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前细胞神经科学。2015; 9: 273.
2015年8月10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3389/fncel.2015.00273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4530620型
PMID:26321908

抑郁症患者大脑皮层不同区域谷氨酰胺合成酶免疫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密度降低,但双相I型障碍患者没有

摘要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情感障碍患者的谷氨酸系统受到干扰,这涉及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的中断。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催化氨和谷氨酸依赖ATP的缩合形成谷氨酰胺,从而在谷氨酸和谷氨酰胺同质化中发挥中心作用。然而,GS也在许多少突胶质细胞(OLs)中表达,OLs是另一类与情绪障碍病理相关的胶质细胞。为了进一步了解胶质相关谷胱甘肽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我们决定找出在患有严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BD)和精神健康对照组的受试者中,酶蛋白免疫染色的胶质细胞密度是否不同。情绪障碍患者八个皮层和两个皮层下脑区表达GS的星形胶质细胞(AC)和OLs的计数(N个=14),BD(N个=15)和控件(N个=16)表明,在重度抑郁症患者中,某些皮层灰质区的AC密度显著降低,而皮层下灰质区则没有变化。BD中未发现GS-免疫活性胶质细胞的改变。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得出结论:(1)GS表达的AC在重度抑郁症的谷氨酸相关障碍中显著参与,但在BD中不参与;(2)GS表示的OLs虽然在前额叶皮质区大量存在,但在心境障碍病理学中起着次要(如果有)作用。其他研究结果支持后一种假设:至少在小鼠大脑皮层,GS免疫反应性少突胶质细胞由于完全缺乏氨基酸转运体而无法参与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Takasaki等人,2010年).

关键词: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皮层、谷氨酰胺合成酶、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免疫细胞化学

介绍

最初,对情绪障碍病理学可能的细胞基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上(Rajkowska,2000年,2002;Cotter等人,2001a,b条,2002;Manji等人,2001年).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一波信息似乎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许多方面对情绪障碍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在众多组织学尸检中,两者均显著降低(嗮ngür等人,1998年;Rajkowska,2000年;Cotter等人,2001a,b条;Hamidi等人,2004年;Uranova等人,2004年;Rajkowska和Miguel-Idalgo,2007年;Altshuler等人,2010年;Gos等人,2013年)并且增加了(Davis等人,2002年;Mosebach等人,2013年;Malchow等人,2014年)在前额叶皮质区和边缘区观察到胶质细胞数量和数量密度。此外,在情感性疾病中发现了胶质细胞基因表达模式和代谢途径的特征性变化(综述于Barley等人,2009年;Steiner等人,2012年;Mosebach等人,2013年;Duncan等人,2014年;Schroeter等人,2014年;Bernstein等人,2015年). 值得注意的是,三种胶质细胞类别(即AC、OL和小胶质细胞)中的每一种似乎都对情感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此外,它们对MDD的影响可能不同(Verkhratsky等人,2014年)在BD中(Savitz等人,2014年;董和珍,2015). 在这方面,AC在MDD和BD病理学中的可能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AC是人脑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广泛的不同功能。它们在突触传递、神经元代谢控制、大脑微环境感知、血脑屏障完整性维护、大脑防御和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ofroniew和Vinters,2010年;Teschemacher等人,2015年). 由于MDD和BD中报告了突触、代谢和炎症失调(哈里森,2002年;Si等人,2004年;Kato等人,2013年;杜曼,2014;Maletic和Raison,2014年; AC异常可能与这些疾病有关。AC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大脑信息处理:(1)它们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D类-丝氨酸、GABA和ATP,Sahlender等人,2014年),促进神经元和神经元-胶质细胞串扰之间的通信,以及(2)它们从细胞外空间去除谷氨酸,并为谷氨酸能和GABA能神经元提供谷氨酰胺,谷氨酰胺是它们从谷氨酸、氨和ATP合成的(Anlauf和Derouiche,2013年). 理论上,神经递质的释放受损(Van Horn等人,2013年)和/或AC对谷氨酸的吸收和再循环受损可能会导致MDD和BD中报告的谷氨酸能(最有可能是GABA能)神经传递异常(有关综述,请参阅Walter等人,2009年;Brennan等人,2010年;Gigante等人,2012年;Salvadore等人,2012年;Bernstein等人,2013年;Dou等人,2013年;杜曼,2014;Arnone等人,2015年;Pehrson和Sanchez,2015年). 然而,虽然关于神经递质对情绪障碍病理学可能产生影响的知识仍然零星(Etiévant等人,2013年),有一些很好的证据支持受损的AC相关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是情感性障碍的一个重要促成因素(由Bernstein等人,2013年Rajkowska和Stockmeier,2013年). 由于其在谷氨酸-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循环中的中心位置,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又名谷氨酸-氨连接酶,酶代码EC6.3.1.2)很早就成为研究的焦点,同时也发表了一些关于MDD和BD中GS变化的论文。在患有MDD的受试者中,大多数研究显示大脑GS减少。据报道,GS mRNA的表达在抑郁症自杀受害者的前额叶皮层、运动前皮层和杏仁核中下调,但在没有抑郁症的自杀完成者中没有下调(Choudary等人,2005年;Sequeira等人,2009年)而GS蛋白在前扣带皮层和眶额皮层中被发现减少(Choudary等人,2005年;Beasley等人,2006年;Miguel-Idalgo等人,2010年;Rajkowska和Stockmeier,2013年). 然而,其他人没有发现MDD受试者大脑皮层GS的改变(Toro等人,2006年). GS对BD的含义研究得不太深入,稀疏数据也不一致。GS表达没有变化(Toro等人,2006年)或减少(Choudary等人,2005年)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前额叶皮层。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一个(Toro等人,2006年)对情绪障碍中GS表达的研究使用了生化技术。因此,尽管有证据表明GS也可以在胶质细胞外定位中检测到,但很少有人关注GS表达细胞的类型(Takasaki等人,2010年;岩手等,2013年;Bernstein等人,2014年和其他)]。因此,理论上,与疾病相关的GS表达改变也可能涉及非星形胶质细胞。因此,我们计算了患有MDD、BD和心理健康对照者的10个不同皮层和皮层下脑区中表达GS的胶质细胞,并在此表明:(1)MDD患者的皮层区中GS-免疫活性胶质细胞密度显著降低,但BD患者的皮层区域中没有GS-免疫反应胶质细胞密度;(2)这些变化仅限于GS表达的AC,而GS表达OL在情绪障碍中是正常的。

材料和方法

学科

所有大脑均取自新马格德堡大脑标本。病例招募、个人数据采集、尸检和尸检材料处理均严格按照《赫尔辛基宣言》进行,并已获得负责的马格德堡道德委员会的批准。获得了近亲的书面同意。临床诊断信息来自参与治疗的医生或亲属的临床记录和/或结构性访谈(Bielau等人,2005年).

根据DSM-IV对29名情绪障碍患者的大脑进行了研究。其中14名患者(8名女性,6名男性;平均年龄:46.9±11.4岁)患有MDD,15名患者(5名女性,10名男性,平均年龄:53.5±10.4岁)有BD。此外,还调查了16名无神经精神疾病史的对照组患者(9名女性,7名男性;年均年龄:50.4±11.0岁)。这些患者或对照组均无药物滥用或酒精中毒史。如前所述,一位经验丰富的神经病理学专家排除了因神经退行性或创伤过程引起的神经病理变化(Bielau等人,2005年). 这些病例与年龄、性别和自溶时间相匹配。匹配过程在所有分析之前完成。有关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心理药理学的详细信息,请参阅桌子表1122根据临床档案,确定了过去90个生命日内患者服用精神药物的平均每日剂量。自从大约25年前我们的大脑库建立以来,患者接受了三环抗抑郁药,而不是选择性5-羟色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有关详细考虑,请参阅Mosebach等人,2013年).

表1

患者和对照组的人口统计数据。

诊断案例性别年龄(岁)死后自溶时间(h)病程/年死亡原因
MDD公司(n个= 14)
1男性425不适用。自杀(吊死)
2女性39487自杀(苯二氮卓类药物过量)
女性464811自杀(上吊)
4女性5348不适用。自杀(吊死)
5女性63172肺栓塞
6女性617011心力衰竭
8男性35242自杀(割腕)
9男性36481自杀(上吊)
10男性4224不适用。急性胰腺炎
11男性3024不适用。自杀(吊死)
12女性60241自杀(吊死)
13女性59484自杀(吊死)
14女性3524不适用。自杀(勒死)
15男性5524不适用。自杀(勒死)
8内螺纹/6外螺纹46.9 ± 11.434.0 ± 17.64.9 ± 4.3
BD公司(n个= 15)
16男性47249自杀(刺伤)
17女性46413自杀(药片中毒)
18男性421216自杀(吊死)
19女性627211肺栓塞
21男性39242肺栓塞
22女性597224自杀(药片中毒)
23男性395614心肌梗死
24男性694826肺栓塞
25男性692418心力衰竭、肺栓塞
26女性522416心力衰竭、肺栓塞
27女性655225心力衰竭
28男性44966心肌梗死后肌瘤
29男性5748不适用。自杀(勒死)
30男性60245自杀(勒死)
31男性53241自杀(勒死)
5女/10男53.5 ± 10.440.3 ± 25.813.3 ± 8.2
抑郁13女/16男50.3 ± 11.237.2 ± 22.110.2 ± 8.1
控件(n个= 16)
31男性56480腹膜后出血
34女性52240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
35女性48480哮喘持续状态
38女性33720主动脉栓塞
39女性50720主动脉瘤破裂
40男性40960心肌梗死
41男性64360主动脉瘤破裂
42女性48260肺栓塞
43男性56240心肌梗死
44女性65240心力衰竭
45女性30480肺栓塞
46男性63480心力衰竭(心脏手术后)
47女性38240心力衰竭
48男性54240肺栓塞
49男性46240心力衰竭、癌症
50女性63240心肌梗死
9女/7男50.4 ± 11.041.4 ± 22.2-

表2

精神药物治疗。

案例过去几天的平均抗抑郁剂量[mg]过去几天的平均抗精神病药物剂量[mg]过去几天苯二氮卓的平均剂量[mg]过去几天卡马西平的平均剂量[mg]过去几天的平均锂剂量[mg]
MDD公司(n个= 14)
1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29300560
124109000
400000
5500000
6301111600
800000
900000
10200200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11100100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12100440000
13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14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BD公司(n个= 15)
16200000
171333270558
189547180565
1901101800
210280000
221120106000
23022110740
2400700
250020280
260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2793117400
28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29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30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3115020002000

组织加工

在死亡后4-96小时内取出大脑,并将其全部固定在8%的磷酸盐缓冲甲醛中至少2个月(pH=7.0,T型=15–20°C)。

额枕两极由膝前0.9cm和胼胝体压部后0.9cm的冠状切口分开。在石蜡包埋大脑的所有部分后,切割前额叶和中间块的连续冠状切片(20μm)并安装。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固定和埋入大脑引起的收缩系数(Bernstein等人,1998年a). 情感障碍患者和对照组的平均体积收缩因子为2.21。MDD组、BP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收缩因子没有发现显著差异。如前所述,每50个切片均进行尼氏染色和髓鞘染色(Bernstein等人,1998年b).

谷氨酰胺合成酶免疫组织化学

为了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胼胝体头部至膝部1.8至1 cm之间每隔约0.2 cm采集全脑切片。pACC(布罗德曼32区)和背外侧前额叶(DLPFC,布罗德曼9区)皮层使用“人脑图谱”很容易通过Mai等人(2003).以0.2 cm的间隔选择含有左右sACC、Aic(Brodmann区域14)和NAc的切片。为了对GS进行免疫定位,我们使用了一种特征良好的、在兔子中产生的针对人类GS的单特异性多克隆抗血清(Prestige Antibody HPA 007316;Lot C 81287;来自德国慕尼黑Sigma–Aldrich)。由于同一抗体的不同批次在染色特性方面可能有很大差异(Couchman,2009年),我们测试了三个不同批次的GS抗血清HPA 007316(即A42599,C81287号,R04375元). 在我们手中,所有三个批次都具有相同的优质产品,我们决定继续使用C批次81287。脱蜡后,通过在10 mM柠檬酸盐缓冲液(pH 6.0)中煮沸切片4分钟来进行抗原脱皮。此后,用甲醇/H预培养切片2O(运行)2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并用PBS反复洗涤。随后,在4°C下以1:500的稀释度应用初级GS抗体72小时。然后用生物素化抗兔IgG(英国白金汉郡Amersham Bioscience)孵育切片,然后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技术(Amersham)应用链霉菌亲和素马萝卜复合物孵育。用显色剂3,3′-二氨基联苯胺对反应产物进行可视化。随后,添加六水合硫酸镍铵以增强免疫反应(Bernstein等人,2013年). 为了控制目的,用缓冲液或正常血清替换初级抗血清。如前所述,进一步的控制实验涉及在预先吸收GS蛋白(重组人GS,电荷号CE02;来自中国上海诺和蛋白)后应用GS抗血清(Bernstein等人,2014年). 当进行这些对照时,研究区域没有显示任何特定的免疫染色。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

为了进行比较和更好地描绘皮层灰质区域,与GS免疫染色区相邻的切片进行了GFAP免疫标记。使用来自DAKO的单克隆抗体(PBS中稀释为1:100)。二级抗体是一种抗小鼠过氧化物酶(来自德国Eching Biozol;稀释度1:50)。工作稀释度为1:2000。可视化如GS所述。对照组用缓冲液或正常血清替换初级抗血清。

细胞计数

组织学检查后的实际切片厚度为18.9±1.0μm(平均值±标准差)。采用光学离散体细胞计数方法。在盲人条件下,对每个脑区的两个冠状切片进行细胞计数。如前所述,使用计数网格在截面厚度内定义三维框(Bernstein等人,1998年b)在截面的顶部和底部允许至少4μM的保护区,并应用直接的三维计数方法。每个左右大脑皮层区域放置15个连续的盒子,跨越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三层,另15个跨越第四层、第五层和第六层,从而按照Katsel等人(2011年)为了计数NAc中的免疫染色细胞,我们每节和半球使用了15个盒子。胶质细胞的堆积密度记为细胞数×10/毫米体积和胶质细胞密度的乘积提供了总细胞数估计值。后测信度约为0.87。在少数病例中,我们观察到感兴趣的大脑区域出现了一些局部组织损伤。这些特定区域的细胞计数被严格排除在进一步的计算之外,这导致队列比名义上显示的要小(例如,MDD受试者右NAc的数量:12而不是14例)。

统计分析

将诊断组作为三级自变量(MDD患者、BD患者和非精神病患者对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将测量和计算的参数作为因变量处理。MANOVA以诊断和侧脑,即左右半球为自变量(重复测量)进行。确定3组比较(重度抑郁障碍、BD、对照)的效应大小。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包括全脑容积在内的混淆变量进行了正常性初步测试。A类事后(post-hoc)Tukey HSD测试用于确定哪些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进行皮尔逊相关试验,以调查死亡延迟、固定时间、病程、发病次数和精神药物(即抗抑郁药、神经抑制剂、苯二氮卓类和锂)对数据的影响。此外,强调自杀是可能的混淆因素。P(P)-小于0.05的值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定性观察

谷氨酰胺合成酶免疫染色

星形细胞

谷氨酰胺合成酶免疫反应阳性的AC大量存在于大脑皮层和NAc中。它们的形态非常一致。GS的星形细胞体和突起明显染色。此外,在神经膜中观察到强烈的免疫染色。大量血管被GS-免疫活性AC端足包围。

少突胶质细胞

灰质GS-免疫活性OLs根据其典型形态很容易识别。免疫反应仅限于细胞体。短突起很少被免疫标记。免疫阳性OL在前额叶皮层分布相当均匀。然而,在AiC和NAc中,表达GS的OL相对较少。因此,我们没有在后两个大脑区域分别计算它们。GS在AC和OL中的免疫定位示例如下数字1A–I级.图1J1个月显示了控制反应。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fncel-09-00273-g001.jpg

MDD、BD和对照组皮质和皮质下人脑胶质细胞中GS的免疫定位。(A)GS-pACC中的免疫活性AC和OL(星号)(对照病例)。巴=20μm。(B)pACC(MDD受试者)中的GS-免疫活性AC和OL(星号)。棒材=20μm。(C)GS-pACC(BD受试者)中的免疫活性AC和OL(星号)。棒材=20μm。(D)GS-sACC中的免疫活性AC和OL(星号)(对照病例)。棒材=20μm。(E)GS-在sACC(MDD主题)中表示AC和OL(星号)。棒材=20μm。(F)GS-在DLPFC(BD主题)中表示AC和OL(星号)。棒材=20μm。(G)AiC中的GS-免疫阳性AC(对照病例)。棒材=20μm。(H)GS-在NAc中表达AC(对照案例)。棒材=24μm。(一)pACC中的GS-免疫活性OLs(星号)(对照病例)。棒材=20μm。(J)特异性控制反应。用重组GS蛋白预吸收初级抗血清后,未发现特异性免疫染色。棒材=30μm。

GFAP免疫染色

在所有皮质区,GFAP蛋白在大多数AC中表达。其分布呈层状。GFAP的最高封装密度出现在第一层(AC紧靠大脑软脑膜表面,Miguel-Idalgo等人,2010年)和II。在NAc中观察到GFAP免疫标记细胞元件的均匀分布。OLs不表达GFAP。

定量估算

我们可以复制我们自己的发现(Bernstein等人,2014年)以及其他人之前发布的结果(Toro等人,2006年)浅层皮层I–III中GS表达细胞的密度高于深层皮层IV–VI。因此,有理由分别计算表层和深层。

在患有情绪障碍的受试者中,发现DLPFC(左侧,I–III层,= 0.029;F类=4.487和右侧,第I层至第III层;= 0.046;F类=3.647),sACC(左侧,I–III层,= 0.021;F类=4.304),AiC(左侧,I–III层,= 0.002;F类= 7.893; 右侧,I–III层,= 0.001;F类= 9.789; 骑乘侧,第IV–VI层,= 0.015;F类= 5.136). 在pACC和NAc中未检测到明显变化。除一处外(DLPCC右侧,I–III层),Tukey的HSD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事后(post-hoc)测验。值得注意的是,未发现OL的数值密度发生显著变化。形态分析结果如所示数字图2266.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fncel-09-00273-g002.jpg

MDD、BD和对照组受试者DLPFC中GS-表达胶质细胞(AC和OLs)的数量密度。与对照组相比,MDD患者GS-表达的AC密度显著降低(AC左I–III,= 0.029; AC右I–III,= 0.046).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fncel-09-00273-g006.jpg

MDD、BD和对照组受试者NAc中GS-表达胶质细胞(AC和OLs)的数量密度。在这个脑区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fncel-09-00273-g003.jpg

MDD、BD和对照组受试者pACC中GS-表达胶质细胞(AC和OLs)的数量密度。在这个脑区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fncel-09-00273-g004.jpg

MDD、BD和对照受试者的sACC中表达GS的神经胶质细胞(AC和OL)的数字密度。与对照组相比,MDD患者GS-表达的AC密度显著降低(AC左I–III,= 0.021).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fncel-09-00273-g005.jpg

MDD、BD和对照受试者AiC中表达GS的神经胶质细胞(AC和OL)的数字密度。与对照组相比,MDD患者GS-表达的AC密度显著降低(AiC左I–III,= 0.002; AiC右I–III,= 0.001; AiC右IV–VI,= 0.015).

MDD与控制

与对照组相比,在所研究的10个皮层和皮层下脑区中的5个MDD中发现GS-免疫阳性AC的数量密度显著降低:DLPFC(左侧,第一层至第三层,=0.024),sACC(左侧,层I–III,= 0.018); AiC(左侧,I–III层;= 0.002; 右侧,I–III层;= 0.001;F类= 9.962; 右侧,第IV–VI层,= 0.012).

BD与控制

在BD病例中,GS-表达的AC和OL的数字密度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

MDD与BD

与BD患者相比,MDD患者的DLPFC中GS-免疫阳性AC的密度显著降低(右侧,I–III层,P(P)=0.047),在AiC中(左侧,层I–III,= 0.024; 右侧,第IV.IV层;= 0.001).

完全自杀对细胞密度的影响

因为有报告显示,无论有无情绪障碍,自杀受害者的大脑中GS表达都发生了改变(Kim等人,2007年;Sequeira等人,2009年;Bernstein等人,2013年)接下来,我们分析了混杂因素“自杀死亡”对研究中大脑区域GS免疫反应性AC密度的影响。为此,我们将MDD和BD病例分为自杀受害者亚组(MDD:N个= 11; 基本设计:N个=7)和自然死亡的抑郁症患者(MDD:N个= 3; BD公司:N个= 8). 就MDD患者而言,自杀死亡的抑郁症患者和患有MDD的非自杀患者之间,没有任何脑区的GS表达细胞密度出现显著差异。BD患者的情况也一样:自杀性和非自杀性BD患者在任何研究区域的胶质细胞密度没有显著差异,如图77然而,应该强调的是,患有MDD的非自杀受试者亚群太小(N个=3)从这些数据中得出影响深远的结论。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fncel-09-00273-g007.jpg

MDD自杀完成者、MDD非自杀结束者、BD自杀完成者和BD非自杀完成者的AiC中GS-表达胶质细胞的数量密度,以及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变化。

其他混淆因素的影响

对测试结果的潜在混杂因素的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病程或精神药物对测试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年龄和GS表达的AC密度之间缺乏相关性是有趣的,因为Rajkowska和Stockmeier(2013)假设胶质细胞病理学似乎主要适用于中青年MDD患者(<60岁)。

半球不对称性对人脑GS细胞分布的可能影响

有证据表明,人脑两个半球的结构、功能和生理不对称(在Jayasundar和Raghunathan,1997年)涉及健康和情绪障碍(MDD:Pfleiderer等人,2003年;Bajbouj等人,2006年;Gos等人,2012年; 基本设计:Gos等人,2012年;Xu等人,2013年). 后者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左右半球GS免疫反应分布的差异(Bernstein等人,2013年)不幸的是,关于人脑GS催化活性和分布的知识主要来自对一个(即左)大脑半球的研究(Burbaeva等人,2003年;Rajkowska和Miguel-Idalgo,2007年;Miguel-Idalgo等人,2010年). 为了排除GS可能存在的左右不对称性,我们分别计算了左右半球。在对照组和情感障碍受试者中均未发现明显的左右不对称。

讨论

抑郁症和BD是具有多因素病理生理特征的严重精神疾病。过去几年,我们对情感障碍神经生物学的理解有了显著的扩展,将谷氨酸能和GABA能假说添加到情绪失调的“经典”单胺能理论中(德尔加多,2000年;Skolnick等人,2009年;Catena-Dell'Osso等人,2013年;Dou等人,2013年;赫兹等人,2014;Pehrson和Sanchez,2015年;Schitine等人,2015年). 除了抑郁症中氨基酸能神经传递受损的其他指标外,对神经影像学结果的两项大型荟萃分析表明,成年MDD患者的Glx水平降低,而BD患者的大脑中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水平升高、降低和不变(Yüksel和Øngür,2010年;Gigante等人,2012年;Luykx等人,2012年). 此外,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已在临床试验中被证明在MDD中起到快速抗抑郁剂的作用(有关最近的考虑,请参阅DeWilde等人,2015年). 接受谷氨酸在精神障碍病理学中的关键作用需要神经胶质细胞的强制性暗示(Arnone等人,2015年). 作为谷氨酸能三分突触的一部分,完整的AC对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突触水平的神经-AC交流失衡可能会显著导致情感障碍,如躁狂和抑郁(Mitterauer,2015年;汤普森等人,2015年). 酶GS在AC中高度表达,但其表达不限于AC,它需要通过谷氨酸或GABA的再摄取合成无毒的谷氨酰胺。此外,在人脑中发现了一种在免疫学和酶学上非常密切相关的未知细胞定位的(类谷胱甘肽蛋白)“姊妹”酶(Boksha等人,2000年)显示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表达改变(Burbaeva等人,2003年;Burbaeva等人,2014年). 然而,类谷胱甘肽酶对情绪障碍的潜在影响尚不清楚。在设计本研究时,我们牢记这一点,对MDD和BD患者不同皮质和皮质下灰质区域的GS-免疫活性胶质细胞进行了形态计量学分析,从而尽可能分别计算AC和OL。在MDD患者的前额叶DLPFC和sACC以及AiC中发现GS免疫阳性AC的密度显著降低。值得注意的是,GS-免疫阳性OLs的密度在所有研究区域均正常,尽管其他人在情绪障碍的前额叶皮层IIIa、b和c亚层发现了明显的神经元周围OLs丢失(Vostrikov等人,2007年). 当仔细分析小鼠皮层GS表达的OL时,Takasaki等人(2010)发现该酶蛋白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周围OLs,其中约一半为GS-免疫阳性。然而,这些GS-免疫活性OL缺乏质膜谷氨酸转运体GLAST和GLT-1,因此显然无法参与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这些细胞如此表达GS的原因仍不得而知,但似乎与谷氨酸能突触神经传递没有直接关系(可能在细胞氨清除和/或对相关皮层神经元的某些代谢支持中发挥作用,Takasaki等人,2010年;Bernstein等人,2014年). 因此,我们的数据清楚地显示了MDD患者大脑皮层GS表达的细胞类型特异性降低,这在用生化方法分析大脑样本中的总GS蛋白时无法揭示。有趣的是,我们没有发现NAc中GS表达的AC密度改变的迹象,尽管该脑区在MDD中起着中心作用(汤普森等人,2015年)因此,它被选为治疗难治性MMD患者脑深部刺激的靶结构(Bewernick等人,2012年). 虽然AC通过激活谷氨酸受体在控制NAc神经元兴奋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Fellin等人,2007年;汤普森等人,2015年),它们对“人类”抑郁症的可能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然而,在抑郁症的发育“毒性应激”模型中,NAc中的AC数量没有变化(Shende等人,2015年).

与MDD不同的是,BD病例中表达GS的神经胶质细胞密度没有变化。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Toro等人(2006年),但与BD受试者前额区GS表达减少相比Choudary等人(2005)从我们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两个可能的结论:(1)与胶质细胞相关的GS是正常的,因为GS在BD的病理生理学中没有显著作用,和/或(2)长期治疗该疾病后,GS表达“正常”(很可能上调)。考虑到后一种可能性,两个可能的因素可能增加了BD受试者大脑中GS的表达:服用锂(Kalkman,2011年)和抗抑郁药物治疗(Hashioka等人,2013年;刘等,2015). 然而,我们的计算并未揭示GS表达胶质细胞的数量密度与上述两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GS不是BD神经病理学的主要促成因素。然而,应该指出的是,与疾病相关的GS脑表达变化并不总是对谷氨酸-谷氨酰胺-GABA比率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例如,据报道,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而非男性的前扣带回皮层中GS蛋白的强烈上调(Martins-de-Souza等人,2010年)然而,MRS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未发现Glx比率的这种性别特异性变化(Rowland等人,2013年). 因此,显然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谷胱甘肽对大脑中谷氨酸代谢物的影响。

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尸检研究的主要局限性是样本量不足,我们尝试增加三个队列(对照组、,N个= 16; BD、,N个=15,最大干密度,N个= 14). 这样做的一个后果是接受缺乏一些MDD和BD患者累积抗抑郁药物暴露数据的事实。本研究的进一步局限性在于,与所有基于免疫细胞化学的形态计量学研究一样,不能完全肯定地说,观察到的与疾病相关的变化是由于胶质细胞丢失,还是由于仍然存在的细胞中蛋白质的胞内表达减少(低于该方法的检测阈值),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最后,GS蛋白表达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酶活性降低,这可能会造成限制。遗憾的是,由于缺乏一种针对谷胱甘肽的特异酶组织化学方法,无法揭示AC-定位谷胱甘蛋白酶的催化活性。

结论

在MDD但在BD中,皮质GS蛋白表达存在胶质细胞类型特异性(星形胶质细胞)减少,这可能构成MSR研究中报告的MDD受试者皮质低Glx水平的细胞相关性。

作者贡献

H-GB分析了数据,研究、撰写并编辑了手稿。GM-L分析了数据。HD进行了统计计算,并为摄影做出了贡献。JB分析了数据。JS撰写并编辑了手稿。MW撰写并编辑了手稿。BB撰写并编辑了手稿。

利益冲突声明

作者声明,该研究是在没有任何可能被解释为潜在利益冲突的商业或金融关系的情况下进行的。

致谢

我们感谢Bianca Jerzykiewicz提供的出色技术援助。该研究项目得到了德国联邦科学院(德国)第A06号项目SFB 779的资助。

缩写

交流电星形胶质细胞
Aic公司前岛叶皮质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列车自动防护系统三磷酸腺苷
BD公司双相情感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DLPFC公司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GABA公司γ-氨基丁酸
DSM-IV公司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
GFAP公司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x公司谷氨酸-谷氨酰胺-GABA复合物
GS公司谷氨酰胺合成酶
马诺瓦协方差的多元分析
MDD公司重度抑郁症
汽水分离再热器磁共振光谱学
其他在职人员少突胶质细胞
不适用。无法使用的
NAc公司编号。伏隔核
pACC公司膝前扣带回
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磷酸盐缓冲盐水
新加坡会计准则委员会颏下前扣带回皮质

工具书类

  • Altshuler L.L.、Abulseoud O.A.、Foland-Ross L.、Bartzokis G.、Chang S.、Mintz J.等人(2010年)。重度抑郁症但非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杏仁核星形胶质细胞减少。 双极双字。 1451–549. 10.1111/j.1399-5618.2010.00838.x[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Anlauf E.、Derouiche A.(2013年)。谷氨酰胺合成酶作为星形细胞标志物:其细胞类型和囊泡定位。 前面。内分泌。 4:14410.3389/芬多.2013.0014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Arnone D.、Mumuni A.N.、Jauhar S.、Condon B.、Cavanagh J.(2015)。选择性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抑郁症情绪调节的谷氨酸机制的间接证据:绝对前额叶神经代谢浓度的荟萃分析。 欧洲神经心理药理学。2016年10月10日/j.euroneuro.2015.04.016[Epub提前打印]。[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ajbouj M.、Lisanby S.H.、Lang U.E.、Danker-Hopfe H.、Heuser I.、Neu P.(2006)。单极性抑郁症患者大脑皮层抑制受损的证据。 生物精神病学 59395–400. 2016年10月10日/j.biopych.2005.07.03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arley K.、Dracheva S.和Byne W.(2009年)。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皮质下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 精神分裂症。物件。 11254–64.2016年10月10日/j.schres.2009.04.0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easley C.L.、Pennington K.、Behan A.、Wait R.、Dunn M.J.、Cotter D.(2006)。主要精神疾病患者前扣带回皮质的蛋白质组分析:疾病相关变化的证据。 蛋白质组学 63414–3425. 10.1002/pmic.20050006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ernstein H.G.、Bannier J.、Meyer-Lotz G.、Steiner J.、Keilhoff G.、Dobrowolny H.等人(2014)。免疫反应性谷氨酰胺合成酶在成人和小鼠脑中的分布。定性和定量观察,特别强调胶质细胞外蛋白定位。 化学杂志。神经酸盐。61–62, 33–50. 2016年10月10日/j.jchemneu.2014.07.00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ernstein H.G.、Krell D.、Baumann B.、Danos P.、Falkai P.、Diekmann S.等人(1998年a)。神经精神病患者和对照组内嗅皮层的形态计量学研究:异位移位的II层神经元簇并不表明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物件。 33125–132. 10.1016/S0920-9964(98)00071-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ernstein H.G.、Stanarius A.、Baumann B.、Henning H.、Krell D.、Danos P.等人(1998年B)。人类下丘脑中的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抑郁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室旁核中免疫反应细胞数量减少。 神经科学 83867–875. 10.1016/S0306-4522(97)00461-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ernstein H.G.、Steiner J.、Guest P.C.、Dobrowolny H.、Bogerts B.(2015)。神经胶质细胞在精神分裂症病理学中的关键作用:治疗的最新见解和概念。 精神分裂症。物件。 1612016年10月4日至18日/j.schres.2014.03.03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ernstein H.G.、Tausch A.、Wagner R.、Steiner J.、Seeleke P.、Walter M.等人(2013年)。谷氨酸-谷氨酰胺-GABA循环的中断对自杀行为有显著影响: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文献调查和自身发现。 CNS神经。迪索德。药物靶点 12900–913. 10.2174/18715273113129990091 [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ewernick B.H.、Kayser S.、Sturm V.、Schlaepfer T.E.(2012年)。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对难治性抑郁症的长期影响:持续疗效的证据。 神经精神药理学 371975–1985. 10.1038/npp.2012.4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ielau H.、Trübner K.、Krell D.、Agelink M.W.、Bernstein H.G.、Stauch R.等人(2005年)。情绪障碍患者皮层下核团的体积缺陷:一项尸检研究。 欧洲体系结构。精神病学临床。神经科学。 255401–412. 10.1007/s00406-005-0581-y[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oksha I.S.、Tereshkina E.B.、Burbaeva G.S.(2000年)。人脑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酰胺合合酶样蛋白:纯化和比较表征。 神经化学杂志。 752574–2582. 10.1046/j.1471-4159.2000.0752574.x[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rennan B.P.、Hudson J.I.、Jensen J.E.、McCarthy J.、Roberts J.L.、Prescot A.P.等人(2010年)。利鲁唑治疗后双相抑郁患者谷氨酸能神经递质快速增强。 神经精神药理学 35834–846. 10.1038/npp.2009.191[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urbaeva G.Sh.、Boksha I.S.、Tereshkina E.B.、Savushkina O.K.、Prokhorova T.A.、Vorobyeva E.A.(2014)。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死后小脑中的谷氨酸和GABA代谢酶: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和谷氨酸脱羧酶。 小脑 13607–615. 2007年10月10日/12311-014-0573-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urbaeva G.Sh.、Boksha I.S.、Turishcheva M.S.、Vorobyeva E.A.、Savushkina O.K.、Tereshkina E.B.(2003)。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皮层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 掠夺。神经心理药理学。生物精神病学。 27675–680. 10.1016/S0278-5846(03)00078-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atena-Dell'Osso M.、Fagiolini A.、Rotella F.、Baroni S.、Marazziti D.(2013)。以谷氨酸系统为靶点开发新型抗抑郁药。 CNS规范。 18188–198. 10.1017/S109285291200097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houdary P.V.、Molnar M.、Evans S.J.、Tomita H.、Li J.Z.、Vawter M.P.(2005)。大脑皮层谷氨酸能和GABA能信号传递改变,神经胶质参与抑郁症。 程序。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 10215653–15658. 10.1073/pnas.0507901102[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otter D.、Mackay D.、Chana G.、Beasley C.、Landau S.、Everall I.P.(2002年)。重度抑郁症受试者前额叶背外侧皮质9区神经元大小和神经胶质细胞密度降低。 塞雷布。Cortex公司 12386–394. 10.1093/冷凝器/12.4.38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otter D.、Mackay D.、Landau S.、Kerwin R.、Everall I.(2001a)。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皮质的胶质细胞密度和神经元大小降低。 架构(architecture)。Gen.精神病学 58545–553. 10.1001/解剖58.6.54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otter D.R.、Pariante C.M.、Everall I.P.(2001b)。主要精神疾病中的胶质细胞异常:证据和影响。 大脑研究公牛。 55585–595. 10.1016/S0361-9230(01)00527-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ouchman J.R.(2009)。商业抗体:好的,坏的,真的很难看。 《组织化学杂志》。细胞化学。 577–8.10.1369/jhc.2008.952820[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avis S.、Thomas A.、Perry R.、Oakley A.、Kalaria R.N.、O'Brien J.T.(2002)。晚期抑郁症患者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一项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神经学杂志。神经外科精神病学 73556–560. 10.1136/jnnp.73.5.55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elgado P.L.(2000)。抑郁症:单胺缺乏症。 临床杂志。精神科 61(补充6), 7–11.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Wilde K.E.、Levitch C.F.、Murrough J.W.、Mathew S.J.、Iosifescu D.V.(2015)。氯胺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前景:当前证据和未来方向。 纽约学院安。科学。 134547–58.10.1111/nyas.1264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董晓华、郑晓川(2015)。双相情感障碍的神经胶质病理学:潜在的治疗意义。 CNS神经科学。疗法。 21393–397. 10.1111/cns.12390[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ou W.、Palomero-Gallagher N.、van Tol M.J.、Kaufmann J.、Zhong K.、Bernstein H.G.等人(2013年)。GABA、谷氨酰胺和谷氨酸浓度的系统区域变化遵循人类扣带皮层的受体指纹。 神经科学杂志。 3312698–12704. 10.1523/JNEUROSCI.1758-13.20[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杜曼R.S.(2014)。压力、抑郁和速效抗抑郁药的神经生物学:重塑突触连接。 按下。焦虑 31291–296. 10.1002/da.2227[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uncan L.E.、Holmans P.A.、Lee P.H.、O’Dushlaine C.T.、Kirby A.W.、Smoller J.W.等人(2014)。通路分析提示神经胶质细胞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公共科学图书馆 9:电子8944110.1371/日记本.0089441[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Etiévant A.、Lambás-Señas L.、Scarna H.、Lucas G.、Haddjeri N.(2013)。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递质:治疗抑郁症的新参与者? 货币。药物靶点 141295–1307. 10.2174/13894501113149990197 [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Fellin T.、D'Ascenzo M.、Haydon P.G.(2007年)。星形胶质细胞控制伏隔核神经元的兴奋性。 科学世界杂志 789–97.10.1100/tsw.2007.195[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igante A.D.、Bond D.J.、Lafer B.、Lam R.W.、Young L.T.、Yatham L.N.(2012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脑内谷氨酸水平的磁共振波谱测量:一项荟萃分析。 双极双字。 14478–487. 10.1111/j.1399-5618.2012.01033.x号[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os T.、Schroeter M.L.、Lessel W.、Bernstein H.G.、Dobrowolny H.、Schiltz K.等人(2013年)。海马中S100B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在单极性抑郁症和双极性抑郁症中表现不同:一项尸检研究。 《精神病学杂志》。物件。 471694–1699. 2016年10月10日/j.jpsychires.2013.07.00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os T.、Steiner J.、Bielau H.、Dobrowoln H.、Günther K.、Mawrin C.等人(2012年)。谷氨酸脱羧酶免疫反应神经膜定量分析中单极性和双极性I抑制的差异。 欧洲体系结构。精神病学临床。神经科学。 262647–655. 2007年10月10日/00406-012-0315-x[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amidi M.、Drevets W.C.、Price J.L.(2004)。严重抑郁症患者杏仁核的胶质细胞减少是由少突胶质细胞引起的。 生物精神病学 55563–569. 2016年10月10日/j.biopych.2003.11.00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arrison P.J.(2002年)。原发性情绪障碍的神经病理学。 大脑 1251428–1449. 10.1093/大脑/awf14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ashioka S.、Miyaoka T.、Wake R.、Furuya M.、Horiguchi J.(2013)。胶质瘤:抗炎和抗抑郁活性的重要靶点。 货币。药物靶点 141322–1328. 10.2174/13894501113146660214 [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ertz L.、Song D.、Li B.、Du T.、Xu J.、Gu L.等(2014)。慢性或急性药物(SSRIs、抗双相情感障碍药物、GABA能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期间星形胶质细胞的信号转导。 J.信号传输。 2014:59393410.1155/2014/59393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岩手K.、Café-Mendes C.C.、Schmitt A.、Steiner J.、Manabe T.、Matsuzaki H.等人(2013)。人类少突胶质细胞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 133548–3553. 10.1002/pmic.20130020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Jayasundar R.、Raghunathan P.(1997年)。正常志愿者脑质子MRS左右不对称的证据。 Magn.公司。Reson公司。成像 15223–234. 10.1016/S0730-725X(96)00342-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alkman H.O.(2011)。谷氨酰胺合成酶在自杀中作用的间接证据。 医学假设 76905–907. 10.1016/j.mehy.2011.03.00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ato T.A.、Watabe M.、Kanba S.(2013年)。神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可能是转换大脑间隙的粘合剂:一种新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多维方法。 前面。精神科 4:13910.3389/fpsyt.2013.00139[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atsel P.、Byne W.、Roussos P.、Tan W.、Siever L.、Haroutunian V.(2011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扣带回前部浅层、深层和白质层的星形胶质细胞和谷氨酸标记物。 神经精神药理学 361171–1177. 10.1038/npp.2010.252[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im S.、Choi K.H.、Baykiz A.F.、Gershenfeld H.K.(2007年)。与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自杀候选基因:死后前额叶皮层的探索性基因表达谱分析。 BMC基因组学 8:41310.1186/1471-2164-8-413[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iu Z.,Song D.,Yan E.,Verkhratsky A.,Peng L.(2015)。抗双相性药物的慢性治疗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物中谷氨酸的释放。 氨基酸 471045–1051. 2007年10月7日/200726-015-1936年[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uykx J.J.、Laban K.G.、van den Heuvel M.P.、Boks M.P.、Mandl R.C.、Kahn R.S.等人(2012年)。抑郁症患者的区域和状态特异性谷氨酸下调:(1)H-MRS结果的荟萃分析。 神经科学。生物行为学。版次。 36198–205. 2016年10月10日/j.neubirov.2011.05.01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ai J.K.,Paxinos G.,Assheuer J.K..(2003年)。人脑图谱。阿姆斯特丹:爱思唯尔学术出版社。[谷歌学者]
  • Malchow B.、Strocka S.、Frank F.、Bernstein H.G.、Steiner J.、Schneider-Axmann T.等人(2014)。情感障碍患者后海马的体视学研究。 神经传输杂志。10.1007/s00702-014-1316-x[Epub提前打印]。[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aletic V.,Raison C.(2014)。双相情感障碍的综合神经生物学。 前面。精神科 5:9810.3389/fpsyt.2014.0009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anji H.K.、Drevets W.C.、Charney D.S.(2001年)。抑郁症的细胞神经生物学。 国家医学院。 7541–547. 10.1038/87865 [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artins-de-Souza D.、Schmitt A.、Röder R.、Lebar M.、Schneider-Axmann T.、Falkai P.等人(2010年)。精神分裂症前扣带回皮质的性别特异性蛋白质组差异。 《精神病学杂志》。物件。 44989–991. 2016年10月10日/j.jpsychires.2010.03.00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iguel-Idalgo J.J.、Waltzer R.、Whittom A.A.、Austin M.C.、Rajkowska G.、Stockmeier C.A.(2010年)。抑郁症、酒精中毒及其共病的胶质和谷氨酸标记物。 J.影响。迪索德。 127230–240. 2016年10月10日/j.jad.2010.06.003[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itterauer B.J.(2015)。三部分突触中星形细胞受体的平衡和失衡效应。精神障碍和癫痫的常见病理生理模型。 医学假设 84315–320. 10.1016/j.mehy.2015.01.02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osebach J.、Keilhoff G.、Gos T.、Schiltz K.、Schoeneck L.、Dobrowolny H.等人(2013年)。重度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白质核Olig1表达增加:一种补偿少突胶质细胞损失的再生尝试? 《精神病学杂志》。物件。 471069–1079. 2016年10月10日/j.jpsychires.2013.03.01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Öngür D.、Drevets W.C.、Price J.L.(1998年)。情绪障碍患者颏下前额叶皮层的胶质细胞减少。 程序。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 9513290–13295. 10.1073/pnas.95.22.13290[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ehrson A.L.、Sanchez C.(2015)。重度抑郁症中γ-氨基丁酸神经递质的改变:对支持证据和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影响的批判性综述。 药物设计。德维尔。疗法。 9603–624. 10.2147/日。62912系列[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fleiderer B.、Michael N.、Erfurth A.、Ohrmann P.、Hohmann U.、Wolgast M.等人(2003年)。有效的电休克治疗可逆转单极抑郁症患者左前扣带的谷氨酸/谷氨酰胺缺乏。 精神病学研究。 122185–192. 10.1016/S0925-4927(03)00003-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ajkowska G.(2000)。涉及情绪障碍病理生理学的神经回路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的尸检研究表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量发生了变化。 生物精神病学 48766–777. 2016年10月10日/S0006-3223(00)00950-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ajkowska G.(2002)。情绪障碍的细胞病理学。 塞明。临床。神经精神病学 7281–292. 10.1053/scnp.2002.3522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ajkowska G.、Miguel-Idalgo J.J.(2007)。抑郁症的胶质生成和胶质病理学。 CNS神经。迪索德。药物靶点 6219–233. 10.2174/18715270778061932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ajkowska G.、Stockmeier C.A.(2013年)。抑郁症患者的星形胶质细胞病理学:来自人类死后脑组织的见解。 货币。药物靶点 141225–1236. 10.2174/1389450111314999015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owland L.M.、Kontson K.、West J.、Edden R.A.、Zhu H.、Wijtenburg S.A.等人(2013)。精神分裂症患者谷氨酸、GABA和NAAG的体内测量。 精神分裂症。牛市。 391096–1104. 10.1093/schbul/sbs092[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ahlender D.A.、Savtchouk I.、Volterra A.(2014年)。我们对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胶质递质了解多少? 菲洛斯。事务处理。R.Soc.伦敦。生物科学B。 369:2013059210.1098/rstb.2013.0592[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alvadore G.、van der Veen J.W.、Zhang Y.、Marenco S.、Machado-Vieira R.、Baumann J.等人(2012)。氨基酸神经递质作为氯胺酮治疗抑郁症临床改善的潜在预测因子的研究。 国际神经心理药理学杂志。 151063–1072. 10.1017/S1461145711001593[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avitz J.B.、Price J.L.、Drevets W.C.(2014)。双相情感障碍的神经病理学和神经形态计量学异常:从内侧前额叶皮层网络观察。 神经科学。生物行为学。版次。 42132–147. 2016年10月10日/j.neubirov.2014.02.00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chitine C.、Nogaroli L.、Costa M.R.、Hedin-Periera C.(2015)。大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异质性:从发育到疾病。 前面。单元格。神经科学。 9:7610.3389/fncel.2015.0007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chroeter M.L.、Steiner J.、Schönknecht P.、Mueller K.(2014)。S100B在情绪障碍中作用的进一步证据:人类基因表达巨型分析。 《精神病学杂志》。物件。 5384–86.2016年10月10日/j.jpsychires.2014.02.02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equeira A.、Mamdani F.、Ernst C.、Vawter M.P.、Bunney W.E.、Lebel V.等人(2009年)。全球大脑基因表达分析将谷氨酸能和GABA能的改变与自杀和严重抑郁症联系起来。 公共科学图书馆 4:e6585电话10.1371/journal.pone.0006585[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hende V.H.、McArthur S.、Gillies G.E.、Opacka-Juffry J.(2015)。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与出生前暴露于地塞米松的成年大鼠海马重塑有关。 神经整形。(印刷中)10.1155/2015/694347[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i X.、Miguel-Idalgo J.J.、O'Dwyer G.、Stockmeier C.A.和Rajkowska G.(2004)。抑郁症患者前额叶皮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年龄依赖性降低。 神经精神药理学 292088–2096. 10.1038/sj.npp.1300525[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kolnick P.、Popik P.、Trullas R.(2009年)。基于谷氨酸的抗抑郁药:20年后。 趋势药理学。科学。 30563–569. 10.1016/j.tips.2009.09.00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ofroniew M.V.、Vinters H.V.(2010年)。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 神经病理学学报。 1197–35.2007年10月10日/s00401-009-0619-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teiner J.、Bogerts B.、Sarnyai Z.、Walter M.、Gos T.、Bernstein H.G.等人(2012年)。弥合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免疫和谷氨酸假说之间的差距:神经胶质NMDA受体调节剂和血脑屏障完整性受损的潜在作用。 世界生物学杂志。精神科 13482–492. 10.3109/15622975.2011.583941 [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akasaki C.、Yamasaki M.、Uchigashima M.、Konno K.、Yanagawa Y.、Watanabe M.(2010)。小鼠皮层神经元周围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化学和细胞学特性。 《欧洲神经科学杂志》。 321326–1336. 10.1111/j.1460-9568.2010.07377.x[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eschemacher A.G.、Gourine A.V.、Kasparov S.(2015)。星形胶质细胞在感知大脑微环境和神经-代谢整合中的作用。 神经化学。物件。2007年10月10日/11064-015-1562-9[印刷前Epub][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hompson S.M.、Kallarackal A.J.、Kvarta M.D.、Van Dyke A.M.、LeGates T.A.、Cai X.(2015)。抑郁症的兴奋性突触假说。 《神经科学趋势》。 38279–294. 2016年10月10日/j.tins.2015.03.003[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oro C.T.、Hallak J.E.、Dunham J.S.、Deakin J.F.(2006)。精神分裂症和情绪障碍患者前额叶皮层亚区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谷氨酰胺合成酶。 神经科学。莱特。 404276–281. 2016年10月10日/j.neulet.2006.05.06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Uranova N.A.、Vostrikov V.M.、Orlovskaya D.、Rachmanova V.I.(2004)。精神分裂症和情绪障碍患者前额叶皮层的少突胶质密度:一项来自斯坦利神经病理学协会的研究。 精神分裂症。物件。 67269–275. 10.1016/S0920-9964(03)00181-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an Horn M.R.、Sild M.、Ruthazer E.S.(2013)。丝氨酸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及其在大脑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 前面。单元格。神经科学。 7:3910.3389/fncel.2013.00039[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erkhratsky A.、Rodríguez J.J.、Steardo L.(2014)。星形胶质病理学:神经精神疾病的核心要素? 神经科学家 20576–588. 10.1177/1073858413510208 [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ostrikov V.M.,Uranova N.A.,Orlovskaya D.(2007)。精神分裂症和情绪障碍患者前额叶皮层会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缺陷。 精神分裂症。物件。 94273–280. 2016年10月10日/j.schres.2007.04.01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Walter M.、Henning A.、Grimm S.、Schulte R.F.、Beck J.、Dydak U.等人(2009年)。膝前扣带回异常神经元激活、谷氨酸代谢改变和抑郁症患者享乐障碍之间的关系。 架构(architecture)。普通精神病学 66478–486. 10.1001/archgen精神病学.2009.3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Xu J.、Dydak U.、Harezlak J.、Nixon J.、D zemidzic M.、Gunn A.D.等人(2013年)。未经药物治疗的双相抑郁和躁狂患者的神经化学异常:一项2D 1H MRS研究。 精神病学研究。 30235–241. 2016年10月10日/j.pscychresns.2013.02.00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Yüksel C.,Öngür D.(2010年)。情绪障碍中谷氨酸相关异常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生物精神病学 68785–794. 2016年10月10日/j.biopych.2010.06.01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细胞神经科学前沿由以下人员提供Frontiers Media SA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