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Nat Rev神经科学。作者手稿;PMC 2015年5月14日提供。
以最终编辑形式发布为:
2013年4月18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038/编号3484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4431630
NIHMSID公司:NIHMS688679
PMID:23595014

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回路发育中的新作用

摘要

星形胶质细胞现在正在成为大脑发育、功能和疾病许多方面的关键参与者。特别是,新的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各种分泌和接触介导的信号,有力地控制突触的形成、成熟、功能和消除。星形胶质细胞也越来越多地与许多由突触缺陷引起的精神和神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关。更好地了解星形胶质细胞如何调节健康和患病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发育和功能,可能有助于开发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

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回路中的功能一直是个谜。星形胶质细胞最初被认为是被动支持细胞,在过去十年中,星形胶质细胞在控制突触形成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16和功能79近年来,已鉴定出几个天青素分泌分子家族12410这些分子被证明可以调节突触发育和功能的几个方面在体外体内(表1).

表1

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突触分子

突触发生分子关键绑定合作伙伴效果在体外效果体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调节蛋白1与神经胶质ERBB受体的相互作用。激活胶质细胞ERBB受体以响应神经源性神经调节蛋白1诱导胶质细胞产生营养因子,如BDNF前庭感觉上皮胶质细胞中ERBB受体的转基因消除使毛细胞和感觉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性突触数量减少了82%,并导致前庭缺陷。同样,ERBB缺乏小鼠前庭系统胶质细胞中BDNF的表达降低。这些细胞中BDNF表达的恢复挽救了突触形成和前庭缺陷116
胆固醇载脂蛋白E向神经元输送胆固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中添加胆固醇使兴奋性突触数量增加69%,突触前小泡释放增加12倍。胆固醇被认为是增强树突和突触前末端分化的建筑材料1033
埃弗林斯EPH受体酪氨酸激酶Ephrin–EPH相互作用调节树突棘动力学。ephrin A3激活受体EPH A4型(EPHA4)可诱导脊柱收缩,而抑制ephrin-EPHA4相互作用则会扭曲脊柱的形状和组织6970EPHA4-和ephrin A3-基因敲除小鼠的树突棘形态不规则6970
格利皮坎未知Glypicans通过增加培养RGC中谷氨酸能突触事件的振幅和频率,将沉默突触转换为功能性突触。这种转化是通过增加AMPA受体的表面水平实现的1球蛋白聚糖的遗传缺失体内导致突触形成缺陷,兴奋性突触电流振幅降低,AMPA受体招募减少1
赫文神经ligins和neurexins(S.Singh、A.Pamukcu和C.Eroglu,个人沟通)在无星形胶质细胞的RGC培养物中添加hevin显著增加了突触后沉默兴奋性突触的数量4
  • 出生后第14天(P14),与野生型大脑相比,无hevin的大脑中上丘的突触数量减少了35%4
  • 赫文控制着突触的大小。在无hevin基因的大脑中,兴奋性突触的面积小于野生型大脑4
SPARC公司整合素家族39SPARC不是突触性的,而是特异性拮抗hevin的突触功能4在P14时,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PARC缺失小鼠上丘的囊泡谷氨酸转运体2和突触后密度95阳性突触的数量增加了约70%4
血小板反应蛋白(TSP)
  • α2δ-1电压门控钙通道亚单位。加巴喷丁,α的高亲和力配体2δ-1抑制TSP诱导的培养RGC突触形成35出生后第一周(突触形成活跃期)注射加巴喷丁可减少大脑皮层中兴奋性突触的数量35
  • 神经鞘磷脂1是一种跨突触粘附分子。TSP结合并聚集神经原1(REF)可加速培养海马神经元的突触形成。28)
  • 整合素家族37
  • 在不含星形胶质细胞的RGC培养物中添加TSP增加了突触后沉默兴奋性突触的数量2
  • TSP1加速了海马神经元培养物中兴奋性突触的形成,但没有增加最终的突触数量28
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在TSP1和TSP2双零大脑皮层中,P8和P21的突触点分别减少了40%和25%2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受体Ⅱ型在培养的皮层神经元中加入TGFβ1可使兴奋性突触的数量增加150%。据报道,TGFβ1通过增加NMDA受体协同激动剂D-丝氨酸的释放来诱导突触形成。抑制NMDA受体或击倒丝氨酸消旋酶以抑制L-丝氨酸向D-丝氨酸的转化可抑制TGFβ1诱导的突触形成29

建立正确数量和类型的突触对于神经回路的形成和大脑中的信息处理至关重要。神经回路的形成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首先,轴突和树突之间形成未成熟的突触。其次,突触经历成熟,包括默突触到活动的。第三,多余的突触被消除或剪除,以完善电路内的神经元连接。过去,研究的重点是识别调节这些复杂过程的神经衍生分子11。尽管已经确定了调节神经回路形成的各种神经元机制,但我们仍远未完全理解所涉及的过程。令人惊讶的发现是,神经元依赖星形胶质细胞来指导其突触的形成,这可能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提供一层控制层,与控制电路形成的神经元过程并行并相互作用。更好地理解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双向信号应该会提高我们对神经元回路发展的认识。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神经发育疾病,如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都以突触形成和功能缺陷为特征1219最近的研究也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许多此类疾病的病理生理学2021鉴于星形胶质细胞在突触形成和功能中具有如此关键的作用,这并不奇怪。因此,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未来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开发的新靶点。

在本综述中,我们讨论了我们对星形胶质细胞如何促进正常突触形成和神经回路发育的快速发展的理解,并强调了这些过程的扰动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形成的控制

在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神经前体细胞首先生成神经元,然后生成星形胶质细胞(见REF)。22). 虽然星形胶质细胞的生成和扩张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就基本完成了,但星形胶质细胞在出生后突触发生的活跃期继续精细化其过程6一个啮齿动物星形胶质细胞可以与多个神经元联系,最多可以接触10万个突触2324此外,与神经元一样,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离子通道、受体和细胞表面分子,使其能够对神经递质和环境信号作出反应25这些特征使星形胶质细胞处于与神经元积极交流的关键位置,从而协调神经回路的发展。最近对啮齿动物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可以利用分泌和接触介导的信号来控制突触的形成,这两种信号都在这里讨论。

分泌信号控制兴奋性突触的形成

星形胶质细胞指导突触形成的第一个证据来自一项使用纯化啮齿动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研究。该模型已被证明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系统,可以在其中研究突触发育,因为RGC可以在没有胶质细胞和其他细胞类型的情况下进行免疫纯化和培养数周2627在完全没有胶质细胞的情况下,RGC形成很少的突触5令人惊讶的是,当在有星形胶质细胞存在的情况下培养,或在由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可溶性信号调节的培养基中培养时,这些神经元可以形成十倍以上的兴奋性突触,突触功能增强6.稍后在体外研究证实,星形胶质细胞也可以指导啮齿动物海马神经元的突触形成28,皮层神经元29,脊髓运动神经元30,小脑浦肯野细胞31和人类神经元2932

控制突触发育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信号是什么?第一个被鉴定的突触原性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分子是与胆固醇结合的载脂蛋白E1033作者表明,胆固醇通过增加单个突触的释放能力来增强培养RGC的突触前分化;它通过促进突触小泡的合成和成熟来做到这一点33

此外,血小板反应蛋白(TSPs,也称为THBSs)最近被确定为促进突触形成的关键星形胶质细胞分泌信号之一2(图1). TSP是由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并由星形胶质细胞大量表达的大型细胞外基质蛋白体内特别是,两种TSP亚型TSP1和TSP2可以促进结构正常的兴奋性突触的形成2此外,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中TSP1和TSP2的免疫耗竭抑制了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触诱导作用。在发育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表达高水平的TSP1和TSP2,缺乏这两种蛋白的小鼠的兴奋性突触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2强调TSP在突触形成中的关键作用体内虽然TSP1和TSP2的表达在突触发生高峰后下调,但在成人大脑中表达密切相关的蛋白TSP42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SP4是否参与成人大脑的突触发生。有趣的是,比较基因表达谱显示,TSP4在人脑中的表达比在非人类灵长类大脑中的表达要高得多34这表明TSP表达水平越高,人类可能会形成更多的突触,从而增强人脑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方框1).

方框1

星形胶质细胞对人类突触发育的控制

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发育的控制在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种中都高度保守。正如本综述中所讨论的,许多研究表明啮齿动物星形胶质细胞控制着突触发育的每个阶段。人类也有类似的发现,最近的研究表明,由诱导多能干细胞或胚胎干细胞生成的人类神经元很少形成突触,除非存在星形胶质细胞2932人类大脑卓越的认知能力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大脑大小进化增加和新神经回路生成的结果114然而,星形胶质细胞控制突触形成和功能的证据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人类星形胶质细胞是否进化出了更大的能力来控制突触的形成、功能和可塑性。与这种可能性相一致的是,一项对小鼠和人类大脑的基因保护研究表明,胶质转录组在进化上的差异可能比两个物种之间的神经元转录组更大115此外,最近一项比较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大脑皮层中基因表达的研究发现,只有两种基因在人脑中表达更高。有趣的是,其中之一是血小板反应蛋白34,编码一种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该蛋白强烈促进突触的形成。最后,最近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啮齿动物和人类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触效应,发现人类星形胶质胶质细胞比啮齿动物星形胶质细胞能够在啮齿动物神经元中诱导更多的突触形成29未来对人类和小鼠星形胶质细胞转录体的比较研究以及对人类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分子的研究可能会为人类星形胶质胶质细胞如何控制突触的形成和功能提供新的见解,人类星形胶质细胞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差异是否有助于人类大脑更大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nihms688679f1.jpg
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分泌几个分子来指导结构突触的形成

星形胶质细胞分泌血小板反应蛋白(紫色圆圈),据报道,血小板反应蛋白与神经胶质蛋白相互作用2δ-1电压门控钙通道亚单位和整合素诱导兴奋性结构突触组装。星形胶质细胞也分泌戊聚糖(橙色圆圈)和SPARC(红色圆圈)。Hevin促进兴奋性突触的形成,而SPARC拮抗Hevin的突触功能。神经氨酸酶和神经原蛋白都被确定为与hevin的结合伙伴,SPARC可以与整合素结合。人们认为,血栓反应蛋白和hevin与跨突触粘附分子结合并聚集,以诱导结构正常但突触后沉默的兴奋性突触的形成。虚线箭头表示动作电位(AP)的传播,它诱导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NMDAR,NMDA受体。

TSP如何促进神经元突触的形成?TSP的神经元受体之一是α2电压门控钙通道δ-1亚基35.TSP通过其2型表皮生长因子样重复序列von Willebrand因子类型神经元α的一个结构域2δ-1受体触发一系列细胞事件,导致突触黏附和支架分子向突触部位募集36TSP还可以与其他突触分子相互作用,包括整合素37和神经胶质细胞28两者对突触的形成都至关重要。考虑到TSP可以与突触上的许多分子相互作用,TSP可能通过调节几个不同的信号通路来促进突触的形成。目前,TSP与突触蛋白相互作用下游的信号通路尚不确定,尽管蛋白激酶A似乎对这些过程很重要38

除了TSP外,星形胶质细胞还通过释放hevin(也称为SPARCL1)和SPARC来影响兴奋性突触的发育,后者是TSP的成员基质细胞SPARC家族4(图1). 与TSP1和TSP2不同,前者主要在发育中的大脑中表达,但随后被下调,星形胶质细胞在成人大脑中继续表达hevin和SPARC。两者都有在体外体内,hevin可以促进兴奋性突触的形成,而SPARC拮抗hevin的突触功能4除了调节突触数量外,hevin还增加了突触的大小。突触前和突触后的黏附分子,即神经细胞黏附素和神经原,已被证明与hevin相互作用,并且敲低神经原的表达可消除hevin诱导的突触发生(S.Singh、A.Pamukcu和C.Eroglu,个人通信)。这些数据表明,hevin通过聚集跨突触粘附分子诱导兴奋性突触的形成。

总之,这些发现表明兴奋性突触的结构组装可以由不同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蛋白介导。鉴于TSP和hevin表达的时间进程,TSP可能在突触诱导中起主要作用,而hevin可能调节突触的形态成熟和维持。

SPARC对突触形成的负调控提出了一个问题,即SPARC是否可以分解预先存在的突触或使其恢复到不成熟状态,从而促进神经回路内的可塑性。与这一观点一致,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神经活动可以通过星形胶质细胞调节SPARC的表达,而SPARC缺失小鼠在突触可塑性方面存在缺陷39本研究的作者提出,SPARC与兴奋性突触的整合素受体相互作用,以控制AMPA受体的表达水平,从而调节兴奋性突触体的强度。

尽管TSP和hevin在促进兴奋性突触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还需要额外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信号来诱导突触成熟和功能性,因为TSP和hevin诱导的突触结构正常,但突触后沉默24最近的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额外的信号,诱导AMPA受体插入突触后末端,以便将这些未成熟的突触转化为功能成熟的突触体1星形胶质细胞在突触成熟中的作用将在后面讨论。

星形胶质细胞控制抑制性突触形成

在发育过程中,抑制性突触先于兴奋性突触形成,它们最初形成一个兴奋性网络,被认为对神经回路的发育起决定性作用(见REF。40). 除了促进兴奋性突触的形成外,星形胶质细胞还促进抑制性突触形成。它们通过分泌分子来调节突触前和突触后的分化来达到这一目的。在有星形胶质细胞存在或星形胶质细胞调节的培养基中培养发育中的海马神经元可显著增加A型GABA(GABA)的振幅和密度A类)受体电流41与这一发现一致,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也增加了海马培养物中GABA能轴突的长度和分支以及抑制性突触的数量42因此,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可溶性因子可以调节突触前和突触后分化,并调节GABA的表达A类发育抑制性突触的受体。目前,负责促进抑制性突触形成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蛋白的分子特性尚不清楚。有趣的是,TSP强烈诱导兴奋性突触发生,但并不负责诱导抑制性突触形成。TSP耗竭不会阻止抑制性突触发生这表明星形胶质细胞释放不同的分子,独立地促进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的形成。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确定星形胶质细胞控制抑制性突触形成的确切机制,但最近的工作43强调了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抑制性突触发生调控的重要性。在这项研究中,作者从遗传上耗尽了脊髓中特定的星形胶质细胞发育群体,并发现在没有星形胶质细胞的情况下,运动神经元与有星形胶质细胞时相比,具有更多的抑制性突触和更少的兴奋性突触43这表明星形胶质细胞需要支持脊髓中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适当形成和/或维持。

星形胶质细胞接触控制突触形成

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关注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信号,但其他发现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和突触之间的直接接触对突触发育也很重要。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44通过对培养在细胞外基质蛋白微岛上的海马神经元进行延时成像,研究局部星形胶质细胞接触对突触形成的影响。局部星形胶质细胞接触增加了突触前活动、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振幅以及神经元间形成的兴奋性突触体的总数。这种接触依赖性机制被发现由神经元整合素受体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介导,随后激活蛋白激酶C信号级联44此外,来自星形胶质细胞的接触介导信号增强了神经元接收突触的能力45神经元并非天生具有接收突触的能力,而是获得这种能力。与星形胶质细胞直接接触足以诱导突触感受性,而这种效应是由树突中突触黏附分子neurexin定位的改变介导的42然而,在发育中的RGC(与海马神经元不同)中,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对于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突触数量增加来说是不够或必要的45这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可能使用不同的接触介导信号来诱导不同神经元形成突触。未来的研究将需要确定诱导接触介导突触形成的星形细胞配体。随着脑切片实时成像技术的改进体内,研究星形胶质细胞接触对突触发育的重要性将是特别有趣的体内

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成熟的控制

TSP和hevin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之间兴奋性突触的结构形成,但这些突触是突触后沉默的,因为它们缺乏AMPA受体。在这里,我们回顾了啮齿动物研究的证据,即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特定分子来促进突触成熟,星形胶质细胞接触可以促进树突棘成熟。

突触成熟过程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信号

一种生物化学方法已被用来鉴定一类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分子,这些分子足以诱导功能性兴奋性突触的形成1这些分子被证明是glypicans,它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家族。Glypicans通过以下方式固定在细胞质膜的细胞外侧糖基-磷脂酰肌醇键,可以被内源性磷脂酶切割,从而释放蛋白质。将glypicans应用于纯化的RGC足以增加谷氨酸能突触事件的频率和幅度1glypican介导的突触活性增加是通过增加AMPA受体GluA1亚单位的表面表达和聚集来实现的1(图2). 此外,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lypcan 4和glypcan 6体内,其中glypian 4在海马中高表达,glypian 6在小脑中高表达1glypicans在突触成熟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证明体内Glypican 4缺陷小鼠突触形成缺陷,发育中海马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振幅显著降低,AMPA受体向突触的募集减少1这些数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释放不同的因子,包括TSP、hevin、SPARC和glypicans,具有时空特异性,以控制神经回路的形成和成熟。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nihms688679f2.jpg
星形胶质细胞分泌信号诱导突触成熟

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分子将沉默的突触(缺少AMPA受体的突触)转化为功能性突触。在静息电位下,NMDA受体(NMDAR)几乎不通过任何电流(未显示)来响应谷氨酸的激活(蓝色圆圈)。这是因为NMDAR受到电压依赖型镁块的影响。因此,NMDAR依靠AMPAR的激活来产生足够的去极化,从而允许阳离子流经通道并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如虚线箭头所示,这反过来会产生沿轴突传播的动作电位(AP))。星形胶质细胞分泌glypicans(绿色圆圈)以增加AMPAR的GluA1亚单位的表面水平和聚集,从而诱导兴奋性突触功能。glypicans的神经元受体尚未确定,但在黑腹果蝇表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白细胞抗原相关受体(LAR)可能参与。

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glypicans如何将沉默的突触转化为功能性突触?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受体白细胞抗原相关受体(LAR;也称为PTPRF)是一种有吸引力的神经受体,用于翻译蛋白聚糖的作用。glypican在物种间是保守的,glypican4与Dally-like在黑腹果蝇46在苍蝇大脑中,类Dally-like与LAR结合并通过LAR发出信号,以促进兴奋性突触的成熟47与这一观点一致,哺乳动物海马神经元中LAR的去除降低了它们向突触募集AMPA受体的能力48这些研究为glypcan如何诱导突触成熟提供了有趣的见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确定glypcan的神经元受体。

树突棘成熟过程中的星形胶质细胞

突触成熟涉及突触后受体的募集和树突棘的稳定。树突棘是高度特化的亚细胞区室,包含兴奋性突触后机制,并且非常动态49脊髓形态随着神经元活动和环境刺激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例如,在长期抑郁期间,脊椎缩小,AMPA受体从质膜上移除,导致突触强度降低50相反,在长期增强过程中,脊髓变得更大、更稳定,突触上表达的AMPA受体数量增加,导致突触增强51此外,在发育过程中更容易观察到高度活动的树突棘,而树突棘被认为在成人大脑中变得更稳定5253许多研究支持一种模型,即在突触发生过程中,高度能动的树突状突起向突触前突起延伸,其中一部分稳定并转化为成人大脑中的成熟棘5456

细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紧密包裹树突棘57这种相互作用几乎只限于棘,而不是突触前终末58海马体的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大约60%的突触与星形胶质细胞接触59有趣的是,与树突棘一样,星形细胞过程表现出快速的重塑行为6062事实上,精细的星形细胞突起显示出与树突棘的协同运动,并能迅速地细化和收缩突起,以改变其与突触的距离61此外,发现更大、更稳定的棘与星形细胞突起有更稳定的接触61这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对脊椎的稳定很重要。

尽管星形胶质细胞的理想位置是靠近树突棘,但人们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信号的检测速度太慢,无法参与突触传递的局部调制6365事实上,据报道,星形胶质细胞过程中的钙瞬变发生在比快速突触传递慢的时间尺度上,通常,持续刺激序列对于诱导这些神经胶质钙瞬变是必要的6365然而,最近一项使用双光子和共焦成像技术的研究表明,精细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可以沿着突起过程检测功能室中单个生理突触刺激诱导的突触活动66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局部离散钙瞬变对突触活动作出反应,这种钙瞬变发生在与突触活动相似的时间尺度上66这些数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树突密切相关,可以对突触活动作出反应并调节突触传递66也许,突触活动诱发的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这些局部钙瞬变也可以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形态的改变,以调节其与树突棘的接近程度。

星形胶质细胞突起靠近树突棘的位置在缓冲突触释放的谷氨酸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在兴奋性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前末端释放的大部分谷氨酸被星形细胞谷氨酸转运体摄取67因此,星形细胞突起的重塑可能对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浓度和突触后电流的大小有很大影响据报道,谷氨酸溢出到突触周围的局部区域,以指导树突棘的重塑,并促进新的脊椎头部向邻近的突触前终末延伸,从而形成新的突触68有趣的是,在脊柱头部重塑过程中,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减少了与脊柱的接触68此外,谷氨酸转运体阻滞剂抑制了脊椎头部重塑,这表明胶质细胞对细胞外谷氨酸的控制对脊椎形态的可塑性变化很重要68因此,星形胶质细胞对细胞外谷氨酸的控制提供了星形胶质细胞控制神经回路发育的另一种机制。

星形胶质细胞也可能通过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及其配体肾上腺素调节树突状棘动力学。在海马体中,树突棘富含EPH A4型(EPHA4),其配体ephrin A3定位于棘周围的星形细胞突起。ephrin A3激活EPHA4诱导脊柱退缩,而抑制EphrinA3–EPHA4相互作用则扭曲脊柱的形状和组织69根据这些发现,EPHA4基因敲除小鼠的树突棘形态不规则69.Ephrin A3基因敲除小鼠的脊椎不规则性与EPHA4基因敲除鼠的脊柱不规则性相似70有趣的是,A3基因敲除小鼠对谷氨酸的摄取。此外,在ephrin A3基因敲除小鼠中,某些形式的海马依赖性学习受损70这一证据表明,神经元EPHA4和胶质ephrin A3之间的相互作用双向控制突触形态、胶质谷氨酸转运和神经回路的功能。

总之,这些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可溶性和接触介导信号对于突触连接的形成、成熟和维持,以及最终对神经回路的发展都很重要。

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剪除的控制

为了在神经网络中建立精确的连接,在大脑发育过程中会消除过多的突触连接7174突触消除在成熟的神经系统中也很重要,在成熟的系统中,感觉经验可以驱动依赖活动的突触消除,这些变化可能是神经回路适应性重塑的基础75突触消除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尽管神经活动起着重要作用7376在这里,我们回顾了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突触消除过程的证据。

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突触消除信号

最近的研究报告称,星形胶质细胞可以控制突触的消除。视网膜膝状体系统中的突触是研究突触精细化和消除的成熟模型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信号诱导补体成分C1q的表达,这是经典补码级联,在出生后整个大脑的神经突触中77(图3). 特别是,未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诱导C1q的表达,并且C1q(立方厘米)在出生后第5天(P5)和P10之间,RGC中的mRNA表达最高,P30显著降低(REF)。77). 据此,视网膜膝状体回路中大多数突触的精细化和消除发生在P25之前78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nihms688679f3.jpg
胶质细胞依赖C1q消除突触

星形胶质细胞分泌一种未知信号(紫色),上调突触补体成分C1q的表达。C1q的表达触发下游经典补体成分(包括C3和C3b)的激活。小胶质细胞是大脑的常驻免疫细胞,表达补体受体。小胶质细胞补体受体的激活触发了突触的吞噬作用。有趣的是,C1q依赖性吞噬作用受神经活动调节,因此提供了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产生微弱突触信号的弱突触(以红色动作电位(AP)表示)可以在神经回路重塑期间被清除。

在先天免疫系统中,C1q最明确的作用是调理吞噬免疫细胞清除多余碎片或细胞79缺乏C1q或下游补体级联蛋白C3的小鼠未能执行突触消除,这是由视网膜膝状体连接缺乏解剖学精细化和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视网膜神经过度支配决定的77此外,C1q缺陷小鼠的突触消除失败导致突触连通性增强和癫痫活动增强,表明这种突触消除途径在神经回路发育中具有关键作用。

这些发现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互补标记突触是如何从神经回路中消除的。在大脑中,小胶质细胞是常驻免疫细胞,它们大量表达C1q和C3受体80与这一观点一致,小胶质细胞在损伤后吞噬运动神经元的突触终末81考虑到C1q作为识别要移除的细胞的分子信号,C1q可能通过相同的机制标记弱突触以进行移除。最近证实了这一假设,即小胶质细胞吞噬突触前终末,在某些情况下,还吞噬并列的突触前和突触后结构82有趣的是,当神经活动受阻时,小胶质细胞优先吞噬减弱的输入,这表明小胶质细胞修剪受神经活动的调节82此外,破坏小胶质细胞特异性修剪导致眼睛特异性分离持续不足体内82与这一观点一致,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和补体级联激活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变性有关。在青光眼小鼠模型中,一种与RGC丢失和胶质增生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C1q和C3高度上调并沉积在视网膜突触上,C1q缺乏或小胶质细胞“失活”提供了显著的神经保护77因此,小胶质细胞或补体(或两者)的功能障碍可能直接涉及与突触丢失、功能障碍和发育相关的疾病。这些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诱导补体蛋白的表达以促进突触剪除,并且该途径在神经回路的发育和胶质细胞介导的疾病的进展中具有关键作用。未来的工作将需要确定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诱导突触补体蛋白表达的信号,并确定神经活动如何调节补体蛋白表达。

星形胶质细胞消除突触

除了小胶质细胞消除不需要的突触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也可能参与吞噬大脑中的神经元碎片和突触。据报道,星形胶质细胞对创伤有吞噬活性8384或神经胶质瘤85在发育性轴突死亡期间86例如,星形胶质细胞主动收集并吞噬整个死亡细胞在体外脑损伤模型87令人惊讶的是,星形胶质细胞在健康、未受损的大脑中也表现出吞噬活性。特别是,视神经头中的星形胶质细胞组成性地吞噬轴突和细胞器88该区域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吞噬相关基因Mac-2型(也称为拉加尔3). 此外Mac-2型视神经头星形胶质细胞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反应中上调,在青光眼小鼠模型中上调88这表明,在青光眼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该通路可能负责轴突的去除。

基因保护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了大量与吞噬和吞噬过程有关的基因8991这些基因分为三条冗余的途径,激活吞噬作用92第一条途径包括编码CRKII的基因、胞质分裂蛋白1(DOCK1)、吞噬和细胞运动蛋白(ELMO)和RAC1,它们控制吞噬细胞包围细胞碎片所需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排9394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也表达脑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剂1(BAI1)吞噬细胞受体95作用于CRKII、DOCK1、ELMO和RAC1组件的上游96第二条途径包括c-Mer酪氨酸激酶受体(MERTK),它与αV(V)β5整合素途径调节CRKII、DOCK1和RAC1信号分子97星形胶质细胞也表达由多个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10(MEGF10;秀丽隐杆线虫同源CED-1和D.黑腹果蝇同源Draper)、ATP-结合盒A7(ABCA7;秀丽线虫同源CED-7)和GULP(也称为GULP1;秀丽线虫同源CED-6),被认为参与细胞碎片的识别和吞噬8798星形胶质细胞中这些吞噬蛋白的表达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可以在大脑中充当吞噬细胞。因此,像小胶质细胞一样,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突触消除,在发育过程中塑造神经回路。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吞噬途径的功能,即星形胶质细胞的吞噬程度体内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是否消除大脑中的突触。此外,评估这些不同的吞噬途径是否协同或独立地介导清除特定类型的碎片是很有意思的。可能是这些不同的途径有助于协调清除过程,并在识别清除目标突触方面提供分子特异性。这些是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对人类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进一步了解可能为研究人类神经发育和精神疾病(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和抑郁症)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变化奠定基础。最近研究的一个新主题是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是突触疾病1218鉴于星形胶质细胞与突触密切相关,可以控制突触的形成、功能、消除和可塑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事实上,对已知基因突变的人类神经发育疾病(尤其是Rett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和Down’s综合征)的分析开始揭示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是导致疾病病理学的原因。

Rett综合征是一种X连锁神经发育障碍,由转录抑制因子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的缺失引起。Ret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包括自闭症、呼吸异常、认知障碍以及脑重量和体积下降99MECP2在两个神经元中都有表达100101和星形胶质细胞102有趣的是,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与MECP2缺陷小鼠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的野生型海马神经元的树突异常发育102这表明MECP2缺陷的星形胶质细胞损害了神经元的生长和树突的发育。此外,星形胶质细胞中MECP2的条件性再激活部分挽救了MECP2缺陷小鼠的树突发育体内21这些发现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中MECP2功能的丧失导致了Rett综合征小鼠模型中神经元的发育缺陷。此外,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MECP2是否可以控制编码突触性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分子(如TSP、hevin或glypicans)的基因的转录。这样,MECP2的缺失可能会损害突触性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分子的表达,并导致Rett综合征中树突发育的缺陷。

脆性X综合征是遗传性精神发育迟滞的常见原因,由脆性X精神发育迟缓1的突变引起(FMR1(飞行管理1级)).FMR1(飞行管理1级)编码RNA结合蛋白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MRP),定位于突触,与mRNA和多核糖体相关。据报道,FMRP具有许多生理功能,包括调节局部蛋白质翻译以控制突触发育、可塑性和消除(综述见REF。103). 最近,FMRP被证明具有翻译依赖性功能:例如,它被证明通过调节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来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104

脆性X综合征患者有认知障碍、自闭症特征、癫痫和运动异常105在大多数患者中,聚谷氨酰胺重复序列在里面FMR1(飞行管理1级)导致FMRP丢失,这可以通过淘汰来概括财务报告1在小鼠中。海马神经元在财务报告1-缺乏的星形胶质细胞表现出异常的树突形态和降低的突触密度20有趣的是,正常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阻止神经细胞中异常树突形态的形成和突触的减少财务报告1-缺陷小鼠20因此,星形胶质细胞有助于异常树突和突触的发育财务报告1-缺陷小鼠。

唐氏综合征是由21号染色体三倍体(21三体)引起的,是精神发育迟滞最常见的遗传原因。唐氏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结构的结构改变和树突棘数量的改变有关106唐氏综合征患者在有星形胶质细胞的情况下生长的海马神经元具有异常的脊椎发育和降低的突触密度和活动107本研究确定TSP1是调节脊椎数量和密度的关键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因子。此外,唐氏综合征患者星形胶质细胞中TSP1水平显著降低。TSP1水平的恢复挽救了在唐氏综合征星形胶质细胞存在下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中发现的脊椎和突触缺陷107这些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分子导致了唐氏综合征的突触缺陷,并提出了TSP1是否可以用于治疗这些突触缺陷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Rett综合征和脆性X综合征的临床特征通常包括癫痫108和自闭症105虽然癫痫和自闭症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但越来越清楚的是,这两种疾病都与异常的突触发育、消除和功能以及兴奋-抑制平衡受损有关1214109有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强烈控制突触的形成在体外关于星形胶质细胞在Rett综合征和脆性X综合征中的作用的证据,这提出了星形胶质细胞发育异常是否有助于这些常见神经发育疾病的发病机制的问题。与这个想法一致,一些被认为与自闭症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如4-氨基丁酸转氨酶(ABAT公司)110,脂肪酸结合蛋白7(FABP7公司)111谷胱甘肽S-转移酶μ1(GSTM1公司)112,在星形胶质细胞中高度富集89因此,这些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许多神经发育疾病中的作用可能被低估,并提出了以星形胶质细胞为靶点是否可能导致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来治疗这些疾病的问题。

结论和未来展望

星形胶质细胞不再被认为是被动支持细胞。在过去10年里,许多引人注目的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有力地控制着突触形成、成熟和消除的每个阶段,以支持神经回路的发展和维持。

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确定特定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信号如何与调节突触发育和可塑性的神经元信号通路相互作用。此外,我们对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对神经元活动作出反应以调节分泌信号的释放的理解取得了进展,这将提高我们对控制突触形成和功能的分子机制的理解。

另一个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将是对人类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以确定它们与啮齿动物的区别。对人类星形胶质细胞独特特性的理解可能会为人类认知基础提供新的见解。这种分子洞察力也可能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星形胶质细胞中导致几种神经发育障碍的病理变化的理解。

由于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因此很难剖析它们在突触发育和功能中的作用体内然而,随着星形细胞特异性标记的鉴定89以及它们释放的分子,光遗传学的出现和成像技术的改进,现在可能在特定的大脑区域和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操纵星形胶质细胞体内此外,细胞培养技术的进展113和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32将允许研究人员从神经发育障碍患者中纯化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这些研究可能为星形胶质细胞在健康和患病人脑中对神经回路形成的贡献提供新的线索。

词汇表

无声突触兴奋性突触,其突触后膜包含NMDA型谷氨酸受体,但不包含AMPA型谷氨酸接收器,使突触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不活动
2型表皮生长因子样重复序列在几种膜结合或分泌蛋白质的胞外域中发现的进化上保守的蛋白质序列。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经常出现在许多蛋白质的串联拷贝中,这些重复序列折叠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功能单元
Von Willebrand因子A型域血浆中发现的人类多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糖蛋白中的一个结构域。该结构域存在于各种血浆和细胞外蛋白中,允许这些蛋白形成多蛋白复合物,参与多种生物事件(例如,细胞粘附、迁移和信号转导)
矩阵细胞SPARC家族基质细胞糖蛋白,主要通过调节细胞粘附、细胞增殖和基质沉积来调节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
糖基-磷脂酰肌醇键在多种蛋白质中发现的翻译后脂质修饰。糖基-磷脂酰肌醇结构域将这些蛋白质固定在膜上。内源性磷脂酶裂解后,可从细胞膜释放糖基-磷脂酰肌醇蛋白
埃弗林斯Ephrins是与EPH受体结合的配体。肾上腺素和EPH受体都是膜结合蛋白,因此EPH-肾上腺素信号通路的激活只能通过细胞-细胞直接接触发生。Ephrin信号调节各种生物过程,包括引导轴突生长锥和细胞迁移
经典补码级联该系统增强免疫反应,帮助清除生物体内的病原体。补体系统由血液中发现的许多小蛋白质组成。当受到刺激时,该系统中的蛋白酶会裂解蛋白质以释放细胞因子,并启动一系列进一步裂解以放大免疫反应
操作(Opsonize)通过结合抗体(或调理素)来标记病原体,使其靶向被吞噬细胞清除
聚谷氨酰胺重复序列编码聚谷氨酰胺的连续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的扩展运行。这些重复序列存在于大量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基因中,如亨廷顿病、脆性X综合征和共济失调。聚谷氨酰胺重复序列被认为会导致蛋白质聚集,这是这些疾病的一个关键特征

脚注

竞争利益声明

B.A.B.宣布具有竞争性的财务利益。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Web版本。L.E.C.声明没有竞争性的财务利益。

工具书类

1Allen NJ等。星形胶质细胞glypicans 4和6通过GluA1 AMPA受体促进兴奋性突触的形成。自然。2012;486:410–414.这项研究确定了一个新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蛋白家族,该家族将谷氨酸受体募集到兴奋性突触中,以诱导突触成熟。[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Christopherson KS等人。血栓反应蛋白是一种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发生。细胞。2005;120:421–433.这项研究确定了一个新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蛋白家族,该家族可促进兴奋性突触的形成。[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三。Hughes EG、Elmariah SB、Balice-Gordon RJ。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选择性地增加海马GABA能轴突的长度、分支和突触发生。分子细胞神经科学。2010;43:136–145.这项研究表明,除了释放调节兴奋性突触发生的分子外,星形胶质细胞还释放不同的分子来控制抑制性突触的发生。[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Kucukdereli H等。星形胶质细胞分泌蛋白Hevin和SPARC对兴奋性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发生的控制。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11;108:e440–e44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Pfrieger FW,Barres BA。胶质细胞增强突触效能在体外科学。1997;277:1684–1687.参考文献5和6首次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可溶性信号来诱导和控制兴奋性突触的数量。[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Ullian EM,Sapperstein SK,Christopherson KS,Barres BA。胶质细胞对突触数量的控制。科学。2001;291:657–6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Pascual O等。星形细胞嘌呤能信号调节突触网络。科学。2005;310:113–1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Stellwagen D,马伦卡RC。胶质细胞TNF-α介导的突触标度自然。2006;440:1054–10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Yang Y等。星形胶质细胞通过释放D-丝氨酸对海马长期增强的贡献。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3;100:15194–1519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Mauch DH等。胶质衍生胆固醇促进CNS突触发生。科学。2001;294:1354–13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Craig AM,Graf ER,Linhoff MW。如何构建中枢突触:细胞培养的线索。《神经科学趋势》。2006;29:8–2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Auerbach BD、Osterweil EK、Bear MF。引起综合征自闭症的突变定义了突触病理生理轴。自然。2011;480:63–6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Bennett MR。青春期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层突触的形成和退化。澳大利亚医学杂志。2009;190:S14至S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Berkel S等人柄2自闭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突触支架基因。自然遗传学。2010;42:489–49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Glantz LA,Lewis DA。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皮质锥体神经元的树突棘密度降低。Arch Gen精神病学。2000;57:65–7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6Hutsler JJ,Zhang H.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皮层投射神经元树突状棘密度增加。大脑研究。2010;1309:83–9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7Irwin SA等。脆性X综合征患者颞叶和视皮层的异常树突状棘特征:定量检查。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2001;98:161–1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8Penzes P、Cahill ME、Jones KA、Vanleeuwen JE、Woolfrey KM。神经精神疾病中的树突脊柱病理学。《自然神经科学》。2011;14:285–29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9Sweet RA、Henteleff RA、Zhang W、Sampson AR、Lewis DA。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皮层树突棘密度降低。神经精神药理学。2009;34:374–38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0Jacobs S,Doering LC。星形胶质细胞防止脆性X小鼠的异常神经元发育。神经科学杂志。2010;30:4508–451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1Lioy DT等。胶质细胞在Rett综合征进展中的作用。自然。2011;475:497–500.本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是Rett综合征的组成部分,星形胶质细胞中MECP2的修复可以挽救异常的树突形态和功能体内支持以胶质细胞为靶点可能是治疗神经发育疾病的新策略的观点。[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2Freeman MR.星形胶质细胞的规格和形态发生。科学。2010;330:774–77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3Bushong EA,Marton ME,Jones YZ,Ellisman MH。放射状CA1层的原生质星形胶质细胞占据不同的解剖结构域。神经科学杂志。2002;22:183–19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4Halassa MM、Fellin T、Takano H、Dong JH、Haydon PG。由单个星形胶质细胞定义的突触岛。神经科学杂志。2007年;27:6473–647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5菲亚科TA,麦卡锡KD。星形胶质细胞钙升高:特性、传播和对脑信号的影响。格利亚。2006;54:676–69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6Barres BA、Silverstein BE、Corey DP、Chun LL。通过平移纯化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之间的免疫学、形态学和电生理变化。神经元。1988;1:791–80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7Meyer-Franke A、Kaplan MR、Pfrieger FW、Barres BA。促进培养中发育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生长的信号相互作用的表征。神经元。1995;15:805–81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8徐杰,肖恩,夏杰。血栓反应蛋白1通过神经原1加速海马神经元的突触发生。《自然神经科学》。2010;13:22–2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9Diniz LP等。天冬氨酸诱导的突触发生是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中的D-丝氨酸水平来转换生长因子β信号来介导的。生物化学杂志。2012;287:41432–4144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0Ullian EM、Harris BT、Wu A、Chan JR、Barres BA。雪旺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培养的脊髓运动神经元诱导突触形成。分子细胞神经科学。2004;25:241–2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1Buard I、Steinmetz CC、Claudepierre T、Pfrieger FW。胶质细胞促进出生后小鼠浦肯野细胞树突的形成和突触输入的接收。格利亚。2010;58:538–5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2Krencik R,Weick JP,Liu Y,Zhang ZJ,Zhang SC。人类多能干细胞可移植星形胶质细胞亚型的规范。自然生物技术。2011;29:528–53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3Goritz C、Mauch DH、Pfrieger FW。多种机制介导胆固醇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突触发生。分子细胞神经科学。2005;29:190–20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4Preuss TM、Caceres M、Oldham MC、Geschwind DH。人类大脑进化:来自微阵列的见解。《遗传学自然评论》。2004;5:850–86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5加巴喷丁受体α2δ-1是一种负责兴奋性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发生的神经元血小板反应蛋白受体。细胞。2009;139:380–39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6Sigrist SJ,Plested AJ。如何用α扣上纽扣2δs。《自然神经科学》。2009;12:1357–135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7DeFreitas MF等,整合素α的鉴定β1作为神经凝血酶反应蛋白受体介导神经突起生长。神经元。1995;15:333–34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8Crawford DC、Jiang X、Taylor A、Mennerick S.Astrocyte衍生血小板反应蛋白介导海马突触前可塑性的发展在体外神经科学杂志。2012;32:13100–131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9Jones EV等。星形胶质细胞通过SPARC-β-整合素相互作用在发育突触时控制谷氨酸受体水平。神经科学杂志。2011;31:4154–416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0Ben-Ari Y、Gaiarsa JL、Tyzio R、Khazipov R.GABA:刺激未成熟神经元并产生原始振荡的先驱递质。生理学评论。2007年;87:1215–12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1Liu QY、Schaffner AE、Li YX、Dunlap V、Barker JL。GABA上调A类胚胎大鼠海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电流。神经科学杂志。1996;16:2912–292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2Elmariah SB、Oh EJ、Hughes EG、Balice-Gordon RJ。星形胶质细胞通过Trk介导的对突触后GABA的调节调节抑制性突触的形成A类受体。神经科学杂志。2005;25:3638–365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3Tsai HH等。区域星形胶质细胞分配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发生和修复。科学。2012;337:358–362.作者使用遗传学方法证明星形胶质细胞被分配到不同的空间域,特定星形胶质细胞群的消融导致异常的突触发生。[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4Hama H,Hara C,Yamaguchi K,Miyawaki A.PKC信号传导介导由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局部接触触发的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发生的全局增强。神经元。2004;41:405–4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5Barker AJ、Koch SM、Reed J、Barres BA、Ullian EM。突触感受性的发育控制。神经科学杂志。2008;28:8150–816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6Ybot-Gonzalez P、Copp AJ、Greene ND。glypian-4的表达模式提示在小鼠发育过程中发挥多种作用。开发动态。2005;233:1013–10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7Johnson KG等。HSPG Syndecan和Dallylike结合受体磷酸酶LAR并对突触发育产生显著影响。神经元。2006;49:517–5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8Dunah AW等。LAR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兴奋性突触发育和维持中的作用。自然神经科学。2005;8:458–4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9Alvarez VA,Sabatini BL.树突棘的解剖和生理可塑性。《神经科学年鉴》。2007年;30:79–9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0周强,霍玛KJ,蒲美美。与海马突触长期抑制相关的树突棘萎缩。神经元。2004;44:749–7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1Yang Y,Wang XB,Frerking M,Zhou Q.与长期增强相关的脊柱扩张和稳定。神经科学杂志。2008;28:5740–575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2Dunaevsky A、Blazeski R、Yuste R、Mason C。突触接触的脊柱运动。《自然神经科学》。2001;4:685–68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3Lendvai B,Stern EA,Chen B,Svoboda K。发育中大鼠大脑皮层树突棘的经验依赖性可塑性体内自然。2000;404:876–8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4Dailey ME,Smith SJ。海马脑片发育过程中树突状结构的动力学。神经科学杂志。1996;16:2983–299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5Portera-Cailliau C,Pan DT,Yuste R.早期树突状突起的活性调节动力学行为:不同类型树突状丝状伪足的证据。神经科学杂志。2003;23:7129–714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6Ziv NE,Smith SJ。树突丝状体在突触发生和脊椎形成中作用的证据。神经元。1996;17:91–1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7Campbell G、Shatz CJ。眼球输入分离过程中由视网膜膝状体轴突形成的突触。神经科学杂志。1992;12:1847–185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8Lehre KP,Rusakov DA。中央突触附近胶质细胞的不对称性有利于突触前定向谷氨酸逃逸。生物物理学杂志。2002;83:125–13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9Ventura R,Harris KM。海马突触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三维关系。神经科学杂志。1999;19:6897–69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0Benediktsson AM,Schachtele SJ,Green SH,Dailey ME。器官型海马片培养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弹道标记和动态成像。神经科学方法杂志。2005;141:41–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1Haber M、Zhou L、Murai KK。海马兴奋性突触的协同星形胶质细胞和树突状棘动力学。神经科学杂志。2006;26:8881–889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2Hirrlinger J、Hulsmann S、Kirchhoff F。星形胶质细胞突触过程在活跃的突触终末表现出自发运动就地欧洲神经病学杂志。2004;20:2235–22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3Nett WJ、Oloff SH、McCarthy KD。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就地表现出独立于神经元活动的钙振荡。神经生理学杂志。2002;87:528–53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4Perea G,Araque A.突触诱发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的特性揭示了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信息的处理。神经科学杂志。2005;25:2192–220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5王旭,等.星形细胞钙2+感觉刺激诱发的信号体内《自然神经科学》。2006;9:816–82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6Panatier A等。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突触基底传递的内源性调节器。细胞。2011;146:785–798.这项研究使用优雅的成像技术证明星形胶质细胞可以检测生理性突触刺激并对其作出反应。[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7丹博尔特NC。谷氨酸摄取。神经生物学进展。2001;65:1–10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8Verbich D、Prenosil GA、Chang PK、Murai KK、McKinney RA。胶质谷氨酸转运调节海马区树突状棘头部突起。格利亚。2012;60:1067–10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9Murai KK、Nguyen LN、Irie F、Yamaguchi Y、Pasquale EB。通过ephrin-A3/EphA4信号控制海马树突棘形态。《自然神经科学》。2003;6:153–16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0Carmona MA、Murai KK、Wang L、Roberts AJ、Pasquale EB。胶质细胞ephrin-A3调节海马树突状棘形态和谷氨酸转运。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9;106:12524–1252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1Goda Y,Davis GW。突触组装和拆卸的机制。神经元。2003;40:243–26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2Kano M,Hashimoto K。中枢神经系统中突触的消除。神经生物电流。2009;19:154–1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3Katz LC,Shatz CJ。突触活动和皮层回路的构建。科学。1996;274:1133–113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4Sanes JR、Lichtman JW。脊椎动物神经肌肉接头的发育。神经科学年鉴。1999;22:389–44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5Trachtenberg JT等,长期体内成人大脑皮层经验依赖性突触可塑性成像。自然。2002;420:788–79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6Fuentes-Medel Y等。神经胶质和肌肉通过吞噬不稳定的突触纤维束和脱落突触前碎片来雕刻神经肌肉乔木。《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2009;7:e100018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7Stevens B等。经典补体级联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突触消除。细胞。2007年;131:1164–117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8Hong YK,Chen C.视网膜膝状体突触的布线和重新布线。神经生物电流。2011;21:228–23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9Perry VH,O'Connor V.C1q:突触盛宴的完美补充?《自然·神经科学评论》。2008;9:807–81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0Gasque P等。补体过敏毒素C3a受体在发炎的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由髓细胞和非髓细胞表达:多发性硬化和细菌性脑膜炎的分析。免疫学杂志。1998;160:3543–35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1Schiefer J,Kampe K,Dodt HU,Zieglgansberger W,Kreutzberg GW.外周轴切断后大鼠面神经核的小胶质细胞运动。神经细胞学杂志。1999;28:439–4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2Schafer DP等人。小胶质细胞以活动和互补依赖的方式塑造出生后的神经回路。神经元。2012;74:691–70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3al-Ali SY,al-Hussain SM。成年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吞噬活性的超微结构研究。J Anat杂志。1996;188:257–26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4Bechmann I,Nitsch R.内嗅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包含退化纤维:一项使用吞噬依赖性标记技术的光学、共焦和电子显微镜研究。格利亚。1997;20:145–1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5Lantos PL。n-乙基-n-亚硝基脲诱导大鼠胶质瘤中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电镜研究。神经病理学学报。1974;30:175–1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6Berbel P,Innocenti GM。猫胼胝体的发育:光镜和电镜研究。《计算机神经学杂志》。1988;276:132–1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7Loov C,Hillered L,Ebendal T,Erlandsson A.吞噬星形胶质细胞可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后接触诱导的凋亡。《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2012;7:e3309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8Nguyen JV,等。青光眼中髓鞘过渡区星形胶质细胞是组成性吞噬细胞,具有同核蛋白依赖性反应性。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11;108:1176–118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9Cahoy JD等。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转录组数据库:了解大脑发育和功能的新资源。神经科学杂志。2008;28:264–27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0Doyle JP等。平移剖面法在CNS细胞类型比较分析中的应用。细胞。2008;135:749–76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1Lovatt D等。成年小鼠皮层原生质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录组和代谢基因特征。神经科学杂志。2007年;27:12255–1226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2Mallat M,Marin-Teva JL,Cheret C.发育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吞噬作用:不仅仅是清理尸体。神经生物电流。2005;15:101–1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3Kinchen JM等。两条途径在CED-10处汇合,以介导肌动蛋白重排和尸体清除秀丽线虫自然。2005;434:93–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4Ziegenfuss JS、Doherty J、Freeman MR。不同的分子途径介导神经胶质活化和轴索切开后轴突碎片的吞噬。《自然神经科学》。2012;15:979–987.这项研究确定了胶质吞噬机制的新组成部分,并表明损伤后的胶质活化和吞噬作用由不同的信号通路介导。[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5Sokolowski JD等。脑血管生成抑制剂-1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的表达:作为凋亡吞噬受体的双重功能的意义。大脑行为免疫。2011;25:915–92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6Park D等人。BAI1是ELMO/Dock180/Rac模块上游凋亡细胞的吞噬受体。自然。2007年;450:430–4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7Wu Y、Singh S、Georgescu MM、Birge RB。Mer酪氨酸激酶在δvβ5整合素介导的凋亡细胞吞噬中的作用。细胞科学杂志。2005;118:539–5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8于旭,吕恩,周忠。吞噬细胞受体CED-1启动降解吞噬凋亡细胞的信号通路。《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2008;6:e6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9夏洛尔M,佐格比HY。雷特综合征的故事:从临床到神经生物学。神经元。2007年;56:422–43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0Chen RZ,Akbarian S,Tudor M,Jaenisch R。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中甲基-CpG结合蛋白-2缺乏导致小鼠出现Ret样表型。自然遗传学。2001;27:327–3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1Luikenhuis S,Giacometi E,Beard CF,Jaenisch R.有丝分裂后神经元中MeCP2的表达可挽救小鼠的Rett综合征。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4;101:6033–603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2Ballas N,Lioy DT,Grunseich C,Mandel G.MeCP2缺陷型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树突形态的非细胞自主影响。《自然神经科学》。2009;12:311–31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3Pfeiffer BE,Huber KM.脆性X综合征的突触状态。神经科学家。2009;15:549–56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4Deng PY等。FMRP通过BK通道调节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和突触信息传递。神经元。2013;77:696–71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5Beckel-Mitchener A,Greenough WT。脆性X综合征的结构、功能和分子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智能延迟开发禁用Res版本。2004;10:53–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6Benavides Piccione R等。关于唐氏综合征和DS小鼠模型中的树突:一种多刺的学习方式。神经生物学进展。2004;74:111–1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7Garcia O,Torres M,Helguera P,Coskun P,Busciglio J。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脊柱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缺陷的作用和唐氏综合征的突触病理学。《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2010;5:e14200。这项研究表明,星形细胞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唐氏综合征中发现的突触缺陷。[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8哈格曼PJ,斯塔夫斯特罗姆CE。脆性X综合征中癫痫的起源。癫痫电流。2009;9:108–1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9Tabuchi K等人。一种与自闭症有关的神经原-3突变增加了小鼠的抑制性突触传递。科学。2007年;318:71–7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0Barnby G等,染色体16p上自闭症易感位点的候选基因筛选和关联分析:GRIN2A公司ABAT公司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2005;76:950–96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1Maekawa M等人。日本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表达FABP7、5和3基因的多态性筛查和关联研究。人类遗传学杂志。2010;55:127–1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2Ming X等。孤独症患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遗传变异。大脑发育。2010;32:105–10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3Foo LC等。啮齿动物星形胶质细胞纯化和培养方法的开发。神经元。2011;71:799–81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4Rakic P.新皮质的进化:从发育生物学角度来看。《自然·神经科学评论》。2009;10:724–73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5Miller JA、Horvath S、Geschwind DH。人类和小鼠大脑转录组的差异突出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途径。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10;107:12698–12703.这项研究比较了人类和小鼠的转录体,发现胶质转录体在进化上的差异可能大于这两个物种之间的神经元转录体。[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6Gomez-Casati ME等。非神经元细胞通过erbB-依赖性BDNF的表达调节前庭感觉上皮中的突触形成。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10;107:17005–170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