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2年11月1日;89(21): 10114–10118.
数字对象标识:10.1073/pnas.89.21.10114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50288型
PMID:1438199

端粒长度预测人成纤维细胞的复制能力。

摘要

当不同供体的人成纤维细胞在体外生长时,供体的年龄只能解释其有限复制能力的一小部分变化。因为我们之前已经表明,端粒,即染色体中富含鸟嘌呤的末端序列,在培养细胞的整个寿命中都会缩短,所以我们希望确定初始端粒长度的变化是否会解释复制能力的无法解释的变化。对31名捐赠者(0-93岁)的细胞进行的分析表明,增殖能力与捐赠者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弱(m=-0.2倍/年;r=-0.42;P=0.02),端粒DNA与捐赠人年龄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m=-15碱基对/年;r=-0.43;P=0.0.2)。然而,在供体的整个年龄范围内,复制能力和初始端粒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m=10倍/千碱基对;r=0.76;P=0.004),这表明端粒较短的细胞株比端粒较长的细胞株的加倍次数要少得多。这些观察结果表明,端粒长度是人体体细胞衰老的生物标志物,与端粒在这一过程中丢失的因果关系一致。我们还发现,来自Hutchinson-Gilford早衰供体的成纤维细胞端粒较短,这与其体外分裂潜能降低一致。相反,精子DNA中的端粒并没有随着供体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这表明维持端粒长度的机制,例如端粒酶的表达,可能在生殖系组织中是活跃的。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的文章(2.4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本文中的图像

单击图像以查看更大的版本。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HAYFLICK L,MOORHEAD PS。人类二倍体细胞株的系列培养。实验细胞研究。1961年12月;25:585–6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rtin GM、Sprague CA、Epstein CJ。培养的人类细胞的复制寿命。供体年龄、组织和基因型的影响。实验室投资。1970年7月;23(1):86–9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ldstein S,Moerman EJ,Soeldner JS,Gleason RE,Barnett DM。时间和生理年龄影响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正常供体成纤维细胞的复制寿命。科学。1978年2月17日;199(4330):781–78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oldstein S.体外老化。加拉帕戈斯龟培养细胞的生长。实验细胞研究。1974年2月;83(2):297–3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öhme D.哺乳动物物种寿命与体外正常成纤维细胞和体内红细胞寿命之间关系的证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1年8月;78(8):5009–501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lton J.有限细胞复制能力在病理性年龄变化中的作用。回顾。机械老化发展。1982年7月;19(3):217–24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anulis-Praeger BM.细胞衰老回顾:综述。机械老化发展。1987年3月;38(1):1–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ldstein S.复制性衰老:人类成纤维细胞成熟。科学。1990年9月7日;249(4973):1129–113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lovnikov AM。边缘切开理论。多核苷酸酶合成中模板边缘的不完全复制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理论生物学杂志》。1973年9月14日;41(1):181–19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沃森JD。级联型T7 DNA的起源。自然新生物。1972年10月18日;239(94):197–20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布莱克本EH。端粒的结构和功能。自然。1991年4月18日;350(6319):569–57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哈雷CB。端粒丢失:有丝分裂时钟还是基因定时炸弹?突变研究。1991年3月至11日;256(2-6):271–28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cClintock B.玉米染色体断裂端的稳定性。遗传学。1941年3月;26(2):234–28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rr-Weaver TL,Szostak JW,Rothstein RJ。酵母转化:重组研究的模型系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1年10月;78(10):6354–635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ber JE,Thorburn PC。酵母中断裂的线性双中心染色体的修复。遗传学。1984年2月;106(2):207–22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阿加德·DA,塞达特·JW。聚四氟乙烯核的三维结构。自然。1983年4月21日;302(5910):676–6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yzis RK、Buckingham JM、Cram LS、Dani M、Deaven LL、Jones MD、Meyne J、Ratliff RL、Wu JR。高度保守的重复DNA序列(TTAGGG)n,存在于人类染色体的端粒。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8年9月;85(18):6622–662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eider CW,Blackburn EH.四膜虫提取物中特异性端粒末端转移酶活性的鉴定。单元格。1985年12月;43(第2部分第1部分):405–4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格雷德顺时针。端粒、端粒酶和衰老。生物论文。1990年8月;12(8):363–36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哈雷CB、Futcher AB、Greider CW。端粒在人成纤维细胞老化过程中缩短。自然。1990年5月31日;345(6274):458–46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ndsey J、McGill NI、Lindsey LA、Green DK、Cooke HJ。人类体内端粒重复序列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丢失。突变研究。1991年1月;256(1):45–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stie ND、Dempster M、Dunlop MG、Thompson AM、Green DK、Allshire RC。人类结直肠癌的端粒减少和衰老。自然。1990年8月30日;346(6287):866–86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利维MZ、奥尔索普RC、福彻AB、格雷德CW、哈雷CB。端粒末端复制问题和细胞老化。分子生物学杂志。1992年6月20日;225(4):951–96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unter CM、Avilion AA、LeFeuvre CE、Stewart NG、Greider CW、Harley CB、Bacchetti S.与染色体不稳定相关的端粒缩短在表达端粒酶活性的永生细胞中被阻止。EMBO J。1992年5月;11(5):1921–192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KSELA E,MOORHEAD PS.人类细胞株连续培养退化阶段的无融合生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63年8月;50:390–39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来自人类胚胎的衰老成纤维细胞系中的特定染色体畸变。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1976年9月;28(5):465–47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erwood SW,Rush D,Ellsworth JL,Schimke RT。定义IMR-90细胞中的细胞衰老:流式细胞术分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8年12月;85(23):9086–909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莫林英国。人类端粒末端转移酶是一种合成TTAGGG重复序列的核糖核蛋白。单元格。1989年11月3日;59(3):521–52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oke HJ,Smith BA。人类X/Y假常染色体区域端粒的变异性。冷泉Harb Symp Quant Biol。1986;51(第1部分):213-21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llshire RC、Dempster M、Hastie ND。人类端粒至少包含三种非随机分布的富G重复序列。核酸研究。1989年6月26日;17(12):4611–462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人类端粒附着在核基质上。EMBO J。1992年2月;11(2):717–72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ills RG,Weiss AS。早衰是否为人类加速衰老提供了最佳模型?老年学。1990;36(2):84–9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ther MW。干琼脂糖凝胶中的碱成分独立杂交:基因组DNA片段克隆的筛选和回收。生物技术。1988年5月;6(5):444–44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吉卜林·D·库克·HJ。小鼠超可变超长端粒。自然。1990年9月27日;347(6291):400–4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arling JA、Maule J、Hastie ND、Allshire RC。小鼠体内广泛的端粒重复序列是高度可变的。核酸研究。1990年12月11日;18(23):6881–688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undblad V,绍斯塔克JW。端粒伸长缺陷的突变导致酵母衰老。单元格。1989年5月19日;57(4):633–64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李维斯RW。果蝇染色体端粒的活性缺失。单元格。1989年8月25日;58(4):791–80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essmann H,Mason JM。黑腹果蝇终末染色体缺陷导致DNA序列的逐渐丢失。EMBO J。1988年4月;7(4):1081–108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essmann H、Carter SB、Mason JM。无端粒DNA序列的果蝇染色体末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0年3月;87(5):1758–176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right WE、Pereira-Smith OM、Shay JW。可逆性细胞衰老:对正常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永生化的影响。分子细胞生物学。1989年7月;9(7):3088–309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ereira-Smith OM,Smith JR。细胞永生的隐性本质的证据。科学。1983年9月2日;221(4614):964–96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ereira-Smith OM,Smith JR。人类细胞不定分裂的遗传分析:四个互补群的鉴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8年8月;85(16):6042–604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国家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