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规定性能的3波段紧框架的对称特性和结构。 (英语) Zbl 1252.42048号

摘要:提出了一种利用仿酉矩阵分解构造三带紧小波框架的方法。从构造的仿酉矩阵出发,研究了小波框架的滤波器长度和对称特征的几个必要约束。该矩阵是对应于3带紧小波框架的多相矩阵的对称扩张。进一步,建立了带滤波器长度的三带紧小波框架的参数化。通过适当选择方案中的参数,计算了具有对称/反对称和Sobolev指数的框架的例子。

MSC公司:

42立方厘米 涉及小波和其他特殊系统的非三角谐波分析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G.Strang和T.Nguyen,《小波和滤波器组》,韦尔斯利-剑桥出版社,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美国,1996年·Zbl 0898.42009号
[2] T.Xia和Q.Jiang,“最佳多滤波器组:设计、相关对称扩展变换和图像压缩应用”,IEEE信号处理汇刊,第47卷,第7期,第1878-1889页,1999年·Zbl 1050.94503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78.771037
[3] A.K.Soman、P.P.Vaidyanathan和T.Q.Nguyen,“线性相位准酉滤波器组:理论、因式分解和设计”,IEEE信号处理学报,第41卷,第12期,第3480-34961993页·兹伯利0873.93064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78.258087
[4] C.K.Chui和W.He,“与可加细函数相关的紧支撑紧框架”,《应用和计算谐波分析》,第8卷,第3期,第293-319页,2000年·Zbl 0948.42022号 ·doi:10.1006/acha.2000.0301
[5] I.W.Selesnick,“零矩平滑小波紧框架”,《应用与计算谐波分析》,第10卷,第2期,第163-181页,2001年·Zbl 0972.42025号 ·doi:10.1006/acha.2000.0332
[6] C.K.Chui,W.He和J.Stöckler,“具有最大消失力矩的紧密支撑紧框架和兄弟框架”,《应用和计算谐波分析》,第13卷,第3期,第224-262页,2002年·Zbl 1016.42023号 ·doi:10.1016/S1063-5203(02)00510-9
[7] I.Daubechies、B.Han、A.Ron和Z.Shen,“框架:基于MRA的小波框架构造”,《应用与计算谐波分析》,第14卷,第1期,第1-46页,2003年·Zbl 1035.42031号 ·doi:10.1016/S1063-5203(02)00511-0
[8] C.K.Chui、W.He、J.Stöckler和Q.Sun,“具有整数膨胀和最大消失矩的紧支撑仿射框架”,《计算数学进展》,第18卷,第2-4期,第159-187页,2003年·Zbl 1059.42022号 ·doi:10.1023/A:1021318804341
[9] 蒋奇,“带两个对称/反对称生成器的紧仿射框架的掩模参数化”,《计算数学进展》,第18卷,第2-4期,第247-268页,2003年·Zbl 1020.42020年 ·doi:10.1023/A:1021339707805
[10] A.Petukhov,“对称框架”,《构造近似》,第19卷,第1期,第309-328页,2003年·兹比尔1037.42038 ·doi:10.1007/s00365-002-0522-1
[11] I.W.Selesnick和A.F.Abdelnour,“具有两个生成器的对称小波紧框架”,《应用和计算谐波分析》,第17卷,第2期,第211-225页,2004年·Zbl 1066.42027号 ·doi:10.1016/j.acha.2004.05.003
[12] B.Han和Q.Mo,“具有三个生成器和高消失矩的对称MRA紧小波框架”,《应用和计算谐波分析》,第18卷,第1期,第67-93页,2005年·Zbl 1057.42026号 ·doi:10.1016/j.aca.2004.09.001
[13] R.H.Chan、Z.Shen和T.Xia,“增强视频剧照的小框架算法”,《应用与计算谐波分析》,第23卷,第2期,第153-170页,2007年·Zbl 1122.68148号 ·doi:10.1016/j.aca.2006.10.003
[14] 蔡建峰、陈瑞华、沈振中,“基于框架的图像修复算法”,《应用与计算谐波分析》,第24卷,第2期,第131-149页,2008年·Zbl 1135.68056号 ·doi:10.1016/j.acha.2007.10.002
[15] B.Dong、A.Chien和Z.Shen,“基于帧的医学图像分割”,《数学科学通讯》,第9卷,第2期,第551-559页,2011年·Zbl 1232.42032号 ·doi:10.4310/CMS.2011.v9.n2.a10
[16] A.Ron和Z.Shen,“L2(Rd)中的仿射系统:分析算子的分析”,《函数分析杂志》,第148卷,第2期,第408-447页,1997年·Zbl 0891.42018号 ·doi:10.1006/jfan.1996.3079
[17] A.Ron和Z.Shen,“L2(Rd)中的仿射系统。II.对偶系统”,《傅里叶分析与应用杂志》,第3卷,第5期,第617-637页,1997年·Zbl 0904.42025号 ·doi:10.1007/BF02648888
[18] P.Steffen、P.N.Heller、R.A.Gopinath和C.S.Burrus,“规则M带小波基理论”,《IEEE信号处理汇刊》,第41卷,第12期,第3497-35111993页·Zbl 0841.94021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78.258088
[19] Q.Jiang,“m通道正交多滤波器组的参数化”,《计算数学进展》,第12卷,第2-3期,第189-211页,2000年·Zbl 0937.42018号 ·doi:10.1023/A:1018965102118
[20] L.Cui和R.Cong,“一类具有扩张因子a\geq 3的插值多尺度函数的构造”,《计算机与数学应用》,第56卷,第11期,第2948-2956页,2008年·Zbl 1165.41301号 ·doi:10.1016/j.camwa.2008.09.017
[21] L.Cui和T.Zhang,“向量值信号的m带正交向量值多小波”,《应用数学与计算杂志》,第28卷,第1-2期,第165-184页,2008年·Zbl 1145.42010年4月 ·doi:10.1007/s12190-008-0091-y
[22] L.H.Cui、Y.Huang和J.J.Sun,“通过多相矩阵的对称扩展实现3带紧小波框架掩模的参数化”,提交给应用数学与计算·Zbl 1334.42073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