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入饱和互联系统的输出反馈重叠控制设计。 (英语) Zbl 1369.93216号

摘要:本文对一类具有输入饱和的非线性互联连续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设计问题建立了新的结果。针对静态和动态输出反馈控制结构,提出了基于重叠设计方法的新方案。线性化核电站模型的数值模拟说明了理论发展。

MSC公司:

93B52号 反馈控制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93立方厘米 由常微分方程控制的控制/观测系统
93B18号机组 线性化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H.Akkurt,《压水堆控制模型的开发》,M.Sc.论文(1996)
[2] 原子能机构,《核电厂现代仪表和控制:指南》,维也纳(1999)
[3] L.Backule,机械系统的分散控制和重叠分解。第1部分:系统分解。第2部分:分散稳定,《国际控制杂志》,61559(1995)·Zbl 0825.93025号 ·doi:10.1080/00207179508921918
[4] L.Backule,斜拉桥基准的重叠可靠控制,IEEE Trans。控制系统技术,13663(2005)
[5] D.S.Bernstein,《饱和执行器的时序书目》,《国际鲁棒非线性控制》,5375(1995)·Zbl 0841.93002号 ·doi:10.1002/rnc.4590050502
[6] D.Dai,通过包含内部死区回路的输出反馈控制饱和线性对象,Proc。美国控制会议,5239(2006)
[7] B.Frogner,核电厂控制,IEEE Trans。自动化。对照,23405(1978)
[8] P.Gahinet,控制的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国际鲁棒与非线性控制,4421(1994)·Zbl 0808.93024号 ·doi:10.1002/rnc.4590040403
[9] T.Hua,《执行器饱和的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Birkhauser(2001)·Zbl 1061.93003号
[10] M.Ikeda,具有重叠信息集的分散控制,J.最优化理论与应用,34279(1981)·Zbl 0433.93005 ·doi:10.1007/BF00935477
[11] M.Ikeda,包含输入、状态和输出的重叠分散控制,控制理论和先进技术。,2, 155 (1986)
[12] K.Kalsi,非线性互联系统的分散动态输出反馈控制,IEEE Trans-on Autom control,551964(2010)·Zbl 1368.93545号 ·doi:10.1109/TAC.2010.2050715
[13] V.Kapilla,致动器饱和控制,Marcel Dekker(2002)
[14] T.A.Kendi,使用近似反馈线性化的流化床反应器的非线性控制,工业工程化学。决议,35,746(1996)
[15] T.W.Kerlin,H.B.Robinson核电站的理论和实验动态分析,核技术,30299(1976)
[16] Z.Lin,低增益反馈,Springer-Verlag(1998)·Zbl 0927.93001号
[17] 吕良,输入饱和大系统的分散状态反馈设计,IET控制理论应用。,4, 206 (2010) ·doi:10.1049/iet-cta.2008.0605
[18] M.S.Mahmoud,时变时滞互联系统的分散可靠控制,《优化理论与应用》,143497(2009)·Zbl 1193.93102号 ·doi:10.1007/s10957-009-9571-y
[19] M.S.Mahmoud,时变时滞互联系统的分散镇定,《欧洲控制杂志》,第15期,第624页(2009年)·Zbl 1187.93002号 ·doi:10.3166/ejc.15.624-633
[20] M.S.Mahmoud,时变时滞互联非线性系统的分散镇定,IEEE Tran。自动控制,54,2663(2009)·Zbl 1367.93524号 ·doi:10.1109/TAC.2009.2031572
[21] M.S.Mahmoud,《互联动态系统中的分散控制与滤波》,CRC出版社(2010)
[22] M.S.Mahmoud,线性互联时滞系统的改进稳定性和镇定方法,最优控制应用和方法,31,81(2010)·Zbl 1214.93084号 ·doi:10.1002/oca.884
[23] M.S.Mahmoud,时变时滞非线性系统的新稳定性和镇定方法,最优控制应用和方法,31,273(2010)·Zbl 1203.93180号 ·doi:10.1002/oca.904
[24] M.S.Mahmoud,<em>具有设计约束的分散控制</em>,Springer Verlag(2011)·Zbl 1223.93061号
[25] I.Ngamroo,基于重叠分解的鲁棒分散TABU搜索优化固定结构,互联电力系统中的频率稳定器设计,国际创新计算杂志,9(2013)
[26] C.Pittet,通过饱和输入线性系统的圆准则进行输出反馈综合,Proc。第37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401(1998)
[27] I.Postlethwaite,稳健控制应用,《控制中的年度审查》,31,27(2007)
[28] A.Saberi,带饱和执行器的线性系统控制,IEEE Trans。自动化。控制,41,368(1996)·Zbl 0853.93046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486638
[29] C.Scherer,通过LMI优化的多目标输出反馈控制,IEEE Trans。自动化。控制,42,896(1997)·Zbl 0883.93024号 ·doi:10.10109/9.599969
[30] C.Scherer,控制中的线性矩阵不等式,代尔夫特系统与控制中心(2005)
[31] D.M.Stankovic,无人机编队的分散重叠控制,Automatica,401285(2004)·Zbl 1073.93556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4.02.017
[32] S.S.Stankovic,通过分散动态输出反馈实现非线性互联系统的鲁棒镇定,《系统与控制快报》,58,271(2009)·Zbl 1159.93355号 ·doi:10.1016/j.sysconle.2008.11.003
[33] A.A.Stoorvogel,《输入饱和的分散控制:设计的第一步》,Proc。美国管制会议,2082(2005)
[34] 吴凤,执行器饱和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IEEE Trans。自动。控制,52,122(2007)·Zbl 1366.93591号 ·doi:10.1109/TAC.2006.886498
[35] G.Zhai,分散控制器设计:使用同伦方法的矩阵不等式方法,Automatica,37,565(2001)·Zbl 0982.93035号 ·doi:10.1016/S0005-1098(00)00190-4
[36] 朱勇,一类大系统的分散输出反馈控制,IMA数学控制与信息杂志。,24, 57 (2007) ·Zbl 1137.93007号 ·doi:10.1093/imamci/dnl00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