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决策实验中的(次)最优和(非)最优满足。 (英语) Zbl 1395.91107号

摘要:基于一维选择变量和二元彩票激励诱导的风险中性,我们实施了一个风险选择实验。每个参与者都会面临许多具有不同最优回报的参数星座。我们通过激发愿望和选择来评估(次)最优和(非)最优满意度。治疗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诱导的二元随机事件(与回报相关,但与最佳选择无关)的概率不同,参与者是直接选择投资组合还是通过满足来选择投资组合,即在做出选择之前形成愿望并检查是否满足。通过激励抱负形成,我们可以测试满意度,在满足的情况下,确定它是否是最佳的。

理学硕士:

91B06型 决策理论

软件:

奥赛;Z树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链接

参考文献:

[1] Buchanan,J.和Kock,N.(2001年)。信息过载:决策视角。《新千年的多准则决策》,第49-58页(施普林格-柏林-海德堡出版社)·Zbl 1018.90502号
[2] 摄像机,CF;爱立信,KA(编辑);Smith,J.(编辑),《专家判断中的过程-绩效悖论:专家怎么会知道这么多,预测那么糟糕?(1991),纽约
[3] Cho,I.K.和Kreps,D.M.(1987)。信号博弈与稳定均衡。《经济学季刊》,102179-221·Zbl 0626.90098号 ·doi:10.2307/1885060
[4] 费希纳,G.T.(1876),《美学研究》(第一卷)。德国:Breitkopf和Härtel·Zbl 0952.91044号
[5] Fischbacher,U.(2007年)。z-Tree:苏黎世现成经济实验工具箱。实验经济学,10171-178·doi:10.1007/s10683-006-9159-4
[6] Gary,M.S.和Wood,R.E.(2011年)。心理模型、决策规则和绩效异质性。《战略管理杂志》,32,569-594·doi:10.1002/smj.899
[7] Gilboa,I.和Schmeidler,D.(2001年)。基于案例的决策理论。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999.91007号 ·doi:10.1017/CBO9780511493539
[8] Güth,W.、Levati,M.V.和Ploner,M.(2009)。储蓄决策满意度的实验分析。数学心理学杂志,53265-272·Zbl 1187.91040号 ·doi:10.1016/j.jmp.2009.06.001
[9] Güth,W.和Ploner,M.(2016)。意识到手段如何达到目的。理性与社会。doi:10.1177/1043463116678114·Zbl 0815.90039号
[10] Greiner,B.(2015)。受试者库招募程序:与ORSEE组织实验。经济科学协会杂志,114-125·doi:10.1007/s40881-015-0004-4
[11] Harless,D.W.和Camerer,C.F.(1994)。广义期望效用理论的预测效用。《计量经济学》,621251-1289·Zbl 0815.90039号 ·doi:10.2307/2951749
[12] 嘿,J.D.(1995)。风险下决策失误的实验研究。《欧洲经济评论》,39,633-640·doi:10.1016/0014-2921(09)40007-4
[13] 嘿,J.D.和Orme,C.(1994)。使用实验数据研究期望效用理论的推广。《计量经济学》,621291-1326·Zbl 0815.90040号 ·doi:10.2307/2951750
[14] Krantz,D.H.和Kunreuther,H.C.(2007年)。决策中的目标和计划。判断和决策,2137-168。
[15] 克鲁格朗斯基,AW;Gollwitzer,PM(编辑);Bargh,JA(编辑),《作为知识结构的目标》,599-619(1996),纽约
[16] 克鲁格朗斯基,AW;沙阿,JY;Fishbach,A。;弗里德曼,R。;Chun,WY;Zanna,MP(编辑),《目标系统理论》,331-378(2002),圣地亚哥
[17] Loomes,G.和Sugden,R.(1995年)。将随机因素纳入决策理论。《欧洲经济评论》,39,641-648·doi:10.1016/0014-2921(94)00071-7
[18] McKelvey,R.D.和Palfrey,T.R.(1995)。正规形式博弈中的量子响应平衡。游戏与经济行为,7,6-38·Zbl 0832.90126号 ·doi:10.1006/游戏.1995.1023
[19] Marley,A.A.J.(1997年)。非线性(子)优化的概率选择。数学心理学杂志,41382-391·Zbl 0895.90021号
[20] Myerson,R.(1978)。纳什均衡概念的改进。国际博弈论杂志,773-80·Zbl 0392.9003号 ·doi:10.1007/BF01753236
[21] Pearl,J.(2003)。因果关系:模型、推理和推理。计量经济学理论,19675-685·兹比尔1441.62833 ·网址:10.1017/S0266466603004110
[22] Sauermann,H.和Selten,R.(1962年)。Anspruchsanpassungstehorie der Unternehmung。Zeitschrift füdie Gesamte Staatswissenschaft,118,577-597。
[23] Savikhin,A.C.(2013)。可视化分析在财务决策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来自行为经济学的注释。《财务分析与风险管理》,99-114(施普林格-柏林-海德堡出版社)。
[24] Selten,R.、Pittnauer,S.和Hohnisch,M.(2012年)。在环境知识有限的情况下处理动态决策问题:一种基于目标系统的方法。《行为决策杂志》,25,443-457·doi:10.1002/bdm.738
[25] Selten,R.、Sadrieh,A.和Abbink,K.(1999)。金钱不会诱发风险中性行为,但双人彩票的情况更糟。理论与决策,46,213-252·Zbl 0952.91044号 ·doi:10.1023/A:1005038628305
[26] Simon,H.A.(1955年)。理性选择的行为模型。《经济学季刊》,69,99-118·doi:10.2307/1884852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