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Transl精神病学。2016年11月;6(11):e958。
2016年11月22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038/tp.2016.214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5314126
采购管理信息:27874848

人类BDNF基因:作为精神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外周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

关联数据

补充资料

摘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调节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并影响突触效率和可塑性。人类BDNF基因由11个外显子组成,通过使用选择性启动子和剪接事件产生不同的BDNF转录物。尽管还没有研究调查BDNF转录物在外周水平的差异表达,但大多数BDNF的转录物不仅可以在大脑中检测到,也可以在血细胞中检测到。这篇综述对人类BDNF基因结构进行了描述,并总结了支持BDNF在精神疾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临床和临床前证据。我们将讨论BDNF调控的几种可能机制,包括表观遗传机制。我们还将讨论外周血BDNF作为精神疾病生物标记物的潜在用途,重点关注影响BDNF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的因素。在此背景下,我们还首次对BDNF转录物在血液中的表达进行了表征,目的是为可能调节外周BDNF基因表达水平的分子机制和信号传递提供新的见解。

BDNF与易患精神疾病

神经营养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研究最多、最具特征的神经营养素之一,因其在发育和维持正常脑功能中的重要性而备受关注。已经证实,BDNF通过结合和激活位于突触前和突触后膜上的Trk受体大家族成员之一的肌钙蛋白受体激酶B(TrkB)介导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BDNF与TrkB的结合导致受体细胞内域酪氨酸残基的二聚化和自磷酸化,随后激活细胞质信号通路,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酶C-γ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1除了神经营养作用外,BDNF–TrkB信号在突触发育的不同阶段参与蛋白质的转录、翻译和运输,并与不同脑区的几种形式的神经可塑性有关。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BDNF在包括精神疾病在内的脑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发挥作用。2事实上,BDNF表达的变化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SZ)、双相情感障碍和焦虑症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大量数据表明BDNF的表达发生了变化,BDNF-功能受损。,4,5,6,7BDNF通过作用于神经可塑性、炎症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等生物机制,也可能是这些病理脆弱性的共同风险因素,这些生物机制在所有这些精神疾病中都发生了改变。

BDNF与抑郁症

据报道,抑郁症患者死后脑组织中BDNF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降低8,9,10以及在外周血样本中。,11,12,13,14重要的是,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研究为这些临床发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事实上,啮齿类动物中的各种应激模式,如社交失败、母亲剥夺或产前应激暴露,都与包括海马和前额叶皮层在内的不同脑区BDNF mRNA水平降低有关。15,16,17相反,抗抑郁治疗能够上调动物模型中BDNF的表达15,18,19并使抑郁患者BDNF血水平下降正常化。11,14

新的数据表明,在人类和动物模型中进行电休克治疗可以通过增加BDNF的表达来减轻抑郁症状。在临床前和临床数据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Polyakova等。20测试了ECT(动物电休克刺激)与BDNF浓度变化及其对行为的影响之间的关系。作者发现,在啮齿类动物中,电惊厥刺激增加了脑中BDNF mRNA和蛋白质的浓度,其中齿状回的影响最大。BDNF的增加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与上次ECT和BDNF测量之间的时间呈负相关。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啮齿动物和人类血清样本中的BDNF浓度都没有增加,但人类血浆中的水平有所增加。作者得出结论,啮齿类动物的电休克刺激和人类的ECT可以增加BDNF mRNA和蛋白水平,尽管这种影响与行为改变并不一致。

临床样本中的一致发现表明,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较低,表明该基因的外周水平降低可能代表抑郁症的“状态”特征。这得到了几项研究的支持,21,22包括我们的研究。13公共汽车等。21进行了一项纵向研究,比较了在基线和2年后患有持续性脑脊髓炎的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n个=310),汇款(n个=420)或偶发抑郁症(n个=153),与非抑郁对照组相比(n个=868). 他们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持续抑郁和缓解抑郁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下降更为显著,而抑郁事件组与非抑郁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BDNF水平降低是反复抑郁症发作的结果,而不是抑郁症发展的直接原因。此外,发现BDNF水平在发病后时间缩短,这可能反映了疾病的慢性性。

在另一项有趣的研究中,Molendijk等。22分析962名抑郁症患者、700名完全缓解受试者(>6个月)和382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BDNF水平,以确定(i)BDNF的异常是否持续超过抑郁症的临床状态;(ii)BDNF水平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相关;(iii)不同的抗抑郁药同样影响BDNF水平。作者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抗抑郁药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较低。此外,数据显示,与完全缓解的无抗抑郁药受试者相比,未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较低,后一组的BDNF水平与对照组相当。

这些数据表明,血液中BDNF的低蛋白水平可被视为抑郁症的一种状态特征,其水平在药物治疗期间恢复正常,也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有关。

BDNF和SZ

BDNF在SZ中的参与似乎更为复杂。虽然最初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受SZ影响的患者大脑中BDNF的表达增加,23,24大量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的表达显著下调。25,26,27一些研究也报告了受SZ影响的患者血液中BDNF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尽管结果相当不一致。28,29这种异质性至少部分是由于疾病的慢性性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事实上,关于抑郁患者BDNF的大多数数据来自于无药物抑郁患者,因此,来自于尚未开始药物治疗的第一次发作患者。这种情况在SZ较少发生,在SZ中,BDNF水平主要是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中测量的,因此BDNF的水平是疾病慢性化和药物治疗长期持续的结果。然而,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清楚地表明,对未用药和服用药物的SZ患者进行的亚组分析显示,BDNF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降低与SZ之间存在关联,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BDNF水平没有任何显著影响。30,31

BDNF与双相情感障碍

然而,对双相情感障碍(BD)的外周BDNF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大多数这些研究都提出了外周血BDNF作为BD状态标志物的作用,报告称在躁狂和抑郁阶段的水平降低,在安乐死状态下恢复正常。因此,有人认为外周BDNF可能作为与BD诊断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发挥作用,特别是作为一个阶段性生物标记物反映BD的神经递进性变化。与此相关,Fernandes最近对52项不同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等。32目的验证外周血BDNF血清和血浆水平作为与BD疾病活动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特性。特别是,作者检查了BDNF蛋白水平与疾病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以确定外周血BNF水平是否可以代表疾病的一个阶段性生物标志物。为了评估BDNF水平在急性心境发作的药物治疗期间是否会发生变化,作者对所有横断面研究进行了一系列荟萃分析,比较BD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外周BDNF浓度。还进行了相同的荟萃分析,比较用药前后的研究,以探讨躁狂和抑郁症状与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BDNF蛋白水平在躁狂期中度下降,在抑郁期大幅度下降。在安乐死或混合状态下,外周血BDNF水平没有变化,BDNF的水平与病程没有关联。

一些证据也表明糖皮质激素、氧化应激标记物、炎性细胞因子和神经营养素可能在BD中起重要作用。33,34考尔·桑塔纳33发现与对照组相比,BDNF水平在BD晚期下降,但在BD早期没有下降,并且似乎与病程有关。另一方面,在BD早期和晚期,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IL)-6蛋白水平均升高,而抗炎性IL-10在BD的早期升高,但在BD后期没有升高。这些数据表明,BD患者可能处于某种促炎状态,在疾病的后期会恶化,也表明BDNF和细胞因子可能在BD的病理生理学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另一项研究中,Kose Cinar等。34调查成年男性、狂躁期和缓解期无药物BD患者以及匹配对照组的外周血BDNF水平。他们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躁狂发作期间,BDNF水平以及参与BDNF处理的分子(组织塑性蛋白酶原激活剂)的水平降低,而与躁狂相比,在缓解期BDNF表达增加。

BDNF与焦虑障碍

关于焦虑症,莫伦迪克等。3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测试了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广场恐惧症和抑郁障碍(即重度抑郁障碍、轻度抑郁障碍和心境恶劣)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的可能变化。他们还研究了这些患者的性别和其他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BDNF水平没有差异。对性别差异的其他分析表明,与女性对照组和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较低。此外,男性患者的BDNF水平略高于男性对照组,而女性和男性对照组的BDNF-水平相似。作者还发现,女性和男性患者之间的差异不能归因于存在特定的焦虑亚型,因为血清BDNF水平在不同亚型之间是相似的,因此外周BDNF测量对焦虑障碍的分类没有特异性。同样,卡里诺等。 36分析了患有不同焦虑症亚型(如社交和特异性恐惧症、GAD和恐慌症)的成年受试者的血清BDNF水平,以测试血清BDNF水平是否可以成为不同亚型焦虑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血清BDNF水平与焦虑症整体或单个诊断类别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此外,BDNF水平与焦虑症状严重程度之间没有相关性。然而,当对患者进行性别和疾病亚型分层时,作者发现血清BDNF水平显著降低,但仅限于GAD女性患者。在另一项研究中,Uguz等。37调查妊娠期间患有或不患有GAD的母亲的新生儿脐血中的血清BDNF水平。他们报告称,健康母亲的新生儿BDNF水平是GAD母亲的两倍,表明GAD可能改变神经营养素水平,从而导致神经发育受损。

正如已经提出的那样,低水平BDNF的存在也可能有助于强迫症的发病机制,38希姆塞克等。39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分析治疗前强迫症儿童和青少年的血清BDNF、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强迫症患者的血清BDNF、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BDNF水平可能在疾病早期增加,这种增加可能代表了这些患者为保护神经元功能而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人BDNF基因的结构和转录变体

人类BDNF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p13-14区,跨度约为70 kb。该基因具有复杂的结构,因为它由5′端的11个外显子(I–IX,加上Vh和VIIIh)和9个功能启动子组成,这些功能启动子专门用于组织和大脑区域,即外显子I、II(含转录本IIa、IIb和IIc)、III、IV、V(含转录物Va、Vb、Vc和V–VIII–VIIIh,VI(含转录本VIb、VIb–IXabd和VIb–Ⅸbd)、VII(含转录物VIIa和VIIb)和IX(含抄本IXabd与IXabcd;图1).40虽然BDNF基因包含九个外显子,但编码序列位于外显子9,有八个上游外显子编码调控区域和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41其中,外显子IV的特征最为广泛,因为该外显子包含启动子元件,调节活性依赖性BDNF的表达。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tp2016214f1.jpg

人BDNF基因结构。图中显示了人类BDNF基因的结构;该基因包含11个外显子(I-IX,加上Vh和VIIIh),这些外显子结合成许多不同的转录物。编码DNA序列(CDS)位于外显子IX。还报道了选择性剪接位点和CpG岛。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每个5′外显子都可以通过选择性剪接产生一个特定的转录物或亚型,其特征都是在3′端存在一个共同的编码区。该3′编码区位于外显子IX内,包含编码前BDNF蛋白的共同序列。因此,通过使用替代启动子和剪接机制,可以生成不同的BDNF转录物,所有这些转录物都编码相同的前BDNF蛋白产物。

事实上,BDNF最初是作为前体蛋白在内质网中合成的(前体蛋白-BDNF;~27 kDa);42然后将信号肽裂解产生前BDNF,即神经营养素的前体形式,由129个氨基酸的前结构域和118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结构域组成,2然后被转运到高尔基复合体,在那里它被分为组成或调节分泌途径。水泡前BDNF要么在细胞内被蛋白水解裂解以生成成熟的BDNF(mBDNF),要么作为前BNNF分泌,然后在细胞外水平裂解以生成mBDNF。囊泡前BDNF可通过内蛋白酶(如弗林蛋白酶)在细胞内转化为mBDNF,或通过前蛋白转化酶在分泌颗粒内转化为mBDNF。或者,前BDNF可以被其他因子如纤溶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细胞外切割。水泡分泌可能涉及前BDNF和mBDNF,分泌的mBDNF-的量取决于转化酶的类型和活性。43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和出生后的生活中,卵裂效率以及前BDNF与mBDNF的比率是不同的;具体来说,在新生儿和青少年阶段,可以检测到前BDNF和mBDNF,而在成人阶段,mBDNF-占主导地位。2前体形式或前神经营养素,包括前BDNF,激活p75受体,而不是mBDNF激活的TrkB。p75受体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的一员,编码细胞质死亡域,可在配体结合后启动细胞凋亡。44

制备了一只前BDNF敲除小鼠,在其内源性启动子和其他调节元件的控制下,检测前BDNF的作用。45在这个体内在模型中,前BDNF的表达负向调节海马树突复杂性和脊椎密度。这一发现表明,前BDNF起作用体内作为调节海马结构、突触传递和突触塑性效应的生物活性因子,与mBDNF不同。这些结果,再加上出生后发育中大脑中前BDNF的高水平表达,表明这种配体可能是塑造青春期神经回路和突触可塑性的关键调节器,青春期效应也可能在成年期间保持。45

BDNF结构的另一个复杂程度是由于位于外显子IX内的两个选择性聚腺苷酸转录停止位点的存在,这两个位点产生两个不同的mRNA群体,其具有短(约0.35 kb)或长(约2.85 kb的)3′非翻译区域(3′UTR)。2这两组转录物的多样性与不同的神经元分布有关。事实上,短3′UTR BDNF mRNA变体仅限于海马神经元的细胞体,而长3′UTR-mRNA也见于树突,46表明长3′UTR BDNF mRNA和局部树突状翻译的特异性树突状运输系统。

BDNF转录物IV和IX在人类血液样本中含量最高

BDNF不仅在大脑中表达,除其他组织外,在外周血细胞中也能检测到。47在血液中,特别是在精神疾病的情况下,血液被认为是评估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替代性和有用的外周组织,BDNF基因表达研究不仅提供了研究总BDNF水平的机会,而且提供了研究不同转录物的调制的机会。对BDNF转录物的分析可能为BDNF表达调控机制提供新的见解,并可能揭示与特定精神疾病相关的更具体的改变。事实上,尽管BDNF mRNA总量的减少与包括抑郁症和SZ在内的几种精神疾病有关,13,26,30特定BDNF转录物的调节可能是疾病特异性的,或者更重要的是,可能是治疗反应的更好预测因子。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人类血液中不同BDNF转录物的表达以及精神疾病比赛中BDNF的转录物变化的数据。

BDNF转录物在人外周血和海马中的表达

我们决定将BDNF转录物在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与脑样本进行比较。为此,我们使用实时PCR研究了人类血细胞和海马中主要BDNF亚型(转录物I、IV、Va、Vb、Vh、V–VIII–VIIIh、VIb、VIb–IXabd、VIIb、IXabd和IXabcd)的mRNA水平。人类海马的RNA取自Clontech(意大利米兰Diatech Lab Line),而人类血液样本取自四名对照志愿者的PaxGene试管,这些志愿者签署了我们当地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知情同意书。使用PAXgene miRNA Kit(意大利米兰齐亚根)从外周血细胞中分离出RNA,并对一组RNA样本进行BDNF转录表达的定性分析。

然后使用Biorad qPCR Mix(Bio-Rad)在384孔实时PCR系统(Bio-Rad)上运行稀释的RNA样品。如所示图2,我们的结果表明,外显子IV和IX(即转录物IV、IXabd和IXabcd)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如低Ct值所示。相反,其他转录物,即Va、Vb、V–VIII–VIIIh、VIb–IXabd和VIIb,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如较高的Ct值(>40个PCR周期)所示,而大脑样本的表达水平较高(所有Ct值均<38个PCR循环)。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tp2016214f2.jpg

BDNF剪接变体在人类海马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分析。该图显示了通过实时PCR获得的总BDNF mRNA和不同BDNF剪接变体的Ct值,如在人类血细胞(蓝色条)或人类海马(红色条)中测量的值。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据我们所知,这些数据首次证明BDNF外显子IV和IX可能直接参与外周水平BDNF总表达的调节。这些转录物可能有助于BDNF在几种精神疾病中的改变,也可能被成功的药物治疗所调节。11,13,14,31BDNF外显子IV的高表达尤其令人感兴趣,因为其启动子区域在表观遗传调控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研究,这可能会维持其表达的长期变化(有关BDNF DNA甲基化的详细信息,请参阅下一段)。

BDNF的表观遗传调控:DNA甲基化和microRNA

DNA甲基化

在精神疾病中导致BDNF改变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BDNF基因位点的表观遗传变化可能提供了基因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也可能解释BDNF表达和功能变化的持久性。表观遗传学是指基因表达和特定表型的改变,而不涉及DNA序列的变化。在表观遗传机制中,DNA甲基化可能代表了已被更详细研究的过程。在哺乳动物中,DNA甲基化在很大程度上与CpG二核苷酸(也称为CpG岛)相关,甲基基团被添加到胞嘧啶残基中。48,49由于CpG岛倾向于在启动子区域内或附近聚集,甲基化可能是在不同条件下调节选择性BDNF启动子转录的机制之一。BDNF启动子IV在与BDNF表达改变相关的DNA甲基化变化的竞赛中代表了最佳的研究启动子。50

到目前为止,关于精神疾病背景下BDNF外显子IV甲基化水平的知识有限,大多数可用数据都是在脑样本中获得的。例如,与对照组相比,自杀受试者Wernicke区BDNF启动子IV的DNA甲基化显著增加,有趣的是,这种高甲基化模式与BDNF转录物IV的低mRNA水平相关。51据报道,BDNF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水平的增加与老年人前额叶皮层BDNF蛋白水平的降低有关。52此外,与蛋氨酸(Met)携带者相比,缬氨酸/缬氨酸纯合受试者的前额叶皮层中也发现较高的DNA甲基化水平,这表明BDNF基因型与DNA甲基化之间存在关联。53表观遗传变化与DNA序列变异相关的概念可能是精神疾病遗传关联研究不一致的部分原因。事实上,多态性可以通过表观遗传过程对基因功能产生影响,这表明除了遗传和环境影响之外,还有一条共同的途径,也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潜在机制。这表明表观遗传学和基因关联数据之间的整合可以将候选多态性和单倍型对疾病易损性的影响分层,并可以识别与精神疾病相关的易损性特征。

除了DNA甲基化之外,组蛋白修饰还代表了一种有趣的表观遗传机制,它影响组蛋白周围DNA的缩合,并调节转录调节剂对功能区的可及性。很少有研究检测BDNF基因启动子组蛋白修饰在人类中的作用。在死后的脑组织中,BDNF的转录上调(发生于胎儿到儿童和/或年轻成人阶段)显示伴随着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3K4三甲基化(启动子I和IV处活性染色质的标记)的增加。54在抑郁症患者中,两项研究表明抗抑郁药可能通过启动子IV H3K27甲基化状态的改变来调节BDNF的表达;例如,与没有服用抗抑郁药史的患者相比,服用抗抑郁剂的患者死后脑组织中H3K27甲基化降低。55对治疗无效抑郁症受试者的血细胞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在西酞普兰治疗8周后,有应答者的H3K27甲基化水平下降,但无应答者的甲基化水平没有下降。56有趣的是,H3K27甲基化与血清BDNF水平和治疗效果呈负相关。只有西酞普兰治疗反应阳性的受试者表现出较高的BDNF和较低的H3K27甲基化,尽管在治疗期之前,未来有应答者和无应答者之间的H3K27甲基化没有差异。56

所有这些研究都表明BDNF启动子处的DNA甲基化可能预示着可能的抗抑郁反应。

BDNF第四外显子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分析

在这里,在我们的综述中,我们还提供了外显子IV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图谱,外显子是外周血中表达最多的外显子之一,也是表观遗传调控方面研究最多的BDNF区域。我们使用亚硫酸氢盐焦磷酸测序方法,包括23个CpG位点,从BDNF基因的核苷酸(nt)27723095到核苷酸27723658,跨越转录起始位点。从我们用于表达BDNF转录物的相同对照受试者中获取DNA样本,并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使用Gentra Puregene Blood试剂盒(Qiagen)分离DNA。基因组DNA用EZ DNA甲基化金试剂盒(Zymo Research)处理,亚硫酸氢处理的DNA用PSQ HS96焦测序系统进行PCR-焦测序。考虑到该方法的局限性(PCR扩增子350 bp,避免CpG的引物,目标序列40 bp),这些分析旨在覆盖尽可能多的CpG位点。然后,我们将甲基化程度表示为甲基化胞嘧啶(%5-甲基胞嘧啶)的百分比。我们的数据表明,BDNF外显子IV区域在血细胞中甲基化水平较低。的确,正如我们在图3,15个CpG位点的mC小于5%;5个CpG位点具有5–10%的5 mC;只有三个CpG位点显示大于10%5mC。有趣的是,甲基化水平最高的三个CpG位点位于距离转录起始位点最远的位置。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tp2016214f3.jpg

对照组受试者外显子IV的DNA甲基化谱。该图显示了外显子IV启动子区域内23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情况。甲基化程度表示为甲基化的胞嘧啶百分比(%5-甲基胞嘧啶)。15个CpG位点具有<5%5 mC,5个CpG-5 mC到10%的位点,只有3个CpG>10%5 mC的位点。

靶向BDNF的微RNA

另一种作为重要表观遗传过程出现的生物机制是以microRNAs(miRNAs)为代表的。MiRNAs是内源性小的非编码RNA,通过促进靶mRNAs的裂解或抑制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节不同基因的表达。miRNA已被证明可以调节多种生物过程,包括发育、细胞增殖、命运指定、生长控制和细胞凋亡。57,58miRNA表达的精细调节是大脑正常发育所必需的,59,60然而,特定miRNAs表达和/或功能的变化与不同的精神疾病有关,如SZ,61重度抑郁障碍,62,63BD公司64,65和自闭症谱系障碍。66最近的研究表明,BDNF的表达和功能也可能通过miRNAs直接调控。BDNF可能由数百个miRNAs调节,主要通过其3′UTR区域,并且在补充表1和2我们报告了一份预测或验证的miRNAs列表(根据miRWalk数据库,http://www.umm.uni-heidelberg.de/apps/zmf/mirwalk/)以人类或啮齿动物BDNF基因为靶点。尽管预测有几种miRNA靶向BDNF,但只有少数miRNA被实验研究。最近,使用生物信息学研究表明,miR-1、miR-10b、miR-155和miR-191通过与BDNF 3′UTR内的特定预测位点结合,直接抑制BDNF基因表达。67此外,miR-1和miR-10b的过度表达抑制了内源性BDNF蛋白水平,而内源性miR-10b的沉默增加了BDNF mRNA和蛋白水平。通过miR-10b对BDNF的抑制是通过靶向BDNF长3′UTR和短3′UTRs来实现的,因为长3′UTR中假定的miR-10b-结合位点发生了突变,从而消除了BDNF抑制。67同一研究表明,miR-155和miR-191特异性降低了包含神经营养素长而非短的3′UTR的荧光素酶结构体的表达。作者还测量了用前miRNAs转染神经细胞系后的BDNF水平,表明大多数包含短3′UTR的BDNF-转录物对miR-155或miR-191没有反应。与这个概念一致,携带长3′UTR的BDNF mRNA亚型的表达在miR-155和miR-191前体治疗后降低,尽管总的BDNFmRNA和BDNF蛋白水平未受影响。67

最近的一项研究也研究了miR-1对BDNF表达的影响,其中miR-1在人类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导致BDNF蛋白水平下降,表明miR-1对于BDNF蛋白质水平具有负面影响。68与miR-1类似,miR-206在BDNF mRNA的3′UTR内具有相同的预测结合位点,不同的研究表明,miR-208通过其3′UTR-区域抑制BDNF的表达。69,70,71例如,Lee等。70检测了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和人类阿尔茨海默病大脑样本中的miRNA表达,表明miR-206调节BDNF转录,miR-206的特异性抑制剂antagomir AM206增强BDNF基因表达水平、突触发生和神经发生。然而,其他研究报告BDNF mRNA水平不受miR-206调节,72,73尽管用miR-206处理C2C12成肌细胞后内源性BDNF表达降低。72

最近,伊玛目等。74研究了miR-204在调节BDNF表达中的作用,报告称内源性BDNF mRNA和蛋白水平在miR-204-过度表达后降低,而在抑制内源性miR-204.后发现神经营养素表达增加。此外,这种miRNA通过全长BDNF 3′UTR抑制荧光素酶的表达,这种作用在突变miR-204的预测结合位点后被消除。此外,另一种miRNA,即miR-210在HEK-293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导致BDNF的下调,而抗miR-210寡核苷酸转染后观察到神经营养素的上调。75

许多其他miRNAs,包括miR-15a、miR-22、miR-26a和miR-26b、miR-30a、miR124、miR-132、miR182、miR195和miR-376b-5p,已被证明可以调节BDNF的表达。例如,Mellios等。54发现miR-30a-5p和miR-195以BDNF的3′UTR为靶点,表明大鼠前脑神经元中miR-30a-5p的过度表达显著降低了BDNF蛋白。最近,在模拟人类酗酒的小鼠模型中发现BDNF mRNA水平显著降低,这一效应与内侧前额叶皮质中几个miRNAs的表达增加有关,包括miR-30a-5p。76作者证明,miR-30a-5p结合BDNF的3′UTR区域,并且该miRNA在内侧前额叶皮质的过度表达降低了BDNF表达。相反,通过使用靶向miR-30a-5p的锁定核酸序列来抑制miR-30a-5p,可以恢复BDNF水平并减少过量饮酒。76这些研究为miRNA在选择性调节BDNF转录物库表达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BDNF的转录物库经历树突状靶向作用,可能有助于局部活性依赖性神经营养素的合成。15,77,78

根据不同miRNAs对BDNF的调节,可以推断这些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可能有助于BDNF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精神疾病的发展。因此,Li等。79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的降低与miR-132和miR-182的上调平行,表明miRNA失调可能导致抑郁症患者神经营养素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miR-16在海马神经发生和抑郁样行为的负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80有趣的是,在以抑郁样行为为特征的母体剥夺大鼠的海马中发现miR-16上调和BDNF mRNA表达下调,这表明miR-16与BDNF之间存在潜在联系。81

此外,已经证明BDNF-Val66Met与miRNAs的特定亚群及其下游靶点的表达改变有关。的确,徐等。82提示Val66Met可以根据Val或Met等位基因的存在,通过调节BDNF基因靶结合区上miRNA的亲和力来影响miRNA水平。这些结果表明,BDNF-Val66Met可能调节其对精神和认知表型的影响,部分原因是miRNA-依赖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BDNF作为精神疾病的外周生物标志物

疾病生物标记物可以定义为特定分子的生物变化,这些分子对疾病具有诊断或预测价值,可以评估患者对特定治疗的反应性。83,84生物标记物可以在任何生物医学背景下找到,有助于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而精神疾病通常表现出重叠的症状。1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物标记物的识别可以改进和促进疾病亚型的分类,并可以控制药物的反应,从而将患者分层为更均匀、临床上不同的亚群。85

到目前为止,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尚未发现BDNF基因的常见变异与精神疾病之间存在任何显著关联。这可能是因为有证据表明,精神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不同脆弱性基因中的几种常见变异,每种变异的影响都很小。此外,这些疾病的特点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与此相一致,一些研究结果现在报道了Val66Met SNP与环境因素,特别是儿童逆境,在影响海马体形成方面的相互作用,86,87或者导致更容易自杀88抑郁症患者。此外,几项研究报告了BDNF-Val66Met与Serotonin Transporter 1或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功能SNP在缓解抑郁易感性方面的遗传上位性。89,90,91

根据BDNF与几种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相关性,11,12,13,92,93这种神经营养素被认为是一种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特定的精神疾病以及治疗反应。

不幸的是,尽管分析方法很敏感,但健康人的脑脊液BDNF水平已经达到检测极限。94此外,脑组织中BDNF的分析仅限于尸检,这是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对死后组织的研究受到一些伪影的影响,这些伪影与药物、死因、濒死状态和死后间隔有关。95,96因此,为了有可能研究活体BDNF,在过去十年中,许多研究已经研究了外周血中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水平,这可能提供显著的优势,可以通过微创技术大量获得。11,97

有趣的是,当首次在抑郁症患者和对照组的外周血中检测BDNF时,Karege等。据报道,与对照组相比,无药抑郁症患者的BDNF血清和血浆水平降低。98,99这些数据随后被不同的小组复制,包括我们自己的小组,13,100这一致表明抑郁患者的血浆或血清BDNF水平降低,并可能在有效的抗抑郁治疗后恢复正常。,11,12,101有趣的是,在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中,Polyakova等。与健康人相比,不仅抑郁症患者,而且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清和血浆BDNF水平降低。事实上,循环BDNF水平的改变并不是抑郁症的特异性改变,正如在其他精神疾病中也发现的那样。30,84另一项最近的荟萃分析表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降低31,102以及第一次发作的精神病患者。103这些结果可能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压力不仅是抑郁的风险因素,也是SZ和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因素。压力能够降低BDNF水平。47因此,外周血BDNF的减少可能是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基础,其特征是神经元可塑性降低,这可能与一些精神疾病相同。

鉴于脑BDNF跨越血脑屏障,104可以合理假设血液中BDNF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水平与大脑中的类似。数据表明,在大鼠神经发育过程中,血清BDNF和皮层神经营养素水平呈正相关,这一假设得到了支持98以及BDNF血清含量与神经元完整性标志物N-乙酰天冬氨酸皮质水平之间的正相关。105然而,血液中高浓度的BDNF可能不仅来源于大脑,还来自其他外周来源。在血液中,BDNF主要储存在血小板/血小板中,但不合成。98,99,106,107这可能解释了血清与血浆中测定的BDNF水平之间约200倍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凝血过程中BDNF从血小板释放到血清中。99然而,血小板可作为不同来源BDNF的储存室,因此是调节BDNF稳态的活性因子。106有趣的是,血小板释放BDNF的缺陷已被证明发生在抑郁症患者身上。99

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白细胞中BDNF mRNA水平也显著降低。100我们的研究组证实了这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血液中BDNF mRNA表达降低,血清BDNF水平降低。14重要的是,我们还报道了抗抑郁治疗能够将BDNF水平恢复到控制值,更重要的是BDNF的水平增加与症状改善之间确实存在相关性,这表明可能需要调节BDNF才能获得积极的临床结果。14此外,我们还发现白细胞BDNF mRNA水平和血清BDNF蛋白水平在基线检查和抗抑郁治疗期间存在相关性,这表明抑郁患者BDNF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可能至少部分是,与白细胞而不仅仅是血小板合成和分泌BDNF有关。99,108

重要的是,与蛋白质水平相比,外周血BDNF mRNA的表达可能更准确地反映BDNF生理学的核心机制。47为了支持这一假设,外周血细胞的mRNA图谱与在不同脑区观察到的mRNA重叠,109,110,111这表明血细胞可能为包括精神疾病在内的不同脑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可能导致识别用于诊断评估和个性化治疗的创新生物标志物。112,113

虽然外周血BDNF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经常被认为是几种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但其局限性仍然存在,应予以讨论。不幸的是,大多数已发表的研究都是异质的,显示出非常小的影响规模。此外,根据许多作者的研究,外周血BDNF的改变对于特定的精神疾病来说还不够特异。未来的研究应按照多学科方法进行设计,从而考虑BDNF表达和甲基化蛋白水平。

为了检验影响血清BDNF水平的潜在决定因素(抽样特征、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生活方式指标和慢性病),Bus等。114对目前没有精神或神经疾病的人群进行了一项大规模、明确的队列研究。作者确定了血清BDNF水平的八个独立决定因素:(1)采血时间,(2)储存时间,(3)采样前的食物摄入,(4)城市化,(5)年龄,(6)性别,(7)吸烟状态和(8)饮酒行为。根据这些发现,作者建议,未来对人类血清BDNF水平的研究应考虑并纠正所有这些变量。虽然影响大小通常较小,需要在随后的临床样本中测试临床相关性,但作者还建议,将吸烟者、过度饮酒者和不遵守试验前禁食方案的受试者排除在临床研究之外,并保持储存时间有限的重要性。

另一个有趣的与BDNF变化相关的混杂因素,如Molendijk所示等。,115抑郁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BDNF浓度的明显季节性变化:春季和夏季BDNF的浓度增加,而秋季和冬季BDNF水平下降。正如作者所报告的那样,这些结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血清BDNF浓度在一年中有系统地变化,在设计和解释BDNF研究时应予以考虑。

结论

一些证据表明,BDNF可能是不同精神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素。虽然这种关系的确切机制尚待完全确定,但可能涉及表观遗传因素,如DNA甲基化和miRNAs。此外,BDNF外显子IV和IX代表外周血中最丰富的转录物,表明它们在外周水平的BDNF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这些基础上,对这些转录物的分析可能会对病理条件下以及药物治疗期间BDNF调节的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重要的是,正如我们在这篇综述中所述,外周血或血浆中BDNF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一直被发现在几种精神疾病中失调,包括重度抑郁障碍、SZ、BD和焦虑障碍。因此,外周血BDNF水平不能被视为特定临床表现和精神症状的生物标志物。反过来,BDNF剪接变异体可以代表更特异的外周生物标记物,用于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确实,特定的BDNF亚型受特定因子调节,并参与差异途径;因此,它们可以反映特定信号的变化,并可能代表与鉴别诊断相关的有用生物标记物,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然而,我们的主要假设是,在几种精神疾病中观察到的BDNF水平降低可能代表一种跨诊断生物标记物,即神经可塑性降低和压力相关应对机制能力降低的指标,这些特征在所有这些精神疾病中都有改变。

脚注

补充信息随附在转化精神病学网站(网址:http://www.nature.com/tp)

作者声明没有利益冲突。

补充材料

补充表1和2

工具书类

  • Yoshii A,Constantine-Paton M。突触成熟、可塑性和疾病中的突触后BDNF-TrkB信号.Dev神经生物学2010;70: 304–322.[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亨普斯特德B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三种配体,多种作用.泛美临床攀岩协会2015;126: 9–19.[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olyakova M、Stuke K、Schuemberg K、Mueller K、Schoenknecht P、Schroeter ML。BDNF作为成功治疗情绪障碍的生物标志物:一项系统的定量荟萃分析.情感障碍杂志2015;174: 432–44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itchelmore C、Gede 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精神疾病的表观遗传调控.大脑研究2014;1586: 162–172.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utry AE,Monteggia LM。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精神疾病.药理学修订版2012;64: 238–25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iand LA,Blendy JA公司。连接压力和成瘾的分子和遗传底物.大脑研究2010;1314: 219–23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蒙特利昂·P·M·少校。饮食失调中瘦素、ghrelin、BDNF和内源性大麻素的功能失调:超出食物摄入的稳态控制.心理神经内分泌学2013;38: 312–33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wivedi Y、Rizavi HS、Conley RR、Roberts RC、Tamminga CA、Pandey GN。自杀者死后大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受体酪氨酸激酶B基因表达的改变.普通精神病学文献2003;60: 804–815.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卡斯特伦E。神经营养素作为药物对情绪、成瘾和神经保护作用的介质.摩尔神经生物醇2004;29: 289–302.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ndey GN、Ren X、Rizavi HS、Conley RR、Roberts RC、Dwivedi Y。青少年自杀受害者死后大脑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激酶B受体信号.国际神经心理药理学杂志2008年;11: 1047–1061.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en S、Duman R、Sanacora G。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抑郁和抗抑郁药物:荟萃分析及其意义.生物精神病学2008年;64: 527–532.[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cchio-Chiavetto L、Bagnardi V、Zanardini R、Molteni R、Nielsen MG、Placentino A等人。抑郁症患者的血清和血浆BDNF水平:一项重复研究和荟萃分析.世界生物精神病学杂志2010;11: 763–77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ttaneo A、Bocchio-Chiavetto L、Zanardini R、Milanesi E、Placentino A、Gennarelli M。外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水平降低通过抗抑郁治疗正常化.国际神经心理药理学杂志2010;13: 103–108.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ttaneo A、Gennarelli M、Uher R、Breen G、Farmer A、Aitchison KJ等人。GENDEP研究中与抗抑郁药反应相关的候选基因表达谱:区分基线“预测因素”和纵向“目标”.神经精神药理学2013;38: 377–385.[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ooni A、Macchi F、Papp M、Molteni R、Riva MA。卢拉西酮通过调节大鼠前额叶皮层的突触和神经再生机制在慢性轻度应激模型中发挥抗抑郁作用.国际神经心理药理学杂志2015;18:pii:pyu061。[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labrese F、van der Doelen RH、Guidotti G、Racagni G、Kozicz T、Homberg JR等人。早期生活应激对SERT突变大鼠Bdnf表达的影响.神经化学杂志2015;132: 146–154.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ceri M、Cirulli F、Pessina C、Peretto P、Racagni G、Riva MA。出生后重复母体剥夺导致大鼠大脑特定区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年龄依赖性变化.生物精神病学2004;55:708–7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labrese F、Molteni R、Cattaneo A、Macchi F、Racagni G、Gennareli M等人。长期度洛西汀治疗通过调节特定神经营养素亚型使5-羟色胺转运体敲除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改变正常化.分子药理学2010;77: 846–85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施密特HD,杜曼RS。神经营养因子在成人海马神经发生、抗抑郁治疗和抑郁样行为动物模型中的作用.Behav药理学2007;18: 391–418.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olyakova M、Schroeter ML、Elzinga BM、Holiga S、Schoenknecht P、de Kloet ER等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电惊厥治疗的抗抑郁作用:临床前和临床文献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公共科学图书馆一号2015;10:e014156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us BA、Molendijk ML、Tendolkar I、Penninx BW、Prickaerts J、Elzinga BM等人。慢性抑郁症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随时间显著降低有关.摩尔精神病学2015;20: 602–608.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lendijk ML、Bus BA、Spinhoven P、Penninx BW、Kenis G、Prickaerts J等人。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状态、临床特征和药物治疗.摩尔精神病学2011;16: 1088–1095.[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kahashi M、Shirakawa O、Toyooka K、Kitamura N、Hashimoto T、Maeda K等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皮质边缘系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摩尔精神病学2000;5: 293–30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Iritani S、Niizato K、Nawa H、Ikeda K、Emson PC。精神分裂症患者海马结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TrkB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神经心理药物生物精神病学进展2003;27: 801–807.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urany N、Michel T、Zochling R、Boissl KW、Cruz-Sanchez FF、Riederer P等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素3.精神分裂症研究2001;52: 79–86.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eickert CS、Hyde TM、Lipska BK、Herman MM、Weinberger DR、Kleinman JE。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降低.摩尔精神病学2003;8: 592–61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shimoto T、Bergen SE、Nguyen QL、Xu B、Monteggia LM、Pierri JN等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TrkB与抑制性前额叶回路改变的关系.神经科学2005;25: 372–383.[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illai A、Dhandapani KM、Pillai BA、Terry AV Jr.、Mahadik SP。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调节BDNF防止氟哌啶醇治疗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神经精神药理学2008年;33: 1942–1951.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杜兰·N、托梅·J。神经营养因子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欧洲精神病学2004;19: 326–337.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een MJ、Matheson SL、Shepherd A、Weickert CS、Carr VJ。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一项荟萃分析的系统评价.摩尔精神病学2011;16: 960–972.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ernandes BS、Steiner J、Berk M、Molendijk ML、Gonzalez-Pinto A、Turck CW等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外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荟萃分析及其意义.摩尔精神病学2015;20: 1108–1119.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ernandes BS、Molendijk ML、Kohler CA、Soares JC、Leite CM、Machado-Vieira R等人。外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的生物标志物:52项研究的荟萃分析.BMC医学2015;13:289。[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uer-Sant'Anna M、Kapczinski F、Andreazza AC、Bond DJ、Lam RW、Young LT等人。早期与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炎症标记物.国际神经心理药理学杂志2009;12: 447–458.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se Cinar R、Sonmez MB、Gorgulu Y。躁狂发作和随后缓解时应激生物标志物的外周血mRNA表达.心理神经内分泌学2016;70: 10–16.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lendijk ML、Bus BA、Spinhoven P、Penninx BW、Prickaerts J、Oude Voshaar RC等人。焦虑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性别相关性.世界生物精神病学杂志2012;13: 535–54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rlino D、Francavilla R、Baj G、Kulak K、D'Adamo P、Ulivi S等人。基因隔离人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清水平:与焦虑症亚型的性别相关,但与焦虑水平或Val66Met多态性无关.同行J2015;:e1252。[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Uguz F、Sonmez EO、Sahingoz M、Gokmen Z、Basaran M、Gezginc K等人。孕妇妊娠期广泛性焦虑症与胎儿脑发育:脐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比较研究.精神病研究杂志2013;75:346–35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mmings SM、Kinnear CJ、Van der Merwe L、Lochner C、Corfield VA、Moolman-Smook JC等人。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val66met变异体在强迫症(OCD)中的作用.世界生物精神病学杂志2008年;9: 126–134.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imsek S、Gencoglan S、Yuksel T、Kaplan I、Alaca R。强迫症儿童治疗前皮质醇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77:e855–e8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ruunsild P、Kazantseva A、Aid T、Palm K、Timmusk T。剖析人BDNF基因座:双向转录、复杂剪接和多启动子.基因组学2007;90: 397–40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dachi N、Numakawa T、Richards M、Nakajima S、Kunugi H。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运输和分泌的新见解:在脑相关疾病中的意义.世界生物化学杂志2014;5: 409–42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莱斯曼五世,布里格德斯基T。突触BDNF分泌的机制、位置和动力学:最新进展.神经科学研究2009;65: 11–22.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wla SJ、Farhadi HF、Pareek S、Atwal JK、Morris SJ、Seidah NG等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的生物合成和翻译后处理.生物化学杂志2001;276: 12660–12666.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e R、Kermani P、Teng KK、Hempstead BL。分泌的前神经营养素对细胞存活的调节.科学类2001;294: 1945–1948.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ang J、Harte Hargrove LC、Siao CJ、Marinic T、Clarke R、Ma Q等人。proBDNF负性调节海马神经元重塑、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单元格代表2014;7: 796–80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ng EJ、McCord AE、Greenberg ME。Bdnf转录中神经元活性依赖成分在皮层抑制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神经元2008年;60: 610–62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ss P,Hellweg R。外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作为情感障碍的生物标志物?国际神经心理药理学杂志2010;13: 1–4.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ikolova YS,哈里里AR。我们能观察表观遗传对人脑功能的影响吗?趋势认知科学2015;19: 366–373.[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rdenoije R、Iatrou A、Kenis G、Kompotis K、Steinbusch HW、Mastroeni D等人。衰老和神经变性的表观遗传学.Progr Neurobiol公司2015;131: 21–6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sankova N、Renthal W、Kumar A、Nestler EJ。精神疾病的表观遗传调控.Nat Rev神经科学2007;8: 355–367.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eller S、Sarchiapone M、Zarilli F、Videtic A、Ferraro A、Carli V等人。自杀受试者Wernicke区BDNF启动子甲基化增加.普通精神病学文献2010;67: 258–267.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eleshian VL、Modi HR、Rapoport SI、Rao JS。衰老与受表观遗传修饰影响的人类额叶皮层炎症、花生四烯酸级联和突触标记物的改变有关.神经化学杂志2013;125: 63–73.[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已缩回
  • Mill J、Tang T、Kaminsky Z、Khare T、Yazdanpanah S、Bouchard L等人。表观基因组分析揭示与重大精神病相关的DNA甲基化变化.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2008年;82: 696–711.[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ellios N、Huang HS、Grigorenko A、Rogaev E、Akbarian S。一组差异表达的miRNAs,包括miR-30a-5p,在前额叶皮层充当BDNF转录后抑制剂.人类分子遗传学2008年;17: 3030–3042.[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n ES、Ernst C、Turecki G。抗抑郁治疗对人前额叶皮层BDNF表达的表观遗传效应.国际神经心理药理学杂志2011;14: 427–429.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opez JP、Mamdani F、Labonte B、Beaulieu MM、Yang JP、Berlim MT等人。根据抗抑郁反应对BDNF表达的表观调控.摩尔精神病学2013;18: 398–399.[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郎明富、史毅。微小RNA在神经发生中的动态作用.前神经科学2012;6: 71.[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孙娥、石毅。微RNA:在神经发育和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小分子.实验神经学2015;268: 46–5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科西克KS。神经元microRNA系统.Nat Rev神经科学2006;7: 911–92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i Y、Zhao X、Hsieh J、Wichterle H、Impey S、Banerjee S等人。神经干细胞的MicroRNA调控与神经发生.神经科学2010;30: 14931–1493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ellios N、Huang HS、Baker SP、Galdzicka M、Ginns E、Akbarian S。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皮层GABA能基因表达失调的分子决定因素.生物精神病学2009;65: 1006–1014.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德维维迪·Y。微小RNA在重度抑郁症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应用.神经心理药物生物精神病学进展2016;64: 341–34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ang Y,Zhao G,Sun R,Mao Y,Li G,Chen X等人。let-7家族启动子的遗传变异与严重抑郁症风险增加相关.情感障碍杂志2015;183: 295–299.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lker RM、Rybka J、Anderson SM、Torrance HS、Boxall R、Sussmann JE等人。双相情感障碍家族高危人群miRNA表达的初步研究.精神病学研究杂志2015;62: 48–55.[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unsberger JG、Chibane FL、Elkahloun AG、Henderson R、Singh R、Lawson J等人。双相情感障碍锂反应的新型整合基因组工具.Transl精神病学2015;5:e50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ellios N,Sur M。微小RNA在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新作用.前线精神病学2012;: 39.[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rendi K、Matlik K、Andressoo JO。从microRNA靶向验证到治疗:从BDNF研究中吸取的教训.细胞分子生命科学2015;72: 1779–179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andenburger T、Grievink H、Heinen N、Barthel F、Huhn R、Stachuletz F等人。远程缺血预处理和心肌缺血对大鼠心脏microRNA-1表达的影响体内.休克2014;42: 234–238.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dzikinas K、Aven L、Jiang Z、Tran T、Paez-Cortez J、Boppidi K等人。Shh/miR-206/BDNF级联协调气道平滑肌的神经支配和形成.神经科学2011;31: 15407–15415.[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e ST、Chu K、Jung KH、Kim JH、Huh JY、Yoon H等人。miR-206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中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病学年鉴2012;72: 269–277.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pocik JD、Barbier E、Flanigan M、Solomon M、Pincus A、Pilling A等人。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的MicroRNA-206调节BDNF表达和饮酒.神经科学2014;34: 4581–458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im HK、Lee YS、Sivaprasad U、Malhotra A、Dutta A。肌肉特异性microRNA miR-206促进肌肉分化.J细胞生物学2006;174: 677–687.[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iura P、Amirouche A、Clow C、Belanger G、Jasmin BJ。miR-206抑制肌源性分化过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神经化学杂志2012;120: 230–238.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Imam JS、Plyler JR、Bansal H、Prajapati S、Bansal S、Rebeles J等人。肿瘤抑制因子miRNA-204的基因组缺失通过激活AKT/mTOR/Rc1信号传导和肌动蛋白重组促进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公共科学图书馆一号2012;7:e52397。[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asanro P、Greco S、Lorenzi M、Pescatori M、Brioschi M、Kulshreshtha R等人。低氧诱导miR-210实验靶点识别的综合方法.生物化学杂志2009;284: 35134–35143.[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rcq E、Warnault V、Phamluong K、Besserer GM、Liu F、Ron D。前额叶皮层中的MicroRNA-30a-5p控制着从适度饮酒到过度饮酒的转变.摩尔精神病学2015;20: 1219–1231.[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u AG、Irier HA、Gu J、Tian D、Ku L、Liu G等人。不同的3'UTR差异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活性依赖性翻译.《美国科学院院刊》2010;107: 15945–15950.[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labrese F、Richetto J、Racagni G、Feldon J、Meyer U、Riva MA。青春期前后反复苯丙胺暴露戒断对小鼠神经可塑性相关基因的影响.神经科学2013;250:222–2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李玉杰,徐敏,高志,王玉强,岳Z,张玉X等。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相关miRNAs水平的变化.公共科学图书馆一号2013;8:e6364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unay JM、Mouillet-Richard S、Baudry A、Pietri M、Kellermann O。中缝介导的信号通过miR-16控制海马对SRI抗抑郁药的反应.Transl精神病学2011;1:e5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i M,Zhu X,Zhang Y,ZhangS,Zhang-L,Xue L等人。海马BDNF和miR-16异常表达与早期应激诱导的抑郁样行为相关.公共科学图书馆一号2012;7:e46921。[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徐SD、黄海燕、周奇、孙YM、徐MT、邹AP。利用高通量分析重建小鼠肝脏中microRNA介导的调控网络.BMC基因组学2015;16(补充2):S12。[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vis J、Maes M、Andreazza A、McGrath JJ、Tye SJ、Berk M。神经精神疾病生物标志物分类:从包围到指南针.摩尔精神病学2015;20: 152–15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illai A,巴克利PF。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的可靠生物标志物和预测因子.精神科临床N Am2012;35: 645–659.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midt HD、Shelton RC、Duman RS。抑郁症的功能性生物标志物:诊断、治疗和病理生理学.神经精神药理学2011;36: 2375–239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odl T、Skokauskas N、Frey EM、Morris D、Gill M、Carballedo A。BDNF Val66Met基因型与儿童逆境相互作用并影响海马亚区的形成.Hum大脑映射2014;35: 5776–5783.[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rballedo A、Morris D、Zill P、Fahey C、Reinhold E、Meisenzahl E等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Val66Met多态性和早期生活逆境对海马体积的影响.Am J Mel基因B2013;162B年: 183–19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regelj P、Nedic G、Paska AV、Zupan T、Nikolac M、Balazic J等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多态性(BDNF-Val66Met)与自杀的关系.情感障碍杂志2011;128: 287–29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abe HJ、Schwahn C、Mahler J、Appel K、Schulz A、Spitzer C等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Val66Met多态性和5-HTT启动子多态性之间的遗传上位性调节儿童虐待后抑郁障碍的易感性.进展神经精神药理学生物精神病学2012;36: 264–27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阿奎莱拉·M、阿里亚斯·B、维切尔斯·M、巴兰特斯·维达尔·N、莫亚·J、维拉·H等人。早期逆境和5-HTT/BDNF基因: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对普通人群抑郁症状影响的新证据.精神医学2009;39: 1425–1432.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vitz JB、van der Merwe L、Newman TK、Solms M、Stein DJ、Ramesar RS。儿童虐待和分离之间的关系。它是否受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活性的影响?国际神经心理药理学杂志2008年;11: 149–161.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加利福尼亚州阿尔塔。神经营养素与抑郁症.药物科学趋势1999;20: 59–61.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uman RS、Heninger GR、Nestler EJ。抑郁症的分子和细胞理论.普通精神病学文献1997;54: 597–606.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urbach GJ、Hellweg R、Haas CA、Del Turco D、Deicke U、Abramowski D等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老年APP23转基因小鼠斑块相关胶质细胞中的诱导作用.神经科学2004;24: 2421–2430.[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umarasinghe N、Tooney PA、Schall U。大海捞针:精神分裂症微阵列基因表达研究综述.Aust N Z J精神病学2012;46: 598–61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istry M、Gillis J、Pavlidis P。使用大型联合队列分析精神分裂症的基因组表达谱.摩尔精神病学2013;18: 215–225.[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unoni AR、Lopes M、Fregni F。抑郁症和BDNF水平临床研究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神经可塑性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国际神经心理药理学杂志2008年;11: 1169–118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rege F、Perret G、Bondolfi G、Schwald M、Bertschy G、Aubry JM。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降低.精神病学研究2002;109: 143–148.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rege F、Bondolfi G、Gervasoni N、Schwald M、Aubry JM、Bertschy G。抑郁症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低可能是血小板BDNF释放减少所致,与血小板反应性无关.生物精神病学2005;57: 1068–1072.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ndey GN、Dwivedi Y、Rizavi HS、Ren X、Zhang H、Pavuluri MN。儿童和成人抑郁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神经心理药物生物精神病学进展2010;34: 645–651.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lendijk ML、Spinhoven P、Polak M、Bus BA、Penninx BW、Elzinga BM。血清BDNF浓度作为抑郁症的外周表现:来自179个相关性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的证据(N=9484).摩尔精神病学2014;19: 791–80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hmed AO、Mantini AM、Fridberg DJ、Buckley PF。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神经认知缺陷:一项荟萃分析.精神病学研究2015;226: 1–1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收费站A,Mane A。首发精神病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系统评价.世界精神病学杂志2015;5: 154–159.[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n W、Banks WA、Fasold MB、Bluth J、Kastin AJ。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过血脑屏障的转运.神经药理学1998;37: 1553–1561.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ng UE、Hellweg R、Seifert F、Schubert F、Gallinat J。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体内皮质完整性标志物.生物精神病学2007;62: 530–535.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ujimura H、Altar CA、Chen R、Nakamura T、Nakahashi T、Kambayashi J等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储存在人类血小板中,并通过激动剂刺激释放.血栓止血2002;87: 728–734.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liego-Rivero FB、Bayatti N、Giannakoulopoulos X、Glover V、Bradford HF、Stern G等人。人血小板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生物化学药理学1997;54: 207–209.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e BH,Kim YK。重度抑郁症患者血小板BDNF水平降低.神经心理药物生物精神病学进展2009;33: 849–85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罗林斯B、马丁MV、摩根L、沃特议员。全基因组生物标志物在血液和大脑中的表达分析.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B2010;153B个: 919–93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ullivan PF、Fan C、Perou CM。评估血液和大脑中基因表达的可比性.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B2006;141B个: 261–268.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ylee DS、Kawaguchi DM、Glatt SJ。从外部看内部:血液和大脑“omes”可比性的回顾和评估.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B2013;162B年: 595–60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rdiner EJ、Cairns MJ、Liu B、Beveridge NJ、Carr V、Kelly B等人。基因表达分析揭示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通路失调.精神病学研究杂志2013;47: 425–437.[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latt SJ、Stone WS、Nossova N、Liew CC、Seidman LJ、Tsuang MT。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外周血基因表达特征的异同.美国医学杂志基因B2011;156B亿: 869–887.[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us BA、Molendijk ML、Penninx BJ、Buitelaar JK、Kenis G、Prickaerts J等人。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测定.心理神经内分泌学2011;36: 228–239.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lendijk ML、Haffmans JP、Bus BA、Spinhoven P、Penninx BW、Prickaerts J等人。血清BDNF浓度表现出强烈的季节性变化,并与周围阳光量相关.公共科学图书馆一号2012;7:e4804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转化精神病学由以下人员提供自然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