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美国病理学杂志。1993年5月;142(5): 1471–1482.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1886902型
PMID:8494048

南方立克次体感染:一种高度侵袭性血管病性立克次体病的小鼠模型。

摘要

通过给6至8周大的雄性Balb/c小鼠静脉接种澳大利亚立克次体,建立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病小鼠模型,该病由内皮细胞的播散性立克次体感染和血管损伤引起。动物逐渐发生严重血管炎、间质性肺炎和多灶性肝坏死。这些病变与内皮细胞的早期播散感染以及立克次体的生长和侵入血管周细胞有关。2 x 10(6)生物体的剂量是均匀致死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和干扰素(IFN)在第3天增加,肿瘤坏死因子(TNF)在第5天增加。TNF、IL-6和IFN在第7天下降。脾脏细胞对澳大利亚立克次体抗原的反应是在第5天产生IFN、TNF、IL-1和IL-6,然后在第7天产生较低数量的这些细胞因子。尽管产生了抗体IFN、TNF、IL-1和IL-6,但致命的结局仍经常发生。分泌IL-2的能力下降表明存在感染相关的免疫抑制因素。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文章(3.3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Walker DH,齿轮JH。南非蜱咬热中柯诺氏立克次体分布、显微病变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Am J Trop医学杂志。1985年3月;34(2):361–3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lker DH、Parks FM、Betz TG、Taylor JP、Muehlberger JW。伤寒立克次体在致命鼠伤寒中分布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学证明。美国临床病理学杂志。1989年6月;91(6):720–72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exton DJ、Dwyer B、Kemp R、Graves S.澳大利亚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Rev感染性疾病。1991年9月至今;13(5):876–88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斯图尔特RS.弗林德斯岛斑点热:巴斯海峡新发现的蜱虫斑疹伤寒的地方病焦点。第1部分:。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澳大利亚医学杂志。1991年1月21日;154(2):94–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aves SR、Dwyer BW、McColl D、McDade JE。弗林德斯岛斑点热:巴斯海峡新发现的斑疹伤寒流行焦点。第2部分。血清学调查。澳大利亚医学杂志。1991年1月21日;154(2):99–1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wyer BW、Graves SR、McDonald MI、Yung AP、Doherty RR、McDonald JK。维多利亚州东吉普斯兰的斑点热:以前未被认识的立克次体感染焦点。澳大利亚医学杂志。1991年1月21日;154(2):121–1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exton DJ、Banks J、Graves S、Hughes K、Dwyer B。澳大利亚东南部狗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抗体的流行情况。Am J Trop医学杂志。1991年8月;45(2):243–2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exton DJ、King G、Dwyer B.致命的昆士兰蜱类斑疹伤寒。传染病杂志。1990年9月;162(3):779–78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e JB、Mosher DF、Kenyon RH、White JD、Stookey JL、Bagley LR、Fine DP。豚鼠实验性落基山斑点热期间的功能和形态学变化。实验室投资。1976年9月;35(3):235–2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nyder JC,Anderson CR。东方棉鼠SIGMODON HISPIDUS HISPIDU对欧洲TYPHUS的敏感性。科学。1942年1月2日;95(2453):23–2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波佩·JH。昆士兰东南部分离出一种类似南方立克次体的立克次氏体。澳大利亚医学杂志。1955年5月21日;42(1 21):761–76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isemann CS、Nypaver MJ、Osterman JV。斑点热组近交系小鼠对立克次体的敏感性。感染免疫。1984年1月;43(1):143–14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nderson GW,Jr,Osterman合资公司。实验性立克次体病毒的宿主防御:自然抗感染性的遗传学。感染免疫。1980年4月;28(1):132–13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umler JS,Gage WR,Pettis GL,Azad AF,Kuhadja FP。落基山斑点热患者固定皮肤标本中立克次体立克次体的快速免疫过氧化物酶证明。美国临床病理学杂志。1990年3月;93(3):410–4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rrick JW,Brindley L,Doyle MV.白细胞介素1检测的改进方法。免疫学方法杂志。1985年5月10日;79(1):39–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yáA、de la Calle O、Yagüe J、Alsinet e、Fernández MD、Romero M、Fabrega V、Martorell J、Vives J。IL-4抑制CD4+人T细胞中IL-2合成和IL-2诱导的IL-2Rα上调,但不抑制IL-2Rβ链。免疫学杂志。1991年6月15日;146(12):4209–42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pangelo BL,MacLeod RM,Isakson PC。体外垂体前叶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6。内分泌学。1990年1月;126(1):582–58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铃木F,波拉德RB。小鼠热损伤模型中干扰素产生的变化。免疫学杂志。1982年11月;129(5):1806–18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lker DH Lange合资公司。立克次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感染免疫。1984年11月;46(2):289–29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 H、Lenz B、Walker DH。保护性单克隆抗体识别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表面蛋白上的不耐热表位。感染免疫。1988年10月;56(10):2587–259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eng HM、Walker DH、Wang JG。用单克隆抗体分析锥虫T细胞依赖性和非依赖性抗原。感染免疫。1987年1月;55(1):7–1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 H、Jerrells TR、Spitalny GL、Walker DH。γ-干扰素作为体内对抗锥虫立克次体的关键宿主防御。感染免疫。1987年5月;55(5):1252–125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nkler HH,Turco J.Rickettsia prowazekii和宿主细胞:寄生虫的进入、生长和控制。当前顶级微生物免疫学。1988;138:81–1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korin IN、Kabanova EA、Shirokova EM、Abrosimova GE、Rybkina NN、Pushkareva V i.T淋巴细胞在锥虫立克次体感染中的作用。《病毒学报》。1982年1月;26(1-2):91–9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黑山共和国,Walker DH,Hegarty BC。遗传免疫缺陷小鼠感染柯诺氏立克次体。《病毒学报》。1984年11月;28(6):508–5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nor E,Sarov I.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锥虫生长:γ-干扰素增强抑制作用。感染免疫。1990年6月;58(6):1886–189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lker DH、Crawford CG、Cain BG。肺微循环立克次体感染:落基山斑点热间质性肺炎的基础。Hum Pathol(Hum病态)。1980年5月;11(3) :263–2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lker DH、Harrison A、Henderson F、Murphy FA。用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技术鉴定豚鼠模型中的立克次体。美国病理学杂志。1977年2月;86(2):343–35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sseman CL,Jr,Edlinger EA,Waddell AD,Jones MR.鸡胚立克次体感染周期和培养的L-929细胞。感染免疫。1976年10月;14(4):1052–106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sseman CL,Jr,Waddell AD。立克次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在玻片室培养的鸡胚细胞中,强毒和弱毒立克次氏体的细胞内生长周期。感染免疫。1975年6月;11(6):1391–140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nkler HH,Miller ET。磷脂酶A和普氏立克次体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的相互作用。感染免疫。1982年10月;38(1):109–11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lker DH、Firth WT、Ballard JG、Hegarty BC。磷脂酶相关渗透机制在立克次体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感染免疫。1983年5月;40(2):840–84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lker DH、Tidwell RR、Rector TM、Geratz JD。酰胺型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对立克次体细胞损伤的影响。抗菌剂Chemother。1984年5月;25(5):582–58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LL EJ,PICKENS EG.一种与斑点热组立克次体有关的有毒物质。免疫学杂志。1953年5月;70(5):461–4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lker DH、Firth WT、Hegarty BC。损伤仅限于在副生物室中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细胞。特罗普学报。1984年12月;41(4):307–3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ramek S,Brezina R,KazáR J.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内毒素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病毒学报》。1977年9月;21(5):439–4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美国病理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病理研究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