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EMBO J。1990年6月;9(6): 1897–1906.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编号C551896
PMID:2112087

IL-6表达的核因子(NF-IL6)是C/EBP家族的成员。

摘要

NF-IL6是一种核因子,与IL-6基因中的IL1应答元件特异性结合。在本研究中,利用NF-IL6结合序列作为配体,通过直接筛选lambda gt11文库,克隆了编码NF-IL5的基因。全长cDNA编码一个具有潜在亮氨酸拉链结构的345氨基酸蛋白,并在C末端与肝脏特异性转录因子C/EBP高度同源。细菌融合蛋白与CCAAT同源性以及病毒增强子核心序列结合,如C/EBP。重组NF-IL6以序列特异的方式激活人IL-6启动子。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NF-IL6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并且存在共享DNA结合域的其他几个相关基因。NF-IL6 mRNA通常不表达,但由LPS、IL-1或IL-6刺激诱导。有趣的是,NF-IL6被证明与各种急性期蛋白基因和其他细胞因子基因(如TNF、IL-8和G-CSF)的调控区域相结合,这意味着NF-IL5不仅对IL-6基因起调节作用,而且对参与急性期反应、炎症和造血的其他几个基因也起调节作用。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文章(2.2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Aguilera RJ、Akira S、Okazaki K、Sakano H。与免疫球蛋白V-J重组序列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前B细胞核蛋白。单元格。1987年12月24日;51(6):909–9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ndus T、Geiger T、Hirano T、Northoff H、Ganter U、Bauer J、Kishimoto T、Heinrich PC。重组人B细胞刺激因子2(BSF-2/IFN-beta 2)调节Fao-9细胞中的β-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mRNA水平。FEBS信函。1987年8月31日;221(1):18–2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rcone R,Gualandi G,Ciliberto G。人类C反应蛋白急性期诱导相关序列的鉴定。核酸研究。1988年4月25日;16(8):3195–320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rkenmeier EH、Gwynn B、Howard S、Jerry J、Gordon JI、Landschulz WH、McKnight SL。编码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发育调控和基因定位。基因发育。1989年8月;(8):1146–11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risty RJ、Yang VW、Ntambi JM、Geiman DE、Landschulz WH、Friedman AD、Nakabeppu Y、Kelly TJ、Lane MD。3T3-L1前脂肪细胞中分化诱导的基因表达: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与两个脂肪细胞特异性基因的启动子相互作用并激活其。基因发育。1989年9月;(9):1323–13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layton DF,Weiss M,Darnell JE.,Jr肝癌细胞中的肝特异性RNA代谢:转录速率和mRNA水平的变化。分子细胞生物学。1985年10月;5(10):2633–26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sta RH、Grayson DR、Xanthopoulos KG、Darnell JE.、Jr。一种肝脏特异性DNA结合蛋白可识别转甲状腺素、α1-抗胰蛋白酶、白蛋白和猿病毒40基因调控区的多个核苷酸位点。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8年6月;85(11):3840–384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ullen BR,Greene WC公司。控制HIV-1复制的调控途径。单元格。1989年8月11日;58(3):423–4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ignam JD、Lebovitz RM、Roeder RG。通过RNA聚合酶II在分离哺乳动物细胞核的可溶性提取物中精确启动转录。核酸研究。1983年3月11日;11(5):1475–148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iedman AD、Landschulz WH、McKnight SL。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激活培养肝癌细胞中血清白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基因发育。1989年9月;(9):1314–132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uldie J、Richards C、Harnish D、Lansdorp P、Baumann H。干扰素β2/B细胞刺激因子2与单核细胞衍生肝细胞刺激因子具有相同性,并调节肝细胞的主要急性期蛋白反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7年10月;84(20):7251–725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rman CM,Moffat LF,Howard BH。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重组基因组。分子细胞生物学。1982年9月;2(9):1044–105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nsel G,Meichle A,Pfizenmaier K,Krönke M.人类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的PMA反应性5'侧翼序列。淋巴因子研究。1989年秋季;8(3):347–3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irano T、Yasukawa K、Harada H、Taga T、Watanabe Y、Matsuda T、Kashiwamura S、Nakajima K、Koyama K、Iwamatsu A等。诱导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的新型人类白细胞介素(BSF-2)的互补DNA。自然。1986年11月6日;324(6092):73–7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irano T、Taga T、Yasukawa K、Nakajima K、Naka N、Takatsuki F、Shimizu M、Murashima A、Tsunasawa S、Sakiyama F等。由抗肽抗体定义的人类B细胞分化因子及其在自身抗体生成中的可能作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7年1月;84(1):228–23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irano T、Matsuda T、Turner M、Miyasaka N、Buchan G、Tang B、Sato K、Shimizu M、Maini R、Feldmann M等。类风湿关节炎中白细胞介素6/B细胞刺激因子-2的过度生成。欧洲免疫学杂志。1988年11月;18(11):1797–180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well BW、LagacéM、Shore GC。肝细胞核提取物中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启动子的活性取决于顺式C/EBP识别元件。分子细胞生物学。1989年7月;9(7):2928–29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Ikebuchi K,Wong GG,Clark SC,Ihle JN,Hirai Y,Ogawa M.白细胞介素6增强多潜能造血祖细胞的白细胞介素依赖性增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7年12月;84(24):9035–903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ohnson PF、Landschulz WH、Graves BJ、McKnight SL。与三种动物病毒的增强子核心元件结合的大鼠肝脏核蛋白的鉴定。基因发育。1987年4月;1(2):133–14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wano M、Hirano T、Matsuda T、Taga T、Horii Y、Iwato K、Asaoku H、Tang B、Tanabe O、Tanaka H等。人类多发性骨髓瘤的自分泌生成和BSF-2/IL-6需求。自然。1988年3月3日;332(6159):83–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ishimoto T,Hirano T。B淋巴细胞反应的分子调控。《免疫学年鉴》。1988;6:485–5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ndschulz WH、Johnson PF、Adashi EY、Graves BJ、McKnight SL。编码C/EBP基因重组拷贝的分离。基因发育。1988年7月;2(7):786–8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ndschulz WH、Johnson PF、McKnight SL。亮氨酸拉链:一类新的DNA结合蛋白常见的假设结构。科学。1988年6月24日;240(4860):1759–176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chtsteiner S,Wuarin J,Schibler U。DNA结合蛋白在小鼠白蛋白基因启动子上的相互作用。单元格。1987年12月24日;51(6):963–97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u JK、Bergman Y、Zaret KS。小鼠白蛋白启动子和远端上游位点同时对肝染色质中的DNase I超敏,并在体外结合类似的肝脏丰富因子。基因发育。1988年5月;2(5):528–5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owenthal JW、Ballard DW、Böhnlein E、Greene WC。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特异性结合kappa B样增强子元件的蛋白质,并调节人原代T淋巴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α-干扰素基因的表达。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9年4月;86(7):2331–233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ire P,Wuarin J,Schibler U。顺式启动子元件在组织特异性白蛋白基因表达中的作用。科学。1989年4月21日;244(4902):343–34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xam AM,Gilbert W.DNA测序的新方法。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77年2月;74(2):560–56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iyamoto M、Fujita T、Kimura Y、Maruyama M、Harada H、Sudo Y、Miyata T、Taniguchi T。调节编码核因子IRF-1的基因表达,IRF-1与IFN-beta基因调节元件特异结合。单元格。1988年9月9日;54(6):903–9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iyaura C、Jin CH、Yamaguchi Y、Tomida M、Hozumi M、Matsuda T、Hirano T、Kishimoto T、Suda T。白细胞介素6的产生及其与经分化诱导因子和1α,25-二羟维生素D3处理的小鼠髓系白血病细胞(M1)巨噬细胞分化的关系。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89年2月15日;158(3):660–66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rrone G、Ciliberto G、Oliviero S、Arcone R、Dente L、Content J、Cortese R。重组白细胞介素6调节一组人类急性期基因的转录激活。生物化学杂志。1988年9月5日;263(25):12554–1255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ukaida N,Shiroo M,Matsushima K。人类单核细胞衍生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IL-8的基因组结构。免疫学杂志。1989年8月15日;143(4):1366–13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liviero S,Cortes R.人类结合珠蛋白基因启动子:白介素-6反应元件与白介素6诱导的DNA结合蛋白相互作用。EMBO J。1989年4月;8(4):1145–115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sborn L、Kunkel S、Nabel GJ。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通过激活核因子κB刺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增强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9年4月;86(7):2336–234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oli V,Cortese R.白细胞介素6诱导一种与急性期基因启动子结合的肝脏特异性核蛋白。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9年11月;86(21):8202–82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rowse KR、Baumann H.肝细胞刺激因子、β2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通过远端上游调节区增强大鼠α1-酸糖蛋白基因的表达。分子细胞生物学。1988年1月;8(1):42–5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y A、Tatter SB、Santhanam U、Helfgott DC、May LT、Sehgal PB。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调节。分子和临床研究。Ann N Y科学院。1989;557:353–3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abo Y,Lotem J,Sachs L.白细胞介素6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中的自动调节。分子细胞生物学。1989年9月;9(9):4109–41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ingh H,LeBowitz JH,Baldwin AS,Jr,Sharp PA。增强子结合蛋白的分子克隆:通过筛选带有识别位点DNA的表达文库进行分离。单元格。1988年2月12日;52(3):415–42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uematsu S、Matsuda T、Aozasa K、Akira S、Nakano N、Ohno S、Miyazaki J、Yamamura K、Hirano T、Kishimoto T.白介素-6转基因小鼠中的IgG1浆细胞增多症。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9年10月;86(19):7547–755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nabe O、Akira S、Kamiya T、Wong GG、Hirano T、Kishimoto T。小鼠IL-6基因的基因组结构。小鼠和人类之间潜在调控序列的高度保守性。免疫学杂志。1988年12月1日;141(11):3875–38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n Damme J、Opdenakker G、Simpson RJ、Rubira MR、Cayphas S、Vink A、Billiau A、Van Snick J。人26-kD蛋白干扰素β2(IFN-beta 2)作为由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B细胞杂交瘤/浆细胞瘤生长因子的鉴定。《实验医学杂志》。1987年3月1日;165(3):914–9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n Snick J,Vink A,Cayphas S,Uyttenhove C.白细胞介素-HP1,一种支持小鼠浆细胞瘤体外生长的T细胞衍生杂交瘤生长因子。《实验医学杂志》。1987年3月1日;165(3):641–64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lther Z,May LT,Sehgal PB。其他细胞因子对人成纤维细胞中干扰素-β2/B细胞分化因子BSF-2/肝细胞刺激因子基因的转录调控。免疫学杂志。1988年2月1日;140(3):974–9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eiher H,König M,Gruss P.影响猿病毒40增强子的多点突变。科学。1983年2月11日;219(4585):626–6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Xanthopoulos KG、Mirkovitch J、Decker T、Kuo CF、Darnell JE.、Jr《小鼠DNA结合蛋白mC/EBP的细胞特异性转录控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9年6月;86(11):4117–412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asukawa K、Hirano T、Watanabe Y、Muratani K、Matsuda T、Nakai S、Kishimoto T。人类B细胞刺激因子-2(BSF-2/IL-6)基因的结构和表达。EMBO J。1987年10月;6(10):2939–294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oshizaki K、Matsuda T、Nishimoto N、Kuritani T、Taeho L、Aozasa K、Nakahata T、Kawai H、Tagoh H、Komori T等。白细胞介素-6(IL-6/BSF-2)在Castleman病中的致病意义。鲜血。1989年9月;74(4):1360–13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hang YH,Lin JX,Yip YK,Vilcek J.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增强人成纤维细胞中的cAMP水平和蛋白激酶活性:在白细胞介素6诱导中的作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8年9月;85(18):6802–680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来自的文章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由以下人员提供自然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