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神经科学杂志。2005年6月15日;25(24): 5750–5756.
数字对象标识:10.1523/JNEUROSCI.1104-05.2005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6724879
PMID:15958741

突触标记和交叉标记:蛋白激酶Mζ在维持长时程增强而非长时程抑制中的作用

摘要

蛋白激酶Mζ(PKMζ)是一种持久活性的蛋白激酶C亚型,在长时程增强(LTP)过程中合成,对维持LTP至关重要。根据“突触标记”,新合成的具有重要功能的塑性相关蛋白(PRP)不仅可以延长强韧化途径的增强,如果设置了突触标记,还可以延长独立的弱韧化途径中的增强。因此,我们研究了PKMζ是否参与标记,并通过向两条独立的通路提供强弱强韧的强韧化作用,然后通过选择性肉豆蔻酰化ζ-假底物抑制肽干扰激酶的功能,从而促进持续增强。我们发现持续的PKMζ活性不仅对强强韧化途径,而且对弱强韧化路径都保持增强的反应。相反,一个独立的、非标准化的通路不受抑制剂的影响,这表明PKMζ的功能是标记突触特有的。为了进一步描述PKMζ在突触标记中功能的特异性,我们研究了突触“交叉标记”,其中一个输入中的晚期LTP可以在单独的输入中早期转化为晚期长期抑郁(LTD),或者,一个输入的晚期LTD可以在第二个输入中早期转变为晚期LTP,前提是设置了弱输入的标签。尽管PKMζ抑制剂逆转了晚期LTP,但它不能阻止弱刺激、交叉标记LTD输入的持续抑郁。相反,尽管该药物没有逆转晚期LTD,但它阻止了弱强直化、交叉标记突触的持续增强。因此,PKMζ是第一个LTP特异性PRP,在突触标记和交叉标记期间对LTP早期到晚期的转化至关重要。

关键词:海马体,学习,记忆形成,突触标记,突触交叉标记,长期增强,长期抑郁,晚期LTP,晚期LTD,蛋白激酶Mζ

介绍

长期增强(LTP)和长期抑郁(LTD)被认为是学习和记忆的生理模型(马蒂斯,1989年;布利斯和柯林里奇,1993年;马伦卡,1994年). 这两种形式的突触可塑性都有早期和晚期的特征,后者依赖于蛋白质翻译(Krug等人,1984年; Frey等人。,1988,1996;Otani等人,1989年;Nguyen和Kandel,1996年;Manahan-Vaughan等人,2000年). 新合成的蛋白质如何与表达LTP或LTD的特定激活突触相互作用,而不是与不活动突触相互影响,这是被认为对记忆至关重要的突触特异性的基础。解释这种特异性的一个假设是“突触标记”,即新合成的可塑性相关蛋白(PRPs)与最近增强的“标记”突触相互作用(Frey和Morris,1997,1998). 这一假设解释了强直破伤风如何在一条途径中产生蛋白质合成依赖性LTP(晚期LTP),延长正常情况下只产生早期LTP的独立弱破伤风途径中的增强。最近,突触标记模型已经扩展到包括LTP和LTD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交叉标记”(Sajikumar和Frey,2004年). 在交叉标记中,一个突触输入中的晚期LTP/LTD将独立输入中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早期LTD/LTP转化为其长期形式(Sajikumar和Frey,2004年). 交叉标记不仅扩大了通路之间相互作用的范围,而且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即新合成的PRP的功能是普遍延长弱刺激的作用,还是有单独的PRP专门延长增强或抑制。

由于我们对突触标记所涉及的特定分子缺乏了解,因此无法阐明突触标记的分子机制。许多信号转导分子与LTP(如蛋白激酶)或LTD(磷酸酶)的诱导有关(马林卡,1994年;马伦卡和熊,2004年). 然而,突触标记很可能涉及突触获得维持的分子机制,而这些机制的特征不如诱导机制。

蛋白激酶C(PKC)与LTP的维持有关(Lovinger等人,1987年;马利诺等人,1988年;雷曼等人,1988年). 具体来说,一种不寻常的、自主活性的PKC亚型,称为蛋白激酶Mζ(PKMζ),对于维持LTP是必要的,也是足够的(Sacktor等人,1993年;Ling等人,2002年). PKC由一个N端调控域和一个C端催化域组成,其中包含一个自抑制假底物序列和第二信使结合位点(西冢,1995). PKC通常通过这两个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保持在非活性的基础状态。第二信使通过结合调节域激活PKC,并引起构象变化,从而暂时释放自动抑制。

相反,PKM由一个独立的PKC催化域组成,该催化域缺乏PKC的自主抑制调节域,具有自主活性(施瓦茨,1993年). 在大脑中,只有一种同工酶非典型ζ形成稳定的PKM(Sacktor等人,1993年). 在LTP中,通过增加PKMζmRNA的翻译,通过新的蛋白质合成增加PKMξ,产生独立的ζ催化结构域(Hernandez等人,2003年). PKMζ的持续活性持续数小时增强AMPA受体(AMPA-R)反应,从而维持LTP(Ling等人,2002年;Serrano等人,2005年).

一些研究小组推测PKMζ可能参与突触标记(Drier等人,2002年,Martin和Kosik,2002年;Hegde,2004年). 我们假设PKMζ可能起到PRP的作用,因为它表现出三个关键性质:(1)PKMξ是通过强韧化而非弱韧化新合成的(Osten等人,1996年),(2)激酶的突触后全细胞灌注足以增强AMPA-R介导的突触传递(Ling等人,2002年)和(3)抑制激酶活性可逆转晚期LTP(Serrano等人,2005年). 在这里,我们研究了PKMζ在突触标记期间的功能。我们发现PKMζ在突触标记和交叉标记中都起着关键作用,并且该激酶代表LTP特异性PRP。

材料和方法

如前所述,我们使用130只雄性Wistar大鼠(7周龄)制备的130个横向海马切片(400μm)(Frey和Morris,1997,1998; 萨吉库马尔和弗雷,2003,2004). 用一根金属棒(颈部脱臼)猛击颈部后部,迅速杀死动物,然后将其斩首(整个过程耗时约3-5分钟)。切片在32°C的界面室中孵育;培养基[人工脑脊液(ACSF)]含有以下成分(单位:m):124氯化钠,4.9氯化钾,1.2千赫2人事军官4,2.0硫酸镁4,2.0氯化钙2,24.6氯化钠, 10d日-葡萄糖;耗碳量,18L/h;ACSF的流速为0.74 ml/min。在所有实验中,两个单极涂漆不锈钢电极(5 MΩ;A-M Systems,Carlsborg,WA)位于CA1区域的放射层内,用于刺激两个独立的突触输入S1和S2(参见图1). 为了记录场EPSP(测量为其斜率函数)和群体峰振幅(PS),将两个电极(5 MΩ;A-M系统)分别放置在单个神经元群体的CA1树突层和细胞体层,并通过定制放大器放大信号。使用剑桥电子设计(英国剑桥)1401模数转换器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并使用定制软件(PWIN;莱布尼茨神经生物学研究所)进行分析。切片预孵育至少4小时,这对于可靠长期记录晚期LTP和晚期LTD至关重要(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Sajikumar和Frey,2004年).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zns0260504750001.jpg

PKMζ抑制对LTP维持和突触标记的影响。,LTP后期。上图是一个横向海马切片,显示了电极的位置。显示了两个独立的突触输入S1和S2对相同神经元群的作用,以及群体峰振幅和场EPSP的记录位置,以及作为代表性示例的模拟记录轨迹。该图表明,使用高频刺激(HFS)诱导S1(STET;填充圆圈)晚期LTP导致晚期LTP,与控制输入S2(开放圆圈;n个= 8;第页< 0.05;U型测试)。S2的控制刺激在所研究的时间过程中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电位。b条,PKMζ的抑制逆转LTP维持。晚期LTP的诱导(n个=7)通过将HFS应用于S1(填充圆圈)和应用肉豆蔻酰化ζ-假底物肽抑制剂(1μ; 黑条)1h后逆转LTP的晚期,而控制通路S2的电位在整个8h的记录期内保持稳定(开环)。c(c),PKMζ的抑制逆转标记突触的晚期LTP维持。在S1中诱导晚期LTP(实心圆圈),然后通过WTET在S2中诱导早期LTP(空心圆圈),随后在WTET后30分钟对S2施用myr ZIP(1μ; 黑条;n个=7),如图所示。STET后210分钟S1的LTP逆转至基线水平,WTET后120分钟S2的增强达到预转换基线值(n个= 7;第页< 0.05; Wilcoxon试验)。d日,scr-myr-ZIP对突触标记(1μ). S1(填充圆)的晚期LTP在8.5小时内保持稳定,S2(开放圆)观察到突触标记。与预转化水平相比,S1晚期LTP诱导的S2早期到晚期LTP的转化维持了8小时(n个= 4).e(电子),(f),早期LTP。S1弱破伤风诱导的早期LTP(充满圆圈)显示出持续135分钟的短暂增强(与控制输入S2相比e(电子);n个= 5;第页< 0.05;U型测试)。诱导早期LTP后对PKMζ的抑制作用((f);n个=5)显示两个输入的时间过程与未经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相似[与对照输入S2(开环)相比,S1(填充环)的早期LTP维持135分钟;第页< 0.05;U型测试]。模拟记录道代表输入S1强碱化前30分钟(实线)、强碱化后30分钟(阴影线)和强碱化(虚线)后8小时的典型野外EPSP,如果S2也强碱化,则表示该输入强碱化之前或之后的EPSP。箭头表示强韧化的时间点。横线表示药物使用的时间。误差条代表平均值±SEM。

在预孵育期后,确定每个输入的测试刺激强度,以在所有控制和LTD诱导输入和LTP诱导输入中诱发其最大振幅的40%的群体峰值,并在25%的群体峰值。对于刺激,使用了双相恒流脉冲。晚期LTD是使用900次强低频刺激协议(SLFS)诱发的[一次脉冲由三次20 Hz的刺激组成;脉冲间隔为1s(即。,(f)=1 Hz);刺激持续时间,每半波0.2毫秒;刺激总数,2700]。这种刺激模式产生了稳定的晚期LTD体外至少8小时(Sajikumar和Frey,2003,2004). 在研究LTD弱诱导的实验中,使用弱低频刺激协议(WLFS)诱导短暂早期LTD,该协议由900个频率为1 Hz的脉冲组成,脉冲持续时间为每半波0.2 ms,总刺激次数为900。使用三个100脉冲的刺激序列诱导晚期LTP[强破伤风(STET),100 Hz;持续时间,每极0.2毫秒,间隔10分钟]。使用由一个100 Hz序列(21个双相恒流脉冲;每半波0.2 ms脉冲持续时间;强直刺激强度,PS阈值)组成的弱强直协议(WTET)诱导早期LTP。在线监测种群峰值振幅和场EPSP斜率。为了清楚起见,只显示了现场EPSP数据,因为两个记录的参数在实验中显示了相似的时间进程,除了在LTD期间消除了群体峰值的情况。在LTP/LTD诱导之前,基线记录了至少60分钟;使用四个0.2 Hz双相恒流脉冲(每极0.1 ms)进行基线记录,并在破伤风后1、3、5、11、15、21、25和30 min或LFS后21、25、30 min进行测试,此后每15 min至8 h进行一次。

肉豆蔻酰化ζ-假底物肽(myr-ZIP;myr-SIYRRGARRWRKL-OH;Biosource,Camarillo,CA)和加扰控制肽(scr-myr-ZIP;myr-RLYRKRIWRSAGR-OH;Biosource)(Laudanna等人,1998年)以蒸馏水作为储备溶液(10 m)制备)并储存在-20°C。最终浓度为1μ在浴前立即溶解在ACSF中。myr-ZIP对PKMζ的作用是传统PKCα的142倍,对PKMξ的作用则是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的196倍【Ling等人描述的分析】(2002)].

当在一组或Mann-Whitney组内进行比较时,使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每个时间点的总体峰值振幅(以毫伏为单位测量)的平均值和场EPSP的斜率函数(以毫秒为单位)进行统计分析U型当数据在各组之间进行比较时进行测试;第页<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数据如所示图2,d日e(电子)、和图3,e(电子),部分平行进行,并由Sajikumar和Frey最初描述的附加实验完成(2004).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zns0260504750002.jpg

PKMζ抑制对LTD维持和突触标记的影响。,Late LTD。与控制输入S2(开环;n个= 7;第页< 0.05;U型测试)。b条,使用与中相同的协议诱导的晚期LTD当myr-ZIP(1μ;n个=7)在诱导1小时后进行浴处理(填充圆圈)。c(c),d日在myr-ZIP的影响下,在LTD期间进行Synaptic标记。c(c)表示S1的SLFS(实心圆圈)之后,S2的WLFS(开放圆圈)以及随后应用myr-ZIP后,现场EPSP的时间进程(n个= 5). 无论myr-ZIP对PKMζ活性的阻断如何,该方案都会导致突触标记(即S2早期LTD向晚期LTD的转化)。d日表示LTD期间未经药物治疗的突触标记对照系列(n个= 10).e(电子),(f),Early有限公司。e(电子),WLFS(虚线箭头;n个=10)持续185分钟(与控制输入S2相比;U型测试;第页< 0.05;n个= 6).(f),当myr-ZIP在诱导1小时后施用时,早期LTD未受影响。控制S2的刺激e(电子)(f)在所研究的时间过程中显示出相对稳定的电位(开圈)。模拟记录道代表输入S1低频刺激前30分钟(实线)、后30分钟(阴影线)和后8小时(虚线)的典型现场EPSP,如果S2也接受了LTD诱导刺激,则在该输入LFS之前或之后。虚线箭头表示相应突触输入的弱或强低频刺激。横线表示药物使用的时间。误差条代表平均值±SEM。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zns0260504750003.jpg

PKMζ抑制对突触交叉标记的影响。晚期LTP将交叉标记的早期LTD突触转化为持久性LTD。30分钟后,STET在S1(填充圆)诱导晚期LTP,然后在S2(开放圆)诱导WLFS。这里,S2中早期的LTD被转换为晚期的LTD,证明LTP和LTD之间存在突触交叉标记(n个= 7).b条,在S1的tetanization之前2小时至之后2小时的myr ZIP的浴敷防止了LTP和LTD的诱导(n个= 7). S1(填充圆圈)高频刺激强直;30分钟后,对S2(开环)应用WLFS诱导早期LTD。c(c),与中的实验相似b条但使用了非活性的杂化肽(1μm)代替myr-ZIP(n个= 8). 未观察到对LTP、LTD诱导或交叉标记的影响。d日PKMζ抑制不影响晚期LTP与交叉标记早期LTD突触的相互作用,从而建立晚期LTD。交叉标记后,在诱导1 h后应用myr-ZIP逆转S1晚期LTP的维持(填充圆圈);尽管如此,S2的早期LTD(开放圈)还是被转换为晚期LTD,而不考虑S1的晚期LTP的封锁(n个= 7).e(电子),交叉标记早期LTP突触的Late-LTD转化。SLFS诱导S1(填充圆)晚期LTD,1小时后在S2(开放圆;n个= 7). 这里,S2的早期LTP转化为晚期LTP,显示LTD和LTP之间的突触交叉标记。(f),PKMζ抑制阻断LTD的诱导,随后是LTP的诱导。与中的类似实验b条但以相反的方式(n个=7)[即,S1具有晚期LTD诱导(填充圆)和S2具有早期LTP(开放圆)]。PKMζ抑制阻止交叉标记突触LTP的维持。实验类似于e(电子)但随后应用了myr-ZIP。myr-ZIP阻止了晚期LTD突触(填充圆圈)与交叉标记LTP突触相互作用并延长其维持时间的能力,揭示了强直化5小时后S2(开放圆圈)早期LTP,随后出现长期抑郁(与强直化前的基线值相比;n个= 7;第页< 0.05; Wilcoxon试验)。小时,scr-myr-ZIP(1μ)对交叉标记没有影响(n个=4)[即,S2(开放圆)中的早期LTP通过之前S1(填充圆)中晚期LTD的归纳转化为晚期LTP]。模拟记录道和符号类似于图1误差条代表平均值±SEM。

结果

PKMζ抑制逆转晚期LTP

之前关于PKMζ在晚期LTP中的作用的研究已经使用预培养1-2小时的海马切片,检查了一个标准的、强的、100 Hz、1s、四列、5分钟列间隔方案(Osten等人,1996年;Ling等人,2002年;Serrano等人,2005年). 然而,对于长时间(~9小时)的切片记录,我们优化了海马切片准备和破伤风刺激方案(见材料和方法)(Sajikumar和Frey,2004年). 为了研究在我们的条件下持续的PKMζ活性在维持晚期LTP中的作用,我们在突触输入S1中诱导了晚期LTP(图1,填充圆圈),还记录了控制输入S2(图1,开圆圈),然后应用肉豆蔻酰化ζ-假底物肽抑制剂(图1b条). 我们使用了低浓度的抑制剂(1μ),选择PKMζ对后期LTP维护固结阶段的影响(Serrano等人,2005年)其对应于突触标记的时间(Frey和Morris,1997,1998).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照非标准化途径在基线水平上保持稳定(图1b条,打开圆圈)。相反,在强直化途径中,在S1诱导晚期LTP后1小时应用myr-ZIP(药物持续应用5小时)可防止其后期维持(图1b条,填充圆圈),在强直135分钟后恢复到基线反应(第页< 0.05; Wilcoxon签署秩检验),从而证实了之前的研究(Ling等人,2002年;Serrano等人,2005年). 有趣的是,在我们的条件下,药物冲洗后,从4小时起,电位进一步减弱到基线水平以下,表现出持久的抑郁(第页< 0.05; Wilcoxon符号秩检验),尽管在这些时间内未观察到同时记录的非标准化控制途径的变化。尽管这种下降是特指强直化途径,但我们通过比较输入-输出关系(测量为E类/S公司关系(即EPSP/群体峰值振幅的斜率函数);n个=5,每组]30分钟前、30分钟后和8小时后,在对照组晚期LTP中(图1)以及myr-ZIP对晚期LTP的诱导和后续应用(图1b条). 输入-输出特性和评估E类/S公司系数显示兴奋性和正常值没有变化E类/S公司-LTP诱导后的移位行为及其myr-ZIP逆转[E类(单位:毫伏/毫秒)/S公司在-30分钟控制下的(毫伏)值,2.01±0.1/1.65±0.2 vs myr-ZIP,2.25±0.2/2.06±0.2+30分钟对照,myr-ZIP组3.54±0.3/4.18±0.3 vs 3.8±0.2/4.31±0.2+8h对照组,3.4±0.3/4.02±0.3 vs myr-ZIP组,1.65±0.2/1.38±0.2]。此外,我们分析了有无药物治疗的破伤风菌株(刺激间期,10 ms)。未检测到记录电位的差异(未显示数据)。因此,PKMζ的持续激活不仅维持了晚期LTP,而且似乎强烈的强直化改变了这些通路中AMPA-R介导的突触传递的基线特性,从而使其部分被PKMξ维持。

PKMζ抑制对LTP期间突触标记的影响

然后我们研究了通过突触标记获得的LTP的晚期是否会受到myr-ZIP应用的影响。我们在突触输入S1中诱导晚期LTP,随后在突触输出S2中诱导早期LTP,然后在30分钟后应用myr-ZIP。如中所示图1c(c)STET后210分钟S1晚期LTP逆转至基线水平,此外,在WTET后120分钟S2的增强恢复至预转换基线值(第页< 0.05; Wilcoxon试验)。因此,在强直化后应用myr-ZIP可以阻止突触标记后增强的持续性。相反,应用一种非活性的干扰控制肽(1μ)没有阻止两个独立输入之间的LTP突触标记(图1d日). 通过先前诱导S1晚期LTP,S2早期LTP转化为晚期LTP的过程维持了8h。PKMζ的作用是针对突触标记后弱强直化获得的晚期,因为在由弱破伤风引起的早期LTP诱导后60分钟应用myr-ZIP对其时间进程没有影响(图1(f))与未经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图1e(电子)). 因此,突触标记后增强的持续性是通过获得PKMζ依赖的晚期。

PKMζ抑制对LTD和LTD期间突触标记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研究了myr-ZIP是否可以逆转晚期LTD,或者其影响是否特定于晚期LTP。图2表示S1中SLFS诱导的晚期LTD的时间进程(填充圆)。控制输入S2在整个会话的基线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图2,打开圆圈)。图2b条表示在晚期LTD诱导后1小时内应用myr-ZIP时输入S1的场EPSP的时间进程。在SLFS诱导后5小时内应用药物不会影响早期或晚期LTD(图2b条,填充圆)。控制输入S2(图2b条,开圆)在试剂存在下保持稳定。因此,与LTP相比,后期LTD的维护与持续增加的PKMζ活性无关。接下来,我们研究了myr-ZIP对LTD期间突触标记过程的可能影响。我们研究了SLFS或WLFS处理的突触输入之间的突触标记,以及随后对PKMζ活性的阻断。S1的SLFS(填充圆圈)和S2的WLFS(开放圆圈)导致突触标记(即S2的LTD早期到晚期的转换),无论是否存在(图2c(c))或缺席(图2d日)myr-ZIP的。myr-ZIP对WLFS诱导的早期LTD的维持也无影响(图2e、 (f)).

PKMζ抑制对交叉标记的影响

这些结果表明,持续增加的PKMζ活性在LTP的维持和增强反应的突触标记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对LTD的维持没有作用。接下来我们问PKMζ的活性在突触交叉标记过程中是否有特定作用。强LTP延长交叉标记的弱抑制突触,从而将其转化为持久性LTD,是PKMζ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吗?相反,尽管激酶在LTD维持中没有明显作用,但强LTD引起的交叉标记、弱增强突触的延长是由PKMζ的获得引起的吗?

我们首先讨论了从强LTP到弱LTD的交叉标记是否需要PKMζ(图3). 我们首先描述了PKMζ可能参与这种交叉标记形式的潜在时间窗口。因此,我们首先询问PKMζ是否在通过bath将myr-ZIP应用于两条独立的途径,从强LTP到弱LTD交叉标记的诱导阶段中重要(图3b条)然后2小时后将STET输送至S1(填充圆圈),然后将WLFS输送至S2(开放圆圈)。我们发现myr-ZIP阻止了LTP,支持图1但是,另外,没有观察到交叉标记(即,没有早期到晚期LTD的转换)。我们通过应用ZIP的加扰非活性版本证实了这种效应的特异性,并观察到正常的强LTP对弱LTD交叉标记反应(图3c(c)). 有趣的是,当PKMζ在交叉标记的早期阶段被抑制时(图3b条),早期LTD的时间进程似乎比通常稍短(例如,与图2e、 (f)). 这表明PKMζ可能对LTD诱导产生影响,而不是对交叉标记本身和LTD维护机制的获得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交叉标记的维护阶段应用了myr-ZIP。我们将STET应用于S1(图3d日,实心圆),然后是S2中的WLFS(图3d日,打开圆圈),然后在30分钟后应用myr-ZIP(即,在我们实验室先前研究中显示的1小时的有效时间窗口内,对标记和交叉标记过程至关重要)(Frey和Morris,1997,1998;Sajikumar和Frey,2004年). 我们发现S1的晚期LTP发生逆转,与在图1,b条c(c)然而,尽管后期LTP在S1中被阻止,但仍会出现交叉标记和弱LTD的持续存在(即早期LTD在S2中转化为晚期LTD)。这一结果表明,除PKMζ外,强强韧化产生的PRP对早期LTD转变为晚期LTD非常重要。

下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颠倒塑性现象的诱导顺序(即强LTD先于交叉标记的弱LTP),会发生什么情况(图3e(电子))? 我们首先讨论了刺激顺序的颠倒是否对诱导阻滞有任何影响,我们在图3b条再次,刺激前应用myr-ZIP阻断了LTP和LTD的诱导过程(图3(f)). 然后我们询问PKMζ抑制是否影响强LTD和弱LTP的维持过程。我们首先在S1中获得强LTD,然后在S2中获得弱LTP,然后在30分钟后应用myr-ZIP(图3). S1的后期LTD不受myr-ZIP的影响。相反,PKMζ的抑制完全阻止了晚期LTD延长早期LTP的能力(即,S2的WTET仅导致早期LTP,并在tetanization后5小时出现低于试验前基线水平的晚期长期抑郁;见上文)(图1b、 c(c)). 应用无活性的搅打肽没有效果(图3小时). 总之,这些结果表明,PKMζ对于标记或交叉标记与LTP维护机制的交互作用至关重要,而不是标记或交叉标签与LTD维护机制之间的交互作用。

讨论

突触标记为表征新合成的延长突触强度功能变化的蛋白质可能作用于最近激活的特定突触的机制提供了概念基础。尽管自1997年Frey和Morris(Frey and Morris,1997,1998;考德勒和坎德尔,2000年;Barco等人,2002年;杜德克和菲尔德,2002年;马丁,2002;Fonseca等人,2004年;Kelleher等人,2004年;Navakkode等人,2004年;O'Carroll和Morris,2004年;Sajikumar和Frey,2004年),几乎没有直接参与标记过程的核心分子被鉴定出来。我们现在发现突触标签和PKC持续活性亚型PKM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弱增强突触转变为持续增强突触至关重要。我们的结果扩展了之前关于PKMζ在LTP晚期的关键作用的观察,特别是在探索交叉标记中,证明了新合成PRP的作用具有意想不到的特异性。

我们首先确认了Ling等人的工作(2002)和Serrano等人(2005)显示PKMζ在LTP晚期维持中的特殊作用。我们在强直1小时后应用低剂量PKMζ选择性抑制剂myr-ZIP,观察到海马脑片内同时记录到的增强反应逆转,而非基线非特异性突触传递逆转。此外,与PKMζ在LTP维持中的作用一致,药物的洗脱并没有导致恢复到增强反应,而是在4小时后的非常晚期阶段,使增强输入低于基线水平的轻度、延迟但持久的抑制。我们可以排除兴奋性的非特异性变化。这表明,除了增强突触外,强直化还可能导致一些通常被掩盖的突触出现抑郁,但现在我们的实验显示,当myr-ZIP特异性逆转了增强作用时。另外,强直化可能会部分破坏维持基线突触反应的机制。PKMζ磷酸化增强AMPA-R介导的突触传递(Ling等人,2002年)结果表明,AMPA-R功能在LTD期间减弱(Carroll等人。,1999;Hirai,2001年;Gutlerner等人,2002年). 因此,通过破伤风化合成的PKMζ活性持续增加,可能会维持增强的AMPA反应,以及部分特定于激活途径的基线反应。之前已经注意到强直作用导致轻度抑郁的能力,这种抑郁被增强作用掩盖或破坏基线反应的稳定性(赫拉贝托娃和萨克特,2000年).

有趣的是,在强直期间和之后应用PKMζ抑制剂myr-ZIP时,未观察到低于基线的晚期抑郁(图3b条). 这表明PKMζ可能具有双重作用:(1)在诱导过程中,它可能参与失稳过程,从而允许可塑性;(2)在维持过程中,对增强突触强度具有指导意义。此处观察到LTP诱导阻滞(图3b条)似乎比Serrano等人报告的强度更大(2005). 然而,在我们的研究中,中等刺激强度下用于诱导LTP的三列,10分钟的脑间间隔,比Serrano等人使用的最大刺激强度下的四列,5分钟的脑内间隔要弱一些(2005). 这得到了观察结果的支持,即我们最初的早期LTP比基线高出约150%(设定为100%),而在Serrano等人的工作中(2005)为~175-200%。塞拉诺等人(Serrano et al(2005)可能导致了更长的myr-ZIP独立响应。此外,PKMζ在诱导中的作用可能与突触变化的方向无关,因为myr-ZIP也阻断了LTD的诱导(图3(f)). 相反,PKMζ在维持增强作用中的作用似乎非常特殊(见下文)。

接下来,我们研究了PKMζ在突触标记中的作用,并观察到标记突触的增强持续依赖于PKMξ的持续活性,因为其增强的后期被myr-ZIP逆转。因为PKMζ直接导致LTP后期的突触增强(Ling等人,2002年;Serrano等人,2005年),因为PKMζ是在强直刺激下合成的,但不是弱刺激(Osten等人,1996年),对我们的结果最简单的解释是,新合成的PKMζ是一种PRP,在弱激活的标记突触上保持增强(图4,可在网址:www.jneurosci.org作为补充材料). 有趣的是,产生PKMζ的mRNA出现在海马锥体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中(Muslimov等人,2004年). 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新合成的PKMζ蛋白的来源,该蛋白在标记的突触上保持增强作用。

本研究中使用的低剂量myr-ZIP(1μ)足以逆转突触标记和交叉标记的时间窗期间LTP的维持(Frey和Morris,1997,1998;Ling等人,2002年;Sajikumar和Frey,2004年;Serrano等人,2005年). 有趣的是,剂量稍高(2.5-5μ)需要在以后逆转已建立的晚期LTP,并完全阻断全细胞灌注PKMζ对AMPA-R介导的突触传递的增强作用(Serrano等人,2005年). 由于myr-ZIP是一种竞争性底物,这表明PKMζ可能在标记发生的关键过渡期磷酸化另一种额外底物。我们推测这种底物可能是增效特异性标签复合物的一种成分(见下文)。

将PKMζ注入CA1锥体细胞的全细胞灌注也足以导致细胞内最多(如果不是全部)谷氨酸能突触的持续增强,这表明在这些条件下增强不需要突触标签。对这种明显差异的最简单解释是,在LTP期间,PKMζ的合成量是有限的,突触标记(以其增强特异形式)是“捕获”激酶所需的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相反,通过记录吸管对PKMζ进行全细胞灌注,即使在使用的低纳米摩尔浓度下,也可能提供丰富的酶源,从而无需标记。

PKMζ的抑制不影响基线反应,这意味着,在我们的实验操作之前,没有突触被激酶持续增强。如果PKMζ对内存存储很重要,这可能会令人惊讶体内一种可能性是,在我们的实验中使用的笼养动物的新体验相对缺乏,海马体中较旧记忆的存储可能已经减少,而大脑中的其他地方仍在保留。另外,海马脑片的制备可能消除了先前增强的证据,可能是谷氨酸释放的结果(Fiala等人,2003年)或程序触发的后续体内平衡机制(Kirov等人,1999年)或PRP(如PKMζ)的半衰期可能缩短至2小时(Sajikumar和Frey,2004年).

与PKMζ和突触标记相关的其他假设是,先前存在的激酶可能参与标记过程,或者新合成的PKMζ可能作为其他下游蛋白或对持续增强很重要的信使核糖核酸的标记。因为最近的研究表明,PKMζ通过调节受体的运输来增加突触后AMPA-Rs的数量,从而增强突触传递(Ling等人,2004年)LTP的分子机制可能需要多个水平的标记。此外,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其他过程,包括翻译、可能的转录和结构变化,可能受到持续的PKMζ磷酸化的调节。

PKMζ的作用是维持增强作用的特异性。与它在LTP维持中的重要作用相比,我们没有观察到PKMζ对LTD维持的任何影响,因为应用myr-ZIP并没有逆转LTD的早期或晚期。我们的交叉标记结果为PKMζ的功能特异性提供了额外证据。我们之前假设过(Sajikumar和Frey,2004年)晚期LTP或晚期LTD的诱导导致PRP池的合成。当时,我们提出这些PRP可以是一种蛋白质,也可以是几种不同的蛋白质(Kelleher等人,2004年;Sajikumar和Frey,2004年). 在LTP和LTD建立后,我们的新交叉标记数据(PKMζ被抑制)支持了这样一个假设,即后期塑性形成会启动不同且确实是特定于过程的PRP的合成。我们首先表明,尽管晚期LTP在PKMζ抑制的影响下受到抑制(图3d日)尽管如此,第二个输入中的早期LTD仍被转换为晚期LTD,因为早期LTD的诱导不能启动PRP的合成,但会设置其过程特异性突触标签(Sajikumar和Frey,2004年),这些标记捕获的PRP必须由单独突触输入中的强强直化启动,即使晚期LTP被myr-ZIP抑制。这证实了除PKMζ之外的PRP介导了LTD早期到晚期的转变。

此外,在相反的实验中(图3)myr-ZIP的应用虽然不影响强LTD的维持,但阻止了弱增强突触转化为持续增强突触。这表明PKMζ在LTD晚期合成,但可能通过磷酸化作用,仅与弱增强突触的标记发生功能性相互作用(图4,可在网址:www.jneurosci.org作为补充材料). 这些结果还表明,PKMζ是持续性LTP的基础,即使输入中突触效能的持续增强是通过显著不同的刺激范式获得的。

因此,PKMζ是第一个LTP特异性PRP。因此,我们扩展了合成相对非特异性PRP库的假设(Sajikumar和Frey,2004年)PRP包括过程特异性蛋白质。该库由LTP或LTD的特异性PRP以及过程非特异性蛋白质组成,例如4B3型磷酸二酯酶,我们最近已经证明了其在LTP和LTD中的作用(艾哈迈德和弗雷,2003年;Ahmed等人,2004年;Navakkode等人,2004年),由酶的激活水平决定。总之,我们的结果表明,过程特异性标签不仅由复杂的分子机制组成(弗雷和莫里斯,1998年;Sajikumar和Frey,2004年),但PRP也代表通过与这些过程特异性标记复合物的选择性相互作用来表达其效应器作用的蛋白质库(图4,可在网址:www.jneurosci.org作为补充材料). 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确定增强特异性标记的哪些分子与PKMζ相互作用。

脚注

这项工作得到了德国大众基金会I/77922对J.U.F.的支持,以及国家卫生研究院MH057068和MH53576对T.C.S.的支持。

信件应寄往德国马格德堡布伦内克斯特拉斯6号D-39118神经生理学系莱布尼茨神经生物学研究所Julietta U.Frey教授。电子邮件:ed.grubedgam-nfi@耶夫.

版权所有©2005神经科学学会0270-6474/05/255750-07$15.00/0

工具书类

  • Ahmed T,Frey JU(2003)体外大鼠单个海马脑片长期增强不同阶段特异性IV型磷酸二酯酶基因PDE4B3的表达。神经科学 117: 627-638.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hmed T,Frey S,Frey JU(2004)体内齿状体区域长期增强期间磷酸二酯酶PDE4B3同工酶的调节。神经科学 124: 857-867.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rco A,Alarcon JM,Kandel ER(2002)组成活性CREB蛋白的表达通过增强突触捕获促进长期增强的后期。单元格 108: 689-70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liss TV,Collingridge GL(1993)《记忆的突触模型:海马体的长期增强》。自然 361: 31-39.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rroll RC、Lissin DV、von Zastrow M、Nicoll RA、Malenka RC(1999),谷氨酸受体的快速再分配导致海马培养物中的长期抑郁。自然神经科学 2: 454-46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rier EA、Tello MK、Cowan M、Wu P、Blace N、Sacktor TC、Yin JC(2002)《通过非典型PKM活动增强记忆和形成记忆》黑腹果蝇 自然神经科学 5: 316-324.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udek SM,Fields RD(2002),体细胞动作电位足以用于晚期LTP相关细胞信号传导。《美国科学院院刊》 99: 3962-3967.[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iala JC、Kirov SA、Feinberg MD、Petrak LJ、George P、Goddard CA、Harris KM(2003)体外脑切片制备和恢复过程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破坏的时间。《计算机神经学杂志》 465: 90-10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onseca R、Nagerl UV、Morris RG、Bonhoeffer T(2004)《记忆竞争:蛋白质合成减少状态下的海马LTP》。神经元 44: 1011-102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ey U,Morris RG(1997),突触标记和长期增强。自然 385: 533-536.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ey U,Morris RG(1998):强弱之前的弱化:分离突触标记和晚期LTP的增塑作用。神经药理学 37: 545-552.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ey U,Krug M,Reymann KG,Matthies H(1988)Anisomycin,一种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在体外阻断海马CA1区LTP现象的晚期。大脑研究 452: 57-65.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ey U,Frey S,Schollmeier F,Krug M(1996)放线菌素D(一种RNA合成抑制剂)对体内外大鼠海马神经元长期增强的影响。生理学杂志(伦敦) 490: 703-711.[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utlerner JL、Penick EC、Snyder EM、Kauer JA(2002)《兴奋性突触的新型蛋白激酶A依赖性长期抑制》。神经元 36: 921-931.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gde AN(2004)泛素蛋白酶体介导的局部蛋白降解和突触可塑性。神经生物进展 73: 311-357.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rnandez AI、Blace N、Crary JF、Serrano PA、Leitges M、Libien JM、Weinstein G、Tcherapanov A、Sacktor TC(2003)《从编码独立蛋白激酶C zeta催化域的脑mRNA合成蛋白激酶M zeta》。记忆分子机制的含义。生物化学杂志 278: 40305-40316.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irai H(2001)AMPA受体簇的修饰调节小脑突触可塑性。神经科学研究 39: 261-267.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rabetova S,Sacktor TC(2000)不同的NMDA受体亚群有助于长期增强和长期抑郁诱导。神经科学 20:RC81(1-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uderer BS,Kandel ER(2000)《长期抑郁的蛋白质合成依赖成分的捕获》。《美国科学院院刊》 97: 13342-13347.[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elleher III RJ,Govindarajan A,Tonegawa S(2004),持久形式突触可塑性的翻译调控机制。神经元 44: 59-7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irov SA、Sorra KE和Harris KM(1999),幼年和成年大鼠的切片比灌注固定海马具有更多的突触。神经科学 19: 2876-288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rug M,Loessner B,Ott T(1984)Anisomycin阻断自由运动大鼠齿状回长期增强的晚期。Brain Res公牛 13: 39-42.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udanna C,Mochly-Rosen D,Liron T,Constantin G,Butcher EC(1998),zeta蛋白激酶C参与多形核中性粒细胞整合素依赖性粘附和趋化的证据。生物化学杂志 273: 30306-30315.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ng DS、Benardo LS、Serrano PA、Blace N、Kelly MT、Crary JF、Sacktor TC(2002)蛋白激酶Mzeta对于LTP的维持是必要且充分的。自然神经科学 5: 295-296.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ng DS,Sacktor TC,Benardo LS(2004)蛋白激酶Mζ增强EPSCs是由于突触后AMPA受体数量增加。Soc神经科学文摘 30: 740.1.[谷歌学者]
  • Lovinger DM、Wong KL、Murakami K、Routenberg A(1987)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消除海马长期增强。大脑研究 436: 177-18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lenka RC(1994),海马突触可塑性:LTP和LTD。单元格 78: 535-538.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lenka RC,Bear MF(2004)LTP and LTD:财富的尴尬。神经元 44: 5-21.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linow R,Madison DV,Tsien RW(1988),长期增强下的持续蛋白激酶活性。自然 335: 820-824.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nahan-Vaughan D,Kulla A,Frey JU(2000)自由运动大鼠CA1区维持长期抑郁的翻译而非转录要求。神经科学 20: 8572-857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rtin KC(2002)突触特异性长期易化过程中的突触标记海兔属感觉运动神经元。神经生物学学习记忆 78: 489-497.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rtin KC,Kosik KS(2002)Synaptic标签——是什么?Nat Rev神经科学 : 813-82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tthies H(1989)《寻找记忆的细胞机制》。神经生物进展 32: 277-349.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uslimov IA、Nimmrich V、Hernandez AI、Tcherepanov A、Sacktor TC、Tiedge H(2004)《蛋白激酶Mzeta mRNA的树突状运输和定位:分子记忆巩固的意义》。生物化学杂志 279: 52613-52622.[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vakkode S,Sajikumar S,Frey JU(2004)IV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rolipram及其对海马长期增强和突触标记的影响。神经科学 24: 7740-774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guyen PV,Kandel ER(1996)大鼠海马脑片内侧穿通通路中需要cAMP的长期增强的大分子合成依赖性晚期。神经科学 16: 3189-319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ishizuka Y(1995)蛋白激酶C和持续细胞反应的脂质信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J 9: 484-496.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Carroll CM,Morris RG(2004),谷氨酸能和多巴胺能传入的异突触共同激活需要诱导持续的长时程增强。神经药理学 47: 324-332.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sten P、Valsamis L、Harris A、Sacktor TC(1996)蛋白质合成依赖于蛋白激酶Mζ在长期增强中的形成。神经科学 16: 2444-2451.[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tani S、Marshall CJ、Tate WP、Goddard GV、Abraham WC(1989)大鼠齿状回长期增强的维持需要蛋白质合成,但不需要在破伤风化后立即合成信使RNA。神经科学 28: 519-526.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eymann KG,Frey U,Jork R,Matthies H(1988)蛋白激酶C抑制剂多粘菌素B阻止海马CA1神经元突触长期增强的维持。大脑研究 440: 305-314.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cktor TC,Osten P,Valsamis H,Jiang X,Naik MU,Sublette E(1993)蛋白激酶C的zeta亚型在维持长期增强中的持续激活。《美国科学院院刊》 90: 8342-834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jikumar S,Frey JU(2003)茴香霉素抑制体外大鼠海马脑片长期抑郁的后期维持。神经科学快报 338: 147-15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jikumar S,Frey JU(2004)晚社交,突触标记,以及多巴胺在LTP和LTD期间的作用。神经生物学学习记忆 82: 12-25.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wartz JH(1993)认知激酶。《美国科学院院刊》 90: 8310-8313.[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errano P,Yao Y,Sacktor TC(2005)蛋白激酶Mζ的持续磷酸化维持晚期长时程增强。神经科学 25: 1979-198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神经科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神经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