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4年5月24日;91(11): 4882–4886.
数字对象标识:10.1073/pnas.91.11.4882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43893
PMID:7515182

野生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逆转录酶对双脱氧核苷酸的敏感性取决于模板长度;耐药突变体的敏感性则没有。

摘要

对与双链DNA复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逆转录酶(RT)的三维结构的分析表明,虽然许多核苷耐药突变不在假定的dNTP结合位点,但有几个突变处于与模板-大分子相互作用的位置。对野生型HIV-1 RT和两种核苷耐药变体Leu74-->Val和Glu89-->Gly进行了分析,以确定耐药的基础。野生型酶合并或排斥2',3'-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的能力受到酶与聚合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延伸模板链3-6nt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强烈影响。用扩展模板对酶模型进行检测表明,这种相互作用涉及Leu74附近p66亚基的指状亚结构域。这些数据提供了直接证据,证明HIV-1 RT的p66亚单位的手指子域与模板链相互作用。如果模板延伸长度小于等于3 nt,则野生型酶对ddITP具有抗性,并且只有当模板延伸到引物链末端超过3或4 nt时,野生型酶才变得敏感。然而,突变酶对短模板延伸和长模板延伸都具有抗性。结合HIV-1 RT与双链DNA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这些数据表明,对双脱氧核苷酸抑制剂的耐药性是由于模板-供体构象的重新定位或改变,改变了酶选择或拒绝传入dNTP的能力。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文章(1.3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的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本文中的图像

单击图像以查看更大的版本。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Varmus H.逆转录病毒。科学。1988年6月10日;240(4858):1427–14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yer PL、Currens MJ、McMahon JB、Boyd MR、Hughes SH。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逆转录酶非核苷类耐药变体的分析。《维罗尔杂志》。1993年4月;67(4):2412–242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ndra JH、Emini EA、Gotlib L、Graham DJ、Schlabach AJ、Wolfgang JA、Colonno RJ、Sardana VV。鉴定有助于多种非核苷抑制剂活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残基。抗菌剂Chemother。1992年7月;36(7):1441–144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 Vreese K,Debyser Z,Vandamme AM,Pauwels R,Desmyter J,de Clercq E,AnnéJ.通过定点突变诱导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逆转录酶对TIBO衍生物的耐药性。病毒学。1992年6月;188(2):900–9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itzgibbon JE、Howell RM、Haberzettl CA、Sperber SJ、Gocke DJ、Dubin DT。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pol基因突变导致对2',3'-二脱氧胞苷敏感性降低。抗菌剂Chemother。1992年1月;36(1):153–15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o Q,Gu ZX,Parniak MA,Li XG,Wainberg MA。体外筛选对3’-叠氮-3’-脱氧胸苷和2’,3’-二脱氧肌苷耐药的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变体。《维罗尔杂志》。1992年1月;66(1):12–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o Q,Gu Z,Parniak MA,Cameron J,Cammack N,Boucher C,Wainberg MA。编码低水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对2',3'-二脱氧肌苷和2',3'-二脱氧胞苷抗药性的相同突变导致对2'、3'-双脱氧胞苷(-)对映体的高水平抗药性。抗菌剂Chemother。1993年6月;37(6):1390–139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u Z,Gao Q,Li X,Parniak MA,Wainberg MA。编码对2',3'-二脱氧肌苷和2',3'-二脱氧胞苷交叉耐药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逆转录酶基因的新突变。《维罗尔杂志》。1992年12月;66(12):7128–713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apour AJ、Chatis PA、Eigenrauch HA、Crumpacker CS。RNA.RNA杂交检测对齐多夫定和双脱氧肌苷敏感性降低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临床分离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1年4月15日;88(8):3092–309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ellam P,Boucher CA,Larder B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逆转录酶的第五次突变有助于形成对齐多夫定的高水平耐药性。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2年3月1日;89(5):1934–193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rder BA、Coates KE、Kemp SD。通过细胞培养传代选择的抗齐多夫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维罗尔杂志》。1991年10月;65(10):5232–523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rder BA、Darby G、Richman DD。长期治疗期间分离出的对齐多夫定(AZT)敏感性降低的HIV。科学。1989年3月31日;243(4899):1731–17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rder BA,Kemp SD。HIV-1逆转录酶的多重突变导致对齐多夫定(AZT)产生高水平耐药性。科学。1989年12月1日;246(4934):1155–115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ellors JW、Dutschman GE、Im GJ、Tramontano E、Winkler SR、Cheng YC。抗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的体外筛选和分子特征。摩尔药理学。1992年3月;41(3):446–4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unberg JH、Schleif WA、Boots EJ、O'Brien JA、Quintro JC、Hoffman JM、Emini EA、Goldman M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特异性吡啶酮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病毒耐药性。J维罗尔。1991年9月;65(9):4887–489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rasad VR,Lowy I,de los Santos T,Chiang L,Goff S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双脱氧鸟苷抗药性突变体的分离与鉴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1年12月15日;88(24):11363–1136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ichman DD。HIV耐药性。艾滋病Res-Hum逆转录病毒。1992年6月;8(6):1065–10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ichman D、Shih CK、Lowy I、Rose J、Prodanovich P、Goff S、Griffin J。组织培养中出现了对逆转录酶非核苷抑制剂耐药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突变体。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1年12月15日;88(24):11241–1124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oke R、Tremblay M、Soudeyns H、DeStephano L、Yao XJ、Fanning M、Montaner JS、O’Shaughnessy M、Gelmon K、Tsoukas C等。从接受长期齐多夫定治疗的患者中分离HIV-1的耐药变体。加拿大齐多夫定多中心研究小组。艾滋病。1989年7月;(7):411–4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 Clair MH、Martin JL、Tudor-Williams G、Bach MC、Vavro CL、King DM、Kellam P、Kemp SD、Larder BA。HIV-1逆转录酶突变诱导的ddI耐药性和AZT敏感性。科学。1991年9月27日;253(5027):1557–15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rdana VV、Emini EA、Gotlib L、Graham DJ、Lineberger DW、Long WJ、Schlabach AJ、Wolfgang JA、Condra JH。HIV-1逆转录酶氨基酸对多种非核苷抑制剂耐药的功能分析。生物化学杂志。1992年9月5日;267(25):17526–175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inazi RF、Lloyd RM,Jr、Nguyen MH、Cannon DL、McMillan A、Ilksoy N、Chu CK、Liotta DC、Bazmi HZ、Mellors JW。抗恶硫环胞苷核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特征。抗菌剂Chemother。1993年4月;37(4):875–88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ih CK、Rose JM、Hansen GL、Wu JC、Bacolla A、Griffin JA。嵌合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2型逆转录酶对非核苷类似物抑制剂表现出反向敏感性。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1年11月1日;88(21):9878–988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ong Q、Yang G、Goff SP、Prasad VR。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HIV-2逆转录酶中Glu-89残基的突变:对核苷类似物耐药性的影响。《维罗尔杂志》。1992年12月;66(12):7568–757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isdale M,Kemp SD,Parry NR,Larder BA。由于逆转录酶YMDD区域的突变,对3'-硫胞苷抑制剂具有耐药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的快速体外筛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3年6月15日;90(12):5653–565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i Marzo Veronese F、Copeland TD、DeVico AL、Rahman R、Oroszlan S、Gallo RC、Sarngadharan MG。高免疫原性p66/p51作为HTLV-III/LAV逆转录酶的特征。科学。1986年3月14日;231(4743):1289–129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nsen J,Schulze T,Mellert W,Moelling K。用单克隆抗体鉴定和表征HIV-特异性RNase H。EMBO J。1988年1月;7(1):239–24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izi A,McGill C,Hughes SH.可溶性酶活性人体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突变分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8年2月;85(4):1218–122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ward KJ、Frank KB、Sim IS、Le Grice SF。同源和嵌合HIV-1的重组和性质HIV-2 p66.p51逆转录酶。生物化学杂志。1991年12月5日;266(34):23003–2300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rder B、Purifoy D、Powell K、Darby G.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定义的艾滋病病毒逆转录酶。EMBO J。1987年10月;6(10):3133–313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hlstaedt LA、Wang J、Friedman JM、Rice PA、Steitz TA。HIV-1逆转录酶在3.5 A分辨率下的晶体结构与抑制剂复合。科学。1992年6月26日;256(5065):1783–179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acobo-Molina A、Ding J、Nanni RG、Clark AD,Jr、Lu X、Tantillo C、Williams RL、Kamer G、Ferris AL、Clarg P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逆转录酶与3.0A分辨率的双链DNA复合的晶体结构显示DNA弯曲。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3年7月1日;90(13):6320–632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rnold E,Jacobo-Molina A,Nanni RG,Williams RL,Lu X,Ding J,Clark AD,Jr,Zhang A,Ferris AL,Clarks P,et AL.HIV-1逆转录酶/DNA复合物在7 A分辨率下的结构,显示活性位点位置。自然。1992年5月7日;357(6373):85–8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yer PL、Ferris AL、Hughes SH。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逆转录酶的盒式诱变。《维罗尔杂志》。1992年2月;66(2):1031–103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yer PL、Ferris AL、Hughes SH。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逆转录酶手指结构域的突变分析。《维罗尔杂志》。1992年12月;66(12):7533–753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 Grice SF,Grüninger-Leitch F.通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快速纯化HIV-1同二聚体和异二聚体逆转录酶。欧洲生物化学杂志。1990年1月26日;187(2):307–3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研究人员FW,Moffatt BA。使用噬菌体T7 RNA聚合酶直接选择性高水平表达克隆基因。分子生物学杂志。1986年5月5日;189(1):113–1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senberg AH、Lade BN、Chui DS、Lin SW、Dunn JJ、Studier FW。通过T7 RNA聚合酶选择性表达克隆DNA的载体。基因。1987;56(1):125–1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 Grice SF,Naas T,Wohlgensinger B,Schatz O。亚单位选择性突变表明异二聚体相关p51 HIV-1逆转录酶中的聚合酶活性最低。EMBO J。1991年12月;10(12):3905–391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hluwalia G、Cooney DA、Mitsuya H、Fridland A、Flora KP、Hao Z、Dalal M、Broder S、Johns DG。HIV感染抑制剂2',3'-二脱氧肌苷的细胞药理学初步研究。生物化学药理学。1987年11月15日;36(22):3797–38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 QF,Bathurst IC,Barr PJ,Kenyon GL.观察到的3'-叠氮-3'-脱氧胸苷5'-三磷酸对HIV-1逆转录酶的抑制效力取决于模板的多(rA)区域的长度。生物化学。1992年2月11日;31(5):1375–137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rtin JL,Wilson JE,Haynes RL,Furman P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对2’,3’-二脱氧肌苷的耐药性机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3年7月1日;90(13):6135–613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国家科学院