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EMBO J。1987年1月;6(1): 75–82.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编号C553359
PMID:3034581

人类核糖蛋白I和II:两种高度保守的粗面内质网特异性糖蛋白的初级结构和膜拓扑。

摘要

核糖体蛋白I和II代表假定参与核糖体结合的蛋白质。它们是丰富的、高度保守的糖蛋白,仅位于粗面内质网的膜中。作为进一步表征这些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第一步,我们利用克隆到pEX1的人类肝脏表达库中的探针,分离并测序了编码核糖蛋白I和II的全长人类cDNA克隆。克隆的真实性通过犬胰腺核糖蛋白I和II的N末端蛋白质序列和几个内部片段的重叠来验证。cDNA克隆与长度为2.5 kb的mRNA物种杂交,编码的多肽分别为68.5和69.3 kd。一级序列分析,再加上对拓扑结构的生物化学研究表明,两种核黄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管腔内排列的,跨越膜一次,分别具有150和70个氨基酸长的细胞质排列的C末端。两者都是作为具有23(核黄素I)和22(核黄素II)氨基酸可裂解信号序列的前体合成的。一级结构所暗示的拓扑结构已经用蛋白水解酶和抗核糖蛋白抗体进行了生化验证。用多种酶对完整微粒体进行蛋白质水解,导致核磷蛋白I的表观摩尔重量减少,这相当于其150氨基酸细胞质尾部的丢失。在核磷蛋白II的情况下,它完全抵抗这种蛋白水解,这与它的管腔配置和相当疏水的C末端一致。(摘要删减为250字)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文章(1.6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本文中的图像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Amar-Costesec A,Todd JA,Kreibich G.多肽转位装置到含有核糖蛋白和核糖体的内质网区域的分离。I.大鼠肝微粒体亚组分的功能测试。细胞生物学杂志。1984年12月;99(6):2247–225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use E.蛋白质N-糖基化的结构要求。脯氨酸肽作为构象探针的研究。生物化学杂志。1983年2月1日;209(2):331–33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rgese N,Mok W,Kreibich G,Sabatini DD。核糖体-膜相互作用:核糖体与微粒体膜的体外结合。分子生物学杂志。1974年9月25日;88(3):559–58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urch GM,Gilbert W.基因组测序。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4年4月;81(7):1991–199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ngelman DM,Steitz TA,Goldman A.识别膜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非极性反双层螺旋。生物物理与生物物理化学年鉴。1986;15:321–3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vans EA,Gilmore R,Blobel G.微粒体信号肽酶复合物的纯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6年2月;83(3):581–58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einberg AP,Vogelstein B.一种放射性标记DNA限制性内切酶片段以获得高比活性的技术。分析生物化学。1983年7月1日;132(1):6–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unstein M,Hogness DS。菌落杂交:一种分离含有特定基因的克隆DNA的方法。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75年10月;72(10) :3961–396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rtsch M,Meyer DI。大鼠肝脏粗糙和光滑微粒体的免疫化学分析。对接蛋白在粗糙膜中的分离。欧洲生物化学杂志。1985年8月1日;150(3):559–56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rtsch M、Avossa D、Meyer DI。对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分析。通过蛋白水解和特异性抗体表征活性结构域。生物化学杂志。1985年8月5日;260(16):9137–91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rtsch M、Avossa D、Meyer DI。分泌蛋白移位的特征:内质网中的核糖体-膜相互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1986年7月;103(1):241–25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nowles WJ,Bologna ML.人红细胞光谱化学结构域的分离。方法酶制剂。1983;96:305–3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reibich G,Ulrich BL,Sabatini DD。与核糖体结合相关的粗糙微粒体膜蛋白质。核糖蛋白I和II的鉴定,粗糙微粒体的膜蛋白特性。细胞生物学杂志。1978年5月;77(2):464–48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reibich G、Freienstein CM、Pereyra BN、Ulrich BL、Sabatini DD。与核糖体结合相关的粗糙微粒体膜蛋白质。二、。结合核糖体与暴露在结合位点的特定膜蛋白的交叉链接。细胞生物学杂志。1978年5月;77(2):488–5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reibich G、Czakó-Graham M、Grebenau R、Mok W、Rodriguez-Boulan E、Sabatini DD。大鼠肝粗略微粒体中核糖体结合位点的表征:核糖体蛋白I和II,两种与核糖体绑定相关的完整膜蛋白。超级结构杂志。1978;8(3):279–3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yte J,Doolittle RF。一种显示蛋白质亲水特性的简单方法。分子生物学杂志。1982年5月5日;157(1):105–1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hrach H,Diamond D,Wozney JM,Boedtker H.变性条件下通过凝胶电泳测定RNA分子量,一项关键的重新检查。生物化学。1977年10月18日;16(21):4743–47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zardi PM。信使RNA的制备方法。方法酶制剂。1983;96:24–3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rcantonio EE,Amar-Costesec A,Kreibich G.多肽易位装置到含有核糖蛋白和核糖体的内质网区域的分离。二、。大鼠肝微粒体亚组分含有等摩尔量的核糖蛋白和核糖体。细胞生物学杂志。1984年12月;99(6):2254–225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essing J,Vieira J.一对新的M13载体,用于选择双消化限制性片段的任一DNA链。基因。1982年10月;19(3):269–27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LADE GE。细胞质中的一种小颗粒成分。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细胞杂志。1955年1月;1(1):59–6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lade G.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细胞内方面。科学。1975年8月1日;189(4200):347–35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edman CM。大鼠肝脏游离和附着核糖体对血清蛋白和铁蛋白的生物合成。生物化学杂志。1969年8月25日;244(16):4308–43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senfeld MG、Marcantonio EE、Hakimi J、Ort VM、Atkinson PH、Sabatini D、Kreibich G。内质网中核黄素的生物合成和加工。细胞生物学杂志。1984年9月;99(3):1076–108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batini DD,Kreibich G,Morimoto T,Adesnik M.膜和细胞器中蛋白质结合的机制。细胞生物学杂志。1982年1月;92(1):1–2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nger F、Nicklen S、Coulson AR。链终止抑制剂的DNA测序。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77年12月;74(12):5463–546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ields D,Blobel G.鱼类前胰岛素的无细胞合成和异源哺乳动物微粒体膜的加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77年5月;74(5) :2059–206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ires TK、Narurkar L、Pitot HC。多核糖体与经核糖核酸酶处理的肝粗面内质网衍生物的体外相关性。膜结合位点的特征和影响结合的因素。生物化学杂志。1971年11月;125(1):67–7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mith DE,Fisher PA。果蝇胚胎中主要核膜蛋白的两种抗原相关形式的鉴定、发育调节和热休克反应:使用固定在硝化纤维印迹上的多肽进行抗体亲和纯化的改进方法的应用。细胞生物学杂志。1984年7月;99(第1部分):20–2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斯坦利KK。携带外源抗原决定簇的β-半乳糖苷酶杂交蛋白的溶解和免疫检测。核酸研究。1983年6月25日;11(12):4077–409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anley KK,Luzio JP。高效细菌表达载体新家族的构建:人类肝脏蛋白质编码cDNA克隆的鉴定。EMBO J。1984年6月;(6):1429–143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on Heijne G.信号序列N末端带电荷残基分布的分析:对原核和真核细胞蛋白质输出的影响。EMBO J。1984年10月;(10):2315–231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ckner WT,Lodish HF。蛋白质插入和穿过膜的多种机制。科学。1985年10月25日;230(4724):400–4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edmann M,Huth A,Rapoport TA。爪蟾卵母细胞能分泌细菌β-内酰胺酶。自然。1984年6月14日;309(5969):637–6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由以下人员提供自然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