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细胞生物学杂志。1993年12月2日;123(6): 1373–1387.
数字对象标识:10.1083/jcb.123.6.11373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2290907
PMID:8253838

细胞质动力蛋白依赖性小泡从早期到晚期内体的转运[发表于《细胞生物学杂志》1994年2月;124(3):397]

摘要

我们使用体外融合试验来研究早期到晚期内体的转运机制。我们的数据表明,晚期内体与早期内体在体外具有高度的同源融合能力。然而,早期和晚期的内体并没有直接融合。我们在体内纯化了从早期到晚期内体运输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囊泡,并在二维凝胶中分析了它们的蛋白质组成。与早期或晚期内体相比,这些囊泡似乎不包含独特的蛋白质。此外,这些囊泡在体外与晚期内体融合,但不能相互融合或与早期内体融合。在体外,聚合微管刺激这些内胚体小泡与晚期内胚体的融合,这与已知的微管在体内早到晚的内胚体转运中的作用一致。相反,早期或晚期内体的同型融合是微管依赖性的。最后,微管的这种刺激依赖于微管相关蛋白,需要存在负端定向运动细胞质动力蛋白,而不是脉冲-发动机定向运动驱动蛋白,这与体内微管组织一致。我们的数据强烈表明,早期和晚期内体是独立的、高度动态的细胞器,它们通过微管依赖的小泡运输步骤连接。

全文

本文全文可作为PDF格式(380万)。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Aniento F、Roche E、Cuervo AM、Knecht E.大鼠肝脏溶酶体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摄取和降解。生物化学杂志。1993年5月15日;268(14):10463–1047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callao R、Antony C、Dotti C、Karsenti E、Stelzer EH、Simons K。Madin-Darby犬肾细胞在极化上皮形成过程中的亚细胞组织。细胞生物学杂志。1989年12月;109(第6部分第1部分):2817–283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lch WE公司。细胞器间转运的生物化学。多功能体外模型系统是酶学的一个新前沿。生物化学杂志。1989年10月15日;264(29):16965–1696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lch WE公司。从G小调到G大调。当前生物量。1992年3月;2(3):157–16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msel M、Parton R、Kuznetsov SA、Schroer TA、Gruenberg J.MDCK细胞顶端和基底外侧内吞囊泡之间的体外微管和马达依赖性融合。单元格。1990年8月24日;62(4):719–7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msel M,Prydz K,Parton RG,Gruenberg J,Simons K.过滤生长的Madin Darby犬肾细胞的内分泌。细胞生物学杂志。1989年12月;109(第6部分第2部分):3243–325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adford MM。一种利用蛋白质-眼睛结合原理快速灵敏地定量微量蛋白质的方法。分析生物化学。1976年5月7日;72:248–2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华盛顿州布雷尔。无细胞系统内吞小泡之间的融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7年3月;84(5):1137–11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ucci C、Parton RG、Mather IH、Stunnenberg H、Simons K、Hoflack B、Zerial M。小GTPase rab5在早期内吞途径中起调节因子的作用。单元格。1992年9月4日;70(5):715–7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elis JE、Gesser B、Rasmussen HH、Madsen P、Leffers H、Dejgaard K、Honore B、Olsen E、Ratz G、Lauridsen JB等。全面的二维凝胶蛋白数据库为人类细胞分析提供了一种全局方法:转化羊膜细胞(AMA)主数据库及其与基因组DNA序列数据的链接。电泳。1990年12月;11(12):989–10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avrier P、Gorvel JP、Stelzer E、Simons K、Gruenberg J、Zerial M。rab蛋白的高变C末端结构域作为靶向信号。自然。1991年10月24日;353(6346):769–7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avrier P、Parton RG、Hauri HP、Simons K、Zerial M。低分子量GTP结合蛋白在胞外和胞内的定位。单元格。1990年7月27日;62(2):317–32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科伦坡MI、Mayorga LS、Casey PJ、Stahl PD。异源三聚体GTP结合蛋白在内体融合中作用的证据。科学。1992年3月27日;255(5052):1695–169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oper MS、Cornell-Bell AH、Chernjavsky A、Dani JW、Smith SJ。管状泡状突起来自经高尔基池,沿微管延伸,并将相邻的经高尔基元件连接成网。单元格。1990年4月6日;61(1):135–1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vey J,Hurtley SM,Warren G.在无细胞系统中重建内吞融合事件。单元格。1985年12月;43(第3部分第2部分):643–65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 Brabander M,Nuydens R,Geerts H,Hopkins CR。转铁蛋白受体在活表皮样癌(A431)细胞中的动态行为(采用纳米显微术)。细胞运动细胞骨架。1988;9(1):30–4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ng YP,Storrie B.动物细胞溶酶体快速交换膜蛋白。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8年6月;85(11):3860–386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ng YP,Griffiths G,Storrie B.溶酶体和溶酶体前区室(PLC)在体内细胞融合实验中的比较行为。细胞科学杂志。1991年7月;99(第3部分):571-58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iaz R,Mayorga L,Stahl P。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后内体的体外融合。生物化学杂志。1988年5月5日;263(13):6093–61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iaz R、Mayorga LS、Weidman PJ、Rothman JE、Stahl PD。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后囊泡融合需要高尔基体转运中的活性蛋白。自然。1989年6月1日;339(6223):398–4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unn KW,Maxfield FR.配体从分选内体传递到晚期内体的过程是分选内体成熟的过程。细胞生物学杂志。1992年4月;117(2):301–3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mans N、Gorvel JP、Walter C、Gerke V、Kellner R、Griffiths G、Gruenberg J.Annexin II是融合形成内体小泡的主要成分。细胞生物学杂志。1993年3月;120(6) :1357–136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ibbons IR,Lee-Eiford A,Mocz G,Phillipson CA,Tang WJ,Gibbons BH.动力蛋白重链的光敏裂解。在存在ATP和钒酸盐的情况下,通过365 nm辐射在“V1位置”进行裂解。生物化学杂志。1987年2月25日;262(6):2780–278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ill SR、Schroer TA、Szilak I、Steuer ER、Sheetz MP、克利夫兰DW。Dynactin是一种由细胞质动力蛋白介导的囊泡运动激活剂的保守、普遍表达的成分。细胞生物学杂志。1991年12月;115(6):1639–165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da Y,Pfeffer SR.研究沿分泌和内吞途径的囊泡运输的无细胞系统。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J。1989年11月;(13):2488–249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da Y,Pfeffer SR.一种新型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性细胞溶质因子的鉴定,该因子是体外从内切体向转高尔基网络进行囊泡转运所必需的。细胞生物学杂志。1991年3月;112(5):823–83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rvel JP、Chavrier P、Zerial M、Gruenberg J.rab5在体外控制早期内体融合。单元格。1991年3月8日;64(5):915–9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iffiths G,Back R,Marsh M.幼仓鼠肾细胞内吞途径的定量分析。细胞生物学杂志。1989年12月;109(第6部分第1部分):2703–272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iffiths G、Hoflack B、Simons K、Mellman I、Kornfeld S。甘露糖6-磷酸受体和溶酶体的生物发生。单元格。1988年2月12日;52(3):329–3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iffiths G,Matteoni R,Back R,Hoflack B.NRK细胞中富含阳离子非依赖性甘露糖6-磷酸受体的溶酶体前室的表征。细胞科学杂志。1990年3月;95(第3部分):441-4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iffiths G,McDowall A,Back R,Dubochet J.关于免疫细胞化学冷冻切片的制备。超微结构研究杂志。1984年10月;89(1):65–7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uenberg J,Howell KE。利用位于植入病毒蛋白的细胞质或外质域上的抗原位点对小泡进行免疫分离。定量分析。欧洲细胞生物学杂志。1985年9月;38(2):312–3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uenberg JE,Howell KE.用无细胞系统重建内吞过程中发生的囊泡融合。EMBO J。1986年12月1日;5(12):3091–310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uenberg J,Howell KE。一种内化的跨膜蛋白在融合活性内体中停留不到5分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7年8月;84(16):5758–576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uenberg J,Howell KE。内吞作用中的膜交通:来自无细胞分析的见解。细胞生物学年度收益。1989;5:453–4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uenberg J,Clague MJ。细胞内膜转运的调节。当前操作细胞生物学。1992年8月;4(4):593–5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uenberg J,Griffiths G,Howell KE。体内早期内体和推测的内吞载体囊泡的表征以及体外囊泡融合的检测。细胞生物学杂志。1989年4月;108(4) :1301–131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赫尔曼B,阿尔贝蒂尼DF。内体易位期间细胞质细胞器运动的延时视频图像增强分析。细胞生物学杂志。1984年2月;98(2):565–57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IRSCH JG.公司。吞噬过程中多形核白细胞颗粒溶解的电影显微观察。《实验医学杂志》。1962年12月1日;116:827–83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llenbeck PJ,日本斯旺森。由驱动蛋白支持的巨噬细胞管状溶酶体的径向延伸。自然。1990年8月30日;346(6287):864–86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pkins CR,Gibson A,Shipman M,Miller K。内化配体-受体复合物沿连续内胚网膜的运动。自然。1990年7月26日;346(6282):335–3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well KE,Schmid R,Ugelstad J,Gruenberg J.使用磁性固体载体的免疫隔离:用于无细胞功能研究的亚细胞分离。方法细胞生物学。1989;31:265–29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Ingold AL,Cohn SA,Scholey JM.用驱动蛋白重链单克隆抗体抑制驱动蛋白驱动的微管运动。细胞生物学杂志。1988年12月;107(第6部分第2部分):2657–266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rnfeld S,Mellman I.溶酶体的生物发生。细胞生物学年度收益。1989;5:483–5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克雷斯TE。针对水疱性口炎病毒糖蛋白胞质结构域的微量注射抗体阻断其向细胞表面的转运。EMBO J。1986年5月;5(5):931–9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e C,Chen LB.活细胞内质网的动态行为。单元格。1988年7月1日;54(1):37–4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nhard JM,Kahn RA,Stahl PD。ADP-核糖基化因子(ARF)作为体外内体-内体融合调节器的证据。生物化学杂志。1992年6月25日;267(18):13047–1305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tteoni R,Kreis TE。内胚体和溶酶体的移位和聚集依赖于微管。细胞生物学杂志。1987年9月;105(3):1253–126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墨菲RF。内体和溶酶体生物发生的成熟模型。趋势细胞生物学。1991年10月;1(4) :77–8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ton RG,Prydz K,Bomsel M,Simons K,Griffiths G。Madin-Darby犬肾细胞在晚期内体中的顶端和基底外侧内吞途径会议。细胞生物学杂志。1989年12月;109(第6部分第2部分):3259–327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ton RG、Simons K、Dotti CG。培养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内吞途径。细胞生物学杂志。1992年10月;119(1):123–13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ton RG,Schrotz P,Bucci C,Gruenberg J.早期内体的可塑性。细胞科学杂志。1992年10月;103(第2部分):335–3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schal BM、Shpetner HS、Vallee RB。MAP 1C是一种微管激活的ATP酶,在体外转运微管并具有动力蛋白样特性。细胞生物学杂志。1987年9月;105(3):1273–128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stan IH,Willingham MC。细胞中心之旅:受体的作用。科学。1981年10月30日;214(4520):504–50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feffer SR.细胞内转运中的GTP结合蛋白。趋势细胞生物学。1992年2月;2(2):41–4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haire-Washington L,Silverstein SC,Wang E.肉豆蔻酸福尔波酯醋酸盐刺激小鼠巨噬细胞中微管和10-nm细丝的延伸以及溶酶体的重新分布。细胞生物学杂志。1980年8月;86(2):641–65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ierre P、Scheel J、Rickard JE、Kreis TE。CLIP-170连接内吞小泡和微管。单元格。1992年9月18日;70(6):887–9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binowitz S、Horstmann H、Gordon S、Griffiths G。腹腔巨噬细胞内吞和吞噬体室的免疫细胞化学特征。细胞生物学杂志。1992年1月;116(1):95–1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thman JE,Orci L.分泌途径的分子解剖。自然。1992年1月30日;355(6359):409–4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eel J,Kreis TE。体外内吞载体囊泡与微管的运动蛋白非依赖性结合。生物化学杂志。1991年9月25日;266(27):18141–181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ekman R.酵母中囊泡交通的遗传和生化分析。当前操作细胞生物学。1992年8月;4(4):587–59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roer TA,Schnapp BJ,Reese TS,Sheetz MP。驱动蛋白和其他可溶性因子在细胞器沿微管运动中的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1988年11月;107(5):1785–179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roer TA、Steuer ER、Sheetz MP。细胞质动力蛋白是膜细胞器的负向终末马达。单元格。1989年3月24日;56(6):937–94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euer ER,Wordeman L,Schroer TA,Sheetz MP。细胞质动力蛋白在有丝分裂纺锤体和动粒中的定位。自然。1990年5月17日;345(6272):266–26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oorvogel W、Strous GJ、Geuze HJ、Oorschot V、Schwartz AL。晚期内体通过成熟从早期内体衍生而来。单元格。1991年5月3日;65(3):417–42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wanson J,Bushnell A,Silverstein SC。巨噬细胞内管状溶酶体的形态和分布取决于细胞质微管的完整性。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7年4月;84(7):1921–192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homas L,Clarke PR,Pagano M,Gruenberg J.通过细胞周期蛋白B而非细胞周期蛋白A体外抑制膜融合。生物化学杂志。1992年3月25日;267(9):6183–61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uomikoski T,Felix MA,Doreée M,Gruenberg J.细胞周期控制蛋白激酶cdc2对体外胞内囊泡融合的抑制作用。自然。1989年12月21日;342(6252):942–9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le RD。使用基于微管的马达进行细胞内运输。细胞生物学年度收益。1987;:347–37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le RD,Reese TS,Sheetz MP。一种新的力生成蛋白——驱动蛋白的鉴定,该蛋白参与微管运动。单元格。1985年8月;42(1):39–5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n der Sluijs P、Bennett MK、Antony C、Simons K、Kreis TE。体外MDCK细胞胞外囊泡与微管的结合。细胞科学杂志。1990年4月;95(第4部分):545–5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ux D,Tooze J,Fuller S.通过识别哺乳动物内质网滞留信号的细胞膜蛋白的抗独特型抗体进行鉴定。自然。1990年6月7日;345(6275):495–5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oodman PG、Mundy DI、Cohen P、Warren G.内吞小泡的无细胞融合受磷酸化调节。细胞生物学杂志。1992年1月;116(2):331–33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oodman PG,Warren G.在无细胞系统中受体介导的内吞途径的囊泡之间的融合。欧洲生物化学杂志。1988年4月5日;173(1):101–10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细胞生物学杂志由提供洛克菲勒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