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类Lurie型非线性系统的分布式无线网络控制。 (英语) Zbl 1407.93236号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无线神经控制网络(WNCN)解决一类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分布式控制问题的新方法。使用统一的Lurie型模型,称为延迟标准神经网络模型(DSNNM)来描述这些非线性系统。我们假设WNCN中能量、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有限的所有神经元节点都可以视为一个子控制器,那么整个WNCN的特征是一个网状结构,其中部分连接的神经元分布在广阔的地理区域内,它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完全分布的非线性输出反馈动态控制器。WNCN中不可靠的无线通信链路由衰落信道建模。基于Lyapunov泛函和S-过程,利用LMI方法求解并配置WNCN,使DSNNM在均方意义下绝对稳定整个闭环系统,扰动衰减指数为H{infty}。数值算例表明了所提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MSC公司:

93C83号 涉及计算机的控制/观察系统(过程控制等)
93甲14 分散的系统
93B36型 \(H^\infty)-控制

软件:

CVX公司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孙志强。;邓,Z.D。;张振新,《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201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2] Ku,C.C。;Lee,K.Y.,动态系统控制的对角递归神经网络,IEEE神经网络汇刊,6,1,144-156(1995)·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72.363441
[3] Lin,F.J。;洪,Y.C。;Chen,S.Y.,基于FPGA的线性超声波电机Elman神经网络计算力控制系统,IEEE工业电子学报,56,4,1238-1253(2009)·doi:10.1109/TIE.2008.2007040
[4] Zerkaoui,S。;Drauux,F。;Leclercq,E。;Lefebvre,D.,平方MIMO非线性系统的递归神经网络稳定自适应控制,人工智能的工程应用,22,4-5,702-717(2009)·doi:10.1016/j.engappai.2008.12.005
[5] 博特玛,T。;Weera,W.,通过混合反馈控制实现混合时变时滞细胞神经网络指数同步的保成本控制,抽象与应用分析,2013(2013)·Zbl 1271.93064号 ·doi:10.1155/2013/175796
[6] 廖,X。;Yu,P.,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绝对稳定性(2008),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美国纽约州斯普林格·Zbl 1151.93002号
[7] Jin,L。;Nikiforuk,P.N。;Gupta,M.M.,离散时间递归神经网络的绝对稳定性条件,IEEE神经网络汇刊,5,6,954-964(1994)·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72.329693
[8] Danciu,D。;拉斯万,V。;Popescu,D.,关于具有时滞的递归神经网络的绝对稳定性,第13届国际喀尔巴阡控制会议(ICCC’12)论文集
[9] 胡,S。;Wang,J.,一类连续时间递归神经网络的绝对指数稳定性,IEEE神经网络汇刊,14,1,35-45(2003)·doi:10.1009/TNN.2002.806954
[10] 卢,H。;沈,R。;Chung,F.,一类具有多重和可变时滞的递归神经网络的绝对指数稳定性,理论计算机科学,344,2-3,103-119(2005)·Zbl 1079.68088号 ·doi:10.1016/j.tcs.2005.02.006
[11] 苏肯斯,J.A.K。;范德维尔,J。;de Moor,B.,具有多层感知器和递归神经网络的Lur'e系统:绝对稳定性和耗散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44,4,770-774(1999)·Zbl 0958.93076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754815
[12] 刘,M。;张,S。;Yan,G。;Wang,S.,一种新的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应用,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国际会议论文集(SMC’04)·doi:10.1109/ICSMC.2004.1401131
[13] Liu,M.,控制系统的延迟标准神经网络模型,IEEE神经网络汇刊,18,5,1376-1391(2007)·doi:10.1109/TNN.2007.894084
[14] 刘,M。;Wang,H.,通过状态和动态输出反馈实现具有时滞的神经非线性系统的新型稳定控制,国际控制、自动化和系统杂志,6,1,24-34(2008)
[15] 王,Q。;Gopalakrishnan,S.,《为多跳实时工业网络调整主流互联网交换机架构》,IEEE工业信息学汇刊,6,3,393-404(2010)·doi:10.1109/TII.2010.1557
[16] Wolf,W.,《计算机物理系统》,第42、3、88-89页(2009年)·doi:10.1109/MC.2009.81
[17] 曹,X。;Cheng,P。;陈,J。;Sun,Y.,《网络化网络物理系统中控制和通信协同设计的在线优化方法》,IEEE工业信息学汇刊,9,1,439-450(2013)·doi:10.1109/TII.2012.2216537
[18] Shi,L。;Zhang,H.,调度两个高斯-马尔科夫系统:带宽约束下远程状态估计的最优解,IEEE信号处理学报,60,4,2038-2042(2012)·Zbl 1391.93217号 ·doi:10.1109/TSP.2012.2183130
[19] 郭,G。;卢,Z。;Han,Q.,《马尔可夫传感器/执行器分配控制》,IEEE自动控制汇刊,57,7,1799-1804(2012)·Zbl 1369.93691号 ·doi:10.1109/TAC.2011.2176393
[20] Guo,G.,通过有限的多包传输信道实现稳定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分配的开关系统方法,《国际控制杂志》,84,1,78-93(2011)·兹比尔1222.93186 ·doi:10.1080/00207179.2010.540715
[21] 卢,Z。;Guo,G.,通信与控制协同设计: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调度方法,《科学中国:信息科学》,55,11,2495-2507(2012)·Zbl 1270.93018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07/s11432-012-4705-5
[22] Guo,G.,《具有介质访问约束和马尔可夫执行器分配的线性系统》,IEEE电路与系统学报I:常规论文,57,11,2999-3010(2010)·兹比尔1468.93184 ·doi:10.1109/TCSI.2010.2050227
[23] Mazo,M。;Tabuada,P.,无线传感器/执行器网络的分散事件触发控制,IEEE自动控制汇刊,56,10,2456-2461(2011)·兹比尔1368.93358
[24] Chen,J.M。;曹晓华。;Cheng,P。;Xiao,Y。;Sun,Y.X.,《利用无线传感器和执行器网络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分布式协同控制》,IEEE工业电子学报,57,12,4219-4230(2010)·doi:10.1109/TIE.2010.2043038
[25] 伊梅尔,O.C。;Yüksel,S。;Bašar,T.,不可靠通信链路上LTI系统的最优控制,Automatica,42,9,1429-1439(2006)·兹比尔1128.93368 ·doi:10.1016/j.automatica.2006.03.011
[26] 加隆,E。;Sinopoli,B。;戈德史密斯,A。;Casavola,A.,《在具有完美确认的多个擦除信道上MIMO系统的LQG控制》,IEEE自动控制事务,57,2,450-456(2012)·Zbl 1369.93718号 ·doi:10.1109/TAC.2011.2167789
[27] Pajic,M。;Sundaram,S。;Ny,J.L。;帕帕斯,G.J。;Mangharam,R.,《无线控制网络:综合与鲁棒性》,第49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CDC’10)·doi:10.1109/CDC.2010.5717159
[28] Pajic,M。;Sundaram,S。;帕帕斯,G.J。;Mangharam,R.,《无线控制网络:网络控制的新方法》,IEEE自动控制汇刊,56,10,2305-2318(2011)·Zbl 1368.90024号 ·doi:10.1109/TAC.2011.2163864
[29] Ren,W。;Xu,B.,非线性系统的无线神经控制网络,第32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CC’13)
[30] 斯科格斯塔德,S。;Postlethwaite,I.,《多变量反馈控制:分析与设计》(1996),美国纽约州纽约市:John Wiley&Sons,美国纽约市·Zbl 0842.93024号
[31] 李,Z。;Wang,N。;Hong,T.S。;弗兰岑,A。;Li,J.N.,使用混合无线传感器和执行器网络的闭环滴灌控制,科学中国信息科学,54,3,577-588(2011)·Zbl 1227.93050号 ·doi:10.1007/s11432-010-4086-6
[32] Yu,L。;Chu,J。;Su,H.,带范数时变不确定性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无记忆控制器设计,Automatica,32,12,1759-1762(1996)·Zbl 0875.93102号
[33] Yang,F。;王,Z。;洪,Y.S。;Gani,M.,《具有随机通信延迟的网络系统的(H_\infty)控制》,IEEE自动控制汇刊,51,3,511-518(2006)·Zbl 1366.93167号 ·doi:10.10109/TAC.2005.864207
[34] 博伊德,S.P。;Ghaoui,L.E。;Feron,E。;Balakrishnan,V.,《系统和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矩阵不等式》(199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SIAM,宾夕法尼亚州,美国·Zbl 0816.93004号
[35] 博伊德,S.P。;Vandenberghe,L.,《凸优化》(2004),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剑桥大学出版社,美国纽约市·Zbl 1058.90049号
[36] El Ghaoui,L。;Oustry,F。;AitRami,M.,静态输出反馈和相关问题的锥互补线性化算法,IEEE自动控制汇刊,42,8,1171-1176(1997)·Zbl 0887.93017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618250
[37] Elia,N.,《衰落信道上的远程稳定》,《系统与控制快报》,54,3,237-249(2005)·Zbl 1129.93498号 ·doi:10.1016/j.sysconle.2004.08.009
[38] 徐世勇。;Lam,J.,通过输出反馈控制器实现不确定离散时滞模糊系统的鲁棒控制,IEEE模糊系统学报,13,1,82-93(2005)·doi:10.1109/TFUZZ.2004.839661
[39] 田中,K。;Wang,H.O.,《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2001),美国纽约州纽约市:John Wiley&Sons,美国纽约市
[40] Liu,M.,基于动态输出反馈的离散时滞智能系统统一镇定控制器综合方法,中国科学F:信息科学,50,4,636-656(2007)·Zbl 1124.93006号 ·doi:10.1007/s11432-007-0043-4
[41] 格兰特,M。;Boyd,S.,CVX:规范凸编程的Matlab软件。CVX:Matlab Software for Disciplined Convex Programming,2.0版(2011),CVX Research,Inc。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