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1991年7月1日;88(13): 5729–5733.
数字对象标识:10.1073/pnas.88.13.5729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51951
PMID:2062851

秀丽隐杆线虫unc-13基因编码的佛波酯/二酰甘油结合蛋白。

摘要

unc-13基因的突变导致线虫秀丽隐杆线虫神经系统的各种缺陷。该基因的分子克隆和cDNA序列分析表明,该产物编码一个蛋白质,长度为1734个氨基酸,中心结构域的序列与蛋白激酶C的调节区相似。该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显示在钙存在下特异性结合到佛波酯;二酰基甘油以竞争方式抑制结合。这些发现证实,unc-13基因产物具有与蛋白激酶C类似的结合位点,可能是二酰甘油信号到神经系统中不同效应器功能的替代转导途径的组成部分。

全文

全文可作为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件使用。获取完整文章(2.4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本文中的图像

单击图像以查看更大的版本。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Nishizuka Y.蛋白激酶C的分子异质性及其对细胞调节的影响。自然。1988年8月25日;334(6184):661–66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llins J,Saari B,Anderson P.秀丽隐杆线虫生殖系中转座元件的激活,而不是胞体。自然。1987年8月20日;328(6132):726–7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布伦纳S.秀丽隐杆线虫的遗传学。遗传学。1974年5月;77(1):71–9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ulston JE,Brenner S.秀丽隐杆线虫的DNA。遗传学。1974年5月;77(1):95–10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nger F、Nicklen S、Coulson AR。链终止抑制剂的DNA测序。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1977年12月;74(12):5463–546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ieira J,Messing J。pUC质粒,一种M13mp7衍生系统,用于插入突变和使用合成通用引物进行测序。基因。1982年10月;19(3):259–26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rn J、Matthes HW、Gait MJ、Brenner S.一种新的选择性噬菌体克隆载体,lambda 2001,具有XbaI、BamHI、HindIII、EcoRI、SstI和XhoI的位点。基因。1984年12月;32(1-2):217–22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研究人员FW,Moffatt BA。使用噬菌体T7 RNA聚合酶直接选择性高水平表达克隆基因。分子生物学杂志。1986年5月5日;189(1):113–1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no Y、Fujii T、Igarashi K、Kuno T、Tanaka C、Kikkawa U、Nishizuka Y.Phorbol酯与蛋白激酶C结合需要富含半胱氨酸的锌指状序列。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1989年7月;86(13):4868–487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se AM和Baillie DL。影响秀丽隐杆线虫副肌球蛋白的基因UNC-15(I)周围区域的遗传组织。遗传学。1980年11月;96(3):639–64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gawa H、Gengyo K、McLachlan AD、Brenner S、Karn J.秀丽隐杆线虫的副肌球蛋白基因(unc-15)。粗纤维结构的分子克隆、核苷酸序列和模型。分子生物学杂志。1989年5月20日;207(2):311–33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ulson A,Sulston J,Brenner S,Karn J.研究秀丽隐杆线虫基因组的物理图谱。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1986年10月;83(20):7821–782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rebs EG,日本Beavo。酶的磷酸化-去磷酸化。生物化学年度收益。1979;48:923–9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buse Y,Nishiwaki K,Miwa J.蛋白激酶C同源物的突变使秀丽隐杆线虫具有佛波酯抗性。科学。1989年3月31日;243(4899):1713–17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senthal A、Rhee L、Yadegari R、Paro R、Ullrich A、Goeddel DV。果蝇黑腹果蝇蛋白激酶C基因的结构和核苷酸序列。EMBO J。1987年2月;6(2):433–4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ker PJ,Coussens L,Totty N,Rhee L,Young S,Chen E,Stabel S,Waterfield MD,Ullrich A.蛋白激酶C的完整一级结构——主要的佛波酯受体。科学。1986年8月22日;233(4766):853–8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ussens L、Parker PJ、Rhee L、Yang Feng TL、Chen E、Waterfield MD、Francke U、Ullrich A。多种不同形式的牛和人蛋白激酶C表明细胞信号途径存在多样性。科学。1986年8月22日;233(4766):859–86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nopf JL,Lee MH,Sultzman LA,Kriz RW,Loomis CR,Hewick RM,Bell RM。多重蛋白激酶C cDNA的克隆和表达。单元格。1986年8月15日;46(4):491–5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no Y、Fujii T、Ogita K、Kikkawa U、Igarashi K、Nishizuka Y。蛋白激酶C家族其他成员的结构、表达和性质。生物化学杂志。1988年5月15日;263(14) :6927–69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no Y、Fujii T、Ogita K、Kikkawa U、Igarashi K、Nishizuka Y。大鼠脑蛋白激酶C zeta亚种:结构、表达和性质。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1989年5月;86(9):3099–310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nner TI、Oppermann H、Seeburg P、Kerby SB、Gunnell MA、Young AC、Rapp UR。人类raf癌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和c-raf-1基因的相应结构。核酸研究。1986年1月24日;14(2):1009–101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ll C、Monfries C、Smith P、Lim HH、Kozma R、Ahmed S、Vanniasingham V、Leung T、Lim L.编码34000 Mr蛋白n-chimaerin的新型人脑cDNA,与蛋白激酶C的调节域和BCR(断点簇集区基因的产物)相关。分子生物学杂志。1990年1月5日;211(1):11–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ahl ML、Ferenz CR、Kelleher KL、Kriz RW、Knopf JL。磷脂酶C与src非催化区的序列相似性。自然。1988年3月17日;332(6161):269–2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erin MS,Fried VA,Mignery GA,Jahn R,Südhof TC。与蛋白激酶C调节区同源的突触囊泡蛋白结合磷脂。自然。1990年5月17日;345(6272):260–26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hno S、Akita Y、Konno Y、Imajoh S、Suzuki K。一种新型佛波酯受体/蛋白激酶,nPKC,与蛋白激酶C家族有着远亲关系。单元格。1988年6月3日;53(5):731–7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磷脂酶C和蛋白激酶C调节域之间的相似性。分子细胞内分泌。1989年1月;61(1):129–1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eenwald I,Coulson A,Sulston J,Priess J.秀丽隐杆线虫lin-12区物理和遗传图谱的相关性。核酸研究。1987年3月11日;15(5):2295–230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naka C、Taniyama K、Kusunoki M.佛波酯和A23187协同作用,从豚鼠回肠释放乙酰胆碱。FEBS信函。1984年9月17日;175(1) :165–16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urgil N、Zisapel N.福尔波酯和钙协同作用,增强培养中大脑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FEBS信函。1985年6月17日;185(2):257–2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tthies HJ,Palfrey HC,Hirning LD,Miller RJ。神经元细胞蛋白激酶C的下调: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神经科学杂志。1987年4月;7(4):1198–12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cCobb DP、Cohan CS、Connor JA、Kater SB。5-羟色胺和乙酰胆碱对神经突起伸长的交互作用。神经元。1988年7月;1(5):377–3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navelas JG,Cavanagh ME。发育中新皮质神经递质的瞬时表达。《神经科学趋势》。1988年3月;11(3):92–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pton SA,Kater SB.神经元生长、可塑性和存活的神经递质调节。《神经科学趋势》。1989年7月;12(7):265–27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国家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