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美国眼科杂志病例报告。2016年12月;4: 30–34.
2016年8月12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016/j.ajoc.2016.08.002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第757451页
PMID:29503919

1例视网膜震荡患者的脉络膜血流损伤

摘要

目的

用激光散斑血流图(LSFG)报告视网膜震荡患者脉络膜血流(CBF)的时间进程。

观察

一名58岁的日本男性主诉眼球钝挫伤后左视力恶化,被诊断为视网膜震荡。眼底镜检查显示黄斑混浊,LSFG结果显示患眼CBF受损。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也显示感光器外节断裂。首次访视7个月后,CBF显著增加,感光细胞外段也得到改善。

结论

重要性:我们首次发现视网膜震荡患者的CBF受损。CBF损伤可能参与视网膜震荡的发病机制,LSFG可能有助于检测视网膜震荡中的CBF。

关键词:视网膜震荡、外伤性黄斑病变、脉络膜血流、脉络膜厚度、激光散斑血流图

1.简介

眼球钝性损伤后经常出现视网膜震荡。视网膜短暂变白表现为黄斑区的一个灰白色阴影区,或与撞击部位相反的对冲损伤。1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严重创伤导致感光细胞外段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破裂。2,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的发现也曾证明椭球区的破坏和相应的超反射率。4

然而,据我们所知,视网膜震荡中脉络膜血流(CBF)的时间进程尚未被研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证明,在外伤后7个月伴有眼球钝性损伤的视网膜震荡病例中,CBF随着光感受器外节的改善而增加。

1.1. 病例报告

第一次就诊时,一名58岁的日本男子主诉左眼视力恶化。在他第一次来访的前一天,他在一场网球比赛中,左眼受到了网球的钝伤。由于视力下降,他去了当地一家医院的眼科。患者的十进制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02,狭缝检查显示外伤性前房积血。次日,他被送往日本樱花东吴大学樱花医学中心(以下简称“本院”),主诉是左眼视力恶化。

在首次就诊时,患者的十进制BCVA已恢复到1.2,双眼眼压(IOP)均在正常范围内。对左眼进行的裂隙检查显示只有结膜下出血,但前房积血已经消失。右眼眼底检查正常(图1A) ,和左眼的研究表明,视网膜commotio视网膜涉及1–2视神经头直径区域的黄斑区(图1B) ●●●●。随后,我们使用激光散斑血流图(LSFG-NAVI™,Softcare Co.,Ltd.,Fukuoka,Japan)测量了黄斑区的CBF。在初次就诊时,测量圆设置在左右眼黄斑中心。我们通过比较眼底照片和LSFG彩色地图图像手动确定圆圈的位置。右眼和左眼的LSFG图像如所示图1C和D.LSFG的结果表明,与右眼相比,他的左眼眼底图像的颜色更低。LSFG使用平均模糊率(MBR)作为血流指标。5在本例中,患眼和同眼的CBF分别为11.5和13.5。然而,LSFG获得的黄斑部MBR(即CBF)未通过视神经头部血流的氢气清除率测量进行研究。6因此,无法确定初次就诊时左眼的CBF是否低于右眼。

图1

初次就诊时的眼底彩色照片和激光散斑血流图显示右眼(A)的眼底彩色照片正常,左眼(B)的眼底彩色照片显示黄斑区视网膜混浊,表现为白色病变。右眼的激光散斑流图(LSFG)图像如(C)所示,左眼的LSFG图像如(D)所示。根据眼底摄影,在初次就诊时,在LSFG彩色地图上创建了一个圆圈。圆圈位于中央凹。红色表示高平均模糊率(MBR),表示血流,蓝色表示低MBR。(C)中的MBR低于(D)中所示的MBR。(对于本图例中颜色参考的解释,请读者参阅本文的网络版。)

一般来说,CBF受眼部灌注压(OPP)波动的影响。7为了检查OPP时间进程中的潜在变化,我们测量了患者的眼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SBP和DBP),以计算平均血压(MBP)和OPP。根据SBP和DB测量值,使用以下方程式计算MBP:MBP=1/3·(SBP-DBP)+DBP。随后,OPP被定义为MBP和IOP之间的加权差值,并使用以下公式计算:OPP=2/3·MBP-IOP。首次就诊时,患眼(44.0)和对眼(43.5)的OPP(mmHg)差异不显著。

OCT检查(Spectralis OCTR;Heidelberg Engineering Inc.,Heidelburg,Germany)显示,与视网膜震荡相对应的视网膜混浊区域中的椭球和交叉指状区被遮挡,左眼(222μm)和右眼(224μm)的视网膜中央厚度(CRT)没有显著差异(图2). 增强深度成像OCT显示,左眼(238μm)的中央脉络膜厚度(CCT)明显小于右眼(329μm)(图3). 之前的报告表明,CCT受轴向长度的影响8; 因此,我们使用IOL Master测量轴向长度®(德国耶拿卡尔蔡司医疗技术公司)。左眼(23.56 mm)和右眼(23.65 mm)的轴向长度大致相同。左眼的LSFG结果显示CBF降低,而荧光素血管造影结果表明,在中央凹色素上皮水平上没有急性荧光素渗漏和阻塞。我们根据这些临床发现诊断为视网膜震荡,并开始临床随访,无需药物治疗。

图2

初次就诊时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右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显示正常的视网膜内外段结构。左眼(B)显示,随着薄的低反射光学空间的消失,椭球和叉指区的反射率增加。

图3

初次就诊时的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右眼(A)的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中心脉络膜厚度为329μm,而左眼(B)的厚度为238μm。

图4显示了黄斑混浊的时间进程和黄斑区的LSFG图像。

图4

彩色眼底摄影的时间进程和激光散斑血流图发现。首次就诊后1个月、4个月和7个月时左眼的眼底照相和激光散斑血流图(LSFG)图像分别显示在(4A)和(4B)、(4C)和(四D)、(4 E)和(4 F)中。首次就诊1个月后黄斑混浊消失,无复发。LSFG图像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暖色增加。(4B)、(4D)和(4F)中黄斑的平均模糊率分别为13.2、13.8和19.9。总之,黄斑混浊随着脉络膜血流量的增加而消失。

首次就诊一个月后,左侧十进制BCVA保持在1.2,视力恶化的投诉略有改善。黄斑混浊消失了(图4A) LSFG的研究结果表明,与首次访视的结果相比,暖色调略有增加(图4B) ●●●●。

首次就诊四个月后,黄斑混浊完全消失(图4C) ●●●●。视觉投诉得到改善,LSFG结果显示CBF从11.5增加到13.8(图4D) 。首次就诊(最后一次就诊)七个月后,左侧十进制BCVA为1.2,无黄斑混浊(图4E) 和LSFG结果表明,与首次就诊相比,暖色调在影像上更为常见(即CBF显著增加)(图4F) ●●●●。OPP在时间过程中保持不变,首次就诊后1个月、4个月和7个月的值分别为44.4、45.3和44.7。图5显示了华侨城调查结果的时间进程。与初次就诊的OCT结果相比,初次就诊后1、4和7个月,包括椭球区、指间区和RPE交界处的三层逐渐变得容易区分(图5A、 B和5C)。综上所述,OCT结果显示,光感受器外段略有恢复,黄斑区的CBF有所改善。然而,在首次就诊(222μm)和最后一次就诊(214μm)之间,左眼的CRT没有显示出显著变化。此外,左眼的CCT在首次就诊(238μm)和最后一次就诊(255μm)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在最后一次就诊时,左眼的CCT仍然小于右眼(288μm)。

图5

左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发现的时间进程。首次就诊后1个月、4个月和7个月左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分别显示在(5A)、(5B)和(5C)中。随着黄斑混浊程度的改善,交叉指状带和视网膜色素上皮逐渐变得容易分化。

2.讨论

据我们所知,没有报告使用LSFG对一例视网膜震荡患者的CBF进行调查。在本例中,我们首次揭示了视网膜震荡中脉络膜循环的动力学。在初次就诊时,黄斑混浊病变处左眼的CBF降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斑病变的CBF逐渐增加,外段层的高反射率随着黄斑混浊变色而降低。考虑到这些临床表现,与钝性眼外伤相关的CBF损伤可能会破坏椭球和交叉指区。

此前有几项研究使用OCT检查视网膜黄斑震荡的形态学特征。9,10据报道,光感受器外节和RPE最容易受到损伤。4,10本病例的临床结果与之前的报告一致,这些报告表明患者特别破坏了椭圆体和叉指区。

最近,Ahn等人。据报道,在光谱域OCT成像的基础上,视网膜黄斑震荡可根据光感受器损伤程度进行细分。11在分类方案中,该病例的OCT结果被归类为1级,这表明椭球区的反射率增加,薄的低反射光学空间消失。之前的一份报告表明,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最终BCVA和OCT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11考虑到当前病例的最后十进制BCVA为1.2,这与OCT成像对视网膜震荡的分类一致。

然而,CBF是如何参与光感受器外节破坏的细节尚不清楚。此前,Ohno报告称,使用氢气清除法,动物实验性视网膜震荡的CBF在早期(钝性眼外伤后30–140分钟)短暂增加。12相反,CBF在中期(几天后)下降到与对照组相同的水平,在后期(几周后)再次增加。之前的结果与我们的发现几乎一致。考虑到这些临床发现,有理由认为CBF的减少和波动与视网膜震荡中光感受器外节的发病机制有关,而CBF的增加可能与光感受者外节的恢复有关。

在本例中,随访期间左眼的CCT低于右眼,并且与首次就诊时相比略有增加。先前的一份报告表明,绒毛膜毛细血管损伤发生在视网膜commotio的病例中。13此外,基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有人认为在严重病例中,除了脉络膜毛细血管破裂外,脉络膜动脉充盈延迟和脉络膜血管系统的改变也可能发生。13考虑到这些临床表现,我们推测CCT变薄和左眼CBF受损可能是由钝性创伤引起的形态学和功能性血管改变引起的。

此外,与首次就诊时相比,随访期间左眼的CCT略有增加,并逐渐增加。此前,健康受试者的CCT和CBF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14因此,目前尚不清楚CBF的增加是否影响了这种情况下左眼CCT的时间进程。当前病例的局限性是根据吸收或激光束反射的改变,黄斑混浊对MBR值的潜在影响。考虑到黄斑混浊消失后CBF逐渐增加,有理由认为黄斑混混浊对MBR影响较小。然而,需要更多病例的进一步研究来评估黄斑混混是否影响MBR。

3.结论

总之,这是第一份证明CBF随着光感受器外节的恢复而增加的报告。视网膜震荡可能与CBF受损和脉络膜厚度减少有关。LSFG是一种非侵入性方法,可能有助于评估视网膜运动中CBF的时间进程。

3.1. 患者同意

出于本报告的目的,使用患者的信息和外部照片时,获得了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

作者的贡献

所有作者都对这篇手稿的创作做出了重大贡献;每个都符合ICMJE制定的标准。

利益冲突

没有。

致谢

我们感谢编辑作者服务部编辑这份手稿。

工具书类

1.Blanch R.J.、Good P.A.、Shah P.、Bishop J.R.、Logan A.、Scott R.A.钝性眼外伤后的视觉结果。眼科学。2013;120(8):1588–159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Sipperley J.O.、Quigley H.A.、Gass D.M.灵长类动物创伤性视网膜病。视网膜震荡的解释。眼科学杂志。1978;96(12):2267–227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三。Mansour A.M.,Green W.R.,Hogge C.视网膜震荡的组织病理学。视网膜。1992;12(1):24–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Oh J.、Jung J.H.、Moon S.W.、Song S.J.、Yu H.G.、Cho H.Y.Commotio retinae和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2011;31(10):2044–204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Aizawa N.,Yokoyama Y.,Chiba N.青光眼患者使用激光散斑血流图-NAVI获得的视网膜循环测量值的再现性。临床眼科学。2011;5:1171–117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Takahashi H.、Sugiyama T.、Tokushige H.在测量兔视神经头微循环时,使用配备CCD的激光散斑血流图与氢气清除法进行比较。实验眼科研究。2013;108:10–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Riva C.E.,Titze P.,Hero M.,Petrig B.L.灌注压力急性降低对人类脉络膜血流的影响。投资眼科视觉科学。1997;38(9):1752–176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Ikuno Y.、Kawaguchi K.、Nouchi T.、Yasuno Y.健康日本受试者的脉络膜厚度。投资眼科视觉科学。2010;51(4):2173–217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Souza-Santos F.、Lavinsky D.、Moraes N.S.、Castro A.R.、Cardillo J.A.、Farah M.E.视网膜震荡患者的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2012;32(4):711–7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Saleh M.、Letsch J.、Bourcier T.、Munsch C.、Speeg-Schatz C.、Gaucher D.急性创伤性黄斑病变的长期结果。视网膜。2011;31(10):2037–204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Ahn S.J.、Woo S.J.,Kim K.E.、Jo D.H.、Ahn J.、Park K.H.视网膜黄斑震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形态学分级及其与解剖和视觉结果的关系。美国眼科杂志。2013;156(5) :e994–e100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Ohno A.眼挫伤的脉络膜循环。实验性挫伤眼睛的脉络膜血流。日本Gakkai Zasshi。1984;88(12):1497–150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Kohno T.、Miki T.、Hayashi K.眼部钝性创伤后的脉络膜病:荧光素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研究。美国眼科杂志。1998;126(2):248–26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Sogawa K.,Nagaoka T.,Takahashi A.健康年轻受试者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循环之间的关系。美国眼科杂志。2012;153(6):1129–11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美国眼科杂志病例报道由以下人员提供爱思维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