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为中心的自动化证据搜索。 (英语) Zbl 07461268号

摘要:以人为中心的自动证明搜索旨在捕获普通数学证明的结构,并发现构造过程中使用的人类策略(隐含)。我们分析了两个定理证明器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一种是G&G校准仪,如[M.Ganesalingam先生W.T.Gowers公司、J.Autom。推理58,第2期,253-291(2017;Zbl 1405.03035号)]; 另一个是Sieg的AProS系统,如所述[西格(W.Sieg)P.沃尔什,修订版符号。日志。第14期,第1期,第250–284页(2021年;Zbl 1532.03015号)]. 这两个系统通过其潜在的逻辑计算明确了证明结构的目标导向性和双向性。然而,G&G证明器的演算是极小一阶逻辑的弱片段,而AProS对直觉主义和经典一阶逻辑使用完全演算。构造证明的策略也有很大的不同。G&G证明程序使用瀑布策略,因此仅限于无需回溯即可解决的问题。相比之下,AProS策略支持带回溯的完整搜索过程。这些分歧的根源在于这些系统的具体目标不同:G&G证明是为了写出与良好的数学写作无异的作文;AProS是通过逻辑和数学驱动的策略来产生人类可理解的形式证明。在我们的决赛中程序性备注,我们勾画了一个看似合理但困难的项目,通过从根本上分离证明搜索和证明翻译来实现G&G的广泛目标:可以使用AProS进行证明搜索,然后利用已完成证明的战略结构作为将其翻译为自然语言的确定性基础。

MSC公司:

68伏15 定理证明(自动和交互式定理证明、演绎、解析等)

软件:

米扎尔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安德鲁斯,P.B.:将交配转化为自然演绎证明。摘自:Bibel,W.,Kowalski,R.,(eds.)第五届自动扣除会议,《计算机科学讲义》,第281-292页。斯普林格(1980)·Zbl 0438.68047号
[2] Andrews,PB,《关于在子句表示法和自然减法表示法之间寻找映射的更多问题》,J.Autom。原因。,7, 2, 285-286 (1991) ·Zbl 0728.03010号 ·doi:10.1007/BF00243811
[3] Bancerek,G。;拜林斯基,C。;格拉博夫斯基,A。;Korniłowicz,A。;马图舍夫斯基,R。;Naumowicz,A。;Pak,K.,《Mizar数学库在Mizar,J.Autom交互式证明开发中的作用》。原因。,61, 1-4, 9-32 (2018) ·兹比尔1433.68530 ·doi:10.1007/s10817-017-9440-6
[4] Bernays,P.,Beiträge zur axiomatischen Behandung des Logik-Kalküls(1918),《习惯化:乔治·奥古斯特大学哥廷根,习惯化》
[5] Bledsoe,W.,不可解定理证明,Artif。智力。,9, 1, 1-35 (1977) ·Zbl 0358.68131号 ·doi:10.1016/0004-3702(77)90012-1
[6] 布莱德索:UT自然演绎证明程序。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技术报告(1983年)
[7] Byrne,O.,《欧几里德元素的前六本书》(The First Six Books of The Elements of Euclid,1847),伦敦:皮克林出版社,伦敦
[8] Byrnes,J.:自然演绎中的证明搜索和范式。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论文(1999年)
[9] Church,A.,初等数论的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美国数学杂志。,58, 2, 345-363 (1936) ·doi:10.2307/2371045
[10] Cittadini,S.:直觉命题逻辑的插层演算。卡内基梅隆大学哲学、方法论和逻辑PHIL-29技术报告(1992年)
[11] 迪亚斯·洛佩兹(Diaz Lopez,A.),蒂莫西·高尔斯爵士(Sir Timothy Gowers)访谈,不是。美国数学。Soc.,63,9,1026-1028(2016)·Zbl 1352.01033号 ·doi:10.1090/noti1432
[12] Fitch,FB,《符号逻辑:导论》(1952),纽约:罗纳德出版社,纽约·Zbl 0049.00504号
[13] Fitting,M.,一阶逻辑和自动定理证明(1990),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柏林·Zbl 0692.68002号 ·doi:10.1007/978-1-4684-0357-2
[14] Ganesalingam,M.,Gowers,W.T.:具有人性化输出的全自动问题求解器。arXiv:1309.4501(2013)·Zbl 1405.03035号
[15] Ganesalingam,M。;Gowers,WT,具有人性化输出的全自动定理证明器,J.Autom。原因。,58, 2, 253-291 (2017) ·Zbl 1405.03035号 ·doi:10.1007/s10817-016-9377-1
[16] Gentzen,G.:Urdesphation、Wissenschaftshistorische Sammlung、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尤里奇,伯奈斯·纳奇拉斯,ULS女士(手稿的详细描述见(冯·柏拉图2009)(1932-3)
[17] Gentzen,G.:Untersuchungenüber das logische Schließen I,II。Mathematische Zeitschrift 39(1):176-210、405-431(1934-5)·Zbl 0010.14601号
[18] Gentzen,G.,Die Widerspruchsfreiheit der reinen Zahlentheorie,Mathematische Annalen,112,1493-565(1936)·Zbl 0014.38801号 ·doi:10.1007/BF01565428
[19] Gentzen,G.:Neue Fassung des Widerspruchsfreiheitsbeweises für die reine Zahlentheorie.Forschung zur Logik and zur Grundlegung der exakten Wissenschaften。Neue Folge 4,S Hirzel:19-44(1938年)
[20] 哈里森,J。;厄本,J。;Wiedijk,F.,交互式定理证明的历史,计算。逻辑,9133-214(2014)·Zbl 1404.03010号
[21] 黑森,AP;Pelletier、FJ、Gentzen和Ja sh kowski关于自然演绎:基本上相似但重要的不同,Stud.Logica。,102, 6, 1103-1142 (2014) ·Zbl 1344.03044号 ·doi:10.1007/s11225-014-9564-1
[22] 热量,MJ;库尔曼,O.,《蛮力科学》,Commun。ACM,60,8,70-79(2017)·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45/3107239
[23] Hilbert,D.,Grundlagen der Geometrie(1899年),斯图加特:图布纳
[24] 希尔伯特(Hilbert),D.:公理化邓肯(Denken)。《数学年鉴》78:405-415,本文翻译为:From Kant to Hilbert,W.B.Ewald,编辑,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1107-1115(1918)
[25] 希尔伯特,D.:Die Grundlagen der Mathematik。汉堡大学Abhandlungen aus dem mathematischen研讨会(6):65-85(1927)
[26] 希尔伯特,D.,伯奈斯,P.:Prinzipien der Mathematik。收录于:Ewald,W.B.,Sieg,W.(编辑)David Hilbert关于1917-1933年算术和逻辑基础的讲座,第64-214页。斯普林格(2013)(1917-1918)
[27] Hilbert,D.,Bernays,P.:格兰德拉根·德·马塞马克(Grundlagen der Mathematik)。收录于:Ewald,W.B.,Sieg,W.(编辑)David Hilbert关于1917-1933年算术和逻辑基础的讲座,第431-518页。斯普林格(2013)(1921-1922)
[28] 希尔伯特博士。;Bernays,P.,Grundlagen der Mathematik(1934),柏林:施普林格,柏林
[29] 希尔伯特,D。;Bernays,P.,Grundlagen der Mathematik(1939),柏林:施普林格,柏林·Zbl 0020.19301号
[30] 贾希科夫斯基,S.,《形式逻辑中的假设规则》,《逻辑学研究》。,1, 5-32 (1934) ·Zbl 0011.09702号
[31] Mac Lane,S.:Abgekürzte Beweise im Logikkalkul[sic]。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论文(1934)
[32] Mac Lane,S.,《数学结构的逻辑分析》,莫尼斯特出版社,45,118-130(1935)·doi:10.5840/monist19354515
[33] 麦克·莱恩(Mac Lane),S.:逻辑论文的后期回归。摘自:Kaplansky,I.(ed)Saunders Mac Lane论文集,第63-66页。施普林格(1979)
[34] 《桑德斯·麦克·莱恩:数学自传》(2005),彼得斯:A.K,彼得斯·Zbl 1089.01010号 ·doi:10.1201/9781439863640
[35] Mac Kenzie,D.,《证据的自动化:历史和社会学探索》,IEEE Ann.Hist。计算。,17, 3, 7-29 (1995) ·Zbl 0944.68532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85.397057
[36] Newell,A.,Simon,H.A.:逻辑理论机器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技术报告,(编号:P-868)兰德公司(1956)
[37] Pelletier,FJ,THINKER中的自动自然演绎,Stud.Logica,60,1,3-43(1998)·Zbl 0954.03013号 ·doi:10.1023/A:1005035316026
[38] 《自然演绎简史》,法新社佩尔蒂埃著,《历史》。菲洛斯。逻辑,20,1,1-31(1999)·Zbl 1052.03517号 ·doi:10.1080/014453499298165
[39] FJ造粒机;黑森,AP;加巴伊,D。;FJ造粒机;伍兹,J.,《自然演绎的历史》,《逻辑史手册》,341-414(2012),伦敦:爱思唯尔出版社,伦敦
[40] Pfenning,F.:高阶逻辑中的证明变换。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论文(1987年)
[41] Pfenning,F.,Sieg,W.(编辑):自然演绎。Studia Logica 60专刊(1998)·Zbl 0953.00008
[42] 波洛克:自然演绎中的Skolemization和统一。未发表论文,请访问网址:http://www.uarizonaedu/波洛克(1997)
[43] Prawitz,D.,《自然演绎——实证理论研究》(1965年),斯德哥尔摩:阿尔姆奎斯特和维克塞尔出版社·Zbl 0173.00205号
[44] 里普斯,LJ,《人类思维中的实证推理心理学》(1994),伦敦: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伦敦·Zbl 0850.68295号 ·doi:10.7551/mitpress/5680.001.0001
[45] Sieg,W.:《证明理论的机制和搜索方面》,第14卷。意大利物流协会(Associazione Italiana di Logica e sue Applicazioni)(1992年)
[46] Sieg,W.,AProS项目:战略思维和计算逻辑,逻辑J.IGPL,15,4359-368(2007)·兹比尔1127.03306 ·doi:10.1093/jigpal/jzm026
[47] Sieg,W.:《评论》(冯·柏拉图2008)。《数学评论》2413304(2009)
[48] 西格。;Feferman,S。;Sieg,W.,《寻找证据(并揭示数学思维的能力)》,《证据、类别和计算》,189-215(2010),纽约:大学出版社,纽约·Zbl 1244.03156号
[49] 西格。;Byrnes,J.,正规自然演绎证明(经典逻辑),Stud.Logica,60,1,67-106(1998)·Zbl 0954.03015号 ·doi:10.1023/A:1005091418752
[50] Sieg,W.,Cittadini,S.:正规自然演绎证明(在非经典逻辑中)。In:机械化数学推理。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2605,第169-191页。斯普林格(2005)·Zbl 1098.03026号
[51] Sieg,W.,Field,C.:哥德尔证明的自动搜索。Ann.纯粹应用。逻辑133319-338(2005)·Zbl 1064.03010号
[52] 西格。;Scheines,R。;伯克霍尔德,L.,《寻找证据(句子逻辑)》,《哲学与计算机》,137-159(1992),纳什维尔:西维出版社,纳什威尔
[53] Sieg,W.,Walsh,P.:自然形式化:导出ZF中的Cantor-Bernstein定理。版本符号。逻辑1-35(2019)·Zbl 1532.03015号
[54] Stefferud,E.:逻辑理论机器:模型启发式程序(备忘录编号RM-3731-CC)。兰德公司(1963)
[55] Thiele,R.:希尔伯特的第二十四个问题。美国数学。周一。110(1), 1-24 (2003) ·Zbl 1031.01011号
[56] Troelstra,AS;Schwichtenberg,H.,《基本证明理论》(2000),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Zbl 0957.03053号 ·doi:10.1017/CBO9781139168717
[57] 图灵,AM,关于可计算数字,以及对Entscheidungsproblem的应用,Proc。伦敦。数学社会,42230-265(1936)
[58] 冯·柏拉图,J.:Gentzen对自然演绎规范化的证明。牛市。符号。逻辑14(2),240-257(2008)·兹比尔1145.03003
[59] Wang,H.,走向机械数学,IBM J.Res.Dev.,4,1,2-22(1960)·Zbl 0097.00404号 ·doi:10.1147/rd.41.0002
[60] Wos,L.,《寻找子句表示和自然减除表示之间的映射问题》,J.Autom。原因。,6, 2, 211-212 (1990) ·doi:10.1007/BF00245820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