小pth近似”,第五届Asilomar电路与系统会议记录(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格罗夫,1971年),第66–70页。
[20] J.W.Bandler和C.Charalambous,“最小最大近似的条件·Zbl 0262.49010号 ·doi:10.1109/TAC.1972.10999965
[21] J.W.Bandler和C.Charalambous,“广义最小pth近似理论”,IEEE电路理论汇刊CT-19(1972)287-289·doi:10.1109/TCT.1972.1083448
[22] J.W.Bandler和C.Charalambous,“网络的实际最小pth优化”,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MTT-20(1972)834-840·doi:10.1109/TMTT.1972.1127894
[23] J.W.Bandler和C.Charalambous,“关于用p进行最小pth近似的最优性条件”,《优化理论与应用杂志》11(1973)556–566·Zbl 0243.4909号 ·doi:10.1007/BF00935666
[24] J.W.Bandler和C.Charalambous,“使用极大极小技术的非线性规划”,《优化理论与应用杂志》13(1974)607-619·兹比尔0261.90061 ·doi:10.1007/BF00933620
[25] J.W.Bandler、C.Charalambous和J.H.K.Chen,“MINOPT–基于最近minimax结果的优化程序”,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MTT-24(1976)543。
[26] J.W.Bandler、C.Charalambous、J.H.K.Chen和W.Y.Chu,“最小pth方法用于最小最大设计的新结果”,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MTT-24(1976)116-119·doi:10.1109/TMTT.1976.1128785
[27] J.W.Bandler和J.H.K.Chen,“DISOPT–连续和离散非线性规划问题的通用程序”,《国际系统科学杂志》6(1975)665-680·Zbl 0342.90051号 ·doi:10.1080/00207727508941849
[28] J.W.Bandler、J.H.K.Chen、P.Dalsgaard和P.C.Liu,“TOLOPT–优化、连续或离散、设计中心和公差的程序”,麦克马斯特大学工程学院报告SOC-105(加拿大汉密尔顿,1975年)。
[29] J.W.Bandler和W.Y.Chu,“使用带外推的最小pth优化的非线性规划”,《国际系统科学杂志》7(1976)1239-1248·兹比尔0357.90058 ·doi:10.1080/00207727608942001
[30] J.W.Bandler和P.C.Liu,“具有最佳容差的自动化网络设计”,IEEE电路和系统汇刊CAS-21(1974)219-222·doi:10.1109/TCS.1974.1083831
[31] J.W.Bandler和P.C.Liu,“双二次函数在公差问题中的一些含义”,IEEE电路和系统汇刊CAS-22(1975)385–390·doi:10.1109/TCS.1975.1084057
[32] J.W.Bandler、P.C.Liu和J.H.K.Chen,“最坏情况下的网络容差优化”,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MTT-23(1975)630-641·doi:10.1109/TMTT.1975.1128641
[33] J.W.Bandler、P.C.Liu和H.Tromp,“优化设计中心化、公差和调谐的非线性规划方法”,IEEE电路和系统汇刊CAS-23(1976)155-165·Zbl 0366.90123号 ·doi:10.1109/TCS.1976.1084191
[34] J.W.Bandler,P.C.Liu和H.Tromp,“高效、自动化的设计定心和公差”,Proc。IEEE国际标准。电路与系统(慕尼黑,1976),第710-713页。
[35] J.W.Bandler、P.C.Liu和H.Tromp,“微波设计的综合方法”,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MTT-24(1976)584-591·doi:10.1109/TMTT.1976.1128912
[36] J.W.Bandler和P.A.Macdonald,“通过剃刀搜索优化微波网络”,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MTT-17(1969)552-562·doi:10.1109/TMTT.1969.1127006
[37] J.W.Bandler和P.A.Macdonald,“级联非保证传输线网络作为优化问题”,IEEE电路理论汇刊CT-16(1969)391–394·doi:10.1109/TCT.1969.1082982
[38] J.W.Bandler、J.R.Popovic和V.K.Jha,“级联网络优化程序”,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MTT-22(1974)300–308·doi:10.1109/TMTT.1974.1128214
[39] J.W.Bandler和R.E.Seviora,“网络优化的当前趋势”,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MTT-18(1970)1159–1170·doi:10.1109/TMTT.1970.1127425
[40] J.W.Bandler和D.Sinha,“FLOPT4–一个通过外推到极小极大解的最小pth优化程序”,加拿大汉密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工程学院报告SOC-151(1977)。
[41] J.W.Bandler和D.Sinha,“DISOPT3–非线性连续和离散优化问题的面向用户的软件包”,Proc。第21中西部交响乐团。《电路与系统》(Ames,IA,1978)第77-83页。
[42] J.W.Bandler和T.V.Srinivasan,“自动化最小最大系统建模”,《国际系统科学杂志》5(1974)1097-1106·Zbl 0323.93004号 ·doi:10.1080/00207727408920164
[43] J.W.Bandler、T.V.Srinivasan和C.Charalambous,“通过grazor搜索对网络进行Minimax优化”,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MTT-20(1972)596–604·doi:10.1109/TMTT.1972.1127820
[44] E.M.L.Beale,“关于二次规划”,《海军研究后勤季刊》第27期(1959年)第227-243页·doi:10.1002/nav.3800060305
[45] P.W.Becker和F.Jensen,《最大可靠性或最大产量的系统和电路设计》(Polyteknisk Forlag,Lyngby,丹麦,1974年)。
[46] M.J.Best,“解决线性约束优化问题的可行共轭方向法”,《优化理论与应用杂志》16(1975)25–38·Zbl 0281.90063号 ·文件编号:10.1007/BF00935621
[47] M.J.Best和K.Ritter,“解决线性约束最小化问题的加速共轭方向法”,滑铁卢大学报告CORR 73-16(加拿大滑铁卢,1973)·Zbl 0349.90098号
[48] M.C.Biggs,“使用递归二次规划的约束最小化:一些替代子问题”,载于:L.C.W.Dixon和G.P.Szego,eds,Towards global optimization(North-Holland,Amsterdam,1975)·Zbl 0312.90049号
[49] M.C.Biggs和M.A.Laughton,“最佳电力调度”,《数学规划》13(1977)167-182·Zbl 0372.9011号 ·doi:10.1007/BF01584335
[50] R.Billinton和S.S.Sachdeva,“利用次优技术进行实功率和无功功率优化”,IEEE电力设备和系统汇刊PAS-92(1973)950-956·doi:10.1109/TPAS.1973.293661
[51] R.Billinton和S.S.Sachdeva,“大型电力系统优化的Fletcher-Powell方法”,《加拿大电气工程杂志》第1(2)(1976)17–23页·doi:10.10109/CEEJ.1976.6830805
[52] F.H.Branin,Jr.,“网络分析的计算机方法”,IEEE 55(1967)1787-1801年会议记录·doi:10.1109/PROC.1967.6010
[53] F.H.Branin,Jr.,“求解联立非线性方程多解的广泛收敛方法”,IBM研究与发展杂志16(5)(1972)。***直接支持***A00CW011 00002·Zbl 0271.65034号
[54] F.H.Branin,Jr.,“简化的网络灵敏度和噪声分析”,IEEE电路理论汇刊CT-20(1973)285-288·doi:10.10109/TCT.19731083675
[55] R.K.Brayton、A.J.Hoffman和T.R.Scott,“实矩阵凸集的逆定理及其在最坏情况下的应用”,IEEE电路与系统学报CAS-24(1977)409–415·Zbl 0363.94048号 ·doi:10.1109/TCS.1977.1084365
[56] C.G.Broyden,“求解非线性联立方程的一类方法”,《计算数学》19(1965)577-593·Zbl 0131.13905号 ·doi:10.1090/S0025-5718-1965-0198670-6
[57] E.M.Butler,“使用大变化灵敏度和性能轮廓的现实设计”,IEEE电路理论汇刊CT-18(1971)58-66·doi:10.1109/TCT.1971.1083217
[58] E.M.Butler,“统计设计的大变化敏感性”,载于:G.Szentirmai,ed.,计算机辅助滤波器设计(IEEE出版社,纽约,1973年)。
[59] D.A.Calahan,《计算机辅助网络设计(修订版)》(McGraw-Hill,纽约,1972年)。
[60] J.W.Carpentier,“差动注入法,安全和最佳负载流的通用方法”,Proc。第八届PICA会议(密歇根州明尼阿波利斯,1973年),第255-262页。
[61] C.Charalambous,“非线性最小pth近似和非线性规划在网络和系统设计中的应用”,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论文(加拿大汉密尔顿,1973年)。
[62] C.Charalambous,“优化的统一审查”,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MTT-22(1974)289-300·doi:10.1109/TMTT.1974.1128213
[63] C.Charalambous,“递归数字滤波器的Minimax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6(1974)73-81·doi:10.1016/0010-4485(74)90227-9
[64] C.Charalambous,“离散优化”,《国际系统科学杂志》5(1974)889–894·Zbl 0296.90032号 ·doi:10.1080/0207727408920147
[65] C.Charalambous,“克服可微罚函数病态条件问题的方法”,Proc。第18中西部交响乐团。《电路与系统》(蒙特利尔,1975年),第535-539页·Zbl 0357.90061号
[66] C.Charalambous,“使用最近的Minimax结果对递归数字滤波器进行Minimax优化”,IEEE声学、语音和信号处理学报ASSP-23(1975)333–345·doi:10.1109/TASSP.1975.1162694
[67] C.Charalambous,“非线性最小pth优化和非线性规划”,《数学规划》12(1977)195-225·Zbl 0374.90061号 ·doi:10.1007/BF01593788
[68] C.Charalambous,“最小pth算法对极小极大优化的加速”,报告28-0-280677,加拿大滑铁卢滑铁卢大学系统设计系(1977年)·兹伯利0418.90072
[69] C.Charalambous,“非线性规划的一些最新进展”,Proc。国际交响乐团。大型工程系统(加拿大滑铁卢,1978),第133-141页。
[70] C.Charalambous和J.W.Bandler,“网络优化的新算法”,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MTT-21(1973)815-818·doi:10.1109/TMTT.1973年11月12日137
[71] C.Charalambous和J.W.Bandler,“非线性极大极小优化作为有限p值的最小pth优化序列”,《国际系统科学杂志》7(1976)377-391·Zbl 0349.90108号 ·doi:10.1080/0207727608941924
[72] C.Charalambous和M.J.Best,“有限字长递归数字滤波器的优化”,IEEE声学、语音和信号处理学报ASSP-22(1974)424-431·doi:10.1109/TASSP.1974.1162615
[73] C.Charalambous和A.R.Conn,“微波网络优化”,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MTT-23(1975)834-838·doi:10.1109/TMTT.1975.1128694
[74] C.Charalambous和A.R.Conn,“直接求解极小极大问题的有效方法”,SIAM数值分析杂志15(1978)162-187·Zbl 0384.65032号 ·doi:10.1137/0715011
[75] A.Charnes和W.W.Cooper,“机会约束编程”,《管理科学》6(1959)73-80·Zbl 0995.90600号 ·doi:10.1287/mnsc.6.1.73
[76] K.S.Chao、D.K.Liu和C.T.Pan,“获得联立非线性方程多解的系统搜索方法”,IEEE电路与系统学报CAS-22(1975)748–753·doi:10.1109/TCS.1975.1084122
[77] E.W.Cheney,《近似理论导论》(McGraw-Hill,纽约,1966年)·Zbl 0161.25202号
[78] W.Y.Chu,“最小pth近似外推与非线性规划”,麦克马斯特大学硕士论文(加拿大汉密尔顿,1974年)。
[79] L.O.Chua,“电阻非线性网络分段线性分析的有效计算机算法”,IEEE电路理论汇刊CT-18(1971)73-85·doi:10.1109/TCT.1971.1083219
[80] L.O.Chua和A.Ushida,“寻找非线性电阻电路多解的开关参数算法”,《国际电路理论与应用杂志》4(1976)215-239·Zbl 0326.65034号 ·doi:10.1002/cta.4490040302
[81] L.O.Chua和P.M.Lin,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NJ,1975)·Zbl 0358.94002号
[82] R.J.Dakin,“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的树搜索算法”,《计算机期刊》8(1966)250-255·Zbl 0154.42004号 ·doi:10.1093/comjnl/8.3.250
[83] A.G.Deczky。”使用最小p误差准则合成递归数字滤波器”,IEEE音频电声学报AU-20(1972)257-263·doi:10.1109/TAU.1972.1162392
[84] A.G.Deczky,“递归数字滤波器的等波纹和极小极大(Chebyshev)近似”,IEEE声学、语音和信号处理学报ASSP-22(1974)98–111·doi:10.1109/TASSP.1974.1162556
[85] V.F.Dem'yanov和V.N.Malozemov,《Minimax简介》(威利,纽约,1972年)。
[86] S.W.主任,“网络灵敏度计算中的LU因子分解”,IEEE电路理论汇刊CT-18(1971)184-185·doi:10.1109/TCT.1971.1083206
[87] S.W.Director和G.D.Hachtel,“以设计为中心的简单近似方法”,IEEE电路与系统汇刊CAS-24(1977)363–372·Zbl 0402.94045号 ·doi:10.1109/TCS.1977.1084353
[88] S.W.董事,G.D.Hachtel和L.M.Vidigal,“基于简单近似的计算有效产量估算程序”,IEEE电路与系统学报CAS-25(1978)121-130·Zbl 0371.94050号 ·doi:10.1109/TCS.1978.1084450
[89] S.W.Director和R.A.Rohrer,“广义伴随网络和网络灵敏度”,IEEE电路理论汇刊CT-16(1969)318-323·doi:10.10109/TCT 1969.1082965
[90] S.W.Director和R.A.Rohrer,“自动化网络设计:频域案例”,IEEE电路理论汇刊CT-16(1969)330-337·doi:10.1109/TCT.1969.1082967
[91] H.W.Dommel和W.F.Tinney,“最佳潮流解决方案”,IEEE电力设备和系统汇刊PAS-87(1968)1866-1876·doi:10.1109/TPAS.1968.292150
[92] I.S.Duff,“稀疏矩阵研究综述”,IEEE 65(1977)500–535会议记录·doi:10.1109/PROC.1977.10514
[93] S.R.K.Dutta和M.Vidyasagar,“约束极小极大优化的新算法”,《数学规划》13(1977)140–155·Zbl 0368.90122号 ·doi:10.1007/BF01584333
[94] O.Einarsson,“采用修正拉格朗日算法的Minimax优化”,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MTT-23(1975)838-841·doi:10.1109/TMTT.1975.1128695
[95] N.J.Elias,“分配设备公差的新统计方法”,《IEEE国际标准汇编》。《电路与系统》(Newton,MA,1975)第329-332页。
[96] A.V.Fiacco和G.P.McCormick,《非线性规划顺序无约束最小化技术》(Wiley,纽约,1968)·Zbl 0193.18805号
[97] R.Fletcher,“通过准Newton方法最小化的FORTRAN子程序”,报告AERE-R7125。原子能研究所(英国哈维尔,1972年)。
[98] R.Fletcher和M.J.D.Powell,“最小化的快速收敛下降法”,《计算机杂志》6(1963)163-168·Zbl 0132.11603号 ·doi:10.1093/comjnl/6.2.163
[99] C.R.Gagnon、R.H.Hicks、S.L.S.Jacoby和J.S.Kowalik,“大型水电系统优化的非线性规划方法”,《数学规划》6(1974)28–41·Zbl 0281.90081号 ·doi:10.1007/BF0158020
[100] C.W.Gear,“微分方程的自动积分”,计算机协会通讯14(1971)176-179·Zbl 0217.21701号 ·doi:10.1145/362566.362571
[101] K.Geher,网络容差理论(Akademiai Kiado,匈牙利布达佩斯,1971)。
[102] B.Gold和C.Rader,《信号的数字处理》(McGraw-Hill,纽约,1969年)·Zbl 0213.19001号
[103] G.D.Hachtel、R.K.Brayton和F.G.Gustavson,“网络分析和设计的稀疏表方法”,IEEE电路理论汇刊CT-18(1971)101–113·doi:10.10109/TCT 1971.1083223
[104] G.D.Hachtel和R.A.Rohrer,“开关电路的设计和合成”,IEEE 55(1967)1864-1876年会议记录·doi:10.1109/PROC.1967.6016
[105] M.H.Hamza和A.I.A.Salama,“使用随机规划进行公差优化”。国际电路理论与应用杂志6(1978)203-207·Zbl 0375.94014号 ·doi:10.1002/cta.4490060210
[106] M.D.Hebden,“函数的切比雪夫范数和霍尔德范数之间的差的界”,SIAM数值分析期刊8(1971)270–277。***直接支持***A00CW011 00003·Zbl 0225.65066号 ·doi:10.1137/0708028
[107] H.D.Helms,“具有等波纹或最小最大响应的数字滤波器”,IEEE音频电声学学报AU-19(1971)87–94·doi:10.1109/TAU.1971.1162156
[108] S.E.Hersom,“工程设计中的优化方法”,第25号技术报告,英国哈特菲尔德数值优化中心(1971年)。
[109] M.R.Hestenes,“乘数和梯度法”,《优化理论与应用杂志》4(1969)303–320·Zbl 0174.20705号 ·doi:10.1007/BF00927673
[110] K.Heuck,“火力发电站的优化调度”,Proc。第四届PSCC(法国格勒诺布尔,1972年)论文2.1/2。
[111] C.W.Ho,“含传输线网络的时域灵敏度计算”,IEEE电路理论汇刊CT-18(1971)114-122·doi:10.1109/TCT.1971.1083224
[112] R.Hooke和T.A.Jeeves,“数值和统计问题的直接搜索解决方案”,《计算机协会杂志》8(1961)212-229·兹比尔0111.12501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45/321062.321069
[113] T.E.Idleman、F.S.Jenkins、W.J.McCalla和D.O.Pederson,“线性集成电路的SLIC-A模拟器”,IEEE固态电路杂志SC-6(1971)188-204·doi:10.1109/JSSC.1971.1050168
[114] Y.Ishizaki和H.Watanabe,“网络设计的迭代Chebyshev近似方法”,IEEE电路理论汇刊CT-15(1968)326–336·doi:10.1109/TCT.1968.1082855
[115] F.J.Jaimes和A.H.El Abiad,“一系列等式约束问题的优化——其在最优潮流中的应用”,Proc。第七届PICA大会(马萨诸塞州波士顿,1971年),第219-227页。
[116] E.I.陪审团,z变换方法的理论和应用(威利,纽约,1964年)。
[117] B.J.Karafin,“电气网络元件公差的最佳分配”,《贝尔系统技术期刊》50(1971)1225-1242·文件编号:10.1002/j.1538-7305.1971.tb02552.x
[118] B.J.Karafin,“电气网络中的一般元件公差分配问题”,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论文(1974年)。
[119] B.M.Kwak和E.J.Haug Jr.,“存在参数不确定性的优化设计”,《优化理论与应用杂志》19(1976)527-546·Zbl 0309.49005号 ·doi:10.1007/BF00934653
[120] L.S.Lasdon、D.F.Suchman和A.D.Waren,“非线性规划在线性阵列设计中的应用”,《美国声学学会杂志》40(1966)1197-1200·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21/1.1910213
[121] L.S.Lasdon和A.D.Waren,“具有有界损耗元件的滤波器的优化设计”,IEEE电路理论汇刊CT-13(1966)175–187·doi:10.1109/TCT.1966.1082586
[122] L.S.Lasdon、A.D.Waren和D.Suchman,“声纳换能器阵列的优化设计”,技术备忘录第326号,凯斯西储大学管理学院运筹学系(克利夫兰,俄亥俄州,1973年)。
[123] K.Levenberg,“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某些非线性问题的方法”,《应用数学季刊》2(1944)164-168·Zbl 0063.03501号 ·doi:10.1090/qam/10666
[124] P.C.Liu,“体现定心、公差和调谐的最佳最坏情况设计理论及其电路应用”,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论文(加拿大汉密尔顿,1975年)。
[125] F.A.Lootsma,“对数规划:解决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飞利浦研究报告22(1967)329–344·Zbl 0308.90034号
[126] K.Madsen、O.Nielsen、H.Schjaer-Jacobsen和L.Thrane,“不使用导数的网络的高效最小最大设计”,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MTT-23(1975)803-809·doi:10.1109/TMTT.1975.1128686
[127] K.Madsen和H.Schjaer-Jacobsen,“网络最小极大优化中的奇点”,IEEE电路和系统汇刊CAS-23(1976)456–460·Zbl 0342.90055号 ·doi:10.1109/TCS.1976.1084240
[128] K.Madsen、H.Schjaer-Jacobsen和J.Voldby,“网络的自动化最小极大设计”,IEEE电路和系统学报CAS-22(1975)791-796·doi:10.1109/TCS.1975.1083973
[129] K.Madsen和H.Schjaer-Jacobsen,“线性约束极小极大优化”,《数学规划》14(1978)208-223·Zbl 0375.65034号 ·doi:10.1007/BF01588966
[130] K.Madsen和H.Schjaer-Jacobsen,“最坏情况下公差优化的算法”,报告NI-78-05,丹麦技术大学数值分析研究所(丹麦林格比,1978)·Zbl 0375.65034号
[131] K.Madsen和H.Schjaer-Jacobsen,“最坏情况下公差优化的新算法”,Proc。IEEE国际标准。电路与系统(纽约,1978年),第681-685页·Zbl 0375.65034号
[132] D.W.Marquardt,“非线性参数最小二乘估计算法”,《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杂志》11(1963)431-441·Zbl 0112.10505号 ·doi:10.1137/0111030
[133] R.M.Mersereau、D.B.Harris和H.S.Hersey,“设计等波纹二维FIR数字滤波器的有效算法”,Proc。IEEE国际标准。《电路与系统》(Newton,MA,1975)第443-446页。
[134] D.D.Morrison,“最小二乘法优化”,SIAM数值分析杂志5(1968)83–88·Zbl 0165.50304号 ·文件编号:10.1137/0705006
[135] H.Nicholson和M.J.H.Sterling,“通过二次规划优化有功和无功发电调度”,IEEE电力设备和系统汇刊PAS-92(1973)644-654·doi:10.1109/TPAS.1973.293768
[136] A.V.Oppenheim和R.W.Schafer,《数字信号处理》(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NJ,1975)·Zbl 0369.94002号
[137] S.R.Parker,“灵敏度:旧问题,一些新答案”,IEEE电路理论汇刊CT-18(1971)27-35·doi:10.1109/TCT.1971.1083213
[138] A.Peled和B.Liu,《数字信号处理理论、设计和实现》(Wiley,纽约,1976年)。
[139] J.Peschon、D.W.Bree和L.P.Hajdu,“涉及系统安全的最佳解决方案”,Proc。第七届PICA大会(马萨诸塞州波士顿,1971年),第210-218页。
[140] J.F.Pinel“频域中线性网络的容差分配和网络对齐”,IEEE计算机辅助网络设计短期课程73-SC-06(1973)17-25。
[141] J.F.Pinel和K.A.Roberts,“使用非线性规划的线性网络容差分配”,IEEE电路理论汇刊CT-19(1972)475-479·doi:10.1010/TCT.1972.1083506文件
[142] J.F.Pinel、K.A.Roberts和K.Singhal,“网络设计中的公差分配”,Proc。IEEE国际标准。电路与系统(Newton,MA,1975),第317–320页。
[143] E.Polak和A.Sangiovanni-Vincentelli,“设计中心化、公差和调谐(DCTT)的算法”,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子研究实验室(伯克利,1978)·Zbl 0425.90084号
[144] M.J.D.鲍威尔(M.J.D.Powell),“最小化问题中非线性约束的一种方法”,载于R.Fletcher编辑的《优化》(纽约学术出版社,1969年)·Zbl 0194.47701号
[145] L.R.Rabiner,“设计有限持续时间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技术”,IEEE通信技术汇刊COM-19(1971)188-195·doi:10.1109/TCOM.1971.1090625
[146] L.R.Rabiner、J.H.McClellan和T.W.Parks,“使用加权切比雪夫近似的FIR数字滤波器设计技术”,IEEE 63(1975)595–610论文集·doi:10.1109/PROC.1975.9794
[147] G.F.Reid和L.Hasdorff,“使用二次规划进行经济调度”,IEEE电力设备和系统学报PAS-92(1973)2015-2023·doi:10.1109/TPAS.1973.293582
[148] R.T.Rockafellar,“非凸编程中的增广拉格朗日乘子函数和对偶性”,SIAM Journal on Control 12(1974)268–285·Zbl 0257.90046号 ·doi:10.1137/0312021
[149] A.M.Sasson,“负荷流、最小损耗和经济调度问题的非线性规划解决方案”,IEEE电力设备和系统汇刊PAS-88(1969)399-409·doi:10.1109/TPAS.1969.292460
[150] A.M.Sasson,“组合使用Powell和Fletcher-Powell非线性规划方法实现最佳负荷流”,IEEE电力设备和系统学报PAS-88(1969)1530-1537·doi:10.10109/TPAS.1969.292281
[151] A.M.Sasson和H.M.Merrill,“优化技术在电力系统问题中的一些应用”,IEEE 62(1974)959–972论文集·doi:10.1109/PROC.1974.9548
[152] A.M.Sasson、F.Viloria和F.Aboytes,“使用Hessian矩阵的最佳潮流解”,IEEE电力设备和系统学报PAS-92(1973)31–41·doi:10.1109/TPAS.1973.293590
[153] A.K.Seth,“电气网络容差优化”,滑铁卢大学博士论文(加拿大滑铁卢,1972年)。
[154] W.L.Snyder,Jr.和A.M.Sasson,“采用改进的解耦hessian技术的安全负载流”,Proc。第十届PICA大会(多伦多,1977),第442-450页。
[155] T.V.Srinivasan和J.W.Bandler,“惩罚函数法在约束极小极大优化中的实际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7(1975)221-224·doi:10.1016/0010-4485(75)90065-2
[156] G.W.Stagg和A.H.El-Abiad,《电力系统分析中的计算机方法》(McGraw-Hill.纽约,1968年)。
[157] K.Steiglitz,“递归数字滤波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IEEE音频电声学报AU-18(1970)123–129·doi:10.1109/TAU.1970.1162099
[158] K.Steiglitz,“设计短单词递归数字滤波器”,Proc。第九届Allerton Conf.Circuit and System Theory(伊利诺伊州乌尔班纳,1971年),第778–788页。
[159] B.Stott,“负载流量计算方法回顾”,IEEE 62(1974)916–929会议记录·doi:10.1109/PROC.1974.9544
[160] M.Suk和S.K.Mitra,“有限字长数字滤波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IEEE音频电声学学报AU-20(1972)356–363·doi:10.10109/TAU.1972162408
[161] G.C.Temes和D.A.Calahan,“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网络优化”,IEEE 55(1967)1832-1863年会议记录·doi:10.1109/PROC.1967.6015
[162] G.C.Temes和D.Y.F.Zai,“最小pth近似”,IEEE电路理论汇刊CT-16(1969)235-237·doi:10.1109/TCT.1969.1082917
[163] H.Tromp,“广义公差问题和最坏情况搜索”,《电子和微波电路与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英国赫尔,1977年),第72-77页。
[164] H.Tromp,“广义最坏情况设计,微波网络应用”,博士论文(荷兰语)。根特大学工程学院(比利时根特,1978年)。
[165] A.D.Waren、L.S.Lasdon、L.B.Stotts和D.C.McCall,“非线性优化的最新发展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载于:A.Wexler,ed.Large engineering Systems(Pergamon,Oxford,England,1977)·Zbl 0383.90095号
[166] A.D.Waren、L.S.Lasdon和D.F.Suchman,“工程设计中的优化”,IEEE 55(1967)1885-1897年会议记录·doi:10.1109/PROC.1967.6018
[167] P.Wolfe,“二次规划的单纯形法”,《计量经济学》第27期(1959年)·Zbl 0103.37603号
[168] W.I.Zangwill,“通过惩罚函数的非线性规划”,《管理科学》13(1967)344–358.***直接支持***A00CW011 00004·Zbl 0171.18202号 ·doi:10.1287/mnsc.13.5.344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