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鲜血。2011年9月29日;118(13): 3680–3683.
2011年8月10日在线预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182/血液-2011-03-344408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7224637号
PMID:21832279

血小板含有肿瘤衍生RNA生物标记物

关联数据

补充资料

摘要

诊断平台提供对癌症患者的诊断、监测和分层具有高度预测性的生物标记物,是开发个性化医学的关键工具。我们证明肿瘤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将(突变)RNA转移到血小板中,并表明从胶质瘤和前列腺癌患者分离的血小板分别含有癌相关RNA生物标记物EGFRvIII和PCA3。此外,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胶质瘤患者的血小板中存在明显的RNA特征。由于血小板很容易获得和分离,因此它们可能成为癌症辅助诊断的一个有吸引力的平台。

介绍

靶向肿瘤治疗和个性化药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疾病特征分析和伴随诊断的发展。15肿瘤衍生核酸的突变可以高度预测癌症靶向治疗的反应(例如,结直肠癌中的KRAS突变、黑色素瘤中的BRAF突变和肺癌中的EGFR突变)。5然而,获得容易获得的高质量核酸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发展障碍。1血液中每微升通常含有15万至35万血小板(血小板),6它们发挥着不同的功能7并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高可用的生物标记物来源。8此外,血小板分离相对简单,是血库/血液学实验室的标准程序。由于血小板不含细胞核,因此其功能维持所需的RNA转录物在血小板形成过程中来自巨核细胞。6,8,9血小板RNA可以很容易地分离出来并进行基因表达分析。810在这里,我们表明血小板会吸收肿瘤衍生的分泌膜泡,这些膜泡可以包含肿瘤相关RNA,血小板可以作为癌症诊断的潜在生物标记物来源。

方法

血小板分离和组织切除

根据《赫尔辛基宣言》,在知情同意和遵循道德准则的情况下,在荷兰阿姆斯特丹VU大学医学中心和瑞典乌梅奥Norrlands Universites Sjukhus进行了胶质瘤和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切除和全血采集。通过标准离心法从含有EDTA抗凝剂的紫卡普BD真空吸附器中收集的全血中分离血小板。在室温下120℃离心20分钟,取出细胞,重复5分钟。在室温下360℃离心20分钟,从上清液中分离血小板然后将血小板颗粒在PBS中洗涤两次,0.8%EDTA,并收集在100μL PBS中。通过显微镜分析评估血小板质量(活化和聚集)以及纯度。接下来,将分离的血小板颗粒进行snap冷冻以供进一步使用。

微泡分离、标记和转移

从U87/U87-EGFRvIII胶质瘤和22Rv1前列腺癌细胞中分离出微囊泡,并按照前面所述进行标记。11在U87-EGFRVIII微泡培养后,用RNA酶清洗血小板并进行处理,以确保EGFRVIII RNA进入血小板,从而防止其受到RNA酶介导的降解。使用LSM-710共焦显微镜系统、ZEN 2010软件(卡尔蔡司)和63倍油浸物镜(卡尔蔡司)分析微泡摄取。用德克萨斯红结合小麦胚芽凝集素(Invitrogen)对血小板进行染色,以显示血小板结构,并分析绿色PKH67(Sigma-Aldrich)对微泡的摄取。按照其他地方的描述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查。1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如前所述,对EGFRvIII、PCA3和GAPDH进行RT-PCR,11,12使用以下底漆组:

嵌套EGFRvIII引物:PCR1,正向,5′-CAGTATTGAT-CGGGAGC-3′;反面为5′-TGTGGATCACAGAGGAGT-3′;PCR2,正向,5′-GAGCTCTCGGGGAGCAG-3′;背面为5′-GCCTTCGCACTCTTACAC-3′。

嵌套PCA3引物(外显子2-3):PCR1,正向,5′-AGTTCCGGTGAGTCT-3′;背面为5′-CACATTTCAGCAGATGTGTGG-3′;PCR2,正向,5′-ATCGACGCACTCTCTCTGAGT-3′;和反向,5′-TGTGTGTGC-CTCGATGGTAA-3′。

GAPDH引物:正向,5′-GAAGGTGAAGGTCGGAGTC-3′;背面为5′-TCAGAGATGTGGATGGTTC-3′。

结果

癌细胞分泌膜泡,将突变RNA转移到血小板中

图1,我们表明,从健康人对照受试者分离的血小板有能力吸收来自人类癌细胞的分泌型RNA膜泡。我们分离了健康供体受试者的血小板,以及胶质瘤和前列腺癌细胞分泌的膜泡11,12(补充图1,可从血液网站;请参阅在线文章顶部的补充材料链接)。接下来,我们用绿色荧光染料PKH67标记分离的微泡,然后将其与血小板孵育。我们通过FACS分析测定了血小板中标记的肿瘤衍生微泡的摄取和积累(图1A) ●●●●。为了证实微泡被血小板内吞,我们使用共焦显微镜,显示从胶质瘤和前列腺癌细胞获得的PKH67标记的微泡被显著摄取(图1B) ●●●●。这里分析的胶质瘤细胞分泌的膜泡含有肿瘤相关RNA,包括突变的EGFRvIII。11为了确定肿瘤衍生RNA可以从癌细胞转移到血小板,我们通过RT-PCR证明了微泡介导的突变EGFRvIII RNA转移到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图1C) ●●●●。我们通过RT-PCR在来自健康供体受试者的血小板中检测到EGFRvIII RNA,这些受试者是用从EGFRvIII阳性胶质瘤细胞中分离的膜泡培养的,而不是在用EGFRvII阴性胶质瘤细胞的微泡培养的血小板中。接下来,我们在小鼠大脑中植入了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的U87 EGFRvIII神经胶质瘤细胞13; 2周后,使用萤火虫荧光素酶介导的生物发光成像对小鼠进行成像,显示肿瘤明显生长(图1D) 之后从心脏中抽出500μL血液。分离血小板,并用RT-PCR证明体内血小板中存在EGFRvIII mRNA(图1D) ●●●●。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zh803911003680f1.jpg

血小板中肿瘤衍生RNA的摄取。(A) 用PKH67绿色荧光染料标记U87胶质瘤衍生微泡,并与分离的血小板孵育。在有无微泡的情况下培养15、30、45和60分钟后,清洗血小板并进行PKH67荧光的FACS分析。(B) 血小板与来自胶质瘤或前列腺癌(PCa)患者的PKH67标记的微泡(MV)孵育,用德克萨斯红小麦胚芽凝集素染色,并通过共焦显微镜分析PKH67标签的微泡摄取。将显示合并的图像和尺寸栏。(C) 用U87胶质瘤衍生微泡在不同条件下孵育后,从RNA酶处理的血小板中分离出RNA。RT-PCR检测EGFRvIII RNA。MV/MV-EGFRvII显示从U87/U87-EGFRvⅢ细胞分离出的微泡。(D) 小鼠植入U87-Fluc-EGFRvIII细胞或无细胞,2周后成像。所示为小鼠血小板上的代表性生物发光图像和相应的EGFRvIII RT-PCR。(E) 从12名健康对照受试者和26名胶质瘤患者(此处仅显示18名患者)的血小板中分离出RNA,并进行RT-PCR分析。相应的胶质瘤组织活检作为对照。血小板活化和不均匀EGFRvIII组织分布可能导致假阴性信号。PC表示U87-EGFRvIII RNA;NC、H2O;和nd,未确定*正信号。(F) 从健康对照组(n=10)和前列腺癌患者(n=12)的血小板中分离出RNA,并进行PCA3和GAPDH RT-PCR分析。

癌症患者的血小板含有肿瘤衍生的突变RNA

为了确定从神经胶质瘤患者中分离的循环血小板是否含有RNA生物标志物EGFRvIII,我们将健康供体受试者的血小板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的血小板进行了比较(图1E;总结见补充表1)。除了从血小板中提取的RNA外,我们还从相应的胶质瘤组织中提取了RNA。作为概念验证,我们使用RT-PCR确定是否在切除的胶质瘤组织和同一患者(n=26)的血小板以及健康对照者(n=12)的血小板中检测到突变的EGFRvIII RNA。对样品进行编码,并以盲法进行RT-PCR。共有21%的胶质瘤组织样本含有EGFRvIII转录本(补充表1),与之前观察到的类似。11值得注意的是,80%的EGFRvIII阳性患者的血小板和健康献血者(n=12)的所有血小板均扩增出EGFRvII,而所有血小板样本中均检测到GAPDH RNA。为了证明肿瘤相关信息的存在并非仅限于胶质瘤患者的血小板,我们报告了前列腺癌患者(n=12)血小板中存在前列腺癌标记物PCA3的RNA编码,而健康对照组(n=10;图1F) ●●●●。

基因表达谱鉴定血小板中的胶质瘤特征

最后,使用基因表达阵列,我们测定了从健康对照受试者(n=12)和胶质瘤患者(n=8;补充方法)分离的血小板的RNA谱。进行SAM分析以确定我们获得了不同的RNA表达谱,并允许我们编译胶质瘤相关基因表达特征(图2A) ●●●●。有趣的是,一些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在对照样品中几乎检测不到,而在胶质瘤患者的血小板中,它们高度表达(图2B) ●●●●。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zh803911003680f2.jpg

胶质瘤相关基因表达特征。(A) 对来自神经胶质瘤患者和健康对照受试者的血小板RNA进行基因表达阵列。SAM分析用于确定显著表达的基因。图中显示了前30个上调RNA的热图。(B) 前10个RNA的个体表达水平。虚线表示背景(BG)。

讨论

在这里,我们证明了癌细胞分泌的膜泡是能够将肿瘤衍生(突变)RNA转移到血小板的载体,如共焦显微镜和RT-PCR所示。据证实,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微泡类型向循环中释放RNA。11,12,1416然而,正在出现其他机制;例如,循环microRNAs(miRNAs)与argonaute 2蛋白一起被检测到,16以及与高密度脂蛋白的复合物。17因此,血小板中肿瘤衍生RNA分子也可能通过微泡依赖性机制转移。对血小板的兴趣及其与血管内成分相互作用的能力吸引了一些研究小组将血小板作为癌症生物标记物的蛋白质来源,并研究其在疾病中的作用。1822一些血小板蛋白被鉴定为潜在的癌症生物标志物,包括PF423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24有趣的是,血小板反应蛋白-1被证明是血管生成的负调节因子,并影响血小板介导的骨髓衍生细胞向肿瘤血管生成部位的募集。25此外,血小板衍生的溶血磷脂酸被证明支持乳腺癌转移,并通过干扰骨髓衍生细胞向血管生成部位的募集而被确定为潜在的治疗靶点。26最近研究表明,巨核细胞选择性地将mRNAs转运到血小板中,只允许将一部分RNAs转移到血小板中,27Calverly等人发现了在肺癌转移中差异表达的巨核细胞/血小板衍生mRNA亚群。28然而,肿瘤衍生RNA在血小板生物学和癌症中的任何作用仍有待研究,并且尚不清楚转移的肿瘤衍生RNA能在多大程度上功能性转化为蛋白质,从而操纵血小板功能,如前所述,在内皮细胞摄取肿瘤衍生的微泡后发生。12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癌症患者血小板中的miR-28被解除了调控。29因为血小板具有功能性miRNA机制,10,30确定肿瘤衍生的miRNAs是否能在功能上抑制血小板中的翻译也很有意义,正如在微泡介导的肿瘤衍生miRNAs-递送过程中单核细胞中发生的那样。31除了这里显示的微泡摄取外,据报道血小板本身可以有效释放肿瘤前微泡,18,32,33因此,有可能形成以血液为基础的(肿瘤衍生的)RNA分布网络。因此,肿瘤细胞通过血小板传播RNA为癌症监测提供了一个战略开口。本文的结果表明,血小板含有肿瘤相关RNA,因此可能成为个性化医学背景下癌症伴随诊断的一个有吸引力的平台。

补充材料

本文的在线版本包含数据补充。

致谢

作者感谢Xandra O.Breakefield教授的持续支持,感谢Jantine Posthuma de Boer在采血方面的帮助,感谢Nitesh Mistry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帮助。

这项工作得到了瑞典乌梅大学狮子癌症研究基金会的支持;瑞典研究委员会(R.J.A.N.)Stichting Translational Research CCA/VU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和NWO-VIDI(T.W.)。

脚注

这篇文章的出版费用部分由页面费支付。因此,仅为了表明这一事实,根据《美国法典》第18卷第1734节的规定,本文特此标记为“广告”。

作者

贡献:R.J.A.N.、J.S.和T.W生成并分析了数据,并参与了实验策略和手稿的设计、写作和编辑;L.B.和S.v.R.生成PCR数据并编辑手稿;E.H.和D.M.P.生成了微泡摄取数据并编辑了原稿;M.W.、A.W.、W.R.G.、H.M.V.、W.P.V.和D.P.N.提供了患者材料并编辑了手稿。

利益冲突披露:作者声明没有相互竞争的财务利益。

通讯员:Thomas Würdinger,神经肿瘤学研究小组,阿姆斯特丹癌症中心,荷兰阿姆斯特丹VU大学医学中心,De Boelelaan 11171081 HV;电子邮件:ln.cmuv@regnidruw.t公司.

工具书类

1伯纳德·R。这是诊断,笨蛋。单元格。2010;141(1):13–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Khleif FN、Doroshow JH、Hait WN等。AACR-FDA-NCI癌症生物标记物合作共识报告:促进生物标记物在癌症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临床癌症研究。2010;16(13):3299–33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三。Vlassov VV、Laktionov PP、Rykova EY。循环核酸作为癌症生物标记物的潜在来源。当前分子医学。2010;10(2):142–16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Papadopoulos N、Kinzler KW、Vogelstein B。伴随诊断在开发和使用突变靶向癌症治疗中的作用。国家生物技术。2006;24(8):985–99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Sharma SV、Bell DW、Settleman J等。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Nat Rev癌症。2007;7(3):169–1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乔治·JN。血小板。柳叶刀。2000;355(9214):1531–15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Leslie M.细胞生物学:超越凝血。血小板的力量。科学。2010;328(5978):562–56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Gnatenko DV、Dunn JJ、McCorkle SR等。使用微阵列和基因表达的系列分析对人类血小板进行转录谱分析。鲜血。2003;101(6):2285–22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Goodall AH、Burns P、Salles I等。人类血小板的转录谱分析揭示LRRFIP1是一种新的调节血小板功能的蛋白质。鲜血。2010;116(22):4646–465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Nagalla S、Shaw C、Kong X等。血小板microRNA-mRNA共表达谱与血小板反应性相关。鲜血。2011;117(19):5189–519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Skog J、Würdinger T、van Rijn S等。胶质母细胞瘤微泡运输促进肿瘤生长的RNA和蛋白质,并提供诊断生物标记物。自然细胞生物学。2008;10(12):1470–147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Nilsson J、Skog J、Nordstrand A等。前列腺癌衍生尿液外泌体:前列腺癌生物标记物的新方法。英国癌症杂志。2009;100(1):1603–160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Wurdinger T、Badr C、Pike L等。一种用于体外监测体内过程的分泌荧光素酶。自然方法。2008;5(2):171–17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Zomer A、Vendrig T、Hopmans ES等。外显子:适合传递小RNA。通用集成生物。2010;(5):447–45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癌症中的微粒。塞明血栓止血。2010;36(8):888–90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6Arroyo JD、Chevillet JR、Kroh EM等。Argonaute2复合物携带大量循环微RNA,这些微RNA独立于人体血浆中的小泡。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11;108(12):5003–500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7Vickers KC、Palmisano BT、Shoucri BM等。微RNA在血浆中运输,并通过高密度脂蛋白传递到受体细胞。自然细胞生物学。2011;13(4):423–4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8Gay LJ,Felding-Habermann B.血小板对肿瘤转移的贡献。Nat Rev癌症。2011;11(2):123–13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9Pindo HM、Verheul HM、D'Amato RJ、Folkman J.血小板参与肿瘤血管生成?柳叶刀。1998;352(9142):1775–17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0Klement GL、Yip T-T、Cassiola F等。血小板主动隔离血管生成调节因子。鲜血。2009;113(12):2835–284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1Kerr BA、Miocinovic R、Smith AK等。异种移植模型中前列腺癌生长期间血浆和血小板中肿瘤和微环境分泌物的比较。肿瘤。2010;12(5):388–39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2Gonzalez FJ、Rueda A、Sevilla I等。癌症患者循环血小板反应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平衡的变化:与血小板α-颗粒含量和初级激活的关系。国际生物标志物杂志。2004;19(3):221–2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3Cervi D,Yip TT,Bhattacharya N等。血小板相关PF4作为早期肿瘤生长的生物标志物。鲜血。2008;111(3):1201–12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4Zaslavsky A、Baek KH、Lynch RC等。血小板源性血小板反应蛋白-1是血管生成的关键负调控因子和潜在生物标志物。鲜血。2010;115(22):4605–461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5Feng W,Madajka M,Kerr BA,等。血小板分泌在血管生成中的新作用:介导骨髓源性细胞动员和归巢。鲜血。2011;117(14):3893–390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6Boucharaba A、Serre CM、Grès s等。血小板衍生溶血磷脂酸支持乳腺癌溶骨性骨转移的进展。临床投资杂志。2004;114(12):1714–172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7Cecchetti L、Tolley ND、Michetti N等。巨核细胞将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mRNA差异地分类为血小板:调节合成事件的机制。鲜血。2011;118(7):1903–191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8Calverley DC、Phang TL、Choudhury QG等。转移性肺癌中血小板基因表达的显著下调。临床翻译科学。2010;(5):227–23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9Girardot M、Pecquet C、Boukour S等。miR-28是一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靶向微小RNA,在部分骨髓增生性肿瘤患者血小板中检测到。鲜血。2010;116(3):437–4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0Landry P、Plante I、Ouellet DL等。无核血小板中微RNA通路的存在。自然结构分子生物学。2009;16(9):961–96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1.Pegtel DM、Cosmopoulos K、Thorley-Lawson DA等。通过外显体对病毒miRNAs进行功能性递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10;107(14):6328–63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2Janowska-Wieczorek A、Wysoczynski M、Kijowski J等。来自活化血小板的微泡诱导肺癌转移和血管生成。国际癌症杂志。2005;113(5):752–76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3Heijnen HF,Schiel AE,Fijnheer R,等。活化血小板释放两种类型的膜泡:通过表面脱落的微泡和来自多泡体和α颗粒胞吐的外泌体。鲜血。1999;94(11):3791–37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血液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血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